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心头,那里什么都没有

    回到心头,那里什么都没有我很少关心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总会提醒自己,我是什么样的,那只关乎我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如果我对自己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看法,没有一个坚固的认定,我就不会存在。所有的我,都是以妄念和概念存在。当我不去认定自己,我就消失于意识和概念。意识和头脑,那是自我存在的唯一土壤。而那样“不存在”或者说“不确定”的我,又怎么可能被任何人看到呢?他们看到的仅仅是他们自己的认知,在“我”这个空相上的种种想象。了解了这一点,我也尽量不去评判和审视别人,我深知,那些评价和审视都暴露了我内心偏颇的认知和狭隘的观念。我如果认定别人是什么样的人,那种种认定,恰恰是我为自己编织的牢笼和枷锁,那些认定成就了我自己,而非别人。有人说: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但却是一览无余的你。同理,我们对任何人的解读和注解也暴露了我们的心迹。当你说别人是狭隘的,你心里显现了狭隘的相;当你说别人是自私的,你心中诞生了自私。当你评价别人残暴,你心中若无残暴,怎么可能看到残暴。当你认定别人是恶的,你心中关于恶的影像在生成。我们解读的并不是外在的人,都是我们的自心。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真相,那就是心,而心没有你我。当你认识了心,你把心称为我,称为你,称为人,称为佛,称为性,称为觉,称为道,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不再制造分裂,不在定义你自己。你不再创造出更多的角色,并且迷于其中。你不再建造立场、对错和冲突,因为你回到了空的本质。当你明白了空的本质,你会变得越来越自在和通情达理。当你领悟了你只是作为真实的心而存在,你会变得越来越从容和坦荡,即使你在做着很多人认为错的事。当你了解你什么也不是,你会变得包容而放松,既对自己,也对别人。当你觉悟心才是万法之源,你不会再迷于心所折射的影像。你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可爱之处。你不得不那样去看,因为那样,你才会舒服,那是你爱自己最好的方式。你会接纳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因为所有的事并没发生在外在,而是发生在心里。了解心这个唯一的实相吧,不要再被分裂的识所骗,别再被自心的游戏所骗。回到心头,那里什么都没有。

    2023-09-14

  • 参学条件

    学山禅院参学条件有想来学山禅院参学共修者,请仔细认真阅读下面的参学条件和学法事宜。学山禅院参学共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日常共修,道场常年每天都有共修,学员想来参学,只要符合此参学条件,随时可以报名。二是禅七。禅七举办时间不定,一般是每年节假日或选定时间举行,禅七课程从三天到七天不等。学人想参加禅七,关注我的朋友圈或公众号的通知,提前报名,同意之后,即能参加。参加禅七,条件简单,会在禅七通知上写明,不必符合此处的参学条件。此参学条件是针对来道场参加日常共修而定。下面是道场的日常共修参学条件:一,身心健康,没有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二,二十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三,精神独立,没有欠债,有自主能力。夫妻男女朋友不能一起前来。四,能参加坐禅和诵经共修。道场的主要功课有:上午诵经,跑香,打坐;下午诵经,跑香,打坐。诵经主要是《金刚经》、《楞严咒》、《六祖坛经》、《大乘经典法要合集》等。参学一个月内,每周放香一天。超过一个月,每周放香三天。五,信受禅宗,修学禅宗,不接待学习其他法门的参学者。六,参学时间最少五天。根据学人学法情况,可以延长参学时间或常住。七,没有吸烟、酗酒及其他不良习惯。八,尊师重教,诚实守信,遵守道场的作息和规定。道场没有早晚课。九,不限僧俗男女。参学全部免费。凡想来学山禅院参学者,请务必认真仔细阅读上述参学条件。条件符合者,可通过微信向我本人(学山禅师)提出参学申请。我的微信:hz2017sxs提出申请时,请通过微信提供下面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纪:居住地:家庭成员状况:是否已婚,是否有子女,家庭主要成员。学法经历:包括学法时间,读过的经论,学过什么法门等。下面关于提出申请参学,请务必看清楚,再提出申请:请各位一定计划好具体的参学日期,再提出参学申请。申请时,请于计划参学日期前一个星期申请。比如想十月八号参学,只能在十月一号之后提出申请。如果申请后,一个星期内未能前来道场,申请作废,下次还要重新申请,而且再申请时,有可能因为没来道场的原因,拒绝你前来。所以,请大家务必珍惜申请参学的机会。如果申请了参学,一定克服种种困难前来参学。申请之后,没能前来,说明你对学法不够重视,你的求法之心不够肯切,所以很有可能不同意你来。报名参加禅七也是一样。一旦报名,因为有事未能参加。后面的禅七再报名,有可能也会拒绝你前来,除非你未参加禅七的理由足够充分,比如患病或其他原因。学山禅院座落在浙江省诸暨市的乡村。具体地址,参学申请通过后微信告知。说明:除了参加禅七和实修外,道场不接待任何未经同意的慕名拜访。如果想来到场,要提前告知,经我同意后,才可前来。

    2023-09-14

  • 心净故众生净

    心净众生净师父您好,我也是一名佛教徒,遍观当今世界,各种灾难频繁发生,种种恶行层出不穷,道德沦丧,各个领域都有见不得人的黑幕出现,企业产品偷梁换柱,做买卖的挂羊头卖狗肉,出家僧人追逐名利,开跑车,穿名牌,很多人打着修行的名义,到处聚财敛钱,看到这些现象,我越来越痛心。战争、核污染、瘟疫、各种丑闻连续曝光,这样的世界,大量的恶人,就没有人惩治和教化吗?佛法就没有办法改变这些现状吗?答:我相信你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救世的善心。但是,仔细推究,这种善意则只是一堆牢骚和无明,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徒增烦恼,让自己的心性蒙上了一层更厚的盖缠。依你所说,你还不了解佛法,还不算真正的佛教徒。佛法的本质不是改变世界,甚至也不是改变他人,不是改变外境,而是自我内在的反省和觉悟。佛法不是向外进行的,而是向内。佛法不是律他,而是自律和自制。佛法不教人作道德评判,不抨击任何外在现象,而只是借境练心,内省和觉悟。佛法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改变,不是管理他人和改变他人。所有向外进行的教义和修行都是外道。佛法是心的觉悟,是开启自性的智慧。佛法是觉悟诸法实相,而不是迷于改造世界。佛法不度外在的众生,而是度尽自心的无明。佛法只解决心的迷惑,并不致力于解决现象世界的任何问题。佛法觉悟现象世界虚幻不实,而在其中随缘示现。佛法觉悟众生并非实有,而在其中方便教化。佛法觉悟宇宙世界唯是一心,离心无境。佛法觉悟一切境界从心所生,从想所变,从识所现,虚幻不实,了无一物。佛法什么也不改造,什么也不参与,什么也不评论,甚至是完全无用的。如果说它有什么特征,它只是心的醒来。一个掌握了佛法的人,他会了达世间如梦,众生如幻,不再执迷于改造世界,救度世人,而是做好自己,活好自己,以此来影响他人。六祖大师云:救度世人须自修。自己不修行,不觉悟,每天只是看世间罪恶,看别人不是,这样不仅帮不了别人,连会毁了自己。自己不修行,能利人者,无有是处。当我们再去抱怨这个世界有多不好,别人有多不好时,请反观一下自己又真正为这个世界做出过什么,自己很好吗?当我们指着别人是罪人的时候,请静下心来,检查和审视一下自己就完全无辜,从来没有做过错事吗?只要自己还犯错,就要允许别人犯错。请反思一下,那些真正在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地付出者们,他们何曾抱怨过这个世界?那些真正在利益众生,度化众生的人,又何曾责怪过众生,每天盯着众生的不是?维摩诘经云: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修行之人,当离法自净,莫着一切外相,离诸法相心中洗。佛法只告诉我们一件事,请谨记:心净则佛土净,心净则众生净。世界本来清净,众生本来清净。心中有分别,才见不净耳。故但净其心,一切自净。

    2023-09-14

  • 关于读书

    关于读书读书前,须清净身心,万缘放下,不被他事所搅,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读书一次只读一本。一本读完之后,如果大意不明,还有许多处没读懂,须再读一次,直至读通,方可读下一本。读书遇到生字或不懂的词,要积极查询,不可懒惰疏忽,随意放过。日积月累,则生字越来越少,读书的障碍也越来越小。读书不可图快,走马观花,当字字清楚,知其大义。若不明其意,当思维之。若久久思维,仍不了其意,当记住此处,暂且放过,或向人请教,或查阅资料,有待将来读懂。读书本身就是修行。正读书时,须身心安住,不打妄想,心平气和,修心养性,不可着急。前文后语仔细留意,前后关联之事,当谨记之,不可读前忘后,心思他事,空费时间。好书要读三遍,重要的书要读五遍,关乎生死大事修行津要的书,要读十遍、二十遍,以至于时时在手,烂熟于心。关于读经,一开始可选择读诵,比如金刚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待读熟之后,再认真逐字逐句阅读,反复阅读,思维其义,将实相义理消化于心,指导自己的修行。自己心性这本无字之书,则更应念兹在兹,三省吾身,常见己过,时时善护念,不被诸境所惑。

    2023-09-14

  • 跑香的益处

    跑香的益处现代社会多数人饱受各种疾病折磨,很多疾病都跟免疫力下降有关,包括近几年的疫情引发的各种疾病。而免疫力下降则跟精神外驰,过度消耗,懒惰放纵,缺少锻炼有关。而作为行禅的一种方式跑香,它在正常行走的基础上稍微加快了一些速度和动作的幅度,使它的运动量介于跑步和行走之间,最适合动中禅的训练。在跑香时,唯一要做的事,不打妄想,安住在整个身体的行走上。最好在一个相对宽敞的室内进行跑香,这样,不会被周围的景物分散精力。跑香时,甩开双臂,快速行走,摒弃诸事,万缘放下,专注脚下,心莫外驰。这样一种动态的修行和锻炼方式,正好弥补了现代修行人爱静贪坐的不良习惯,使修行动静结合,不会落于昏沉和散乱。把我们用来刷手机,看视频,贪美食,好淫欲,爱钱财,说是非,好戏论的这些时间,都用来跑香,行一直心,对改善身心健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跑香可以对治各种习气和贪瘾,对治抑郁症,可以恢复我们的元气,消除过去无始以来的重业。跑香也是牧牛和善护念最好的功课。跑香能治愈各种疾病,疗效惊人,不可思议。如果我们身体患病,是很难做其他修行功课的,也无心听经闻法,会极大障碍我们的修行,最主要的是,疾病带来的痛苦没有人愿意尝受。为了预防和避免,减弱甚至完全治愈身体的各种疾病,大家可以尝试进行跑香训练。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至少四十分钟,多则不限,只要身体还能坚持,跑香时间越长越好。如果长期坚持跑香,很多难治不治之病都会得到缓解和治愈,比如失眠和抑郁,腰酸腿疼等疾病,都会有明显改善。建议大家尝试跑香,每天坚持,必有收获。

    2023-09-14

  • 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诵经坐禅,固然是修行。待人接物时恭敬有礼,真诚无曲,更是修行。解经论义,固然是种聪明智慧。生活中遇到困境,巧妙解决,灵活化解,或毅然转身,不住不着,更是一种大智慧。证得三昧,持戒精严,固然是一种功夫。在一切境前,心不染着,亦无怖畏,更是功夫。坐上不动,妄心不起,固然是种定力。于诸诽谤辱骂不生嗔心,亦不住心,才是更大的定力。独善其身,远离世间,心无忧恼,固然是一种清净。身在红尘,自觉觉他,无有疲厌,心恒清净,那才是大清净。外在的修行,一般通过学习和训练就可成就。心上的修行,需要长时的熏陶、反思、领悟、转化、改变才能成就。外在的修行,需要特定的时间、环境、形式和方法。内在的修行则不限于方所、时间、形式和方法,它只做一种功夫,念上不染、无执、不住。不会修行的人,虽做种种功课,但遇境便生心,见相便分别,遇事见人便说是非好丑,心中妄想不断,善恶不断,烦恼不断。会修行的人,纵然没有固定功课可做,但是却一直督摄六根,心不向外,于相离相,于念无念,于自心上反复观照,善于照顾好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不被外境所瞒所惑,心常平等,安住不动。不会修行的人,遇到困境或烦恼,不向自心看取过失,一味怨天尤人,指责他人不是,只图改境以安心,不知自省其心也。会修行的人,遇到诸不顺境,但省己心,深掘己过,不见他非,不责他过,自心一转,逆境自除。在表面上修行的人,执着戒律、经法、定论和定理,用这些定论和框架束缚自己,亦束缚别人。深入内在的修行人,但制其自心妄想分别执着,不执其表,了悟自心,活用其法,既不自画为牢,亦不为他画牢。为人解黏去缚,认本还源。表面修行的人,着佛相、着法相、着僧相,着人相,着鬼神相,着六道相,一切相皆着,自编自吓,自堕三途。真正的修行人,知三界唯心,离心无物,不着佛法僧相,不着六道众生一切生灭相,常离一切相。于一切相,但见其心,不见其相。妄心不生,诸相自灭。善知识,种种修行,种种功课,皆为降服自心,不为见他人不是,与境为敌。种种修行,八万四千法门,皆为识得自心,得大自在,不为捆绑自心,自恼恼人。善知识,做一个会修行的人,莫被外相迷,抓住修行的重点,但向自心多回光返照,达人法无我,莫执外境胜负,增长我相,与道相背。

    2023-09-14

  • 体会与开悟

    体会与开悟问:禅师好,我在坐禅的时候,经常体会到空寂的境界,除了了了清楚的觉知,什么都没有,身心特别寂静,一座的时间过的也很快,也能感受到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但是,这种状态不能持续,有时时间长些,有时时间短些。平时生活中站着或发呆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特别清净的状态。请问禅师,当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是不是就是开悟和见性?是不是要一直保持那样的状态才对?答:那不是开悟的状态,更与见性了无交涉。所有身心体会到的“清净”、“轻安”、“寂静”、“灵灵觉知”都不是开悟,而是识心境界,与妄想无二无别。古人云:菩提无是处。但有所是,皆是妄想,与道全乖。又云: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即说此病也。又云:死水不藏龙,亦是说此。你的这种体会和认知很多人都有,这是不了本心,不识真性,认假为真所致。真正的开悟不是体悟到什么,而是从所有的体悟中出来。真正的开悟是心无所住。心有少分住着,皆与道当面错过。古人云:但有一境,一见,一法,一解,都不许。又云:切忌道着,道着则头角生。开悟与体会的区别是,悟是不住,体会是住着。悟是出来,体会是进入。悟是解脱,体悟是束缚。悟无能悟所悟,体会则能所俱存。纵然悟空,空亦是法,非是真空。真空离一切心意识,离四句,绝百非,须是祖师门下手段方可少分相应。可是,许多人都错把体会当成悟,把自己种种识心的经验和感受当成开悟,当成见性,却不知开悟原来与体会正好相反。修行、觉悟和成就的关键是掌握修行的根本。什么是修行的根本?需自解做活计始得。如何是自解做活计?修行人要在真正的解脱烦恼上多下功夫,知道怎么出离妄念和烦恼,知道如何转身,如何不住,默契并亲证自性,那才是修行的核心。而不是被妄念和虚幻所骗,掉进是非,分别名相,或于一言一行、一境一相,百般知解注释,随意揣测,强生好坏,想得到一个答案。此事须在自己心行,不在言说。若执言说,转加悬远。但知其非处,久久用功,时节因缘际会,忽然于无功用处,轻轻一转,方知祖佛得道之处。

    2023-09-14

  • 我若不害,何能害于我焉

    我若不害,何能害于我哉我若不与万物为敌,谁能与我为敌?我若不自寻烦恼,谁能与我烦恼?我若不违于一切,一切何能与我作逆缘?我若不害一切,一切何能害我?我若是空,有何能打击于我?我若是真,幻何能欺于我哉?我若不争,何能与我争?我若不辩,何言能毁于我焉?我若不变,万变何能惑乱于我?所有的苦都从自我的执着和抗拒这里衍生。没了执着和抗拒,苦何安立?所有的不安,都从有所求和有所得这里而生。没有了所求和所得,畏从何来?所有的束缚和苦恼都从心的住着产生。心若不住,何法能困于我耶?何事能恼怒于我耶?所有的问题都从心起。心若不起,于我何问题之有哉?所有的困境,都从心的涉入产生,心若不入,谁能困于我哉?愚人关注外在和他人,不懂得自理与自制。智者知万法唯心所现,故唯见自心,一切不为而顺,不治而安。不会修行时,念念被境所扰,时时入心幻境。会修行时,知念性空,念上不复生念,境自消失。迷时,心画万法,随画随误以为实,自己吓唬自己。悟时,心画万法,随画随知是空,不即不离,游戏人间。我若不吓自己,何人何境能吓自己。我若不捆绑自己,谁能束缚于自己?我若不跟自己较劲,谁又能与我较劲?我若不迷于自己,谁能迷于我耶?我若不自欺,谁能欺于我哉?我若不自伤,谁能伤于我哉?我若不强求一定要做到什么,得到什么,达成什么,何来成败得失?我若放松,放弃对立,谁能让我紧张,谁能与我为敌。我求全,才成缺。若不求全,全尚不有,何处见缺?我求悟,才成迷。若不求悟,悟尚不有,何来有迷?我求脱,脱反成缚。若不求脱,脱尚不有,何处有缚。我求明,才见无明。若不求明。尚不见明,何见无明。我若不捆绑于我、恼害于我、较真于我,恐吓于我,烦恼于我,世间何事何人何境,能伤于我哉?

    2023-09-14

  • 如何放下怨恨,出离幻梦

    如何放下怨恨,出离幻梦问:师父好,这么多年来心里一直对一个人充满恨意,每次想起那个人和他曾经对我的伤害,都会特别烦恼,要过很久才能从那种怨恨中出来。此外,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恶人恶事,也会生起愤恨的情绪,请问师父,怎么才能放下对别人的怨恨。答: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明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都受他的业力和因缘影响而不得自在。众生都是无明的奴隶,看上去都是一个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而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做主。所以,那些看上去极其可恶的行为,不过是无明和业力引发出来的迷醉行为。而所有的行为本身都是中性的,人本身也是中性的,就像山河大地、树木房子、动物昆虫一样,这一些都是法性光影。如果说谁有罪,那就是无明和业力本身有罪。不去责怪无明,而去责怪某个人,或某种行为,这是认错了过失的目标。当你知道所有的过失都是众生无明所致,你再也不会怨恨人这个被动的工具了。一个人只有觉悟了,才会从这种无明和怨恨中醒来,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自主性,才知道避开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伤害。同时,也会同情并原谅各种错误和伤害,会更加理解和包容人性。他深知,那些施害者本身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同样也不能逃脱掉业力的惩罚。凡夫不了解这一点,把犯错的人当成真实的,把错误当成真实的,把自己当成真实的,把所见一切都当成真实的,所以才有爱憎取舍,才有种种怨恨、指责和批评。当我们不了解实相,就会用世间的观念去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被他显现的样子所恼怒,而实际上,那些看上去很坏的人,他可能从来也没觉得自己坏过。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会被别人和自己伤害。他同样也会因为自己的观念和迷醉而受无量的苦恼。在烦恼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能在烦恼面前有被赦免的权力,除非他是一个觉悟者。佛陀从来不去怨恨和指责众生,就是因为他看到众生是自身业力的牺牲品,不仅不会去批判他们,还会对众生生起大悲心,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他们相信因果,步入修行,最终觉悟。如果我们心中也能升起这样的智慧和慈悲,看到人们的行为不过是各自无明心念自动显现的幻影,本来就不真实,我们便不会再因对方做了什么而去怨恨他,惩罚他。而会对他生起同情心和悲悯心,因为我们自己也经常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也会伤害到很多人,也会迷失在自己的心念中不得解脱。既然我们能原谅自己,为何不能原谅别人?更何况,所有的人和事,不过是识心创造的幻境而已,究竟来说,并无一法是实。一切众生都生活在自心创造的大梦境中不能醒来,处处受制于自己的迷醉,处处自害害人,就像在一个大漩涡中,在一个大黑洞里,在一个大监狱里,不能解脱。这一点本来就值得同情和悲悯。当你认识到这一点,自然不会住在这幻梦的烦恼里,而是会活好当下,活在实相中,活于慈悲喜舍中。 

    2023-08-21

  • 在家修行秘诀

    在家修行秘诀师父好,在世间修行太难了,我有父母要照顾,他们身体都不好,还要照顾老公和孩子。老公工作收入不高,又抽烟又喝酒,脾气也不好,经常跟我吵架。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好,也不听话,在这个家里一点也感觉不到温馨。在单位,同事们对我也不尊重,总是各种挑剔。我经常会有出家的冲动,但实在又放不下这个家,修行又修不上去。请问师父,我是不是需要去道场精进一段时间,等有了修行,再面对家人和世间的琐事,就有了智慧和定力?答:如果逃离能解决问题,那么你到了新的环境又遇到同样的问题,你还要逃离吗?心的问题不解决,到哪里都是一样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除非你有特殊的出世因缘,有弘法的愿力,否则,对大多数人来说,家庭和世间生活,就是他的道场。你在哪里有了障碍,哪里就是你修行的地方。你在哪里不开心,哪里就是你要转变心念的地方。你在哪里有了烦恼,哪里就是你反思的地方。人无法靠离开境界而寻求解脱,心念一转,世界忽然而变。无论我们处在任何境界中,不要去转境,但能转心,地狱变天堂,黑暗变光明,泥泞变坦途,狭迫变宽广,烦恼成菩提,痛苦成法喜,贫穷变富有,灾难变幸运。同样是照顾父母,以报恩之心照顾和被动的照顾,会完全不一样。同样是对待老公,以欣赏和指责的态度对待他,收获的也不一样。同样是对待孩子,以喜爱和批评的态度对待他,孩子对你的反馈也不一样。家人只是呈现了他们因果业力所显现的样子,你需要做的只是接受他们的样子,改变对他们的看法,降低对他们的期待。世间除了心的执迷,哪有什么逆境?除了心的不满足,哪有什么欠缺?六祖大师说,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我有一解脱法宝和在家修行秘诀,持此法宝修行,一切障碍,豁然而通。听我说诀:彼以恶来,我以善对。彼以邪来,我以正对。彼以强来,我以柔对。彼以胜来,我以输对。彼以进来,我以退对。彼以欺来,我以诚对。彼以骂来,我以笑对。彼以怨来,我以喜对。彼以辱来,我以敬对。彼以讥来,我以赞对。彼以害来,我以慈对。彼以取来,我以舍对。彼以有来,我以空对。彼以假来,我以真对。彼以躁来,我以静对。彼以狂来,我以谦对。彼以嗔来,我以忍对。彼以疑来,我以信对。彼如何对我,是他的业缘;我如何对他,是我的修行。彼如何待我,是他的世界;我如何待他,是我的生活。不见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若能以如是智慧,如是心态,待人接物,世间何处不是佛国?哪里不是清净道场?又何必逃境以安心,心净即境界净。我们若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跟谁在一起都是与佛同在,与谁在一起生活皆是道友。望你三思,从自己心性上下手,改变自己,重新面对你的家庭和同事,不动足即可登涅槃山,不出门即可坐诸佛道场。开悟解脱,只是须臾间事尔。

    2023-08-21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12131415161718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