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解佛法,三世佛冤

    知解佛法,三世佛冤现在有一种现象,有这样一类学法之人,似乎终于不再执着报佛化佛有相佛,听古人道:即心是佛。又听人说:自性是佛。又听说:自心是佛。然后像咬到一口甜食,逢人便说:自性是佛。以为得了大宝,紧紧抓住不放。不论你说什么,他都能向“自性”上会,仿佛是一个见性的人。僧问洞山:如何是佛?洞山说:麻三斤。有人解释道:麻、三、斤,都表法,一切法皆不离佛法。麻者喻世间一切平凡之物,物物都是自性,彰显法身;三者喻三身自性佛;斤者同今,即不离当下。可不麻三斤即是佛?你看他解释的天衣无缝,呜呼!以此为修行解悟见性者,多如牛毛!至死都不知这样解释佛法,了无交涉。今学法者皆如是知解佛法!谓一切皆向自性上会,一定没错。不知“自性”是无明深坑,如是会“自性”,永无出头之日。知解佛法,三世佛冤。纸衣道人问曹山:如何是妙?曹山云:不借借。有大德解释云:不借借者,不借色声香味触法,不眼耳鼻舌身意,不借三界,不借世法,不借出世法,不借生死,不借涅槃,一切皆不借,皆不依倚,是名不借借。你看他解释的多“贴切”!如此会他祖师意,三世祖师怨声载地!投子禅师指庵前一片石,谓雪峰曰:“三世诸佛总在里许。”峰曰:“须知有不在里许者。”投子曰:“不快漆桶!”投子与雪峰游龙眠,有两路,峰问:“哪个是龙眠路?”投子以杖指之。峰曰:“东去西去?”投子曰:“不快漆桶!”问:“一槌便就时如何?”投子曰:“不是性燥汉。”曰:“不假一槌时如何?”投子曰:“不漆快桶!”峰问:“此间还有人参也无?”投子将锄头抛向峰面前。峰曰:“恁么则当处掘去也。”投子曰:“不快漆桶!”有人解释说:不快漆桶,比喻被无明所障、没有智慧的人。不快是不伶俐、不聪明的意思。漆桶是黑漆漆什么都不知道。你看他解释的似乎有条有理,有理有据,然而如是学法,是认贼为子,将虚为实。错人定盘星,如何称斤两?如是解佛意,以沙蒸饭,能充饥者,无有是处。毕竟如何是麻三斤?不借借?不快漆桶?不见古人道,拟心即错,动念即乖!毕竟也要道出一句,方好修行。

    2020-08-11

  • 与觉受在一起,别厌离它

    与觉受在一起,别厌离它我经常会肚子疼、背疼、颈椎疼。当我身体疼痛的时候,我选择去感受觉知它们,而不是讨厌并想离开它们。我在觉知并安住于疼痛的时候,对其他的一切都不再住着。对于疼痛,我越来越喜欢,就像我找到了一个朋友和亲人。我并不是说我热爱疼痛,而是我珍惜它的到来,因为它会让我出离幻梦,远离烦恼,觉悟无常。每次当我们身体有疼痛出现的时候,我们都会习惯性地产生抵触和对抗的情绪。当我们抵抗疼痛时,我们进入了无明。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子就掉到了疼痛所带来的情绪里。而忘了这时正好是你练习觉知和接纳的最好时机。身体的疼痛无法带给我们烦恼和痛苦。疼痛只是疼痛,它就像天气,像路上出现的洼坑,像纸上的字一样,它是客观和无害的,除非你赋予了它太多有害的意义。如果当你背疼的时候,不是带着讨厌的情绪面对它,不是立刻就想消灭它,不是想去对治它,而是冷静地感知它,观察它,陪伴它,与它不间断地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疼痛没有消失。是的,疼痛虽然没有消失,但是什么消失了,烦躁、讨厌、担心和因对立情绪产生的疲劳消失了。当这些负面的情绪消失的时候,疼痛变得就像一根木柱,就像一幢房子,就像一把椅子一样单纯。继续保持对疼痛的觉知,即使那非常难以忍受。不要产生对立和讨厌的情绪,理解那疼痛对你没有任何害意,与它住在一起,一刹那也不要离开它。因为与疼痛住在一起,而你不再住着于讨厌、恐惧、烦恼和敌对中。当你不住在那些真正伤害你的情绪中时,你忽然发现,“疼痛”正在不声不响地减弱,甚至消失。你根本不用去对治并驱赶它。你发现,原来“疼痛”根本不存在。你发现,“疼痛”是来叫醒你的。你发现,“疼痛”是喊你回家的。我们经历的所有不幸和逆境,都是来觉悟我们的。那些打击和警醒,让我们从妄想和执迷中停下来,让我们回到眼前,回到当下。如果我们不能回来,它就用更加严厉的“痛”来刺激我们,让我们去觉知并感受它。提婆达多从来不是某个人,他是一切逆境的隐喻,他是没个人最大的善知识。当你身体的任何疼痛向你发出信号的时候,抓住它,因它而觉悟,别再错过你生命中最大的善知识。

    2020-08-11

  • 自我的化身(下)

    自我的化身(下)没有人杀害耶稣,如果有,那一定是天父、上主、圣灵,是自我意识。耶稣从未生,也未死。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的大觉之人,他从来没有参与过此事。他对他的被害完全无知,他也从未祈求天父的援救。圣灵进入犹大身体,告诉他:你去告发耶稣,让他受难,让他死去。好完成我的旨意,让他的名和我的名流芳百世。这个声音如此清晰,如此斩钉截铁,如此合乎自我的意识和判断,以至于作为耶稣的弟子,他相信这个声音一定来自天父和圣灵。所以犹大告发了耶稣,耶稣因而被定十字架而受难,果真如那个声音所言,耶稣被后人崇拜和敬仰,流芳百世。但那不是耶稣本人的意愿,耶稣只是没有相信自己的意愿去求生而已。他说:父,按你的意愿去做,不要按我的。事实上,耶稣只是没有被自我所骗,他内心中并没有什么可信赖和仰仗的天父,而恰恰是拆毁了他,粉碎了他。耶稣是唯一不信上帝的人,而是一个彻彻底底拆毁了一切信仰的人。历代被人信仰和流传的,那不是真正的耶稣。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耶稣,除非他也像耶稣一样粉粹“天主”。就像佛陀不是真正的佛陀一样。一切对“天父”、“上主”的描述,那是人类的自我意识、胆怯、懦弱的灵魂的意愿。所有关于神圣的故事,那是自我传扬的赞歌。凡是被纪念、崇拜和仰慕的,那一定是化过妆的自我。上帝的意志得逞了,自我又一次得胜,而真理和实相,真正的“主”被淹没了。真正的“主”,从来不存在。或者说,不论你如何描述、揣测、形容它,那仍是你的意识和妄想,而不是“主”。觉悟者因为看到人们不会停止在意识中寻觅它,所以断然说:没有佛,没有主,没有任何神圣。也不能执著什么都不存在。执著不存在,那跟执著存在一样,仍是假的。你也不能对立出一个针对自我的“大我”。你对立出来的“大我”仍是“自我”的化身。不再相信自己的意愿,便觉悟了。不再认父,那便是子。觉悟是对迷而言,亦不是真实的。一旦你身心中有任何声音出现,不要相信它,那是你自己,那是你的妄想和无明。从自我那里醒来,不再迷信任何神秘与天主,别为它命名,莫以父的名义行欺骗,彻底忘记它,你才能真正觉醒。

    2020-08-11

  • 自我的化身(上)

    自我的化身(上)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存在,那一定是自我。“真”不需要存在。存在是意识的创造和发明。连“意识”也是它自身的虚构。意识创造了一切并沉迷于这一切。“真”从来不创造任何东西,包括它自身。“真”也不需要表达并证明它自己。你不必寻找真的,只要认出假的就可以了。意识总是要确定一个真的东西存在,那是一切虚妄的根源。一旦你想确定什么,你被意识所迷惑。别相信它。没有什么“真”存在。存在的是自我意识。它能变现无量百千万亿化身。识此者,知是自我,是虚幻。不知者,以为是真理、上帝、神或佛。诸佛与上帝没有化身,它们都是意识的演化。佛与上帝,乃至你能描述的一切神圣,皆是妄想。所有关于“实相”、“真相”、“真理”的描绘,都是意识的把戏。任何超自然的存在、梵、奎师那、天神、光明、毗卢遮那,都是自我创造的替身,给自己化的妆。人们被自我创造的这样形象迷醉了。自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狡猾的东西,它能使王侯将相迷醉,使盖世英雄犯傻,使聪明大智愚痴,使俊男美女疯狂。自我能役使世间一切众生,令百千万亿生灵陷入无明与恐慌。自我变化多端,鬼使神差,能令诸天丧志,能令外道痴迷,能令罗汉醉倒,能令菩萨退转。自我化成种种模样,诱骗世人,令其生着。自我带着各种快乐,敲你大门,喊你入梦,带你远游。诸大觉者从来没讲过任何真实的存在。他们所言一切,无不指向“自我”的虚幻。谁发现一切无有真,谁是真正觉悟者。古人云: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古诸佛圣人得道之人,但示虚妄,从不立真。纵有所立,如“佛性”、“真如”、“实相”、“涅槃”者,皆是假名,教化童蒙,非真实也。所以大觉世尊说: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祖慧能大师说: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一切外道,皆不如是。妄立真法,引无明众生信以为实。实无有真,莫被化了妆的自我意识所骗。

    2020-08-11

  • 如是训练,解脱悄无声息地发生

    如是训练,解脱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你的觉知能力到了打开买菜的袋子,也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你买的菜,觉知到你的手指正解开带子上的结;向水杯里倒水,从水刚开始滴入水杯,直到结束,最后的水滴落入杯中,你都看的到;放下水壶,端起杯子的瞬间,你也没有错过。不论做什么,比原来慢一些,再慢一些,给觉知以机会和时间。这看上去有些过分,不,你需要比这更认真、更集中、更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每起一念想抓什么的心,看到它,并能停止下来;如果无法停止,你也能清楚地觉知自己正在做的事。去摸手机的刹那,知道自己在拿手机;放下手机时,清楚地感知手机和它所放的地方的接触。自己的后背倚向沙发,后背和沙发接触的刹那,了了清楚。转身或回头的时候,几乎从来都不会错过对那一瞬间的觉知。经常能看的到身边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比如桌子腿,你裤子的颜色,天上的云。尽可能多地去觉知你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细节,在每一件小事中让自己的妄想休息下来。尽可能多的让这些小事占满你的生活,而不是那些未来的妄想和幻梦。坚信你所有的痛苦正是来自那些期待,而真正的安宁,来自对觉知的训练和领悟。尽可能地满足于这极其微不足道的馈赠,并全身心地投入并理解它们,与它们在一起。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一切的秘密,全都在这里喧天动地,坦露无遗。而你却一直向远处寻觅和求取。让你安心的东西就在离你最近的地方,近到你都无法想象,近到你会瞠目结舌。你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觉知而从来都不打妄想,因为就算妄想,也是觉的一部分,只不过你过于执迷它,所以才会带来苦。事实上,你不可能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失去过觉知。觉知与你同在,从来不曾分离。哪怕连一刹那都没有分开过。只不过,你还没有发现、理解并适应于它。即便你不能一直看到什么或触摸到什么,不能时时保持觉知,你或许还会经常三心二意,走神,不专注地做事。只要通过训练,你的专注力和觉知力可以使你不再受无明和习气的主宰,能够经常回到当下。虽同样在用六根、六识,但它已受你调伏。古人云:它受我调伏,我与它安好。这时,你的修行已经上路。你不必因为自己的意识或头脑而产生任何困惑,或想消灭掉它们。完全不必。你们互相相安无事,只是它再也使唤不了你。就像你已经找到了门的钥匙,拿到了去往某地的车票,获得了进入某个地方的许可。剩下的事变得水到渠成,不复艰难。你还会像以前一样看风景,吃饭,与人交谈,做你喜欢做的事。但不同的是,你不再沉迷并深陷苦恼。解脱如此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2020-08-11

  • 祈首如空无所依

    祈首如空无所依空虚是心的常态,可是大家不去认识发现并习惯于这个常态,而去在空虚中拼命抓取幻影,执着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被自己欺骗。一直生活在错觉中,抓取时似乎得到了满足,满足瞬间就消失了。然后继续抓取,迷醉头脑,继续得到满足,然后立刻又空虚。众生就是在这瞬间即灭的满足幻觉里实际却体验着更强烈的空虚,然后继续抓取,恶性循环,麻痹自己,永无止境。从来不愿意去观察实相,看清空虚才是真正安全并永久的。每个人要想解脱,都要一个人独自走过那段黑漫漫的无依之路,谁也逃不掉。但有所依,有所抓,总是无明根本。有此根而得安乐,只是暂时,如在沙上建房,终将毁败。此根不去,总在生死。除非他不想出离轮回,甘愿在三途中受苦。那段无依的黑漫漫的路,看上去很长,其实很短,受的苦也有限。而三途之苦,旷劫无休止,反反复复,没有尽头。一旦觉悟,才知旷劫所受苦楚,原来无辜,只是一念耳。沉迷则无期,省悟则顿达。不知则煎迫,觉悟则永离。同修们,深思念之。莫再攀缘外尘,执迷幻境。以境安心,如同踩空。悟诸法空,则终落地。此是诸佛历代祖师频频教诲,其谁有智人而充耳不闻?我们别无选择。自己创造的幻梦,也只能自己打碎。我们要么在活着的时候,年轻的时候,神智清醒的时候带着准备的心智和训练,主动地去经历孤独和无依,要么就等你老了、病了,神智昏乱时,临终时经历被动的黑暗长路,继续在轮回里重复生生世世的恐慌。你是选择只苦这一生,用心办道,誓出生死,还是选择生生世世因贪着一瞬间的快乐,而无止境地轮回受苦。了却今生须努力,谁能累劫受余殃!灵修和各种外道学人所学所修,之所以不能解脱,最终都会陷入更大的恐慌和绝望中,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一个自我创造的上主、梵天、源头,那个“上主”是自我的一个变换而已,是一切众生的俱生我执,是根本无明,虚妄不实,非有其主。但是灵修者,以信仰这样一个虚妄的“上主”作为皈依和仰仗的对象,以现实中的亲密关系来作为宽容和原谅的对象,来让自己获得安宁,这是致命的岐路。 以有所依而获得的安宁并不是安宁,灵魂只是暂时得到安宁,其实是巩固了它的存在,那正是灵魂无止尽的无明和轮回的原因。大家也就明白,为什么净土法门也是外道邪法。因为同样是有所依,与信仰上主者有何区别?虽然净土是佛说,但佛所说净土,是唯心净土,净在其心。其心无依,是名为净,是真净土。此净土众生本有,不待远求,只是众生不悟,反向它无明深渊十万八千里处寻求,可不愚痴乎!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劝诸念佛,求往生者,大梦须醒,莫迷惑颠倒。若其无我,其谁求生。若有所圣,必是轮回。我们仔细思考,念佛得心安者是不是有所依?一难受了不安了,就得念佛。当时是安了,事后又开始不安。为什么会反复,会总不安?生死根本在,无明在,我在。一不念,就没有抓的东西,就恐慌,就害怕。所以立刻去抓佛号。这就跟病人靠药维持活着一样。靠药维持,证明有病。以药对治,永无痊愈之期。而诸法实相是,众生是幻,病亦是幻,药亦是幻。执着幻身,亦执幻病,复执幻药,如何解脱?修行者,靠持咒、修法、依止善知识和诸佛加持而获得的心安和解脱,都是假的,是虚妄的,不牢固的,随时会消失,因为让你不安的根本还在,那就是对自我的执着。要把这个根,这个台彻底拆掉,不再对治,不再抓取,不再执着于法,才能究竟解脱生死,获得永远的安宁。

    2020-08-09

  • 高下分明,是名平等

    高下分明,是名平等问:师父好,现在很多灵修课程自称与佛法和禅宗所阐述的道理一样。请师父开示,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好让学人知道修行眼目。答:佛法和禅宗不阐述任何道理,它指导你如何修行并解脱。即便佛法亦有言说,其意义作用又完全不同。如彼说:凡真实的不受威胁,假的则并不存在。佛法中说:凡真实的必不存在,而假的却永远不灭。有人能解如是一句,自知外道与佛法之根本之别。有人问禅师:如何是道?禅师言:拿先陀婆来。有人能知“先陀婆”着,许你会道。众生皆见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实无佛性。有人能解如是二句,是真会佛法,是真修行,能得真解脱。涅槃经云: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善男子,我诸弟子若解如是四句义者,不应难言一阐提人定有佛性,定无佛性。若言众生悉有佛性,是名如来随自意语。如来如是随自意语,众生云何一向作解?佛法如是,非有定论,何来“真实从不受威胁,假的从不存在”如是邪知邪解?如是论点,是名鸩毒,饮者必死,怀之必堕,受无间狱,无有出期。一念知非,舍此邪论,即得超脱。又文殊师利言:我是外道,我是外道。你见外道者,何时称言:我是外道?又洞山云:佛是妖魔。你见外道,谁敢谤其导师及其上主?你若谤他,他必驱逐封杀你。又祖师将学人全都赶跑,一个也不教。你见今天诸大导师,用尽心思,笼络学人,唯恐不够,谁敢驱散学人,令自己门庭冷落?又维摩诘告须菩提:汝今谤佛毁法不入僧众,方可取食。你见外道谁能自毁其师其法其众?我居佛寺,整日对众宣言:无佛无法。众人不解,谓我为邪师外道。我是外道,居于佛寺,此正合宜,有何不妥?我虽佛弟子,信知无佛。彼灵修者,以“上主”、“圣灵”、“天父”、“己灵”为信仰对象,不知是其自心妄想。古人云:己灵犹不顾,佛祖是何人?我佛门中,呵佛骂祖;你见信主之人,谁敢毁主?毁圣?毁灵?你若毁主,必视为撒旦妖魔。又奉主者从信他为天父,改信自己是主,只是换汤不换药,实不知何为主,有无主也。我今诚心告知诸同修,佛法博大精深,自有无量智慧诸波罗蜜方便法门,非是世间无智之人所能解了。其知此者,何必舍近求远,别求捷径?若佛有所遗漏而不知者,即不名三界之师,亦不名正遍知。自古以来,只见外道觊觎窥探佛法,来佛法中盗法。不见有真佛子自己无量法财不用,希徒他穷人用具。望诸人深思自省,不可执迷不悔,将来吃苦有日在。问:师父您好,您为什么这么否定奇迹课程和心中心,大家各学各的法门,有什么对错?金刚经不是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您这样诽谤其他法门,是不是太狭隘了?答:修行者不可一味说平等。若执平等法不说,则是外道论者,非我佛法。我佛法中,对错炽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若无对错,你在这里乱叫什么?此外,自古以来,少有人知金刚经是伪经。以后逢人,别再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高下分明,是名平等。

    2020-08-09

  • 坐禅注意事项

    坐禅注意事项大家打坐一定不要执着单盘或双盘,或者坐多久。怎么坐最安心,最放松,最舒服就怎么坐,只要不昏沉瞌睡即可。就是偶尔昏沉或瞌睡,也不要烦恼,要么去床上躺一会儿,要么站起来走走,清醒了回头再坐。就算坐在那里睡着了,如果身心得到休息了,偶尔也没关系。大家还是要明理,才好打坐修行。单盘舒服的,别追求双盘。单盘盘不了的,可以坐在沙发或椅子边上,注意别靠墙就可以了。靠墙一是容易睡觉,而是后背会凉会疼。有的人心里可能会想,既然以休息为主,躺床上可以吗?不可以!坐禅坐禅,休息是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观察诸法实相,看到自己的执着和烦恼如何生起并消失。你睡着了,就无法观察,也就失去了熏修止观和定慧之力的机会!甚深佛理是需要身心在极度极度安静的状态下才能观察到,以至于变成领悟。需要长时间地在静虑中,也就是无妄想的状态产生般若观智,甚至在座下的状态下,也能观察,最后变成觉悟。大家打坐不要一味地在那里发呆无计,迷迷糊糊。处在一种也说不上是昏沉还是麻木,还是知或不知的状态,那就是无计的状态,那样打坐就失去了意义。除非大彻大悟的人可能偶尔会陷入昏沉、无计或妄想中,但都不障碍他的觉悟。而我们还处在无明妄念分别的垢习中,一切都不觉不知,如果一味地保持这种懵懂无知的状态,那就变成了死禅、枯木禅、默照禅、黑窟窿禅,只起到暂时休息身体的作用,跟凡夫打盹发呆又有何区别,又怎么能称为坐禅?那样迷糊的状态跟睡着了没什么两样,而对修行和觉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大家坐禅一定要让自己处在一种身心放松但又清醒觉知的状态,一旦昏沉了,就下坐洗洗脸,搓搓头,或调整一下身体,在状态好的时候再上座。每一座都不要虚度。如果坐禅时你都无法安静下来对佛理有深刻的领悟,那么平时散乱的时候或做事时,在身心妄动的情况下,又怎么能觉悟呢?这个是坐禅的关键。古人说:系念乖真,昏沉不好。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要系念,即坐那里不须修法,不须持咒、念佛、寻觅、体验、妄加觉知,只是安静地让身心放松,保持自然的觉知或住妄想境,都没关系。在妄想或烦恼起来能随时觉察,然后不住于念。或者忽然对佛经或修行有了领悟,深入思维,观察觉了。而是不要陷入昏沉、掉举、无计等黑窟窿中,错失观察诸法实相的机会。在坐禅的过程中有的人会出现一些境界。好的坏的都不能当真,别贪着,也别害怕。过去就放下,不能老想着还要进入那样的境界,比如禅定、轻安、出现光明、身体没有了,所有的念头都消失了,六根也消失了,等等,这些境界都是妄想,非真实。不能执迷。不好的现象如头疼、心口紧张、慌乱、恐惧,身体僵硬、发麻,不能动,等,这都很正常,是因为自己不够放松,有所求导致的,或自身的一些业障,只要不执着,别害怕,坐一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一些极端的个别现象,根本没法打坐,一打坐就烦恼痛苦的要死。那你就暂时不要坐禅。坐禅只是辅助我们修行,观察实相的一个工具。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大家坐禅的同时,别忘了听经闻法。不明理打坐,没有意义。

    2020-08-09

  • 知道,那有用吗

    知道,那有用吗?    道者,名行。能行于道,是名为道。说道知道,终不是道。有人跟我说,您好,灵修的导师说:真实的,不受威胁;不真实的,从来就不存在。这难道不是真理和实相吗?佛法所揭示的难道不也是这一点吗?为什么您一再否定所有的灵修课程和它们的教导?认为它们和佛法并不一样?答:我想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对修行和解脱的认知也模糊不清。他们把知识和觉悟搞混淆了。他们把理解和实行等同了。把说法和行道当成一回事了。真理需要发现,而无法复制和传播。我不否认佛陀和历代祖师还有那些真正的成就者所说的话可能揭示了“真理”。但这个“真理”只属于证实并拥有它的人。而很多人只是在传播和贩卖别人的言论,便误以为是自己的。就像一个人的亲戚赚了很多钱,他非常兴奋,到处跟别人讲自己的亲戚赚了很多钱。有些人赞叹他,你有这样的亲戚真好,真跟着沾光。聪明的人就会问他:那跟你有关系吗?你知道“真实的不受威胁,不真实的,从来就不存在。”这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没有亲自实践佛法和别人获得的解脱经验,你还是会受到很多虚假的东西的威胁,你还是会执着很多不真实的存在。你连自己这个最不真实的存在都没有察觉。就像很多人都说我不怕死,真的死亡来临时,还是会怕死。就像我们都知道佛经里佛陀所说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我们还是会着相。就像大家都会背心经:“色即是空”,但你还是会当色是有。就像我们都知道火星,但几乎没有人去过那里。我们是通过别人的观察才知道火星的存在。那不等于我们真正了解并观察过火星。所以,你可能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是佛法。佛法教导的不是理论、知识和观念,他从来不去传播什么。传教或讲法,那都是一些没有真正领悟佛法的人所做的事。真正的善知识引导学人去亲自观察和实证佛法。是的,你所说的所有的灵修,它们和佛法不一样。即便他们之中也在教授实修和实践,那还是不一样。就算他们也完全认识到意识和语言都不能表法实相,可是他们从来也不会如何不用意识知解启发学人,而是不停地把人引向头脑和意识。这就是佛所说的外道和佛法的区别。当我说外道时,你以为我在为佛教辩护。不,在佛法内部,也有这样的外道,而且似乎更多。佛法是心法,它跟佛教没什么关系。它跟这个法、那个法没关系。它不是某个法门,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和发明,它属于一切肯于用心观察并实践它的人。真正的觉悟需要长时间地磨练和修行才能达成,而这时间可能完全超乎你的想象。那需要无数的因缘达成。而大家对此都望而生畏,所以才会投机取巧,向他意识中寻捷径。就算对实相有深刻的认知,也很少有人能觉悟佛陀所发现的实相。甚至连佛陀自己的很多教法也并不是真理,而那只是达成解脱前的路标和过渡而已。佛陀会在其他开示中明确的指示学人,而不会让人们迷失在他的教法中,除非有些人太过执着。真正的解脱之法不在佛教中,不在灵修导师的言论和思想中,不在任何人的知见、文字、语言之中。真理是自行自悟圣智境界,向人道不得,更无法指导和传授。如僧问赵州:如何是佛?赵州说:镇州大萝卜。又二十几个菩萨在那里论说如何是不二法门,唯有维摩诘默然。又有人问药山禅师:乞师给学人一个方便。药山扭头回寮房。就算觉悟者如是回应,还是有无量学人在那里揣测论说:一切都是佛,大萝卜也是佛。沉默是表法,张口即错。扭头回寮,就是让你自己去悟。呜呼!如是见解,皆是戏论,于解脱有何交涉。天下学人多多,尽被自己赚去!导师们所知,禅师都知。禅师所知,导师们梦都梦不见。佛法甚深,非是一句“佛性是常”,“真的假不了”所能揭示。学人什么时候亲证,自知原来不是之处。那时才明白解行相应,名为道人。

    2020-08-09

  • 精进是妄否

    精进是妄否有人对我说:师父,《法句经》里说: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人心无妄,精进无有涯。今见您发《禅关策进》诸经赞精进的文章,不是与《法句经》中所言相违背了吗?答:你只见起精进心是妄,而未见自己起贪嗔痴是妄。只见起心是妄,未见妄心不起是真精进。你若果能二六时中,妄心不起,许你是真精进。若真达此地,又于何处见有起精进心处,又于何处而得见妄?故知汝所言,但意想思虑而已,非真无妄。不过是为自己懒散放逸而找说辞。欲得心无妄者,先当舍诸放逸,远离世缘,一心办道,精进修行。以一心摄诸乱,以一法泯诸法,心悟实相,定慧力增,得真无妄,自然一切时中,无依无倚,心不住法,亦无懈怠想,亦无精进想,是名妄心若不起,精进无有涯。世人皆从贪欲无明习气而入生死,没有天生释迦,不修即圣。故一切众生,皆须修道。若悟实相,达于大道,自然不须起心修道。以今世人懒散放逸故,贪着生死,不知精进,亦不见生死习气根深蒂固,只是意识中学得一些佛法,以为修行,不敌无明烦恼。故佛为如是人等,砥砺修行,鞭策入道。舍诸尘境,而修观行。以一精进心,治无始以来种种虚妄。知此者,虽起妄心办道,非是妄也。犹如船筏,虽非是岸,而能乘之达于彼岸,所以不可一味废之。又如指非是路,而能示路,不可于未知路时而亡指。但不执筏赖指即可,非全然不顾也。学人不可于佛所说法,执于文字,自悖佛意,以逞己能。自无解脱,妄说解脱。自行贪爱,妄说清净。自无精进,妄称其妄。自欺欺人,终无是处。又《法句经》中所说之偈,为破终日执迷精进,不知所修为何,忙修瞎练,心外取法者。以有所得心,求于生灭有为之果,纵经尘劫用功办道,终无益处。故名为妄。非谓正修行者。若真正道人,于此自然通达,无丝毫疑惑,亦无悖谬想。何以故?诸佛法尔。宗门一法,虽以顿悟本心为要,然善护念保任之功亦必不可少。古之圣人,悟后尚须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多年专一用心,不敢放逸。今人未悟道者,三毒炽然,无明根深,习气坚重,更须放下诸缘,精心办道,向自己身心生死大事下有所省悟发明,是真精进。我所节选《禅关策进》者,皆是鞭策今学人懒惰放逸,未肯用心办道者。不知此者,故生疑虑。以有疑虑故,自妄不知,反疑他妄,当勤精进,忏悔前心,莫生放逸。

    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