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过必生智慧

    改过必生智慧我们在什么时候能够提升自己?不是在你忽然发现自己是对的那一刻,而是忽然发现是自己错了。认为你是对的,只会加深自己的我执和我见,无法让你更加清醒与接近实相。只有当你一次次地看见自己的不是,是自己误解了别人,是自己一直以来刚愎自用,是这些时候,你才接近觉悟。当有一天,我们认识到自己长久以来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是因为自己错误的观念和认知,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执着,这才是我们真正成长并成熟的时候。当我们真正学会反省自己,学会向内省察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别人的不是,是这些时候,我们的心性忽然间得到了巨大的滋养和提升。为什么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不是?为什么即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过错也不愿意承认并改正自己?因为我执坚固,因为自我根深蒂固,因为意识要维护它自己,因为我们从未停下来反思。所以,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过失。我们大多数时间,甚至都不会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承认自己错了,那很难受,尤其对那些从来不认错的人。我们在很多事情中,满心满眼全是自己的角度,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完全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我们永远不会看到自己有问题。就算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也愿意改变,当我们真正去改变自己,那仍然很难。为什么?因为习气使然,因为我执我见未经降服与转化。坚固的习气使我们明知故犯,让我们一次次沦为习惯的奴隶。当你没有训练出足够的觉知和定力,你很难看到自己下意识的思想和行为。当你发觉自己起了嗔心,你已经生气多时了。当你发现自己被境所骗,你已经受苦多时了。当你发誓下次一定要改自己,不知不觉中,你又开始犯了同样的过失。怎样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不是而改变自己呢?安静下来,训练独处和静虑,观察自己的思惟习惯。每天通过练习坐禅、内观、觉知来提升自己观照自心的能力。能你时时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并在产生行动之前,能够停下来,带着觉知去行动,你就会打破原来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不再成为习气的奴隶,也不会条件反射式地在同一件事上屡屡犯错。六祖大师说: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修习空三昧吧,找一个地方坐禅或者经行,牧牛或者一物不为,减少事缘,远离是非,放下得失,练习独处与无依。那是真正改变我们内心思想和外在行为的唯一途径。只有当你的身心发生真正的改变,你才知道佛法和修行的意义。

    2024-01-03

  • 感恩与知足

    感恩与知足当你抱怨父母没有给你太多的爱时,你可曾想到当你在襁褓中,他们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的恩情吗?你只是想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你可曾想到要报恩于他们?为他们做些什么?当你抱怨这个世界对你不公时,你可曾想到你吃的粮食,你住的房子,你穿的衣服,你乘用的交通工具,你取的暖,你走的路,几乎你生活中使用的一切,都是这个世界无偿赠予你的。你可曾对这个世界和他人存有一丝感恩之心?并有发心要回报于这个世界?当你抱怨你的工作不够好,你的老板不够仁慈,你的同事不够友善,你可曾想到过正是你的工作养活了你,正是你的老板给你提供了工作机会,正是你的同事协助你完成了你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你对他们是否生起感恩之心?是否想到要做一些什么回馈给他们?当你抱怨你的房子不够大,车子不够好,孩子不够聪明,你的生活不够快乐,你可曾想到那些露宿街头,衣不附体,食不裹腹的人,你可曾对你目前拥有的生活心存一点点感激?只要你心中有一点点感恩,你怎么可能会不快乐,不心满意足呢?你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却仍感觉百无聊赖,心情郁闷,生无可恋,你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你可曾想到农民正在地里种庄稼,建筑工人正在冰天雨地里施工,小贩为了糊口正在雨中卖煎饼果子。你可曾对自己温饱的生活心存感恩?你但有丝毫的感恩之心,都不会让自己抑郁难受,任由自己沉浸在自我的漩涡中,你都会立刻做些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回报这个世界。你来道场修行,你接受十方的供养,让你能够安心办道,却每天总是抱怨吃的不好,住的不好,同修不好,师父不好,总是挑剔别人没给你什么,不知道心生感恩,发心为大众做些什么。无论你在哪里,跟谁在一起,在做些什么,想一想你现在还拥有的,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没有的。想着要感恩于谁,不要总是去抱怨于谁。打开心中那扇感恩的大门,那才是你恒常快乐的源泉。只要你心存感恩,你就不会愁云满面。只要你心存感恩,你就会积极乐观。只要你心存感恩,怨恨之魔就无从入心。只要你心存感恩,冬天也会像春天,饥饿也会有法喜,孤单也会被爱包围。只要你心存感恩,再简单的陋室也会富丽堂皇,再简单的食物也会变成佳肴美味。只要你心存感恩,再大的困境都会变成坦途,再大的疑惑也会顿时冰释,再难过的心也会瞬间喜悦。以一颗感恩的心活着,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的智慧?以一颗知足的心度世,还有什么不幸和悲惨?以一颗利他的心修行,哪里还有障碍和瓶颈?以一颗报恩的心存在着,还需要什么法门和修行?世界养育了你,他人成就了你,开启你的感恩心,解脱就在那里,开悟就在那里,常乐就在那里。感恩与知足,至尊与无上。愿此摩尼宝,处处相跟随。

    2024-01-03

  • 万物可爱

    万物可爱如果你一个人生活,你是否在外出的时候,给自己房间留一盏灯,不为别的,只为房间里一直有灯光,你想留一份温暖和光明给自己的房子。你是否屋子里放着音乐,即使出门,也不会把音乐停掉。你想让美丽音符一直在你居住的地方环绕。你是否无数次去看一条林荫路、一条河、一片湖?就像去见一个老友,去和它畅谈,虽然你只是在它们面前坐着,一句话都不说。你是否经常给你的屋子摆上一盆花,给你的花瓶插上几枝树叶,放在门上或柜子上一个小小的饰物,并带着笑容看着它们,即使它们从来也不会对你说些什么。你是否经常无乐而起舞,无伴奏而哼起快乐的歌曲,不是为任何人起舞,也不是唱给任何人听。你是否在阳光下用双手比一个心套住太阳,仿佛在和一个超级宝宝做游戏?你是否在雪地上踩出各种各样的脚印,只是为了听咯吱咯吱的踩雪声而在雪地里走几个小时?你是否仅仅为你一个人炒好几个菜,煲一锅汤,一个人美美的吃着饭而一点也不觉得孤单?你是否在黑夜中去竹林里倾听野鸟的叫声?并一声声地学它们叫;躺在冬天的冰河上,聆听滋滋冰裂的声音?你是否给你的阳台配上一把摇椅,就算你不坐在那里,你仿佛都能看到另一个自己坐在那儿晒太阳。你是否在树叶上写过字,在桔子上画过笑脸,在冬天带着哈气的玻璃窗上胡乱涂鸦?你是否和蚯蚓、蚂蚁、猫咪、飞鸟、大黄狗说过话?你是否像对自己的爱人一样对你使用过的汽车、钢琴、画笔温柔地说过话?万物都是你,万物都可爱。万物都是光,万物都温柔。万物都静美,万物都是爱。你对待一切的态度,都是你爱自己的方式。你与一切对话,都是在和自己倾述衷肠。你不可能和任何你心外的人相知、相恋、相守,除了你自己,你不可能和任何人交谈、吵闹、和解。万物都是心。万物都是你。爱万物就是爱自己。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终日拿提捉握,触处即是菩提。眼色耳声鼻嗅,皆是妙湛总持。若能一物不违,谁能与我为敌?但能一退再退,便可坐拥无极。

    2024-01-03

  • 关于爱

    关于爱(一)在爱别人前,请先爱自己。爱自己,那是天经地义!就像果实,就像庄稼,就像太阳,它们先要自己饱满,自己绽放,才能利益别人。爱自己多一点,才能爱别人多一点。爱自己,不过是为了更好地爱一切人,一切物。即使对方是你的挚爱,是你的家人,是你的至亲,你也要先爱自己。好好爱自己之后,再爱别人,那样的爱才源源不竭。先爱自己,再爱别人,可能你会认为那样很自私。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爱人爱我们更多一点,而不能接受他们爱自己。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付出更多一些,而不愿意接受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他们自己身上。当他们有缺失、不满足、不懂得自爱时,他们真的有能力爱你吗?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先照顾好了,把一个残缺的自己放到另一个人面前,以爱的名义要挟对方来牺牲,那对他人才是一种不负责任。即使对方一次次地质问你,为什么不爱他更多一些,你也不要被他的质问所影响。很多人因为一上来就相信了爱别人要超过爱自己的观念,而让自己压力重重,陷入到抱怨和责备中,最终无法再去爱任何人。先爱自己,那永远没错。希望你爱的人早一天明白这一点。那样,你们的关系才会更长久。同样,你爱的人,她首先要爱她自己超过爱你,当她更爱自己时,你不仅不要生气,还要为她庆祝,她学会了独立,不再像乞丐一样活着。她把自己照顾好,才会有余力照顾你。如果她不能足够的爱自己,她越是爱你,你越会感到是一种负债。你的爱不是为任何人去负责,而只是向对方提供你多余的部分,它们必须是你能承担的和你真正拥有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真爱都发生在自爱的前提下。一个不懂得先爱自己的人,即便你能给予别人再多的爱,都不会长久。不成熟的人的爱是彼此要求对方多爱自己,那看上去是在增进双方的联系,而实际上会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和疏离。成熟的人之间的爱是双双把自己照顾好,再拿出多余的爱来滋养对方。朋友,不管你是对自己的父母、孩子,还是伴侣,请把过多的精力和关注从他们身上移开,回到自己这里来,先好好爱自己,再去关爱他们。如果你从来都没有把自己照顾好,你只能给所有你爱的人以压力和负担,又谈何去爱他们呢!不要因为爱自己更多一些而内疚。当有一天,你成熟了,饱满了,强大了,你可以给他们更深沉、更有益、更持久的爱。他们就会理解你,也会用同样的爱回馈你。关于爱(二)谢谢你来到我身边,让我把目光从自我的困境中移开,倾注于你。谢谢你来到我身边,让我看到自己的狭隘与执拗,让我渐渐地从自我的泥淖中拔出。爱自己多一点,那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最终的目的是遇到你,通过你,彻底解放自己,让自己汇入更多更广的生命中。谢谢你在十字路口等我,让我看到还有另一条更广阔的道路。若不是你,我便走入狭隘的歧途,迷失在自我的荒原中。谢谢你一直陪伴我,没有因我的狂妄和自负弃我而去。若不是你的出现,我对自己过度的爱将把我灼伤,直至疯狂。谢谢你一次次地化现为各种各样的人,来提醒我、激励我、磨练我、打击我,让我从饿鬼爱中来到法爱中。饿鬼爱者,只爱自己。法爱者,爱一切众生。谢谢你出现在我的全命中,不论你以什么样的身份和样子,我都感激你把我从自闭、自卑、自怜、自负、自满、自缠中唤醒,让我慢慢学会了爱别人。谢谢你,不论你是谁,给了我关爱别人的机会,让我知道,生命不能停滞于自爱,它应该敞开、流动、尊重、牺牲和奉献。让我爱你更多一些,为了避免沉溺于自我。让我爱你更多一些,为了去除我执与法执。让我更多地看到你,而不是只盯着自己。让我更多地关心你,而不是只想着自己。如果只是我好,而你不好,那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们本来就是一个人。如果生命是一体的,而你还在苦海中,我又怎么可能独自安乐?如果我不爱你更多一点,我怎么可能治愈自身的无数残疾?如果我不爱你更多一点,我怎么可能从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谢谢你,给我机会让我成长、状大、成熟、趋向圆满。谢谢你,我生命的另一部分。只有和你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我,真实的我,完整的我。

    2024-01-03

  • 学会休息,即见自心

    学会休息,即见自心息者,从自从心。自心者,即息也。会休息者,即会自心,即见自心。能自觉休息身心者,是觉悟人,无别觉悟。何以故?凡夫只知识马奔腾,从来不懂得休息。若人一念休息,即是天堂。练习随时随地休息下来,什么也不做,不论是行,是立,是坐,是卧。如果身体疲惫,也可以躺在床上休息,只是静静地躺卧。手里不可捉持任何东西,比如手机、书籍、食物。如果坐不住,或者躺不住,一定是生起了妄念和想做些什么的想法,看到它,看破它,心作是念:你曾用无量多的时间造作了无量多的事情,内心还是不安,为什么不让自己休息下来?不再被六尘境界所骗,不再被识心的欲望所引,让自己安静下来?当你这样想时,造作的心就会息灭。继续保持什么都不做。练习休息,不是生硬地把自己按在那里坐着不动,而是知道为什么要休息,休息什么?怎么休息?所谓休息,是指休息六根,休息六识,休息抓取,休息感官享受。休息思虑,休息分别,休息计较,休息得失。休息造作,休息贪着,休息妄念,休息轮回。如果你不会休息,六根就会一直捕捉幻境,被幻境所惑,轮回生死,无法解脱。通过坐着,站着、躺着,当然也可以慢走,做极其简单的事,让心不再忙于得到什么,都可以练习休息。狮子、老虎除了捕猎时,几乎都躺卧在洞里养精蓄锐,什么也不做。唯独人,很少懂得休息身心。每天到小树林或僻静的地方,带一个小马扎,带杯水,坐在树林里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如果一开始练习很困难,可以欣赏风景,慢慢地让心安静下来,这时可以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做。让大自然的声音、气味、风自然地包裹自己。如果下雨或天太冷,就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连音乐也不要听。身心放松,呼吸自然,如果妄念太多,就觉知呼吸,练习数息。有念头和妄想生起,不要住着,也不要遣除它们,只是不相信它们,不跟随它们,它们会自己消失。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坚持练习休息,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练习一物不为的功课。当你的心真正安静下来,你什么都不用想,一切在你面前清晰展现,一切困惑自然消失,一切尘劳自然远离。无论你怎样处置一杯浑浊的水,它都不会澄清,只要把它放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它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澄清。修行也是如此。无论你做什么功课,都不如直接什么都不做,那会让你最快地看到自己的本心,看到世间一切万法只是心念的游戏,没有一件事是真实的。古人云:息虑忘缘,佛自现前。学会休息,练习休息,那才是一个道人的真正本领,也是解脱生死,出离尘劳的最快方法。

    2023-12-19

  • 你的修行方向对吗

    你的修行方向对吗?我们更喜欢去聆听各种各样的善知识的教法,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摒弃诸缘,去执行任何一个善知识所说的教法。我们更喜欢听闻各种道理,讲说各种道理,而不愿意去实修和自证那些道理。因为听闻道理只需头脑的运行,讲说道理只需要动动嘴唇,而实证那些道理需要身心的行动,久久地坚持。我们更喜欢活在意识的幻想中来躲避空虚,而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做些什么让自己真正安心。我们更愿意感受别人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感,而不愿意亲身去经历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我们总是沉迷并赞叹别人所获得的各种成就,而不愿意自己去承担那些成就后面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我们更喜欢迷失在各种有为、绚丽、热闹和虚荣之中,而不愿意布施六根,去尝试独处、无为、寂静和真实的生活。我们总是爱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来让自己更加充实,而不愿意做一个无事人让自己直面空虚,享受空虚,从而不再为躲避空虚而制造充实的假象。我们总是会到处追随各种偶像,从他人那里获得共情、慰藉和支撑,而从来不懂得安静下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唯一真正的力量。我们进入各种直播间,花钱去听各种讲座,看许多导师的各种演说,听闻那些妙语连珠,领悟那些智慧和经验,为之拍案击节,仿佛醍醐灌顶,以为自己也拥有了那些智慧。却忘了别人的经验跟我们毫无关系。我们关闭视频,放下手机,离开听法座位的那一刻,没有丝毫改变,依旧烦恼重重,更加的空虚与无聊。学习者经常被导师迷,同样,导师们也常被学生迷。大家都迷失在热闹和虚荣中。粉丝经常被偶像迷,偶像也总是被粉丝迷。双双都迷在意识和自我中。懒惰者经常被空谈家所骗,同样,空谈家也被那些懒惰的追随者和赞叹者捧杀。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口说般若。如果你沉迷于听法,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大师,每个人都能口吐莲花。说法者多如牛毛,修法者少如麟角。为何我们穷尽一生都在学习,却仍然不能解脱烦恼、获得安乐?因为我们学习的方向反了。因为我们用功的方法错了。因为教导者自己还在迷失中。因为导师在头脑中教导真理,学人在头脑中学习实相,不知道头脑会不停地制造无明、依赖和虚妄,从来不能触碰到真实。我们一直以为学习的越多、造作的越多,会越有智慧,不知道真正的智慧是绝学与无为。快乐与解脱,不从学得,从息心而得。安心与满足,不从外来,从自心而发。自信与智慧,不从他得,从自己这里开发和汲取。充实与宁静,不从依得,不从求得,从无依得,从无求得。如果你是一个善知识,不要沉浸在说法的快乐中,不要被众多的信众冲昏了心智。不停地讲说,那将害了你和学人。要引导学人去实修,并向他们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最好是与他们一起共修,进行长期而有效地辅导。如果你是一个学人,不要沉迷于看各种直播,听闻各种说理,果断地离开一个个直播间,找一个地方休息大脑,息虑忘缘,训练独处,实证解脱,从各种知见和道理中跳出来,直接无为,直接无依,直接获得解脱的能力。在今天这个学法热情空前高涨的时代,当所有人都朝向热闹的人群蜂拥而去,一个实修者,要保持冷静和坚定,不要被修行的假象所迷,要勇于走实修之路,即使那条路上行者孤寂、寥寥无几。

    2023-12-19

  • 若离众生,终不能成无上菩提

    若离众生,终不能成无上菩提    六祖大师云:众生即佛性。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又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论你学多少佛法,不在众生中磨练,修行之路,转行转窄,错失菩提大路。无论你学习多少理论,不在众生中考试,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见到佛性。无论你多么纯熟于所学的佛法知见,不在众生中勘验,那些知见只障心性,非关解脱。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有修行,不在众生中悲智双运,你都无法圆满菩提。众生才是真正的道场。众生才是诸佛的源头。不在众生中修道,必入歧路。不在众生中磨砺,定堕小乘。不在众生中发心,难逃沉空守寂。不在众生中修行,必成焦芽败种。不在众生中浸润,难见诸佛体性。不在众生中陶冶,难去我法二执。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为魔业。菩提心者,在众生中;诸佛悲智,出于众生。离于众生而觅菩提,犹如离于土壤而种庄稼,在于空中而建楼房,无有是处。众生即是佛性。就在离你最近的那些人身上修道,不管他们是谁,谁出现在你面前,就以他们为心镜,以他们为陪练,以他们为增上缘,以他们为悟道的契机。佛性在众生中磨练、觉醒、成就。就在你的父母、伴侣、孩子身上修行,把他们视为佛,视为恩宠,视为馈赠,视为启发,视为钥匙。就在你憎恶的人、讨厌的人、轻视的人、陌生的人身上修行。视他们为善知识,为钳锤,为敲打,为砥砺,为制约,为医药。就在人中修道。人中处处是道,处处有禅机。人人相照,光光互显。人人相遇,触处皆真。但能反观,无处不通。经云: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有人执着诸法空寂,谓无众生可度,便堕断灭,执于自了。佛言:汝等比丘,莫谓如来唯修诸法本性空寂。佛说诸法空寂,只为对治修行者执着有法。若复着空,则不见佛性。又云:空空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即是外道尼键子等所计解脱,而是尼键实无解脱。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故不空空。不空空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故知,莫离众生而觅无上菩提。莫离世间而欲成就无上佛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在人中,人成即佛成。如小牛随逐母牛,修行者随逐众生,必成佛道。

    2023-12-19

  • 你是什么,就把什么做好

    你是什么,就把什么做好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很多身份,要做很多事,在很多地方工作和生活。你可能是一个母亲,又是女儿,又是妻子,又是祖母,又是医生,又是领导。你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厨师,一个病人,一个学生,一个员工,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行者。是母亲,就把母亲做好,慈爱子女;是女儿,就做好女儿,孝敬父母;是医生,就把医生做好,好好医治病人;是领导,就把领导做好,关爱员工。你是厨师,就把饭菜做好。你是老师,就把学生教好。你是清洁工,就把街道扫好。你是农民,就把地种好。你是咖啡师,就把咖啡调好。你是商人,就把东西卖好。你是画家,就把画画好。你在哪个身份中,就把哪个身份做好。你是什么角色,就把哪个角色演好。你做什么工作,就把什么工作做好。你在哪个环境中,就去融入那个环境。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种应身,我们每个人都有三十二种应身。所有的身份,都不是真实的你。但是,演好那个身份,就是真实的你。有人不知道如何修行,到处去求法,到处拜师,到处找道场,学各种法门,不知生活中处处是法门,处处可拜师,处处是道场,处处可修行。哪里是法门?眼是法门,见一切色而不着色故。耳是法门,听一切音而不分别故。鼻是法门,嗅一切香而不染故。舌是法门,尝一切味而不贪故,终日说话而不与世诤故。身是法门,触一切受而不迷故,觉知而不住故。意是法门,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不动故。以何为师?人人皆我师。我若急躁,缓慢者是我师。我若懈怠,精进者是我师。我若骄慢,谦卑者是我师。我若散乱,专注者是我师。我若嫉妒,随喜者是我师。我若贪婪,少欲者是我师。我若吝啬,布施者是我师。我若沮丧,欢喜者是我师。我若自私,奉献者是我师。我若冷漠,热情者是我师。何处是我道场?举足下足,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皆是道场。于家中,家就是道场。在单位,单位就是我寺院。在亲情中,亲情就是我阿练若。在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就是我的法堂。在车间,车间就是我的禅座,做好每一个零件就是我的坐禅。在柜台前,柜台前就是我的方丈室,接待好每一个顾客,就是我的诵经。在厨房,厨房就是我的练功房,做好每一餐饭,就是我的持咒。在开车,开车就是我的菩提道。看好道路,保证安全,就是我的觉知课。走路,上班,说话,眼神,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我修行处,都是我用心处。你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角色。你在哪里,就安住在哪里。你干什么,就把什么干好。没有比这更近的道场,没有比此更快的修行,没有比这更绵密的用功,没有比这更妙的成就。善知识,心安即是道场,不须外求;当下即是涅槃,不须远望。

    2023-12-19

  • 亲近善知识与实修的重要意义

    亲近善知识与实修的重要意义我见到有太多人修行,学了无数修行理论,每天都会听经闻法,说理头头是道,讲法天花乱坠,仍然有无数烦恼,仍然不得安心,仍然不能真正见性,亲证解脱。为什么这样?一味地学习理论、听经闻法,那是意识的功能,生死的习气。正是增长无明,熏修生死,鼓动心识,强化轮回,所以,不得安心,无法解脱。欲得安心,解脱烦恼,见性成佛,非是学得,非是思得,非是解得,非是论得,非是思量分别所能了达。达摩祖师说: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怎样才能真正解脱一切无明烦恼?顿见真如本性?须是狂心顿歇,须是息虑忘缘,须是了无所得。古人云:沙门果者,息虑而成,非是学得。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又云:知离者是佛,离即是法。但无烦恼,是无法可得。知此理者,不计其数,为何还是歇不下狂心?为何还是离不得妄念?为何还是停不下有所得的心?因为没有善巧方便,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实修,因为没有长期练习转念的环境和条件,因为不会真正牧牛,因为没有种种悟道因缘。如何是方便?如何去实修?如何具足悟道因缘?亲近善知识,依其所教,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功课,日积月累,自然掌握实修方法。假以时日,才能转变识心繁动的习气,不依一物,不再攀缘自心境界,自在安心,亲证解脱。知道实修方法,在家自己做功课可以吗?一个人在家中实修,会贪图享乐,会懒散放逸,会没有自制力,会得少为足。一个人在家里实修,其力量小,其障缘多,效果轻微,需要花的时间也更多。实修时断时续,难以维继。一个人在家实修,出了问题,没有人指导,见地和修行方向错了,会枉费功夫。实修需要的善巧方便中最重要的一点,正是道场共修的加持和善知识的指引,以及善知识为修行者提供的各种悟道因缘。如果没了这个善巧方便和助道因缘,就算你会按照禅宗离念的方法修,你也很难持久地做功课。你的习气起来的时候,你的业障现前的时候,随便一个因缘,就会打断你的修行,甚至使你退失信心,转修别的法门去了。所以,找到好的老师和道场,与同见同行的道友一起共修,让善知识和众生给你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悟道机缘,帮助你打磨习气,改变心性,是实修的重要方便,望有缘者得知此要点,多去亲近善知识,到道场参加长时间的共修。不要因为贪图家中舒适享乐的环境,或低估烦恼习气的力量,以侥幸之心来对待解脱生死之大事。或者因为我慢,不来亲近善知识,而浪费自己宝贵的人身,把成就法身、见性解脱这样的大事废弃掉,岂不是愚昧之极?可惜之极!!请善思念之!善思念之!

    2023-12-19

  • 如果你不能享受当下,又怎么能享受下一刻

    如果你不能享受当下,又怎么能享受下一刻当你在沐浴时,你有多少时间感知到水流在你身上滑过?当你没有感知到水流从你的皮肤上滑过时,你的心在哪里?你可能会想洗完澡美美地喝一杯果汁,或者躺在床上看一部电影,或者去院子里的桂花树下闻闻桂花香。总之,你在沐浴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想沐浴之后要做什么,错失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沐浴。你的生命中所能掌控的只是眼前所做的事。不管它多么琐碎和微小,把它做好,尽可能活在那件事中,那是你最重要的使命。当水流从你头上一直流到脚底,如果你的心一直在那里,你一直和你的身体的感受在一起,那里就拥有一切。你在其他时刻、其他地方、其他事情中所能体验到的最好的东西,在一次沐浴中都能体验。如果你在沐浴时不够专心和临在,就算你洗过澡之后喝了果汁,或是吃了你想要吃的美食,做了你认为开心和快乐的事,你同样也很难真正满足并享受它们。如果你不能在一件事上专注,在别的事上你也很难专注。你会一次次地把生命推向未来。你看似做了很多事,活了很久,却从来没有活在真实中。事实上,哪有什么真实,生命不过是像水流一样流过,你与它同步,你与它合拍,你与它没有脱节罢了。与它同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没有你,意味着你是放松的、自在的、无我的。意味着你成为了道本身,你成为了流动,你成了变化,你成了无穷。流动本身就是不动,流动本身就是奇迹,就是永恒。当你在阳台上晒太阳时,你的朋友约你去海边。你问他去海边干嘛?他说去晒太阳。你说,你现在就在晒太阳。他说,那怎么能一样呢?你说,当我和阳光在一起时,还能有别的吗?除非我没有一心一意地晒太阳,除非我在晒太阳时打妄想,除非我太贪婪,太阳的温度还不够温暖我。你的朋友听了之后,哑然无语。当你吃饭时,每一粒米你都能咬到,你尝到了米的味道,你与米融到了一起,你变成了无我。一切抓取、紧张、无明、对立在你带着觉知吃饭时消失了。这时,就算有人告诉你还有比吃饭更开心的事等着你去做,你也会安静地把饭吃完。一颗安静的心,到哪里都安静。一颗宜美的心,做什么都宜美。一颗知足的心,感受到什么都很满足。当你去往一个湖边,你一直想象着湖的美丽,没有安住在脚下。到了湖边,你在那里匆匆地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就匆匆地被头脑中跳出的另一个目的带走了。如果你不能享受当下,你又怎么能享受下一刻?如果你不能做好眼前的事,你又怎么能做好下一件事?如果你不能安住在此时此处,换一个地方你又怎么能安住?从下一个目的地、下一件事、下一个时刻那里出来,回到眼前,回到当下的事来吧。这里,此时,眼前,才是你的佛国,才是你的舞台,才是你的精彩。

    2023-12-19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891011121314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