• 借金钱而悟道

    借金钱而悟道道须流通,何以却滞?这是六祖大师的箴言。一切法皆是佛法,金钱亦不例外。金钱是道最通常的表现方式。悟道者,必知钱。会钱者,可悟道。钱流通,它才有意义。赚到钱,钱流到你这里;把它花出去,钱从你这里流出。这是钱的本质。流动,活,变化,才是道。若钱有住,即为非住。何以故?钱从心生,从概念有。若住于钱,是妄非钱。心不住钱,钱即是道。心若住钱,钱成囚牢。当你一味地存钱,钱变成了一个死物。当你一味地存钱,钱变成了一个概念。你一味地存钱,存的是一堆妄想。钱不兑换成慈悲喜舍,不兑换成心的交流,不兑换成心性的喜悦,钱只是一堆数字和一堆纸。把钱花出去,道借助于钱而流动。会花钱者,必会道。守钱者,守自心妄想耳。道人从来不讨厌金钱,不对金钱存有任何偏见。既不崇拜金钱,不作金钱的奴隶,也不抗拒金钱,不作金钱的敌人。道人驾驭金钱,支配金钱,而不贪恋金钱。道人用金钱来换道,用金钱收买人心,用金钱来修道、悟道。花钱时,多给一些,你没有损失,而是获得了多付出的快乐。你花的是钱,赚到的是喜悦。钱有限,喜悦无极。赚到你钱的人,也因此而开心。如是双乐,何而不为?你拥有一间又富贵,又漂亮的大房子,但是住的不开心。你并未拥有这间房子,你拥有的是不知足。你很富有,但是不会花钱,不懂得让钱流通,不懂得知足,你是一个穷人。你很穷,但是随时都能把自己拥有的与人共享,虽然那拥有的很少,但你享受的是那份快乐。那份快乐无价。如果用二十万换取一个月的轻松与安心,换取十天的无忧无虑,换取一日的宁静,换取片刻的了无牵挂,我会立刻花掉这二十万。二十万,二千万,甚至无数亿的金钱,如果能买到生命的觉醒,都是值得的。如果多付出一千元,让我立刻躺在那里晒太阳,或者赚到一万元,让我花一天的时间去绞尽脑汁。我选择前者。我不在乎房子值多少钱,我只在乎此时此刻住在里面是否安心。如果我有一千万的房产,需要五年以后才能兑现,我宁可拥有一百万,立刻就兑现它,享受它为我带来的舒适生活。我愿意用更多的钱去换取宝贵的时间来享受生命。我相信,五年的生命时光,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九百万。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你觉得多少钱能相比于这一年的生命。拥有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随时使用你拥有的,兑现你当下的,那才是真正的富人,才是财富和金钱的本质。物质的价值由数字、概念、妄想而定。生命的价值,由心而定,由觉悟而定。数字有限,心值无限。为数字而活,还是为心的质量而活。为虚荣而活,还是为觉悟而活,怎样活更有价值,那才是金钱带给我们的意义。

    2021-04-09

  • 烦恼泥中,乃起佛法

    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执着正见,执着无为,执着清净,入了一个解脱,入了一个涅槃,那就再也发现不了真心佛性。你也不能起一个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作用。入了无为正位,不动了,被涅槃,被解脱,被清净束缚住了、约束住了。你住在了无为里,你住在了一个错误的认知里,住在了一个虚妄的解脱里面。这就是二乘人。二乘人就是入了无为正位,证解脱果,对生死,对生命,对活着完全失去了兴趣,如一潭死水,如死灰一样,彻底厌离世间,而贪爱涅槃、贪爱寂静。他是一种消极的、厌离的状态。可是实相真性,它是没有什么厌离不厌离的,它是不定的,是一种活泼泼的,会随缘变化,不停地显现,而不像二乘人所证的境界。二乘人是看上去像无为,其实心中还有所贪着,还是有为。二乘人贪着寂静,贪着涅槃。看上去是无心,其实还有一个我心、我法未断。看上去已经无我了,其实还有个大我。真正的无为在有为里显现,真正的无我是处处显示真我佛性。通达我不真实,不会刻意地无我,自然的不住,即是无我真性。所以菩萨的特点,他的境界,不是一味地消极避让、谦逊。他是很主动的。他为众生做很多事情,都是积极主动的,不请而友。不待你去请求,他主动地就会接近你,帮助你。当然这个他也不会执着,在有缘的情况下。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二乘人,他落到了一个虚妄的清净境界里边。好比如高原上,没有脏东西,看上去干干净净的,但是那个地方什么也长不了,也不长花也不长草。为什么?太干净了。什么地方会长花呢?会开莲花呢?会有生命呢?卑湿的地方,有淤泥的地方,就是那些湿乎乎的地方,很低的地方。比喻在众生之中能开出佛菩提之花朵。而不是在一个远离世间、一个清净的地方、一个禅定的寂静境界里,那个地方只能开出一朵小花、小果,开出虚妄的意识心的觉受,开出小空之果,开不出菩提佛果。所以卑湿淤泥乃生莲花,高原陆地不生莲花。为啥?它太干净了,它没办法长养种子。什么是如来种?什么是佛性?你不要把佛性到概念上去理解。它是一种智慧和用心,它显现在生活中的一切处,一切时,一切作用上。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如果你见有一个解脱可得,有涅槃可证,而入了正位,这个时候你再也不能发利益众生的心了。你会满足于这个小法,满足于有余涅槃,再也不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再也不想深入了达诸法实相、究竟的涅槃、无余的涅槃、大涅槃。你也无法在生死中得大自在。对见性成佛完全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你也就没有这个机会了。所以若入了二乘的解脱,就不能生真正的佛法。而烦恼泥中,才能起佛法耳。我们在烦恼的大海里面,在跟众生接触的过程中,才能够逐渐地认清真正的自己,圆满自己的本性,才能认清佛性。离开众生,你找不到一个实相,找不到一个真我佛性。但你也别执着众生,也不能够离开众生找佛性。心外没有众生,外面没有法,自心是法,自心是佛性,自心是佛。这个自心,它不是概念,它显现在你的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上。自心会映现在一切法上,一切法都是心。我们看得到自己吗?看不到。我们看到了什么,你起了什么观念,你有了什么执着,你生了什么心,你就看到自己了。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心的影子,都是你自己的观念和想法,离此无法,离心无境。我们怎么去觉了佛性,觉了本性呢?去觉悟众生,去与众生接触,在众生中看到自己。其实众生就是你自己的折射,一切万法都是你自心的境界,唯心无境。所以你要爱众生,你要帮助众生,你要觉悟众生。你不要逃避它,不要讨厌它,因为那是你自己,那都是你的心念。你借助于一个外在的自己来反观、来完善、来长养自心种种的善法、功德、慈悲喜舍心、智慧心、菩提心、直心、深心、无障碍心、解脱心。长养自己的布施心、不贪着心。借助于外在的一个影相,来认识自心。一切法都是自心。你不能把自心孤立起来,想象出一个抽象的自心来,去求证一个境界上的涅槃。自心的觉悟才是真正的涅槃。不认识自心,你没法修,你修不上去,你也没有入手的地方。你只能落在意识头脑里边,进入妄想里。二乘人就落在自己妄心里头,他在意识境界里打转,他以为所住的寂静是实相。他不知道万法唯心所现,这个最关键。万法是唯心所现,不待取证,不待施功,不劳用心。通达唯心所现,你对任何人任何事物再也不会讨厌,因为都是你自心。你也不会避开,也不会去贪着任何外境,因为都是你自心。不即不离。如同水乳交融,圆融无碍,和一切都和谐、和睦、融洽、尊重,接受。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就像种庄稼,种植物,种种子,你在空中种什么也不会有结果。但是你在地里边撒上粪,在土壤里种种子就能够生长。乃能滋茂,能够生长,能够长出庄稼果实来。如是入无为正位者,指的是二乘人,他入了一个虚妄的涅槃,再也不能生出真正的佛法。有涅槃就有我,他不知道涅槃不可得。一切法本自涅槃,不需要再起一个心、起一个妄想,起一个修行去证涅槃。众生也不可怕,你也不可怕,你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寂灭了,也不用离开众生。要把这样的智慧随缘开示给众生,这才是佛法。而不是我自以为解脱了,谁也不管了,做自了汉。其实并没有了,自以为了了。

    2021-04-09

  • 持香身自馥,洗衣足自清

    持香身自馥,洗衣足自清你急于要去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一条河水挡住了你的去路。河水看上去很宽,一眼望不到边,你虽然会游泳,但是你不能确信自己能游过这条河。你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渡河。这时,岸边一个破旧的木箱忽然对你说:我也想过河,你能带上我吗?你问木箱:你为什么不自己过河?木箱回答到:这条河很宽,我已经试图过河很多次了,但每次都会被浪头冲回到岸边。你对木箱说:我一个人都不一定能游过河岸,再带上你,更游不过去了。你拒绝了木箱的请求。这时木箱哭了起来,并对你说:我的家住在对岸,很多年前,家乡刮大风,我被吹到河里,和家人分散了,我很想念我的家人。求你帮帮我,带我过河吧。如果你不帮我,可能永远不会有人帮我了。看到木箱与家人失散已久可怜的样子,你决定带木箱过河。河水真的很宽,你推着木箱游了很久,根本看不到对岸。你越来越疲惫,好几次你想放弃木箱,打算一个人游到彼岸,看着木箱孤零零的样子,你不忍心一个人渡河。最后你身上的力气已经用尽了,再也游不动了,你只能趴在木箱上休息。你以为自己一定会淹死在河中,没想到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你又恢复了力气,于是你继续推着木箱渡河。就这样,游游停停,停停游游,经过了一整天,你终于带着木箱游到了河对岸。到了对岸之后,木箱对你万分感激,而你同样对木箱充满了感激,好多次,在你都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木箱给了你很大的支撑。你很清楚,其实是木箱帮着你渡过了大河。你很庆幸自己即使在最疲惫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木箱,没有选择独自过河,否则,你一定会淹死在河里。从前有个人,因为总是在地里干活,时间长了,脚上的泥垢得越来越厚,怎么洗也洗不掉。谁看见他的脚,都觉得脏兮兮的,大家都很讨厌他。有一次,他看见邻居家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在河边洗很多衣服,看着老人气喘吁吁的样子,他心生怜悯,他想帮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知道这个人脚脏兮兮的,都是一个村里的人,老奶奶也打算帮帮他。于是就让这个脚脏的人脱了鞋,站在水里,用脚来帮着她洗衣服。这个人知道自己脚脏,有点不好意思,老奶奶说没关系。于是脚脏的人就用自己的双脚踩着衣服,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了。最后,当他帮助老奶奶洗好所有的衣服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脚也变得非常的干净了,他虽然是帮了老奶奶,但非常感激老奶奶给他机会洗清自己的双脚。一个青年得了抑郁症,他来到山上的寺庙,请求禅师帮他解决烦恼。禅师领着他来到十几里之外一个山坡上,那里有一棵树,已经死了。禅师说,你每天从寺院里挑两桶水来给这棵树浇水,如果你能连续二十一天不间断地给这棵树浇水,这棵树就会活。如果这颗树活了,我会送你一个惊喜。青年相信了禅师的话,他期待着禅师要给他的惊喜。他按照禅师说的,每天都挑着两桶水,走十几里的山路,来给这棵树浇水。在去给树浇水的这二十一天里,青年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打水,走路,上坡,下坡上,用在克服行路的种种困难和挑水的疲劳上,渐渐地,他就把失恋的痛苦忘了。二十一天过后,禅师带他再次来到那棵树下,很遗憾,那棵树并没有活。青年显得很失望。禅师对青年说,你看浇过水的地方。青年发现,在那棵枯死的树周围,长出了许多绿草,并且似乎有一两株小树的树芽长了出来。青年很惊喜,他觉得自己这二十一天,并没有白白的忙活,还是有所收获。禅师最后对青年说:在我看来,这棵树虽然没有复活,但是,我看见另外一棵树复活了。青年问:您指的是旁边的树芽么?不,禅师说,我指的是你。青年听后,终于领悟到禅师许诺给他的惊喜。是的,青年感到浑身轻松,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仿佛自己得到了重生。善知识,世间万物非常奇妙而美丽,你用心不一样,就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而且,是你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持香身自馥,洗衣足自清。秉烛照人路,己身先明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度人解脱,己先成佛。善知识,不是佛度众生,是众生度佛。佛与众生,犹如渡者与木箱,彼此无法分割。佛说最快的成佛之路,不是一个人独自修行,而是行菩萨道,帮助你身边的有缘人,助他们成佛。你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人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佛。

    2021-04-09

  • 让它发生

    让它发生是什么事情让你痛苦?一定是你的不允许。你不允许什么,什么就会让你痛苦。一旦你什么都允许,你将会变成道,而不是流通物。流通物有它的形态,它只要求通过,而道没有固定的形态。它什么都不阻塞。道只有一个特点,它什么都允许。允许即道,道即允许。你允许什么,什么就通过。你不允许什么,什么停在那里。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众生心生,即不允许。众生心灭,即允许。允许一切流经,允许一切通过,允许一切发生。六祖大师说:道需通流,何以却滞?道不会阻隔任何的存在。佛性允许一切的演绎。真实允许一切的发生。只有虚假的东西才会不允许。只有观念和分别才有不允许。只有我执和我见才不允许。有不允许,心就会难过,紧张,甚至恐慌。让一切都允许。心立刻轻松。让它发生,你将不再成为阻挡物。是你阻挡的观念在硌痛自己。来什么,接什么。发生什么,正视什么。不要回避。回避等于不允许。不允许什么,什么被挽留了。你不允许的,反而停在了那里。允许一切,它就会从你那里划过。不仅允许已经存在并发生的。还有那些你担心的,你不希望发生的,你恐惧发生的,一并允许,全部允许。让它们统统在你头脑中发生,你只需要看着那些故事,接受那些发生,别阻止它们。是你观念的阻隔在让心痛苦,而不是事情。没有什么真正让你害怕和难过的,除了你的不允许。不允许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痛不欲生?你拒绝接受的观念,你不能接受的想法,你的种种见解,是那样的观念让你难过。不是你孩子的成绩不好让你难过,是你要求他成绩好这样的想法让你难过。你不允许他的成绩不好,这才是你苦恼的根源。不是死亡让你恐惧,是不允许死亡的发生,是你不想死让你生起的巨大恐慌。当你允许,死亡和所有的事情一样美好。当你允许,死亡消失了。当你允许,一切都会消失。接受那些你不希望发生的念头,允许它们出现,允许它们存在,允许它们发生,允许它们编织自己的故事。只要允许,你甚至都不用质疑它们,它们将没有任何力量,它们将汇入道流。你将作为道而存在。

    2021-04-06

  •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问:老师,请问咏读六字真言,和楞严咒,需要回向吗?答:为什么要做回向?回向是什么?你好好想想这两个问题,然后回答我。问:因为孩子最近脾气很大,异常,而且一不合,就大哭不讲理,还说不想活之类的话。他妈妈也快崩溃了,我也是无奈,觉得是不是有外邪,所以想念咒驱邪。答:不顺心的事就是邪吗?如果那样的话,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有太多不顺心的事,这个世界岂不是一个邪恶的世界?但仍然有很多人活得很好。世界也很正常,一切都很正常。期望做些什么来改变外境,这是所有迷人的行径。智慧之人,皆不如是。智者但转其心,不关注外境。如果念咒能解决问题,那我们什么都不用做,想要怎样,就打妄想,动念头,事情一下就解决了。然而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解决外在的问题。即便碰巧外在的问题解决了,你还会有无数的问题。看不到问题的核心来源于心,来自于观念,来自于心态,那么,你永远会有问题:不是这样的问题,便是那样的问题。所以带着想法而念咒与回向,那是迷信,那是妄想,没有任何意义。它们唯一的意义是,当你专注地念咒时,你会忘记一些烦恼,不再去想一些事。如果你特别执着一些事,即便念咒,你仍会想到它们,念咒就变得更加没有意义。期望念咒而解决外部问题,就像期望通过动念而让庄稼从地里长出来,期望说出饭的名字就能解饱一样,那是不可能的。正确地念咒是,不带任何目的与观念去念咒,借助于念咒来转移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除此之外,它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对于你的孩子,要用平常心对待,不要对孩子抱太多的期望,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也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要求。父母的心态放松,父母的心态正常了,孩子才不会出问题。如果大人自己的心里有病,心里存放了太多的无明和妄想,那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请深刻反思,想一想,是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是解决孩子的问题?是调整孩子的心态,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天气一直阴雨连绵,你心情烦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改变天气,还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接受天气?如果寄希望于外境的改变而获得安心,那如果连着一个月阴天,岂不是要难过一个月?如果一遇到阴天,岂不就会难过?对待孩子的问题也是如此。孩子一定是无辜的。有些脾气,有些毛病,都很正常。即便孩子有更严重的问题,比如生理问题,心理问题,也都不是问题,只要你心里没问题。当你心里没有问题,你就会以无问题的心看待这个世界,自然看不到你的孩子有任何问题。所以,孩子的问题因你心里没有问题而消失,而不需要任何解决之道。如果你对读咒和回向抱有错误的认知,那么,读咒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不去改变孩子,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你们心里所有的妄想和期待,你将看不到孩子有任何问题。当你的心敞开与放松,无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你都会非常非常爱你的孩子,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2021-04-06

  • 与自己多待一会儿

    与自己多待一会儿师父好,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感到莫名的不安,甚至是恐惧,也找不到什么原因。请问师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所有的不安和恐惧,是习惯了与识在一起,而不习惯休息心识。进入了识而不觉,才会有不安。当一个人忽然间休息下来,心识就会不适应,它会习惯性地想一些事情,念头来的很快,快到你根本不知道想了什么,不安就在那时出现。试着坐下来,躺下来,与自己待一会儿。与自己待一会儿,并不是看着手机,吃着零食,或听着音乐。那不是与自己待着,那是与意识在一起,与外尘在一起。与自己待一会儿,是什么都不做。坐下来,或躺下来,或靠在那里,闭上双眼,休息六根。注意观察自己是否平静。平静地保持呼吸,放松身体,停止一切思虑。观察自己是否舒适。当你心里感觉不舒服,感到一丝不安,甚至恐惧时,莫担心。此时正好观察,它们来自哪里?它们来自你的念头和思想。看到你正在想什么,离开那个念头,你又恢复了平静。看到你正在想什么,看清那个念头里什么都没有,你立刻舒服了。别被那快速的念头蒙蔽,你会很好地和自己在一起。加长那样的时间,多与自己待一会儿。与自己待一会儿,你要知道什么才是你自己。未动妄念时的你,是真正的你。未生心时的你,是真正的你。心无抓取时的你,是真正的你。空空无依时的你,是真正的你。不思善,不思恶,不胡思乱想时的你,是真正的你。虽想到什么,而没被想骗,知想与所想俱空时的你,是真正的你。跟这样的自己多待一会儿。去认识这样的自己。在安静中容易观察到自己,也更容易与自己待在一起。所以,无论你在干什么,记得及时停下来,坐下来,躺下来。闭上双眼,放松四肢,休息头脑,匀速呼吸。与没有任何形态的你在一起。当你认识了这样的自己,直接做这样的自己,连认识也不必,连与这样的自己待一会儿的想法也不须有。当你时常能与这样的自己待在一起涅槃不趋而至,诸苦不灭自息。安心不求而得,解脱不力而达。

    2021-04-06

  • 心能转物,则同如来

    心能转物,则同如来师父好,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则同如来。请师父开示,什么是心能转物?是心清净,即能改变外物和环境吗?答:不是。心能转物,是能转变对物的看法,转变看物时的心境,非是改变物境。见物即见心,即是心能转物。见物唯心所现,即是心能转物。如是转物为心,是名心能转物,则同如来。同样是一间茅草屋,有的人看它就是一间破破烂烂,穷酸不雅的屋子,一分钟也不想在里面待。而有的人看这间茅草屋就很温馨,很舒适,待在里面犹如天堂。为何如此?心境不一样,对茅草屋的看法不一样,非是茅草屋有何不同。又比如同样一条河,一个心无挂碍的人,看不到水上漂的纸屑,尽情地欣赏水的波光粼粼。而一个挑剔者,盯着那些纸屑看,指责人们没有公德心。同样是一条河,有的人享受它的美好,有的人执着自己的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河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纸屑。又比如,同样是一棵树,一个普通人,可能从来也没有认真地看过它。而一个修行者,可能看到了树在说法。树非是两棵,但不同的心念,却看到了不同的事物。不知足者,分别好丑者,心里观念多者,看什么都不是。知足者,少欲者,分别心轻者,看什么都能接受。这才是心能转物,则同如来。能用平常心,清净心,无分别心看事看物,即不被物转。不被物转,即是转物,非改变外物为转物也。愚人不解佛意,以为有超能,能改变外境才是神通,才是本事。不,那不是神通,那是妖魔作怪。那不是本事,那是多事。神通者,心通。本事者,本份事。凡是于平常事中见神见异,见奇见怪,非事物有怪,见者心中有怪。同样一杯茶,有些人能喝出各种滋味,有些人只是解渴。二者心境不同,喝出不同的味道,非茶有二种。故知,经云:心能转物,则同如来,非转于物,但能转心,即同如来。如来不转境,若如来转境,何不转坑砍为琉璃?何不转家族不被杀?何不转一切声闻为菩萨?何不转一切众生成佛?欲转外物外境,此是迷心外道。何以故?转境不转心,不能出诸苦。转物不转心,不能得解脱。转物者,不被物转。转物者,转于物在心中的概念。转物者,转于对物的看法。心中概念变了,世界就变了。心里的观念转了,物境就转了。非是世界物境有所变,乃是心境变了。能如是转物,心不附物,解脱诸法,方是如来。不可错会。若错会,即成痴人外道也。诸同修,一切外境,都是梦境。转境是迷人所为,转心才是智慧。何以故?境从识有,虚妄不定。致力改境,幻中捞摸。外道和凡夫才去转境,虽频频换境,烦恼不断。诸佛觉者,只是随其心净,则一切境净。

    2021-04-06

  • 愚人节

    愚人节今天是愚人节。你想怎么过?是愚弄别人,还是被别人愚弄?愚弄人的思想,那才是真正的愚痴。那不是愚人节真正的意义所在。人们都拼命想做一个聪明人。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烦恼都来自聪明,而不是愚钝。学会至少在这一天做一个愚钝无知的人,做一个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的人,那才是愚人节唯一的意义。五祖弘忍会下五百弟子,四百九十九人都是聪明人,唯卢行者一人是个傻子。这个傻子开创了中国禅宗法门修行最兴盛的时代。世人皆欲避愚笨而求灵巧。不知愚笨带来的是平安,灵巧惹出一切事端。人们只知聪明招人喜爱,不知愚笨使人觉悟。傻有太多的好,愚有太多的妙。人们都不想自己太傻,想变成一个聪明人。傻本来不傻,不想自己傻,那才是真傻。人们总以为知道什么比不知道好。知道什么,那颗心不再宁静。不知道什么,那才是奇宝。不知最亲切。多知多解,翻成拥塞。一切贤圣皆以无知法而有差别。道人各有各的傻样,觉者各有各的无知。道人与觉者的无知,不是愚痴,那是大智,那是真正通达一切法空,一切法唯识,一切法如幻,一切法无法。以觉了一切法不可得,故舍一切知见,以无定见,而能见诸法实相。愚人节真的是一个美好的日子,不仅美好,而是好美,好温暖。当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可能会有烦恼?当你什么都不懂,心却最轻松。愚笨永远不会伤害任何人,而聪巧却总是奴役我们的心。如果你不知道愚笨和呆傻的意义,那才是真正的呆傻。如果你不能在生活中以无知的智慧而活,你才是一个愚人。扔掉自己所有的知识,以空的智慧看待世界,傻傻地活着,快乐地活着。

    2021-04-06

  • 世界与境无关,与你的心有关

    世界与境无关,与你的心有关一个影院要放一场电影。整个屋里坐满了一些纹着身、光着头,看上去十分凶悍的人。这些人袒胸露背,表情怪异,就像监狱的罪犯一样。这是一个夫妻专场电影,影院里只剩下不多的几个空位。陆陆续续进了几对夫妻,他们一进入影院,看到这些光头的人,个个纹身,都不敢入坐,嘀嘀咕咕地离开了影院。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最后,有一对夫妻走了进来,他们自然地坐到了空位上。当他们坐下来的时候,影院的灯打开了,全场的人站了起来,向这一对夫妇欢呼致敬。大家之所以向这二位欢呼致敬,是因为这对夫妇并没有把他们看做坏人。这是一个实验,所有那些剃着光头看上去像罪犯的人,都是实验举办者从民众中请来的普通人,只是将他们的外形稍做改变。他们既不是罪犯,也不是打手,只是一些平民百姓。但是,当他们的外形稍有变化,看待他们的人就会投射出自己心中各自的妄想。离开的人,他们是被自己投射的妄想吓到了,而事实完全不是那样。你还相信你看到的吗?你还觉得一个护身符或者一块能量石真的有任何意义吗?或者说,在你看到一件事时,你会不会反问自己?我看到的是事实,还是我自己编织的故事?我看到的是别人,还是我自己?我看到的是真相,还是妄念?我们平时看到的一切,你还信誓旦旦地认为,事情就是那样的吗?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我们的想法,而那与外境无关。你看到一个人在你面前生气,你以为他是因你而生气,当你为此事烦恼了一上午之后,你才发现,他完全是因为另一件事生气。我们看到一个扫大街的,就会认为他很穷,没文化,会轻视他。而他很有可能是一个大企业家老板的父亲,或者是一位退了休的大学教授。我们看到两个人手拉着手,就会以为他们关系亲密。而他们有可能是一个路人拉着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盲人过马路。当你再看什么的时候,先觉悟你在想什么。把你的想法抽掉,你将什么也看不到。或者说,你再看到的一切,都是纯净的,自然的,美好的,没有善恶的。就像舍利弗看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垃圾和污垢,地面高低不平。而螺髻梵王看此世界,却如同极乐世界,一片光明。求往生极乐的同修们,你们在此世界看到了什么,才去求于生彼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在他方,在你的眼里,在你纯净无染的心中。世界是什么样,不来自世界,而来自你的心,来自你的眼光。他人如何,亦不来自他人。不论他是个罪犯,还是个圣人,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他。你如何看他,关系的不是他如何,而是你如何,你的心如何,你的生活如何。学会看世界,你才能享受快乐和幸福,而不是改造这个世界。你的心是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你心里存有什么,就会捕捉到什么。世界、他人与世界无关,与你的心,与你如何看他有关。

    2021-04-02

  • 念观音

    念观音顶礼师父 今日是观音诞辰之日,网络上很多念观音圣号化解危难的事例,弟子愚钝,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弟子只是粗浅的认为,人们念观音是至诚心发出来的,与观音圣号代表的大慈大悲相应,因缘和合。请师父有时间解答弟子的困惑。感恩师父答:不知心念的实质,念观音圣号,念一切佛号,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至诚心不代表智慧与了解实相。了解实相需要的是如实知,如实见的心,需要不迷的心。若知念性空,不住于念,于念念之中,心无分别,无取舍,无妄想,是名正念。如是正念,与念什么无关。念无所念,不住妄念,是名正念,名念观音。心不住法,是名念观音。心无静乱,是名念佛圣号。心无所望,是名念观音。于所念一切名号不生一切想,以一念,泯万念,是名念观音。若于念观音时生种种心,求种种法,期种种灵验,是名邪念,是颠倒念,非是正念。若念观音,当识真正观音。真正观音者,一空名,一空相,一音声相,一无所有相,一无法可得相。能识此相,是名念观音,非关耳闻嘴念心想。若心有一见,一求,一解,一得,是念妄想,非念观音。众生不了念性虚妄,于无所有法中妄生诸念,念念流转,妄求福报,祈福消灾,是痴心妄想,如煮沙成饭,无有是处。若念观音圣号时,心不外驰,亦不生种种心,只恁么念去,身心寂静,妄念都消,悟无所得,是名消灾祈福。所言消灾祈福,非消外境灾难,非得外来之福。只因妄想尘劳脱落,一切是非不起,是名化冤解难,非有外冤难可化解也。学人若不了此实相,终日念佛念观音,成千上万人聚众念观音,只增无明,不是修行,亦不能改变世界。若念观音能消灾者,念世界好,世界应该大同,念众生无病,一切众生应无病。念佛念圣,乃至念于一切,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念佛念圣,只是解决自己问题。欲解决自己问题,应当正念观音。正念观音者,通达无能念,无所念。若如是通达,鸟叫亦是观音圣号,溪声亦是诸佛妙音。风吹树响,可拯世界危难。汽笛叫卖声,可度一切贫穷困苦。故知世界危难,非是外境。贫穷困苦,不是他人。皆自心妄想耳。若知念无实性,一念不起,即度毕恒河沙世界众生。何以故?知无众生故。

    2021-04-02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78798081828384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