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坐禅的时候
当你坐禅的时候当你坐禅的时候,你安住在呼吸上,那时的你,就像一棵树。微风吹过你,又从你的树干散发出新的空气,源源不断,无尽无穷。当你坐禅的时候,你随着自己的呼吸而心渐平静,那时的你,就像一杯水放在桌子上。你越来越澄清,而你中的妄念虽然也在涌现,但是觉察的力量使它们再也无法欺骗你。当你坐在那里,耳根安住在鸟声或风声或其他任何声音时,你就像一件乐器,一件纯粹的不需要演奏就能发音的乐器。所有的声音都从你心性的琴弦传送出来,而那,不管是什么,都美妙绝伦。当你坐在那里,安住在周身的触受时,身体的任何感受和觉知都让你无比安心。你成了一朵蒲公英。你发现自己越来越柔软和放松,乃至所有组成你的部分,被智风一吹,顿时散开,飘向空中。当你安静地坐在那里时,只要你未思善、未思恶、未思是非、未想人我,你就会变成一条河流。虽然有无数的念头流经你,但没有一个在你那里停流。你畅通无阻,生生不息。当你坐禅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是,唯独不再有我。你可以有念头,有思想,唯独没有实实在在的心。当你安静的坐在那里,不必一定跏趺而坐,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放松双肩,放松双腿,放松头脑。你发现,所有的故事都接近尾声,所有的幻像都逐渐褪去,所有的喧哗都逐渐远离。你就像一座山,能生长一切,却不为一切所动。当你安静地坐在禅凳、草垫或任何一把椅子上,当你的呼吸开始匀称、变细,并因此而安住。你变成了一个管道,所有的一切都通过你,又从你那里流走。当你微闭双目或者睁开眼睛,只要你足够安静,你就能发先自己变成了一片云,无依无家,无系无碍,无缘无缠,对一切不再向往,而只是随风飘逝。当你静静地坐在林下或溪边或任何地方,你能闻到周围空气中的味道。你发现,你和那气味融合为一。整个宇宙变成了香水海,整个虚空弥漫着戒、止、定、慧之香。你发现,胸中无物鼻孔开,心地清净是真香。当你坐禅坐得足够专注与纯熟,你从禅凳上下来,走路或者做事,无论在哪里,你身心同样被一股柔弱的力量包围,你能感受到自己如同空气,就像在禅凳上感受到的一样。只要你不抗拒,没有任何东西能伤害你。不管你以什么样的形式坐禅,当你的身心越来越安静,你可以是一切,你唯独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当你找不到真实的你,你看到了真实的你。修一切法门,诵经、打坐、行禅、行六度万行,都是为把你送到这里:坐禅。坐断妄想,彻见本性。坐除是非,得见无生。生命如此朴实,真理如此妙美。去坐禅吧,当你坐禅时,你才能发现一切的秘密。世界的面纱在你面前脱落,真实的世界在你面前呈现。
2023-02-04
-
我爱你,所以打击你
我爱你,所以打击你在一条前面有悬崖的路上奔驰着无数量汽车,那些因为汽车机器故障而不得不停下来的人很沮丧,很难过,甚至非常生气。因为他们可能因此无法顺利到达目的地,无法享受他们预期的快乐。但是,不久之后,当他们得知那些正常飞驰的汽车都掉入悬崖时,他们才醒过神来,庆幸自己是被上天眷顾的人。如果你现在身体不好,如果你现在事业失败,如果现在你失去亲人,如果你现在没办法像别人那样追逐快乐,疯狂奔跑,请不要伤心难过。那是老天爱你的方式,它提醒你,如果你继续按照以前的生活方式生活,前面就是悬崖,就是深渊,就是痛苦,就是不幸,你会堕入比现在痛苦万倍的境界。请立刻刹车。你不愿停下来,好,那我就打击你,让你停下来。朋友,当全世界的人都沉迷于物质和享乐时,你难道看不到他们已掉进空虚的深渊?朋友,当你身边所有的人都追逐金钱、名誉、财富时,你难道看不到他们已经迷失了自己,正奔赴疯狂吗?朋友,当所有的人都为了老婆、孩子、房子、车子而拼命赚钱时,你难道看不到,他们已经成为我所的奴隶,完全被卷进生灭的洪流。如果你看到这些,为什么不戛然而止?你难道被他们的洪流裹挟与他们一同奔赴恶道?你难道还在羡慕他们获得的成功和享受的快乐?功德天给你多少快乐,黑暗女就会成倍地给你多少痛苦,夺走你的身命财。要知道,这姐妹俩如影随形,从不分离。如果你现在的疾病还没有恢复,而身边的人全都恢复了,又去过以往的生活,请不要羡慕他们。要庆幸你自己还在休息,还有反思的机会,还有转变的可能,还有觉醒的时间。你可以坐禅,可以经行,可以聆听善知识的开示,可以阅读佛经,可以慢下来感知你身边早就存在的理想国。如果你现在还是一贫如洗,还是一事无成,还是孤身一人,请不要羡慕那些拥有一切的人,要庆幸自己:你不用担心失去任何东西,你不用因为抓住任何东西而紧张,你不用费力去维护任何关系。你已经站在了诸佛的山顶,因为诸佛也是一无所有的人。只是,你还没有认识到,原来,这才是真正富有。改变思想,转变认知,停下来反思人生,这才是你被上天打击和阻止的价值所在。上帝说:我爱你,所以打击你。不要辜负上天对我们的厚爱。不要再过以往的浑浑噩噩的生活,静下心来,安禅静虑,反思过往,誓改前非,去过清净安详,自在无忧的生活。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2023-02-04
-
初五迎财神
初五迎财神今天是大年初五,是财神爷降临人间的日子。人们以为这是迷信,事实则不然,财神确实经常会降临人间。但是你认不认识财神,那才是关键。佛是自心作,财神亦如是。若想接财神,须识得财神是什么。布施的心,欢喜的心,助人的心,和善的心,即是财神。拥有这样的心,财神不请自到;没有这些心,终日拜财神,终日求财神,终不见财神。世人总求遇到财神,不想自己去做财神,故永远与财神无缘。自己去做财神,才能见财神。去布施财富,布施快乐,布施和善,布施喜悦,那才是财神的真正含义。拥有这样的如是心,财神天天到,日日到,时时陪伴。没有这样的心,日日与财神相撞,日日相错过。佛亦如是。终日求佛,终日失佛。佛是大慈大悲,是平等觉悟,是无染无着。悟这样的心,成为这样的心,佛不求自来,不修自成。菩萨亦如是。观音是慈悲,文殊是智慧,地藏是大愿,普贤是大行,弥勒是大舍。拥有慈悲喜舍心,拥有利益众生的愿力,勤于实践佛法,诸大菩萨在你心地上大放光芒。人们终日求财,不知财非外来,乃是自心土壤常行布施、常益他人,种得而来。财非买乐,买乐之财,反生灾苦。财是济苦,济苦之财,能生悲心。生悲心者,乃是真财。会用财者,愈用愈富。不会用者,愈用愈贫。会用财者,散之于民,成为管道。不会用者,常聚不散,拥堵成滞,毫无利益。纵有金银成山,只是一堆死物。财非拥有,拥有之财,犹如死水,死水停滞,终会枯竭。财是流动,流动之法,普利万物,源源不断。能利物者,乃是真财。财非物质,物质资身,身可磨灭,财亦如是。资心润德,常施常有。如是之财,是真财也。财非生灭,诸行无常,须臾丧失。丧失之物,非是财也。财是常利。常利之法,从常住生,从无我来。常乐我净,不生不灭,乃是真财。若不识得如是财神,如是善财,如是真财,能离苦得乐者,无有是处。愿诸位以世间有形之财,换得常净法财。以物质有相之财,赢得常住无相法财,以苦乐参半之有漏之财,悟得无苦无乐之无漏真财,是真财神爷也。愿大家识得财神爷,自己做财神爷,与众生送智慧,施法财,常救度,与同事,共解脱。
2023-02-04
-
琉璃眼、琉璃心、琉璃世界
琉璃眼、琉璃心、琉璃世界好坏美丑,善良邪恶,优点缺点,智慧愚痴,罪恶无辜,这些都是人的意识分别出来的,是虚妄世界里的东西。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没有什么是善良或邪恶,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天真。在一朵花面前,没有什么好坏美丑,花朵只会随风摇摆,散发芬芳,它对美丑完全没有评判。在一只小鸟面前,没有什么智慧愚痴,小鸟只会觅食、鸣叫、栖息枝头,举翅飞翔。小鸟可能会饥饿,会恐惧,会疼痛,但是他不会去指责你愚笨,它不会轻视于你。在一个佛面前,没有什么是优点和缺点,佛视一切如梦如幻。佛虽然也会赞叹众生有什么样的优点,也会说众生的各种缺点,但那只是佛和众生的游戏,是一种哄骗和善意。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游戏。在佛的心里,实际上并没有那样的评判。在一个觉悟者面前,没有什么是罪恶与无辜。他们以无生的智慧看到一切都只发生在妄念和心识之中,而在真实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你能用孩子、花、小鸟、佛和觉悟者的眼睛视一切,你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如果你能用无分别智视一切,你看到的就是琉璃光的世界。如果你能用如幻的眼睛看一切,你看到的就是平等的世界。如果你能用无生的眼睛看一切,你看到的就是寂灭的世界。如果你能用离心意识的眼睛看一切,你看到的就是佛的世界。看到什么,与什么无关,与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有关。世界是什么样子,不取决于它是否高低不平,是否有垃圾和杂草,是否有犯罪和痛苦,是否有出生与死亡,而是取决于你内心是否有高低不平、有善恶美丑,有生灭的分别。拥有一颗琉璃眼,觉悟一颗琉璃心,你就会看到一个琉璃的世界,纯粹的世界,绝对美好的世界。学会用清净的眼睛看世界,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变得美好,你身边的每一个风景都曼妙,你身边的每一个性格都可爱,你身边的每一张面孔都迷人,你身边的每个故事都精彩。
2023-02-04
-
善境界者,善用其心
善境界者,善用其心我们身边总会出现一些让我们觉得不讲理的人或事。你会非常生气: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和事出现?你想到他们就不舒服。也经常会跟他们据理力争,但经常是越讲越讲不清,还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愤怒之中。仇恨之心不知不觉就在心中生起、扎根、增长,然后让自己很长时间生活在苦闷中。如果你这样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人,你永远无法摆脱这种恶运。事情的真相完全不是你看到的那样。这些人的出现是利益我们、成长我们、帮助我们的。我说的利益,不是金钱和财富上的利益,而是心性上的提高和成长。如果你生活中出现的都是顺境和顺着你的人,什么事都让你满意,让你欢喜,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温室里的花朵,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个脆弱和没办法面对无常的人。可能在某一天,一个很小的逆境就会让你精神崩溃,一个很小的打击就会让你绝望。当我们身边总是出现那些让我们不顺利的人,这时,你要反思,你要换一种思惟思考问题。我们非但不能心生厌恶,反而还要心存感激。他们是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看清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陷在错误的用心之中。他们是来助我们修行,给我们做陪练来的。通过这些人和事,我们来训练自己的心不被境转,训练自己的心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训练自己的心变得柔软和退让,提醒我们造成我们痛苦的并不是外境,而是自我的执着。我们终有一天会看到,外境的顺利、事情的顺畅和他人对你的顺从,那不是真正的顺遂和吉祥。它们是无常的,会消失的。这个世界不可能只发生让你高兴的事。你遇到一切境界,都能用喜乐的眼光,用顺遂的心态,用和美的心意去面对,用慈悲和包容的心量去接纳,那才是吉祥如意的根源。将你原来的用心转化为相反,将你原来的观念转化为积极,将你狭隘的视角转变得宽阔,那才是真正的转境,而不是一定要把境界和人事转变过来。当你的心真正的转了,你遇到的人与事慢慢地也会发生转变,而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远是你的心境,你怎么对待你自己的心,那才是你真正关注的。你生了一个心,它是否让你快乐,而不是相反,这才是智者的用心之处。因为一件事恨一个人或报复一个人是最愚蠢的。如果你恨的人,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样的人,那你完全没有必要恨他。如果他是一个恶人,自有因果等着他,你完全不必恨他甚至报复他。所以,不论我们遇到任何事,只是看好自己的心,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能被相所骗,不能让自己的心充满不善。善护念,那才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将自己迷失于外境的心时时找回来,那才是至善。所有的境界都是来提醒我们的用心。境无好丑,心错用之,顺逆境界立刻显现,善业恶业判然分明。善境界者,善用其心。不识境乃唯心所现,即被境转,失其善心。哀哉,是为大失。望诸仁者,善护于念,心莫染境,即是如来。
2023-01-24
-
吉祥经
吉祥经亲爱的家人,各位眷属,今天是春节,多么美好的节日。祝大家春节万福,全家万福,一切万福。在这美好的节日,我为大家心赋一首偈颂,送给大家一份吉祥。世人皆想获富贵,得长寿,相好庄严,所遇吉祥。须知获得这些的因,如何获得,怎么获得?您想一生平安,无灾无难,长有余庆,所遇皆祥。须知要做些什么,行些什么,才能获得如是果报,如是长乐。您想常居净土,常生净国。跟诸上善人为伍,与诸佛菩萨为伴。须知何因?所行为何?方能所愿圆满。您想事有所成,功德殊胜,常得天助,不成半途。须知成事的因,获得殊胜的方法。你想烦恼不生,忧虑远离。须知关键,须会方便。万事有法,万物有道。察其轨则,不过一心。心与物违,画地为牢。心不违逆,金石为开。心能通之,是名为神。行能践之,乃名为圣。若欲得吉祥,得之须有方。听我说偈:求福不如引福至,美丽哪如心无尘。花若芬芳蝶自来,人若良善众福湊。积善之家有余庆,予乐之人福无边。苦乐无门心自招,顺逆境界唯心画。长寿健康须悯物,一切顺成当护生。子孙满堂要戒杀,无灾无祸常摄念。福报来自于布施,相好来自于恭敬。智慧来自于息虑,坦荡来自于真诚。吉祥来自于善良,如意来自于退让。平安来自于少欲,无难来自于止足。豁达之人常谅恕,自在之人不操控。满眼不见世间过,佛国净土便现前。谦卑菩萨爱悦,不争诸佛来寻。常舍一切无亏,无求诸苦皆走。烦恼不生莫妄想,知幻即离心无住。反思心性常丰满。自大则因心不圆。静坐一切归零,行动莫染万境。卧则呼吸绵绵,身心不离神自宁。多赞叹,心自欢欣。常随喜,心无骄慢。慈悲无敌人,智慧无障碍。无我离嗔恨,天真近自然。若要得如意,听我吉祥偈。想得久平安,须在心上建。心安大地平,心清万法明。心生一切生,心净一切净。若欲得吉祥,听我吉祥经。欲得真功德,回心莫远行。
2023-01-24
-
祝福
新年祝福今天是除夕,也是新年。想送给大家一份祝福。我不仅祝您身体健康,更祝您慧命增长。我不仅祝您日进斗金,更祝您德馨慧香。我不仅祝您万事顺遂,更祝您心通神达。我不仅祝您福寿无边,更祝您法身无量。我不仅祝您六时吉祥,更祝您内心安详。祝您辞去旧的观念,迎来新的思想。祝您放下过去的怨恨,迎来满满的感恩。祝您告别以往的幻梦,迎来觉醒的曙光。祝您丢掉琐碎的执着,迎来更多的洒脱。祝您撤除所有的对立,迎来更多的拥抱。祝您接受变化,看破无常。祝您放慢脚步,活于觉知。祝您不再逐物,认出自己。祝您爱惜自己,不再逞强。我不祝您才高八斗,只祝您大智若愚。我不祝您文章盖世,只祝您心无尘劳。我不祝您飞黄腾达,只祝您安守平常。我不祝您鹏程万里,只祝您无忧无虑。过去的让它过去,我祝您活在今天,活于干净,活于明亮。未来的当然可期,但是它从当下累积。祝您一切善法从今日起,一切恶业从今日清。我不仅祝您阖家团圆,更祝您认出更多的家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不仅祝您梦想成真,更祝您梦中无梦,真不执真。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祝您七宝来聚,八德萦身,无苦无难,无诸盖缠。祝您无明远离,旧习迁散。慧花开放,定水湛然。祝您唱自在曲,入无诤群,结无染缘,聚般若餐。祝您食解脱食,喝四摄汤,走欢喜亲,拜大舍年。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送给您。祝您心如莲花,身似白云,沐于春风,游在红尘,悲智双运,福慧绵绵。
2023-01-22
-
祖师禅
祖师禅香严智闲禅师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仰曰: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仰见香严,曰: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师举前颂。仰曰: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师又成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师复有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香严前述两偈,皆被仰山视为心机意识,记持而成,只会得如来禅。因何又述一偈“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便被仰山祝贺,且喜闲师弟会得祖师禅也?香严最后一偈有何长处而能证明他会得祖师禅?此处正是我等起疑情而下手参禅处。达摩祖师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达摩祖师各弟子所呈心得,明明皆合有道理,因何只得达摩皮肉。二祖依位而立,却得其髓?此处正是我等参究下手处。一日,六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神会所答,与我等所学佛经义理本不相违,因何六祖却说他将来就算有了住山的道场,也只是个知解宗徒。六祖这样说,说明神会这样的回答,并未得到六祖的认可。这又是为何?六祖大师一日浣洗所授之衣。忽有一僧方辩来见六祖,欲见达摩所传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六祖问方辩:“汝试塑看。”竟是何义?复又对方辩说:“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又是何义?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石霜侍者。洎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九峰)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座曰:先师有甚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元来未会先师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座已脱去。师拊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为何首座一柱香内,坐脱立亡,来去自由,有如是等功夫,九峰禅师仍说他“先师意未梦见在”?云居道膺禅师曾令侍者送裤与一住庵道者。道者曰:自有娘生裤,竟不受。师再令侍者问:娘未生时著个甚么?道者无语。后迁化有舍利,持似于师。师曰:直饶得八斛四斗,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好。烧出舍利,总被人们视为有修行。可是为何却被云居禅说,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德山禅师听闻南方禅席颇盛,师(德山)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曰:这个是甚么文字?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师无语。德山禅师金刚经讲得可谓头头是道,著作成疏。可是竟然被一个卖点心的婆子问得语塞。最后自己不得不把青龙疏钞全部烧掉,这又是为什么?纸衣道者来参曹山,师(曹山)问:莫是纸衣道者否?者曰:不敢。师曰:如何是纸衣下事?者曰: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师曰:如何是纸衣下用?者近前应诺,便立脱。师曰:汝只解恁么去,何不解恁么来?者忽开眼,问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师曰:未是妙。者曰:如何是妙?师曰:不借借。者珍重便化。曹山所言“不借借”复是何义?云门禅师到江州,有陈尚书者请斋。才见便问:儒书中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作么生是衲僧行脚事?师(云门)曰:曾问几人来?书曰:即今问上座。师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书曰:黄卷赤轴。师曰:这个是文字语言,作么生是教意?书曰: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忘。师曰:口欲谈而辞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忘,为对妄想。作么生是教意?书无语。师曰: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书曰:是。师曰: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书无语。师曰:尚书且莫草草。三经五论,师僧抛却,特入丛林。十年二十年,尚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书礼拜曰:某甲罪过。陈操尚书如上回答,哪里不对?竟不被他云门认可?又云门云:非想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复是何义?使得一上来底气十足的陈尚书,后来竟然无语,最后不得不自认某甲罪过。上面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起疑情,参禅悟道的好机缘,我们不要轻易放过。不仅是我们,就连过去的祖师,被真正的过来人一问,全都一头雾水,以前所学的一切竟丝毫用不上。大家是否反思过这个问题。我们难道都学错了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一读到公案就全都迷糊,不知祖师在说什么?通过对上述几个公案的了解,我们也对祖师禅有了一些了解。大家读到这些地方,若不知其义,囫囵吞枣,扔到一边,以为不会这些,也不障碍解脱,即是自欺自瞒也。当择几则公案,紧紧咬住,日参夜参,行也参,坐也参,立也参,卧也参。不间断地做功夫,直到忽然明白祖师用意,心花怒方,才知道佛法原来是这般。
2023-01-22
-
你真的读懂祖师所言了吗
你真的读懂祖师所言了吗有人读传心法要: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如醍醐灌顶,拍手称妙。发现修行觉悟如此简单,但能无学,息虑忘缘,佛道自成,哪有那么多罗里吧嗦、次第修证。又读永嘉大师证道歌开篇: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看到“绝学无为”四字,忽然自认顿悟本心,佛道已成,一切事毕,不复更求。但是,过后不久,此等行人便将此语抛掷九霄云外,还是因循以往习气,种种计较,思虑重重,被妄念烦恼所缚,至于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与自己了无交涉。若于“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执其一端,错解其义,每天什么也不做,其他所有的功课一律放下,也放下了很多事缘,妄想一起,就离念转念。由于善根因缘时节未到,没有方便助道之缘,刻意做息虑的功夫而不得成,遂半途而废,还是向以往那样胡乱学法,没有任何方向和效果。何以至此?未明祖师此语真实完整之义。如何是此语真实之义?应当从学而成,从多闻而得,从有为而入。明明说不从学得,怎么又从学得了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就是大多数学法之人最爱犯的毛病,不悟中道,不了佛性,跑两边,执一法,将祖师与佛陀所说法要,当成定论。说绝学,执绝学。说无为,执无为。说息虑忘缘,执息虑忘缘。说不思议,执不思议。说离言说,执离言说。说不立文字,执不立文字。说不会佛法,执不会佛法。说不思惟,执不思惟。说空着空,说有着有。说解脱执解脱,说涅槃执涅槃。说佛执佛,说法执法,说心执心,说性执性。说用执用,说体执体。说精进执精进,说妄心不起,执妄心不起。处处生着,处处落于边见,不了中道之义。不知佛法乃实用灵活之法,以真实受用、实证自悟为要。当知,息虑与绝学,不能单独存在。如祖师让学人咬住一个话头,或于一个公案起疑情,日参夜参,不令间断,此皆是为了让学思虑之心疲极,因缘一到,忽然顿断,即得默契已。这正是息虑前做方便和功夫的妙处。若不能言下绝学,当广学多闻,直至有一天,学求之心自疲,多闻之力自累,忽然休息,顿悟本心圆满具足,不假功用,求亦不得,即自然成绝学,不更反复。这才是真正会绝学之义。不见永嘉言: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求学既久,而不能得,忽然放下,是乃绝学。佛陀早年修道,亦复如是。六年苦行,精进努力,反不成道,苦行既疲,忽然放下,妄心一歇,歇即得道。如是休歇,岂是一味刻意休息而得为之?如有人被告知一面墙内具足了七宝诸珍,可以通过缝隙即能看到。只要此人能翻过这面高墙,里面珍宝随意拿取。但是这面墙远远高于此人,此人入墙心切,一味地在那里爬墙,久久不得翻墙而入。而另外一人,得知此事,转身离开,很久之后,拿来一把梯子,轻松翻墙而入,自在拾取珍宝。古人所言“不假方便,不论修证”本无错谬。只是对应众生机缘不得。若因缘具足,自然直下便了,不假功用。若因缘不具,须假诸缘,具足而成。故知古人悟道所言,都是做足了相反的功夫,忽然妄身一转,即得道矣。古人云:反者,道之动。道,往往在我们认为对的反面。亦不可执反,但不执一边,即相应也。六祖大师开示学人: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亦是此理。如果我们错会其义,以为可以直接效仿古人言行,一步登天,不假途程,不异数他财宝,以为己有,可笑至极。即被他古人所瞒。古人所说皆是一片赤诚,分明呈现,本无瞒人之心,自是我辈侥幸懒惰,错解他义,被他瞒去。学人修行,于此不得不知。若一味只想结果,而不假用功,先须具足功用始得。
2023-01-22
-
富贵的华严
富贵的华严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为诸大菩萨开示重重无尽不思议法界及诸大菩萨行愿的一部佛经。据说龙树菩萨曾在龙宫见到过全本华严,其数量超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颂,中本有五十万偈颂,小本有十几万偈颂。龙树菩萨看到前两种篇幅的华严经,非是普通人所能持诵,所以靠自己的记忆力记下了小本的华严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十卷华严经。华严经自古以来最主要的版本有三种,第一种是东晋所译的六十卷华严经,称旧本华严。因为有些内容不够完全,到了唐代,实叉难陀翻译出了八十华严,才弥补了以前欠缺的部分。第二种是唐实叉难陀译的八十卷华严经,是最全本的华严经。第三种是唐般若译的四十卷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是《普贤行愿品》的完整版。读诵华严经的同修,先读八十卷华严,再读四十卷华严。四十卷华严经的内容跟八十卷华严经后二十卷的内容大致相同,区别是详略不同。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卷华严经的内容几乎比八十卷的多了一倍,也即关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和最后普贤行愿品的内容更加详细和完备。为什么现在推荐大家读华严经,诵华严经?不知道是否有些同修已经隐约感受到现在人类世界正在发生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看上去是物理世界的变化,实际上是人类观念和心意识发生巨大变化的外现。人类的认知在突飞猛进,每个人内在的世界开示分出各种层次和差别。有的人还活在完全颠倒和愚昧的认知里,而有的人已经开始觉悟,活在实相的世界。世界显现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就是认知观念的差别。量子力学和一些前沿科学已经触及到了佛经里所描述的世界和观念。我们如果再不去深入学习佛经,了解这个世界的实相,就会被更高的心智所抛弃,只能生活在旧有的世界和狭隘的思想观念中。虽然你和其他人生活在同样的一个世界里,但是,你早就和很多人不在一个圈子里了。心智的无明与昏暗,导致很多资源和信息,深刻的见地和思想,使你无法与那个世界里的人进行共享,你无法理解很多觉悟者的见地。使你们分开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你是否能不间断的深入学习和观察诸法实相。佛陀的智慧和对宇宙的了解早就在最究竟的山顶等着我们去更新自己旧有的世界和维度。所以,提升自己世界的路途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唾手可得。你根本不用去搞任何科学研究,也不需要任何先进和高端的仪器,你只需要拿起一本佛经,静下心来,认真读诵,了解世界是如何建立的。再借助于佛法来认识你自己的心,那才是最高深的科学和智慧。欢迎大家来到重重无尽的华严世界,让我们一起来读华严经。大家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在网上或寺院的佛经流通处购买一部华严经,很快我将建立读华严经的群。每天至少读诵两卷华严经作为功课,在群里打卡报数。读了华严经,你才真正了解佛法的富贵和智慧的深广,你才会对自己以前贪恋和执着的事物生起惭愧之心,你才会感叹诸佛菩萨所生活的真相世界的微妙和不可思议,你才会对佛陀的智慧生起坚定的信仰。读了华严经,你才知道诸佛菩萨利他的精神是多么值得人们赞叹,读了华严经,你才知道菩萨们的行愿是多么悲悯和不可思议,读了华严经,你才知道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此狭隘、我们的关念如此愚昧。愿我们这一生都能读一遍华严经,通过读诵华严经,了解生命的实相,那是多么幸运和稀有难得的事。
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