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苦的根源,不接纳现实
痛苦的根源:不接纳现实师父好,今天单位发生一件事,我的一个同事在上司面前诽谤我,说我种种坏话,被我朋友听到了,他告诉了我。我非常气愤,想去找那个说我坏话的人理论,又怕把事情闹大,可是心里又过不去,我就不明白,我从来没得罪过他,他为什么要说我那么多坏话?请问师父,我该怎么平复自己的心情呢?答: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真正带给我们痛苦,除了我们强加在这些人与事上与现实不一致的想法。当我们不接纳现实,认为事情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与已经发生的不一样,我们就会自寻烦恼。我们太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想法可以驾驭现实的发生,甚至总想扭转乾坤。那真是太傲慢和愚痴了。不论那个人在你老板面前说了你什么,那不是你能控制的事,你唯一能做到的事是允许那样的事发生,并告诉自己,那一切的发生,都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你永远改变不了别人对你的看法,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对人事物的看法。允许别人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包括批评你。当你不允许,你被你的不允许搞得焦头烂额,那痛苦根源不是来自别人对你的评价,而是你对现实的抗拒。当你允许那样的事发生,那样的事只发生在发生者那里,与你无关。当你反抗那样的事,认为它不该发生,那样的事发生在你心里了。它被你的抗拒留住了。事情就是这样,让它发生,它就过去了;不让它发生,它了留下来。所有我们讨厌的事,我们抗拒的事,我们认为错误的事,我们不喜欢的事,都被我们的对抗挽留了。是我们的愚痴留住了它们,是我们的自以为是留住了“那不该发生”的事。所有我们允许的事,我们接纳的事,我们尊重的事,我们放走了它。他为什么会诽谤我?我哪里得罪他了?他为什么要对我做这样的事?你会一直被自己的这些抗拒的声音折磨着,而那个指责你的声音早就消失在空气中。我儿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为什么我的妈妈只爱我姐姐,而不爱我?为什么我男朋友欺骗我?为什么事情没按照我想的那样发生?多少人都陷入到类似这样的困惑和烦恼中!痛苦的根源是:那不该发生。而现实是,那已经发生了。不接纳现实,就是自讨苦吃,而且无人能救。接纳现实,痛苦就会消失。为什么事情一定要按照你想的那样发生?事情有它自己发生的规律,而那不是任何人所能控制的。如果你非要认为事情应该怎么样,那才是你受苦的根本原因,你陷入自我陷得太深了。以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甚至比老天聪明,这是所有人最大的愚痴,也是他受苦的根源。傻瓜永远是那些认为事情应该怎样发生的人。受苦的人永远是那些想操控世界和他人的人。所以,要想解除痛苦,不是改变事情,而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对现实的操控。随顺因缘,接纳发生,没有比这更大的智慧,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对自己的爱。问:如果有人要打我呢?我也接纳和允许他打我吗?答:我说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不是如果。发生了的事,接纳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你当然可以不接纳,如果你认为还有更好的能不让自己受苦的方法。问:已经被人打过了呢?我也要什么都不做地接纳吗?答:你当然可以不接纳,你可以做任何事,报复,愤怒、自责、纠结、怨恨,让这件事一直延续着。那是你的选择。但是,接纳它,让它只发生一次,而不是无数次发生在你的心里,那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你不可能一直被人欺负,被人殴打,被人伤害,除非你在心里一直演绎着它们。只有自己能放过自己,只有自己能爱自己。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爱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人爱你,都是爱他们在你身上的投射,那与你无关。同样,所有人对你的报怨,也是他们对自己的抱怨,也与你无关。你只须做一件事:接纳现实,爱你自己。
2024-06-19
-
你会开悟吗
你会开悟吗? 当你不了解什么是开悟时,开悟很神秘,很难;当你了解了开悟,它很简单,很实用。所谓开悟,就是当你生起一个烦恼或不舒服的念头时,你看到了它,不相信它,转身离开了它,没有住在那个妄念和烦恼中,回到了原来平静的状态,你在那一念中开悟。开悟如此简单和明晰,对于那些能够清晰看到自己的妄念,并不再相信它的人。开悟离我们如此之近,近到你可以在任何烦恼生起时开悟。不要错过每一个烦恼的念头,那是你开悟的最佳时机。你不用寻找真实,因为真实一直都在。你只需要质疑那些造成痛苦的观念和想法。当你不再相信它们,你回到了真实。如果没过多久,你的心上又生起一个令你难过的念头,你又看到了它,又没有相信它,你离开了那个念头,你又一次在那个瞬间开悟。六祖大师说: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开悟只是针对妄念和烦恼而言。你什么时候生起妄念和烦恼,你才需要开悟。开悟是临时的,是当下的,是实用的,是人人都有的,它是一种本性的能力。它只是相对于烦恼生起而言。开悟也是不住的,不可捕捉的,不可停留的,不可思议的,非知解的,离于头脑和想象的。它正好与想象相反,它出离头脑,不住于想法。想法和知解是开悟的唯一障碍。不是在所有的事和所有的念头中都需要开悟,而是在每一个需要解脱的念头中才需要开悟。先看到让你产生烦恼的念头,才能离开它。这很关键。在禅宗的修行中,这称为牧牛,又称为善护念。当没有那样一个需要被质疑的念头生起时,当没有烦恼的念头产生,你不需要开悟,你本来就是开悟的,你也不需要做任何转念和牧牛的功课。所以,珍惜那些让你难过的瞬间。每一个让你痛苦和烦恼的瞬间,都是开悟的契机。而当你没有任何烦恼生起的时候,你完全不需要开悟,不需要修行,不需要做任何功课。如果你把觉悟当成时时要做的事,你想保持一个觉悟,你错解了觉悟。你被觉所缚,被觉所误。觉悟是对迷失而言,开悟是对烦恼而言。若无迷,即不需要觉。所以古人云: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当你被念头所骗,陷入它对平静的破坏而身心遭受痛苦时,你需要开悟,需要觉察,需要转念。当你没有那样的念头生起,你不需要觉悟。因为你一直都在觉中,却浑然不觉,不需生觉想。当你生觉想,以为自己在觉知,须要觉知而觉,你是在打妄想。你一直都在本来的觉中。所以,当你烦恼时,你才有可能开悟,才有机会开悟,才有能力开悟,才会重新回到觉中。我们经常会为自己做过的事而自责。你什么都没做错,唯一的过失是,你相信了此时你认为自己错了的念头。你要做的不是后悔自己做过了什么,而是在当下这个烦恼生起时,立刻离开,立刻开悟,立刻解脱。当你能心无所住,你拥有了世间最宝贵的智慧和力量;当你能心无所住,一切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修行的灵魂,所有觉悟者的武器和能力。于一切时,一切事,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轮刀上阵,若心无住,一样自在无碍。掌握离念和不住的功夫吧,那才是开悟的关键。真实是,你从来就没有不开悟的时候,即使你掉进烦恼里,那烦恼仍不是真的,开悟会把你带回本来的真实中。烦恼即菩提。这不是一个道理,而是一种内在的功课,智慧的发现,那是一个现实,是一种亲身经历解脱的体验。每一个生命都会自救,都本能地会开悟,都具有与佛一样的神通:当他放下烦恼,不住妄念的刹那,它的生命自然开悟。如果明白这一点,有效地训练不相信念头,不住于念头,那么,开悟就变成每个人都能获得的能力。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离者,离诸妄念和住着,回到原来。原来是一片空无的大地,那里什么都没有。关于开悟,只有当它变成一种言下就能使用的行为和能力,它才有意义。一切关于开悟的说法,如果不能让我们当下解脱,就不是真正的开悟,而只是一种关于开悟的观念而已。回到你眼前的生活中吧,那里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开悟的机会。当然,如果你已经经历过它,使用过它,证明过它,掌握了它,你对此会心领神会。烦恼就是那样消失的,你就是那样活在本来清净的真实中。你从来都活在开悟中,甚至完全都不需要开悟。
2024-06-19
-
做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做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问:师父好,我孩子今年才十岁,得了一种病,医生说要手术,而我认为不需要做手术,如果做了手术,我担心会对孩子不利。家里人和亲戚朋友有的赞同做手术,有的不赞同做手术,我自己也很纠结,不知道怎样才对孩子是最好的。我也担心,如果不手术,万一孩子的病情恶化了该怎么办。请问师父,对这件事,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答:这世间只有三件事:我的事,你的事,老天的事。我们能做主的只有自己的事,而无法主宰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对你来说,这件事是你孩子的事、医生的事和老天的事,而不是你的事。你能做到的就是做好你自己,多听孩子的感受、医生的建议和因缘的安排。如果是我,在我不能确信如何对孩子是最有利的情况下,我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多听医生和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执意不想做手术,而你又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你可以考虑听从孩子的。就算他年纪很小,他仍有权决定怎么对待自己的身体。你可能会想,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他不知道怎样才是对他最好的,是的,他确实不知道,别人也同样不知道。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决定,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决定,那是他们的权利。但是在你做决定前,要反复问自己,你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吗?你确定那样真的对孩子是好的吗?如果你不能确定,为什么不相信医生,不听取他们的建议呢?如果你无法相信医生,那么,就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毕竟,你拥有决定权。那只是一个选择,只要你能接受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我们总会不知不觉掉到选择的困境中,认为选择很重要,认为会有一个选择是最好的。事实上,没有什么选择是最好的。并不是我们在选择,而是我们被因缘和业力所选择。你最终所选择的,总是正确的,因为那已成为事实,其他的选择被放弃了。接纳选择之后的结果,那种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在你做好自己之前,在你完全和自己的心在一起之前,在你真正安静下来之前,在你管好自己的事之前,在你能接纳一切之前,你无法帮助任何人。你以为你的选择会决定他的命运,你要对他负责,其实,我们无法为任何人负责。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因缘和命运,那不是别人能左右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安静地做自己,一心一意地陪伴他们。如果是我的孩子病了,医生建议孩子需要做手术,如果我自己不能肯定怎样对他更好,我会放下自己的想法,听医生的。除了配合医生做好我要做的事,除了接受一切结果,我会乖乖地待着,什么都不做。但这只是我的意见,那并不代表你一定要选择让孩子做手术。不论你做怎样的决定,首先你要了解的一个真相是:你的孩子没有任何问题,你不要真的以为他病了。但这不意味着你不送他去医院做手术。这完全是两码事。如果是我,我可以一边送孩子去做手术,一边百分之百认为他没病。去医院做手术,只是很正常地去处理他身体上的一些变化,这听起来不可理喻,然而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对我来说,不存在疾病,一切都是被允许的。对待疾病,我会认为那是一种正常的身体变化。如果变化是正常的,而我们以为那不正常,是我们不正常。我永远也不相信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会有任何问题。每个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在经历着他必须要经历的绝对正确的事。一切发生的,都不会有丝毫差错,因为那已经发生了。当我明白这一点,我会非常轻松地接纳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就算孩子马上要进手术室,我依然会跟他开着各种玩笑,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会让他觉得自己有什么大问题。“那只是一个小手术,它根本不是个问题。”如果孩子问我关于他的身体,我会这样告诉他。我非常清楚,我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状态。我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他是我的影子,是另一个我。他完全与我同频和同步,对这一点,你要坚信不疑,你才能完全做好自己。做好你自己,是你对孩子最深的爱,那也是无上的智慧。我深知,除了和自己的心在一起,除了安静地做我自己,我没什么需要去做的。除了不向孩子投射疾病、恐惧和不安,我无法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我会静静地坐在手术室外面等待,我什么都不会做,既不祈祷,也不向任何人求助,更不会期待手术成功。我会接受孩子手术之后的任何结果。结果不是任何人能预料和主宰的。那既不是孩子的事,也不是医生的事,而是老天的事。谁能主宰因缘和老天?没有人能。除了接纳,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对孩子是最好的祝福。假如最坏的事发生了,谁说对他就不是最好的事呢?如果老天执意要带走一个生命,谁说离开这个世界就不是最好的结果呢?如果他自己本来就不想留在这个世界。谁知道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呢?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除了他生命最深层的愿望。放下那颗想操控孩子生命、操控手术成功、操控医生、操控一切的心。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想,如果是我正经历这样的事,我会一直牢记,我要照顾好的是我自己的心,而不是让心跑到孩子那里,去担心任何不确定的事。孩子没病,我会一直坚信这一点。如果我完全接纳一切的发生,我的孩子也会接纳一切的发生。我相信我的孩子,因为我相信我自己。只有我完全地和自己在一起,我的心放在自己这里,我才能真正陪伴孩子,才能真正的爱孩子,从而给他面对一切的力量。
2024-06-11
-
和自己的心在一起
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怎样才是和自己的心在一起?与自己的心在一起,那是一种不可抗据的力量,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当你觉得舒服、适意、放松,没有苦恼时,你正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当你没被后天学习的观念、想法、思想所压抑和束缚时,你正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当你没有被任何东西操控,没有作为一个工具,而是作为一个生命而存活时,你正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当你能够主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没有被一种虚妄的观念所障碍,你正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当你冷的时候,直接去加衣服,你正跟自己的心在一起。当你想加衣服,忽然又想到衣服穿那么多,太丑了,你没去加衣服。这时候,你听从了你的头脑,让身体白白受冻。当你身体非常疲惫,不想上学的时候,你非常坚决地躺在家里休息,不论多久,只要你身体没有恢复过来,你都不想继续上学,你听从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你想休息,你又想到父母对你的期望,想到将来的种种忧虑,你无法抗拒父母的命令,你不得不痛苦地去上学。这时,你听从的是观念,是头脑,而不是你的心。你一个人非常自在,不想结婚生子。你尊崇了自己的意愿,你过得非常开心。你跟自己的心在一起。但是,如果你从心里就想找到一个伴侣,你非常想结婚生子,你就想过那种天伦之乐的生活,而你却因为修行,相信了那种不结婚、不生子才会更好的观念。你选择了独身,但却一点也不快乐。你没有听从自己的心,而是听从了头脑,听从了一种观念。每个人的心就像鞋子一样,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心,只有自己的脚知道鞋子合不合适。别人永远无法揣测我们的心。所以,听别人的话往往听的都是别人的想法和观念,而不是自己的心。用心的时候,就像穿鞋子,只有自己知道舒不舒服。有的人非常喜欢画画,却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并且相信了父母所说的,画画将来没办法过好日子。他放弃了画画,选择了当律师,自己生活过得非常不幸。他没有跟自己的心在一起,他听从了别人的观念和自己最终的认知。怎样知道是心的指引和头脑的判断?心和头脑没有办法完全分开。心不是心脏,而是直觉,感知,感受,感情和体验,这些都是心。心是灵动的、变化的、不可思议的。甚至理智和观念也是心,只要能保护自己不受苦,那都是心的作用。头脑的特点是评判是非、分别善恶、知上立知,执着得失,沉迷享乐,没有节制,自寻烦恼,是固执,是住着,是僵硬的想法。让自己受苦、恐惧、纠结、抗拒、紧张、对立的观念,都来自头脑。痛苦更多是观念造成的,而不是本有的心。见闻觉知本来清净,只因于见闻觉知上起种种见解和分别,才有一切烦恼。当然,有时恐惧、抗拒、紧张和对立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对身心的保护,也是心的选择。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分别心与头脑的特点。是否让自己受苦,可以作为心与脑的一般区别。不听从心的选择,你会受很多苦。比如,当你相信了一种观念,认为人就要工作才会快乐。你虽然每天都在工作,但是在工作中你得不到乐趣。你非常向往做一个不工作的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听从心的声音,你选择了工作,你一点也不快乐。当然,有的人工作时非常快乐,却相信了不工作更好。而当他真正不工作时,又非常痛苦。这同样是没有听从心的声音,对他来说,心的声音是:工作才会快乐。所以,每个人内心的声音在有些事上是一样的,而在很多事上完全不一样。你只能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凡是遇到问题,撇开外在的因素,只需要问自己,你到底怎样才能更安心,更平静?而不要被外在的观念和声音所影响,不然,你就会不快乐。你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旧有的认知,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通透,更自在。但前提是,你自己愿意学习和改变,而不是被人逼着去学习自己并不理解的东西。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要不要改变自己,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快乐。那样,就听从身心的自然带领,听从你的直觉和本能吧。毕竟,谁也无法驱动你做任何事,只有你自己的心-那不可思议、不可测度、变化多端的心,只有它才知道你要做什么。你做了什么,对你来说,什么就是对的。即便是纠结,是痛苦,如果最终你选择了它,那就是你的心让你做出的选择。通过练习专注、觉知、活在当下,做实修的功课,你更能训练与自己的心在一起,而不被任何外境所动所转,你更能了解自己,看到真相,从而不再迷失。无论在任何时候,不管你是否觉悟,跟自己的心在一起,带着觉知过好每一个当下,那是你最好的选择。接受你正在做和已经做过的事,跟自己的心在一起,就不会错。请相信,心一定会把你带到要去的地方,让你见到你原有的样子。
2024-06-11
-
回到自己这里来
回到自己这里来老公每天很懒,什么都不干,请问,我该怎么面对他?回到自己这里来,关注自己,不要关注老公。儿子学习成绩一点不好,整天玩游戏,师父,我该怎么办?回到自己这里来,关注你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孩子。在你自己没有成熟前,你对孩子所有的管教都没有意义。妈妈脾气不好,总和我爸吵架,请问,我怎么劝她?回到自己这里来。在你自己没有与自己和解前,你没有办法影响到任何人。同事总在背地里说我坏话,在领导面前说我是非,怎么面对?回到自己这里来。如果你无法放下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你就无法放下别人对你的评价。看到很多修行人都追逐名闻利养,不持净戒,怎样看待这些现象?回到自己这里来,看好自己的念头,不要着相。你看到的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真实之中,没有任何人不持净戒。好朋友身体不好,心理也出了问题,我用学到的方法帮助她,她非旦不听,还指责我,说我没资格管她。我很伤心,请问师父,我该怎么面对她?回到自己这里来,做好自己。在你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之前,你无法帮助任何人。现在越来越多人躺平,整个社会出现很多怪现象,人们自私、冷漠、互相欺骗,怎样让人们重视道德修养?回到你自己这里来。在你自己没有彻底净化之前,你无法看到这个世界是纯净的。世界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你自己的分别,世界绝对完美。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所有人对你来说都是陪练,都是配角。演好你自己的角色,别人的角色交由别人,才是你人生的第一要务。人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烦恼都是因为离开了自己的轨道,活到了别人的轨道中。离开了自己的生活,活到了别人的生活里。你只需要把车开回自己的轨道上,一切就会恢复秩序。只有一种佛法:回到自己这里来。十方诸佛皆教一种解脱法:回到自己这里来。向外做功夫,总是愚痴汉。何以故?外皆是幻,于幻做工,徒劳无功。自己先回到自己这里来,再教有缘人回到他自己那里,这便是传承,是唯一的传承。你还在操心别人的事吗?如果是的,说明你还在睡梦中,还在颠倒里,还没活明白,你活错了轨道。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他的道,交由他去走,放心他的道,走你自己的道,互不相妨扰,是名行大道。管好你自己,认识你自己,开阔你自己,不停地向内看自己,看到是你在创造这个世界,看到那个投影源,看到一切都从你这里发出。当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你将对这个世界不再有任何不满,你将尊重一切,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2024-06-11
-
那不是真的
那不是真的当你早晨起来,感觉情绪低落,心情压抑,觉得很不舒服时,立刻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那只是一时的错觉,不要住在那感觉里,那种不适就没了力量。你工作没了,一想到未来的生活没有保障,就感到恐慌。这时,你只需要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除了你的妄想,没有一件真的事情让你恐慌。回到眼前的事情上来,把当下过好,一切都很好。当你想到你的男友离开了你,你一个人生活会很孤单时,立刻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你没遇到他之前也是一个人,孤单只是一种错觉,一种不确定的感受,只要你不相信它,它就不会让你难受。当你的胃或头疼痛时,你想到自己可能患了重病,你开始担心起来。这时立刻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就算你真的得病,你能确定那不是你身体的自动调节吗?所有的不好都是你联想出来的。告诉自己,所有的不好都不是真的。想到自己一直独身,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没来的事谁能确定?谁说自己就不能照顾自己?所以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或者告诉自己:莫妄想。回到自己的现实中来,照顾好自己的念头,过好每一天。你的当下就是你的未来。孩子不上学了,你想到孩子将来没工作怎么办?立刻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上学和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快乐和工作也没有绝对的关系。就算孩子没有工作,也不代表他就一定不快乐。一想到多年以来,妈妈不爱你,你就心里难过。这时立刻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妈妈一定是以她自己的方式爱你,即使你并不喜欢那样的妈妈,但是你无法改变什么。告诉自己:你并不需要妈妈以你喜欢的方式爱你,你需要的是她爱她自己,而你爱你自己。当你想到某某人曾经伤害过你,陷入对他的怨恨而痛苦不已时。这时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所有的伤害来自你的执念,是自己的念头在伤害自己,而那与对方全无关系。当你想到生命毫无意义,活着不知道为什么,从而陷入抑郁、绝望和恐惧时,这时立刻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无意义”只是一个妄想而已,活着不一定为了什么。活着本身就是它的意义,离此之外不需要再找任何意义。当你重病在床,生命垂危,你会想到死亡,你觉得死亡很可怕,这时,立刻告诉自己:死亡很可怕,那不是真的。没人能确定死亡是件可怕的事,除了我们的妄想。所以,这时你只需要告诉自己:莫妄想!回到自己的呼吸上来,回到无妄想中来。无论你在任何时候心中生起不安或不舒服的感觉时,立刻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或“莫妄想”,然后立刻回到当下和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中来,回到见闻觉知上来。回到妄念未生的地方,那里是一片寂静和安全。这时,那不舒服的感觉就会消失,你甚至会因此见到实相。除了我们的妄想和分别,这个世间没有痛苦,没有不安,没有恐惧,没有不幸。那不是真的,是一只神奇的魔法棒,它能击碎所有的恶梦。身体没有好坏,情绪没有好坏,事情没有好坏,一切都无好坏。好坏来自我们的分别心,来自妄想。接受每一个当下的每一个状态,安住在每一个状态,不让自己跑到未来心中,一切就会安好。请记住:你不是被任何事情吓到或干扰,而是被自己的妄想所吓和干扰。你被妄念带到可怕的故事中,而那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这时,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那不是真的”与“莫妄想”,此二真言是远离烦恼,解除痛苦,清除不安,让心安住的法宝。时时念之,常常觉之,痛苦与烦恼将没有存活之处,你会因此活在清净安乐的国度。
2024-06-11
-
六根出入是解脱门
六根出入即是解脱门你一天之中有多少时间是活在头脑里,又有多少时间活在看见和感知里。很多时候,我们对身边的人事物视而不见,心不在焉。我们的心去了哪里?去了妄想中,去了分别中,去了执着里。没看见,心很有可能就在思虑、担心、计划和烦恼中。头脑想什么与眼睛看见什么、身体感知什么,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内在觉性的运用,本无好坏之分。做事时,该用头脑时用头脑,但是,如果我们过多沉迷于头脑,就会住于妄想分别,则给烦恼可乘之机,错失当下的生活。通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乃至身根,直接借用见闻觉知回到当下,可以让我们出离头脑,远离消耗,避开烦恼,恢复清静。若不分别眼睛所看,看不作看想,随看随空,眼根即是解脱之门。听、闻、嗅、尝、触、思亦复如是,常应诸根用,而不作用想。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即此六根、六尘、六识,若无所住,即是本心,即是大解脱门,即是大涅槃,非离此十八界别有本心、解脱及大涅槃。楞严经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圆觉经云: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思益经云:眼是解脱门,耳、鼻、舌、身、意,是解脱门。所以者何?眼空,无我无我所,性自尔;耳、鼻、舌、身、意空,无我无我所,性自尔。梵天,当知六入,皆入是解脱门,正行则不虚诳故。色、声、香、味、触、法,亦复一切诸法,皆入是门。信心铭云: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传心法要云: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又云: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着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故修行不须远求,只此六根处,即是下手处。其法极简,训练自己看见、听见、嗅到、尝到、触到。起床时,我们看见了窗户。开灯时,看见了灯。拿手机时,看见了手机。下床时,看见了拖鞋,走路时,看到了地板。吃饭时,看到了饭菜、碗和筷子、自己的手。看见天,看见云,看见水塘,看到涟漪,看到风。看到麻雀,看到它的羽毛,看到雨滴,看到泥土,看到阳光。看到蝴蝶,看到野花,看到草叶,看到了牛,看到了小羊。看到青蛙,看到小虫,看到蚂蚁,看到蚂蚁洞,看到蒲公英。看到了柜子、沙发、桌子、台灯。看到了钢笔、纸巾、闹钟、电脑、纸篓。看到了椅子、床、枕头、被单。看到了袜子卷在一起,看到了电线板待在角落里,看到了窗帘静静地垂着。看到了自己的腿、脚、汗毛,看见了自己的手臂,手指和指甲。看到了地板缝和缝隙里的纤维,看到了拖鞋上的图画和商标。看到大朵的浓艳的花,也看到极小的碎碎的花。看到自己的睫毛在眼前一眨一眨,也看到了自己的身体随着呼吸一起一伏。不仅能看到,我们还可以听到。听到车声,雨声,人声,鸟声,虫声,蛙声,风声,机器声,嘈杂声,吵闹声,叫卖声,鼓声,琴声,歌声。当我们仔细听时,还可以听到心跳声,寂静声。不仅看和听,大多数时间我们还可以感知到各种感受。洗脸时能感知到水的温度,感知到手指触摸到脸。能感知自己坐在椅子上,感知脚接触地面的触觉,能感知风吹到身上的感受。我们能感知到饭是软是硬,水是温是凉。能感知天气是热是冷,身体哪里疼痛。除了感知,我们能尝到食物的味道,饭菜的清香。我们也可以闻到各种气味。花香,泥土香,草香,饭菜的香,甜甜的香,酸酸的香,臭臭的香。这一切的见闻觉知,都是清净的,都是自在的,都是无住的。当我们躺在床上的时候,会回忆起各种美好的感知。这是意根在正常起用,我们完全可以沉浸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去抓住什么。多去看,多去听,多去闻,多去感知,少思维,少分析,少纠结,少评判。用根生活,莫住于识。经云: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知上不立知,即无无明。于见闻觉知不住不着,见闻觉知修行入手处,即是解脱处。活在六根的世界,活在单纯的世界,活在清净的世界。生活很简单,修行很轻松,活着很容易。减少欲望,放下得失,满足当下,不被识诳。
2024-06-11
-
愚人把捉,智者放手
愚人把持,智者放手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的恐惧来自你的拥有。你所有的担心都源自于你的抓取。你的不安来自于你的掌控。你所有的消耗来自于你的安排。将你拥有的随缘布施,恐惧就会消失。松开你抓取的手,你失去的只是担心,得到的是安宁。当你不再操控,你将收获自由。让老天安排,你退居其后,只管坐享其成。有什么,就用什么。有多少,就花多少。看到什么,只管欣赏,不要想着把它带走。遇到什么,只须尊重,不要想着占为己有。你掌控的,也将掌控于你。你攥住的,也将把你攥住。拥有不如放手,把持不如松弛。若能一无所有,就将无所畏惧。放手一切,使用而不占有,你将轻松度日,无复忧虑。交出自我,随缘而不任己,你将海阔天空,真性自在。愚人把捉,智者放心。凡人攀取,圣人回来。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堆积再多物品,不过是堆积了各种贪心。持有再多名分,不过是背负了种种虚荣。一颗淡泊之心,胜过万贯家财。一片无求之志,胜过千重道德。少欲为珍,知足乃乐。无求最贵,无住乃宝。愿人人回到童心,天真自然。望个个返回赤子,本来清净。
2024-06-11
-
你很好,你没问题
你很好,你没问题有人对你说:最近看你脸色不好,你身体肯定出毛病了,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你相信了他的话,去医院检查了,果然查出一堆毛病。你开始忙着治病,到处寻医问药,你的生活从此陷入不安之中。治了很久的病,也没治出个结果,反而心情越来越郁闷。你完全忘了,最初你只是脸色不好,而且还是别人认为的,而你身体并无太大的不适。你本来平静的生活,就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他自己的妄想和投射,把你带入混乱和不安之中。有人对你说,你家里摆的某件东西对你不好,你相信了他。那件东西你很喜欢,因为你信了他的一句话,从那时起,你变得不知所措,一想起此事,就会陷入烦恼。有人得了乳腺炎,去咨询某位老师。老师说,你的职业干涉了别人的因果,所以才有这种果报。这个人相信了,工作时开始纠结,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对他人不利,每天心不在焉,甚至想离职。不论任何时候,如果你相信了一个不好的念头,你就会为此付出行动。你觉得自己出了问题,就会为此做一些事情,而且很有可能越做越多,直到你完全陷入其中,直到你真的相信自己出了问题。人就是这样被带入幻梦和假象的。人相信了自己的妄想和头脑编织的故事,就会无事生非,做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折腾自己。你忘了,从一开始,真相是,你什么问题都没有,一切的发生都是正常的,都是因缘和合的,都是暂时的。用平常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的处境,去理解你的境遇,去接纳所有的发生。不要相信毫无根据的臆想,让自己变得神经兮兮。你从来都是完美的,从来都没有任何问题,这才是真相。你认为自己有问题,那成了最大的问题。或者别人认为你有问题,而你相信了他,你变得有问题了。经常有人关心我,师父,您屋子刚装修完,会对身体不好,您最好先换一间屋子。师父,最近您一直咳嗽,您最好去看一看,否则会越来越严重。师父,听说您失眠,您最好吃什么什么药就能治好。每次听到有人对我的关心和建议,我都会不理睬他们,有时甚至会批评他们多管闲事。我们经常在不了解事实的前提下向别人投射各种不好。当你提醒对方有问题时,那只是你以为的有问题,是你心里出了问题,而不是对方。你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你在竭尽全力让本来无问题的他以为他有问题。我很好,我没问题。请记住这句话。当任何人向你投射你不好时,直接告诉对方你很好。当我觉得有问题时,我会自己处理。你觉得我有问题,是你自己出了问题,那跟我毫无关系。不要随意去对你身边的人投射他不好,他病了,他需要治疗,他有问题,他很痛苦,他很可怜,他需要帮助。那不是真的。那是你自己的妄想,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担心,是你内在残缺的投射。人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向内看,善护念,管好自己的心,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相信任何人向你投射的不好的看法,不要相信任何让你不舒服、有问题的念头。当那样的念头来时,你只需要说一声:滚得远远的,我才不信你。
2024-06-11
-
莫认觉知为佛性
莫认觉知为佛性 问:师父好,您一再强调要训练觉知。请问,人睡眠时,怎样保持觉性和觉知。答:我所强调的觉知只是一种方便法,是对治散乱和烦恼的工具,非是实法。故不可执着。古人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又云:本无烦恼,焉有菩提。若无烦恼,法亦无用。修行首先要识得真性,不可认贼为子,错认定盘星。人们对觉性最大的错误认识就是认为觉性是灵灵觉知,是知道。这是阻碍人见性和解脱的最大偏见。觉性不仅仅是头脑中的觉知,还有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本能、心脏的跳动、呼吸、细胞的变化,指甲和骨骼的生长,身体的衰老、死亡,万物的变化和生长,一切的存在、显现和消亡,都是觉性。所以,不管睡着不睡着,觉性都在,不须要更起觉知。经云:知上立知,即无明本也。一切时中,觉即常随,是真常随众也。不需更起觉心。若起觉心,是头上安头。傅大士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所以,执着觉知,或者想一切时中保持觉知,乃至认为梦里也要有觉知,认为那才是觉性,那样才能见性,是错误的。觉知乃是六根六尘和合产生的生灭有为之法。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玄,犹是法尘分别影事。也就是说,就算你以为自己没有了见闻觉知,守着一个幽玄寂静,其实那还是识心的一种作用和错觉,不是真如佛性。所以不可认觉知是佛性。人死了,六根坏掉,头脑逐渐失去觉知和意识,但是觉性不坏,故知觉知不是佛性。不可将虚妄的阿赖耶识,也即凡夫执着的灵魂和神识当成佛性,那也仅仅是一种幻觉。觉知仅仅是佛性的一种作用,而觉性超越一切,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内非外,非是和合因缘所生。不能认觉知为佛性,亦不可认无觉就是佛性。但有所认,皆是识心计度,皆是妄想,非菩提性。圆觉经云:若说有觉,亦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南泉禅师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邪?问:那如何相应?答: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直用直行,心无所住,即得相应。所以,真觉超越了知与不知。离诸思议对待,唯自证者言下息虑忘念,默契乃能相应。亦不得做相应想。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