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语

    法语安静地坐在那里吧,随便是哪里,桥头,船上,檐下,溪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青山自青山,流云自流云。你做你,我做我,互不干扰,各自相安,在一大圆梦中甜蜜地笑着。 空气,泥土,森林,溪水,人们想起它们来,都会倍感亲切和温暖。何以故?尽可取之,不必予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去成为一个人们想到你就会感到温暖的人吧。那才是你的本质,是你的本来面目。 意识总是看到问题和缺点,并试图说服别人改正,而智慧看到的是圆满,不去改变任何人。经云:彼自无疮,勿伤之也。此之谓也。 你不要担心自己唱不出美妙的诗句,你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安静到极致。静极光通达,神清性自明。花香蝶自来,山秀有仙居。莫愁不会佛言语,只恨不契诸佛心。好好地沉淀自己,让自己再静一些,那时,清风明月,自然入心。鸟啾莺舞,涓涓流露。

    2022-05-27

  • 涅槃

    涅槃“涅槃”是佛法中一个很重要的名相。学法之人对涅槃的陌生和误解,导致不能正确的修行,从而错失真正的解脱。涅槃并不是死亡或禅定,不是一种固化的状态。涅槃不是一种终极状态,不是一个定法。它甚至都不是法。涅槃也不是什么高深或神秘的状态。它平凡到我们无法想象。它简单到动一动手指就可以证得。涅槃,它和所有的“宗教”、“大师”、“修证”、“得道”、“神通”毫无关系。涅槃,它并非只属于诸佛和道人。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涅槃,而且是随时随地,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确切地说,并不是达到,而是我们一直处在“涅槃”中,只是我们不知道。维摩诘经云: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圆觉经云: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楞伽经云: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一切皆是妄分别有,无所有故,妄计未来诸根境灭,以为涅槃。不知证自智境界,转所依藏识,为大涅槃。又云: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六祖大师言:劫火烧海底,涅槃相如是。所以,涅槃是一种不住的状态。乃至不住觉,不住智慧,不住佛,于一切法,无所住,是名涅槃。故知妄念不生,即是涅槃。不见是非、善恶好丑,心不逐缘,即是涅槃。于诸法,不生法相,不生非法相,离一切相,即名涅槃。不染世法,不染佛法,不见世法佛法异,乃至不染菩提,不染涅槃,于一切法无染,是名涅槃。又涅槃者,解脱之异名。烦恼尽灭,诸苦不生,是名涅槃。

    2022-05-27

  • 六到口诀的详细开示

    六到口诀详细开示我们每天在道场所做的这几节功课,还有在家人在家里做的功课,对于一个想成就的人,想真正安心的人,想最后达到无依,一切无碍的人,这些功课是远远不够的。那怎么来补充呢?怎么来把这个不够的部分补足了呢?只有在生活里修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把修行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会发现,你有的是时间,你用来做功夫的时间非常充足,多到你无法想象,只是看你会不会修而已。看你自己是不是能经常提起觉知和正念,能不能回到当下。看你心里有没有一个特别大的执着挂碍,导致你总是随念流转,离开当下。 如果你心里有事、你有烦恼、你有病苦,你就很难提起正念,你很难在生活里随时随地带着觉知去修行、去生活。我经常也观察大家,有的人会好一点,有的人就特别毛躁。从他的动作、从他的语言、从他的神态,你就能看到其实他很多时候都不是在当下,都是在未来心里或者是在过去心里,就是心太急,做事太匆忙。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想做成什么的心,还有就是习气使然。如果你心里总是有所得,总是想做成什么事,你很难活在当下,也很难把觉知和修行带入生活。当你来到道场,或者想通过修行来改善自己的身心状态,把修行带到工作和生活中,你就要勤加观察,时常地反观自己,你心里所求为何?你是以有所求心来修行,还是以无所求心来修行。你内心的执着、挂碍和所求越来越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也会跟着慢下来。虽然你的心会慢下来,但是多生多劫养成的习气,使你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还是很急躁,还是经常心不在焉,一边做事一边打妄想。心虽然并没有特别强的执着和挂碍,但身体慢不下来,还在习惯性地抓东西,做事情,不停地做事情,想以此来安心。如果你不能立刻减少做事以达安心,那么,修行先从所有的动作都慢下来开始。我们这个时代生活条件太好了,大家在道场生活、修行,也没有太多的事儿需要我们去做。做做卫生,打扫打扫房间,去厨房、斋堂帮帮忙,其它就没有大的活动。我们也不需要种地、出坡劳动、盖房子、盖庙、装修,这些都不需要,所以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来把心安住在当下简单的生活里。我们大量的时间干吗?就是慢下来。道场非常清闲,就算有的人在家里,也并没有太多着急要做的事,不需要你急慌慌、风风火火地去干一个事情。不管做什么事,你一急,就很容易错失当下。为什么会急呢?因为你住在未来心里了,你想很快地干成一件事情,你才会着急。如果这个事情不是说一定马上就要把它做成,你不会急,你就会慢下来。大伙都打开这个手机,看一下我刚才发的一条关于六到口诀的文章。所谓六到和六道轮回那个六道发音相同,但是你要做到这个六到,就不堕那六道。我简单给大家讲一下这六到。我们这一天做的最多的无外乎就这么几件事:穿衣、吃饭、走路、说话,就这几件事情,那我们就在这几件事上修。把这几件事做好,你的一生修行就有了保障,你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轻松、惬意。 我们先看第一个,吃饭。直接来讲,吃饭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时间不是最多的,但是是最重要的。间接来说,与吃饭相关的事情最多,在吃饭这件事上花的心思、精力和时间也是最多的。世间之人,从一早起来,到晚上睡觉,一整天都在奔忙,不过是为食奔忙,为了嘴里能吃一口香香的食物。吃饭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只要你身体健康,你心智正常,吃饭是每个人最喜欢做的事儿。大家都喜欢吃饭,因为你不吃就会死掉。那吃饭这个事情就非常非常重要。可是这个饭你怎么吃呢?你怎么才能把这个饭吃好呢?就是简单地把饭送到嘴里,就是吃饭吗?咱们斋堂每个桌子里面都有一个过斋仪,有的人看了,入心了,有的人看完,就扔脑后边去了。你们天天都有人在斋堂外边吃饭,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过斋氛围,我没有阻止大家在斋堂外面的廊下吃饭。我虽然不说这件事,就希望你们在吃饭的时候能够自觉不去讲话,就像在大众中吃饭一样。可是我天天看你们总是有那么两三个人在那儿一边吃饭,一边讲话,我就不得不说了。你这一讲话,粒粒咬到,你就做不到。首先,吃饭的时候,你要做到粒粒咬到。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看有多少利益。粒粒咬到,你需要细嚼慢咽,这个食物你就会把它嚼得很碎、很细,你的五脏消化它的时候就会减少很多压力。吃菜的时候,要吃到菜的味道,知道自己吃的是罗卜还是白菜,而不是食而不知滋味。如果你不专注吃饭,一顿饭吃完了,吃的什么都不知道,可见心一直都没在饭菜上。细嚼慢咽,知其滋味,首先对身体就是一个极大的好处。一般都是老人,都是身体器官不行了,得了重病的人,医生才会强迫他吃饭一定要慢,或者让他吃流食,让他吃得特别慢,就是为了有助于他消化。全世界的人每天都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吃饭,真正能把饭吃到肚子里,而不是吃到脑子里,能粒粒咬到的人,就太少了。有一句老话叫:食不言,睡不语。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因为吃饭这件事对于我们身体来讲太重要了,你必须得认认真真对待,你要一心一意地吃饭。要比我们玩游戏时候那种专注、比我们读经时候那种专注还要专注。也不是说你在那儿细嚼慢咽,吃饭吃得慢,你就是在认真吃饭了。慢只是外在的现象,最重要的是你心里要慢,不能急,不要打妄想。你虽然饭吃得慢,动作也很慢,但是你妄想打得快啊。为什么吃饭时会打妄想,没有经过训练,心里还有东西没放下,还挂碍着一些事。不论什么事,吃饭的时候,一切放下。把饭吃好,所有的事都会变好,要相信这一点。所以说这个粒粒咬到是要训练的。每次吃饭,你都要带着觉知刻意地去体会每一次咀嚼的动作,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一切都放下,交给因缘,整个世界只剩下你和眼前的那碗饭。首先得慢下来,如果慢不下来,那就很难粒粒咬到。吃饭慢下来,这是从一般的情况下,特殊情况下除外。比如说道场有事,或者有一些特殊情况,你稍微吃快点,去做那个事情,这种特殊情况除外。我们平时过斋一定要慢下来,不要出声音,不能交头接耳、东张西望。除了必须的交流之外,比如说你端东西上来的时候旁边有人,你需要提醒对方或请求对方帮助,除此之外,要保持整个过斋过程的安静。坐下来开始吃的时候就不要再讲话,也不要东张西望,一定要安住在吃饭这件事情,把心安住在每一次咀嚼的动作上面。你做得越细,觉知越多,你的心越安。也就是说,你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所练的觉知和安住能力,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其它方面。这六个生活的细节你练出来,它们彼此是会互相影响的,它是一种良性循环,这是关于吃饭。包括吃饭前后的拉凳子、坐下,吃完饭收拾碗筷的时候,都要带着觉知,专注地做这每一件小事。我偶尔会听到有些人的筷子掉到桌子上或掉地下了,这都是在那一刻没有觉知。道场很多人和以前比确实进步了,甚至和其他一些人比已经好很多了。大家在过斋的时候,因为整体力量的加持,几乎所有的人在吃饭时做得越来越好,每个人都很安静,都很专注地在吃饭。这就是共修的力量。虽然我没有每天都去要求这个事情,但是大家现在越来越自觉,基本上做得都挺好,比我们以前好很多。我们也没有唱供养偈,也没有做这个形式上的东西,但是大家做得都很自然,这是修行功夫提高的表现。只是有个别人会忘这件事情,一般是刚来道场的,还会东张西望,出声音。吃饭时,你的筷子,你的碗,尽量不要出大的声音,起来坐下,别咣当咣当的。起来的时候,凳子轻轻地拿出来,这都是要带着觉知去做的;站起来收碗筷的时候,把凳子轻轻地放进去,然后走到斋堂去洗碗。这一路,都要带着觉知。拿饭的时候也要轻,不要把汤洒了,不要撞到别人;去洗碗的时候也要轻,别把水弄得哪儿都是,也别大家挤在一起闹哄哄地洗碗。洗碗跟吃饭时一样,慢,带着觉知,不要着急洗完它。你洗完碗干吗?洗完碗还是这样无所事事,还是要在修行中,你这一天其实都离不开修行。我们就是为了降服我们这个一直都在动,一直都在攀缘的这颗心,像猿猴一样的心。这个是关于吃饭粒粒咬到。第二到:步步踩到。我们这一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走路,只要你两条腿是健康的、正常的,你都要走路,而且要走很多路。那你这个路要不要走好?人们为了生计,上班、工作、挣钱,娱乐,到处走,哪儿哪儿都去,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被人走遍了。大多数人走路时都是匆匆忙忙的,没办法,时代如此,每个人为了过上舒服的生活,都越来越忙。能像鸭子、像鹅、像鸡那样走路的人几乎找不到了。就算偶尔在公园里或湖边看到漫步的人,要么是六神无主的抑郁症患者,要么是想自杀的人。我们在道场,每天有专门的行禅课,除此之外,我们还去行脚。都是为了训练走路,把路走好,把觉知带到我们生活中最多的一件事上。我们那天去爬山,那条山路有的地方是很滑很陡的,你不步步踩到的话,随时都会把你摔倒,或者一不小心就滑倒了。我们要把自己训练成走平路都要像走山路一样,甚至像走独木桥一样,那样,你就永远不会把脚崴到。我刚才坐这儿想半天了,咱们道场不是有长凳子吗?我惦着摆二十个、三十个,让大家都在上面走,练习带着觉知走路,就像涅槃经里所描述的,有个人端着一碗油,从城东走到城西,旁边有拿刀的侍卫监督,不得掉一滴油。如果走路的过程中,左顾右看,掉一滴油,就会被杀。这样,走路的人就会非常警觉,不敢放逸。我正筹划这件事情,还是专门儿买那种小窄木,就在这个窄木上让大家练习走路。据说,古代皇宫里选妃时,为了训练宫女和嫔妃的礼仪,也会让他们在高凳上走路。就是逼着你必须得带着觉知走路,你不专注,不认真练。就会掉下来、摔下来。走路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关乎你的性命。我们都知道有多少人在爬山,在游玩的时候,不小心落入山崖或掉入水里,或被车撞到。走路虽然如此平常,但却关乎生命,只是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尤其又关乎修行、正念、觉知和解脱,我们能不重视吗?走路和我们前面所说的吃饭一样重要。为什么?因为你稍不注意,你上台阶、下台阶的时候,你淋浴洗澡的时候,或者你去哪儿玩的时候,地一滑你就崴脚了。崴脚你就得伤筋动骨一百天,崴轻了还得疼好几天,崴重了就得几个月。你走路的时候,不小心就把人撞上了,把贵重的东西撞坏了,还得给人家赔。所以为了东西,为了你都好好的,你走路要小心,要步步都能踩到。所谓踩到,你要知道你脚和地接触的时候,那种触受。比如说你走五百步,你至少有四百步要知道你的脚下的觉受,你的觉受和心念要在脚底下,不要离开脚下。一离开脚下,就拉回来,如此反复训练。如果要求每个人一步一步地每一步都踩到,每一粒米都咬到,那也不现实。但是你要多地去踩到、去咬到。也就是说你越多地觉知,说明你越在当下,你活在当下的时间越多,活在当下的力量越强。你越能在正念里,越是用根在生活,而不是用识在生活。这就是“常应诸根用,而未生用想。”你就能用觉知生活,用觉知在做事。如果不这样高强度地练习,我们根本没办法改变三心二意,做事不专注的习惯。你上几节课,来道场几天,就能把久远劫来的习气改变了吗?不可能。每个人修行的机会同样多,生活是个大道场,就看你是不是把握得住机会,你是否重视自己的修行。我们在道场只是形式上的修行机会多一点,如果论穿衣吃饭、行住坐卧,那大家的机会一样多,你自己不把握,没人能帮你。你对自己没有要求,最后浪费的是你自己的生命。所以走路一定是步步踩到。反正我每天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不管我在哪儿,就是在屋里边上个厕所,我也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到卫生间。这是一种习惯,需要积年累月重复地练习,修行难就在这里。这是走路,是很重要的一条。因为我们每天都要走很多路。第三,声声听到。声声听到就挺难了。难虽然难,但是我们每天有很多时间要诵经。我们上午诵四遍金刚经、下午三遍血脉论,有时中午或放香的时候还会加诵五遍楞严咒。也就是说,你在读经咒的时候,要听得到自己所读的声音。你要经常地听到自己读诵金刚经、血脉论和楞严咒里自己的声音,包括这个木鱼的声音,包括其他同修读的声音。就是尽量多地去听到,用声音来摄受耳根,让自己心不外驰,不打妄想,一打妄想,就拉回到耳根和声尘上来。我们坐这儿歇着的时候,甚至说话的时候,你要经常能听得到鸟叫,听到自己所说的话。咱们院子里每天,没有一天没有鸟叫的,而且会有大量的时间有鸟叫,有很多的鸟不停地叫,这是因缘赐给我们的一个极好的修行环境。是一个特别好的训练耳根的机会。所谓反闻闻自性,你要听得到声音,只要听到就行,不要去分析听,不要去在听到上面加任何的知识、理论。你不用去分别这个声音,你听到就可以了,修行在那一瞬间就结束了,所有的领悟、解脱在那一刻也都完成并结束了。声音再起的时候,再打妄想的时候,再听,再结束。每一个当下都是寂灭,都是空,而又不入断灭。佛性会不间断地起用,心虽然会一直随它起,但是念念不住,念念不入知解,听只是听。不管是任何声音,只要你一听到,并不住着,也不分别这个声音,就说明你没有在意识思维里。你没有听到,基本上就是在打妄想。打妄想分两种:一个是你确实是在打妄念,在想烦恼,想是非。还有一个,就是真如自性起念,是自己阿赖耶识积累的记忆和一些无关紧要的妄想,就是圆觉经里所说的“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个妄想,是没关系的。我不知道大家到底有多少时间是真如自性起念、是本性正常地起用。还是在想事,消耗自己。大多数时候,你可能是在想烦恼,在想那些没用的,在想财色名食睡,在想自己怎么快乐一点,通过有依的东西让自己快乐一点。而没有处在一种觉知的状态里,或者是正常的思惟活动,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意根正常的使用。如果说我们更多的时间能够听到外在的声尘,透过听来转移思虑,透过闻性来不住烦恼,那你这个正用的时间就多了。本来我们在道场也没什么事儿,需要你考虑的、需要你去思维的事就很少,你要尽量减少思维活动。除了看经的时候、听法的时候,处理正常生活起居的时候要思维、要理解它,这是正思维,其他时候,放空心识,听只是听。这是声声听到。当然,我们自己说话的时候,你最好也要能听到。你听到自己说话,你就会慢下来,你说话就会更有条理,听你说话的人就会听得明白。你就知道自己说话的口气、速度等等,你就会有机会调整它,这是声声听到。下边是字字吐到。这个和声声听到是相辅相成的。字字吐到,也就是我们每天诵经、诵咒、包括说话,你要字字吐清,不要含糊。你的声音、用词、吐字,要清晰、要清楚。看经文念诵的时候,不仅要字字吐到,还要字字看到,你得知道你念的是什么,你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前后的逻辑,事情的轻重,说话的场合,你都要注意。说话时,不要急,慢下来,调整好心态,带着觉知去表达,去读经,去读论,去读咒,去跟同修交流。这是字字读到,字字吐到。第五,手手捉到。这个可能大家练的少,我每天要求自己拿放东西都要慢,要带着觉知。这个习惯养成快十年了,不管拿杯子,还是开门,关门,拿书,放书,拿衣服,拿扫把、碗筷,都是带着觉知去拿放,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关门、开门、拿杯子、倒水、端杯、喝水都是这样,这叫手手捉到。就是你用手去摸东西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你关门,上车、下车,拿东西、扶东西,你都要知道。你的手和物体接触时,你要有感知,要能觉察得到。你把椅子搬过来的时候,这个手触碰到物体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些细节,这些环节,是把你从妄念里拉出来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这样绵密细腻的觉知,是把你从是非,从烦恼里拉回来的最好的工具。因为这些事你每天都要做,而且是一次次反反复复地做,在这上面加入修行,那你的修行就成片了。你要做的事情只是在这些日常行为上加上一个觉知,你的生活就变成了修行,这是手手捉到。包括我们每天叠被子,穿衣服,刷碗,凡是用手和物体接触的时候啊,你都尽量去觉知。步步踩到,是觉知脚;手手捉到是觉知手。手和脚是我们一天用得最多的,所以在这上面去觉知,越多越好。就是你手碰到物体的时候,你知道你在碰到它,这个时候越多越好。最后一个就是物物看到。我这里讲的六到,主要就是六根里的眼、耳、舌、身、意根与外尘接触的时候,要觉知,用根生活修行,在识产生的刹那,不住于识,这时的识就空了,就转成了智。这里没有提到鼻,没有闻,但其实也可以加入闻香,闻大自然中的一些草、树、花、泥土等的气味。因为这个用的不是太明显,就略过。眼,耳,舌,身,是我们用的最多的地方。尤其是眼睛,我们从早晨一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觉,眼睛几乎一直都是睁着的。这六到,我们主要是从眼、耳、舌、身这四根上来训练。意呢,就是你五根见闻觉知,你在做事的时候,你清楚,你知道,这就是意根的正用。比如说我说话,我知道我在说话,我知道要表达什么,这就是意根的正常用。最后一个就是物物看到。我们每天用的最多的无外乎就是眼根。眼根的使用可以助我们修道。我们可以通过看来悟道,来修行,来训练觉知。这里的关键是:你要看得到你看的东西,看只是看,不于看上生种种心。比如我们坐在这里发呆的时候,如果说你是闭目养神,那就是休息六根,关闭六根,不用六根。如果你睁着眼坐着,你就会看到周围有很多东西,你会看到离你最近的东西,一个杯子,一张桌子,地板,地板的颜色什么的。当你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能真正看到他。比如说我拿水杯倒水的时候,我一定要看得到杯子,看得到水壶,你的手要够得到这个茶具。如果我看的时候没有看到,那就有可能会把杯子打翻。我这儿手倒着水,心里想着别的事,眼睛并没在杯子上,然后别人跟我说话,我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水就倒洒了。这就是你看的时候没有在看,你在打妄想,你在一心二用,或者是在散用其心。乃至于你坐这儿发呆的时候,你都能看得到你身边有谁,有什么景物。比方说,现在在户外,你看得到地上的这个砖,你眼睛落到这个砖上了,而且也确实看到它了。如果你妄想太多,不能安住,你眼睛虽然落在砖上了,但你未必能看得到砖。看到砖,只是看到,没在看上再加东西,只是单纯地看到了,这就是觉知,就是安住。我们眼前的这些瓶子啊,用具啊,都可以用来作观察和看的对象,但切记,看只是看。这些用具映入你的眼帘,你不是熟视无睹,不是视而不见,而是视而见之。就是你确实看见了,但你不会住在你看到了什么上。你不用说,你看到树了,看到花草了,看到瓶子了。看只是看,它结束在看的那一瞬间。有时候我们要训练自己专注的时候,你也可以盯着一个东西看,一直盯着它看。比如过去打坐时,有专门观香头的修法。点着一根香,眼睛一直盯着燃着的香头,以此来收摄心念。比如打坐的时候,我以前教大家睁眼打坐,看着手里的掌纹或手指。打坐昏沉的时候,把眼睛睁开,看着你一米左右的地方有什么东西,一直看着它。这时候你是有意地去盯着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一块儿砖,或者一块儿斑纹,或者一个什么东西,不管什么,你盯着它,它只是看着它,这就是用根没有用识。再比如诵经的时候,你忽然昏沉了,或者打妄想了。这时赶紧把心拉到眼根上,把注意力转到每个字上,盯住你要读的字,每个字都不要放过。你就会警觉,就会安住在所读诵的经文上,这是字字看到。我们的眼睛一天看的东西太多了,但是你看的时候,是不是生染着了?是不是贪了?是不是打妄想了?是不是不专注了,这个你自己得清楚。怎么使用眼睛,又自在,又合道,又不呆傻,又不沉空守寂,这个就需要你对法性的了解,和平时用功的积累。如果说一切东西你平时都能看得到,你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不会损害东西。因为你看见了,你就不会打失它。你不会踢桌子上,不会撞到柱子上,不会拿错东西。因为你看到了。这个看和听和很多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叫物物看到。为什么说有些人,他的观察能力特别强?比如说画家,他能观察到很多别人观察不到的细节,是因为他专注地去看了,他心无旁骛。他把心都用在了看上,用在了眼根上面。一般人捕捉不到的,看不到的,他能看到。还有警察,破案的时候,他会看到很多细节,他用心地去看了。他在看的时候没有打妄想。如果说在看的时候打妄想,很多细节就看不到了,这是物物看到。关于这六到的解释,我又给大家讲了一遍,本来是写了一篇小短文,但考虑到这六到对于实修非常重要,我又详细地讲了一遍。大家私下有时间再把这个音频听一听,然后再把这段文字反反复复看看,然后从当下就开始练。一定要把修行带到生活里面。包括扫地啊,刷碗啊,做饭啊。上班时你做的每一件事,复印文件,打字,加工产品,开车,做每一件事,都可以带着觉知去做,你会发现,你的心比以前安稳很多,充实很多。做任何事情都带着觉知去做,你的妄想会越来越少,未来心也会越来越少。刷碗的时候,你要知道手跟碗的接触;扫地的时候,你的手臂接触笤帚时的感受、你用力多少、你移动手臂的速度,这些都要尽量多地去觉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修行。走路的时候,你的脚抬起来时,在空中移动时,踩到地面时,你都要绵绵密密地去觉知。当你能这样去修行去生活的时候,你还有什么烦恼?你那个心自然就降服了,就安了。你一打妄想,一想那些过去的事,你就立刻拉回来,回到动作上来,回到觉受上来。包括你身体不舒了,就一直感知那不舒服,不要离开身体的觉受。慢慢的,觉知和安住的功夫就养成了。你的整个人的状态就变得特别稳,基本上你的生活就不会出现错误。所谓错误,就是丢三落四、瞻前不顾后、虎头蛇尾,毛手毛脚,看上去不稳重。你的状态就不会这样。不然的话,你总是这儿出点差错,那儿出点错。希望大家把这个六到高度重视起来。我前面写了很多关于觉知的文章,都是讲的六到,有些人看完了,当时觉得很好,就像自己已经拥有了觉知的习惯,可是自己不练习,发现生活里自己还是老样子,毛毛躁躁,心不在焉。就把那些文章扔到脑后边去了,从来不练习。或者练了一段时间就不练了,就放逸了。那样的话,你的功夫就无法养成。修行需要刻苦,没有什么乐趣,要久久坚持,才能有所成就。理大家一听都能听明白,剩下就是刻苦地训练了。包括今天上午我在外面讲了几句,你们也都听得很入心。诵经课和坐禅课之间的那二十五分钟,一定要利用起来,要么立禅,要么行禅。因为每个人修行的进度不一样,所以我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变成定课。但也有些人都在很自觉地做功课,就不用刻意给他定那么死的功课。刚来的或者功夫不行的人,你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到点就去立禅,去练习觉知,去行禅,这个没办法,没有捷径,你看那些身心安稳,觉知强的人,大家都是练过来的。就是苦修苦练。你不练,就坐在那儿打妄想,无聊,自寻烦恼,白白地烦恼。好像人们都觉得我这个时间就应该干点别的找乐的事,不然的话,生命就浪费了。如果我不找点儿乐,我不做点儿快乐的事情,我的生命就浪费了。你要知道所有的快乐都是有副作用的,功德天、黑暗女如影随形。你一辈子追求快乐,会有五辈子的痛苦等着你,五倍的烦恼、五倍的不安等着你呢。你最好把这件事情搞清楚了,就甭想那个快乐了。最后,我们就是很平常、很简单地这样活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离苦得乐。没有痛苦就是快乐。累了,我们稍微放松一下,但一定是有度,不能放逸。修行累了的时候,功课做多的时候,我们踢踢毽子,打打羽毛球,玩一会儿。我们稍微做点简单的游戏,这个就是最快乐的事了。别的你就甭再找了,你再怎么找,你再怎么玩儿,最后也是无聊。没有任何一件事,一个东西可以永远满足你的识心。你的识心会不停地找,不停地动荡,不安,不守本分,你只能歇下来,安住寂寞,心才能真正地安住。你越找东西,越抓东西,越无聊,你必须得歇下来。越无聊,越说明你功课做得太少了,法理不明白,不肯老实修行。说道者如恒河沙,实修者如龟毛兔角。功课做得多的人,这个无聊感会越来越轻,甚至就没有无聊了。 

    2022-05-21

  • 在生活中禅修

    在生活中禅修同修们好,现在我用一段时间给大家演习一下如何在生活中进行禅修。在生活中进行禅修主要是通过一些基本的生活动作,来训练觉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训练称为“与自己在一起。”这些基本的动作主要包括穿衣吃饭,行住坐卧,刷牙洗脸等。我们通过这些基本的动作的反复训练来进行动中禅修,让自己安住在当下。这些基本动作,每一个人,每一天都一定会做的。比如说夜晚上床睡觉、脱衣、上床、躺在床上。早晨起床、穿衣,然后起来、坐下、走路、拿杯子、倒水、喝水、放下杯子、挤牙膏、刷牙、洗脸。洗衣物,扫地,打扫房间,做饭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谁都离不开的,是一些基本的活动,如果训练的再多一点,还可以包括买菜、择菜、淘米、炒菜、购物等等。通过这些最基本的动作来训练觉知,让自己的修行落到实处,不再口说佛法,研究佛法,而是实践佛法。除了这些日常所为,我们还有专门的功课,来巩固自己的修行。比如说,你在道场修行,除了共修之外,你在自己寮房里或者是在院子里边,你也会诵经,也会持咒,也会行禅,做一些事情。除了共修课程之外,你也有可能每天自己额外增加坐禅的练习。那这些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时间。怎么样让自己在这样一段段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来进行更深的修行?也就是把修行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修行从点到线,再到面,使生活和修行完全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演练的目的。现在我就开始演练这一套十几个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动作。我在演练的过程中每做一个具体的动作我都会稍微解释一下,稍微提醒一下,我会辅助以语言和开示。正在做动作的时候我就不讲话,大家认真仔细看,包括我的每个动作都会尽量让它缓慢,尽量带着觉知,你们看的时候也要认真看。大家自己练习的时候也这样去练习。因为这是一种演练,是一种训练,所以,我们可以非常缓慢。但现实生活中,你不要太慢,否则会影响到你身边的人。除非你自己生活,你可以慢一点,用你自己觉得适中的速度来进行。第一个动作就是上床睡觉,先脱衣,然后躺在床上,然后躺在那里睡觉。脱衣的时候,手会和衣服的扣子或拉锁有接触,要去觉知,并放慢速度。衣服脱下来,不要随便一扔,要把它放在椅子上或衣架上,把衣服整齐地放好,这样第二天再穿不会有太多的褶皱。衣服脱好后,轻轻地把被子打开,铺好。然后脱鞋,把鞋也摆好。居家生活可能会穿拖鞋,拖鞋也要放好。刚躺到床上的时候,身体要放直放稳,全身放松,先调整呼吸,让自己整个人安静下来。这时候,就什么都不要想了。如果这一天经历的事情太多,可能无法一下子什么都不想。这时可以通过数息,或持咒,或觉知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来转移妄念。如果妄念过多而无法转移,那也只能接受它,不要太过于抗拒妄念。刚上床的时候,可以侧卧也可以仰卧,最好练习一会儿卧禅。所谓卧禅,就是我刚才讲的,加入一些方法,比如观鼻息,比如观想佛身,比如觉知身体,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然后可能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入睡,在床上辗转反侧,这时正好练习觉知。你的身体每一次动,都要比原来更慢一些。翻身的时候,要慢,要带着觉知,感知身体和床的接触,感受大腿、腰部、背部、脖子、头部和床的接触。每一次翻身一定要慢,这样,也会让身心逐渐安静下来。下面就是起床。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起床。当然,半夜也会起床。起来的时候,动作还是要缓慢,慢慢地起来,下床,穿鞋,带着觉知,去喝水或上厕所,都是像行禅一样,带着觉知。如果是早晨醒来,这时先在床上坐一分钟,伸伸懒腰,静一小会儿,再慢慢地下床,穿鞋,去倒水或去上洗手间。因为一晚上大多时间都是在躺的状态,所以忽然起来的时候别急,一定要稳,不然血压会有变化,头可能会晕。稍微动一下,再慢慢地移动身体,再下床。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的人起床先去喝水,有的先去厕所,有的就直接叠被子。我们训练,这时候先叠被子。叠被子时,同样要慢,带着觉知,每天坚持这样练习,就会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养成之后,就会自然地放慢速度去做这些动作,这样就不会出错,自己也处于一种非常安静的状态。叠好被子之后,去刷牙洗脸。你从卧室到卫生间肯定有一段距离,所以说从卧室走到卫生间的时候,还是要带着觉知。这段路是我们每天走得最多,但有可能是从来没有重视过的一段路。把这段路走好,你人生中所有的路都会走好。我们来到卫生间,开始刷牙。我以前刷牙也是很快的,不到一分钟就刷完了。竖着刷牙的效果会更好些。自从练习觉知以后,我增加了刷牙的时间,差不多有两到三分钟。大家每天刷牙,也尽量能刷到两分钟、三分钟,每一次刷牙的动作,都要慢、稳、准,不要刷到外面或脸上,以前我经常把牙刷刷到外面来。我也听到过一些说法,有的人刷牙可以刷到五分钟、十分钟。这完全是个人习惯,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那么久。起床之后,先刷牙还是先洗脸,这都是个人习惯。今天我演示时,是先刷牙,然后再洗脸。刷完牙之后,把牙刷、牙膏和刷牙的杯子原处放好,摆放整齐,漱口时喷到其他的地方的水擦干净。下面是洗脸。如果为了节约用水,最好用个盆放好水再洗脸。如果一直打开水龙头,洗很久的话,会浪费很多水。如果水流小,直接打开水龙头洗也没关系。洗脸和手时,要感知水的温度,水和身体接触的触觉,动作缓慢,时间也不要太短。我也看到过一些人洗脸,三下就完了,连十秒钟都没到。那样,脸上的很多代谢物洗不干净。所以,洗脸不能着急,带着觉知,眼睛、脸颊、额头、脖子、耳朵后面最好都要洗到。有人习惯用冷水洗,认为那样对血液循环有帮助。这也要根据个人的实际经验来判断。年纪大的或体寒的人,尽量不要用太冷的水洗脸。洗完脸,放好毛巾。毛巾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很容易脏。下一个动作就是洗一些小衣物,包括袜子啊,内衣啊,毛巾等。我们今天演练就是洗毛巾。毛巾要勤洗,最好三天到五天用洗衣液清洗一次。据说毛巾很容易脏,一个星期不洗它,里边就有很多隐藏的细菌。洗毛巾时仍然需要专注,甚至是一种享受。因为你没有别的事情干,按部就班,把生活中这些小事一件一件地做好。做好这些事,你才能做好别的事。不论你现在在做什么,把当下的事做好,是你美好人生的开始。洗毛巾或袜子这样的小物件,不能着急,别几下就洗完了。一定是又慢、又仔细地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的。以前我也不爱做这些特别琐碎的事,但是现在确实没事干,我洗双袜子也能洗十分钟。以前一分钟就洗完了。虽然你是在洗小衣物,但其实你的六根是打开的,周边发生什么事情你都知道。如果你不专心,洗着毛巾,打着妄想,你饭烧焦了,或者水开了,你都不知道,那说明你没好好洗毛巾。简单的洗漱完毕,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周末休息,我们会在家里做一些其他的事。如果是上班,这时你会穿上外套。内衣或居家的衣服,我们一般起床时就会穿。而上班前,我们会着正装。如果上班赶时间,大多数穿衣服时很难做到动作缓慢,带着觉知。而如果你是练习的话,就要慢下来。拿起衣领,披到身上,系好每一个扭扣,或者拉上拉锁。带着觉知,做好每一个动作。穿好衣服,在镜子前检查一下,扣子是否系错,衣服是否穿整齐。这是早晨起床、穿衣,然后洗漱完毕。这时候一般情况下,我们因为睡了一宿觉了,起来都会喝口水,大多数人早上都有喝水的习惯。我的生活习惯就是起来先去喝水,喝完水才刷牙洗脸。因为今天做演练,我就把喝水放到后面来演练。现在我从洗漱的地方走到那边生活区。那边是一张桌子,日常生活的一些演习都在那边做。包括一会儿喝水、写字都在那边。走到这边,我先站好。我们先做一个坐下和起来的动作,这个动作也是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动作。不管你是在家里、工作的地方,还是在餐厅,其他场所,我们坐下、起来的动作可能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坐下之前,为了让它有一个训练感,有仪式感,我先在这站一会儿。好,我开始坐下。出家人因为有这个长袍,一般不让它压在下面,所以会把它提起来,放在后面,然后慢慢坐下,不要压到长衫的后摆。这是坐下。虽然只有一个动作,但是你身体弯曲的时候,你要知道。你坐下时,臀部和椅子接触时,也要觉知。这是两个大的觉知点,就是弯身和坐下。坐好之后,就尽量别动了。身体在很多情况下如果能保持安静,说明你的心也是静的。好,坐了一会儿,现在是起来。我们这一天会有很多次坐下、起来,坐下、起来,那专门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动作来训练,就很重要。起来时,如果你的坐椅和桌面靠得太近,你还要注意身体不要碰到桌子。这时,你可以先把椅子向后面轻轻地挪一挪,然后再起来。起来的时候,同时也看看周边,尽量不要碰到身旁的人或东西。如果这时没有觉知,很快地就起来,可能你身后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热咖啡,脸正看着别处,不知道你起来。你一下子可能就把他撞到,咖啡就会烫到你。起来之后,如果你要去其他的地方做另外一件事,继续带着觉知,去你要去的地方。这时的修行是连续的,继续做行禅的修行。看好了方向,迈着缓慢的步子离开。这是坐下和起来。下面一个动作是喝水。首先,喝水这个动作我们可以做为一个重点的动作来进行强化训练。喝水是维持我们生命的一个重要因素,你每天都离不开喝水。在现实生活中,当你起床之后,洗过脸,刷过牙,穿好衣服之后,这时候你就逐渐清醒了。这时候,你通过喝水来进行禅修,它的修行效果就会很明显。你就可以多练习一些觉知的动作。练习喝水时,我们要坐在那里,把它当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来练习。现实生活里,我们很多时候喝水是站着喝的,因为比较着急,要做一些事,来不急坐在那里慢慢悠悠地喝水。有时为了赶时间,还要走着路喝水。所以,坐下来,安静地带着觉知喝一杯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享受。喝水前,我们先要去拿壶。拿壶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握住了这个壶把,握住之后停一下,然后拿起来的时候也要知道。只是因为慢了下来,加上这几个觉知的动作,你就不会把水倒到杯子外面,也不会烫到自己或别人。因为这是练习,我就把这个动作慢一点,抓起壶,倒水,倒好水之后,放下水壶。放下水壶的时候,手也不要立刻离开壶把儿,还是感知它,放稳了之后,手再离开。下面端起杯子。我们拿杯子的时候要有一个觉知,就是你手和杯子接触的时候,要知道杯子的冷热。我们平时喝水的动作太粗了,以至于经常会被水杯烫到。在水杯送到你嘴前,手和杯子还有一个空中的移动,这个也要去觉知和感受,要感受手臂的移动,就像我们练行禅抬腿的时候,腿在空中移动,也要觉知。这时候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你手碰到杯子,要觉知。因为有时你用的是一个很薄的玻璃杯,这时候你倒的是开水,如果你没有觉知,一下就抓起来,就会烫到。你到别人家坐客,人家给你倒一杯水,你没有觉知,一下就烫到了。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慢,有个接触,你也能感知到这杯水的温度,有一个感知。如果很烫,就先放在那儿放一会儿,过一会儿再拿杯子。握住杯子的时候,如果杯子不是太烫,在这个时候也要停顿一下,让杯子在手里停一会儿,感知一下水杯和水的温度,然后慢慢地送到嘴边。水送到嘴边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停顿。因为如果杯子很厚,杯子虽然不烫,但里面的水可能很烫。如果你不停一下,直接就去喝,还是有可能被烫到。不管水热不热,吹一吹,然后小口地喝一口,再继续喝。早晨刚起床后饮水的时候,别太急,别太快,尽量喝温开水,不要喝白开水。小口小口地咽下去,不用喝太多。喝好水之后,把杯子放下的时候,还是要带着觉知。这是喝水这个动作。我们把水壶拿到旁边,做下一个动作。下一个动作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练习。你可以选择直接去做饭,或是去打坐,或是打扫房间。或去读经,或去浇花儿,或去散步。今天我练习的是抄经,用毛笔抄写《圆觉经》,既能练字,又能熟悉经文。这时候我打开自己的本子,也都是带着觉知,很缓慢的。写字的时候,也没有必要一定写多好,主要是训练觉知和定力,所以一定要慢。不管你写的字好不好看,你慢下来,把它当作一个享受。别急着想写多少字,而是每写一个字,都像完成一件大事,把心安住在每个字,每一个笔划上。一个笔划没写完,不要想着下一个笔划。我想你字写得再难看,当你真正慢下来,心静下来,它都会有一种独特的美,安静的美。字会跟着你的心变化。你的心静了,字也会带着安静的力量。其实写字的时候你很专注的话,旁边的声音也是能听到的,而这个并不是一心多用。这是你六根都在打开。这是写字。还有读经,也是很定很慢,别急,一字一字,吐字清晰,声音饱满有力,抑扬顿挫。读经不一定要把一部或一卷读完,随意而为,随心而为,想读多少就读多少,这样就没有压力,很放松,也很享受。读一句,就安住在一句上,这一句就会读得特别享受。做好一件事后,慢慢从座位上起来,还是那样,带着觉知。永远不要忘了觉知。带着觉知做事,就是与自己在一起,就是你最安全的时候,最宝贵的时刻。这时候你可休息一会儿啊,做一些家务啊啥的,擦擦桌子,扫扫地。我们每天在道场吃完饭,大家都会打扫卫生,擦桌子、扫地,大家做得都很好,都很慢。这样,你就把生活融进了修行。我们每天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很多的活动,你都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禅修和修行去训练和练习。这样,我们渐渐地就能活在当下,带着觉知做好每一件事。你狂乱和妄动的心逐渐就会安住下来,如果你能在做每件小事时安心,再做大事,你同样会安心。把觉知带入生活,以这样的状态来生活、来修行,是最有力的觉悟和修行。你能够这样生活,那你这个生活本身就是修行,而且是密度最高、效果最好的修行。你把生活变成了修行,把修行变成了一种享受,变成了生活。这时候你的生活和修行是完全水乳交融的,无法分开的。这个习惯一旦养成,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会非常享受当下。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事让你分心,因为你已经习惯了,你已经觉悟只有当下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在面对任何事情时,你有一个觉知在前面。不管你突然之间遇到任何事情,觉知一提起来,你站在实相里,不再迷失。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会用正念和觉知来接受,你会随缘,放下自己的各种担心和干涉,让事情去随缘发展。这时候,你的生活里就有一个缓冲,你会理智而心定。如果你没有这个训练,事情一来,你就会条件反射,按照以前的习气,话或行为就出来了,然后就会与人与事发生矛盾。所以这个训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持之以恒,要每天都去训练,久而久之,你的生活就会完全不一样。以上是这次演示的动作。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可以在下面这些动作中带上觉知,它也会把你的生活与修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开关门。每次开关门握住门把手的时候,要带着觉知。尤其出门时,一定要带着觉知,这样你就会知道自己离开家时是否关上了门。二,上下出租车或自己的汽车,回头检察一下座位是否落下东西。打开车门时,看清道路状况,从车里出来,更要缓慢,不要撞到别人。三,吃饭时每口饭都要细嚼慢咽。古人云:粒粒咬到。四,接手机电话时,不要太快地接听或挂掉,在接听或挂断前,先停顿一下,看清号码,再选择接听或挂断。有时,你以为是骚扰电话的,可能是快递或邮递公司的电话。停顿一下,你可能就会回忆起来最近自己是否购买了什么东西,或是否有人给你寄什么重要物品。五,写一些文案或文稿时,要注意不要写太多的错别字,以免给阅读者带来不便。读重要的文字时,要字字清楚,不要落掉一些字眼或读错一些文字,以免误解文章的意思。对于学法之人,重要的文章或开示,最好要慢读、细读、多读几遍。六,讲话时,放慢语速,降低声音,眼睛正视听众,吐字清晰,多作停顿,给自己和他人思考的时间。与别人交流时,尽量不要打断对方。即使自己特别想插话,也要先听对方把话讲完。七,开车时,保有觉知,要高度专注,不要打电话、发微信、和别人聊天。下雨天开车或骑车,要慢,高度觉知,以免车轮打滑,发生交通事故。八,不论自己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带着觉知专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九,等汽车、火车、飞机、排队时,尽量不要看手机,利用这段时间练习立禅或一物不为,让身心彻底休息下来。十,听音乐、看电影、写字、画画、唱歌、跳舞,做这些娱乐活动时,同样要专注,带有觉知,不要一心多用。一次做好一件事。十一,走路经过高处、低处、湿滑、水边的地方,要步步细心,高度觉知,以免摔倒或跌落。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总之带着觉知去做,放慢速度,心定神闲,生活就变成了修行,做事就变成了享受。久而久之,你的觉知力会成为内在自然而然的能力。觉知,又称定慧之力,那是我们临终和一切时对境不乱,不失正念,实现解脱的重要关键。

    2022-05-21

  • 一日精进总结:禅宗的无修无证

    一日精进总结:禅宗的无修无证今天的一日禅七我们举办得很成功。不管你今天这一天的功课做得效果如何,你肯定是有很多的感受和体会。有了这个实际的感受和体会,你再去理解禅宗法门的修行特点就特别地深刻了。我以前总讲,禅宗这一法门是无修无证。为什么是无修无证呢?为什么金刚经一直在讲“实无少法可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实无少法可得”也包含着实无少法可修,就是没有什么可修的。其它法门的都是有法可修,有境界可得。而禅宗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法可修,无法可得,无法可证。没有法可修,为什么我们还要每天做那么多功课?我们的实修也搞得这么丰富呢?禅宗讲无修无证,可是禅宗的祖师们、大德们用功最多。对,只有无法可修,你才好用功,你才会用对功。怎么用功啊?没有功可用。怎么用力啊?你一用力就错了。你就知道什么叫保任了。保任、保护、善护念、长养圣胎,它的特点就是不用任何的力气、力量和方法。古人有一句话叫“切忌用力”,拟心即错,动念即乖。禅宗说无法可修,它有没有修行方法?有。但是它所谓的法已经不是法了。释迦牟尼佛悟道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如果你执着“法本法无法”,你还有一个无法,那还是法。所以连“无法”的概念也要去掉。禅宗修行的特点是什么?其实就是休息,息虑忘缘,保护和保任。保任什么?保任不修;保护什么?保护不染。你一起修法的心,你一有我什么时候能开悟的念,就要看得到,就要离。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你一动念:“我怎么才能深入一步,离实相再近一点?”要看得到这是妄念,这都是有法可修。看到这一念,拉回来,这叫保任。哇,六尘境界无障无碍,修得差不多了,回世间也许能在红尘里边再染染?染不了,你这一染又偏邪了。所以一起这个心:修差不多了,赶紧回来。师父说了修好还能回到世间继续生儿育女,继续什么?又染了,赶紧拉回来,这叫不染这叫善护念。为什么叫保任呢?因为它是一个长时间的保护和保持,所以叫保任,任就是让它一直这样。为什么要一直这样?因为我们的习气太难拔除,我们无始以来的颠倒、无明根深蒂固,所以需要长时间正念的保任和保护,才能把它转变过来。所以禅宗的修行,是无为法,是无修之修。说是修行,其实全都是围绕着休息,不染,息虑忘缘,不求真,不除妄,围绕着这个来做功课的。我们诵经,打坐,其实都是围绕这个关键点来用心。我们这一天做的几门功课,它的特点都是一物不为。形式上的不为,还有心行上的无为,无你用心处。心行上的无为只有个人去亲证,外在上大家都在坐禅,在牧牛,但你是否真正在牧牛,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不为了多少,不为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但是不管怎么着,如果你把握了离念的要领,认认真真在做这些功课,你都会有很长时间处在休息六根的状态。“一物不为”这个概念来自于药山和石头禅师之间的一个对话。药山禅师一次在石头上坐着。他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像在坐着,具体他心里在干什么,没有人知道。就是你找不到他的心在哪。他不仅身体处在一种无为的状态,最主要的是当时没有人知道到底他的心在干什么,他自己也不去琢磨它干什么,就是他的心处在一个无住的状态。我们的实修和训练,就是为先从形式上减少做事,减少所为,形式上什么也不做,然后达到心无所住,心无所为,心无牵绊,心无挂碍,心无抓取,逐渐达到这个最终的目的和作用。所以无法可修和无法可得是相应的,佛法的终极目的是无法可得。但是你得先知道怎么修,怎么跟它默契,才能无法可得。而且禅宗还有一个特点,在什么情况下它要修?不是说绝对不修,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有习气啊,还会迷啊。当你立一个法,当你有所得的时候,当你又迷了的时候,又起贪嗔痴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借助一些方法来远离,假名为修。你不立的时候,就不修。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你自己一念不觉,或者是一念没有守护好,你又去染了,这个时候要通过一些对治法,要拉回来。所谓的要做功课,要修远离行,所谓的布施,所谓的亲近师父、读经,这些都是针对你立法,有执着,或者世法里还有有所得心,佛法里还有法执。当你立一个东西的时候,这时就要破。禅宗只是破而已。不立就不破。所以如果不妄修即不妄离。如果你没起这念妄想心去修证,你也不需要离。着才离。着即离,起即息。你有着,就离,你一起心你就息心,就是它所谓的修行。而这就是牧牛的修行方式,也即是禅宗所讲的保任和保护。保任不修,保护不染。若学人有粘、有附着,如果自己知道在哪粘了、在哪附了,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一离这个粘、这个附,又恢复清净了,也就没有什么修了。针对这个粘和附,自己能够解缚,这个解假名修行。一解了,一离了,一安住了,就不需要修法了。如果自己做不到,有善知识帮你指出来,你哪用错心了,回到自己这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但自怀中解垢衣,假名修道,假名修证。我们今天这一天精进的时间所做的一切功课,都是围绕无修来做的。这其实就是禅宗最根本的修行,禅宗的用功要点就在这了。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很多的功课,都是为了能够长时间这样来生活,来保任,来修行。前期我们诵经,打坐,持咒,布施……做了很多形式上有为的修行,都是为了能够像今天这样处在一种无为心中。过去古人叫:水边林下,长养圣胎。真的是没有什么可做,没有一法可修可破、可求可除。长伸两脚卧,善恶不关心。药山禅师在石头上坐着,石头禅师问:“你在干嘛?”“一物不为。”“那你就是闲坐了?”“闲坐即为也。”药山说,我并没有闲坐。如果说是闲坐,闲坐也是为。“那你不为个什么?”“千圣亦不识。”没有什么为不为的,你非要问我在干什么,诸佛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假名叫一物不为。我都不知道我在干什么?不仅我不知道,千佛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所以你也甭问我在干什么。这就是禅宗修行的整个特点。有人可能就说了:“师父,这样就能开悟见性吗?”你看,你就没有好好这样。如果你真的会这样了,你就不会起这念心。你起这念心的时候自己知道:哎呀,我又打妄想了。离开这念心,你开悟了,你见性了。如果非要给你一个方便说,如果你能够这样,每次你都能自己看到自己的妄念,不住在妄念里,回到当下,这其实就叫解脱。你还要奔哪找解脱?解脱是言下!当下!你一念在这个状态,那就是一念解脱啊。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你一念没起这个心:哎呀,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开悟?只是做好眼前的事,分别一切法,没起分别想。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正那么时,假名开悟啊。为什么叫假名开悟?你不能住在一个你开悟了的念上,若有所住,那又迷了。离此之外,你还去哪里找开悟?当然,相对来讲,你自己能经常安住于这样的状态,不迷的状态,所有的理你自己融会贯通了,这也叫开悟,这叫功夫成就了,它是更深的觉悟,是证悟。刚才我讲的那个是一念不起,它是一个理悟,是顿悟,这个理你终于明白了,你偶尔也能做到,但是你还有很多习气,你还经常会住在妄念和烦恼里,还会被习气带走,你不能每天大量的时候一直处在直用直行,念念不住的状态。你还要做事,还要服务众生,还要与众生打交道,还会烦恼现前,这就需要你进行更深入的实修,长养更深的功夫,才能保任,才能不染。所以声闻趣寂,菩萨多慧。因为菩萨要度众生,会示现烦恼习气。但只要有足够的条件,进行深入的修行,菩萨的定力会迅速地增长,而在做事过程中长养出来的定力,才是真正的定力。当你做事的时候,当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你可能还会有习气,有烦恼。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及时回来,这才是真正的功夫,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外境和人事。你回不来,那一念,又迷了,但是没关系,你不想烦恼,怎么办?逼着你一定要提高,要实修。所以说,修行不是说我坐一天两天一物不为的练习就能成就,还要在对境中练习不染。师父这样一讲,哦!好像我就成了。远远不够。那得通过长时间的熏陶,长时间的长养,最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在任何境界面前,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即不离,不会迷失,不会染污,那才是真正的成就。你的功夫变成了一种稳固的状态,那才是真解脱。不论面对多少人和事,都不会随着过去的习气去流转。有了真正的成就后,在弘法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些善巧,一些方便,你要跟众生打交道,外在看上去,可能你会做一些不如法的事,但你自己心里有数,你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破戒。但是成没成就,你自己很清楚,有没有这个功夫,你自己知道。会不会迷失,你自己很清楚。在真正的成就之前,大家都好好地善护念,保护自己,不要去染污。我们就是这样长时间地通过各种功课来保任自己不去造业。今天咱们做的一个核心方法就是牧牛。这样在静中,在坐禅,在立禅,在行禅时,在练习一物不为的时候,你基本上没有做什么事情,这个时候你就能很好地看到自己的念头。如果是初学者,他练习的时间短,他的心还很粗、还很浮,就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不安,妄想纷飞:哇,这么多妄念;哇,时间怎么还没到呢?就会焦虑,或者不安,一直不能安住,总打妄想。有这样的反应,就是因为没有进行实修。而有的人,平时就懂得这样训练,打坐也多,行禅也一直在练习,这样做功夫时间长了,那今天的这一天的精进,他就很容易,他就没有那么躁。今天这一天,大家做得都非常好。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很安静,整个道场的氛围非常宁静、安详。随喜赞叹大家。其实我早就想带大家做这个一物不为的练习,但是因缘一直不太成熟。这次因缘具足,道场所有的人经过一年来长时间地做功课,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实修基础和做一物不为的条件。大家每天没事的时候都能自然而然地歇下来,什么都不干,就能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上很长时间,不是强压在那里,而是把不做事变成了一种习惯。这是咱们今天这个一日禅七的回顾,我给大家总结一下。以后我们还会经常举办这样的禅七。这次精进虽然只有一天,但是修行的力度和效果非常大。如果这一天,你都能认真进行,一直处在牧牛和心无所住的状态,这对于培养定力和独处的效果,会比其他七天、十天的禅七效果更明显。修行最难的地方在于保任和持之以恒,不能得少为足,更不能半途而废。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继续做功课,把修行融入到生活中。包括你平时生活中,课下的时候,你没事也坐个十分钟,二十分钟就这样发呆,或者就是练觉知。课间休息的时候,你找个地方立禅,站一会儿,没有今天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关系。你就不停地去感受,不停地去实证。 

    2022-05-21

  • 一日精进:与自己在一起

    一日精进:与自己在一起今天晚上主要给大家开示明天一日精进的事宜,群里边都发通知了,我先把这个一日精进的主题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这次精进要突出一个主题呢?其实我们前期关于这个主题都做了很多很多的功课,当然在禅七的时候、精进的时候也经常给大家开示我们做这些功课的目的。现在我总结出来这样一个主题——与自己在一起,是为了让大家在做功课时更有针对性,能更专注,让功课更有效果。这个主题细说起来是非常大的,它贯穿了整个佛法所有的修行环节。所有的修行,最后都汇归到与自己在一起。古人牧牛、善护念、保任,无不是与自己在一起。如果说用祖师的话来讲,就是:唯是一心,更无别法。又云:心心不异,名之活祖。心若有异,则性相别。一心不异,就是与自己在一起。理是如此,怎么通过训练来达到与自己在一起?这就是实修的意义和作用。与自己在一起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怎么实施,怎么训练,我们就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修学了,它不是简单的、泛泛的一个概念。明天一日精进的时间表是这样的,将来有缘听到这个开示的同修也可以借鉴这个时间表,自己在家里,或者是选择一个地方来进行这个训练。虽然是一日精进,你也可以把它扩展为二日、三日、五日、七日,甚至十日的精进。我们这个一日精进的课程跟很多道场、很多寺院的课程相比并不是太多太难,是蛮轻松的。我也看到过许多禅宗道场的禅七作息排得相当满,包括我以前的寺院,修行功课也蛮多的,都比这个多。明天一天的实修,它有几个条件。一是我们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这是时间,要求全程止语。咱们有那个止语的牌子,大家可以带上一个。以前我不强调让大家带这个牌子,因为我觉得这个要靠自觉。但这次是强化训练,带上会好一些。二是手机关机,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不允许看手机。我本来是准备把手机收上来,但是好像没必要。你要做到自己约束自己,在这个时间内不要看手机。最好关机!不关机,你有时候很多习惯动作,并没想看,但是一下就拿起来了。唉,一个消息,家里人出事了!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告诉你发错了。你要在这段时间内没看,你就不会担心和难过。如果你看到那个发错的消息,你当时可能一下子就脑溢血,血压高上来了。所以说有些事不知道就没事,知道了自寻烦恼。比如说有人给你发个消息,特别急的事,你当时要看了,你会跟他一起着急,尤其是家人;但是过了一天、两天你才看到消息,那事也解决完了,你也没跟着担惊受怕。这就是不看手机的好处。这是明天精进最主要的两点:一是全程止语,这个全程止语也不是说绝对一句话不能说,特殊的必须要交流的事,可以跟别人讲一声,急的事情你讲几句话。那些是是非非没用的话就不要讲。我们这个禅七的作息是这样的:上午:八点到八点二十 练习觉知(慢速行禅)八点二十到九点 坐禅九点十分到九点半 觉知九点半到十点十分 坐禅十点二十到十点五时 练习一物不为(立禅或发呆)上午八点到八点二十练觉知,这是我们以前经常训练的,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们每天都练觉知。就是在院子里很慢地经行,经行的范围越小越好。一平米的方圆面积,或者是五米的直线距离。这个经行面积越小越好,越简单越好。别从这一会儿逛到那,而且很快,那样你很多的细节就把握不到,觉知不到。练习觉知主要是觉知身体的动作。这是二十分钟觉知,觉知完了,大家就进禅堂直接去打坐。咱们这次禅七的打坐是四十分钟,下坐之后休息十分钟,大家上个厕所,喝个水,然后稍微休息一下,我们继续行禅。这一天,就是上厕所、喝水、行禅、坐禅、立禅,其实都是在修行的过程中,都是在觉知的过程中,这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看你自己能有多少的自觉性提起这个觉知来,这个没办法别人要求,只有自己要求自己。然后九点十分到九点半继续练觉知。九点半到十点十分坐禅,又是四十分钟。然后十点十分下坐之后,休息十分钟。十点二十到十点五十是半个小时的一物不为。我具体讲这个一物不为。一物不为,它的一个宗旨就是形式上,不具体做什么。但是它跟坐禅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你也可以在踱步,你觉得我这半个小时还是经行,我就慢走,这个也可以叫一物不为;你说我在那立禅,立禅也是一物不为;你说我刚才走了,我想就坐这发呆,我想听听雨声,我想观察观察身边的树木、树叶、花草,我摆弄摆弄什么。可以有简单的动作,只要你没有做什么,没干一个具体的事儿,只是在那发呆,歇着,这就叫一物不为,这是一个方便法门。你听鸟叫,听雨声,享受半个小时真正地不做事情。当然这是相对于世间法的一物不为,什么事都不做,也包括不打妄想。如果打妄想了,想什么事了,赶紧拉回来。就是完全用六根直接来生活。你用六根生活,用六根修行。知上没有立知,这个就是涅槃,就是解脱,就是开悟。我们就是训练这样。自己在院子里边,或者是走廊下边,或者是禅堂里,甚至说累了到寮房躺一会儿也勉强可以。但是我们这一日的精进尽量在行、坐和立的情况下进行,除非你身体不舒服了,特别累了,回房间躺一会,也不要去干什么,这个勉强可以。就是说可以在院子里找一个角落站那,或者找个板凳坐那都可以,这个是随意的,你也可以有一些小动作,这个小动作就是简单的动作,你玩玩树枝,或活动一下筋骨。一物不为的这半个小时,要求你是一个独处的状态,觉知的状态,你所有的心行是缓慢的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休息六根,才能静下心来,才能真正达到与自己在一起。我们这一日精进的功课主要是三个形式:一个是觉知,一个是坐禅,一个是一物不为。这三种形式都有一个修行方法,就是牧牛。你一打妄想,一起念,起那些分别的,起那些过去心、未来心的念,就要回到当下,通过觉知来回到当下。回到当下,就是和自己在一起。如果你与自己在一起的功夫做好了,你的修行就成就了。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无依的情况下,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安心、自在、解脱。我们之所以不解脱,是附着在外境上,附着在六尘。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叫:情不附物,即是如来。所以你的心如果没有粘着在一个外境上边,那就是解脱的状态。你不用考虑有我、无我,你没有粘着,这个能所就化掉了。它虽然还是会不间断地起用,能所的用,但是你没有住在一个点上,这就是与自己在一起。并不是让你执着自己。它虽然听起来好像是自己怎么怎么回事,其实是一种解脱的状态,通过训练达到解脱,达到无依。你们有时可能会想,将来道场解散怎么办,师父跑了怎么办,没有师父怎么办。那个时候你真正成就了,天塌了你都不会难过。因为你有正念,你有觉知,你和自己当下的见闻觉知在一起,就不会被发生的事情影响,不会被头脑里边的未来心、妄念、恐惧骗,你能够最快的时间回到当下,然后正念现前、般若智慧现前、实相的见地现前,你就没有恐惧了。到哪儿你都能安住,到哪儿你都安心,你能随所住处恒安乐。当然它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不是很快就能达到的。不过我们这个方向一定要明确,我们修这个法门,就是要这样去做,要对这一门的方法有信心,有信心就要不停地去练习,不停地积累,不停地去尝试、去温习、去复习。这是上午的功课。下午跟上午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这一天实际上等于是四次坐禅、四次觉知、两次一物不为。关于与自己在一起这个理和我们怎么修行我再多讲一些。与自己在一起就是无依。“师父,与自己在一起不是还有个自己吗?”自己是佛性,就是自心啊,就是觉啊,自己是见闻觉知啊,自己是纯粹的心识流动啊,不断不灭啊。意识本身没关系,只要你不染就行了。自己是心呐,自己是我啊,是常乐我净的我,它没有染、没有着。所以这个与自己在一起跟实相之理并不违背。与自己在一起,就是无依。能够无依,就能自在。与自己在一起主要是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禅宗专业的禅修。专业的禅修最主要的我们今天训练的三种课:觉知、坐禅和一物不为。当然还有我们每天基本上都会做的诵经、持咒,卧禅,包括听经闻法,都是与自己在一起。这些行为是专业修行的。另一方面,在世间生活里也有很多是与自己在一起的很好的训练方式。这些行为的核心思想就是专注,就是觉知,也是牧牛,回到当下。它同样通过出离妄念和头脑,来让自己清净自在。那我们就把它用一个很好懂的词讲叫专注。如果从在道场实修做功课的角度,我们前面说的几节功课其实也有五、六种。我们建的群也正是围绕这几节功课来建的,有诵楞严咒群,有诵经群,有觉知群,有立禅群,有坐禅群。那我们在道场还有很多时间不在做功课,你做别的事情时怎么把它变成修行。在家人,没在道场又想进行实修的人,也有很多方式可以训练。比如说我们在道场,你帮助斋堂做饭,你剥笋,择豆子,择菜,扫院子,晾衣服,洗衣服,打扫房间。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训练专注,而且这些事情本身也都是非常简单,这里边没有利益得失,没有人我是非。从世俗的意义讲,它并不叫事儿,它叫生活所须。因为所谓的事儿,其实里边是有各种所得心,有心才叫事,没心就没事。做过了就忘记的,那不叫事。做时和做过,都在心里记挂的,那才叫事。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很单纯的,你能很专注地做这些事情其实是最好的修行。不过,在世间做事的情况下,在动中去训练这种专注力,其实是很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到道场来进行专业的、专门的实修的原因。比如说你在家里面正洗着衣服呢,你挺享受的,师父让我们洗衣服就练觉知挺好。这时候孩子过来了:“我要买东西,你给我两千块钱”。你工资总共才一千六,这时候一件事情就把你的修行和觉知打乱了,你那个洗衣服的快乐就没了。这时就需要你对实相有高度的认知,你得能自主,你家里发生什么事情都影响不了你。你都不会抬眼看他一眼,你得有这个气势,在家里边能做得了主,这时候你禅修就不会受影响。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禅修吗?可以与自己在一起吗?当然可以。这就需要一个高强度的训练。我想很多人禅修的效果好,禅修的作用发挥得大,都曾经在道场参加过禅七的训练,他不会一上来就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我们刚生下来时,婴儿、孩子其实都是很专注的。但是,通过后天在世间的学习和影响,一些习惯逐渐就养成了,养成了三心二意的习惯。贪心也出来了,爱憎之心也出来了,所得心也出来了,就会导致我们经常不能够与自己在一起,不能活在当下。一个玩具再也不能满足我们了,非得就弄更多的东西才能满足自己,导致我们养成了很多与修行,与专注相违背的习惯。我们通过实修、通过训练就是再把这个习惯扭转回来,再扭转成做简单的事情,然后能够清净,没有烦恼。咱们这个一日精进,包括我们前面举办的快诵金刚经精进,都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专注的方法。不是说我光理解了这个与自己在一起,不去训练,毫无意认,你永远无法和自己在一起。你说,我会给别人讲,那没用。就好比你数别人的钱,自己分文也没有,还是穷人。你会给别人讲没用,你还会给别人讲书法呢,你还会给别人讲游泳呢。你讲蛙泳只要把胳膊伸好了就能漂起来,那漂得了吗?讲的不行,你得自己会。光讲不行,要去练习。在世间呢,其实有很多与自己在一起的训练。“师父,我工作特别忙,来不了道场,而且您定的这个时间表,我在家也履行不了,因为我一周七天全都上班。”你全都上班,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进行禅修。世间有很多工作,比如车间工人、汽车司机、画家、作家、舞蹈家、歌唱家……这个舞蹈家、歌唱家也包括刚开始练习唱歌,刚开始练习舞蹈的人。“师父,我不是舞蹈家。”你不是舞蹈家也没关系,你练着练着不就成舞蹈家了吗?数学家、种地的农民、建筑工人、扫马路的清道夫…世间很多的工作,都是禅修很好的方式。我以前在银行数钱,数了十六年钱,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专注的能力。你必须得非常专注,不专注数错了钱自己要赔的。但它也是一种专注啊,你无意中就养成了一种修行的素质。虽然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一种修行,但是现在知道了它有这个作用,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很谨慎,很认真,细节也能注意得到。就怕出错嘛!虽然当时只是怕赔钱,但是怕出错这个心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就养成了。类似这样的工作,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大家仔细想一想,尤其是在家修行的人,记账,会计,出纳,理货,包括推销。你就是跟人打交道,你带着觉知,你很专注,很用心,你用恭敬的态度去推销,肯定也比别人推销得多。人家可能对你的产品不太感兴趣,但是对你的人,哇!这个人一来,一张嘴,一说话,满面春风。本来是不想买的,买一套吧,买两套,煎饼果子。所以专注地做事,真正能与自己在一起,一定是需要训练的。你这种功夫、习惯养成了,才是真本领。当然,养成这种习惯的人,都有一个特质:淡泊无欲,生活简单。有贪心的人,会被自己的无明遮蔽,他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这抓个东西,那取个东子,生活毫地规律。真正能简单化、少欲知足的人,你让他在田里散步半天,他都能漫不经心地、非常享受地在那里散步半天,甚至一天。你随便给他个东西,他就能自己和自己玩儿很久。你给他个手机,他就拍照拍一天。很简单的事,他就能够快乐,就能够满足。写一首诗,四句偈,一句四个字,一共十六个字,可以写一天,改了五十多遍,没关系呀,玩嘛,也不是想出名。改来改去,不行我再改,实在不行,我抄。抄师父的,抄古人的,我多看点书,别人也不知道我抄来的,还以为我文采特别好。所以多读点书,随便用几句,人家就以为你很厉害了。这都是与你自己在一起呀。你要找到能让自己安心的事情,越简单越好。复杂也可以。但是你要看这个复杂是人我是非?是那种算计,是那种得失,还是是那种让你消耗的复杂。还是摆弄魔方。魔方也很复杂,弄了一天也没弄对,你放那儿,这事儿就过去了。它不会产生问题。你也可以捡豆子。把红豆子、绿豆子放在一起,弄一个五立方米的大桶,弄了几亿个豆子来捡。这个也很复杂,但是这个没烦恼。我捡到吃饭的点,我吃饭。吃完饭不困,继续捡。捡困了,躺豆子上就睡了。所以要看你做的事情里有没有得失心?合不合道?如果是简单的事情,就是见闻觉知,就是一种享受、这个时候你做什么都没有问题,这是与自己在一起。与自己在一起,它的意义是很宽阔的,很丰富的。所以为什么说觉悟的人并不是厌世的人。觉悟的人并不是郁郁寡欢或者是闷闷不乐或者说很严肃的人。他一定有自己的小乐趣,养养花儿,写写字,画画画,读个诗,这些都没有问题。有块地,种种地,就算长不出庄稼来,也能锻练身体。像船子和尚,不是为了钓鱼而钓鱼,只是闲来无事做,在江上漂来漂去。本来是想种西瓜的,撒了土豆种子,最后长出西瓜来,额外的收获。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根据自己的现实环境、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习惯,找到自己的乐趣,来训练与自己在一起。我不相信你就找不到一件真正让你快乐的事。有些事,你特别想做,暂时做不了。你可以发展一些其它的兴趣,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你要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有些人就会问:“师父,如果能把衣服缝好了,能把家里的地扫好了,扫得特别专注,也没有烦恼,那这就能开悟吗?这就是修行吗?”能专注地做事,并不代表一定就会修行,但是大修行人一定不是三心二意的人,他一定具备专注的能力。画家不一定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一定能做好他正做的事,即使是缝补一件衣服。为什么说如果只是专注,并不能完全地觉悟和解脱?因为解脱还需要理论的熏修,对实相的领悟,对诸法实相的认识,这就需要一些其它的学习。而专注能够辅助我们解决在修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通过专注地扫地,专注地擦桌子,专注地给花浇水,我们会增加觉知。为什么要觉知?没有觉知,临终或者平时突然发生什么事,你一下子随妄念走了。没有觉知,走平道都会摔跤。觉知又称正念和定力。没有觉知,在很多时候,你连升起正念的时间都没有,连停顿一下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停顿一下,就能把很复杂的事情解决好。这个停顿就需要觉知。比如你每天抬腿走路都是很匆忙的,但是如果你平时在练习经行的时候,总是很习惯地一抬腿就能感知一下,那么,有一天,你在一个很危险的境地,你爬山的时候刚要抬腿,下面那个土松了,那块石头是松的,你如果不停顿这一下,你就摔下去了。没有觉知,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会非常危险。比如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如果你不带着觉知,你会开过出口,你会出车祸。有了觉知,你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不会出差错,在关键的时候,你能够解脱,能够不轮回、不随妄念流转。一念没有觉知,你可能就着了一个相,着了一个境。可能你就投资去了,本来自己就那么点钱,就被骗了,这就是一念没有觉知导致的结果。觉知能增强我们的信念,能在动中修定,能让我们的心逐渐沉下来,有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做,就满足了。我不需要抄着佛经,还得听着音乐,嘴里再嚼点儿小吃。有了觉知,你会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你会享受这件事。学法并不意味着不能享受一些娱乐活动。但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收到的效果和果报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听音乐这件事情。早期我也不会听音乐,我以为听音乐很简单,其实听音乐很难。为什么?因为你在听音乐的时候经常不专注,导致很多旋律其实你没有听到。这首曲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你根本就捕捉不到,是因为你没有静下心来去听这个音乐。你在听音乐的时候开小差了,打妄想了,不知道想啥了。好多人跑步时听音乐,走路时听音乐,做饭时听音乐,一心二用,甚至多用,哪件事也不能尽情享受。就是说其实好多人不知道专心做事的重要性,他同时做两件事,他觉得同时做两件事有效率,提高了生命的效率。他不知道生命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做多少事的。一个时间段里做了这么多事情,他认为这样利用时间,生命就有意义。其实这是没有修行。有修行的人,一次就做一件事情,不管这件事都么平常。听音乐好好听音乐,看电影专注地看电影,不要一边吃米花一边看。你不专注,重要的细节就会错过,人家都看懂的,你看不懂。哇!大家都笑了,而你不知道哪里搞笑。并不是你智商有问题,而是你不专心。不专注,就没有智慧。因为就一个心,你用了好几个地方,好多东西就想不明白。觉知的练习可以增加动中定。少欲知足,就容易专注。专注就合道。减少对外尘的依赖和贪着,你就会自由。先能够简单地做一件事情,才能够坐禅,才能练习一物不为。你知道为什么好多人没办法坐禅,他坐不了这么久?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比我大四岁的邻居,他跟别人学习坐禅,每次只坐十分钟。那时他让我也练习坐。我就坐不住。因为那时我心里想的全是怎么去玩儿,心根本无法静下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坐不住,是因为他舍不得他的那些乐子。不能布施六根的快乐,就无法坐禅。人们心中妄念贪心太多,导致吃饭的时候想去旅游,旅游的时候想工作。所以说你让他真正歇下来坐禅,什么都不依,就更难了。想进行实修,需要很多的条件:少欲知足,生活简单,最好能够和一切人事物保持距离。我们通过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就包括很小的事情,再去坐禅,你就会很快的安静下来。我们为什么要坐禅?坐禅为了让心更加清净,能够理解诸法实相,能够理解甚深的佛理,为了更深的修行才去训练坐禅。我们不是为了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一走路很慢,像鹅一样走路的人。不是为了这样走路而活着,是为了使心能够沉淀下来,沉淀下来能够认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凡夫动荡的、波动的心,是没有办法理解甚深的不二的佛理。诸法实相是不可思议的,你就是理解了那还都不是呢,更何况那个不能理解的,你怎么去理解?为什么说很多人你给他讲因果,讲一些粗浅的道理,他听得懂。你讲怎么坐禅,他能听懂,但是你给他讲不二佛性,他就听不懂了。“师父,这不是矛盾吗?”不矛盾。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训练与自己在一起,为什么要精进。就是为了觉悟诸法实相。我们不打七的时候,每天也有坐禅的定课,每天两座。除了坐禅时,我也经常会提醒大家,沏茶倒水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要带觉知。咱们道场大部分人走路的时候、做事的时候都很稳,基本上没出什么错,到现在没丢过一个人,都能找回家来。这个训练我们以后会隔一段时间举行个一天两天。好多人不这样练习,他自己慢慢就松懈了,就散了。“师父也不带我们练,师父天天也不怎么练,我们也不练。”你不能跟我比。你刚到道场,你看我那样,你也那样。十年前,我就在河边经行、打坐,到处找树林,找那些偏僻的、没人的地方练习坐禅,晚上也去。你不要跟别人比,就跟你自己比。你看你禅修多久了?你看你练习坐禅,练一物不为,练了多久?累计加一块儿有多少个小时?这是你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如果你确实有一些简单的事情可做,你也确实没烦恼,那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训练觉知。“师父,我觉得我摆弄个小东西,我做一个小模型,跟一物不为没什么区别。”如果你对修行理解的特别通透,你也确实在按自己的方式践行,那很好。“师父,我就比较相信六祖那句话: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你真能卧那儿,真没有烦恼,你卧一年、十年都不会起伏。你也不会觉得:唉,我这行吗?我这是不是没做功课?你没这些妄念、疑惑,你随便!我估计你能那样,就不用在道场长伸两脚卧了。你随便找个地方都能长伸两脚卧。既然到道场来,肯定还是有很多不足的、薄弱的地方,我们就好好练习和巩固,利用好在道场的这个资源。等你修成了!哇!那就甭提多自在,多安心了!矿变成金,就不复为矿了!现在我相信有很多同修没事的时候,下雨的时候或者晚上自己找个地方往那一坐,都会特别安心,特别清净。当然并不是这一天你就得练俩小时、三小时的一物不为。你每天哪怕有那么二十分钟、半个小时的发呆和独处,就会有很明显的效果。你会越来越爱与自己在一起,完全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就能安心。这个能力一旦养成了,这一天你不用老坐那儿发呆,你干啥都是和自己在一起,都不会迷了。你能够无依地活在这个世间,这个是最难最难的,而且这个是最珍贵的。如果你总是抓着一个东西才能安心,这个太可怕了!这个东西一没你就还得抓另外的东西,你永远在抓,你永远不能安心,你永远不能安乐。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功夫养成了!养成了,这个世界你随便去哪里!你都是解脱的!说起来大家都信心满满,不练习行吗?谁不练也没有用!因为现在全世界导师都在讲这个,光讲没用,还得真练。谁练谁得!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2022-05-21

  • 依报随着正报转

    依报随着正报转问:禅师好,我的儿子出国留学了,我很担心他在国外的生活。他很久都不打电话给我,我觉得他对我这个母亲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不想失去儿子的爱。请问禅师,我如何排遣这份不安与难过?答:你可能非常爱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妻子,或你的丈夫。你可能正在热恋之中,一刻也不想跟她分离。你以为你爱的人在你身边,看着他在那儿,你才会安心,你才会快乐。他们不可能一直在你身边,总有一天,你们会分开。你自己独处时的状态更直接地影响你爱的人的状态。你独处时的状态,会慢慢地把他们也带入那种状态。你和你最亲密的人之间就像量子纠缠,你是什么样子,他就会是什么样子。依报随着正报转。你若安好,他们就会无事。你开心,那开心的波浪就会瞬间抵达到他们那里,即使你们相距万里。你是什么状态,他们渐渐就会和你的状态一样。你越能与自己在一起,他们越愿意接近你,被你那份独力的力量所感染。把所有的注意力从你关注的人那里拉回到自己这里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那才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那样,你会成为你爱的人的向心力。就算他离你千里万里,他也会被你摄受,不愿与你分开。爱,不是未来的事,不是对别人的事,也不是头脑中的观念,而是一次次地从头脑中出来,回到你自己这儿来。那是你对自己和他人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你越是抓紧什么,你越会丧失他们。当我独自一个人在果园里坐着,看着青涩的果子,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忘了你。我发现,那才是真正的爱,对你,也对我。我越是能在离开你时仍喜悦而宁静,我越是深爱着你。我越是在独处时能完好无损,你越能被我的完好无损所加持。你在我面前,无论我怎么捕捉你,我都抓不住你。我越是想和你在一起,我越会分心,而无法真正和你在一起。切忌随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这是我最喜欢的禅师,也是世间最美的情诗。当我放下你,松开你,让你自在,你不再紧张,我也重新变得完整。我们神奇地相遇在安宁里,不谋而合,不期而遇,超越时空。我走在田野,和风从四面八方包围着我,我认出了你。我如此开心,如此兴奋,那才是真正和你在一起。我越是观摩你,揣测你,越丧失你。我越是把你从心上放下,你越是会被我包围。如果你爱谁,先学会和自己在一起吧。不能和自己在一起,你就无法爱任何人。你只能成为他的牢笼和自己的枷锁。我并非一定要和你走在一起,才能拥抱你、拥有你。人们惧怕分离,却不知适当的分离,会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真正地认识自己,你才能与他人更好地相处。相信你遇到的人,相信你身边的竹林、流水、动物甚至深渊。它们都是你内心的隐喻,是你内在的礼物。它一直在那里,你不必担心丢了它。只要你不丢失你自己,一切都会属于你。爱,不是手臂挽着手臂,而是手支着下巴,在那里悠然地听鸟唱歌。光,有时是以黑暗的形式存在。恰到好处的分离,会让你和一切在一起。

    2022-05-21

  • 赞佛

    赞佛佛陀一直坐在你的身边等着你醒来。有时,他们只是静静地陪着你,等着你醒来,如果你睡的太沉。有时,他们看到你快要醒来,就会轻轻地推醒你。有时,当你被梦魇折磨,他们也会用力地把你摇醒。无论怎样,他们都会在你身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陪伴你。睡的太深的人,是指那些还无缘佛法的人。睡的很轻的人,是指那些善根深厚的人。睡在恶梦中的人,是指那些被恶业缠身但是又有善根的人。无论是谁,佛都不会放弃他们。佛陀就像母亲照顾婴儿,日夜围在他的身边。佛陀就像慈爱的父亲,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孩子。佛以无限的无我的生命一直陪着所有的众生,直到永远。赞曰:一切众生受异苦,皆是如来一人苦。所以,不管你是谁,请相信,你一定会得到佛陀的慈悲和救度。不管你身处何境,请相信,佛陀就在你的身边,你很安全。就算你暂时经历磨难和曲折,不要灰心,你怎么知道那不是另一个佛陀的化身来鞭策你,帮你醒来?就算你正烦恼重重,郁郁寡欢,你怎么知道那不是佛陀爱你的另一种方式,他不过是让你看到你追求的一切都如空花,终无所得。他只是帮你停下来,让你看到你追求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不管怎样,佛陀都在你身边,离你近到你无法想象。甚至,你在很多时候,你会感受到佛陀就在你心里。你甚至感受到你的思想和血液里都流淌着佛陀的叮咛和照顾、鼓励和爱抚、赞美和激扬。你在渐渐苏醒,被那无所不在的佛陀的爱所包裹和融化。最后,直到你完全醒来,你才发现,一切的佛陀,都是你自己的化现。你只是被你的化身唤醒。你会作为另一个化身,去帮助还在沉睡中的众生,他们也在自己的化身中做着迷梦。你像所有的化身佛陀一样,只是陪着他们,用无限的耐心,和无我的慈悲,帮助他们从他自己的心中醒来。赞曰:发心毕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礼初发心初发已为人天师 胜出声闻及缘觉如是发心过三界 是故得名最无上世救要求然后得 如来无请而为师佛随世间如犊子 是故得名大悲牛如来功德满十方 凡下无智不能赞我今赞叹慈悲心 为报身口二种业世间常乐自利益 如来终不为是事能断众生世果报 是故我礼自他利

    2022-05-21

  • 一切都在你的内部进行

    一切都在你的内部进行你怀疑别人的,都是你正在做的。你不信任别人的,都是你正在做的。你讨厌别人身上的东西,都是你现在具有的。你指责别人的,都是你自己身上曾经或正在发生的。你担心别人会做的事情,都是你潜意识里自己已经做过或希望做的。如果你不想别人做什么事,你自己先不要去做就可以了。你希望别人怎样,你自己先要怎样。在你自己没能做到什么前,不要对任何人有任何要求。在你自己没能看清自己前,你永远也不会认识站在你对面的人。当你变得足够好,你发现,你对身边的人的担心也完全消失。你才发现,你对外境人事的反应,全都是对你自己态度的折射,只不过,你把对自己的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而忘记了那是你对自己的否定。除非你在很多方面全都接纳自己,你不可能接纳别人。我们拒绝接受别人的事,都是自己正在做却并不认可的事。对自己的不接纳,导致了所有问题的产生,导致了你全部人际关系的矛盾和紧张。这非常微妙,看上去事情似乎不是这样,而事实却正是这样。你越不喜欢什么,你越会把它投射在离你最近的人身上。你不喜欢的其实并不是别人做的事,而是你自己正做的事,你否定了它们,却以为你没在做。我们越攻击、指责、憎恶什么,那些你所憎恶的越会在你心里萌芽、滋长、强大。以至于到最后,你完全成了那个你憎恶的人。批评别人,难过的是自己。数落别人,生气的是自己,想改正别人,拧巴的是自己。看别人不是的,别扭的是自己。看不惯什么的,痛苦的是自己。说别人是非的,是非心缠绕着自己。不要再去挖苦和指责任何你身边的人了,那是你自己。你能看到什么呢?除了你自己一连串的妄念。别再担心你身边的人会犯错了,在犯错的永远是你自己。除了你内心不断在演绎、编织、在做的你认为是错误的事,没有人在犯错。一切都是在你那里进行,你心里想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你接受自己越多,你接受的人和事物越多。如果你想遇到美好的世界和人生,净化你内在的世界吧。那里,才是真实发生的地方。

    2022-05-16

  • 无我

    无我不论你和谁在一起,只要你不在很多事上都极度坚持自己的观点,你会和所有人愉悦相处。能够做到这一点,烦恼就不会有生存的余地。人们爱和小猫小狗和小孩儿在一起,就是因为它们没有那么多的意见和批评。如果你有小猫小狗身上那种对很多事都“没意见”的智慧,你就会像“宠物”一样,被所有人喜欢,虽然你并没有有意去讨好任何人。谁不喜欢泥土和空气?谁不愿意和一个无我的人在一起?一个无我的人,什么都不做,万物都会归向它,万法都会围绕着它。因为,无我,那本来就是一切。和谁在一起,都是暂时的,是表象。和自己在一起,那才是永恒的,才是唯一的真实。和所有人在一起,都是为了看到自己,为了和自己在一起。

    2022-05-16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38394041424344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