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最亲切,不信最妥贴
不知最亲切,不信最妥帖你不用得疾病,当你害怕时,你已经病了。病跟你得没得病没关系,跟你心里的状态有关。病是心念的状态,是心不安的表现,是心识在经历它,而不是身体。病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它发生在你的头脑和念头里。有的人虽然正“病”着,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病了,就算知道,他不相信他病了,他仍是一个健康的人。有的人虽然没“病”,但是他一听到疾病就害怕,他一想到自己可能会感染,就紧张,他已经被感染了。被感染的永远不是身体。身体无辜,身体无恙。被感染的是自己的心念,是你的相信。当你知道一件事而相信它时,你已经被它感染,你已经得病。你知道什么,你已经接触了它。你相信什么,你感染了它。你只是知道,不会侵蚀你;你知道后,相信它,你才会被侵蚀。不知最亲切,不信最妥帖。你得病了吗?我问的不是你身体怎样?我问的是,你是否把“病”的观念牢牢地植入你的体内和头脑?你被感染了吗?我问的不是你的身体。我问的是,你是否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什么。你相信的,才是真正的细菌和病毒。你看到一堵墙。那真的是一堵墙吗?你仔细看一眼。那不过是一堆砖垒在一起。那真的是一堆砖吗?那不过是一堆烧过的土聚在一起?那真的是烧过的一堆土吗?那是聚吗?那是一堆你接受的名词和概念假合在一起。你面前除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什么也没有。但是你却相信了你面前有一堵墙。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身体、疾病、绝症,那都是我们的妄想,是几个此语而已。当你真正明白事物的真相,你不再恐惧。你不再投射那些毫无意义的观念。任何观念也无法蛊惑于你。莫轻易去探寻什么。如果不小心你知道或看到什么,不要相信它。
2020-02-02
-
心不外游,长处极乐
心不外游,长处极乐古人造字,早就道尽实相。安者,从汝从家。你在家里,就安。你到处跑就不安。你坐下来,就安。你不停地做事,就不安。你满足现状,立刻安宁。你一念不满,立刻不安。你无所求,安宁向光一样笼罩着你。你有丝毫所求,立刻被逐出乐园。你分别外境,你变成了亚当夏娃;你安守自心,不见世间过,你来到生命的园子,享受生命的果实。你休息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消失了。你思索、探求,你进入了意识的深渊。你不再外出,你家里一切全备。你到外寻觅,成了流浪孤儿。你不再努力,你成了大富长者。你想达成什么,你是穷子。你不离自心即安,一念向外求觅,立刻不安。你心生,则佛国灭。你心灭,则佛国现。家不是有人相聚的地方,家是心不妄动的地方。家不是有间屋顶。心不外漏,是名为家,是名为安。好好地呆在一个地方,在那里静静地生活,养息,你的国就安好。到处奔走,识心不停,你的国就灾难四起,无有宁日。找一个地方,在那里安居,在那里养心。能养心处,即诸佛处,即平安处。心海动荡,追逐六尘,即是娑婆。让心休息,住安乐国。心不外游,长处极乐。
2020-01-27
-
没有什么能触碰一个觉悟者的心
没有什么能触碰一个觉悟者的心一个觉悟者的心如同虚空,没有什么能触碰到它。他是不确定性。他既不被任何观念投射,也不向任何事物投射观念。在他那里,没有什么是一定的、绝对的。他不坚持一种观点,也不废除什么。如果有人因为一种想法而被束缚,他会告诉你,不坚持那样的想法,你就会获得解脱。他行走在天地间,就像光一样,什么都不违背,什么都不触碰。他对一切都不抵抗,不设防。他完全地敞开心扉,没有成见。他是一个没有任何自己坚固观念的人,他可以接受任何想法,只要他想。虽然他可以接受任何想法,但他不会坚持任何想法,相信任何想法。他几乎就像一个毫无立场的人。但又不一样。他虽然不固执任何观念,但是有一点他深信无疑。那就是,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包括他自己。他对这一实相的认知,使他成为一个不被任何观念触碰到的人。没有什么能真正触碰他。没有什么能真正打动他。说他不被什么触动,不是说他像幽灵一样飘在虚空,而是说,任何意见、想法、观念都无法欺骗他。他一样沐浴和风,他一样走在路上,他一样拥抱朋友,他一样有血有肉。但是,他是一个空心人。他是一个思想空洞的人。他是一个随时能当下自己意见的人。他不与任何人争论。他拥有无数三昧的智慧:无诤三昧,游戏三昧,无念三昧,不得三昧…一个觉悟的人是一个不会受伤的人。如果谁还觉得自己被伤害了,那么,他还没有觉悟。一个觉悟者即便被人毒打,他不会生嗔恨心,他不会觉得自己被伤害了。被伤害的心是无明心,是我执,是有我心。觉悟者不再认同有我有心,他会因身体受伤而疼痛,但是他内心没有任何痛苦和怨恨。没有什么能真正触碰一个觉悟者。他对任何人都是无妨害的。他既不会有害于人,也不会被什么伤害。他就像一团光一样行走坐卧在大地上。
2020-01-27
-
所有的发生都促使你觉悟
所有的发生都促使你觉悟如果你是个佛教徒,你是相信佛陀的见地,还是相信世间凡夫众生的知见?如果你相信佛陀,佛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瘟疫,没有癌症,没有疾病。这个世界是我们念头的折射,它并不真实。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发生,而且永远不会有任何事发生,它的真相是无生。如果你相信佛陀所说,请不要再相信自己和自己的想法,请摘下口罩。你摘下口罩的瞬间,就是你生命一次最大的觉悟。你摘下所有的口罩和防护,你的生命彻底觉悟。所有的发生,都为了一个目的。它是来告诉你:我一会儿就消失,不要急着赶我走。它来告诉我们:请看清我,我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所有的疾病都是度你的天使,不要赶走它。与它在一起,它会消失,而你会觉悟。所有的发生,都是你生命觉醒的契机。看清这个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觉悟,亲证解脱。
2020-01-27
-
观察你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
观察你每个行动背后的动机为什么要练习一物不为?只要我们还在有意无意地做事,就会有一个动机在前面。不论你做任何事,都会先起心,先有一个动机,然后才有后面的行为。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或深或浅的执着,你的行为是你心意识执着幻境的一种折射。我们的行为绝大部分出自习惯和无明。如果看不到行为背后的习气和无明,我们无法真正解脱生死。修行并不是探寻并去除所有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是观察那些让我们生起执著和烦恼的念头,并出离那念头。通过做一物不为的训练,我们做所贪著的事的动机减弱了,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曾经做过的事只是被头脑的习气所骗,我们相信了自己需要不停地做事。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了执著和各种各样的烦恼。我们相信了自己的想法、观念以及有我的存在。如果你因为什么而烦恼,观察那背后,你一定是相信了某个想法或观念,不再相信它,你解脱了。在每一个烦恼生起的时刻,进行这种观察,就是修行。不再相信它,完成修行。仔细观察你的每一个行为,观察那些让你内心有所起伏的行为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如果是识的习惯,是有所依,那么,改变它,停止那种依赖。除了穿衣吃饭,随分过活,什么事都不再吸引你,你不再主动刻意去做某件事时,那时,你才能够成为真正自在解脱之人。对一切的有求之心死掉,才能究竟安心。诸求之心死,法身则活。生灭心灭,寂灭为乐。
2020-01-27
-
你修对了吗
你修对了吗我们每天都在修行。你修对了吗?如果你的修行一直在生灭有为里转,你骗的了天,骗的了地,骗的了众生,骗的了你的师父,骗的了弟子,你骗不了自己的身体,骗不了你的烦恼。如果你错用了心,你的身体一定会出毛病。如果你错用了心,你一定会生烦恼。如果你有贪嗔痴,你外在表现得多么圆满,你无法掩饰你的无明。如果你还有一丝无明,你骗不了生死,你出不了轮回。如果你在妄想中修,以有所得心修,用我执去修,你无法真正得解脱。如果你还有丝毫挂碍,它一定在某个时候让你痛苦不安。你是否修对了?看自己还有没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别人说你修行非常好,有什么意义?全世界的人都公认你是大善知识,你绕不过自己的烦恼。如果你还有恐惧,还有不安,就算你弟子成群,讲经说法无人能及,你骗的了你的信徒,骗不了你自己的心。如果你没有真正觉悟实相,没有永断无明,你骗的了所有学法的人,你骗不了具法眼的善知识。你骗不过自己的生死根本。修行是给自己修,不是给别人修,不是在形式上做样子。修行的成就不看你帮助了多少人,而是看你自心是否真正获得了解脱。就算你帮助亿万人皈依三宝,信受佛法,走入修行,你自己却有根本无明未断,你帮助再多的人,都毫无意义。佛说,度恒河沙众生成阿罗汉,不如有人一念悟入实相法门。你修行修对了吗?不用问别人,问你自己。如果你还有烦恼,一定是在生死里修,在无明里修,在有为上修。怎样才算修对了?既不造业,亦不须一切修行。止息一切有求之心,即是修行。怎么才能彻底出离烦恼?放弃以前所有的知见,观察自己的每一个用心,质疑每一个让自己不安的念头。休息身心,一切莫求。善恶不关心,独处度时光。诸业不造,自然得道。
2020-01-27
-
咬住青山不放松
咬住青山不放松一旦你做对了功夫,就好比如狮子在捕获猎物时,咬住了猎物的脖子,死也不肯撒嘴。即使对方是一头大象或犀牛,但是狮子如果咬住了对方的要害,就算猎物再怎么挣扎,狮子也会死死地咬住不放,一刻也不松手。为什么?狮子知道咬住那里,就会将猎物置于死地。咬住那里不放,对手就不会有喘息和反败的机会。这些经验,都是狮子在反复捕猎时获得的。我们在实修的过程中,在练习一物不为和转识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面对烦恼和习气,面对俱生我执和无明,就是要坚决地将其扼住,不令烦恼再做主人。又如拳手在打擂台赛时,一旦抓住了对方的要害,会死死地钳制住对方,不给对方任何还手的机会,不让对方有反转的可能。在练习转所依的功夫时,一旦有一天你得力了,你的身心会有明显的变化,你护念的功夫不知不觉地加强了。这时,烦恼之贼已被你擒,烦恼的要害被你捉住。但是,你不能放松警惕,一点也不能懈怠。一定要死死咬住烦恼,坚决地对治习气,一鼓作气地把它闷死。如果这时你松懈了,放逸了,你的功夫还没有纯熟,你还会依习气而流转生死,还会烦恼频起,被习气所转。所以为什么明知生是无生之义,还被生死所拘。因其力未充也。如果一物不为的功夫做对了,你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习气和烦恼。过去看不到的毛病,现在能看到。过去无法断除的习气,现在可以断。过去做功夫不坚决,不甘心,现在越来越坚决,持久。古人在考察弟子修行时,如果发现弟子做对了功夫时,会告诉对方,善自护持,或说善护念。善自护持,是指一个修行人觉悟了实相,知道如何出离妄念和烦恼,会修行了,但功力还不到,还需要加强和巩固。所以祖师会告诫弟子,要好好保护,不令违犯。南泉说,我用了十八年才解做活计。此处做活计,是真正做对了解脱的功夫,转身的功夫,离念的功夫。乃至有极细习气和微念,皆能察觉,不令增长。怀让于六祖那里,会得修行后,执侍十五载,日臻玄奥。日臻玄奥,亦是如此,是指每天的功夫都会加深,不令有丝毫染着。百丈云:粗衣粝食过活,戒行增熏。此戒行增熏者,即是保护的功夫,不令丝毫习气再生。涅槃经云:持戒菩萨,护戒如护渡海之浮囊,乃至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不令有漏。何以故?有丝毫漏坏,浮囊即破,即度不得生死大海也。六祖说,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常处那伽定。转处不留情,是形容转身之快,转念之迅速。若能如是做功夫,自然断尽一切无明生死习气。达摩祖师说:诸业不造,自然得道。诸业不造,是真一切业不造,不是口说业性本来空者云云。如果修行人每天还迷于根尘之乐,没有真正放舍六根的享受,或执我所,或执于我,还有所依,空学个佛祖知见,于解脱烦恼处毫无作用,离见道修道还远矣。祖师说:此事莫做容易想,各自努力!珍重!
2020-01-27
-
一物莫违
一物莫违万物皆是道,各行其道,无心意识,无相扰害。学法之人,当学万物,切忌相扰,切忌干涉。身体是道,放之自在,任之自然,不对不治,身体即不病。不病则无恼,无恼则合道也。他人是道,莫操控管制,任其自行其道。若干涉管理,不仅乱其道,亦自失道。山林江河是道,莫染污,莫乱伐,善护之。若善护山林,即得山林江河之润泽。若伤之,即是自伤也。日月星辰是道,森罗垂布,四时循环,秩序井然,互不交缠。人能学日月互不违逆之道,即各得解脱也。古人云:一物莫违。何以故?万物皆是自己,若违一物,即违自己。愚人处处违物,对立之心频频而生,所以自创自割。智者任物不任己,其心调柔,善和万物,一物莫违,所以处处吉祥如意。真正悟道者,皆不违于物,乃至草木瓦石、桌椅板凳、一虫一鸟,皆不伤之。不违于物,即不违于心。何以故?物即是心,心即是物,皆不出一体真性。一切法不离自心。若会万物为一心者,自然一物不违。若违一物,即违自心,即自伤也。若有一物相违,即见心外有物,即取着自心境界,即是哥利王肢解忍辱仙人。若见一物有非,即分别自心。见是见非,则心境别,诸法起,烦恼生。古人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无过,心生分别,则见世间种种诸过失。人被自心分别所碍,非物碍人也。人违于物,非物违人也。若见外境有过,则必与外境生对抗之心,必违于物。违物则违心,违心则无明生,生死续。诸学法人,但悟唯心,无外境界。若悟一心,自然不违万物。德韶禅师云: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2020-01-20
-
从根本上治愈一切疾病
从根本上治愈一切病几千年来,我们被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深深地困扰着。似乎没有人不生病,没有人不吃药。我们真的会生病吗?药物真的能治病吗?那些医疗器材真的能帮我们恢复身心健康吗?不,我们没有生病。药物只能维持疾病的存在。医疗器材永远治愈不了我们的无明。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它来源于什么?这个问题,只有佛陀和证悟实相的人才真正明白。疾病的本质是没有疾病。疾病是人类的错觉和无明。疾病的观念来自于身体。相信身体的存在,就会相信疾病的存在。而佛陀觉悟的实相是:身体并不真实,疾病也是。还有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也不真实。如果身体并不真实,疾病也不真实,心亦不真实。那么,所有的对治都成了颠倒,成了虚妄,成了笑话。是的,人关于疾病和医治的所有知识都是虚妄和颠倒的。古今医学都是建立在生命与物质存在这个根本无明之上。除了觉悟实相,没有谁能真正治愈疾病。任何药都不能治病,它只能维持疾病存在的幻相。如果一个人还在用药去治病,他一定活在幻相里。活在实相里的人看不到真实的身体和实有的疾病,他只会看到自己各种各样的心念,看到自己对虚幻的事物是否生起了贪嗔痴。当他看到自己错用了心,他会觉悟,会离开那念心,不再住着那念心,他不会得病。如果他已经病了,他不再执着自己的心念,他的病会不治而愈。身体不会让我们得病,只有当你不停地向虚幻的身体和事物投射观念并产生执取的行为,你才会得病。是你不停地住着的念头使你得病,而不是身体出现的变化。药本身即不能治病,也不会加重疾病的存在,药就像病一样,完全是无辜的。药没有问题,身体也没问题。疾病的存在,不在身体和药那里,而在对治的心念那里,在相信那里。药代表着对治的心念。药即是病,病即是药。只有你相信病,才会用药。用药,即相信有病。但是,这两者,根本就不存在。当你决定使用药物,表明了你的心相信你得病了。你不是真正得病了,而是你相信自己病了,所以你病了。你相信自己病了,才会对治,才会用药。用药就会加重你得病的错觉,将本来不真实的病变得越发真实。你不停地执著身体、对治疾病,不停地吃药,维持了疾病的存在。疾病来自相信,来自心念,来自妄想,来自执着。当我们对身体不再执着,当我们觉悟一切都虚幻不实,不再错用身心,不再向那虚幻投入关注,我们不再得病。只有从根本上觉悟实相,才能彻底治愈一切疾病。只有不再相信疾病,不再治愈疾病,才能真正无病。
2020-01-20
-
瓦解你的信念系统
瓦解你的信念系统你怕的事不会发生,只是“怕”在不停地发生。所以让我们烦恼的不是事情,而是“怕”、“担忧”和期待。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一个深深的相信,质疑这个相信,去掉这个相信,再看看你还那么执着吗?你还一定要去做某件事,并且因为这件事而烦恼吗?我不太关心因为改变了一个坚固的想法而导致的事情的结果。我关心自己不再相信一个坚固的想法那种心的自在。我不再被任何坚固的信念所骗。我的心得到解脱了。当你不再相信某个信念时,你会发现,哦!原来我还可以这样!原来我还可以有着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想法而活着。重要的不是原来我可以这样活,并迷在那样的活着里,而是,原来我可以有完全不一样的想法而活着,重要的是,我的心更自由了。当我不再相信失眠是一种病,不再讨厌它时,我只是享受不再讨厌失眠,而不去关心我是否“还会失眠”。我并不是想治愈失眠才不讨厌它。我是绝对地不带任何条件地不讨厌失眠,接受失眠,享受失眠。当我病了,身体的某个部位非常疼或痒,我本能地会取抓它、对治它。但是,当我知道那疼或痒是因缘导致的一个虚妄的结果,它一定是无常的,我就不会去对治。我会受着那疼或痒,我会看着它。一开始,我可能还会习惯性地想着,如果我只是受着它,它会不会减轻或消失?但是,当我安住在实相和当下,当我提起觉性,我不再关心它什么时候会减轻或结束。我关心的是当下我没有生起一个对治之心,我没期待要去改变什么。当我一直这样时,我渐渐地忘记了那疼痛和痒。事实是,疼和痒可能还会存在,但我不再关心它们。我从它们身上解脱了。然后,在不经意见,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忽然发现,那疼和痒真的消失了。而它,是自己消失的,你根本没有对治它。进而,你才发现,其实疼和痒从来没有发生过。所以治愈疾病的关键不是对治你的身体,而是瓦解你的信念系统。我们身体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我们身体真的有病吗?成千上万的观念系统导致我们的执著造成的我们身心疾病,而不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你的观念越坚固,你对某种想法越执着,你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越坚固。是我们的信念系统有了问题,身体才有相应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我们又强化了自己更多更坚定的信念系统。这就是人类疾病的根源。人类疾病不可治愈,除非你能瓦解很久以来你接受的观念系统。治愈人类疾病,切忌对治。任何药物和心理对治的暗示都会加深“你得病了”个错觉,而不会减轻或消除它。当你对任何事物不再存有坚固的相信,你不再生病。当你不再执著任何虚幻的事物,你看不到任何事物有病。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来自深深的无明。是无明和妄想,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执著导致的疾病。若要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须觉悟实相,了达除了妄念,根本不存在任何疾病。
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