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世玲珑
发表时间:2019-10-23
浏览量:1111
送你一世玲珑
问:师父好,我看到有人这样论述佛性,请您开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佛性本空。万法皆空,佛性亦空。众生不得觉悟诸法实相,正是因为着在佛性是有,即心即佛,我就是佛,我有佛性上。佛性是妄,佛性是空。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就是指佛性无。这个无包括佛性。佛说“万法皆空”,这个万法包括佛性亦空。
师父,我觉得这种说法有问题,很不严谨,容易误导别人。但是哪里有问题,我又说不上来。请师父指正。
答:“佛性”这个词是佛陀用来形容“真实”的一个名相概念。真正觉悟的人觉悟世间一切万法都虚妄不实,而有一种真实恒常存在,佛称之为常乐我净,称之为解脱,称之为大涅槃。但是,这种真实超越意识和思维,无法被思想捕捉。对这个真实贯以一个名字,佛称为“佛性”,或称为“实相”。它不属有无,非是造作而得。它本有,故名为有。它无一真实之法可得,故名为空。佛性有之与空,所说角度不同,皆非真实。
佛性、涅槃、常乐我净,作为名字,作为概念,无有实义,但其所指,其所喻,则真实常住。
涅槃经云:一切诸法皆是无常,佛性是常,涅槃是常。故知,佛性常住,非为虚妄。涅槃体常,非为坏灭,故云常乐我净。
佛性真实是有,非为无也。只是,佛性之有,非有无之法,非意识思维分别所能知之。
我们学法,先要了解什么是佛性。“佛性”作为一个概念,作为头脑中的产物,它不是真实的,只是一个空名,没有实义。一切万法,但有名字,皆无实义。你用头脑和意识去思维“佛性”,你无法见到“佛性”。当你思维它时,它只是你的念头,是识,是妄,是无所有,是空,是有为生灭之法,是“无明”。但是,这并不表明没有佛所说的“佛性”。佛陀所说佛性,是自证圣智境界,真实是有,超越言说,离心意识。佛陀施设“佛性”这个概念,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词后面的那个真实,“佛性”所指的是真实,是真实存在。只是,如果你着在了“佛性”的概念上,你着在了意识所想的“佛性”上,着在了“存在”的概念上,你思维分别取着佛性,那里什么都没有,那里都是你的妄想,佛性是空。
众生不了此事实,或着佛性有,或着佛性无,皆是妄想。佛性唯自证得,道眼见得,真实解脱得,无作无为得,具足无量功德得,无所得中只么得,不从心想得,不从有为得,不从概念得,不从知见得。
学法第一不得执着于文字,第二,要领会文字所指。文字无障碍,只是自心着于文字,才有障碍。“佛性”真实是有,非为无也。佛性真实存在,非为空也。“佛性”一切众生有之,非是无也。只是,佛性之有,超越意识之有,超越心想之有,超越概念之有,超越有无之有,超越有所得有,不可思议,拟心即错,动念即乖,当体便是,不做是想。唯可顿悟,不从想得。悟时不做悟想,得时不做得想,证时不做证想,正用时不做用想,不可离,不可即。
为破着一切空者,佛说佛性是有。为破着意识中佛性有者,佛说一切法空,般若空,大般涅槃空,法性空,佛性空。如是有之与空,因人而论,因机示教,尽无实义,皆不可着。
佛性非有非无,是有是无,是有非无,是无非有。若人解此四句,不可定言佛性有无,执其一句。佛性者,南头岭,北头葱。春三月,放风筝。佛性者,跛飞跳,哑出声,少白头,作老翁。若君偃卧溪边,送你一世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