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怕,我就不怕

    你不怕,我就不怕第二四条,家中有至亲离世,不得哭嚎,不得请人助念,不得为其诵经超度。大家都是学佛的,亲人离世,不要像世间人那样哀哀嚎哭。不要迷信,去做超度。除了妄想,你什么也超度不了。如果你想度人,先要超度你自己。你迷了,就跟他一样,立刻变成鬼,不是死了变成鬼,当下就作鬼。你明白了,觉悟了,看不到有人死去。死亡,只是一个幻想,一个错觉,一个无明世界里的现象。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活在实相中,这才是真正的超度。觉悟实相的智慧,才是我们一生最大的事。家人去世,如果找人助念,给他送往生,这是佛法没学明白。因为大家全都这么干,所以从来不质疑,真的能把人送极乐世界吗?家人去世,这对我们的修行、见地、领悟实相,是很大的考验。因为至亲都是我们心爱的人,都是我们心里特别执着的人。他们离开,如果我们没有修行功夫,见地上迷糊,精神上、心理上肯定会有很大的起伏。六祖去世的时候,身边的弟子学了很多年了,还会哭泣,还会掉眼泪,还会悲伤。只有神会当时还很年轻,神情不动。这个不动,是指不执着生灭有为相。不是说风刮来,特别冷了,还在那儿坚持着不动。下雨了,还在那坚持着不动。房子快塌了,还在那坚持不动,那不叫不动,那叫犯傻。境界来了,你会不会执着?你会不会生烦恼、生苦受?这才是考验我们的修行。你说你修行好,可是一有风吹草动,你心里就起波动,就难过。境界来了,我们随缘就应了,没有苦,这叫如如不动。六祖坛经里的卧轮禅师,他有个偈子:“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说这个偈子没有见性,如果按照这个偈子修行,就修呆了,为什么?对境心不起,你得分什么样的境?不起什么样的心?如果着火了,你还对境心不起,你都修成啥了?大家都在斋堂里面一块工作,问你碗盘在哪?你也对境心不起?那就成了执着和愚痴。对境心不起,是不起执着心、不起烦恼心、不起无明心,不是不让你待人接物。六祖大师的偈子:“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么么长”。这句话有人又理解错了。不断百思想,那我什么心都起,什么妄想都打,是不是又错了?六祖大师说的不断百思想,是不断正常的思想,待人接物,六根见闻觉知,这些想法正正常常,不会升起烦恼。你别又错解了六祖的不断百思想。你认为烦恼也可以不断,贪心也可以不断,痴心全都不断,那就错会了六祖大师的意思。对境心数起,人家说句话你不爱听,就起嗔心,就跟别人对着干了。这不叫对境心数起,这就被境转。你问你什么,你应什么;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该说就说,该论就论,直来直去,无住无着,这叫对境心数起。六祖大师的对境心数起,是起平常心。我教大家在父母临终的时候、家亲眷属临终的时候,不动心,为什么?那个时候你一动心,就会生烦恼,就会生苦,就会迷,就会起执着。家人病了,我们送医院,难过一会,立刻回心观照,让自己变得平静,这才是道人的本色。这叫如如不动。该如如不动就不动,该对境起心就起心。父母去世,家人病了,我们该怎么照顾她怎么照顾她,该做什么做什么。不让你去做超度法会,是因为那是迷信,就是骗你心识,徒增无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不是不让你去干活。该干嘛干嘛,把家人的后事安排好了,以一颗平静的心、冷静的心、安宁的心,陪伴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刻。为什么不让做超度、不让诵经、不让哭嚎呢?这是对自己和死者最起码的尊重、真正的爱护。只有这样,才是对亡灵最好的超度。我们要明白,亡灵都是我们的妄想。他有没有亡灵?他有没有神识?他轮回不轮回?真的跟我们没有丝毫的关系,我们真的帮不了他!如果你真想帮助那个“亡灵”,安静点,比一切都有效。你唯一能帮的,就是你当下不堕入幻境,你不迷倒在妄念上、生死上。你念头不动,就看不到有人去世,就看不到一个真实的家亲眷属离开你。你一动全都有。亲人去世,她到哪一道了?我怎么帮她?要不要给她诵经?要不要到寺庙供养、立牌位?帮他提升一下,别堕三恶道?这全都是妄想。当家人得病或离世时,心不妄动,这对一个修行人是非常高的要求。你做不到,就是你没有领悟实相,你功夫不够。已经讲到这儿,你能领悟多少,你就做多少。以平常心、以实相的智慧送我们的亲人离开这个世间,这其实是非常自然,甚至美好的事,当你接受这样的现象,当你知道,离开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亲人离世时,不得有丝毫起心动念、妄想和无明升起。如果升起无明,是你自己在跟自己游戏而已,打妄想而已,自己骗自己。家里有人突然得了重病,其实我们自己也都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患病,有个同修家里有人检查得了尿毒症,突然休克。这个同修就做的很好,没有生心,在病人突然发病的瞬间,他很平静地站在那里,没有慌,也没有乱,没有立刻采取任何措失,更没有升起恐惧心,他只是让对方保持平躺在地面,过了几秒钟,他才冷静地给医院打电话。就是因为他的冷静,才有实相的智慧从心中升起来,他没有急忙地对治,给了病人休息和恢复的机会。很不可思议,病人很快就好了,医生还没到,病人突然间就恢复了。反正不管病人好与不好,你没有掉到幻境里面,你收获的是自己的安定和智慧。家人已经病了,你再怎么乱,再怎么急,再怎么恐惧,对他没有丝毫的利益,而且你也损害了自己的安宁。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你定下来、安静下来,不要慌乱,别用你所谓的好意去伤害对方。首先俩人之中,有一人得救了。可能因为你跟他之间的默契,你没有慌,给他一个正面的作用,他接受到了你安静的加持。本来他没有到达最危险的状态,如果你慌了,急于去处理对治,反而打乱了他,把他直接推到了更危险的境地。可能当时他只是身体突然发作,只是暂时的,你很安静,过了一会,他自己又恢复了。但是,你去帮他,你急,你乱了方寸,反而加剧了他的恶化,被你这一对治,一下子就死掉了也说不定。我们又不是大夫,很多处理方法未必合理,再加上你大哭大叫,急急慌慌的,对于病人没有任何的帮助。你最大的智慧就是平静,不能慌不能急,打急救电话也好,求人帮助也好,你的心是定的。你定他就定,众生都是一个心。心念的投射不可思议。有时候我们在外边走路,来一只狗或者来一个动物,蛇也好,狗也好,虫子也好,你不生心,它就不生心。这就是心念的互相干扰,互相作用。你和你遇到的人,遇到的事物是一体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然你不会遇到。你一动念,它就会动念,你一紧张防备,它跟你同时紧张防备。你一害怕,它就会吓到,它就会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就把你咬了。你迎面来一条多大的狗,甚至狮子、虎狼,你不用害怕,安静的走过去,或者停下来,它绝对不会伤你。你千万别跑,别乱,更不要做出保护自己伤害对方的行为,那样,你是在伤害自己。如果你能够达到无心,平时知道如何做功夫,如何安住当下,已经养成了定力,那一切问题都消失了。因为你根本不会动念,身边出现的一切对你没有任何影响。当我们无心,没起心动念的时候,你跟外境是一如的,是不分裂的。虽然你是有情,但是你没有生心,你没有去投射,你没有起心动念,对方就不会伤害你。他和你一样,他是你内心的折射。你恐惧,它就恐惧。你无心,它也会无心。你和它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你千万别起两个心,不要起保护自己的心,更不要向对方投射它会伤害你的心。狮子、虎狼不会去咬一根柱子。如果你的功夫不够,你也要站在那儿别动,你千万别跑。你一跑,它一定会扑上来。你别害怕,你站在那儿,不动就行,或者扭过身去,别看它,你不看,你念头不动,恐惧就没了。你把自己交给它,它爱怎么对待你就怎么对你,你完全信任它。其实只要你不起念,它就会视而不见。一个刽子手用刑前问即将被杀的犯人:你害怕吗?犯人冷静地说:你不害怕,我就不害怕。刽子手冲他会心一笑,刀起头落。这是我知道的人类最伟大的默契和友谊。人们之间根本不懂得相敬、相处与相爱。能够互相信任,互相默契,互不生心,那才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与智慧。动物也好,狗也好,野兽也好,疾病也好,坟地也好,黑暗也好,阴湿的天气,恶劣的环境,这些对你的影响,对你的伤害都是虚无的,它们完全没有害你之心,都是你自己的妄念在伤害自己,是你自己升起的极快的念头在伤害你,而不是外境。我们只有对实相有很深的领悟,平时生活中经常保持觉知,才能在对境时不被境吓到。你没打妄想的时候,你走着走着路,突然一个东西掉下来,不会吓到你。但是,如果你心不在焉,走路想着事,突然一个东西掉到你面前,就会吓你一跳,心会一直跳。很多事情都不会伤到你,因为你在觉知中,你处在没有对立的状态、放松的状态、一如的状态,你的心神没有分离,所以不会被吓到。所有伤害我们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执着,是我们头脑中编织的妄念,是自己虚妄的投射。你被突然发生的一些事伤到了身体,伤到身体也不是伤害,只要你不执着。我们思想意识的恐惧、紧张、对立、抗拒、无明、烦恼,远远超过我们的身体的变化本身对我们的伤害。在生活中有一些逆境,你害怕的一些事物出现,如果你平时训练有素,有了觉知和定力,要用实相来对待,第一念升起的实相,你就不会慌乱,心也不会受苦。如果第一念不是实相,你随着幻相、随着自己的妄念流转去了,后面就很苦、很烦恼,甚至有恐惧,各个方面的烦恼都出来了。

    2021-06-25

  • 修习卧禅

    修习卧禅沉迷于使用手机和各种娱乐活动,成了现代人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过度使用六根,导致心识无法停下来,失眠自然而然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一个通病。修习卧禅,是最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所谓卧禅,就是带着觉知躺在床上,放松身体,闭上眼睛,从头到脚尽量去觉知身体与床的触受。每天有规律地作息,按时上床睡觉,起床,工作,休息。让自己的生活在觉知和自律中度过。只有这样,才能免除因透支精力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带来的痛苦。每晚固定一个大概的时间上床睡觉,比如十点半,十一点,最晚不要超过十一点半。躺在床上,当烦躁的心起来时,立刻去觉知身体的触受。正要翻身时,放慢速度,跟上觉知,感受翻身时是否不那么烦躁了。正要起来时,加入觉知,看看起来想要干什么?如果没有必须要起来的事,继续躺在那里与觉知在一起。又要伸手去拿手机的刹那,让觉知进来,停下来,想一想,刚才自己翻了半天手机了,翻到真正让你安心的东西了吗?没有。就算看了让你很感动的东西,那之后呢?还是空虚。所以告诉自己,看手机解决不了安心的问题。只有老老实实躺着,带着觉知让自己的呼吸平稳,感受自己的头部、心脏或大腿,与自己的身体在一起。就这样静静地觉知身体,躺在床上禅修。躺下时,告诉自己:我要修习卧禅了,这段时间将是提升我生命质量的最美好的时间,我不允许自己被任何俗事和妄念打断。向自己传达完这个信息之后,就开始练习。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就像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一样。躺着练习觉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失眠,而是训练在更多的时候,更多的状态,都能用觉知代替心识对六尘境界的痴迷,让自己久已迷失和奔波的心能够停下来,休息下来。每天晚上固定上床的时间,可以选择平躺,也可以选择左卧,或又卧。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做禅修。这是每天非常重要的一节课。对于现代人来说,正常的睡觉已经成为难题。睡觉也变成了一件需要练习的事。禅修就是息虑忘缘,通过觉知身体的感受,来减少头脑的胡思乱想。在睡前用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进行严格的卧禅修习,既训增进了独处和无依的熏修,又改善了失眠带来的焦虑,又减少了对幻尘的依赖。希望这节功课能进入我们每日的生活。既然你无法避免睡眠,那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做好呢?卧禅,希望它能成为你生活中最好的一个习惯。卧禅,希望你能坚持这个修习,并让这样的觉知遍布你生活中的每一刻。卧禅,即便躺在床上,也能如此美好。当你静静地躺在床上不再被头脑蛊惑,而是简单地觉知身体并随觉随空时,你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进入了梦乡。

    2021-06-25

  • 去坟地

    去坟地摘自学山禅戒讲稿 半夜坟坐坟茔夜坐趣寂寥雨打石桌更增悄宁愿孤坟听夜雨不愿人间有伴聊山雾非明亦非暗心光何曾有实虚松黑不是夜太漆只因冬雨润多余下边这一条相对来讲对一些人就更困难了。有的人生活在大城市里边,很少一个人在夜里去荒郊野外去坐禅。更别提晚上去坟地里打坐。别说你确实没这个胆,有这个胆你也找不着坟地呀。第二十条:一个月至少一次夜晚独自一个人到户外打坐,次数越多越好,每次不少于四十五分钟。最好是到墓地打坐。“师父,我们那地方没有坟地。”是没有坟地,我们这儿有啊,咱寺院里里外外,出门进门全是坟地。我没有开玩笑,荐福寺新庙老庙院里都有坟,而且是很大的坟。院外也到处都是。现在新租的道场周围也全都是坟地。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好的户外修行环境。人们一听坟地这个词,就会投射太多负面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都会相信有鬼,平时你跟他讲鬼神的,他不相信,带他去坟地溜溜,他就信了。大家自然地会对坟地投射出很多的东西,什么阴气呀、场不好呀、不吉利呀、会有什么上身呀、不干净呀,反正都是妄想。我们随着对实相的领悟,知道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心外无法,都是心的投射。坟地也好、黑屋鬼屋也好、就是地水火风,就是石头、水泥、土、瓦片,什么都没有。就连石头、水泥,你不生心的时候有石头水泥么?地水火风是个什么东西呀?你奔那一坐,正常的呼吸,正常的见闻觉知,听鸟叫,感受风吹,闻闻四周的草香,你一听一闻,不折射,不投射,什么地水火风。鸟叫就是鸟叫,一个声音而已。你单纯地听,不会生出这是鸟叫的心,你只是听到了一个单纯的声音而已。声音者,即非声音,是名声音。连声音都是个概念。所谓的觉知,你不起心时什么叫觉知?觉知也不可得。过去就完了,一听就完了,一看就完了,一受就完了,风一吹过来,霎那都不住,这叫“觉知”。真的没有任何法叫“觉知”。它不过是佛性的一个妙用,一个解脱用,一个转身用,一个直用,一个不住的用而已。若有法,即从心生,那就是住,而不是觉知了。心生则种种法生,只是平时我们这个心生的太快了,你看不见而已。你看我现在讲,大家都觉得理特别清楚,甚至以为自己晚上一个人去坟地也行。真让你晚上一个人去了,还没到那儿,就开始害怕。还没去呢,就离开了脚下,心飞到坟地去害怕了。根本没有活在当下见闻觉知的能力。所以,说都会说,境界来了,还是会生心。大家要不要练习?得练。练着练着,你就知道一切确实是自己的妄念,根本没有什么黑夜啊,鬼啊,无形啊,阴气啊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妄念。有个破灶堕和尚,一天晚上,他带着几个人去一个破庙里边露宿。他看到很多人都拜那个灶神,向那个灶台顶礼。灶台上放着牛肉羊肉,还供了很多东西。然后这个破灶堕和尚拿他那个禅杖敲了一下灶台,说:“这就是一堆泥土,地水火风暂时假合的,你干嘛牺牲这么多的生灵来供养你?”这一敲,因为这个灶台已经旧了,一下子就塌了,这个灶台就坏了,然后就现出一个青衣人来。其实破灶堕和尚就说了这么几句话:“你就是地水火风暂时合和的假相,本质什么都没有,你在这干嘛装神弄鬼的。”寄居在这个灶台里边的神识、神灵,其实就是灶神,鬼神也好,一听,就知道原来自己只是一个执念,一念无明才,才有这个“灶神”。其实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他这么一听,就明白了,就得度了,解脱了。我们先不管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它说明了实相之理。灶台坏了之后,现出一个青衣来,赶紧给这个破灶堕和尚顶礼,他说:谢谢禅师给我开示,不然的话,我一直困在这个地方,把这个灶台当成自己。我们都知道守尸鬼,就是有的人死了之后,把尸体当成自己,一直守着尸体,不得解脱。那个青衣说,您这一开示我就明白了。当时这个青衣就消失了,解脱了。其实这段故事,说明了所有的生命都是因为执着自己才有,一旦他了解了生命的本质是空,就解脱了。解脱了不是形体消失,而是从妄念和执着没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青衣,守着自己这个四大的假身,然后造作一切的善恶是非,沉迷在六道中,不知道醒来。为了这个假身,为了一念无明之心,生了无量的烦恼。我们用财、色、名、食、睡来不停地供养它,供养我们的身体,永不知足。为此造了无量的业,受了无量的苦。我们贪迷色身,不就像是世人给这个灶台神供养牛啊肉啊,不就是这种比喻象征么。禅师这样一敲打它,说:你就是个地水火风,你啥也没有,他一听明白就解脱了。其实哪有这么个人?哪有这么个青衣?就是给众生说理呢。坟地也好,佛堂也好,寺庙也好,那里什么都没有。一个人明白实相和不明白实相,自不自在,两种境界。你不明白实相,做过的事,被人一说有问题,你就会天天想着它,心里不舒服。到寺院里边吃了顿斋饭,没给钱,本来都过去三年了,一直没事,都睡得着。后来有人跟你讲了:“在那吃饭你得供养,不供养将来你做牛做马得还。”完了,这不倒霉吗?从这开始,老想去那个寺庙把那顿饭钱还上。还不上了,利息极高。再怎么还也还不上了,比高利贷还高多少倍呢?那怎么办呢?等着披毛戴角还吧。这回更吓人了。必须得还,顷家荡产也得把那顿欠的饭钱还上,有的人还在给他吹风。可是那个寺庙已经找不着了,当时不知道怎么去的,找不着了,怎么也供养不了,完了,这辈子就毁在听信这句话上了。怎么也还不了这顿饭了,天天睡不着觉了。这还真被佛说中了,只不过提前就受了果报,没等死后就堕了地狱了。你看别人一句话就把你骗到地狱里去了,你不明白实相行么?所以晚上大家去黑暗的地方,我先问你什么叫黑暗?有黑暗这种东西么?都是一个地方,就那么个地方,有太阳没太阳而已。没太阳就叫黑暗了?黑暗就叫黑暗呗,假名为黑暗。可是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它一点也没变。为什么白天你去就不害怕?因为白天你没加入概念,晚上你去加了一个黑,加了黑之后就变黑夜了,我们对黑夜就会生出种种的妄想来。所以你一旦明白什么是黑夜,黑夜是你的妄想和无明。你明白没有黑夜的时候,你所有的观念都没了。同样一个坟墓,白天你还能待五分钟,到了晚上连五秒钟都不敢待,跟那个坟墓有关系么?没有。跟你的概念和投射有关,跟你的妄念有关系。你认识到这是妄念,不相信这个妄念,知道并没有鬼,就没有恐惧了。再加以练习,慢慢转变这种习惯,不向外投射,不相信自己的妄念,恐惧就消失了。说再多,不练也不行。不练也只是停留在知解的状态。大家在城市里居住,没有办法,找不到庙,找不到古庙呀、坟墓呀,那就来寺院。咱们荐福寺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院里院外到处都是坟,这个地方真好。整个被大大小小上千座坟围着,我们住在庙里非常的安全啊。庙里边据说发生了很多诡异的事情,反正烧水烧不开,做饭做不熟,而且没有人往里边填柴火,那火就烧的很旺,一直烧。后边的问题就更严重了,我还是少跟你说点吧,不然的话真的都不敢来参学了。荐福寺水有问题,真的,那个水里有声音,妈呀!……你看,什么叫众生?你说什么他都信,说什么著什么。大家晚上去户外练习的时候,一个月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四十五分钟。时间不是绝对的,反正就是你尽量给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到黑夜里,到一些你平时会觉得陌生害怕恐惧的地方去静坐。验证一下自己对黑夜和陌生的环境是否会生心。你也别怕别人绑架你,抢劫你什么的,或者对你起什么坏心,这个大家都不用考虑,出去之前照照镜子就知道了,肯定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你不用保护自己,这个人他得多愚蠢,才会看上你。你不用担心自己被别人伤害,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有条件,有机会,我们都要去练。练过和没练过是不一样的。道场在座的同修都练过了,没有一个没练过的,胆子再小的都练过了。因为寺院周围有这样的条件,又有这样倒霉的师父,天天逼着我们去。有些学法的人,就是因为听说学山禅院有时晚上还要一个人到坟地去打坐,吓得不敢来参学。是的,没错。不是经常去,但是你来了,去的频率就多了。就算没有坟地,晚上一个人,注意,是一个人,到黑暗的偏僻的那些破屋子里边,站一会儿,或坐四十五分钟,也可以。也可以达到考验自己有没有心不外驰的功夫。你待五分钟没用,至少要待到四十五分钟。为什么?待四十五分钟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一些脚步声,有一些影像——白的、黑的、灰的在你面前飘过。你一定要给自己一个这样的时间和机会来验证自己对实相领悟的熟不熟。放心吧,一定会有声音出现的,别担心吓不到你。不然坐那什么事都没发生,也很没意思。掉块瓦片也好,房后边窣窣窣总像有脚步声也好,这才刺激,对你才有点考验。有时候我们真的太会投射了,明明是松鼠的脚步声,你非得想成有人要来偷袭你。吃饱了撑的,谁偷袭你?要什么没什么,要智慧没智慧,要钱财没钱财,要色相没色相,要年纪没年纪,什么都没有,谁去偷袭你呀。但你就会骗自己:“他可能要来找我来了”。人就是这样,都执着自己。没练过的人、没经历过的人他是没法体会的。我有切实的体会,因为我晚上去这些地方太多了,我无事的时间多,所以经常找这些坏旧的老屋,墓地去坐禅。一旦你坐住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来了。尤其在山里,一个人都没有,旁边有溪水,半夜万赖俱寂,这时水流声越来越大,像一群人朝你跑来。不是一个人的脚步声,哗哗哗像一个军队一样的声音,有时候还像有马蹄声,嗒嗒嗒就来了。后来我一想不对呀,我这么一个人不值得一个军队来呀,何必弄一个军队来偷袭你,来一个就够了,怎么这么多的脚步声呢?哦,一定是妄想,其实是旁边有流水哗哗哗,流水声。所以这个世间没有偶然的事情,没有没理由的事,只要有现象发生,一定是有理由的。不知道真正的理由,你就会打妄想。事情就是有个前因后果,但是我们就爱给这些现象投射太多的自己的想法,就把自己给骗了。比如晚上我们看到一个东西特别像个人,你怎么看怎么像个人蹲那儿,白天一看是个树桩子,一根枯木。还有种种的现象,我们都会投射出一些怪异的故事来吓自己,其实你仔细去钻研它,都有一个物理的现象。比如这个地方一直会有声音,你找不到任何一种声音跟它像,真的去研究把它抛开了,这里边一定是很正常的,要么是流水声,要么就是有个动物在那鼓捣什么,绝对不是你想的那种怪异的东西。它一定是有一个正常的现象发生,只是你自己没搞清楚而已,你投射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吓唬自己。任何现象一定有一个理在那,才有这个现象,但有时候因为我们没有仔细地去勘验它,就会投射自己的一些想法。所谓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你不知道,那是你不知道,这个人他今天怎么这样了?你不理解,你当然不理解,他有他的动机原因。我们这帮人在这里天天神神叨叨的也不知道干什么,别人不理解,当地的一些信佛的看我们在寺庙里也不上早课,也不敲打唱念,也不做佛事,也不给大殿供水果,什么都不干。这些信众开始起了疑心了,他们是学佛的吗?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我们自己很清楚在这干什么。我们刚到荐福寺的时候,也不上早课,也不念经,也不干什么,一帮人住在上边。山下的老居士就在猜:“这帮人天天在这干嘛呀?也不念佛,也不放生,也不超度,他们是学佛的么?”他们就纳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知见、一个想法,有自己行为后面的动机。你不要拿你的想法来评判别人。让我们恐惧的是自己编织的妄念,而不是事情。猫狗跑坟地那待着它不会恐惧,因为它不会投射。你把婴儿放那它也不会害怕。就是你多了一个意识心,多了一个我执而已。万物皆无心,为何你却有心?实相的道理领悟的越深,不管在哪都不会恐惧。让你恐惧的一定是自己的妄念。

    2021-06-20

  • 只是坐在那里坐着

    只是坐在那里坐着我们看第十九条:每天至少一次不少于半个小时的发呆。前半年,具体多长时间忘了,我在学山禅院官网上发过两次通知,一次是学山禅院四门功课,后来又补了一个,是五门功课。这几门功课里都涉及到“一物不为”的训练。就这里写到的“一次不少于半小时的发呆”,就是一物不为的练习。用“发呆”这词很难来形容这个功课怎么做,只能找一个接近的词叫“发呆”。其实,这个功课并不是一种发呆的状态,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又没生清楚想。既不是无记,也不是昏沉,也不是系念,不是时刻盯着它,都不是。是一种千圣亦不识的状态。这个只能靠你自己对实相的领悟,然后自己一点点去练习。到底怎么个一物不为,怎么来牧牛,没事的时候找个地方一坐,怎么与实相最相应,这个需要实修,需要自己去操作,去练习。所以说,佛法是自行圣智境界,非是言语分别意识境界。大家也要自己去领悟。有一个公案我们可以参考,就是关于药山禅师如何做功夫的开示。这一段我们都反复讲了很多次了,就是有一次,他在石头上坐着,石头禅师就问他干嘛呢。两个人来来回回有几段对话。其中药山禅师提到了“一物不为”的说法。如果你对“一物不为”还不太清楚,还不知道怎么来练这个一物不为,那么,这段公案你要好好看看。说是练,其实不是练,是要看懂这段对话后面的用意,也就说,得会修,会用,跟它相应。不管是坐着也好,走路也好,躺着也好,你都可以去做这个一物不为。只不过坐着的时候,你的妄念会更少一些,你的困难会少一些。其实我们讲到一物不为,平时会有很多状态跟一物不为相似,你可以用不同的名词来形容它。关于一物不为有时候我会说独处、无依、不思善不思恶、不抓取,心无所住,有时说于三界不现身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等,这都是和一物不为理事相应的状态。甚至说发呆、觉知,讲的都是一个言下解脱的状态。就是让你减少对幻尘、幻境的贪著、依赖、抓取,减少识心的造作,减少识的熏修,减少对识的喂养。所谓喂养,就是它需要抓,你就满足它,然后它不停地需要,你就不停地满足,你永远无法安心。一物不为就是减少识的作用。通过形式上的一种无作的训练,来减少识心的抓取习惯。我们可能虽然没有完全悟到无为的佛性,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外边去做,去练习一物不为。慢慢去适应它,去熟悉它。就像鸡蛋孵小鸡一样,孵小鸡有两个作用,一个就是小鸡从里边往外啄,还有一个就是母鸡用热量来孵它,从外边给它施加力量,让蛋壳破出来。小鸡从里边的,我们可以说是自己自悟的东西,自己领悟的东西;母鸡从外边来孵这个鸡蛋,让它破,这就像我们练习独处,练习无为,练习不依六尘,它也会起作用。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你不好好学祖师禅,很容易就跑一边去了,忘失了另一边,或者是执著一边,而疏忽另一边。一物不为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很多人一不做事,就无所适从。现在所有的人都这样,就是他必须要做事情。世间再少欲知足的人,再淡泊的人,再有智慧的人,很少看到他一个人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很少很少。也有,但是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那里干嘛呢?思考,沉思,说白了,就是打妄想,思虑他的工作下一步怎么做,或者是想某个人、某件事,再有一个就是,实在太累了,坐那歇了一小小会。你会问,思考也是做事吗?当然,所有的做事都是从思考这个意上说的。一个人在洗衣服、开车、纺织,如果他只是专注于他做的事,没有胡思乱想,甚至都可以说他没有做事。做事主要是从头脑的活动这个层面来讲的。当然,一般人不管做事,还是不做事,头脑都在做事,都在开小差。如果他学会在做事或不做事时都专注于当下,不打妄想,那么,他一定是个近于觉悟的人。对于现代人而言,头脑彻底的休息,不论以任何方式,这一点越来越难。尤其现在有手机,下至孩童,上至七十岁的老翁,每个人手里有一部手机。手机就象征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有了这样一个现成的随时可以打开的虚拟世界,人们一刻都不愿休息大脑和神识。这过去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在当今这个世界上,你很难看到有一个人他能自觉地坐在湖边,或是坐在田边,坐在溪边,坐在院子里,甚至坐在床上,什么都不做半个小时,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干什么,就只是静静地坐着。如果有这样的人,不是神经病,就是个觉悟的人。当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坐着,而不是恰好处在了那种没做事也没想事的状态,我们说他是一种自觉的“觉悟”的状态。至少他已经趋向于觉悟和解脱,他已经觉醒了。别说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就是能够一个人在户外打个坐,自觉休息身心,你要看到这么个人,都很了不起了。这个世间,尤其是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极大的丰富,娱乐极大的丰富,人们可以极大地满足六根的享受,谁愿意找一个地方静下心来休息,反世人之道而行呢?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的六根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满足之后呢?是什么?极大的空虚。所以抑郁症出现了,各种精神疾病出现了。有很多人得的病根本就查不出来是什么病,查不出来。医学现在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根本就解决不了,克服不了,攻克不了。再怎么研究也攻克不了,它都是众生神识妄念编造出来的。如果会了修行,所有的绝症都能够攻克,只是人们不会修行,更不愿修行而已。万病的罪魁祸首都是妄念的住着对身体的消耗。为什么说佛是大医王呢?他能医治众生一切的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我们自己妄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念头能投射天堂,也能建造地狱,六道也是它建立的,三界也是它建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念头——识,意识的识,是它造的。既然我们了解了这个实相,我们要不要远离对六尘的贪着?要不要保护自己的念不去染着幻境?对于没有训练过的人,也没有学法修行过的人,甚至说见解偏差的人,他很难去做这个一物不为。我们都知道世间有一些现象,有一些退了休的人,不管是干各种行业,退了休,这个人就开始得病,甚至很快就离世了。其实就是因为他无聊,闲的难受,不适应突然什么也不做的状态。他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他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我不得不提起一部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里有好几个人离开了监狱之后,他们到了保释期,十五年二十年监禁到期了,提前保释出来了。从监狱里出来之后,有一段时间要给他们安排在一个超市、类似社会福利机构这样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是有犯罪记录的,到外边很难找工作,政府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工作。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去了之后没过几个月都在一个地方上吊自杀了,为什么?孤独、寂寞、无聊、不适应社会节奏,他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原来他适应了监狱里慢节奏的生活,监狱里的生活也是可以完全适应并满足的,只要你愿意。大家在一起,有很多伴,他不寂寞,那样的生活喂养了他的识心,让他一时之间能够满足。所以他就习惯了,他有那么个依。出来之后他就一个人,跟世间人格格不入,他想再去建立新的友谊就很难。所以没过多久,他就不适应外边的生活了,再加上人也老了,找不到活的意义,最后选择上吊自杀。你看人的这个意识多么可怕,这里边有一句话就是:对于监狱,一开始你恐惧它,慢慢地你适应它,最后你依赖它。我们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对于一个环境,也会经常起这种依赖的心。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练习一物不为,练习不依六尘,练习独处、无依的生活。其实说无依,说不为,只是相对的,并不是说让你孤零零的真的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依靠。我说的这个无依、独处不是说不吃不喝了,不是。就是减少自己的依赖,尽量去减少,这样你的苦就会减少。你依赖什么,什么最后就会成为你致命的弱点,就会让你很痛苦。为什么?因为依赖的东西是无常的,它是不真实的。你依赖着一个虚妄的东西,那多危险啊。众生其实真的非常可怜,为什么叫可怜悯者?每个人都拼命地抓取虚幻的东西,为它要死要活。直到死,仍不知道他一生经历的那些事都是假的,都是幻境,是一场梦。我们有时候看世间人,过的都不错,都挺好,那是因为暂时还有依,暂时的。你觉得他生活美满,那只是暂时的,都是有依。那个依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一定会破灭,它破灭的时候地狱就现前。所以说不修行,等待每一个人的一定是三涂,一定是自心创造的这种觉受上的反差。反差越大,越恐怖和痛苦。谁也躲不了,除非你修行。你别羡慕那些人,觉得他现在挺好,生死无常绕过谁?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不适应,这个无依,并且要知道为什么会无依,怎样习惯无依,才能解脱。你别觉得你学法就傻了,你是先觉醒的人。别人先依着一个东西,他早晚都得长大,早晚都得面临着觉醒,谁都要走过这一段黑漫漫的路,才能够完全觉悟和独立,谁也绕不开。这是第十九条,每天练习不少于半小时的一物不为,也就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那里坐着。

    2021-06-20

  • 慢下来,你会收获内心的丰盈

    慢下来,收获内心的丰盈我用了十年才学会慢下来吃饭。我用了十年才学会走路放慢脚步。我用了几十年才知道说话时放慢语速,偶尔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正在说什么,需不需要继续说,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否已经表达清楚了。越是在我想表达什么的时候,我越会慢下来,停下来,想一想我很想说的话,是我身边的听众真正想听的吗?当我能够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上慢下来,我才发现,有很多事,原来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原来生活可以这么至简,生活可以这么美好。我用了十年才能躺在床上不再辗转反侧。我用了十年才不再错解别人的用意。我用了十年才能耐下心来听别人说话。慢下来,是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学会慢下来,是人生多么重要的一个觉醒。慢下来,你才能看的到天上的月亮和墙角的小花。停下来,回个头,你才能看到落日红遍了天边。慢下来,多一份耐心,你才能看到转瞬即逝的彩霞。看到彩霞不意味着什么。但是,当你慢下来,真正看到彩霞的那一刻,你收获的不是彩霞的美好,而是你心灵的放松、惬意与舒展。听到悦耳的鸟声。是耳朵被鸟声愉悦了吗?不是,是你慢下来的那份心,那份闲情雅趣。慢下来,你才会发现一切的美好。世间最美好的事,都需要慢下来,停下来,才能感受到。慢下来,停下来,你才发现自己已经老了。然而,你不再讨厌那老,而是喜爱那老。慢下来,给了心灵看到实相的机会。因为多了一份理解与欣赏,少了对立和批评,你头一次发现,老和病,也是那么的美。我用了十年,才学会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的树和墙壁上的苔藓,它们静得就像古老的君王。我终于能够静静地和自己呆上一个小时,或者一个上午。我用了十年,不,四十年,无数的生世才学会平静的呼吸,心脏缓缓的跳动,听到巨大的声音不再害怕。慢下来,你的身心才不再分离,你才能活好每一个当下。没有人天生就会慢,慢下来,需要练习。先从身慢下来开始,心就跟着慢了。从行、住、坐、卧开始练习慢下来,从沏茶倒水,穿衣吃饭上练习慢下来。带着觉知生活,自然就会慢下来。慢下来,多花一点时间仔细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多一分耐心和理解,少一分急躁与慌张,你收获的不是外境的美好,而是内在的平安与丰盈。

    2021-06-20

  • 学山禅话续

    法身说法问:师父好,白鹭站在牛背上,彼此无心,自然和谐,无忧无虑。这就是法身说法吧?答:这是你说法,不是法身说法。问:为何我说法,就不是法身说法?答:以有心故。问:那什么是法身说法?答:牛站在白鹭背上。居士:不懂!答:你若懂,怎么叫法身说法。 躺修大机大用现前,先大休大息。若能大休大息,何异大用大机?所以,躺着,是最美的休息和修行方式。古人云:长申两脚卧,爱憎不关心。 什么是无心问:师父,什么是无心?答:这是有心。问:我知道我有心,那什么是无心?答:这是有心。 最伟大的友谊一个刽子手用刑前问即将被杀的犯人:你害怕吗?犯人说:你不害怕,我就不害怕。刽子手冲他会心一笑,刀起头落。这是我知道的人类最伟大的默契和友谊。 擒贼先擒王师父好,为什么您经常讲,身体病了,不要去对治?答:脑子和观念出了问题,导致身体出现毛病。你不改脑子和想法,去对治身体。身体多么无辜啊!如果你爱惜身体,别在身体上下手,从观念上下手,从心态上下手。擒贼先擒王。改变心态,所有的疾病不治而愈。 觉悟什么是觉悟?觉悟不是思维上的认知,而是内在和行为上的转化。为什么知解不能解脱?因为思想和行为习惯没有转化。也就是楞伽经里所说的,没有转所依识。即没有实证到无依。当你的内在发生根本转变,真实从一切无明和烦恼中解脱时,这才是觉悟。这也是为什么不依照佛陀教法实修而只是搞些灵修、听各种法门讲座,学习一堆知见不能真正觉悟的原因。 布施最有智慧的布施不是给别人什么,而是放弃你的一切固有的思想。清空你的思想观念,把你一切的知见全部放舍,才是真正的布施波罗密。

    2021-06-20

  • 学山禅话

    学山禅话人生只有一天,那就是今天。过好了今天,就过好了一生。 我爱的永远不是你,而是我在你身上的遐想。 你管,老天不管。你不管,老天管。 不会有一朵永远开放的花,但是永远会有一朵花开放。你就是那朵不能永远开放,却又一次次开放的花。 一切交给因缘,我自安住当下。 为自己活,天地经义。为别人活,那得我愿意。我不愿意,天奈我何?佛奈我何? 佛说女人不能成佛女人只需要成为女人为什么要成佛 如风吹水,其纹自成;无用心处,自然合道。 风吹过来,树叶落在地上。念头来了,落在了空无里。藤蔓扭扭曲曲地生长,没有什么能阻挡它。念头这里跑,那里跑,没有谁能阻止它。 佛法不在佛陀那里,在你这里。你这里的法,才是真正的佛法。 存在是徒劳的,因为真实里没有存在。 真性从不干涉,任由虚妄自行灭去! 除了你自己,没人逼你做什么;除了你的观念,没有什么是你。 这跑那跑,妄情不止;诸达道人,所做皆息。 我并不是一个实体,只是一些关念。但能粉碎观念,即达无我。

    2021-06-20

  • 深度瑜伽

    深度瑜伽多少年来,除了大觉之佛,谁能以感知来代替爱?谁发现了原来爱不是一种向外的能力,而是向内的觉知?除了自证自修三摩地者,谁能发现这个秘密?三摩地,又称以智慧观照。智慧观照,非是起心观照。一切心灭,觉性自照,是名智慧观照。正所谓虚明自照,不由心力。爱从来不是一种外在的能力,而是自我愈合的本能。那种愈合,从来都在进行,只是你不知道。真正的禅定是深入内在的感知能力,而不是心的僵硬。甚深的禅定不是心的死寂,而是心的觉照。当你安静下身心,你的觉性的感知能力就像一台自动的扫描仪,它平稳地扫过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它温和地化解了你生命的每一个淤结。无论你身体正发生了什么变化,无论你的思想经历怎样的纠结。只要你能生起生命的本能的觉知,那些变化与纠结都会止息。感受与觉知就像生命的母亲,而疼痛、妄念和想法就像生命的小孩。当身体的小孩因疼痛、难过而哭闹时,他们不是在干别的,而是在呼喊觉知这个母亲来陪伴他们。作为母亲,首先自己先要安静下来,才能陪伴自己的小孩。当你来到他们身边,你一定是带着爱和理解,带着耐心与喜欢。觉知,一定是深深的理解和陪伴,才带来治愈的作用。因妄念止息,从心上自然生起觉照,而不起觉照想。本性不加任何概念的感知,那才是爱的实质。深度瑜伽是让感知流经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包括你的思维。感知流经思维,不是以思维感知思维,而是用感知覆盖思维,出离思维,不生感知想。深度的治愈一定发生在寂静中。坐禅是最好地训练深度觉知的一种方式。觉知与感知,它不是一种教育或理论,它是生命的本能,只要它不被外部获得的知识和观念影响。去发现自己内在的觉知,训练它,深入它,掌握它,你将成为爱的骑手,你将成为真正的爱者。当你成为这样的爱者,不动而力周法界,不显而光遍大千。

    2021-06-18

  • 活好自己,再谈其他

    活好自己,再谈其他师父您说为自己活,是我们的第一责任。但是这样会不会助长我执?这个观点与无我、奉献的主流价值观是否矛盾?答:每天为别人活就无我了吗?还是因为有我,有依赖,才抓住别人不放?还是先把自己活好了再说别的吧?自己活不好,只是他人和社会的累赘,谈什么奉献?居士:如果人人为自己,那社会责任呢?答:无论你怎么做,你开心就好。但是,真的要开心哦!别到最后,成了一个怨天尤人的人。那何苦做呢?活好自己,才有资格谈助人,才有资格谈社会责任。而那时的助人与社会责任,完全是自觉的,自在的,随意的,可做可不做的,不会被任何势力绑架。问:那您如何看佛陀所倡导的菩萨道呢?菩萨都是先去助人,在助人中熏修无我。答:好比如两个至亲,出外远游,迷了路。两个人好几天没吃没喝了,妹妹病了,这时,姐姐是背着妹妹一起去找吃的,还是先把妹妹放在一边,自己去找吃的来救妹妹?只有愚蠢的姐姐才会带着重负一般的妹妹去求生,而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先把妹妹放一边,去找活命的办法,然后再来打救妹妹。菩萨度人亦复如是,先要自觉,要有智慧、方便和手段,然后再对有缘众生施以援手,而不是愚蠢地带着家亲眷属一起上路出离生死轮回。为自己活,天经地义。为别人活,那得我愿意。我不愿意,天奈我何?佛奈我何?

    2021-06-18

  • 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学山禅戒节选现在这个时代流行的娱乐活动多得让我们眼花缭乱。好多娱乐活动我从来都没玩过,也很羡慕人家,但是咱们真是不会,也不知道。估计知道了也抵不住诱惑,也会去尝试一下。所以因为不会,就劝你们别玩儿。还是少会一点,连车都不会开,不就省得买车到处乱跑了吗?是省事儿对吧?省得找停车位,省得开罚单,省得被警察说,省得闯红灯,省得违反交通规则。还省得去修车、加油、年检,省了多少事儿是不是?后来一琢磨,明白了,就不去学了。也学过一次,不及格,一上车,一打开钥匙门儿,刚一踩刹车就灭火儿了,一下就完蛋了,哈哈哈哈,就再没信心了。其实那次学开车的经历特别好,学的时候很痛苦,总觉得浪费时间,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儿,后来才知道,内心深处根本就不想学。你不想做这件事,肯定不成功。当你内心真正想做什么的时候,你非常明确,没有做不成的。真想明白,就不想再学开车了。太好了,太开心了,终于不用去浪费脑子了。现在谁怎么劝我学开车,我都不去。有什么用?你劝一个懒人做事,这太难了?学会开车只能让你到处跑,到处驰骋六根,放逸动荡。我找着一个地儿一呆,多闲啊,多安静,美滋滋的。跑来跑去,最后从哪儿走的,还得回哪儿去,劳累身心,空赚两眼,奴役心识,欺骗大脑。我有两个腿儿,想看看就在附近走走,走几步就完了,何必到那么老远的地方。其实修行人事情越少越好,你的生活越简单越好,跑来跑去,只是赚你的眼睛和心识而已。对不?你跑太远,赚你眼睛,赚你的腿,赚你的六根,最后还得回到原来的地方老老实实呆着,一物不为是吧。这个你要想明白了,你就心安了。你会的东西越少越好,越无能越好。这和世人的观念完全相反,世间人会的东西越多越好,越有能耐越被人尊重,被人看得起。人们需要意义,需要存在感,所以拼命的做事。道人就是一个无能的人,就是一个废物,你越废物,你会的东西越少,你越简单,你受的苦越少。这看上去是颓废,其实是一种大智慧,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有一句话叫能者多劳。你啥都会,啥都会,你就干去呗,哼哼。你不会,那就有福了。像咱们道场里的人,都是无能的人,啥也不会,但大家都会快乐。没人逼你非要干什么。你遇上好师父了,没人逼你,不会就不会,会活着吧,会喘气就行,充个数就行。不自己烦自己,不烦别人就行,那就是最好的人,多简单。我们不擅长的就放弃。其实我们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都不会。那就保持什么都不会,这多简单是吧?你头脑越简单越好,你越无能越好,你越失败越好,对吧?如果不失败,你会学佛,会走这条鲜有人走的快乐之路吗?我们这儿没有成功的人。成功人全都干世间的事儿去了?全都搞家庭啊,搞事业,搞爱情,搞享受去了。我们其实全都是失败者,我们虽然失败,但决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我们是真不想吃葡萄,我们有芒果,有西瓜,有荔枝,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干嘛非要吃人家院子里的葡萄。有的人虽然一开始是因为失意而不再进取,开始修行。但其实这些人从骨子里就是喜欢过清净简单生活的人,他们通过修行,发现少欲知足,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他们真的对世间的一切没有兴趣了。我们是对世间没有兴趣,而不是真的失败才遁入空门。我们在空门里找到了信心,发现这里才是我们的天空,我们的天堂,我们的大海,可以像鱼,像鸟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人约束,自己管好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当我们终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日子了。我从来也没想到,自己可以带着一帮比我更失败、更弱智的人,大家一起享清福。哼哼,修行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我们习惯这种少做事,娱乐少,吃个西瓜就能乐得要死的生活。我们都习惯了,就是享受这种自然清净,简简单单的日子,我们已经爱上了这种很宁静安详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我们的心识没有冲击,不会迷失在苦乐之中。我们不求苦,不求乐,也就自然地就离开了苦。大家都想离苦得乐。你不求乐,才能离苦。求乐之心彻底死掉,才能真正离苦。你离乐,才能得常乐,得真乐。离于苦乐,才能得真乐。可有的人觉得,我们过的是苦日子,太寂寞,太清苦。我妈就觉得我天天关在庙里边,多难过,多寂寞,什么好吃的也吃不上。她不知道我们过的是神仙的日子。那是她心里认为的寂寞,她用她的思想意识来揣测我过的日子,她用她的习惯来想象我的生活。她不知道,我们已经享受这种寂寞,享受这种寂静,我们过得很舒服,很知足。你过的是什么日子,你心里是否快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何必要向人证明什么呢?只是,有时我们实在抑制不住这样的快乐,我们就像唱歌一样,不知不觉就唱了出来。希望这份快乐也能感染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2021-06-18

165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78798081828384

...

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