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境界者,善用其心

    善境界者,善用其心我们身边总会出现一些让我们觉得不讲理的人或事。你会非常生气: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和事出现?你想到他们就不舒服。也经常会跟他们据理力争,但经常是越讲越讲不清,还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愤怒之中。仇恨之心不知不觉就在心中生起、扎根、增长,然后让自己很长时间生活在苦闷中。如果你这样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人,你永远无法摆脱这种恶运。事情的真相完全不是你看到的那样。这些人的出现是利益我们、成长我们、帮助我们的。我说的利益,不是金钱和财富上的利益,而是心性上的提高和成长。如果你生活中出现的都是顺境和顺着你的人,什么事都让你满意,让你欢喜,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温室里的花朵,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个脆弱和没办法面对无常的人。可能在某一天,一个很小的逆境就会让你精神崩溃,一个很小的打击就会让你绝望。当我们身边总是出现那些让我们不顺利的人,这时,你要反思,你要换一种思惟思考问题。我们非但不能心生厌恶,反而还要心存感激。他们是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看清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陷在错误的用心之中。他们是来助我们修行,给我们做陪练来的。通过这些人和事,我们来训练自己的心不被境转,训练自己的心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训练自己的心变得柔软和退让,提醒我们造成我们痛苦的并不是外境,而是自我的执着。我们终有一天会看到,外境的顺利、事情的顺畅和他人对你的顺从,那不是真正的顺遂和吉祥。它们是无常的,会消失的。这个世界不可能只发生让你高兴的事。你遇到一切境界,都能用喜乐的眼光,用顺遂的心态,用和美的心意去面对,用慈悲和包容的心量去接纳,那才是吉祥如意的根源。将你原来的用心转化为相反,将你原来的观念转化为积极,将你狭隘的视角转变得宽阔,那才是真正的转境,而不是一定要把境界和人事转变过来。当你的心真正的转了,你遇到的人与事慢慢地也会发生转变,而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远是你的心境,你怎么对待你自己的心,那才是你真正关注的。你生了一个心,它是否让你快乐,而不是相反,这才是智者的用心之处。因为一件事恨一个人或报复一个人是最愚蠢的。如果你恨的人,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样的人,那你完全没有必要恨他。如果他是一个恶人,自有因果等着他,你完全不必恨他甚至报复他。所以,不论我们遇到任何事,只是看好自己的心,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能被相所骗,不能让自己的心充满不善。善护念,那才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将自己迷失于外境的心时时找回来,那才是至善。所有的境界都是来提醒我们的用心。境无好丑,心错用之,顺逆境界立刻显现,善业恶业判然分明。善境界者,善用其心。不识境乃唯心所现,即被境转,失其善心。哀哉,是为大失。望诸仁者,善护于念,心莫染境,即是如来。

    2023-01-24

  • 吉祥经

    吉祥经亲爱的家人,各位眷属,今天是春节,多么美好的节日。祝大家春节万福,全家万福,一切万福。在这美好的节日,我为大家心赋一首偈颂,送给大家一份吉祥。世人皆想获富贵,得长寿,相好庄严,所遇吉祥。须知获得这些的因,如何获得,怎么获得?您想一生平安,无灾无难,长有余庆,所遇皆祥。须知要做些什么,行些什么,才能获得如是果报,如是长乐。您想常居净土,常生净国。跟诸上善人为伍,与诸佛菩萨为伴。须知何因?所行为何?方能所愿圆满。您想事有所成,功德殊胜,常得天助,不成半途。须知成事的因,获得殊胜的方法。你想烦恼不生,忧虑远离。须知关键,须会方便。万事有法,万物有道。察其轨则,不过一心。心与物违,画地为牢。心不违逆,金石为开。心能通之,是名为神。行能践之,乃名为圣。若欲得吉祥,得之须有方。听我说偈:求福不如引福至,美丽哪如心无尘。花若芬芳蝶自来,人若良善众福湊。积善之家有余庆,予乐之人福无边。苦乐无门心自招,顺逆境界唯心画。长寿健康须悯物,一切顺成当护生。子孙满堂要戒杀,无灾无祸常摄念。福报来自于布施,相好来自于恭敬。智慧来自于息虑,坦荡来自于真诚。吉祥来自于善良,如意来自于退让。平安来自于少欲,无难来自于止足。豁达之人常谅恕,自在之人不操控。满眼不见世间过,佛国净土便现前。谦卑菩萨爱悦,不争诸佛来寻。常舍一切无亏,无求诸苦皆走。烦恼不生莫妄想,知幻即离心无住。反思心性常丰满。自大则因心不圆。静坐一切归零,行动莫染万境。卧则呼吸绵绵,身心不离神自宁。多赞叹,心自欢欣。常随喜,心无骄慢。慈悲无敌人,智慧无障碍。无我离嗔恨,天真近自然。若要得如意,听我吉祥偈。想得久平安,须在心上建。心安大地平,心清万法明。心生一切生,心净一切净。若欲得吉祥,听我吉祥经。欲得真功德,回心莫远行。

    2023-01-24

  • 祝福

    新年祝福今天是除夕,也是新年。想送给大家一份祝福。我不仅祝您身体健康,更祝您慧命增长。我不仅祝您日进斗金,更祝您德馨慧香。我不仅祝您万事顺遂,更祝您心通神达。我不仅祝您福寿无边,更祝您法身无量。我不仅祝您六时吉祥,更祝您内心安详。祝您辞去旧的观念,迎来新的思想。祝您放下过去的怨恨,迎来满满的感恩。祝您告别以往的幻梦,迎来觉醒的曙光。祝您丢掉琐碎的执着,迎来更多的洒脱。祝您撤除所有的对立,迎来更多的拥抱。祝您接受变化,看破无常。祝您放慢脚步,活于觉知。祝您不再逐物,认出自己。祝您爱惜自己,不再逞强。我不祝您才高八斗,只祝您大智若愚。我不祝您文章盖世,只祝您心无尘劳。我不祝您飞黄腾达,只祝您安守平常。我不祝您鹏程万里,只祝您无忧无虑。过去的让它过去,我祝您活在今天,活于干净,活于明亮。未来的当然可期,但是它从当下累积。祝您一切善法从今日起,一切恶业从今日清。我不仅祝您阖家团圆,更祝您认出更多的家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不仅祝您梦想成真,更祝您梦中无梦,真不执真。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祝您七宝来聚,八德萦身,无苦无难,无诸盖缠。祝您无明远离,旧习迁散。慧花开放,定水湛然。祝您唱自在曲,入无诤群,结无染缘,聚般若餐。祝您食解脱食,喝四摄汤,走欢喜亲,拜大舍年。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送给您。祝您心如莲花,身似白云,沐于春风,游在红尘,悲智双运,福慧绵绵。

    2023-01-22

  • 祖师禅

    祖师禅香严智闲禅师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仰曰: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仰见香严,曰: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师举前颂。仰曰: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师又成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师复有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香严前述两偈,皆被仰山视为心机意识,记持而成,只会得如来禅。因何又述一偈“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便被仰山祝贺,且喜闲师弟会得祖师禅也?香严最后一偈有何长处而能证明他会得祖师禅?此处正是我等起疑情而下手参禅处。达摩祖师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达摩祖师各弟子所呈心得,明明皆合有道理,因何只得达摩皮肉。二祖依位而立,却得其髓?此处正是我等参究下手处。一日,六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神会所答,与我等所学佛经义理本不相违,因何六祖却说他将来就算有了住山的道场,也只是个知解宗徒。六祖这样说,说明神会这样的回答,并未得到六祖的认可。这又是为何?六祖大师一日浣洗所授之衣。忽有一僧方辩来见六祖,欲见达摩所传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六祖问方辩:“汝试塑看。”竟是何义?复又对方辩说:“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又是何义?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石霜侍者。洎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九峰)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座曰:先师有甚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元来未会先师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座已脱去。师拊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为何首座一柱香内,坐脱立亡,来去自由,有如是等功夫,九峰禅师仍说他“先师意未梦见在”?云居道膺禅师曾令侍者送裤与一住庵道者。道者曰:自有娘生裤,竟不受。师再令侍者问:娘未生时著个甚么?道者无语。后迁化有舍利,持似于师。师曰:直饶得八斛四斗,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好。烧出舍利,总被人们视为有修行。可是为何却被云居禅说,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德山禅师听闻南方禅席颇盛,师(德山)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曰:这个是甚么文字?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师无语。德山禅师金刚经讲得可谓头头是道,著作成疏。可是竟然被一个卖点心的婆子问得语塞。最后自己不得不把青龙疏钞全部烧掉,这又是为什么?纸衣道者来参曹山,师(曹山)问:莫是纸衣道者否?者曰:不敢。师曰:如何是纸衣下事?者曰: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师曰:如何是纸衣下用?者近前应诺,便立脱。师曰:汝只解恁么去,何不解恁么来?者忽开眼,问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师曰:未是妙。者曰:如何是妙?师曰:不借借。者珍重便化。曹山所言“不借借”复是何义?云门禅师到江州,有陈尚书者请斋。才见便问:儒书中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作么生是衲僧行脚事?师(云门)曰:曾问几人来?书曰:即今问上座。师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书曰:黄卷赤轴。师曰:这个是文字语言,作么生是教意?书曰: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忘。师曰:口欲谈而辞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忘,为对妄想。作么生是教意?书无语。师曰: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书曰:是。师曰: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书无语。师曰:尚书且莫草草。三经五论,师僧抛却,特入丛林。十年二十年,尚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书礼拜曰:某甲罪过。陈操尚书如上回答,哪里不对?竟不被他云门认可?又云门云:非想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复是何义?使得一上来底气十足的陈尚书,后来竟然无语,最后不得不自认某甲罪过。上面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起疑情,参禅悟道的好机缘,我们不要轻易放过。不仅是我们,就连过去的祖师,被真正的过来人一问,全都一头雾水,以前所学的一切竟丝毫用不上。大家是否反思过这个问题。我们难道都学错了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一读到公案就全都迷糊,不知祖师在说什么?通过对上述几个公案的了解,我们也对祖师禅有了一些了解。大家读到这些地方,若不知其义,囫囵吞枣,扔到一边,以为不会这些,也不障碍解脱,即是自欺自瞒也。当择几则公案,紧紧咬住,日参夜参,行也参,坐也参,立也参,卧也参。不间断地做功夫,直到忽然明白祖师用意,心花怒方,才知道佛法原来是这般。

    2023-01-22

  • 你真的读懂祖师所言了吗

    你真的读懂祖师所言了吗有人读传心法要: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如醍醐灌顶,拍手称妙。发现修行觉悟如此简单,但能无学,息虑忘缘,佛道自成,哪有那么多罗里吧嗦、次第修证。又读永嘉大师证道歌开篇: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看到“绝学无为”四字,忽然自认顿悟本心,佛道已成,一切事毕,不复更求。但是,过后不久,此等行人便将此语抛掷九霄云外,还是因循以往习气,种种计较,思虑重重,被妄念烦恼所缚,至于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与自己了无交涉。若于“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执其一端,错解其义,每天什么也不做,其他所有的功课一律放下,也放下了很多事缘,妄想一起,就离念转念。由于善根因缘时节未到,没有方便助道之缘,刻意做息虑的功夫而不得成,遂半途而废,还是向以往那样胡乱学法,没有任何方向和效果。何以至此?未明祖师此语真实完整之义。如何是此语真实之义?应当从学而成,从多闻而得,从有为而入。明明说不从学得,怎么又从学得了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就是大多数学法之人最爱犯的毛病,不悟中道,不了佛性,跑两边,执一法,将祖师与佛陀所说法要,当成定论。说绝学,执绝学。说无为,执无为。说息虑忘缘,执息虑忘缘。说不思议,执不思议。说离言说,执离言说。说不立文字,执不立文字。说不会佛法,执不会佛法。说不思惟,执不思惟。说空着空,说有着有。说解脱执解脱,说涅槃执涅槃。说佛执佛,说法执法,说心执心,说性执性。说用执用,说体执体。说精进执精进,说妄心不起,执妄心不起。处处生着,处处落于边见,不了中道之义。不知佛法乃实用灵活之法,以真实受用、实证自悟为要。当知,息虑与绝学,不能单独存在。如祖师让学人咬住一个话头,或于一个公案起疑情,日参夜参,不令间断,此皆是为了让学思虑之心疲极,因缘一到,忽然顿断,即得默契已。这正是息虑前做方便和功夫的妙处。若不能言下绝学,当广学多闻,直至有一天,学求之心自疲,多闻之力自累,忽然休息,顿悟本心圆满具足,不假功用,求亦不得,即自然成绝学,不更反复。这才是真正会绝学之义。不见永嘉言: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求学既久,而不能得,忽然放下,是乃绝学。佛陀早年修道,亦复如是。六年苦行,精进努力,反不成道,苦行既疲,忽然放下,妄心一歇,歇即得道。如是休歇,岂是一味刻意休息而得为之?如有人被告知一面墙内具足了七宝诸珍,可以通过缝隙即能看到。只要此人能翻过这面高墙,里面珍宝随意拿取。但是这面墙远远高于此人,此人入墙心切,一味地在那里爬墙,久久不得翻墙而入。而另外一人,得知此事,转身离开,很久之后,拿来一把梯子,轻松翻墙而入,自在拾取珍宝。古人所言“不假方便,不论修证”本无错谬。只是对应众生机缘不得。若因缘具足,自然直下便了,不假功用。若因缘不具,须假诸缘,具足而成。故知古人悟道所言,都是做足了相反的功夫,忽然妄身一转,即得道矣。古人云:反者,道之动。道,往往在我们认为对的反面。亦不可执反,但不执一边,即相应也。六祖大师开示学人: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亦是此理。如果我们错会其义,以为可以直接效仿古人言行,一步登天,不假途程,不异数他财宝,以为己有,可笑至极。即被他古人所瞒。古人所说皆是一片赤诚,分明呈现,本无瞒人之心,自是我辈侥幸懒惰,错解他义,被他瞒去。学人修行,于此不得不知。若一味只想结果,而不假用功,先须具足功用始得。

    2023-01-22

  • 富贵的华严

    富贵的华严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为诸大菩萨开示重重无尽不思议法界及诸大菩萨行愿的一部佛经。据说龙树菩萨曾在龙宫见到过全本华严,其数量超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颂,中本有五十万偈颂,小本有十几万偈颂。龙树菩萨看到前两种篇幅的华严经,非是普通人所能持诵,所以靠自己的记忆力记下了小本的华严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十卷华严经。华严经自古以来最主要的版本有三种,第一种是东晋所译的六十卷华严经,称旧本华严。因为有些内容不够完全,到了唐代,实叉难陀翻译出了八十华严,才弥补了以前欠缺的部分。第二种是唐实叉难陀译的八十卷华严经,是最全本的华严经。第三种是唐般若译的四十卷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是《普贤行愿品》的完整版。读诵华严经的同修,先读八十卷华严,再读四十卷华严。四十卷华严经的内容跟八十卷华严经后二十卷的内容大致相同,区别是详略不同。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卷华严经的内容几乎比八十卷的多了一倍,也即关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和最后普贤行愿品的内容更加详细和完备。为什么现在推荐大家读华严经,诵华严经?不知道是否有些同修已经隐约感受到现在人类世界正在发生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看上去是物理世界的变化,实际上是人类观念和心意识发生巨大变化的外现。人类的认知在突飞猛进,每个人内在的世界开示分出各种层次和差别。有的人还活在完全颠倒和愚昧的认知里,而有的人已经开始觉悟,活在实相的世界。世界显现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就是认知观念的差别。量子力学和一些前沿科学已经触及到了佛经里所描述的世界和观念。我们如果再不去深入学习佛经,了解这个世界的实相,就会被更高的心智所抛弃,只能生活在旧有的世界和狭隘的思想观念中。虽然你和其他人生活在同样的一个世界里,但是,你早就和很多人不在一个圈子里了。心智的无明与昏暗,导致很多资源和信息,深刻的见地和思想,使你无法与那个世界里的人进行共享,你无法理解很多觉悟者的见地。使你们分开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你是否能不间断的深入学习和观察诸法实相。佛陀的智慧和对宇宙的了解早就在最究竟的山顶等着我们去更新自己旧有的世界和维度。所以,提升自己世界的路途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唾手可得。你根本不用去搞任何科学研究,也不需要任何先进和高端的仪器,你只需要拿起一本佛经,静下心来,认真读诵,了解世界是如何建立的。再借助于佛法来认识你自己的心,那才是最高深的科学和智慧。欢迎大家来到重重无尽的华严世界,让我们一起来读华严经。大家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在网上或寺院的佛经流通处购买一部华严经,很快我将建立读华严经的群。每天至少读诵两卷华严经作为功课,在群里打卡报数。读了华严经,你才真正了解佛法的富贵和智慧的深广,你才会对自己以前贪恋和执着的事物生起惭愧之心,你才会感叹诸佛菩萨所生活的真相世界的微妙和不可思议,你才会对佛陀的智慧生起坚定的信仰。读了华严经,你才知道诸佛菩萨利他的精神是多么值得人们赞叹,读了华严经,你才知道菩萨们的行愿是多么悲悯和不可思议,读了华严经,你才知道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此狭隘、我们的关念如此愚昧。愿我们这一生都能读一遍华严经,通过读诵华严经,了解生命的实相,那是多么幸运和稀有难得的事。

    2023-01-22

  • 世主妙严法门

    世主妙严法门就算有繁重的工作,每天还是有很多人有很多时间无所事事,感觉生活无聊,生命灰暗,不知活着所为何事。这是现代人共有的处境和生存状态。人们陷入生灭虚妄的快乐中不能自拔,在无所有中抓取六尘的影子,但留给自己的只有更加的寂寞与无聊,所以才导致了现代人生活空虚的现状。佛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寂灭为乐。所以,要想求得真正恒常的快乐和安心,只有生灭心灭,寻求世间之乐的心灭掉,才能默契诸法实相之乐。有些人就算每天诵经,坐禅,经行,还是有大量的时间什么事都不愿做,只想刷手机或找些乐事来做,无法安住在寂灭之乐中。功课也做,但是只能短时间做,时间长了就觉得枯燥和无聊,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追逐六尘,染习生灭之乐上。如果我们能把这大量的看手机和吃喝玩乐的时间用在某个修行法门上,让自己远离恶习,熏修善法,长养定慧,那我们的生命就没有虚度和浪费。介绍大家一个修行法门,就是读诵那些不需要思维和记忆的篇幅较长的经论咒。比如慢读楞严咒。比如读诵万佛佛名经。比如读诵八十卷华严经后二十卷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或者晋译四十卷华严,全本普贤菩萨行愿品。还有八十华严第十四卷《净行品》,第十九卷、二十卷《十行品》,第五十、五十一、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八十卷《普贤行愿品》。这里特别推荐一卷经文可以用来反复长期读诵,就是华严经第一卷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这卷经是八十卷华严经的第一卷,里面介绍了各路参加佛陀华严法会的善神的名字。读这些天神的名字时,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思维其义,只是依文念去,不思善,不思恶,通过觉知文字和声音,让心安住在读诵的功课上,训练自己的定力和觉知力。我们可以轻声读诵,可以敲木鱼来控制节奏。读熟之后,可以快读。每天不限量地读诵这一品。永明延寿大师除了随缘度众说法,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百零八种读诵和拜忏的功课。我想,也是让自己在二六时中,不去思维世间善恶生灭之法,以法自娱,以法为课,安度时光。又明教嵩禅师每天早晨诵金刚经不辍。华林善觉禅师,行七步念一观音圣号。岩头禅师终生读涅槃经不停。寒山读佛经,石屋读楞伽,这在他们的诗歌中都有明确记载。这是古人诵经、读经、做功课的样子。古人做功课,非为求法、亦无任何造作之心,只是无事打发时间,随缘度日而已。我们如果有大量时间,又无别事可做,便可发心读诵四十卷涅槃经、八十卷华严经,甚至六百卷大般若经。想读篇幅短的,便可每日读华严经第一卷。以此为修行法门。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读诵一遍不难,难的是每天坚持。这样,我们追逐世乐的习惯就会减弱,安住寂灭的心力就会增强,直到我们完全摆脱物欲和幻尘世间对我们的控制和主宰。 

    2023-01-22

  • 无家可归是本家

    无家可归是本家一提到家,我们就会觉得温馨、幸福。但同时,我们的很多痛苦和烦恼也来自于对家庭的依执。家,那是迷梦世界里的快乐老家,那是幻境世界里的游乐港湾,那是轮回世界里的绿野仙踪。家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并不是真正安心的地方,而只是红尘世界里自我紧紧抓取的最后一根线,寂寞孤独河流中的一棵救命稻草,心意识监狱里的一间房间。家意味着所有的依,轮回的动机,我执的温床。当心中没了所依,哪有什么家。房子、亲人、院子,那不过是一些虚妄的陪衬而已。你不再依执他们,家的概念就会在你心中消失。能看破家的虚妄,从家的意识中真正出走的人,不一定要离开“家”,而是要离开自己给自己套上的层层依执和枷锁。出家不是从一个院子里、一间屋子里、几个亲人那里走出,搬到另一个地方,而是放下所有的依,从自我的意识中出走,从头脑的戏论中离开,从观念的束缚里挣脱。出家者过的是出离自我的生活,心如虚空,无所依执,无有抓取,自在无拘。你心中还有一个紧紧抓取的家或任何东西吗?你心里还有什么一想到它就会感到安心的东西吗?不要被那个东西所骗,从心上拆掉它,你才能真正自在。在有依中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安心、自在和解脱。只要你心中还有“家”的概念和对它的依懒,你就无法得到自在。去体验一切无依的自由。去体验心无挂碍的自在。去经历那无家可归的“空虚”。看到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去过内心无所住着的生活。你本来就是一个过客,去过过客的生活,而不是主人的生活。去过那种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的云水的生活。去过那种让一切流经你,而一切不在你那里停留的生活。去拆散心中所有的天花板、围墙、房柱、地板和暖炉。让自己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你可以有一个家,两个家,很多房子,那都没关系,但是那里没有任何东西属于你。那些地方都不是你真正永恒的归宿。做一个心中无家可归的人,让心中没有任何知见与事物留存,那才是你的真归依处,是你的本家。

    2023-01-22

  • 你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你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同一片天空下,但是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却不尽相同。你生活的世界并不是由外部的四大和五蕴构成的,而是由你的意识造就的。你只能生活在你自己识心建造的世界里,你不可能生活在识心之外的世界。为什么两个人在同一个公园里坐着,一个哭泣,一个微笑。两个人在同一个监狱里受刑,一个平静,一个绝望。让他们哭泣或微笑,平静或绝望的不是那同一个公园,也不是那同一个监狱,而是他们心中的妄想,是他们的意识创造的世界。虽然我们都在同一座山脚下,同一条河流边,同一个城市里,同一片草原上,但是山川、河流、城市、草原并不是我们的世界。它们看上去紧紧地围绕着我们,而实际上,它们与我们毫不相关。围绕着我们的,除了我们的识心,没有任何东西。世界本身,并非世界。是识心造就世界。你有什么样的识心、观念、认知、心态,你就会造什么样的世界,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而那,与世界无关。我们的意识创造了法界。离开心意识,并没有所谓的佛国或娑婆,天堂或地狱。你被嗔心之火燃烧,被怨恨割锯,你生活在地狱道的世界。你内心充满贪欲,你被贪婪淹没而无法得到满足,你生活在恶鬼道的世界。你被愚痴覆盖,被无明填满,你活在畜牲道的世界。你被胜负所缠,被争斗填满,你生活在阿修罗道的世界。你有七情六欲,又经常被骄慢、嫉妒、疑惑所缚,你有很大的福报,又有一些业障,你有贪嗔痴的习气,又有一定的善业,你生活在人道的世界。你具足十善业,有福德庄严,你生活在天道的世界。你粗断贪嗔痴恶习,直到烦恼障断尽,理障未除,你生活在声闻的世界。你喜爱独处与寂静,完全地出离了世间的烦恼,你生活在辟支佛的世界。你行六度万行,具慈悲喜舍,你活在菩萨的世界。你悲智双运,福慧二严,具一切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你生活在佛的世界。你生活在什么世界,与你住什么房子,吃什么蔬菜,坐什么交通工具,看什么风景无关。那只跟你的用心有关,跟你的意识有关,跟你是否被念头迷惑,是否被你自心的幻境所奴役有关。你生活的世界,和你的心是否安然,跟你的心是否无惑,跟你的心是否恐惧、紧张、烦恼有关。你的心清净无染,觉了一切,不住一切,那便是诸佛和解脱者的世界。你的心以物为己,把识当我,追逐幻境,历贪嗔痴,经妒慢疑,受无量苦,你生活在凡夫和轮回的世界。善知识,你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但问自心,莫逐外缘。不用看你头上的天空,也不要看你住的小区是否是高档。但看你的心在创造什么。你的心造慈悲、平等、妙观察,你活在佛世界;你的心造对立、憎恶、邪见,你生活在凡夫世界。一切唯心造,万法从识起。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若不妄起,境亦无分别。若人欲成佛,心净诸佛生。若欲生净国,心净佛国净。

    2023-01-15

  • 做一个自己喜欢自己的人

    做一个自己喜欢自己的人做一个好人,让很多人变得非常痛苦和疲惫,甚至因此而耗尽生命,并在哀怨和伤心中离开这个世界。只有迷失的心和强烈的自我才会要求以“好”的状态呈现,而厌恶自己变成“坏”的样子。这种爱憎和取舍,让心变得迷茫和疲惫,乃至分裂。觉性本身只是如实和随缘呈现它自然的样子,不强迫心成为“好的”,或拒绝成为“不好的”。我看到有很多人,为了维持自己好人的形象,为了在内心中不想对不起任何人,为了讨好所有人,为了不想在任何人面前变成“坏”的样子,拼命地维护自己“好人”的形象,让自己活得非常压抑和疲惫,以致于最后耗尽自己的精力,让自己患上抑郁症和各种精神疾病。也有人,因为做过一些“坏事”,而内心又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坏”的自己,让自己长时间活在过去的“错误”里,浸泡在愧疚和自责中,不停地否定和批判自己,让自己饱受煎熬和痛苦。还有人,因为想得到自己尊重和爱戴的人的认可和称赞,非常认真地想成为一个“可爱”和“优秀”的人,而丢失了天真的自己,让自己虽然变得越来越“好”,同时,也变得越来越虚伪,越来越累,越来越不快乐。有些人,为了这个人活着,为了那个人活着,唯独没有为自己活。活成这个人喜欢的样子,活成那个人喜欢的样子,唯独没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他们并不快乐,而总是很脆弱、郁郁寡欢。他们看上去很无私,而实际上很并没有因为无私而快乐。有些子女和父母之间,夫妻伴侣之间,师父与徒弟之间,互相为了赢得彼此的喜爱,为了讨对方的欢心,为了让自己深爱的人也能尊重和关爱到自己,他们会一直伪装和掩盖自己的本性,一直想活成对方期望的样子,最后自己变得压力重重,完全迷失了自己。做一个好人或什么样的人,是在放松、自然、自愿的状态下而成为的。如果为了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让自己变得紧张与扭曲,那么,成为那样的人又有何意义?看到自己想成为“好人”的这个执念,放下它,做一个“真人”,成为一个“平常人”,活成一个没有人设的“自然人”。那样才会更加自在和快乐。有人问:“真人”或“凡人”就不是人设吗?不是。它们只去除人设的一种不住的状态。是心性自觉去除要成为什么人的不定状态的假称而已。真人者,不用任何观念对自己进行限定、评价、要求和捆绑的人。天真者,不会掉到别人的感受中,全然不顾自己真实的状态,刻意而扭曲和改变自己。而是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勇敢接受自己呈现的各种状态。自然人,接受自己,又在一定程度上不与他人产生对立。不被自己内心的道德观念捆绑,不被要做一个“好人”的观念奴役,活出自己的本性,那一定是一个觉悟的人,是一个能卸掉所有强加在心性上的身份和面具的人。做一个没有人设的人,做一个真实呈现的人,做一个自己认可自己而不是别人认可自己的人。

    2023-01-15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23242526272829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