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关于证果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07-03

浏览量:1684

关于佛经中的证果到底是什么意思

师父,我有一个疑问请教一下:显教佛经里,佛陀或文殊菩萨讲完一段义理,马上就会有许多人天证果证道得法眼净得不退转什么的,并未有什么修行学习的过程啊,仿佛是听明白就行了,可是这段经文我也看懂了啊,除了当时法喜,也没证果啊。难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真的比佛陀在世时的人根性钝很多吗?还是说佛经仅仅是一种宣教故事而已,不可认以为真?

答:听法本身也是一种修行。还有平时的积累。在一定的时机因缘之下,会有所觉悟。只不过,佛经里的开悟、证果、得法眼净、不退转等,并不完全是祖师开悟见性的境界,甚至只是对于自身修行的一种进步和提高,而对于声闻果的解脱,是不究竟和圆满的。但是对于二乘根基的人,那样的境界又是可得可证和真实的。

但是要达到祖师见性成佛的境界,就不可能成千上万的人同时达到的了。所以世尊拈花,百千众中,只有迦叶会得佛意。就算这个公案不是出自公认的佛经,但是这样的事很能说明真正的见性和解脱。所以故事的真实性在这个公案里就不重要了。

当然,佛经里每处的描写未必都真实,也有一些地方是善巧方便,一概而论,为后人建立信心,不能全信。

而众生的根基,不论是佛陀时代,还是现代,都没有定论。诸法无常,时代更替,虽佛法大势趋末,未必不会再有兴盛之时。

还有一点,在佛陀时代和佛经里的描述,所有写到证果的地方,一般都是有余的声闻涅槃果,不是真正的见性。但是悟无生法忍,多代表理上顿悟,住不退转,则偏于事除渐功,则接近悟道。另外,佛陀弟子,长年跟随佛陀修行,远离世缘,每天听经闻法,一心办道,忽然于某一会上,顿悟明理,得佛知见,证得菩萨罗汉少分解脱之果,太正常不过了。

而我们现在时代的人,每天世缘太多,真正摒除外缘,一心办道,心无旁骛的时候加起来也不多,更没有善知识引导,求法心又不切,所以很难时机因缘成熟,忽然有所领悟,于烦恼中得大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