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日子过好
把日子过好老百姓有一句话,把日子过好了,那才是最重要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学的佛法是高谈阔论,空洞不实,还是真正服务了你的日子,你的生活?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吗?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这似乎是人们对自己最低的期望。可是,能把日子过好了的人,那得真是把好手。怎么才能把日子过好?过好日子的人都是不作的人。过好日子的人都是惜福的人。过好日子的人,都是过的简单,过的平常的人。过好日子的人,都是知足常乐的人。把日子过好,要透得过无常。不然,无事时勉强过得去,来事了,就慌张、忧虑,过日子立刻变成了熬日子。把日子过好,更要有一份定力和睿智。定力和睿智从清闲和安静得,从天真得,从淡泊得。人若不知足,就会造作,会钻营。一旦人掉到了头脑的钻营里,自然就错失了春之百花,夏之凉风,秋之高月,冬之白雪。人不安于简单寂寞,颠簸于得失,追逐于名利,再好的日子也过不了。日子从来是好的,不珍惜日子,不过好当下的人,就没有好日子。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事。只是人不满足于今天,为明天忧虑,为未来操心,错失了好日子。圣经上说,你看,田野里的百合,也不打扮,却比所罗门王穿的袍子还要华丽。你看,天上的鸟儿也不种,也不收,从来不忧虑吃什么,穿什么,老天尚且养活它们,你们不比鸟儿聪明贵重的多,为什么却忧虑明天?田野里的百合和天上的飞鸟知足,所以能过好每天的日子。人只因不知足,连最好过的日子都熬不过去。古人说,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相逢有几人?此语道出世人都欲清净淡泊,无奈贪爱幻境,因袭太久,不修圣道,徒生欣叹。若人发心向道,复本清闲,不必辞官,亦不必一定林下相逢。但能减少几分欲望,少些虚荣,去些挂碍,自然也能尝得几分淡泊的滋味,就算身居闹市,也能享受半日林下的清净。只是世人心中,但见财色,终日营营,忧虑百年,过它头脑中的虚妄日子,而错失了日月之馈赠,天地之纯然。又古人云: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住山人者,不必一定松萝涧旁,采菊篱下,枕石块上,煮火烹茗。即便于红尘俗世场中,少欲少求,任运自然,过得天真日子,挨得寂寞时光,更是世间大匠,不留斧痕也。把日子过好,须得知道如何是好日。既知好日不离当下,何愁过不上好日子?
2020-07-13
-
三玄三要
三玄三要临济祖师说,大凡演唱宗乘,一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临济祖师所言一语者,非诸方所言一句死语也,而指对众临机之际一句活语,乃至语默动静,举手伫思,一棒一喝,乃至转身,或良久,或藏机,或全无施设,或拖延至明日施设等,一切所为所现,无非此一句也。此一语是祖师演法示教之根本,从性海流露之萨婆若智,有主有宾,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有理有事,有语有默,有动有静,有全有偏,有满有半。或兼带实权照用,或偏指理体事功,或兼带偏,或偏带兼。或兼里藏兼,或偏中有偏,不必一端,不必求全。但能指示学人,对其有所启发,则虽一句语,应机而设,变化多端,无所不具,实乃随机而用之活法也。故此一句语,具三玄门。每一玄门中,复具三玄,又称三要。玄要一义,后人错会,以为玄有玄义,要有要义。此三玄者,古人云:第一,体中玄;第二,句中玄;第三,意中玄。每一玄门中,复具三要,也即三玄也。即体中玄里具体、句、意中玄;句中玄里具体、句、意中玄;意中玄里具体、句、意中玄。祖师云:第一句,是体中玄,是祖师示法之一种,以接最上上根机之人,临济所说出格的人。即直接以全体作用而示学人本真,此称全提,或称全隐,皆是未发机语前之浑然无说无示,真正法身说法,或云无情说法。此中之玄,最难领会。是谓: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善知识见学人来参,还没正式打照面,本来无说无示,学人于此即得顿悟玄旨。如云门见陈睦州尊者,三次被拒,被门伤到脚忽然契悟。又临济问法于黄檗,三次被打,而顿悟。如六祖听客无意中诵金刚经,顿悟玄旨。如高亭简隔江见德山,顿悟本心,掉头而去。如香严闻竹破声而悟道,以及于各种情境下会得无情说法者,此临机一句中,具三玄。是名体中玄。善知识,乃至无情,于未说法之最玄之际,已示本体,故名为玄。若学人在此之机,即顿悟玄旨,即体中玄也。时人于此情境以言语记之,或互相传唱,以觉悟学人,即此体中玄亦具句中玄。弟子既未问法,师亦未说法,临济而能于被打之际顿悟奥意,是谓意中玄。又于宾位而登主位也,故名意中玄。第二句,句中玄,亦祖师示法学人之一种。此一句,祖师多以言语扣问,或以情境施加,或指物示法,句中有玄旨。又古人云“句中无语,是名活句”者。即,妙解岂容无着问,沤合争负截流机。如学人刚一发问,师便喝。或僧问:如何是佛,师云:庭前柏树子。或几番发问,师几番回答,最后转身回寮。善知识于对应学人时,或喝,或言,或良久,或转身,有迹可寻,有答可见。是名句中玄也。后人于此一喝,或一句“庭前柏树子”,或掉头就走,忽然识心断处,亲见本来,是名于句中亲证玄旨。此语亦接上根之人。若学人于此错过,穷其思虑,亦不知祖师真正用意。故名为玄。此一句中,亦具体中玄,意中玄。即说庭前柏树时,从本体起用,含藏妙体,学人少会,是名体中玄。此一句虽为言语,暗含机锋,不失宗旨,学人于此领会玄旨,即是意中玄。若学人于此一句生定解,住言思虑,即失玄旨。第三句,意中玄。此祖师示学法人之一式。如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西来无意。或祖师开示大众云:“即心即佛”,或言:“非心非佛”,或言:“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或言:“汝若反照,密在汝边。”或举拂竖指,故意唤学人名字等等,以语中带意,直示学人本源真性。即,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借离头人。此一句,虽是祖师直指,但毕竟流于文字,有迹可寻,有意示之。但意解之中,亦具体中玄,句中玄,意中玄。学人正于祖师开示之际,会得善知识用意,即示即用,当下便了,则亦得顿悟本心。此语不论根机,皆能会入。如大梅禅师一闻马祖“即心即佛”即大悟。大珠和尚,一闻马祖开示“自己本有,不须外求。”大珠便会。又临济所说,识取弄光影的人,是诸佛之玄旨。无奈,多数学人,于此正示之际,住于文字知解。正所谓“无始劫来生死本,只为从来认识神。”不论祖师以何法开示学人,此一语中皆含三玄,一玄中复含三玄。若学人于直指之下,或反照时,停思住想,完全不知所措,当下错过,则失祖师玄旨。正所谓于体中、句中、意中错失玄旨。又此三玄三要,在临济祖师开示三玄三要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即,正开示之刹那,即含妙体,正所谓三要印开朱点窄。学人若于此三句未看之际,便知临济言外之意,即顿悟体中玄也。第二玄,句中玄,即此三句一一道来,令学人有所领悟。第三玄,临济示此三玄三要之真实用意,即此三句之意中玄也。此三玄三要,是真实见地与功夫的自然显发,非意识妄测所能知之。或于正示未示之际,体中玄隐,而句中玄显;或句中隐玄,而意中显玄;或意中玄隐,而体中玄显。非有定式,不可执于定解,更不可将为死法,否则,曲会祖师活意,徒劳无益。学法之人,会得此三玄三要,则具正法眼,可明辨天下善知识,亦可示学人正修行路,不至歧途。
2020-07-13
-
一心妙用
一心妙用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黄檗禅师云:“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一句,具足多重妙义,与临济三玄三要,洞山五位君尘,石头禅师参同契,有同一妙旨。其一妙,唯是一心者,以文字般若,单明理体,以喻不思议之性,如佛了义经所述,马鸣大乘起信论所言,达摩血脉论所叙,马祖所言即心即佛者,此明体一心。又单明事用,如世人用心纯一不杂,能射虎穿石,咬指呼子。此事用一心。只是当人当事不自知有此妙用,而悟真理。然亦不失真性意趣。如洞山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傅大士“朝朝同共起”者。此世人不知此事者所用一心,因专精不杂,而能金石为开。又古人知此事者,虽用而不做用想,如南泉对陆大夫云“时人观此一株花如梦相似”。又如忠国师三唤侍者。其二大佬之句,非但人天妄测,即十方佛及其自己,亦不知其所云为何。或有原由:神神叨叨,疯疯癫癫。此知此事人事一心也。又同时理事一心,如正说法时举拂动指,回头转脑,或有意为之,或故意敲打,如龙潭崇吹烛示德山,不自瞒佛性,亦不瞒他佛性者。又如祖师一句“是什么?”学人被此一问,忽然大悟。此理事一心,学人于功夫足处顿悟上乘,或于真实见处自解做活计。又同时无理亦无事,此亦一心也。如凡夫日用贪嗔痴,既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不明佛理,不知有向上事,又不信六道三途,懵懵懂懂,日用而不知。虽不见真性,分毫不失。虽在三途,而亦不实。如梦如幻,同十方三世诸佛,同在法性三昧中饮啄,同在大圆镜中做梦。又如畜牲虫鸟,动静无心,但依法性而运转,淋漓尽致,无丝毫错谬。此无情有佛性,古人向异类中行者。此不具理不具事之一心妙用也。又马祖所言,非心非佛者,即喻于此。又此一心者,于过来人者,为示学人,可具一心中显一理而藏一事,或于一事中露一理。或理事具半露半藏,或理事全藏全显。如平等法中有不平等,不平等法中而有平等者。定法中有不定,不定法中更藏不定。不可见“无高下”即做平等解。见“差别”及“相”者,即做二法解,有相解。若能于此深入诸法义趣,运用自如,则真得临济玄要,大机大用者也。故经云: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可不是乎!行人学法悟道,当于此一句“唯是一心”及诸佛祖师所说之法,得他活意,不可得少为足,承言滞句,或闷于一端,乃至于其随宜法中,意识知解,执言忘事,或执事昧理,此失诸佛本怀。若定解之,成为草率,佛法非但于其人无益,反成过患。
2020-07-13
-
宗门和其他法门的区别
宗门和其他法门的区别对于初学宗门这一法的人,在对禅宗的认识上,也即见地上有很多错误的认识。见地错了,就会导致修行的方法和方向完全错误,无法觉悟真心,顿悟菩提。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禅宗和其他法门在见地和做功夫上的根本区别: 他宗,对治;禅宗,不对治。 他宗,渐修,次第;禅宗,顿悟,顿证。 他宗,有为,生灭,有相;禅宗,无为,无生,离相。 他宗,修证,有所得:禅宗,圆成,无所得。 他宗,见地、功夫脱节,理事分离;禅宗,见地即是功夫,功夫即是见地。见解、功夫不二,定慧不二。 他宗做功夫,是于自心作用上别去求真断妄,做有所得功夫;禅宗做功夫,是于自心直用之外,不妄做功夫。于枉用功上觉察而休息之,是禅宗所做功夫。 他宗,依文解义;禅宗,不立文字。 他宗,次第戒定慧;禅宗,心地戒定慧。 他宗,有众生可度;禅宗,无众生可度。 他宗,福慧庄严,有菩萨罗汉果位可得;禅宗,圆悟自心,不见有佛果可证。 他宗,有所住;禅宗,无所住。 他宗,对抗,修改,拒绝;禅宗,接受,允许,尊重。 他宗,精进用功;禅宗,息业养神。 他宗,意识知解;禅宗,直用其心。 他宗,于见闻觉知外别觅心求法;禅宗,不离见闻觉知,即用即法。所谓,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他宗,断思绝意,一念不起,所谓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禅宗,不断思想意识,只是不住。所谓,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他宗,禅定解脱;禅宗,不论禅定解脱。他宗,不识本心,心外求法:禅宗,识自本心,即心即佛。 他宗,有佛可成;禅宗,无佛可成。 他宗,有法可修,有道可证;禅宗,无法可修,无道可证。 他宗,除烦恼,除习气,除无明;禅宗,不见有烦恼可除,不见有习气可灭,不见有无明可尽。 他宗,于自心外妄见种种法,建立种种法,得种种法;禅宗,于自心不见有法可得,方便建立一切法,而不住一切法。 总结上面其他法门和禅宗在见地和修行上的差别,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宗对治,禅宗不对治。其他法门,见于二法。禅宗,唯是一心。 大家如果向往于宗门,而对自己的修行见地和用功方法还有疑惑,可参照此文,对照自己平时的修行,即能知非辨错。 也可反观自己是否对宗门这一法真正了解,并能如实践行。
2020-07-13
-
常乐大美
常乐大美 大家都喜欢美好,美好能持续多久? 我们都讨厌厄运,厄运能永远不变吗? 好事,或者糟心事,它们相伴相随,不会单独存在。 重要的是,它们都不长久。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迷于好事,迷于善,迷于美,而讨厌逆境、危难。殊不知,这两种外境都不长久,而痴迷和讨厌之心,究其实质,亦不真实,也不永久。于不常久之事境上妄生取舍,是诸苦之源。 什么是永久的?平常。 如何得平常? 以平常心而得平常。 平常事,平常心,那才是永久而弥足珍贵的。 如何是平常心? 于一切事,乃至生死,皆平常待之。 觉悟诸法无我,即得平常心, 了达一切不实,即获平常心。 于一切境,不取不舍,即平常心。 任物不任己,即平常心。 知万法由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更取心,不更取法,即平常心。 平常心虽如是,可少有人觉。 平常心虽可贵,可少有人谋。 无平常心的人,都成了“凡夫俗子”和“平常的凡夫”。 具平常心的人,反而是不平常的人。 具有平常心的人,一定是悟道的人。 世亦有心态平常,淡定寡欲者。只是,如是之淡泊平常之人只于少分事而平常,非于一切而平常。一旦遇到生死命门,身家名誉,情爱所牵,则瞬间变得不平常,不淡定了。 故世人之平常心,终归无常。不似道人禅客之平常心,是真平常也。 他们能逍遥物外,不为幻累。他们真真看破了世事之无常和虚妄,故能平常对待日间一切乃至生死。 境本无境,因心有境。心取则见善见好,心生则种种法生。所以,若心不有,则一切寂静。 境无善恶,善恶从心。心贪着故,妄见美好。心憎恨故,妄见于恶。不知自心贪着与憎恶,皆因无明。境无垢净,心亦本明。只因妄想,而见垢净好丑,覆盖真心。实无境之好坏也。 人不学道,不悟道,而能得真平常者,无有是处。 人欲于无常幻梦世间建立恒常美事,如于沙取油,于空建楼,终不可得。 劝君大梦早觉,于真际顿悟本心,得常乐恒安,可不大美呼!
2020-07-13
-
莫把天伦乐,当成沉重过
莫把天伦乐,当成沉重过师父,老母亲病重,每天护理,心情还是很沉重,刚才读了师父的开示,把日子过好,有了点儿力量。答:照顾母亲,敦伦尽分,莫有所求,自然轻松。陪得老人一分钟,享一分钟天伦,何来沉重?只因用心有别,本来世间美事,而成愁闷。莫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怎不忆半生哺育恩?亦莫求亲常住世,落叶总有归根时。你安静了,妈妈自然得安静。心有所求所望,有所驰,不满于这天伦之乐,还更别求安乐,可不沉重乎。当忏悔。
2020-07-13
-
-
自嘲诗
自嘲诗悠悠山中日长更无一事商量登座说法如聒噪不如听雨甚妙世人愁闷无多由思虑一秒难消一切苦恼自找不肯将心静悄悄雨从昨夜下如今为寻三五知音无奈无情说法声太小兜率大士难了俗人日日叨叨感得人天频频叫好可怜我祖睡得安不被阿师吵
2020-07-13
-
-
风的邀请
风的邀请相比于读各种各样的文字,我更愿意放下书卷走过我的门廊。即使哪怕只有一小会儿的漫步,也会让我轻松好一段时间。相比于埋头苦思一个道理,我更愿意倾听各种各样的虫鸣。或是听一段音乐,要么找块儿布,抹去桌子上的灰尘。我总能找到一些特别简单的事去做。有时,我也爱与人讨论。但是我会忽然间走开,因为一股柔和的风吹来,他在提醒我:哦!你们是没有结果的,跟我来...比起有时会把自己带入迷宫的谈话,我更喜欢风这个朋友。他正邀请我到山坡上或是树荫下,来场全身心的沐浴。而有时,我会不知不觉地想一件事。想了又想,就算我告诉自己,别想了,那于事无补,我还是会想。这时,我会走出屋门,来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我发现全世界对我都那么友好,我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受损,没有一件事出了问题。除了那调皮的念头在挑逗我,引我上它的当,一切都很好,每一件事都井然有序。我为什么跟自己过不去,非要让自己难过?这时,我再去想刚才的事,那些念头已经不再让我难过了。我发现,我越是沉浸在头脑里,我的快乐越少。但是每一次头脑发给我们的消息是:到我这里来,我这里很快乐。而我们几乎每次都会上它的当。没关系,总会有神奇的天使来召唤你,把你从流浪的荒原叫回到天堂。除非你太过沉迷于大脑的幻城,否则,你一定能接受到来自天堂的消息。就算看一眼地上的小虫,也比我构思那些在每个人看来更重要的事让我开心。就算我站在那里用五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刷牙,我发现,它也比我兴奋地沉浸在某件事里更舒服。当我独处的时候,就算我接满电水壶里的水,然后让水流从我手掌上轻轻地滑过,我也感到分外地满足。只不过,能把你的心从妄想中拉到你的手上、你的脚下,有时却比登天还难。谁不喜欢憧憬高远的天空,而去喜欢那了无趣味的土地?但是,真正让我们安心的并不是遥远的胜境,却是那些近在咫尺、无滋无味的东西。是泥土、昆虫、狗叫声、篱笆上的黄花、风中摇曳的芦苇,是它们在召唤我们回到真实中来,回到家园,回到当下。就算此时此刻你在读着这些文字,仍不妨碍你抬起头看看外面的天色,或是听听是不是下雨了。更或者,只是从你的椅子上慢慢站起来,给自己到一杯白开水。好吧,如果你自己无法提醒你,那么放下手机,到窗旁站一会儿,哪怕只有一小会儿,打开窗户,看看你会遇到什么,会发生什么。哪怕只有一瞬间,哪怕迎接你的只是铺面而来的热浪,那毕竟是来自真正的天堂。
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