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发表时间:2020-09-10

浏览量:922

觉知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师父好,通过这段时间按您的教法不停地训练觉知,我匆忙的生活终于慢了下来,做事不再急躁,而且很多时候变得安心了。我感觉很受益。但是,还有一些时候,内心还是会生起无法描述的不安,对如何解脱生死还是很不明确,对这样的训练没有建立完全的信心。此外,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还会感到担忧。难道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一成不变,枯燥无味地过下去了吗?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佛法真的只会让我们对生活越来越失去意义感吗?生命的意义只是安住在这简单的穿衣吃饭上吗?这样真的能开悟见性,觉悟实相吗?请师父开示并警策我,如何让自己不受妄念的欺骗,远离那些不安的时刻。

答:觉知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佛法与修行的目的并不是建立某种意义和实现价值,而是解脱烦恼,离苦得乐。

有的老师教导觉知,只是单纯地教导觉知,把觉知的练习作为唯一的修行,夸大了觉知的重要性,而没有交代清楚训练觉知的目的。

觉知的训练只是一个有效的修行工具,而不是修行的目的。佛陀所有教法的目的是离苦。若内心还有执着,再怎么训练觉知,苦还是会伴随着修行者。那样,花再多的时间练习觉知,都没有意义。

想想自己为什么会生起那些不安的妄念?是不是因为对无常生灭的世间抱有期望?是不是依然贪着生死,不肯真正布施世俗的乐趣?如果内心还有种种执着与贪恋,那么花再多的时间训练觉知都是白白用功。

就好比带着觉知去偷东西,还是会被逮到而接受惩罚。

带着觉知去贪图快乐,无明和习气永远无法断除。

带着觉知执着我和我所,还是会被烦恼贼捉获。

单纯地训练觉知无法让我们真正地出离生死,看破无明。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训练觉知,对训练觉知的目的有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踏踏实实相续不断地练习觉知,才能在生起妄念和无明的时候看到它,并不再相信它们。才能在机缘成熟时顿悟自心,了无所得,不再执着任何修行方法。

对练习觉知的目的认识不够,就对练习没有信心,功夫就不会做细做深,更不会持之以恒。功夫做的不够,觉知和回到当下的力量就会弱,就会随时被妄念欺骗,白白地恐慌、不安与烦恼。烦恼和不安频频生起,就会覆盖真性,般若智慧无由生起,而无法了了见于佛性。

在明确修行的见地和目的的前提下,训练觉知,那才会行之有效。

如果只是一味地练习觉知,而不知道在修行的过程中应该规避什么,注意什么,远离什么,具备什么,为了什么而训练,那训练觉知就和世间人训练一项技术,掌握一门技巧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在练习觉知前还要深入佛法的学习,还要做好持戒、坐禅、学习经论的熏修,为训练觉知和真正实现离苦得乐做更多的准备。

训练觉知,只是方法,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心依识的习气,给生起观智一个契机,给顿悟自性一个过渡。训练觉知,是为了识自本心。本心不在生灭有无,不属方法,无门可寻,无径可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自本心,顿悟本性,识路好回家。如此子母同时,理事同时,心法同时,解行同时,方名得道。

不识自性根本,功夫做的越多,越与道相乖。外道做功夫最多,以不识真道,故不得解脱。

教导觉知,必导以正法眼藏。以正法眼,行无上道,步步无谬。若无正法眼,执着于觉知的修持,不除人我,诸苦难消。

经云:见佛性者,须无量缘。世人修道,以侥幸心,而欲速成,盲修瞎练。或以投机取消之心,懒散放逸,不肯老老实实做功夫,以无明习气根深蒂固,所学知见于无明烦恼前全然无力,所以难出生死。

诸行者,见地真,功夫深,久久方得解脱之力。大道深旷,行者志坚,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如此方能相应,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