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最平常

    大道最平常古人云:百千日月闲中度,八万尘劳静处消。修行有千百条路,耐得住寂寞,是通衢大道,千圣同辙。过得了平常,是道人行履,万觉同源。穿衣,吃饭,看同一条路上春绿秋黄,从来满意。此是无上法。走路,发呆,观同一屋檐下雨落星潜,未曾嫌弃。此是最上乘。行遍诸方,总要筑一间小屋碰锅碗瓢盆,才知烟火气,是人间至美。享尽风光,也要建一处方榻熏柴米油盐,方知粗茶饭,为人间至味。只因守不住平淡,所以四处求新,流离失所,枉作贫子。唯以受不得无功,所以被识诳骗,多知多解,转寻转远。诸仁,莫错过平常日子里的上班下班,人潮如涌,那里有生最珍贵的寂静。但能知足,便见世间常住。莫离开脚下的林荫路、眼前的三角梅、耳边的鸡鸣狗叫,别处觅功德宝坊。但能回到目前,便知随处道场。都道学法,不知法法何曾法。皆说修行,不知诸行无行行。日子平淡,才是无比珍贵。心中无事,乃千金不换。珍惜眼前,哪怕被淋雨中,踯躅黑夜,步履蹒跚,有一天,你会发现,它们才是生命中的瑰丽。莫嫌家人,哪怕如左拳碰右拳,左脸见右脸。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才是度你的宝船。要知,最平凡琐碎的时光才是真不生不灭。须明,最普通无味的家常才是寂灭道场。人人有座佛塔庙,只是不肯向近修。人人有个阿阇梨,只是现身太无奇。不知家中寻常伴,乃是弥勒来示现。只道性格太乖逆,不见自心亦痴迷。菩提但只向心觅,谁能别处讨幽玄?诸佛原是凡夫作,谁能信此不惊慌?人人有个真道场,只是耐不住寻常,百般造作四处寻,不知大道在家堂。逞尽伎俩终歧路,回心言下做法王。修行说难有何难?死得偷心即简单。日挨月凑不紧慢,风伴云随何絮烦?耐得寂寞日日复,何必改弦复更张!

    2023-11-12

  • 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

    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传心法要》里有一句话: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最后一句:“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跟《信心铭》里面的“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是一个意思。不要去悟一个自性,去求一个开悟,去找一个真。没有你要悟要找的真!只要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离烦恼,也不是实有烦恼可离,只是心无所住。所以云:“本无烦恼,焉有菩提?”何以不得菩提?以烦恼覆故。只要不住烦恼,无无明,就是菩提了,非别有菩提可得。不用再别求一个真。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只要不住于烦恼,即得相应,不可于心中别求自性。故经云: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不见性,总以为有自性可得,有菩提可得,有真可得。不知息虑妄缘,直下便是。故云:“默契而已。”之所以不得,以有所得故不得。只要离假,就是真了,实无真可得。六祖大师说: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沩山云: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泊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我们看,古人所讲皆是如此。志诚问六祖: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所以怎么去认识实相?把古人这几处开示融会贯通,理上就完全透彻了,就这么点东西。可是你如果不静下心来,单单这么简单明晰的道理,你便不会,永远稀里糊涂的。有时你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转头一问你,又忘失了。为什么?不是你自己的悟得的。你没有把这个道理完全消化掉变成自己的,所以才会忘失。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反反复复读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经典里面的话我们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读得遍数多了,也经历一些事情了,功夫也做到了。忽然有一天,再看这句话,不经意间就明白了:哇,这句话原来是这个意思。所以道谦禅师说:逐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莫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大家修行,不得粗心,更不能浪费时间,以为不做功夫,便能领悟真相!有很多人自作聪明,刚学几个月,看了些古人开示,便以为自己开悟了。时间太短!他以为那是他悟的,其实那都是他看来的,学来的,背下来的。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修行一定要经过时间的发酵,最后变成自己的,才得受用。不然,只是数他财宝。时间不够,谁也不要妄下结论,不要觉得自己成了,或者怎么着了,没学多久就离开道场,自己找个地方把自己关起来,不去磨练,那都很难成就。你没有很长时间的磨练,所悟的东西不是你的。你觉得我现在能讲,也能写。其实你那都是看来的,看祖师的,看佛经,看师父的,你以为是自己的。要想变成自己的,怎么办?要靠时间,靠经验,靠经历,靠打磨习气,靠在平淡中磨心性,靠无事来消磨。古人云:八万尘劳静处消。息虑忘缘,耐得住寂寞,不是一天成就。就是不断地磨练自己,让自己心静下来,静下来,再静下来,不要燥,别急于求成。不要老想着今天写个偈子,给别人看看。明天写个东西找人印证。时间不到,说得再漂亮都没用。自己还幼稚得很,就学说大人的话!别搞笑。自己有什么说什么,不有什么,不要妄称为有。我们看六祖到五祖那里求法,只说几一句话,就被五祖说:“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干活去。”像六祖这么利根的人,也得老老实实干活儿去,不能今天廊下追五祖,明天五祖房前偈子:“师父,您看我这偈子写得怎么样?看弟子有没有智慧?”若总是想被人认可,说明还差很远。修行就是老老实实伏心性去,长养自己的功夫去,不是靠嘴上说出来的,不是一朝便得。时间是一切的助缘,也是最妙的力量。在修行中,时间更是一种奇妙的助力,只要坚持,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半途而废,坚持到最后,谁的成就最大。请一定时时地谨记,修行不能急功近利,别操之过急!呆得住,不造作,不妄为,本身就是一种功夫,一种智慧。在一个地方呆住了,还要无法可得,每日所行,与理相应。但求一法,求不着就呆不住了。就到处跑。是因为理还不明,偷心不死,是有所得。有所得,即不能安住。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所得。此是要节。

    2023-11-12

  • 换一个想法,海阔天空

    换一个想法,海阔天空你为什么烦恼?因为你掉进了一个固定的想法里,掉进了一个偏狭的角度里。经云:云何不解脱?法不解脱。法不解脱者,观念、知见、想法束缚了你。从偏执的想法中跳出来,或者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想法,立刻海阔天空。当你没钱时,不要总想着自己没钱。要多想自己没有债务缠身,没有疾病,没有流离失所。当你身受病苦时,不要总想着自己得的病。多想想自己还活着。想着自己还有清醒的心智,想着自己追逐五欲六尘的狂心正好停歇。当你失恋时,不要总想着自己失去了某个人。要多想想你找回了自己。你有更多的时间来观注自己,了解自己,爱自己。当你没了工作时,不要掉进离开了这个工作你就无法生存的想法里。你要告诉自己,只要减少需要和消费,活着非常简单。你要想着,你还可以再找新的工作,你可以换一个工作环境,换一些同事,幻一种心情,换一个平台看世界。就算你行将失去生命,危在旦夕,不要总想着正在消逝的生命,让自己恐惧不安。想着自己真实的生命是恒常不灭的,你的佛性会让你继续存在,以一颗觉悟的、无取着的心永远存活。当你因为想到一件事而不开心,去想另一件让你安慰和开心的事。每当我不开心时,我就会告诉自己,我的房子还没漏雨,我还有一张床可以休息,我还好好地活着。一想到这些,我顿时就会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所有的不开心顿时消散。不要让自己掉进痛苦的想法里,让自己从同一件事上看到积极、乐观、开心、幸运的一面。不要因为错过了星星而忘记了观看月亮和太阳。当你郁闷的时候,抬头看看天空和流云,看看树影婆娑。听听虫鸣鸟唱,嗅嗅玉兰幽香。烦恼不是一个固有的真实的东西,转个身,换个想法,做件别的事情,打个岔,它就没了。动一动身体,挪一挪位置,做一件以前未做过的事,从固有的思想认知中跳出来,接触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新的面孔,方才的烦恼就会不翼而飞。只有愚蠢的头脑才会自寻烦恼,智慧的心性寻求解脱。只有顽固的观念捆绑自己,灵活的想法会百般娱悦自己。只有我执和我见才会折磨自己,无我的心会一次次放过自己。只有迷失的妄念才会缠绕并惹恼自己,清净的本心不再捉持任何东西。

    2023-11-12

  • 常念没滋味,常持没意思

    常念没滋味,常持没意思众生六根,念念向外寻觅,追逐趣味,找寻意思,享受滋味,无有停歇。眼见色,寻滋味,找意思;耳听声,寻乐趣,找韵味;鼻嗅香,贪气味,着浓郁;舌尝食,品滋味,寻刺激;身触物,迷感受,求适意;意思法,执知解,沉冗见。不知滋味者,动荡无常之相,蒙蔽身心,增长无明。意思者,诳诸识心,枉受劳苦。虽修佛法,不忘生灭之乐;虽求菩提,不泯识心攀缘。皆不成就。古人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诸同诸,一切时中,但有意思,即自轮转。一切法上,但求滋味,即自蒙蔽。一切境中,但寻乐趣,即堕诸趣。一切事上,但觅滋味,即昧本心。修道之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无聊,过得了简单,度得去枯燥。尝得了无滋味,忍得住没意思,挨得过无事,经得起干巴巴。能于如是无趣味中,穿衣吃饭,度日过时,沐风洗土,不恋姹紫,是真功夫。道人虽不趋浓味,非无淡致。以平常、适度为味。道人虽不贪诸乐,非无品质。以明月清风,山水微光为雅趣。道人虽不求意思,非寡然无味。以无忧无恼,无经营,无挂碍,随缘受用一切物而不着一切物为真意思。同修,六根不实,六尘是幻,六识无主。十八界如阳炎,如化城,如水中月,如镜中花,如空聚落,如叶上露,如沙上屋。愚人捉空,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智者随缘其中,不取不着,不即不离,解脱自在。同修,于一切时,常念无滋味,常持没意思。此一句意,能度诸苦海,能警一切心。刹那间忘失,即自没深坑。起心寻诸乐,即自入苦趣。一念转回心,即复清凉地。听我偈言:无意超思意,无思妙难思。言下无心者,顿超于学地。绝诸思议人,是名空行者,不拟不寻者,即是自在人。无味是淡味,无趣乃真趣。无乐为大乐,无觅真稳地。诸求学道者,常念无滋味。诸学菩提人,恒持没意思。没滋味中无量味。没意思中化无穷。道人常思没意思,诸求之心自歇息。行者常念没意思,言下即至诸佛地。学法但学没意思,若有意思转转迷。

    2023-11-04

  • 祈首无所依

    祈首无所依人们很难甘于寂寞,总要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到不空虚。人们大多数行为都是受命于自我。自我的特点就是创造事情、滋味、内涵和意义。而那,并不是真实的。自我是一个巨大的幻境的骗局。就算是一个修行人,一个理解诸法空相的人,他的习气还是让他无法安住寂静和无为中。他必须为自己寻找一个支撑,寻找一套理论,寻找一系列的观念和想法,哪怕那是纯粹精神和思想上的,他也无法做到撤除所有的依赖,活在空中。人们无法活在完全的空无意义中,所以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和生活体系。吃喝拉撒、财色名食睡、各种价值观念。这些是世间的体系。六波罗蜜,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菩提涅槃,开悟见性,这是出世间的体系。有了这些体系,思想才有依托,自我才有存在的意义,无明才得以安身立命,我相才能游戏命根。世间的一切都是为自我服务的,除非看透这一本质的人,不再受命于自我和他的创造,而能活在无意义中。一个觉悟的人一定是一个不再依托任何东西的人,包括思想上,也是全然的无依。一个好的修行人会关照自己的每一个探求心、执取心、嗔恚心、有所得心,依托心,不被这些心所骗。在生起这些心的时候能够看到和觉察,从而回到原来没生起这些心的状态。这个短暂的甚至刹那的过程,是修行唯一的重点和关键。会在这里修行的,几乎没有任何修行的痕迹,一刹那顷,便已成佛得道。不会在这里修行的,就会随着自己的妄念而离开当下,向外流转,愈来愈远,乃至穷劫,都不得道。永嘉大师云:学人不了用修行。六祖大师云: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不了道者,即不会修道。若能了道,方知道不可修,不可得,不可证。有修有证,皆增上慢。故拟心即错,动念即乖。故古人云:上上根人,言下明道;中下根人,波波浪走。意识攀缘诸法,不能无依,故造种种幻境及玄妙之理以安其意。学法之人所以不得道者,皆被心意识所骗。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诸道人!什么是修行?若无心修道,是最上乘修行。若知无道可修,是第一等修行。若通达实无生死涅槃,是诸佛涅槃处。若悟妄心歇处,即是菩提,实无菩提可得,是名得佛菩提,亦名开悟,亦名见性。诸道友,莫随诸妄念,莫心有行处,莫不守本心,莫心有所住,是名诸佛用心处。诸道者,无定法,无实法,无能修,无所修,是名为道。道者,非是心能所至。但心有至处,皆非道也。莫心有所是,有所是者,皆非菩提。诸善友,诸同道。何者为善?何者为友?何者为同?何者为道?若能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步。佛是无依道人,是无事人。做一个无依道人,成一个无事人,胜修一切法,施一切功。十方三世佛,祈首无所依。无所依之处,是名诸佛心。 

    2023-11-04

  • 在人际关系中修炼、觉悟

    在人际关系中修炼、觉悟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一定是自己的问题,没有例外。一个大人几乎不会和一个孩子争吵。如果发生争执,有谁会认为是孩子的错呢?只有愚蠢和迷失的人。一个有理的人怎么可能去指责无理的人。当他指责对方时,他的理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你还认为是对方的问题,说明你还在迷失自己,你还没有看清一切事物的本质和一切问题的根源。事物的本质是无我的,是清净的,是无非,无乱,无错谬,无恶,无罪,无过咎的。问题的根源在自我的执持,在自我的分别,在看不清实相。自己没错,就算对方有错,你也看不到对方的错。而自己还有错,就算对方没错,你也会盯着对方的错,放大对方的不是,心从自己那里跑失,完全迷失到了对方身上。所有人际关系中还在指责对方的人,都是还没长大的孩子,都是一个迷失自我的人,都是一个还在向外看的人。不识自己,就会迷在外境里,迷在关系中,迷在别人那里。不知道自己才是一切迷题的答案。智者在人际关系中都是向下兼容,并不是突出自己,而是隐藏自己。不是依赖对方,攀缘对方,崇拜对方,或与对方内耗,诋毁对方,针对对方,而是接纳对方,允许对方,尊重对方。人的强大并不表现在他拥有势力,而是表现在他什么都没有。强大不是要压倒对方,不是要控制对方,而是让对方完全感觉不到你的存在。强大不是攻击别人,而是不敌而化,不战而屈人之兵。强势不是咄咄逼人,不是拥有有的力量,而是虚怀若谷,拥有无的力量。在关系中,真正强大的一方的力量永远不是指向对方的,而是内省,是内敛的,是反观的,是回来的。不是出去,不是寻觅,不是向外,不是挑剔,不是批判,而是自觉。普天之下所有痛苦的人际关系都是互相挑剔,互看过错,互相攻击。出了问题,向外指责的。所有幸福的人际关系都是互相尊重,互相接纳,互相鼓励。出了问题,向内自省的。人只要活着,就要与人打交道。就算住进深山老林,也避免不了与人相处。在人际关系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普行恭敬,去除我执,和谐共处,是每一个人终生的必修课。珍惜你面前的每一个人,他是一面镜子,是你内在的折射。不要迷失到镜相中,不为跑到对方身上。反过来,看自己,你会释然,你会大彻大悟。

    2023-11-04

  • 当你不要了,一切都会朝你涌来

    当你不要了,所有的一切都会朝你涌来当你极度痛苦或被困住的时候,你一定在要什么,一定是在求什么,一定是在等什么。求什么,被什么所挡。要什么,被什么所困。等什么,被什么所障。你忘了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和可能,还有一个无限就在你旁边,在你身后等着你。而你,却被眼前狭隘的事物所蒙蔽和障碍。主动放手,你不要了,你放弃了,你走开了,就会立刻解脱。在那一件事上明白这个道理,在任何让你受苦的事上你都能放手、走开、不要了,你会大彻大悟。婚姻如此,事业如此,人际关系如此,健康如此,生命如此。放下什么,得到什么。这才是宇宙第一真理。禅宗祖师们的每一次转身,走开,都蕴含着这深刻的智慧。看上去他们放弃的只是小鹅怎么从瓶子里出来的问题,而实际上,他放弃的是整个生命的紧张、探寻和执着。在一个地方、一个契机、一个境遇上能醒悟并走开,就会在很多地方和境遇中转身并走开。这个世间只有一种解脱和尊贵,就是不再僵持,不再拉扯,不再纠缠,不再内耗,不再争论,不再狡辩,不再住着,不再争强好胜,不再对立,不再抗拒。转身走开,看上去是一种消极和逃跑,是一种悲观和放弃,而实际上那是一种成全与和解,是一种接纳和融合,是一种皈依与还原。放手和走开不是形式上的,不是外在的。一个人可能正走向你,朝你伸出双手,甚至拥抱你,但是他在内心已从对你对的执着和迷恋中走开。看上去你正走进一个事物,事实上,你可能对此事早已窥破并放下。没有一种圆满是建立在分裂和突出中实现。撤销自我的努力,圆满就立刻现前;放下自我的意识,真实就立刻灌顶。转身走开,哪怕放在你面前的是亿万资产,是整个世界,是自己的至亲挚爱,是你的生命,是成佛,是悟道,是开悟和见性,是涅槃。放下和转身的那一刻,潇洒走开的那一瞬间,才是真正的辉煌,才是真正的开悟。撒手的时候,你得到的东西一定比你想要的东西更好。当你撒手,你会得到所有。当你归零,你会遇到全部。当你放松,你会进入整体。当你不再抓取,你会变成手本身。当你不要了,所有的一切都会朝你涌来。 

    2023-11-04

  •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永远不是一个智者所关心的。一个智者关心的永远是自己内心生起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演绎了什么。别人心里想了什么,永远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要关注的。一个好的修行人关注的是自己心里有了什么想法,安心与否,清净与否。迷人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内心的阵地,跑到别人的世界里指手画脚,妄加评判。而觉悟的人会一直坚守自心,不会跑到别人的世界中去说三道四,胡乱指责。会不会修行,觉悟没觉悟,在这里便见分晓。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世界发生什么,也没有人能改变别人心中想什么,更没有人能决定别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不能改变孩子,老师不能改变学生,诸佛不能度化众生。一个人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佛陀是正遍知,有大神通,也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一丝一毫,他唯一能做到的是对这个世界不加丝毫干涉。佛法的意义不是向外改变什么,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幻影。改变外在,犹如水中捞月。佛法的意义是自心的觉悟,看到实相中一切都不真实,不再执迷于虚妄的世界和身心。自古以来,有那么多诸佛祖师出现于世,他们没有度化任何一个外在的众生。他们不过是度尽了自心的妄想。众生修行觉悟亦复如是,不要去度外在的众生,而是觉察自心的种种不善之心。如何是不善之心?让自己紧张、对抗、恐惧、焦虑、烦恼、不安、纠结、难过、痛苦、绝望、抑郁、悲伤、憎恶、嫉妒、嗔恨、抱怨、骄慢、疑虑、谄曲、愚痴、贪爱、冷漠、虚伪、虚荣、虚妄、报复、挑剔、呵责等种种无明之心。度尽如是妄心,是名修行,是名觉悟,是名度众生。如是无量无边自心烦恼众生尚无暇度及,一个修行人怎么可能有时间和余力去度外在的幻化众生?纵然对外在众生有所言说指示,亦是方便引导之词,随缘利益之,不得生起执着教化之心。若起教化之心,则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己尚不能了脱生死,何况能脱别人生死。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请牢记六祖大师如是说。如是发愿,如是心行,如是成就,方知众生界如梦如幻,不增不减,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2023-11-04

  • 建立自己的极乐世界

    建立自己的极乐世界你永远看不到一个外在的人,你看到的永远是自己内在的世界。你永远无法看到外在的事物,你看到的永远是自心编织的各种故事。你不可能了解任何人。一生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以为自己遇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而实际上,你遇到、看到、认识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影。你的心里构建过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它们折射在你遇到的人事物上。你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它们,而事实上,你看到的是你自己。你每天与之生活在一起的人,你抱怨的、指责的、期望的、喜欢的、崇拜的、痛恨的,都不是那个人,而是你自己。你在任何人身上了解到的东西永远是你自己。你曾经无数次揣测、怀疑、勾勒、判定的人,并不是别人,那都是你自己。你对面的一切人、物、事都是你自己的倒影。你看到的世界,实质上都是心镜和性水中的倒影。你可能怨恨一辈子的人都不是你怨恨的样子。你怨恨的部分,在你自己身上。你每天批评着的那个人,你永远无法批评到他。你在和自己交战。所有人出现在你生命中,都是为了启发你看到你自身。除了接纳、尊重和爱你面前的人,你不可能有更好的方式对待他,因为对方真实的面目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智者从不去想别人是什么人,而是致力自己要做什么人。智者从不去打扫别人心里的各个角落,而是清除自己屋里的各种灰尘。智者不会盯着众生的贪嗔痴慢疑,而是努力降服自心的过失。智者见性而离相。何以故?知相是虚幻,知相是自心。智者放弃想象任何人的样子,而努力构建内在的美好与仁爱。智者看不到阴暗、负面和罪恶,因为他的心里从未构建这些东西。阿弥陀佛在因地建立的极乐世界不是外在的世界,而是内在清净美好的世界。当你再也看不到世间任何过失时,你自己的极乐世界就建成了。当你一念回过心来,一刹那顷,你的极乐世界就会呈现。佛国不是向外建立的,而是朝内的。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极乐世界,像任何一尊佛一样成就自己的佛国。

    2023-11-04

  • 秋赋

    秋赋秋天在江南这个地方很短,很珍贵,于我印象也最深。吃过中饭,在诸暨乡村的小路上随意散步。午后的阳光铺撒在远处的稻田里,泛出金色的光茫。蜜和奶一样的桂花香扑鼻而来,一棵,两棵,五棵,六棵,到处都是桂花树,忽然之间,二度开放。第一次是阴雨中含蓄而开,这次是在阳光下怒放。黄色的蝴蝶,薄得像一片纸,上下起舞,忽涌忽没,跟人的念头一样,行踪不定,悠然无拘。枯黄的草叶,虽然行将凋落,却依然饱含着生命最后的顽强。秋天的日头如此贴心,如此温馨。就像一颗仁慈的心,成熟,宽阔、通透,无微不至。秋天的阳光经过夏日的烘焙和洗礼,将你心中最后一点薄凉晒干。日子在秋阳和成熟里停滞。时间在农夫的耙杆前放慢脚步。所有的满足充满了每一片草叶。所有的静谧笼罩着片片山峦。悠闲在炊烟上匍匐。熨贴在风中展开。进入骨髓的浪漫不从人得。渗入毛孔的惬意皆从秋来。澄色的柿子在太阳下变成红色,在蓝天中更透晶莹。金黄色的稻子一半躺在地里,一半铺在路边。池塘边的野草不知不觉高过了人,小鱼悠哉悠哉地摆动着尾巴,摆着摆着,长成了大鱼。野鸟起飞的身姿闲适而从容。雏菊夹杂在稻谷中独自摇曳。风也会拣择,拂过杉树,绕开银杏。青苔也会挑剔,有的长在石头上,有的长在泥土里。绍兴乡村的胡同里到处都是发呆的老人。诸暨乡下街头的墙壁黑白相间,宛如水墨。还在枝头的香榧能闻到青涩的味道。叽叽喳喳的鸟叫虫鸣更显秋的寂静。秋像一个善男子,像六祖的偈子。厚重,古朴,历久弥新。秋像一个善知识,不动唇舌,便能口吐莲花,不用一功,即能变长河为酥酪。秋钻到我心里。秋荡在我眼中。秋牵我手,挽我腰,更我头皮,吻我额头。秋馈赠我它最后的一次燃烧。秋启迪我毫无保留地赤裸自己。散步回来,坐在廓下,院子里依旧桂香垂涎,阳光撒满长椅。便赋词一首:青盏漫插黄花,小几凭窗依榻。黄精既烹已久,只等闲心啜它。一首秋赋赠君,同我坐卧蒹葭。有功才能种菊,无暇怎肯爱它。知止再观前事,不过秋阳一把。谁说世间苦多?自是众生外求。谁说极乐最妙,我道娑婆有趣。四季别有风味,谁能堪忍雷同。秋阳秋雨秋风,醒时梦时一同。

    2023-11-04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10111213141516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