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苦先离乐
离苦先离乐世人之所以不能离苦,是因为无法离乐。苦乐性一,同虚空性,二俱无实,凡夫于中,妄加分别,爱憎取舍,故受大苦。欲离苦者,先须离乐。能离乐者,诸苦自除。不离乐受,能离苦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苦乐同源,是生灭法。苦乐相伴,如影随形。苦乐相对,相待而成,对比而受,故苦乐是一,难分难离。经云:功德天、黑暗女,双胞姐妹,形影不离。功德天、黑暗女者,喻苦乐受。世人以着乐故,不见未来,昧于因果,而受种种苦。以求乐之心不息,故受苦不断。以不能修习圣道,不知涅槃寂灭之乐乃是常乐故,而耽溺世乐。将真常之乐以为苦,故名颠倒。若有人能舍一切世间之乐,修习止观,觉悟圣道,则一切苦自灭。不舍乐而欲离苦者,犹如存水而舍波,无有是处。楞严经云: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涅槃经云:菩萨摩诃萨以苦乐性不相舍离,是故说言一切皆苦。善男子,生死之中实无有乐,但诸佛菩萨随顺世间,说言有乐。又涅槃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若有苦者,不名大乐。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槃,名为大乐。以是义故,名大涅槃。学法之人,布施六根之乐,名大布施。不贪世乐,乃名出家。不慕虚荣,是名智慧。不与万法为侣,是名道人。二六时中不依倚一物,是名定慧等学。乃至不爱涅槃,不厌生死,是名寂灭。生灭之乐,当处出生,当处寂灭。以贪爱故,以无明故,以住着故,妄见有法生灭,被生灭所惑,受轮回苦。生灭之心灭矣,寂灭常乐现前。诸同修,莫因贪着世间无常生灭之乐而失涅槃常乐。莫取瓦砾而舍黄金。莫因一世虚妄快乐而受累劫地狱之苦。
2020-09-15
-
法爱不存心
法爱不存心善知识、法、身体,这一切都是我们领悟实相的工具,是度生死幻河的船筏,是治幻病的幻药,不是目的,是幻非真。就好比如汽车带我们到达目的地,汽车不自言“是我带你到达目的地”。诸佛善知识及法本无自性,不自言是我助你悟道。你亦如是,不可说言是善知识帮我悟道、我离不开善知识。若执善知识,即同著魔。所以云:“佛病最难医。”道须自悟,亦不言自悟。迷时有我学法,有我悟道。悟后道尚不留,何况悟者?故善知识所说法,不可执着,不可定解。能解缚者,是名法也。本来无缚,故亦无解,是真解法。善知识所说法若不与无缚相应,即为枷锁。若不与无所得相应,即是增上慢。善知识若不指示学人向自身求,即不名善知识。故法须向自身求。若向自身求,即无可求。何以故?实无自身,亦无实道,无法可求。但息一切妄想情念诸有所得心,自然合道,亦名得法。实无法可得。经云:法爱不存心。又云: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僧问百丈: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百丈云:汝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一同放却。不论你执着谁,哪怕是佛陀、上帝、是你至深的爱人、是你尊重的上师,如果你的心一直在他那里,你都是认贼作父。如果你执著佛法,佛法同样会让你迷醉,乃至久久不得醒来。你深爱着的不过是你内心的无明和深深我执的影现。那里什么也没有。没有外在的佛陀、上师或真爱。没有法或非法。一切都是自心的分别和执著。你爱的只是自己的一念妄心。如果你对任何人还有所依赖,哪怕是一个念头,你都会深陷地狱。如果你对任何法还有一点点执著,同样无法自在,会让你轮回其中。凡夫执著人与情,二乘执著法与修行。唯有过量之人,人法皆忘,无取亦无舍。从人我法爱那里回来。回到当下来,不被所依识心及诸妄念所骗,行于佛道,莫执说道。能所俱泯,那才是你无价的珍宝。
2020-09-15
-
空的力量
空的力量有的人赞叹肯定的力量,有的人歌颂否定的力量,不论是赞叹,还是否定,它们确实都有各自的力量。但是忽略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有的人自信,有的人具有怀疑精神。自信或怀疑自己,那都不是一个觉悟者最关心的素质。一个觉悟者擅长忘了自己,而不会去坚持自己或怀疑自己。人们到处都在对自己评论是非对错。能伸出一指,或拈一茎草在手中,那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为。人们都在宣扬正能量,而厌恶负能量。不管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那都不是实相。实相是根本没有能量。能量者,因人而有,从识而生。人若不实,能量何有?识若是幻,量从何来?能量不自称能量,正负亦然,诸法亦然。所以古人云: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又云:没量大人。道人们在那里争论有无,觉悟者只是走开。世人活在成功的荣耀里,而深陷在失意的苦恼中。达人花港观鱼,闲庭漫步而已。声闻人沉浸在寂静的享受中,菩萨们忙着度众生。只有禅师,藤蔓下听雨,火炉边品茶,自由自在,任性逍遥。有的修行人,只知静坐,害怕起念思维,畏惧意识。有的修行人终日思维,不知息虑忘缘,被头脑之网缠缚。此两者都无法通达法性。真修行人,在静坐中任思维念头自然生起。不被念头困扰,又善于观察诸法实相。以正思维心,悟无所得。多有学法人,沉迷佛之知见,不得自己活智慧。又有学法人,拨无知见,守于空知,以无见为真见,被无见所障碍。如是人者,皆执于一端,茫然两处跑。到处都是爱圣憎凡者,到处都是喜善厌恶者,到处都是学法修行者。成为一个拥有平等心,使得自己本性的人,却少之又少。诸求道者,皆被他佛祖欺瞒,被他善知识困惑,被它虚妄之心牵着鼻子到处游走,总无自己主见。欲得自己主见,先要悟无自己。从空无自己中,随意建一切法,成一切相,用一切智,亦不住一切法、一切相、一切智。一心不生,谁言善恶?直用直行,谁别自他?善于分别相者,于第一义不动。能见不动者,随顺于世间。诸法如火轮,亦如云驶月。暗里生明,色里胶青。水中有火,地里有风。古人云:山上有鲤鱼,海底有蓬尘。又云:风鼓山相击。
2020-09-10
-
有了它,你的生命才会绽放
有了它,你的生命才会绽放在家中,如果你是一个带着正念做事的人,你的家人定会对你肃然起敬。在单位,如果你的动作沉稳、专注,你的老板一定会对你另眼看待。在大街上,如果你的步履缓慢,脚步沉着,你一定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果你做事稳重,遇事冷静,不管谁在你面前,都会感到安心。如果你行住坐卧,安静徐为,就算是鸟兽鱼虫都不会被你惊到。你不用向家人传授佛法。你只需要安静地走路,安静地坐下,安静地吃饭,你的家人一定会被你感化。你不用长篇大论地讲述任道理,一个轻柔的动作远比任何语言和逻辑更有说服力。当你拥有觉知,本来一句因习气每次都会脱口而出的话在嘴边止住了,从而避免了一次无谓的争吵。有很多家庭就是因为这一次次无谓的争吵而深陷痛苦,不能自拔。当你放慢速度走路,因为路滑,本来差点摔倒,而你站住了脚。带着觉知生活,你的贪嗔痴越来越少。伴随着觉知的训练,你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习气和无明。在觉知中,你会经常地停下惯性的思维,从而改变一些想法,使自己变得不再苦恼。因为有了觉知,本来让你很担忧的事,显得不那么重要。在觉知中,实相的智慧频繁生起,同样的境遇已经不再让你恐慌。因为觉知,头脑编织谎言的力量越来越弱,你越来越多地看到念头的不真实。有了觉知,即便突然发生事故,你不再惊慌失措。你有了定力,而且会很快地想出应对方法。有了觉知,当所有人都沉迷于文字和意识的坑洼,而你能最快的时间转身出离。有了觉知,你不再是头脑的奴隶,而成了天性的使者。你会带着真正的正能量自觉觉他。有了觉知,你不再成为自己念头的受害者,你会与它和谐共存,不战而屈其之兵。觉知虽然与生俱来,但是因为你多年迷于头脑,忘记了你这本有的天赋,所以就算有一天你发现它,还是需要花很多的时间练习。就像走路,像说话,像游泳,像做任何事。当你做多了,它就会成为习惯,最后成为你的本能。让觉知成为你真正的护法。让觉知陪伴你终生。让觉知成为你唯一的善友。让觉知成为你内在的向导。
2020-09-10
-
觉知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觉知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师父好,通过这段时间按您的教法不停地训练觉知,我匆忙的生活终于慢了下来,做事不再急躁,而且很多时候变得安心了。我感觉很受益。但是,还有一些时候,内心还是会生起无法描述的不安,对如何解脱生死还是很不明确,对这样的训练没有建立完全的信心。此外,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还会感到担忧。难道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一成不变,枯燥无味地过下去了吗?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佛法真的只会让我们对生活越来越失去意义感吗?生命的意义只是安住在这简单的穿衣吃饭上吗?这样真的能开悟见性,觉悟实相吗?请师父开示并警策我,如何让自己不受妄念的欺骗,远离那些不安的时刻。答:觉知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佛法与修行的目的并不是建立某种意义和实现价值,而是解脱烦恼,离苦得乐。有的老师教导觉知,只是单纯地教导觉知,把觉知的练习作为唯一的修行,夸大了觉知的重要性,而没有交代清楚训练觉知的目的。觉知的训练只是一个有效的修行工具,而不是修行的目的。佛陀所有教法的目的是离苦。若内心还有执着,再怎么训练觉知,苦还是会伴随着修行者。那样,花再多的时间练习觉知,都没有意义。想想自己为什么会生起那些不安的妄念?是不是因为对无常生灭的世间抱有期望?是不是依然贪着生死,不肯真正布施世俗的乐趣?如果内心还有种种执着与贪恋,那么花再多的时间训练觉知都是白白用功。就好比带着觉知去偷东西,还是会被逮到而接受惩罚。带着觉知去贪图快乐,无明和习气永远无法断除。带着觉知执着我和我所,还是会被烦恼贼捉获。单纯地训练觉知无法让我们真正地出离生死,看破无明。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训练觉知,对训练觉知的目的有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踏踏实实相续不断地练习觉知,才能在生起妄念和无明的时候看到它,并不再相信它们。才能在机缘成熟时顿悟自心,了无所得,不再执着任何修行方法。对练习觉知的目的认识不够,就对练习没有信心,功夫就不会做细做深,更不会持之以恒。功夫做的不够,觉知和回到当下的力量就会弱,就会随时被妄念欺骗,白白地恐慌、不安与烦恼。烦恼和不安频频生起,就会覆盖真性,般若智慧无由生起,而无法了了见于佛性。在明确修行的见地和目的的前提下,训练觉知,那才会行之有效。如果只是一味地练习觉知,而不知道在修行的过程中应该规避什么,注意什么,远离什么,具备什么,为了什么而训练,那训练觉知就和世间人训练一项技术,掌握一门技巧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在练习觉知前还要深入佛法的学习,还要做好持戒、坐禅、学习经论的熏修,为训练觉知和真正实现离苦得乐做更多的准备。训练觉知,只是方法,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心依识的习气,给生起观智一个契机,给顿悟自性一个过渡。训练觉知,是为了识自本心。本心不在生灭有无,不属方法,无门可寻,无径可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自本心,顿悟本性,识路好回家。如此子母同时,理事同时,心法同时,解行同时,方名得道。不识自性根本,功夫做的越多,越与道相乖。外道做功夫最多,以不识真道,故不得解脱。教导觉知,必导以正法眼藏。以正法眼,行无上道,步步无谬。若无正法眼,执着于觉知的修持,不除人我,诸苦难消。经云:见佛性者,须无量缘。世人修道,以侥幸心,而欲速成,盲修瞎练。或以投机取消之心,懒散放逸,不肯老老实实做功夫,以无明习气根深蒂固,所学知见于无明烦恼前全然无力,所以难出生死。诸行者,见地真,功夫深,久久方得解脱之力。大道深旷,行者志坚,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如此方能相应,功不唐捐。
2020-09-10
-
见月休看指,归家罢问程
见月休看指,归家罢问程佛法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 月亮在天上,不在我手指上。 宝珠各各自有,莫盯他人身上。 佛是假佛,祖是贩夫,别人是何,关我几多? 坦然禅师问老安国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老安曰:何不问自家意旨?问他意旨做什么? 二祖慧可求法于达摩:“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人们到善知识处参学求法,以为善知识处有法可求。真正的善知识无法与人,只是指示学人回光返照,向自己脚跟下荐取。 如果一个学人把注意力全放在教导者身上,他永远学不到真法。真法不在别处,但莫外求,即是真法。 古人云:宁可永劫受沉沦,不向诸圣求解脱。 大珠初参马祖道一大师,祖问曰:“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六祖做行者时问五祖:如何是大道之源?五祖曰:汝是俗人,问我此事作什么?对曰:世谛即有僧俗。道岂碍人耶?五祖曰:汝若如此,莫从人觅。六祖曰:与么即不从外得。五祖曰:内亦非。 云门禅师云: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顾,佛祖为何人。 长庆慧棱禅师云:万象之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日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 洞山禅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古人云: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古人种种言说开示,并无实法指示学人,只是以种种方便手端息灭学人向外驰求的心。若学人言下相应,顿悟自心,即成大道。如永嘉见六祖,高亭简见德山。若终日向善知识处觅法,则无异于火里取冰,沙中取饭。 志诚禅师问六祖: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又慧明禅师问六祖:除却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否? 祖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边。 丹霞禅师云:丹霞有一宝,藏之岁月久。从来人不识,余则自防守。我们看古人悟道,不过是不再向佛祖善知识边求佛求法,只是穿衣吃饭,依旧过时而已。佛法无玄妙,玄妙诳老少。汝且莫照人,回光且自照。又:见月休看指,归家罢问程。莫图外风光,自家有宝藏。长庆大安禅师示众云: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釆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甚么物任持便得如是?且无丝发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珍重! 诸同修,你佛法一分不少,佛佛法一分不多。为何终日求佛向祖,迷佛迷法,向他光影幻境处觅菩提、寻知解。佛法不远,大道非遥。问我关键,早晚一勺。
2020-09-08
-
无我、苦、空、无我
无常、苦、空、无我我们很难相信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居然只是我们的一个妄念,是一个幻影,一个幻人。我们对这个人投入的注意力越多,越爱他,我们迷失的越远,越深陷轮回,无法出离。非但我们所爱的人是幻,是妄念,是妄想,我们自己同样是执念、幻影和坚固的妄想。经云:五蕴皆空。五蕴者,即你我他。众生的烦恼诸苦都是因人而起。人,不是别人,正是自我和自我执着的家人、爱人、亲人。看不到他们只是自己深深无明的投射,你就永远无法解脱。看不到他们根本不存在,你就会永远被他们困住。看不到你深爱的人只是你坚固的妄想和执着的幻影,你就永远在痛苦和恐惧中轮回。六道众生,皆是迷在亲爱中不能自拔。家亲眷属,成了我们最深沉的桎梏和梦幻。有太多的人,父母亲人去世,还在揣测他们去了哪里?有太多的人,因为自己深爱的人不再爱自己而陷入绝望。有太多的人,他的恐惧来自失去了伴侣而不能独自生活。我们在自己的妄念中迷失的太久,居然无法看出没有任何人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无法面对孤单,在自己这个幻影中还要再去抓住一个幻影,使那缠缚和梦幻变得更难紧、更难出离。觉悟的人发现,没有谁有真正的灵魂、自体性和真实性。一切众生不过是自心的执念和虚妄的分别,除此之外,你无法找到任何人。当你还在梦中,你无法叫醒任何人。你醒来,发现并没有人真正睡着,大家都在清醒中说着梦话,都在觉性里穿衣吃饭,都在围着自己的妄想做他该做的事。一切井井有条,一切法尔如然。你谁也改变不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地从想帮助别人的妄想中出离。如果你执着于叫醒谁,或帮助谁,你还没有真正醒来。只有一次次苦的打击,才能把人从梦中叫醒。只有一次次的无所得,才能使人觉悟诸法空相。无常会让你从执著我与我所的幻梦中醒来。有我的痛苦会让你最终觉悟无我。认识至亲至爱是幻,你将断除大部分烦恼。觉悟自己非实,你将断除生死无明之根。众生与佛皆是幻,一切诸法亦是幻。幻中无有真实者,谁爱谁贪谁受难?但因妄想有众生,众生实无众生者。依幻说名为觉悟,真觉何曾有迷悟。众生不觉真实性,认他幻影做主翁。执我执人执亲爱,所以轮回六道中。忽然幻梦被打破,原来无灭亦无生。再观从前所受苦,实是委屈可怜虫。围着一桩绕穷劫,原是被念枉缠缚。无我无人亦无主,如今才是真主公。
2020-09-08
-
觉知是你本有的
觉知是你本有的师父您好,我想和您学习觉知的练习,希望您慈悲,教我觉知的方法。答:如果我认为自己能够教别人觉知而不停地向你们讲述怎样练习觉知,哪怕是亲自示范觉知的练习,我都很容易不在觉知中,我的心念会一直在外境中,在你们那里。从真正意义上说,觉知无法教导,也无法学习。我们只需要一个信号,一次警醒,需要一个契机来发现觉知。如果觉知通过训练才能拥有,那么,它还会失去。觉知是与生俱来,一直伴随着我们,片刻都没有间断,也不会失去。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去寻找觉知,而是从头脑中出离,回到觉知上来。觉知和意识就像两扇门。觉知这扇门里只是一间单纯的屋子,它无法把你带走。而意识的门里有无数个门,那里是一个迷宫,你稍不注意,就会走进迷宫,而无法出离。我无法教任何人觉知。我只能自己不停地一次次地回到觉知上来。我只能经常地提醒自己,不要走进迷宫。当我这样回复你的时候,我仍会提醒自己,别迷失到自心的境界中去,照顾好自己当下的每个动作和心念。每个人发现他的觉性和觉知能力,那需要做出牺牲。牺牲头脑的运转和奔波,牺牲识心的寻觅和窥伺,牺牲生灭的乐趣和习气。回到当下,回到心应该在的地方。如果我带着你练习觉知,而你会跟着练习,你觉得那很容易,而不愿意自己去做。其实,你并没有被自己的觉知吸引,而是被我的动作、我这个幻境吸引。你被你自己的妄想吸引,而无法真正练习觉知。觉知是自悉檀,是自证圣智所行境界,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觉知超越语言和外在的引领,它呼唤你一次次地回到你自己那里。觉知早就在你的生命里了,你只需要认出它。觉知就像你的脚步,你无法跟我学习走路,走路是你的天性,觉知是你的天职。觉知就像你的呼吸,你不用学习,回到那里,你便会了。你无法回到那里,是你心里有太多执着和所求。在停止那些追求和执着前,没人能把你领回觉知。当你心中不再有任何挂碍,觉知自己就会把你召唤到它身上。从心上放下种种幻境开始为觉知做准备,从当下息缘虑为欢迎觉知的到来做准备。你不做好准备,觉知虽在,你却无法见到它。别迷到我讲述的关于觉知的理论和训练上来,那已经不是纯粹的“觉知”了。觉知永远在你的当下,而不在我这个“教导者”的妄想中。
2020-09-08
-
只差一个理解
所有的事物,只差一个理解当你带着理解的心接近什么,什么就会消失在你的理解里。你之所以会排斥,是因为不理解。不理解什么?不是不理解外面的事物,而是不理解你的念头,不理解你的厌恶和排斥本身,不理解你的心。你的心念折射出一种一个心境,造出一个外在的幻境,给你造成一个错觉:那外境是真实存在的。那外境让你厌恶,那感觉和感受非常不好,使你产生厌离的心。那感受事实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因为缺乏理解,缺乏觉知和观察,缺乏陪伴,你的心不停地向那感受投射厌离。最后,你活在了厌离里。而事实是,没有什么让你厌离的外物,只有那没有经过观察和理解的心念。当你理解了自己的心念,停下来观察它时、陪着它时,它不再让你讨厌。觉知给我们理解心念一个时机,让我们在生起厌离感的刹那看到这念心,并和它在一起。这念厌离、对治和排斥的心生起的无比迅捷,它会以超快的速度形成一种惯力。厌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没有高度的警觉和经过训练的觉知能力,你根本无法捕捉到厌离发生在什么时间。你看不到厌离的生起,就会掉入它的幻境。当你平时一直带着觉知和正念生活,你起的心就会被觉知看到,会被觉知感受到,会被觉知叫停。你第一次愿意和那厌离的心念和感受在一起。你第一次没有在厌离的念上叠加厌离,你第一次没有住着于厌离。当你静下来觉知疼痛、失眠、恐惧、不安、厌恶、无趣时,你发现它们并没那么可怕。你越是觉知、理解、感受它们,它们的力量越弱、越小。相反,你越是厌恶、抗拒、逃离它们,它们越强大,越跟着你。跟着你的并不是真实的疼痛或失眠,而是你的厌离心,是你错误的用心,是你自己的念头。事实是,所有让你难过的,那是你正分裂的心。厌离和对治使心分离。而心是无法被念头分割的。最后,分割只会分割虚妄本身,那分割,变成了自我,变了受害者。古人说:心若不异,万法无差。异者,分割、对治、厌离。当你厌离什么,你在建立什么。一切本来是空,本来无住,本来是心,本来无所有。你的厌离和对治,培养了那虚妄,造就了无明和轮回。在所有的心念生起时,觉察到它,觉知它,陪伴它,理解它,它会把你领入空,领入真实。
2020-09-08
-
兴趣,是你轮回的根
兴趣,是你轮回的根顶礼师父!我现在对什么都生不起兴趣,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愿修行,感觉生无可恋,非常痛苦。师父,我是不是被悲魔困扰了?答:兴趣,是你轮回的根。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反思过我们人生中所有的痛苦和不安,全都来自于兴趣。兴趣,那是生灭无常之乐。因为有了兴趣,所以才会有无趣,才会有失落。趣者,同趋。为贪取故,被心驱使,受虚妄乐,尝轮回苦。兴趣,它来自头脑。兴趣会把你带离当下,进入头脑的幻境中。所有饶有兴致的事都来自识。只有识才会产生趣味感。这种趣味感会诱使你不停地做同样的事,一遍又一遍,欲罢不能。直到有一天,你无法做这件事,你会变得痛苦、绝望。沉迷于看、听、尝、触、说,正是因为它们不停地产生虚幻的识的觉受。以至于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心需要它们。心不需要乐趣。心什么也不拥有,心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识亦无智。是习气需要,是错觉需要,是意识需要,是无明须要这些兴趣和感觉。轮回就是一种生的习惯、兴致的习惯,趣味的习惯。当你习惯于趣向、寻觅、捉取,那便是投胎。你还活在兴趣中吗?你可以活在兴趣里。但是,要小心兴趣对你的控制力。如果你已经完全沉迷于兴趣中,那很危险。如果你更习惯于寂灭的快乐,那么,生灭起伏的乐趣就不再吸引你。就算你还有余习在,它已经对你无能为力。在你感兴趣的事情上,带着警觉心,减少对它的依赖和引吸,远离那种乐趣对你的熏陶。认识到所有的乐趣会带来空虚感。空虚感会无限地扩大,以至于当你不再拥有享受乐趣的条件,自我就会慌乱而痛苦,为你造出地狱的幻境。地狱虽幻,受者以为真,以妄习故。心本来是无辜的,却被你连累受苦。
20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