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出自己
交出自己让我们痛苦的是选择,是纠结,是分别。当你不选择,你自由了;当你只有一条路走,你如释重负;当你没的选择时,你解脱了。让我们痛苦的是希望,是你可以插手,你可以干预。当绝望来时,你放弃了;当你无能为力时,你不再紧张;当你不干预时,你解脱了。让我们痛苦的是主宰,是拥有,是权力。当你发现事情不再由你决定,你结束了痛苦;当你发现你必定失败,你结束了挣扎;当你发现你心爱的手表摔碎了,你永远失去了它时,你解脱了它对你的控制。当你发现无我,你解放了真我。当你认识到,一切来到你面前的都是无法避免的,你不再选择,不再挑剔,不再抗拒,不再厌恶。除了欢迎,便是欣赏和喜悦。法性在每个存在物身上创造了绝对的完美。不完美的只有概念和分别。所以,佛陀的存在与一根腐烂的木桩的存在没有任何不同,你的存在和我的存在完全一样,生与死一样美好。一切的不同来自我们的头脑,来自分别,来自我们创造的故事,来自虚妄。每个存在物的每个状态都是法性带来的孩子,是自心的一段光影,是因缘打造的幻梦,是虚妄不实的念头。生命中没有我,没有控制,没有能力。若想控制生命,若想施加作用,就会有分离、痛苦和无明。若想做生命的主,就会有恐惧、紧张与不安。任由法性在我们生命里施设作为,让法性去活出我们,让心带着我们走它不可预知的道路。爱每一个存在,完全地相信一切,彻底地交托出自己,就会实现自由。
2019-10-28
-
心为导师
心为导师请问师父,听说某某是个开悟的人,有的人又说他没开悟。我可以和他学法,按照他的开示修行吗?如果他没有真正开悟,跟着他学法会不会修错,方向会不会走偏?答:你关心谁谁开悟了没有,我关心自己的心是否向外寻求,是否被假相蒙蔽。你找某个人做导师,我做心的学生,以心为导主,向心去求法。和所有人学法,不如认识自己的心,向自己的心去请教。心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绝对的开悟。除了心,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任何开悟的人,也不存在开悟的方法。开悟是心的本性,开悟不需要方法,开悟也不需要学习。开悟属心,心本开悟。它越过一切的方法,只需要被认识,被了解。心全然开放于任何生命中,开放于任何状态、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认识心,领悟心,默契于心,听从于心,以心为师,便是学法,便是修行。除了心,你不可能有别的老师。即便你遇到了无数的善知识、某些开悟的人,那也是你的心向你映射出来的。就算你生在佛陀出世的时代,遇到佛陀,他仍不是你的老师。就算全世界都认定某某是个开悟的人,那只是心的影子,不要迷在那影像中,反观自心,看那光源,佛在那里。若见真佛,诸迷自消,诸惑自除。心不会做错任何事。心不分别对错。对和错永远发生在头脑和概念中,真实之中,一切都恰当,都适宜。心一定会经历它该经历的,它无法回避它自己。我们遇到谁,和谁学法,跟着心走,听从你内心最需要的。没有人可以教坏我们,也不是只有觉悟的人才能教我们觉悟。天地万物,有情无情,人鬼畜牲,市井村民,街头老妇,地痞流氓,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都可以说法。他们都是你内心的影子,都在引导你认识全然开放的心,认识那无限可能的心,认识缤纷绚丽的心。没有谁能教坏我们,如果一切都来自心,如果你内在摒除了分别,如果你看到了心。每一个存在都是心创造的,是你自己创造的,是你自己。它怎么会不美?它怎么会欺骗你?它怎么会教坏你?如果你不抗拒它,它怎么会伤害你?怎么会把你领入歧途?欺骗、教坏、歧途只发生在你的内部,发生在讨厌和对抗中。如果你从来不讨厌一堵墙,你不会去伤害它,也不会被它伤害;如果你对一切都不设防,谁又会阻止你接近一切?如果你能向一切开放自己的心,一切也都会向你开放,谁不是和你同路?是的,心无限地敞开它自己,它没有方向可迷失,没有错误可犯,没有什么可提防,没有什么可怀疑。它绝对相信它遇到的,它绝对的安全。它与万物同一足迹,同一步履,同一呼吸。它与一切同心同德。你只需认识到你是心,你作为心而存在。心是你唯一的导师,而那导师就是你自己。你有无数个影子,无数个名字,无数个侧面,无数个样子,无数个状态。你变化多端,却一无所是。你从来不是某个人,某个身份,某个特定的状态,你可以爱你创造的一切身份,欣赏它们,但那都不真实。
2019-10-28
-
法性施为
法性施为师父您好。很想听您介绍一下自己的出家经历。您为什么出家?我觉得出家非常了不起,为了学法,您辞亲割爱,只有大丈夫才能做到。还有,您这几年弘法的悲心,您帮助了那么多人。这些都令弟子肃然起敬。答:以前当别人赞叹我出家、弘法利生,一路修行,经历了很多逆境,自己也觉得很了不起。但冷静地一想,事实并非如此。我不想欺骗大家,这里没有任何值得赞叹的动机和行为。出家对我来说,就像饿了要找饭吃,冷了要穿衣,一个小姑娘遇到了喜欢的小伙子要嫁给他,一个小偷去偷东西一样自然。一个人的行为是因缘业力佛性使然,他自己根本无法主宰。为了一己之私而放弃救助更多的人,还是为了很多人而奉献牺牲自己的生命,根本不是某个人说了算,没有人能决定他到底会选择什么,会作出什么,除了因缘法性。所以,释迦牟尼佛出家,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所有那些认为佛陀舍弃王位、妻子、儿子而出家非常了不起,佛陀因为慈悲众生而出家修行,这些都是我们加诸其上的想法。佛陀一定要出家,他喜欢那样的生活,他不得不出家,仅此而已。那些认为我们可以主宰事情的想法都是妄想。我们做了了不起的事,谁谁慈悲,谁谁在帮助别人,谁谁多么智慧,多么伟大,这些都是我们的妄想,它们只发生在幻梦里。当我发现,我在过去的某一时刻必然要出家时,或者必然要做什么时,或者我没做什么,我对自己的任何行为便不再评价。我对别人的行为和整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失去了兴趣与神秘感。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受着自己的想法、观念、愿望而产生了种种行为。但是,为什么有时我们明明想和一个人在一起,却离开了他?为什么我们非常想做一件事,最后又放弃了?为什么我们很讨厌一个人,却和他生活了一辈子?为什么我们从来也没想伤害过某个人,却杀死了他?这种种的行为前面没有一定的动机和原因,而是无量的因缘和不可思议的业力使然。这样的行为背后,并没有我在主宰。有的只是幻因、幻业、幻缘,幻力,才导致了一个不定的幻果。认识到一切法无我,认识到一切行无常,认识到所有的行为非因缘生,非自然生,非意识生,无有生,便见到了实相。认识到所有的行为背后没有主宰,你就不再赞叹佛陀,你不会仰视达摩和六祖,不会高推临济与黄檗。你不会觉得出家了不起,你不会认为在家修行有什么不好。你不会认为谁谁在弘法利生,你不会觉得佛陀大慈大悲,你不会觉得谁在帮助谁。因为你深知,这一切都发生在毫无意义的幻梦里。认识到诸法无我,领悟到我们永远无法主宰自己的行为,你便不再捆绑或逼迫自己,你不再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不再羡慕任何人,你对一切都不再充满好奇和崇拜。认识到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所有行为都是法性使然,你丝毫也无法干涉和改变,你便不再在乎自己有无聪明才智,不再执着自己贫穷还是富有,你便不关心自己还能活多久,你会对一切释然。你除了接受,没有更好的方式迎接你面前的幻梦。你会对整个世界微笑,你会说Yes,你会说没问题,你会说,是的,是的。你再也不会为某某的任何行为激动或愤怒,你也不再痛恨歹徒和杀人犯。你不会去刻意放生,或者为某某做超度。你享受外在世界显现的一切,你超然并安全地活在真实中。
2019-10-28
-
爱你的小孩,空虚
爱你的小孩,空虚当我们从热闹的事情中休息下来,就会感受到一种很不习惯的空虚。当我们的家人或爱人离开我们时,我们也会忽然感受到极其不适的寂寞。我们一个人的时候,一旦无所事事,就会百无聊赖,心里感到不安和恐慌,仿佛被巨大的空虚包围,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害怕空虚,仿佛它会吞噬我们。所以我们不停地去看,去听,去说话,去做事,去思想,去哭去笑,去交朋友,去和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唯独不试着和自己在一起,和寂寞在一起,和空虚在一起。我们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空虚和寂寞,没有好好地和它们呆在一起。当需要面对它们时,我们总是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避开它们,我们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远离它们。空虚和寂寞就像我们的孩子,安静的孩子,从来也不惹事的孩子,躲在角落里的孩子,空无一物的孩子。它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话。它只是一些我们想象出来的念头和故事,如果我们静静地看着它们,它们会消失,它们根本不存在。但是我们不喜欢安静的孩子,我们丑话着这个孩子,我们遗弃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当有一天我们忽然在角落里发现它们时,我们已经认不得它们,我们忘了它们,我们被它们吓到了,我们极尽想象来勾勒它可怕的样子。我们驱赶它们,想把它们从自己家里赶走。但是,空虚无处可去,它是我们的孩子,它是我们的影子,它是一堆无害的念头。它很听话,它一直呆在角落里。它渴望被我们注意,它期待我们在它那里停下来,它希望我们和它在一起。它用寂静呼唤我们,用空洞吓唬我们,用无聊刺激我们,用忧郁引诱我们。它向我们发出种种信号,然而我们对自己的小孩太陌生,我们讨厌它,我们误解了那些信号,我们畏惧空虚、寂静、无聊。我们又一次从自己的小孩那里逃掉,而埋身于各种显眼的刺激中。但那是我们的孩子,那是我们的影子,那是我们自己。我们无法逃离自己的孩子,无法丢掉自己。一旦我们安静下来,我们总能看到蹲在角落里的空虚。 它一刻也没消失过,它日日夜夜折磨着我们。我们越是怕它,越是躲避它,它越面目狰狞,它越阴森冷漠,仿佛会吃了我们。我们的小孩,空虚,它一点也不可怕,它多美,多柔弱,它是空的。它来自头脑,它并不真实。它只是希望我们能勇敢地来到它面前看它一眼,和它说一句话,与它相处一小会儿,它就会消失。是的,走到你的小孩面前,看着你的小孩,静静地与它在一起,慢慢地了解它,熟悉它,适应它,爱上它。否则,你永远害怕它,永远讨厌它。除了看着它,除了拥抱它,除了与它在一起,你无法摆脱你的小孩。除了爱它,除了看到它是你的影子,除了发现它是你自己,你无法不畏惧它。放下你一直忙碌的事情,停止那些让你遗弃了你的小孩的活动,去角落里与空虚在一起,观察空虚,消融空虚,成为空虚。
2019-10-28
-
觉本无觉
觉本无觉学人若不悟本觉,即被觉瞒。觉因迷有,因迷而立,迷本是妄,觉亦非真。觉迷相待,以觉破迷,觉亦是迷。真性从来不迷。既无迷,何来觉?若悟无觉无迷之心,是名为觉,亦名觉心,亦名觉性,亦名佛性,亦名为佛,亦名涅槃,亦名解脱。觉但有名,名字性空,实无其法,本无觉也。觉者无觉,若起觉心,住于觉者,若生觉想,是迷非觉。觉不可得,觉不住觉,真觉无觉。众生不悟真觉,而起觉心,而生觉想,以知为觉,以识为觉,以受为觉,是妄非觉。但有一法而为觉者,皆是妄想,而非觉也。守觉而住,住于觉想,觅觉寻觉,穷劫不得真觉。悟得真觉者,无悟法,亦无觉可悟,无知无觉,无思无想,念念不起觉心,不生觉想,不起觉迷之心,不起悟不悟心。经云: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觉性亦然,觉即涅槃,涅槃即觉。觉不住佛,佛不住觉。觉不住心,心不住觉。若有觉可得,有觉可住,觉为障碍,不得自在。故守觉者,何曾悟于真觉?觉知者,从来不是真知。真知无知,真觉无觉。不能放舍觉悟之心,不得见于真觉;不肯任心无知,不能悟得真知;不能离于觉受,不得佛性真正受用;不能休息修证之心,不得证悟真正实相。修习佛道者,从悟得本觉始,悟觉便罢,一无所得,无关修证及一切想念觉知。本觉离迷离觉,无关觉法。觉者,但有名字,无人能觉,无法可觉,觉性空寂,究竟无觉。
2019-10-28
-
我喜欢我的样子
我喜欢我的样子我就是这个样子,不可能是另外的样子。如果我总是希望自己变成另外的样子,我就会烦恼,我就会不幸福。桔子挂在树上,红薯躺在地上,云飘在空中,鱼游在水里,你在那里哭,他在那里笑,这一切都美。桔子不必羡慕游鱼,你不必羡慕我。万物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道。上午,我是这个样子;下午,我可能是另一个样子。在这个地方,我是这个样子;换了一个地方,我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我的样子可能会变,但它由不得我。它什么时候变,变成什么样子,我做不了主。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什么时候的样子,我在哪里的样子,我都喜欢,我都接受,我都满意。我满足于自己任何时候的样子,就像一朵雏菊满足于阳光下、雨中、风中摇曳的样子。不管是雨打到它身上,还是风把它吹折,还是太阳把它晒蔫,它都不抗拒。它欣然接受来到它身上的朝气和衰老。它毫无意见地接受每个当下来到它身上的所有际遇,它迎接那些来临就像迎接装饰,迎接礼物,即使在它枯萎死亡的时候。死亡和枯萎从来没有发生在一朵雏菊身上,如果它不抗拒它们,如果它从来不关心它们。一朵雏菊不关心自己变成什么样子。它只是允许、允许、允许,接受、接受、接受,满意、满意、满意。一颗真实的心也是如此,它接受自己的任何状态,它不去评价自己,如果它会说话,它会一直说,好,好,好。它对一切都赞,都给满分。一个觉悟的人也是如此,他不关心自己是什么样子,它该是何样就是何样?他只是迎接,欢迎,满意于自己的样子。他满意于自己的样子,同样,也满意于万物所有的样子。他如何对待自己,便如何对待他人。如果他不关心自己,不束缚自己,不管自己的样子,他也不关心、勾勒、期待别人的样子。他全都喜欢,全都欢迎。所有来到他面前的都成了礼物。他生活在无限的馈赠和接受里。他像一个装满了琳琅满目的礼物的百宝箱,他像一个山谷,他像一个五星级宾馆,给每一个来到他面前的事物都准备一个极好的房间。他像赤子一样,接待所有的相遇,不管是寒风还是阴雨,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是动物还是小虫,不管是车祸还是癌症,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全部欢喜,全都以心奉心,开诚布公。他接待他生命中遇到的一切就像接待一个亲人。他有多爱自己,就多么爱他人。他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各种样子,他也在自己身上也看到了他人的各种可爱。他接受自己的一切,也接受他人的一切。他看不到自己有任何缺陷和不足,他对所有的生命也无可挑剔。他的生命里什么都允许,就像一条路接受所有的车轮。他的生命里没有禁止,没有雷池,没有限制区,没有法律,没有裁判,没有轨则。他的世界的唯一规则就是变化和接受。你就是这个样子或那个样子,不管是什么样子,你就是喜欢你。你不可能不喜欢你的样子。你时时都在按照神秘实现自己,完成自己,圆满自己,不管你是在嫉妒还是生气甚至杀人,那都是完美的。你时时都被圆满活着。不管你是一片云,还是一粒沙,一滴水,一朵花,一只虫,一个人,你是一个思想,一个念头,一点空,一段无,一片光,一团明,一尊佛。你有无数个名字,但你永远是你。
2019-10-28
-
关于恐惧和我执
关于恐惧和我执问:师父,我有件事很苦恼。我怕蛇,每次见到蛇都很害怕,我怎么才能克服这个恐惧。我听一些修行人讲,如果还有恐惧,是无法解脱的。我自己也很认同这一点,因为有我执才会有恐惧,对自己有深深的执着才会恐惧。要想克服恐惧,一定要破我执。怎样才能破我执和恐惧呢?答:你是每天都会看到蛇吗?不会。你看到蛇会一直恐惧吗?也不会。你可能会恐惧几分钟,然后你会被其他的事情转移了注意力,你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恐惧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恐惧在什么时候会生起来?你不假思索地回答,再看到蛇的时候。不,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蛇。是的,你并不一定因为再见到蛇而害怕,而是因为想到蛇才害怕。如果你不想蛇的事呢?恐惧不会生起。即便你想起蛇,你真的会一直在那里想蛇,一直在那里恐惧吗?是的,你不会。除非你什么事都不做了,专心地在那里想蛇,然后在心里勾勒着蛇的种种样子,演绎着关于蛇的种种吓人的事情。如果你喜欢那样想,没人能阻止你,因为你喜欢蛇,喜欢恐惧。但事实上,你不是。你只是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你不知道,蛇不在草丛里,不在外面,在你的念头里,在你心里,你不知道,蛇根本不存在。你想起蛇的样子,执着蛇的相,住于蛇的故事,蛇才可怕。但是,蛇并不存在,蛇是你心里的概念,是一个虚妄的影子。你看见蛇而起的恐惧也是如此,它是自然而然生起的,它就像喜欢、讨厌、兴奋、嫉妒、骄傲和无所谓一样,只是一些转瞬即逝的念头而已。我们一定要克服恐惧才能解脱吗?不。恐惧不需要克服,没有任何东西需要克服,因为恐惧根本就不真实,恐惧不存在。任何事物都不真实,任何事物都不存在,你无法克服一个虚幻的东西,你无法破除不存在的事物。恐惧是虚幻的,不住的,空的,如果你去克服恐惧,克服本身变成了恐惧。我执也是一样。我执真的存在吗?你把什么叫做我执?对自己身体的保护?寒风吹到你你觉得冷?你的手碰到了火立刻缩了回来?天黑了,你有些害怕?一只狗冲你狂叫你被吓到了?不,这些只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这里面除了生命本能的反应没有真正的我执。就像一个人被捂住了嘴,他一定会反抗,他要呼吸,这里面仍然没有我执,那是生命的需要。或者,你认为自己太爱干净;别人骂了你,你不高兴了;你自以为是;你疑心重;你嗔恨心重,你认为你有很多的习气,小心眼,爱嫉妒,分别心重,你认为这些是我执?是的,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执着,有了这些执着和习气,你可能不自在,你可能会比较浮躁,也可能觉得自己不优秀。但是,如果你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生气、骄傲、自负和各种习惯,即便你经常的生气,但是你放下的也很快,这仍不是我们修行路上要破除的我执。你的解脱跟破除和对治这些你认为的我执与习气完全没有关系。我执并不指这些,而是你不知道根本就没有我,而妄想通过修行去达到无我,通过做些什么刻意去破除我。我执是你不了解恐惧是空的,我执是空的,你不了解让你恐惧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你不了解它们根本不需要去对治,而强迫自己一定要去克服。我执是你以为有个我需要破除。当你悟到无我时,当你悟到没有我执需要破除时,那才是根本。那是你修行唯一要做的事。但是,如果你相信了你从未真正观察和验证过的说法,你相信了你从未真正观察和质疑的恐惧,你相信了你从未真正观察和检验的我执。你对这些你并未如实观察的虚妄的恐惧生起了对治之心,你就会陷入恐惧和烦恼。是这些未经证实的虚妄吓到了你,而不是蛇、黑夜或者是冲你狂吠的狗,不是那些恐惧。你不了解实相,所以才想去破除根本不存在的我执。你越除,你越增加“无明”和“我执”。觉悟恐惧是空,恐惧不住,恐惧是佛性,恐惧不可除,随顺恐惧,接受恐惧,不住恐惧。觉悟本来无我,亦无我执。觉悟我即佛性,一切都是真我佛性上生起的不实的幻影,无穷无尽,无需对治,不可断灭。若起对治,对治之心是最大的我执,最深的恐惧。
2019-10-28
-
识得幻处,幻亦无
识得幻处,幻亦无若圣人存在,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不是圣人。若有佛,天下万物,个个是佛。大自然那么神奇,那么平等,一切在它的斧下都是那么独特、完美。那瑰丽的山脊是大自然的天斧砍成,佛也是大自然的一斧而已,你我皆是天然斧成,圆满无二。一切万法,无不是法性之斧凿成,无作施为,丝毫没有痕迹,不可思议。诸法因缘而合,性空影现,鬼斧天成,无主无我,无造无修,无美不美。人亦不凡,佛亦不圣。圣亦不觉,花亦无痴。佛无修行,树却有道。竹子在风里摇摆,梅香从墙角浮来,阳光打在小姑娘的脸上,小伙子在电脑屏幕里杀着人,厨师在厨房里烹炒菜肴,老人们在屋子里打麻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佛陀被他的弟子们围绕着说法,这一切都是如此有序,如此梦幻,如此平等,如此完美。这里没有人在做,没有人修行或是不修行,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美丑。如果说佛陀是一个开悟的人,法界众生无不开悟。佛陀开悟在他的说法中,农夫开悟在他的农田里,歌手开悟在他的歌声里,老人在晒太阳中开悟,妇女在闲聊中开悟。牛马开悟在圈里,蚂蚁开悟在他的搬运中,沙子开悟在他的无知里。一朵花开悟在的含苞待放里,开悟在他的盛开里,开悟在他的枯萎里。不管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开不开悟,你都在开悟里。如果说佛有宿命通是大修行,鸭子浮在水面上是大修行,鸟飞在空中是大修行,老婆婆在墙角下嗑瓜子是大修行,婴儿睡在摇篮里是大修行,猪在圈里躺着是大修行。若是佛,佛没有修行;若是鸭子,鸭子不做修行想;老婆婆、婴儿,那只是我们眼里的老婆婆和婴儿,真正的老婆婆、婴儿,不在我们的意识里。有佛无佛、众生有没有修行,是我们的分别和妄想。佛、人、畜牲、鸭子、草木、虚空、时间,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法性之中,都无此事。如果说佛有三十二相,佛有大慈悲,佛圆满,那么,天地万物无不具足三十二相,无不慈悲,无不圆满。一颗石子有它的庄严和三十二相,一声惊雷有它的慈悲,一个盲人有他的圆满。佛无我,一切众生亦无我,一切法亦无我。佛无修行,佛不是修成,天然而成,法性而成。真佛无佛。一切众生亦无修行,非是修成,天然而成,独一无二,法性斧出。众生者非众生。佛是大幻,执幻为真,是名为患。一切圣人亦是幻,觉者是幻,觉悟是幻,若以为有法可得,皆不出幻。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识得患,即是真。实无真处,亦无真法可得。若有一法,无非是幻。识得幻处,幻亦无。悟得真性,真不立。
2019-10-26
-
第一正念,无余涅槃
第一正念,无余涅槃师父不好意思,末学请教一个问题。有没有现实中打坐时感觉头疼扩大像快爆炸一样,或者梦中打坐,头扩大,像要爆炸一样,无法觉知,只能动念醒来呢?如果这样安住空性方法是对的,那么这也是实修过程必须经历的感受,那我就继续梦里提起正念,打破感受了。在梦里我是以正念安住的,注意力是放空的,不在任何东西上,直接安住空性的。答: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在梦里,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思想、觉受,都不真实。那只是头脑意识里生起的一念妄想。妄想本无障碍,念念空寂,若执以为实,而欲修行入道,如南辕北辙。修行和打坐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觉受及任何所得。恰恰相反,修行就是息掉一切有所得的心,息掉想经历什么,觉受什么的妄想。修行就是认识到一切完好,没有什么需要造作和改变的。我们时常认为,在现实中,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头脑和行为,我们可以主宰自己。以为有我,有法的人,才会去控制和执取。正是控制和主宰,使我们不自在,与道相背。大道无控,真主不主。有控有主,则被俘虏。识得真心,放手无缚;悟得真主,无主无仆。所以,若想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但悟无主,人法二无。我不做主,道即为主;我若做主,道即拥堵。如果想入道修行,放弃入道的心,无心便合道。若不悟真心,不了大道,不悟人法无我,这种控制和主宰对于一些修行人来说,甚至会延伸到他们的睡梦中。可见,这是一种多么深的我执、法执和无明。不仅白天成为自己妄想的奴隶,晚上梦里还在受苦忙碌。所以,修行人想安住空性,首先要觉悟什么是空性。若不悟空性,欲安住空性,皆是妄想。空性不在意识中,不在觉知里,不在觉受里,不在现实中,不在梦里,不在打坐中,寻不见,觅不得,无方所,无滞雍,超思维,越意识,绝分别,不可住。或者说,空性不处不在,但又不停住在任何的状态中。空性无是处,不可捉安。若悟空性不住,即是安住空性,实无“空性”可安也。只有识得真正空性,方名正念。正念者,无念无不念,念性空寂,实无一法名为正念。若起一法心,皆非正念心。若起正念心,必是妄念。若起安住心,此心已不安。若醒时尚无正念可安,言梦中安住正念,颠倒中颠倒,无明中无明,惑中之惑,迷中更迷。若欲行正念,忘记正念,丢掉一切法,如行云流水,如风吹叶落,如孩子见到糖果。直用直行,是第一正念;行而不留痕迹,是无余涅槃。
2019-10-26
-
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 我们总是认为谁谁对自己有恩,我们亏欠某某,我们要报答某某,我们对谁谁不能无情,谁谁帮过我们,我们不能对不起谁谁。凡夫生活在恩情的债网里,纠缠在偿还的牢笼里。我们忘记了一个根本事实!我们是在梦里。这一切的恩情与亏欠,这一切的负罪与债务感都来自无明。真实里没有你我和一切的恩怨。 所以,你可以持有一时的感恩心和怨恨,你也可以持有一时的愧疚的心和负罪感,但那不是真的。如果你把恩德与负罪放在自己的心上,如果你把梦境当真,那才是三途的恶道。牛马从来不是栏杆和圈里的牛马,当你的心被恩怨锁住,你成了被自己内心锁住的畜牲。恶鬼地狱也不在黑暗与烈火燃烧的地下,当你的心被愧疚和负罪感鞭笞,当那对不起的烈火燃烧在你的心里,你正经历地狱。 从那无明的三途醒来,从那自我折磨的地狱里走出。你谁也不欠,你从未对不起任何人。就算我曾千百次的杀害过你,你也曾千百次地抛弃过我,你不负我,我亦不负你。就算我曾经做过十恶不赦的罪,犯过五逆,我是清白无辜的。 一切的伤害和相欠都来自梦里。在真实面前,你我消失了,一切的负债和偿还也消失了,一切的功德和罪过也消失了,一切的锁链解开了,地狱畜牲恶鬼不见了。 如果你活在梦里,你要无止境地偿还你自认为欠下的债务,或者去索要你曾经付出的牺牲,你会为此而轮回。如果活在真实里,那里没有债务,没有罪恶,没有相欠相负,没有父母子女、师长学生,没有付出索要。在真实里,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活在真实里,是唯一的解脱;活在醒来里,不再相欠!古代的帝王在新年之际会大赦天下,会打开牢狱,释放所有的囚徒和罪犯。你也是帝王,你也有自己的天下和苍生。请打开你内在的牢狱,请释放你自设的所有罪,请赦免你内在的无辜,请还自己的清白。
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