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性的误区

    见性的误区现在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认出它,认出那个真的,就是见性,就解决了一切问题。是这样吗?什么是真的?你认出的真的,还是那个真正的真的吗?很多人以为自己见到那个真的了,也体悟过“那个清净的本性”,把体悟的清净当成见性,但为什么生活中依旧烦恼重重?因为恰恰是这个体悟的心是造成一切烦恼的根本无明。体悟的并不是性,而是关于“自性”的妄想。显然,认定有一个真,认出它,同样是你的妄想,不是真。真不需要认,只需要不在“真”上加妄想。认出什么是假的,不被假所骗,自然就相应于真了。所以,凡是那些给你指出有一个真,有一个性可得,可认,可体悟,可见,可得的,都不是真正见性。真正见性,离相即见性,离假即见性,不住于假即见性,知假不可得即见性,无觉无观即相应,不求真,不断妄,即相应。没有真可得,亦无假可除,一切依旧,一切原样,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假名见性。佛经里和祖师的开示中虽然也有对佛性的描写,比如不生不灭,无生,不垢不净,无形无相,清净无染,不可思议,能见能听的无依道人,似乎实有这样一个“佛性”,不知道这些都是佛与祖师对自证圣智境界的描述,只是对佛性的一种形容和知解,并非实有一个法叫佛性。经云: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与祖之所以这样讲,是引导学人直接去用佛性,去行于真性,自证真性,而不生用想,不生行想,不生证想,亦不得生于有性想。真正的见性是修行人自证自行的境界,唯有默契而已,无关体悟和知解。下面是佛经中与祖师的一些开示,可以做为我们识别真正见性的要点,通过这些开示,我们可以看到,见性不需要起心,亦无任何体会,不需要有能见和所见:楞严经: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楞严经:知上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楞严经:妄心一歇,歇即菩提。楞伽经: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圆觉经:若说有觉,亦未离幻。若说无觉,亦未离幻。圆觉经: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维摩诘经: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金刚经云: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如来者,诸法如义。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三祖: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三祖: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六祖: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六祖: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六祖: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六祖: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永嘉: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永嘉:觅即知君不可见,不离当处常湛然。永嘉: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志诚:回趣真如,法还不净。洞山: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黄檗:息虑忘缘,佛自现前。黄檗:但能无心,便是究竟。黄檗:不动妄念,便证菩提。

    2024-09-14

  • 八门功课与实修方案

    学山禅院八门功课为了方便大家进行实修,学山禅院为大众提供八门功课,做为入道的门径。此八种功课理事兼修,动静一如,涵盖于生活中一切处。功课形式虽然不同,其用功方法皆以牧牛(离念或转念)为理论基础,以无住为修行根本,以不染为实用解脱,是针对现代不同根基的禅宗学人所设的方便法门。第一,坐禅。坐禅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为法,亦是对治法。对于初学,心念散乱、坐不住的人,可用数吸法,默颂经文、咒语、名号,观想日轮等方法,令心安住。第二种是无为法,不需要任何方法,只是坐在那里休息。第二种坐禅需要明理,悟后起修,是无修之修。要舍一切修行方法,妄心不起,心无所依。第二,读诵经论。每天至少读诵禅宗经论半个小时。读诵内容以《金刚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圆觉经》、《诸法无行经》、《血脉论》、《传心法要》、《证道歌》、《临济语录》等为主。读诵经论的重点是读诵,通过读诵来安住其心,而不是理解经文的义理。它可以做为将来理解经文进行铺垫。理解经文,放在下面第三门功课去做。在读诵时,眼看经文,舌根读诵,耳听经文,做到念念觉知,不打妄想。妄想一起,就拉回到经文上。第三,听经闻法,思惟其义。认真专注地阅读以上禅宗经论,思惟其义,对于无法看懂的经论,可以听善知识的讲法音频。除了上述基本经论,还要深入阅读禅宗祖师和善知识的法语开示。每天有闻思修的训练。阅读和思惟其义是我们了解诸法实相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全清晰地领会了实相之理,在生活中,我们才能运用这些义理指导生活,随处自在解脱。第四,觉知与行禅。行禅亦分两种,一种是慢速行禅,每一抬脚、落地、移动,都念念觉知。将心安住在脚下,妄念一起,就拉回到脚与地面的感知上。适应于心念散乱、急躁、心不安住的初学者。第二种是中快速行走的跑香式行禅。亦需要念念觉知脚下与地面接触时的感知,包括手臂摆动、脚步移动等动作,尽量多地觉知,训练安住当下的力量。慢速行禅,可以选择短距离的小范围地方进行,室内室外都可以,每天至少训练二十分钟。跑香可以选择户外进行,以长距离行脚方式训练也可以。时间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第五,一物不为。一物不为,顾名思义,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完全地放松和休息身心,休养六根,息虑忘缘。一物不为是一种更松驰,更自在,更高极的坐禅。它的用功关键之处就是于三界不现身意,千圣亦不识。没有人知道你坐在那里干什么,包括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要生起做任何事的想法。一物不为每天至少练习半个小时。最好能上下午各做半个小时,这样息虑忘缘的效果会非常显著。身体虚弱、疲惫或有病的人,可以选择躺着练习。练习一物不为的时候,睁眼或闭眼都没关系。如果选择睁眼,盯着一个地方看,或没有看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声音,闻到气味等,不要分别就可以。练习的时候,尽量不要昏沉,不要瞌睡。如果偶尔昏沉或瞌睡,也没关系,就当是彻底放松和休息而已。不要太执着练习一物不为时的身体状态和心理活动,它的基本要领是,只要坐在那里休息身心即可。第六,读诵楞严咒。每天至少读诵三遍楞严咒。读诵楞严咒主要训练无分别智,所以不要速度太快,以九分钟一遍为适宜。读诵时要眼看咒文,舌读文字,耳听声音。最好不要背诵。第七,立禅。每天至少立禅二十分钟。立禅的时候,也分两种。一种是可以使用方法,比如数息,背诵等,此方法适应于初学。另一种是什么方法都不要用,只是站在那里休息而已。第八,在生活中练习觉知。在每天最常做的事上训练觉知和安住的能力。吃饭时,专注地吃饭,细嚼慢咽,粒粒咬到。走路时,不急不躁,步步踩到。扫地时,专注扫地,心无妄想。沏茶倒水时,把茶沏好,把水倒好,不洒水,不烫手。做饭时,认真做饭,饭菜做得可口。洗碗时,认真洗碗,碗洗得干干净净。关门时,知道在关门。拿放东西时,知道在拿放东西。在生活中训练觉知,可以检验出我们的修行成果,是否真实受用佛法,是否将解脱践行出来。在待人接物时,能够不见世间过,普行恭敬,不与世诤,随顺世间,和光同尘,方便度化。这门课是将佛法用在现实生活中,是真正的实修,也是对我们所有修行的总体考验。以上这八门功课的具体操作和心法要领,我的公众号文章里有讲到过,学山禅院的网站上也有这方面的文章。想深入了解的同修可以在公众号和网站上搜索查阅。这几年来,我一直注重带领大家实修,举办了以这八门功课为主的各种禅七,也曾建过网络共修群。坚持做功课的同修,都向我反馈,功课做久了,修行落到了实处,受益良多,烦恼减少了很多。不再把修行停留在口说般若上。大家身心越来越安泰,习气渐除,定力增强。通过一物不为和觉知练习,将佛法道理融入生活中,时时反观求己,不见他非,在不同程度上都达到了心无所依,能够长时间独处,活在当下。禅宗虽然讲顿悟顿修,但不是放任自己,不是完全的不修。而是要将善护念和保任的功课做得非常绵密,是更深更难的修行。所以做实修的功课对现代修行人万分重要,几乎不可废缺。现代人习气重,染污深,即便明理,无始以来的习气很难根除。况不明理者,妄想不修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真正发心想做功课的同修,请认真阅读上面的八门功课,再阅读相关的主题文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功课。每天给自己安排定课,是对治懒散、放逸、意识知解佛法的最好药方。刚开始做功课,不要贪多,否则会有压力,时间长了,会做不下去。初做功课者,先从读诵和坐禅两门功课做起。然后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功课。如果在家不能专心做功课,或想巩固深入实修者,因缘成熟,可以申请来学山禅院和大众一起进行共修。共修的力量非常大,大家可以互相砥砺,相互督促,也可随时接受善知识的指导,让自己在短时间内陪养出实修的习惯和力量。祝您从今天开始,开启实修之路,那是通往安宁和解脱的必要途径。 实修功课方案你可能会非常羡慕那些在哪里都能安住、自在解脱的修行人。你不知道的是,他们都是曾经做过大量修行功课的人。或念佛号数十万,或持咒几万遍,或大礼拜上万个,或诵经千部,或坐禅千座,或十几年如一日地专注做一件事。不见法达禅师诵《法华经》千部,大安禅师坐破七个蒲团,岩头终生读《涅槃经》,云居晓舜禅师口诵《金刚经》不辍,永明延寿禅师每日做一百零八种功课。古人尚如是用功做功课,我们怎么可能终日懒散,倚仗小聪小智,不务修行,就能转无始以来的习气,侥幸解脱生死烦恼,成就无上佛道呢?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人。羡慕别人,不如自己耕耘,自己收获。当你在那里胡思乱想烦恼重重的时候,别人已经早早地起来诵经或坐禅了。庵婆提遮女问文殊云:明知生是不生之义,为甚么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云:其力未充。所言其力未充者,未曾经过实修转识成智也。 《楞严经》云:理虽顿悟,事须渐除。事须渐除者,即是借助实修,渐除无始无明习气也。沩山禅师示众云: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宗门一法,虽以顿悟本心为要,然善护念保任之功亦不可少。古之圣人,悟后皆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多年专一用心,不敢放逸。今人未悟道者,三毒炽然,无明根深,习气坚重,更须放下诸缘,精心办道,誓脱生死。刚接触禅宗,一些学人不知道实修从哪里入手,不知读什么经典,不知怎么安排实修课程。为了督促并鼓励学人进行实修,学山禅院为广大出家在家学法之人进行实修拟定几种功课方案,供大家参考实行。现有六种在家学法实修方案:一,时间很少的同修,每天两节课。每日读诵一部《金刚经》,坐禅一座(四十五分钟,下同)。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二,时间稍多者,每天四节课。读一部《金刚经》,读三遍楞严咒,行禅二十分钟,坐禅一座。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三,时间再稍多者,每天四节课。一部《金刚经》,一物不为半个小时,行禅觉知二十分钟,坐禅一座。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四,时间更多者,每天五节课。每天读诵一部《金刚经》,一部《传心法要》,坐禅两座,行禅二十分钟,练习一物不为上午下午各半个小时。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五,时间充裕的,每天六节课。读诵半部《坛经》或《维摩诘经》,或一部《圆觉经》,或同样篇幅的经论,坐禅两座,行禅二十分钟,练习一物不为一个小时,读楞严咒三遍,行脚一个小时。其它时间读我的文章。六,可以全天修行的人,每天六节课。每天读诵《大般涅槃经》一卷,或同等篇幅的其它经典。坐禅两座。一物不为一个小时。行脚四十分钟。阅读《祖师集》《祖师禅》《禅灯集》《指月录》《五灯会元》,《禅宗大德悟道因缘》等一个小时,或者读我的文章。除了上述实修功课外,大家一定要把做功课时养成的觉知、定力和正念带到生活中。否则,修行和生活脱节,修行就变成了机械和定法,也就没有意义了。大家不要畏惧做功课。只有做功课,才能逐渐降伏我们无量劫来的粗重烦恼,消除无始来的粗重业障。犹如病人患重病,不能害怕服药。上面课程里提到的读诵经典的音频,学山禅院网站上都有,大家可以下载跟着读诵,效果会更好。要理解和学习的经论网站在也有讲经音频,可以下载收听。读诵经典的次第最好是:《金刚经》《血脉论》《传心法要》《临济语录》《圆觉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大般涅槃经》这些经论,是学习禅宗必诵经论。当然,这几部经论从见地和义理上并无深浅之别,都是禅宗修行的重要经典。只是因为篇幅长短,故作如是次序。这几部经论把禅宗修行的见地和方法,以及助道方便都开示得非常详细。学人只要把这几部经论读熟,理解,运用,修行就不会出错。功课因人而异,没有定论。这几个方案主要是针对初学和还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功课的人设定的。已经安排好实修功课的,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法进行实修即可。学人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任意搭配和随时调节功课。达摩祖师说:诸业不造,自然得道。我们每天做功课,就没有时间去造业,时间长了,也就能逐渐安下心来。通过实修,摒弃诸缘,心渐安静,便可理解诸法实相,再解行相应,实践解脱。实修方案虽多,但每一种方案长期实行起来都不容易。所以参加共修就变得非常必要。这些方案里涉及的各门功课,学山禅院都常年有共修。大家如果想得到加持,可以申请来道场参加共修。

    2024-09-05

  • 孩子是爱的化身

    孩子是爱的化身——谨以此文送给天下的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人孩子是爱的化身当你有了一个孩子,爱来到你的身上。你被爱临幸。你的孩子像一道光一样降临到你的世界。不要把他赶到黑暗中。不要在他身上植入你的思想和观念;请撤销你的投射,全然地欣赏、接纳、喜爱他。不要强迫他做你希望他做的事。理解他。询问他想要什么。为了孩子,你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天下没有不是的孩子。不要忽视、疏远你的孩子。他爱你,如同蝶恋着花,向日葵向着太阳,河流向着大海。他恋你,远远超越了情人之间的恋爱。为了来到你们面前,他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各种形质,只为依偎在你怀里。他如此信任你,依恋你,来寻你,对此你怎么会挑三捡四、无动于衷?不要推开孩子,指责他。不要嫌弃他,即使他丑得像一个怪物。不要对他有任何要求,他是来祝福你的。他来找你,是为了送你一个至尊的礼物。你可以一直爱孩子,无条件的爱,从他还在你的腹中,一直到他年纪花甲,你都要把他放在你的心头,而不是逼他做任何他不愿意去做的事。就算他是一个傻瓜,一个废物,只要你爱他,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也会和你一样,被甜蜜包围。世间的一切跟你对他纯然的爱怎能相比?就算他瘫在床上,他来这个世间,他来找你,是送你礼物来的。他带来了爱,他带来了真正的钻石、珠宝,口里含着金。因有了他,你心中植入了爱与光。他带来觉悟,因有了他,你开始知道自己是光,是爱。他不需要成为任何样子,他是你的孩子,他只是你的孩子。他不需要做任何事,他只需要你理解他,端详着他,冲他微笑。他不需要任何改变,让他成为他本来的样子,你只需要欣赏、爱和接纳他。不要想他未来会怎样,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瞬间爱他。不要想他是否会有工作能养活他自己。你爱他,他享受你全然的爱,就是他全部的工作。不要想如果溺爱他,他会不会独立。当他感受到了最纯粹的爱,爱已经把他融化,他也会成为爱,而浸润一切。不要有任何的担心。全然的爱会把一切做好,你只需要在爱中沐浴。借着孩子带来的爱,你可以爱一切的存在。就算你的孩子已到耄耋之年,只要你还在,请托起他满是皱纹的脸颊,亲吻他,告诉他,你爱他。 

    2024-09-05

  • 你没有任何问题

    你没有任何问题人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一些老师,问到他们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老师都会默认你有问题,然后给你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殊不知,你和那位老师,都被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和他所持有的偏见所骗。请远离那些强化你的问题,让你觉得自己有问题的人。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无论你问他任何问题,或者,你自认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他都会提醒你,除了此刻你对自己的评价和不接纳,你没有任何问题。他会用各种善巧方便把你从问题中带出,引导你回到当下,回到没有问题中来。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还是未来会发生什么,它们都不重要。现在的你和你的心态,才是你要真正关注的。看到眼前你的心在什么上面,你是否正与自己的心在一起,那才是你是否安乐的关键。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如何才能保持精进?他会告诉你,懈怠并不是问题,执着精进或厌恶懈怠,那才是问题。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长期失眠,怎样才能解决失眠的问题。他会告诉你,身体是否要睡觉,不是你的意识所能控制。失眠不是问题,在身体不想睡着时,逼着它入睡,那才是问题。你是一个出家人,你想还俗,但是你认为还俗不好。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出家人还俗会不会有果报?他会告诉你,重要的不是出家或还俗,而是心得到解脱。如果你还俗能得到解脱,还俗有什么不好呢?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有情绪?他会告诉你,有情绪是正常的,看见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就不会让你困惑。毫无觉察地讨厌并驱赶情绪,那才成为问题。你问他,孩子不听话,怎样才能让孩子更温顺?他会反问你,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听话?孩子为什么要温顺?孩子呈现出什么状态,就爱他呈现的样子,你的问题立刻消失。你问他,怎样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让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允许自己出现所有的心态。当你允许自己成为任何样子,与你的心在一起,你会逐渐变得乐观。你问他:怎样才能断除烦恼?他会告诉你,除了你的心住在一个虚幻的烦恼的概念中,根本没有烦恼需要断除。烦恼是不存在的,你给一件事,一个念头,一个想法贴上了烦恼的标签,烦恼产生了。你不去定义,不去关注那个想法,烦恼消失了。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如何出离生死和六道之苦?他会告诉你,没有生死和六道可出。从妄念中出来,活在当下,活动起来,直用六根,即是极乐,即是涅槃,即是解脱。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怎样坐禅才能坐更久?他会反问你,为什么要坐更久?你说,为了让心静下来。他会告诉你,心本安静,以有求故,心成不静。心静非由久坐,无住心即安宁。安宁不在外相,放过是为妙诀。你问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如何才能开悟?他会告诉你,当你没问这个问题时,你本就在开悟中。当你追求开悟,你错失了开悟。当你有问题产生时,不管那是什么问题,请安静下来,先问自己:这真的是一个问题吗?还是我进入了妄想?在你打算问任何人问题时,请对自己说:莫妄想。你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妄想和分别,而那并不是真的。学会接纳和拥抱自己,看到自己圆满无缺,看到自己一直都很好。请随时随地告诉自己:你没有任何问题。

    2024-09-05

  • 心若不生,万法无咎

    心若不生,万法无咎居士问:师父的书请到了,请问可不可以在书上标注重点?答:可以标注。居士:太好了!又多一个自在,少一个挂碍。答:当你还需要问别人可不可以做什么时,就算别人告诉你了该如何做,你也是不可能得自在的。如果我现在改口说不可以,你是不是就不敢标注了?那你这个自在是真的吗?这明明就是束缚。能不能做什么事,自己说了算,谁说什么都不管用,这才是自在。另一居士:没有智慧,乱来也不行啊!回复:你觉得什么是智慧?什么又是乱来?自己能做主,就不是乱来!做了心无所住,不纠结,就是最大的智慧。总结:所谓自己做主,就是做任何事时不会生心。既不生心,就不会有烦恼和果报。有疑即不做,做了就不要疑疑惑惑。一切因果都是从心上讲的。有心就有因果,无心即无因果。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生即是罪生时。你喝了一杯水,本来好好的,这时有人告诉你,那杯水是一个刚刚死过的人喝的,你心里忽然感到不舒服,甚至想吐。是那杯水给你带来的烦恼吗?不是,是你心生的分别。所以,心生即果报生,万法从心想生。你去寺院吃了一顿斋饭,你没有给寺院供养吃斋饭的钱,你觉得在寺院吃顿免费的斋饭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没把这件事当回事。过了很久,有人跟你说,吃寺院的斋饭要供养的,否则将来要加倍地偿还。你相信了他的话,心里开始紧张不安,担心以后要偿还。其实,当你没听到那样的说法时,你很清静。如果你永远没听到那样的说法,或者即使听到了,你也不信,你就永远不会有任何果报。但是,在你生心的那一刻,你不清净了。果报就在你生心的那一刻产生,你在那一刻开始经历偿还的果报。偿还的果报不是因为你吃了寺院的斋饭,而是你相信了要偿还的说法,是你的起心动念使你遭受烦恼。所以,万法的主宰是心,是心创造一切境和果报,而非事情本身有任何神秘和作用。希望所有人不要对自己做过的事妄加分别,任何事本身都是纯粹无辜的,罪非从事起,从心而起。心若不生,万法无咎。

    2024-09-05

  • 一切问题,但回自心

    一切问题,但回自心问:师父好,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答:关注你自己吧,完成自我的教育才是最高的教育,唯一的教育。孩子是完美的,不需要你教育。问:我老公跟我三观不合,怎样跟他相处?答:先跟自己相处,接纳自己,跟自己合了,就能跟一切人合。打碎自己的所有观念,就会接纳所有的三观。问:父亲离世,怎样做才对他有益?答:做对自己有益的事,就对一切人有益。爱自己,就是爱世界。照顾好自己的心,就能照顾到一切人的心。愉悦自己,就是愉悦一切人。自己心安了,世界就安静了。灭度了自己的妄想,就度化了一切众生。问:家里被老公和孩子弄得又脏又乱,每天的心情也乱糟糟的,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清净无染?答:乱从心起,脏从意生。心若清净,则随处净。所以,愚人除境以安心,智者心安境自安。接纳孩子和老公的行为,转变观念,改变认知。家里不是宾馆,不是车间,不是展览馆。家就是自在、放松、乱糟糟的样子。自己的心温馨了,家就温馨了。自己的心尽是挑剔,家就变成了冷漠的监狱,难过的牢笼。问:怎样帮助身边痛苦的人?答:除了你自己,没有人需要帮助。除了你自满自爱的状态,没有比这更好的对别人的影响。除了看到痛苦是不真实的,你不可能帮助任何人解除痛苦。除了自己觉悟,你不可能觉悟他人。除了自立,你无法帮任何人独立。除了自救,你救不了任何人。当你自己圆满了,没有了缺失,你发现一切人都是圆满的,没有缺失的。问:怎样改变世界,让人们生活得更好?答:改变世界,是人最大的妄想。世界改变了,人未必会幸福。人的内心觉悟了,一定会幸福。改变世界的人,是迷失的人;改变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明白的人。改变世界,世界会变好,但还会变坏。人心改变了,觉悟了,永不再坏,永不迷失。问:如何能使禅宗的法脉传承下去?答:心悟了,心自传承,实无传承者。心不悟,传承个什么?又如何能传承?所以道由心悟,法由心承。以心印心,是名传承。心无我人,法本无法,以无传无,究竟无宗,亦无传承。故知,一切法,唯是自心。但看自心,管好自心,觉悟自心,直用自心,安住自心,满足自心,回向自心,是万事本源。无所行,无所住,无所求,不动妄念,即得菩提。但能了心,所有问题不复存在,所有烦恼当即消失,所有苦不离自除,所有乐不求自得。

    2024-09-05

  • 吉祥八法

    吉祥八法你想获得吉祥如意的幸福生活,有八法可以施行。一,活在当下,珍惜目前。你所有的欲求、烦恼、恐惧、不安和压力都来自于活在过去心和未来心,惋惜失去的,贪求更好的,不知道眼前的一切已经十分完美。总是在妄念中编织各种故事来折磨自己,吓唬自己,催促自己,压迫自己,从而错失当下。错失当下,就会造成不安的错觉。回到当下,一切都回复平静。二,关注自己,心不外驰。通过有效实修方法,比如静坐,牧牛,让心安静下来,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和每一个投射。不评判他人是非对错,不操控他人生活,不干涉他人因缘。把所有用在别人身上的精力收回到自己这里。从孩子、老公、妻子、父母、恋人身上回来,回到自己这里来。爱自己,认识自己,满足于自己。在爱护好自己之前,不干涉不介入他人因缘。不依赖他人,不向他人索求,完全独立,自给自足。三,少欲知足,简单活着。少欲,则少求。知足,则常安。少欲,则少耗。知足,则常乐。人能少欲知足,人生十之八九的烦恼都会消失。把自己的生活简单化,减少需要和欲望,减少消费,减少俗事应酬,多花时间独处,练习无依。事少,境界自然就少,生活压力随之减少。生活压力少,心安恬静,淡泊自宜,心无挂碍,快活自在,即无忧佛。四,感恩感谢,心常赞美。心中常怀乐观、感恩、赞美、满意之心。常肯定,少否定;常随喜,少嫉妒;常赞叹,少批评;常鼓励,少打击;常欢喜,少忧恼;常认同,少抱怨。见一切人事皆阳光,皆美善,皆正面,皆愉悦。多见他人优点,少观别人过失。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事有多面,多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以幽默风趣心面对变化多端的世界,则一生无忧无愁。五,接纳允许,包容体谅。接纳,则地狱变天堂。不接纳,则天堂变地狱。心如虚空,心如山谷,无所不容,无所不收。若会接纳与允许,天地悉皆归。所有的苦来自不接纳。不接纳就是抗拒和分别。不接纳无聊,你会更无聊。不接纳穷,穷成了真实。不接纳病,病得更厉害。接纳什么,什么就会消失。接纳是无分别,是合而为一。接纳狭隘,狭隘会消失。接纳虚无,虚无会消失。接纳自己,自己会消失。智者接纳自己,愚人与自己打架。六,尊重理解,同理共情。能理解才能尊重,能尊重才能各自安好。理解,必有同理心;尊重,必能与一切共情。无缘大慈,则烦恼无处存活;同体大悲,则私心无处可匿。无私即无惧,无己则无不己。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智慧眼观一切如幻,用平等心等视一切如梦。一切差别即是无差别性,一切存在即是真如本心。尊重与理解,世间再无冲突隔阂;同理与共情,世间再无批判对立。诸法无诤,人我消失,一片祥和,人间成净土。七,陪伴链接,互为照见。人无法独立存在于天地间,必假借诸缘,和合而有。从关系中照见自己,在陪伴中互相成长。自他不二,天人合一,爱在其间,互为流动。交流与互动为最高秘法,懂得链接是无上智慧。在关系中,爱能滋长;在对境中,历事练心。心不执己,一切为友;爱无边际,周流无穷。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不断佛种,不舍世间。故欲自觉觉他,先从爱身边人开始。与一切生命链接,与万物不离不弃。八,随顺世间,和光同尘。完成自我之爱,不能做自了汉,不可沉迷自乐,得少为足。当发大愿,入廛垂手,愿一切人都能离苦得乐,愿一切人明了本心。不请而友,与其同事,付诸行动,分享喜悦,善巧方便,随缘度化。若能做到上面八法,人生将获得恒久至乐,不负生命韶华。 

    2024-08-27

  • 一切刚刚好

    一切刚刚好你女儿今天冲你大声说话,你非常生气,认为女儿不孝顺。你生气不是因为女儿对你的态度,而是你认为女儿不该那样对你说话。你不接纳女儿所呈现的样子,所以你才生气。当你认为女儿那样很好,你完全接受女儿的态度,因为你有时也是那样对你父母或别人,你不再生气。你每天遇到的每件事就是那样。你遇到的事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你的不接纳,问题是你认为事情应该是另外的样子。这种固化的认知造成了你所有的困惑和烦恼。一切刚刚好,一切很完美,一切增加不了一点,也减少不了一点。你要去一个地方办一件事,忽然堵车了。你非常着急,担心事情办不成了。你怎么知道不堵车才好呢?你怎么知道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办成那件事才是最好的呢?现实是,你正在堵车。接受此时此刻的堵车,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只有这样,你的心才能回到平静。心回到平静中,好过一切。你病了,你很担心你的身体,你四处医治,病情没有好转。你为此非常苦恼。你怎么知道你身体不应该患病呢?你怎么知道你身体确实病了呢?给你带来苦的不是你的“病”,而是你对自己身体患病的厌恶和恐惧。接纳你身体呈现的样子,不要在它上面加任何评判,告诉自己,身体需要那样呈现,你需要那样呈现,一切刚刚好。当你的心发生转变,你发现你的身体没有病得那么厉害了。生活中没有任何逆境和不如意,如果有,那一定是我们的不接纳,不理解。逆境和不如意不来自境界,来自你内心的期待、评价和分别。降低你的需求,减少你的评价,远离你的分别,你发现,一切都变得如意而美好。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不对、不好、不顺的事,有的只是一颗不对、不好、不顺的心。心顺了,境自然顺了。心美了,境就靓了。心对了,事就吉祥了。境无好丑,好丑在心;事无好坏,好坏在心。心若知足,一切都好;心若无非,万物自美。现实就是实相,实相绝对完美。一切刚刚好,一切完美无瑕。若有一点点不好,向自己的心去看,不要去看外境。将心里认为的不好转过来,世界就变了;将自己的挑剔去除,美好就在那里呈现。发生的就是最好的,呈现的就是完美的。一切刚刚好,请谨记这句真言,请践行这句真言。 

    2024-08-27

  • 开悟,一个美丽的梦

    开悟,一个美丽的梦世间最简单的事就是开悟。世间最难的事也是开悟。想要开悟,先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开悟。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开悟,他们把知解当成开悟,在思虑里研究开悟,寻找开悟。开悟与你想象的完全不同,它完全出乎你的意料。在不经意见,你就开悟了,然而你总是错失它。开悟如此简单,简单到你伸手时就开悟了。开悟如此容易,容易到眨下眼睛就开悟了。开悟如此平常,平常到你坐下时就开悟了。你听见鸟叫就开悟了。你看到桃花就开悟了。你闻到饭香就开悟了。走路时你是开悟的,吃饭时你是开悟的,扫地时你是开悟的,抬头时你是开悟的,举手时你是开悟的,唱歌时你是开悟的,跳舞时你是开悟的,喝水时你是开悟的,说话时你是开悟的。当你看到、听到、碰到、闻到,当你做一切事时,你生了开悟想,你错失了开悟。开悟毫不费力,简单到出奇。你几乎时时在开悟,念念在开悟,事事在开悟。你只是对此完全陌生。开悟如此明晰,明白,清楚,没有任何疑虑与困惑。如果你还有一点点对开悟的疑惑,你只是把开悟的方向弄错了。你不知道你一直在开悟中,所以才去找开悟。你不知道那就是开悟,所以你总是错失那。你以为有那,你无法开悟。你回味那,你又丢失了眼下的开悟。你愈找愈迷,愈找愈远。你越想开悟,越错失开悟。你越想确定开悟,越与开悟背道而驰。开悟是在你念有所住的地方出来,而不是进入。是在你黏着的地方脱开,而不是贴紧。是在你纠缠的地方转身,而不是缠绕。开悟是从识里出来,从住中转身,从探寻中停止,而不是相反。你正在想一件烦恼的事,我喊你一声,你一答应,正恁么时,你忘了刚才的烦恼,你开悟了。你正在思考如何开悟,我让你把水壶递给我,你从刚才的思考中出来了,你开悟了。你正问我问题,我说,你家里几口人?你回答我的瞬间,忘了刚才的问题,你开悟了。你问我什么是佛?我说我今天吃的是西红柿炒茄子。你问我如何是空性?我说人有脸,树有皮。你问怎样才能出离轮回?我说山外青山楼外楼。你说你不懂我的意思。我说,为什么要懂?当你不懂时,当你未生一切想时,你正开悟。正恁么时,你去找这个开悟,你又迷了。很多导师关于开悟的教导都是错误的,那些有所描述的都不是开悟,他们迷在开悟的讹传和妄想中。开悟是一个美丽的梦。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时刻和状态是开悟。诸佛并不住在开悟里,开悟里也没有任何心可住。开悟只是对心未住着于意识时的一种形容,它本身并不存在。能存在的一定是你的妄想和定义,那不是开悟。所以菩提无是处,开悟无是处。法里无开悟,开悟里无法。如果你认为我在教导和描述开悟,那是你理解错了。我在引导你怎么从对开悟的想象和执迷中出来。开悟就像是你自己。你本是你自己,却在找自己。当你不再找自己,你是你自己。当你忘了开悟,你开悟了。

    2024-08-27

  • 送给你的歌

    送给你的歌我写的每个字,遇到你便成了诗。我的每个念头,遇到你便成了舞。我的眼睛,遇到你,便成了琉璃。我的心,遇到你,便成了光明。遇到你,我的身体开始曼妙而轻盈;遇到你,我的思想开始灵动而新颖。遇到你,我漫长的梦才苏醒。看到你,我混沌的心终于清明。谢谢你,朋友、爱人、知己。谢谢你,爸爸,妈妈,孩子。谢谢你,同修,道友,路人。还有花、树、云、水、山谷、原野。还有小虫、水牛、蝴蝶、蒲公英。谢谢你们打开我的心,谢谢你们装饰我的梦。谢谢你,来到我的庭院。谢谢你,我推开门,便遇到了你。谢谢你,围坐在我身边,让我看到了你;谢谢你,来参加我的盛宴。你的驻足丰满了我的贫瘠和荒凉;你温暖的心焰点燃了一盏久已熄灭的灯;你温柔的手推倒了我心中冷漠的藩篱;你无分别的智慧拆散了我所有的边界和墙壁;你如春风化雨,我内在的生命因你而滋长成熟;你似烈焰骄阳,烘干了我内在所有的阴冷与冰凉;你似晨钟晓星,驱除了我的漫漫长夜与深深无明;你似甘露琼浆,解除了我灵魂的饥渴与慌张。你吹遍我心的田野,渗透进我灵魂的肺腑。你在那里悄然地灌输,如土长苗,如雨润物。我的脚步,遇到你才成了翅膀;我的脸庞,遇到你开始闪亮;我的血液,遇到你开始奔流;我的身影,因你而安适恬静。没有你,怎么有我现在的我?不遇到你,怎有今日的静夜神清?我的呆傻,遇到你变成了可爱;我的怪异,遇到你变成出类拔萃。我的肉身,遇到你,有了灵魂。我的声音,遇到你,有了生命。我笨拙的舞姿,遇到你,也变得别有韵味。就连我僵硬的身体,吞吞吐吐的话音,我的木讷,我的羞涩,我的犹豫不决、胆小、嫉妒,我所有被人嫌弃的缺点,遇到你,它们都变成了光彩。谢谢你接纳我;谢谢你中意我。谢谢你陪伴我,谢谢你未嫌弃我。无始劫来,我一直重复着这首歌。谢谢你,众生;谢谢你,心灵;谢谢你,光与影;谢谢你,醒与梦;我把它唱给你,每一个我遇到的你。希望你也能吟唱它,送给你自性中的每一个生命。

    2024-08-27

1606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78910111213

...

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