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见性
什么是见性师父,请问您:如何见佛性?答:佛性这个概念的施设是诸佛对自证常乐我净境界的一种形容,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佛性,也没有一个实有的佛性可见。说见佛性,六祖大师说: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六祖大师所说离假即心真,是指非离假外别有一真心可见。言见性者,亦复如是,只是针对修行之人在具体的对境中不再执迷于幻象,不再分别自心境界的一种形容,而实际上,并没有一个能见佛性的主体,也没有实有的佛性可见。这种能所双泯而无所住的状态,假名为见性。永嘉云: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心法双忘,能所双泯,即自是真。非离此外,而别有真。金刚经云:非法非非法。又云: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一个人不再对现象世界产生痴迷和执着,亦了达没有一个内在的自我,把这样的一种智慧和能力,称为见佛性。诸佛觉者所有对佛性的描述,其用意不是强调佛性是什么,而是引导我们远离对虚妄境界的执着。如果我们修行的目标只是一味地研究或思考什么是佛性,而不去看自心执着了什么,该放下或远离什么,该转变什么用心,这样的话,就会陷入知解佛性和口说般若的修行误区,穷劫都不能见性。说佛性是真,是常,是善,是不生不灭,是决定,是解脱,这些描述,并不是引导我们去找这样一个存在,而是让我们认清我们执迷的那些东西都是无常、生灭、不善、束缚和虚幻的,从而远离它们。远离它们的刹那,就是见性,就是佛性在显现,离此远离,无别有佛性可见、可证、可得。故黄檗禅师说: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三祖僧璨大师说: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正是此意。但于一切时中,一切处,直用见闻觉知,而不生能见所见之想。六根常用而不染万境,烦恼不生,即是见性之义。问:那古人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又如何理解呢?什么是识得本心?本心不就是真心佛性吗?答:所谓不识本心,正是因为执着有法可得,有本心可悟,有佛性可见,所以不识本心。知道本心无少法可得,亦无法名本心,是名识本心。如是识得本心,一切修法、证法、得法之心即歇。诸心即歇,歇即菩提。离此歇外,无菩提可得。若不歇心,穷劫觅菩提不可得。所以释迦佛于燃灯佛受记,只是歇下了求菩提之心,只是悟得无有少法可得,是名无上菩提。实无菩提可悟、佛性可得。然说歇只是对求觅而言。有求觅,方言歇。若无求觅,亦不可执于歇。若着于歇,贪于静,则堕声闻二乘境界,入于死水,不得活于法身。所以从上诸圣只说贪嗔痴浊边过患,少言真实清净境界。若一味言清净境界,众生闻之,则有贪着。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古人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故知佛法只是对治之法,一期应病与药,黄叶止啼,非是真实。真实之法,离有无,绝对待,不思议,超心识,言下相应,顿超凡圣,乃诸佛自证圣智之境,不可有丝毫拟议取着,如大火聚,一切近者皆烧却。故知见佛性者,但离诸有为生灭、一切无常之法。经云:空者,谓无二十有及诸烦恼,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不空者,常乐我净。若能离假,真亦不可持,实无法可得。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又云:知幻即离,亦无渐次;离幻即觉,不作方便。永嘉大师云:不见一法即如来。不见一法者,即是如来性。非离不见一法外别有如来性。达摩祖师云: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中道。故知非有非无心,即名本心,亦名不起一切心之心,亦名不“无端起知见”心。即祖师所云“切忌动着”之心。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何以故?是无法可得,故妄念都息。本无烦恼,焉有菩提?若本无烦恼,别说佛性者,是知上立知,即无明本。如今求佛道者皆立能见、能闻、能嗅、能触、能知者是佛性,或别立一真性,皆犯此病,修道人不可不知。六祖大师说:一切时中,自性自如。圆觉经云: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众生本在法性中穿衣吃饭,若真了达,既不断妄,亦不修真,任心自在,名之为佛。此是见性之义,亦不可执着此说,以解为会。但向内转贪嗔痴为戒定慧,于诸习气中转动而无痕,自悟自修,亦不见能转所转,直用直行,得大自在,此人会修行,名为正见。自古以来禅宗祖师文字方便教授,皆不离此义,只是解粘去缚,并无实法与人。若离此别有所说,妄立真性,即知错谬,背道而驰。至于末后一句,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者,皆以此见性之义为基础。然后发挥本心,全体起用,纵横自在,不存轨则,超心意识,鬼神莫测,须实到恁么境地功夫始得,非是妄想意识所可测度也。
2024-02-02
-
恶人与觉者
恶人与觉者城中一个臭名昭著的恶人来到一个觉悟者面前,觉者对他并没有任何讨厌和嫌弃,而是非常诚恳地邀请他坐下来。“恶人”突然发现,在觉悟者面前,他无法再生起恶心。他甚至认为自己忽然变得很好。他跟觉悟者相视、交谈,很放松,他不再像在其他人面前那样局促不安,而是既自然,又亲切。两个人坐得很近,觉者还把自己吃的桔子分给恶人,并为他倒了一杯茶,用觉者自己的杯子。他们像故友一样。坐在觉者身边,那气氛让“恶人”觉得非常和谐与融洽。“恶人”很惊讶,他在觉者面前不再感觉自己是个恶人,而在别人那里,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恶人。他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尊重和平等相待,所以,他兴致勃勃。他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开怀大笑,他天南海北地和觉者聊了很多。在觉者面前,“恶人”之所以不再觉得自己是个“恶人”,那是因为觉者并没有认为他是个恶人。在他面前出现的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和他一样的平常人,虽然对方有很多习气和毛病,但是在觉者看来,它们都很可爱,而一点不可恶。就算这个“恶人”说话粗鲁,东拉西扯,思维混乱,甚至动作莽撞,毫无礼貌,但在觉者面前,这一切都成了可爱的特点,而不会变成讨厌的缺点。“恶人”被觉者当成朋友对待,所以,他感受的不是轻视,而是尊重。他感受的不是偏见,而是平等。他感受的不是嫌弃,而是重视。觉者跟恶人聊天,问他家在哪里,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爱好。“恶人”如实地回答觉者,说自己是一个屠夫,经常打架斗殴,经常欺负弱小,骗人钱财。当觉者听到他的叙述后,总是笑着说:嗯,这很好。“恶人”感觉非常惊讶,因为当别人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后,都会对他投以厌恶的目光,而觉者却没有。于是他问觉者:大家都很讨厌我,甚至怕我,您为什么说这很好?觉者说:因为我也曾做过这些事。“恶人”说:您看上去如此瘦弱,如此慈悲,怎么可能会欺负别人?觉者说:你是用身体欺负别人,而我曾经用思想、语言控制别人,伤害别人。从某种意义上,我对别人的伤害更大,我更恶。“恶人”不太明白觉者所说。他说:我不理解您所说的伤害,也不觉得您是一个恶人。我觉得您非常好。觉者说:那是因为你心中还存有最珍贵的善意。恶人说:我就是觉得您人很好,没有把我当坏人。觉者说:我也不知道我算不算一个好人,但是当你把我当成一个好人时,我感觉自己很好。当我告诉你我曾经伤害过别人时,你明明知道我是坏人,还是没有把我当坏人。所以说,是你心里存有的善意让你觉得我是好人。我很羡慕并赞赏你心里的善,那真是太宝贵了。它让你看到一切都是善意的。恶人说:可是我还是有看不惯的事和人。觉者说:没关系,只要你心里的善还在,你总会看到善。就算所有人都觉得你不好,你也会认为他们很好。因为那好只跟你有关,跟他们没关。这次恶人似乎听懂了觉者的话。他说:原来是这样。我看别人好,好的不是别人,是我自己好。我看别人恶,恶的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恶。是这样吗?觉者点了点头,然后说:你要原谅世人对你的看法,因为那原谅跟他们无关,而跟你有关。那是你心中永远珍藏的善意。它比一切都宝贵。当你原谅他们之后,他们将不再讨厌你、害怕你。就像你原谅了我,所以我一点都不怕你,相反,而是非常喜欢你。恶人听完觉者的一番话,沉思良久,然后默默地留下了眼泪。最后,他握着觉者手大笑起来,说道:谢谢您,您救度了我。觉者说:也谢谢你,你也救度了我。
2024-01-17
-
人人为镜像,互相见自己
人人为镜像,互相见自己人与人之间相处,注意下面这些要点,就会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能透过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心智,并见到真实的自己。一,明界限,不越界。二,懂尊重,常赞叹。三,知退让,不争胜。四,表立场,敢拒绝。五,互借鉴,见自己。一,如何是明界限,不越界?你有你的道,他有他的道。你有你的事,他有他的事。你有你的功课,他有他的功课。你有你的生活,他有他的生活。你可以关心对方,也可以接受对方的关心,但是,双方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应该用在自己身上,应该努力了解自己,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而不是把精力用在对方身上,更不是试图改变对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至亲,也不能越界,去插手和干涉对方的生活。一旦你的注意力触碰到对方的边界,应该立刻觉察并停止,否则就会让对方感到不适,因此破坏你们的关系。六祖大师说:色类各有道,互不相妨扰。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有自己的因缘果报,有自己未完成的功课,有自己的道,离开自己的道,干涉别人的道,不仅自己一生过不好,也扰乱了别人的生活,两败俱伤。二,如何是懂尊重,常赞叹?你有你的观念和想法,他有他的见解和信念。你有你的兴趣爱好,他有他的兴趣爱好。你有你的脾气秉性,他有他的脾气秉性。你有你的习气毛病,他有他的习气毛病。你有你的长处优点,他有他的长处优点。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有多高妙,从而轻视别人的想法,只是因为各自的因缘角度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见解。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不足相比而心存傲慢,也不用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而心存自卑。理解自己,也尊重别人。站在更高的实相角度去看一切人的一切想法,就会生起平等心、大悲心、尊重心和接纳心。常说赞叹的话、认可的话、肯定的话,少说挑剔的话、批评的话、指责的话。民间谚语说的好:顺情说好坏,耿直外人嫌。又说:人受一句话,佛受一柱香。多与别人共情,少去突出自己的个性和观点;多求同,少存异;多泯除自我的意见,多体谅他人的处境。自然就不会自负傲慢,自以为是。别人是否真的那么好,不重要,常尊重别人,赞叹别人,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赞叹的是别人,庄严的是自己。三,如何是知退让,不争胜?亲密关系或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喜欢争强好胜,不肯认输,怕没了面子,脸上挂不住,虚荣心受损。但往往是胜了道理,输了感情。胜了言辞,输了修行。胜了心气,输了友谊。胜了脾气,输了心智。胜了面子,损了关系。在与亲密关系的交往中,常察觉,常反观,更能历练无我与不争,更能考验一个人的真实修为。在有理的时候,能够退一步,不再争理,说明你真明理了。在可以多说的时候,不说了,或者转一个话题,说明你真会说话。在起冲突,有矛盾,生对峙的时候,你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撤销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的我执减轻了,定力和智慧提升了。就在与他人产生矛盾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偏执,放下自己的偏见,去除自己的自负。那才是一个修行人的真正修炼处。四,如何是表立场,敢拒绝?如果因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完全不同,也不必一味地忍让对方,被别人打压和欺诈。要懂得表明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敢于对无理要求和过分的干涉说不。就算是自己的父母和上级,如果对方向自己提出了过分的要求,或者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纠结和犹豫,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向对方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心意。一定要态度坚决,不可唯唯诺诺,更不可出尔反尔,举棋不定。不要给对方自己软弱无能的印象,要懂得及时远离,与对方切断联系。如果对方是自己的至亲,要看到对方真实的悔改和表现,再决定是否与对方恢复关系。要知道,即使是佛菩萨,也有感化不了、度化不了的人。比如一阐提,比如那些顽固不化的恶人。对这样的人,我们不必执着要去改变他们,也不用去包容、原谅他们,要懂得果断远离和及时放下。不要因为那些永远无法改善的人际关系而心存苦恼,或者对一份过往的不善关心而耿耿于怀。对那样的关系要及时清理、斩断和放下,然后在新的人际关系中重新修炼自己。五,如何是互借鉴,见自己?人际关系最重要和本质的意义不是对方,而是透过对方看到真实的自己。对方就像镜子里的我们,而你自己才是站在镜子外面的人。你要透过镜子看到自己。你在对方身上看到的问题,十有八九是我们自己内在投射或折射出来的问题。你看到的外在的人,本质上都是你的分身,是你的化身,正所谓千百亿化身。你不可能遇到心外的人。你不可能遇到你没有进行投射而产生的人。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你并没有对他投去任何想法,这个人并未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但是,就算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人,你对他有各种想法和评判,你要觉察到,那是你心里的生起的影像,是来敲醒你的一个契机。不要被那个相和你的评价所骗。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何如此?以心外无他人,唯有自己故。所见非他人,皆是自己故。从任何你关注的人身上看到自己,见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提升自己,那才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意义。请珍惜并利用好所有你遇到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提起觉知,升起理解,开启心量,产生共情,生发慈悲,提练出爱。愿我们都能在人与人的这面大圆镜中照见自己,觉悟自己,才不辜负那一次次的相遇,相知与相融。
2024-01-17
-
虚度生命
虚度生命问:师父好,最近这段时间没有上班,在家中无所事事,想干些什么,又没有动力,感觉自己虚度光阴,我要不要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去做些事呢?答:如果生命本身就是虚妄的,你怎么可能不虚度生命?虚度光阴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虚度光阴而不能心安理得。人们经常会一整天无所事事,在无聊和平常中度过。有的人接受了这种平常,从而能日复一日地安心于这样的生活。他们穿衣、吃饭、种花、锄地、割草,喂马,带小孩,打麻将,喝茶,说着无聊的话,在胡同里站着,坐在门口巴望着路上的行人,甚至还有可能去和麻雀、蚂蚁说话,他们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本来极其乏味的生活,在很多人眼里,却活出了诗意。而有的人无法接受生活中没有色彩和绚丽,没有故事和诗情画意,不想虚度时光,于是百般营造,创造新鲜,迷于故事之中,经历过山车似的惊吓,在生活中频繁出现事故,失去了最质朴的诗意生活。纵然创造出辉煌的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功,名留青史,被无数人纪念,又有哪个人不是在虚幻中度过呢?就算你发现了天大的真理,如佛陀一般,赢得无数人的尊重,享受了无数的荣耀,活得无比充实,最终还是要面对虚无。在梦中,人们会觉得一切都有意义。醒来时会发现,每一段时光,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在虚幻中度过。所谓凡夫,只是不能接受平凡,想创造不平凡的生活,最后迷在自己创造的故事中,经受起起落落,无法醒来。而一个领悟了实相的人,他会自觉地虚度生活,他不得不虚度岁月,因为他深知,岁月本来就是虚幻的。既知是幻,便能知止,安心无为。于是,他们可以无比“慵懒”、“颓废”地度过每一天,他们可以种菊、插花、整理旧物,可以一整天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或者可以为了做一顿饭花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们享受那种平庸和无聊,在下五子棋、跳棋或者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中度过很长的时间,而不以为虚度。而大多数人,拒绝平庸,不能接受自己碌碌无为。他们为此创造了各种价值和意义,努力经营,看似活得充实,而实际上内心紧张而惶恐,就怕生活没有目标和意义,担心自己忽然间停下来,面对孤独和寂寞。他们需要不停地做事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被“快乐”和“意义”俘虏,本来想摆脱空虚,最终却成了虚妄的奴隶。看到生命的虚妄,接受生活的平常,领悟到一切如幻,习惯于平庸的日子,享受虚度时光的悠闲和惬意,你的心便逐渐清如朗月,净如秋水。你会忽然发现一种弥足珍贵的真实:那永恒不灭的觉性。在虚幻与驰逐的故中停下来,发现那永恒真实的觉性,接受一切的平常。虽然生命依然是虚妄的,但从此,你的生命不再是虚度。
2024-01-17
-
法师与禅师
法师与禅师一般来说,法师与禅师都是于佛法中出家的僧人。但是,广义上说,能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宣说实相之理,为人解黏去缚的善知识都可称为法师或禅师。比如维摩诘、庞运、吕洞宾,他们虽然是居士,或者道教的出家人,因为了达实相,都可以称为大法师或大禅师。法师与禅师看上去很相似,但是在实际的修行和证悟的境界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所谓法师者,以讲经说法为主,主要阐释佛陀的文字经典,为大众解释佛法名相和实相的义理,未离心意识的境界,所讲所说,只可作为修行者入道之方便,不可以为究竟。所谓禅师者,不拘泥于文字经典,以自证和实修为主,通过牧牛、参禅及棒喝、转语等多种手段,引领大众出离心意识,实证诸佛解脱境界。法师者,依文解义,将文字经典奉为神圣,不可丝毫违犯。禅师者,视文字为影像,跳出文字,直用直行,以自己亲证之道理为真实佛法。法师者,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禅师者,说一切众生皆无佛性。法师者,以佛为真佛。禅师者,见佛如见鬼。法师所讲,禅师皆会,但禅师未必去讲;禅师所会者,法师尽其平生所学,皆不能会。法师者,一向而行;禅师者,逆行顺行天莫测。法师者,教学手段单一枯燥,沉闷无趣;禅师者,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研读唯识、百法、中论、中观,此法师所学也。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霄何所为。此禅师境界也。如永嘉大师感叹,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此法师界也;如赵州禅师说:我于青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此禅师境界也。过去德山禅师曾担着自己的金刚经疏抄去见龙潭崇信禅师,想与南方禅师一决高下。路上被一个婆子问倒,后见龙潭禅师,悟道之后才感叹:文字知解,思辨玄说,如一滴投巨海,毫无力量。德山见龙潭前,此法师境界也;见龙潭后,乃为禅师。昔日临济见大愚禅师,一晚上对大愚说佛法,被大愚视为放不净。临济见大愚后回到黄檗那里,黄檗问,这汉来来去去,作么生得?待痛与一顿!临济云:说什么待来,即今便吃!随后便掌。临济见大愚禅师前,所讲所说,乃法师境界也;见大愚后,应对黄檗之机,乃禅师境界也。法师一辈子讲经说法,未必能真正开悟解脱生死。禅师或许从未升于法座,却逍遥闲适,于生死自在无碍。法师者,迷于文字,陷于义理,被心意识所障,若无大善知识提醒,终其一生,难于解脱。昔日太原孚上座讲涅槃经,讲得天花乱坠,却被一禅师讥笑,笑他讲来讲去,只讲得法身边上事,至于法身,未梦见在。太原孚上座虚心向禅师请教,依其开示如实而行,于夜间静坐时,亲证法身,才知平生所学义理文字,与真实佛法了无交涉。法师者,如神秀,五百人教授师,能解一切法,唯独不会修行,不会解脱。禅师者,如六祖慧能,不会一切法,一字不识,唯独会解脱。诸人知者,良遂总知,即法师境界。良遂知者,诸人不知,即禅师境界。维摩诘经中诸菩萨,乃至文殊菩萨所说不二法门,法师境界也。维摩诘默然,禅师境界也。达摩祖师回印度前问弟子所学,诸弟子所答,法师境界也。慧可礼拜,禅师境界也。香严智闲于沩山那里理尽辞穷,翻遍经典策子,找不到一句回应之话。此法师境界也。后离开沩山,不经意间听到击石破竹声而大悟,此禅师境界也。去年贫,不是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贫,始是贫,锥也无。此是法师境界,又名如来禅。吾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此禅师境界也,又名祖师禅。牛头未见四祖前,天神送食,此法师境界。见四祖后,天人不来送食。此禅师境界也。修行只到法师境界,还不能真正见性,出离生死。须悟禅师境界,行禅师境界,方能大彻大悟,真正解脱生死。修行人,纵然未能亲证禅师境界,于此二种修行境界不可不知。若以法师所讲为究竟,终生闻法修行,不可见道。当以禅师之境为修行目标,依大善知识所教,勤而行之,终生不疑不退,必成圣道。
2024-01-17
-
投射
投射了解了投射,就了解了自心如何创造它自己的一切故事、人物和世界。了解了投射,就会生起觉知,不被所投射的故事所骗,与自心的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什么是投射?你看到一个人,觉得他很贪婪。对方是否真的贪婪,并不能确定。能确定的是,你内在存有贪婪。你把自己内在的没有释放的贪婪投射到了外在的一个人身上。你看到一个人,认为他很傲慢。对方有可能真的很傲慢,但有可能并不傲慢。你无法确定那个人是否真的骄傲,但是能确定的是,你把自己内在的傲慢投射到了对方身上。你暴露了自己内心的傲慢。我们对别人的看法,暴露了自己内在存有的一切。所以说,你看到的世界揭示了你内在的构建。世界是你自己建立的,与他人无关。一个人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话。但是,你认为他说那句话在嘲讽你,你认为对方不尊重你。这时,你要觉察,嘲讽并不来自对方,而是来自于你对自己的不自信。如果你不轻视自己,就无法从对方的话语里投射出轻视来。一个人只是无心地问了你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是你却认为那个问题带有攻击性,于是你回复他的语言里充满了对抗的气息。事实上,是你自己先竖立起敌对的心态,才会在对方不经意的一句话中看到敌对,并因此与对方产生了完全没必要的隔阂与矛盾。这种矛盾与误解可能伴随你终生。投射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处,每一时,每一件事中。你对外在人事物的评价显露了你内心存储的信息,暴露了你内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不可能看到你内心没有的东西。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不能觉察到自己的投射,不能反观投影源是你自己,总是被自己投射的观念和故事所骗,你就会变得自负,自以为是,完全地被自我的投射遮蔽,就无法与任何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你也无法通过人际关系的镜像来提升并滋养自己。你会陷入狭隘、残缺、偏执之中,无法看到那个完整的自己。投射发生的非常快,快到你无法想象。想要看到投射,就要练习觉知,就要让心安静下来,学会观察自心,观照自心,善护自心。佛法里把这个过程叫作内观和禅修。了解世界、他人和一切万法只是自心投射出来的影像,你就愿意向内看自心的投影源了。向内看投影源,而不再执迷于所投射的外境、故事和世界,那就是觉悟的开始。真正的佛法是内观,是内省,是内证,而不是向外分别并获得证明。当你能够看到自己的投射,并在那一刻停下来,你就可以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了。那时,你就可以阻止或者改变自己的投射。了解投射的发生是基于妄想、分别和执着,是迷于自心境界。把精力收回到反观投影源、调整投影源上,你可以建立自己内在的净土,而不再去关注所投射的影像,解脱和开悟就在那里发生,佛世界也在那里建成。向这个世界与他人尽量投射积极和善意的看法,你与世界的关系就越来越融洽。而那时,你也会觉悟到,没有外在的世界,只有你自己和自己的游戏。
2024-01-17
-
开悟的女人,诸佛的摇篮
开悟的女人,诸佛的摇篮涅槃经云:众生皆谓:奇哉!女人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云:我于阎浮提世界示现女人成佛。是的,女人能成佛,这是佛所说,而且在临般涅槃时所说。女人能开悟,而且更容易开悟。女人成佛,天经地义,有何奇怪!维摩诘经中天女不转女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问天女:汝何以不转女身。天女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十二年者,即内外十二入也。十二入清净,无男女相,即身即是阿耨菩提。故女人者,实非女人,只是现女人相,为度诸着男女相者。故女人者,实非女相,只是呈现娇柔态,为度刚强难化者。故女人者,非男女相,只是示现虚弱相,为示道之低下谦卑。古人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玄牝者,女之喻也;谷神者,道之象也。女人柔弱、坚韧、聪慧、慈悯、忍辱、包容、细腻、内敛、沉静,谦卑,低下,此皆道之品质,实相之隐喻。故女人近道,女人即道。吾虽身为男子,更喜吾心如女人。何以故?女人柔弱似水,常处低下,与物不争,故几于道。女人悟道,八十四态即成八十随形好;情执爱意,即成慈心三昧;声音面容,即成月爱三昧。过去禅宗学人悟道之后,只云:尼姑元是女人做。尼姑是女人做,和尚是男人做;瓜是圆的,门是方的;牛吃草,虫吃菜;秋来叶黄,春来草青。这一切,昭昭明明。故云如来不覆藏也。一切如其所是,不做丝毫改动,即是菩提。女人能于日用中只做女人,把女人做好,把妻子做好,把女儿做好,把母亲做好,把女性做好,即是修道,即是悟道,即是得道。女人修行,不必转女人各种相貌、姿态、爱好,但转执迷心,贪恋心,黏着心,此身即是法身。佛说女人不能成佛,为昔人故;佛说女人能成佛,为今人故。说女人不能成佛,为增上慢者说;若无增上慢,女人身即是佛身。女人只须显其温柔,不必逞男人刚强。何以故?女人心自有坚韧刚强,不必求其外强。女人只须做女人。何以故?诸法如义故。女人本就开悟,本就是道,不必更求开悟,更觅于道。开悟的女人,道的临盆者,圣胎的子宫,觉悟的养育者,智慧之母,诸佛的摇篮。
2024-01-17
-
对不起,请原谅
对不起,请原谅我们都做过伤害别人的事,尤其是自己的至亲,或者是我们非常在意的人。因为我们的愚痴与无明,因为习气和惯性,因为自大和傲慢,我们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情绪打压,恶眼相视,诅咒谩骂,甚至使用暴力,对他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事后很久,我们才发现自己犯了很大的过失,但是后悔已晚,事已至此,伤害已成,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弥补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我们再怎么向对方道歉对方都无法原谅我们。伤害就像一颗钉子钉入木头,即使再拔出来,木头上也会留下深深的印记。对方的内心已经形成了恐惧和怨恨,而我们也会因此陷入深深的自责,追悔莫及。当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伤害到了他人,真诚地向对方道过歉,如果还是无法得到他们的原谅,我们该怎么办?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处在这种自责和绝望中。我们要把心思从对方身上拉回到自己这里来,从已经发生的错误泥潭中拔出来,用心好好反思自己的过失,放下过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真正去改变自己,不要再在对方和任何其他人身上犯同样的错误。发生的事已经发生,无法更改。但是现在和未来我们却可以把握和改变。只要我们真诚地忏悔,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地变好,相信变好后的我们会赢得他人的原谅。如果对方一直不能原谅我们,我们只能从心里放下这件事,不要活在愧疚和悔恨中。我们要过好将来的生活,好好对待其他人,不要再伤害到他人。是否要原谅我们,不是我们能控制与主宰的。那是他们要做的功课和他们自己要面对的问题,而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有觉知,更仁慈,更包容,更敞开,更柔和。只有我们变得足够柔和,足够觉知,足够无我,足够强大,我们才不会伤害到别人。有一天,当有人伤害到我们,我们才不会掉入怨恨与讨厌的漩涡,才不会因为无法原谅一个人而痛苦不已。在此,向所有我曾经伤害过的人说一声:“对不起。请接受我真诚的道歉,我非常后悔自己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伤害了你们,请原谅我曾经的愚昧与粗暴、自负与偏见。我愿意改变自己,尽一切可能不再去伤害任何人。”也在此祝愿所有人都能带着觉知生活,与人相处,温柔相待,善心相视,去除我执,消除偏见,善待世间一切众生。
2024-01-17
-
宝贝,我们爱你
宝贝,我们爱你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或母亲,不论你的孩子是五岁,十岁,二十岁,还是五十岁,请对他(她)说:宝贝,我们爱你。我们相信,这世间只有一种真爱,就是我们对你的爱。孩子,不论你学习成绩是好是坏,你都是我心里最爱的宝贝。你的成绩不代表任何关于你的意义,你的意义是爸妈的宝贝,是你独一无二的可爱,是你的健康、笑声、憨傻,是你能快乐地生活,开心地吃饭、玩耍和睡觉。孩子,请永远记得,你在我们心中是完美的,连一点点不完美的可能都没有。我们根本不在乎你的眼睛大小、皮肤颜色、数学和英语是否能及格,那些,我们完全不在乎。只要看到你的小脸,你额头的汗珠和你的身影,我们的心里就充满无限的爱意。我们怎么可能被那些渺小到几乎看不到的东西所影响而减少对你的爱呢?就算我们变成了痴呆,也绝不可能因为任何事情而不爱你。孩子,不论你将来是否有一个好工作,即便你找不到任何工作,你仍是我们心中的宝贝,仍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我们不会因为你的工作或有没有工作而轻视你、嫌弃你和批评你。就算有一天,你变成一个乞丐,我们也相信你是快乐的,我们也愿意与你一同去行乞。宝贝,不论你选择谁做你的伴侣,我们都能保证像爱你一样爱他。如果你想一个人生活,或者虽然有伴侣而不想结婚,甚至以同性为伴侣,我们也都绝对理解和支持。我们相信你那样做,一定是因为那样能让你更加快乐。我们绝对不会因为别人的评判而冲昏了头脑,不听从你的心声,而相信那些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人的意见。宝贝,不论你人生中经历什么,我们只想让你知道,我们永远是你的依托、靠山和港湾。我们会尊重你的任何决定和选择,只要你自己没有犹豫和彷徨。如果你不知如何选择,作为父母,我们会鼓励你独立和自己做决定,不会剥夺你独立成长的机会。宝贝,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中,不要忘记父母永远更愿意做你的听众、知音和守护者,而不是你生命中的长官、教导员和审判长。我们希望你在迷茫和困惑的时候,第一个想要去倾诉与求救的是我们,而不是陌生人或其他人。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也不会用我们的人生经验来否定你和打压你。就算你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一定会与你站在一起克服它。孩子,我们深知,你是上帝和老天的孩子,而并不是独属于我们。你属于你自己,属于天地,属于万物,属于永恒的真实。你只是借助于我们而来到这个世间。你的生命的意义并不是感恩并报答我们,而是认识你自己,了解你自己,活出你自己,再回到永恒的真实中。孩子,我们想让你永远知道,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你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对我们就是最宝贵的馈赠,对我们就是最大的恩赐。你给了我们喜悦、爱和光明,给了我们太多的美好。因为你的降生和存在,我们得以认识自己和生命,也因你而觉悟和成长。我们只想对你说:谢谢你,宝贝:我爱你,孩子。宝贝,就算我们的生命终结了,也无法改变我们对你的爱。这份爱会一直包围在你身边。如果你感受不到我们,就看一眼夜空的繁星,聆听大海的潮声,感受那铺面而来的春风,看着每一个你遇到的生命的眼睛,那一切,都是我们对你的爱。我们也希望你把这份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更多的生命。
2024-01-17
-
请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我
请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我请鼓起勇气,对所有以爱和道德的名义绑架你的人说不。请勇敢地对那些操控你,阻止你自由意愿和行为的人说不。请找一个时间,把下面的话读给你的父母、子女或伴侣,如果他们对你有太多的管控:在你希望我变好之前,请你自己先变好。我可以听你的建议和劝告,但在此之前,请给我以拥抱和理解。相对于前者,我更希望你能给予我后者。不管你是谁,你都无法逼迫我做好人,除非我愿意。不管你是谁,你都无法逼迫我去付出和牺牲,除非我愿意。不管你是谁,请首先尊重我,再希望得到我的尊重和恭敬。请在说我自私之前,请你先做到不自私;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要求我做到。请在指责我之前,看看自己是否是对的。如果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就不要频频指责我。请在您做好一个父亲或母亲之前,再要求我做好一个儿女。就算你是我的父母和爱人,也没有权利规划我的人生,替我做任何决定。就算你对我有救命之恩,关于报答的事,你不能对我有任何要求。那是我自己要去做的事。我是否报答你,都没有错。如果我想报恩,那一定是我自己反省到的,而不是被你指出的。我可以和你在一起做任何事,你唯独不能干涉和控制我的思想。你可以给我任何恩惠,但那一定是我愿意接受的。你也可以向我索取和求助,但要不要帮你是我的事。我随时可以拒绝向你提供任何帮助,除非我心甘情愿帮助你。你可以和我分享你的人生经历,但请不要把你的信念植入我的思想。除非你的信念打动我,让我自觉向你学习。不要以爱的名义和道德观念绑架我做任何不愿意做的事。我也不会用自己的思想绑架你。如果你爱我,请只是陪着我,理解我,接纳我,拥抱我。我只需要这么多。至于建议和好心,请把它们付与东风。“都是为你好”,这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爱语,最狠毒的爱意。什么对我好,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就算我错了,请让我自己认识到,那一定是最深刻的。如果你真的为我好,请聆听我需要什么,而不是你想让我做什么;如果你真的为我好,请关爱我,相信我,支持我,而不是改变我。在希望我改变之前,请改变您自己。在接近我之前,请清空你要兜售给我的各种梦想和见解。在你爱我之前,请好好爱你自己。如果你是残缺的,你怎么可能会爱我。在你学会爱自己之前,请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你自己身上,而不是我身上。如果你为了圆满自己而暂时忽略了我,有一天,我会原谅你,甚至为你骄傲。在你知道自己是谁之前,你不可能理解我。在你真正独立之前,你不可能成为任何人的依托。请好好爱自己,然后,我会爱上你。
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