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脑无法解决问题

    头脑无法解决问题我们遇到问题,第一念总是想通过头脑和妄念来解决,而不知道安住和觉知。通过头脑非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夸大并制造更多的问题。而透过觉知和安住当下,你会发现,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瞬间消失了。只不过,我们习惯了头脑的计谋,而不相信觉知的力量。我们习惯了相信头脑会解决问题,而不相信单纯的觉知能解决任何问题。训练觉知的能力就是训练无论发生任何事,都有足够的定力和智慧,看到任何问题都是因为自己被带到妄念中并相信念头制造的问题和气氛,而不是所发生的事。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破了你喜欢的茶具。如果你没有觉知,你立刻被带到这件事带给你的妄念。你可能会骂孩子,可能会生气,可能会打孩子。你会夸大这件事,而进入幻境。如果你对正念和觉知训练有素,你立刻会告诉自己,只是一件茶具而已。它已经打碎了,再怎么生气、责怪孩子都于事无补。你会很镇定地把孩子叫到一边,小心地收拾好碎片,然后冷静地对孩子说:没关系,下次小心一点。你没有因为这件小事而伤害到自己和孩子。如果你没有觉知,你会责怪孩子。本来只是单纯地碎了一个杯子。但如果你没有觉知,碎的可能是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次碎不了,几次,频繁地责骂,你们的关系就会破碎。不论现实生活中发生任何事,提起觉知和正念,别急于应对,保持冷静。先把问题放一边,单纯地觉知,安住当下,你会发现,那事情不再可怕。再继续保持觉知和冷静,你会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如果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就先把问题放到一边,等待因缘和时机成熟,再去解决。回到当下的现实中来,继续带着觉知,过好眼前的生活。凡夫因为无明,没有这样的正念和智慧,所以一旦发生什么事,就会手忙脚乱,急于对治,反而使事情越来越糟。但是对于一个智者,他深知,冷静和觉知,置事情于不顾,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了。当头脑一时无法解决问题,它开始担心、忧虑、恐慌。一切负面情绪随之而来。透过觉知和安住,所有的问题都显现出原形:那不过是头脑勾勒出的幻境,是念头编织的想法,担心的事情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一定会发生。就算发生了,也不能保证你那个时候的你会难过、恐惧,就一定像你现在想象的那样。要相信,安住当下,比你头脑中的忧虑、挂碍、担心更能解决问题。相信这一点,你才肯安住当下。不通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你无法习惯于觉知的生活。没有觉知,你就不可能活在当下。不活在当下,你一定被烦恼抓获。我们被自己的妄念害得惨不忍睹,是该觉醒的时候了。是该看清妄念的本来面目,不再被它欺骗了。透过觉知,通过如实地观察,透过观智,觉悟只有当下,只有寂灭,只有无生,那才是实相。靠任何东西来安心,都是不长久的、危险的。只有靠觉知来安心,那才是绝对安全的。

    2020-08-29

  • 内疚,自我的伎俩

    内疚,自我的伎俩师父好,我过去曾经伤害过一个人。那个人对我很好,是我对不起他。都过去很多年了,那种愧疚还深藏在心里,挥之不去。请师父开示,怎么才能解除心里的愧疚。答:伤害和内疚,那都是自我意识编织的幻梦。自我需要这样的信号来维持它的存在,然而,那不是真的。内疚,是自我的把戏,它专门愚弄折磨那些我执深重的人。你无法伤害到任何一个人,除非那个人有一个强大坚固的自我。是他坚固的自我让自己受苦,而那与你无关。如果一个人非常执着自我,从楼上掉下来的一个塑料杯子也能伤害到他,让他怒火中烧。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固的我执,就算无缘无故用刀去刺伤肢解他,他也不会受伤害。他虽然会痛,但不会有被伤害的痛苦。因为他没有我执。如同释迦牟尼佛被哥利王肢解身体。佛陀没有丝毫的嗔恨,所以,伤害之事只发生在哥利王身上,而没有发生在释迦牟尼佛身上。受痛苦的表面上是佛,事实却是哥利王。他要尝受伤害别人的愧疚。除非有一天他和佛陀一样,觉悟无我,他的愧疚才会消失。所以,你永远无法伤害一个人,除非他执着他自己。同样,也不会有任何无辜的人让你产生负罪感和内疚的心理,除非你对自己有同样深的我执。负罪感和愧疚感从来不来自于你对谁做过什么,而来自于对自我的执着。同样是杀害一只鱼,一只老鹰没有负罪感,也不会内疚,因为它没有罪的意识。而一个人因为相信了罪的观念,并执着自我,所以才会产生内疚的心理。你伤害过谁,这只是一个幻梦;谁对你怀有怨恨,那同样是一个幻梦。愧疚或怨恨,那发生在一个无明者的世界里。只要你不觉悟诸法实相,你无法解除内心深处的愧疚。而被你伤害的人,如果不觉悟无我,同样无法解除被伤害的怨恨。用智慧的心观察一切的发生不过是幻梦,实无发生。所有的现象中既没有你,也没有被你伤害过的人,更无伤害之事。除非你牢牢地执着自己。众生执是,会产生傲慢。众生执错,会带来愧疚。傲慢与愧疚都来自自我。执着自我,一切烦恼由之而生。觉悟无我,观法如梦,伤害自除,内疚自空。

    2020-08-29

  • 训练觉知,比你想象的要重要的多

    训练觉知,比你想象的要重要的多我们总以为是事情或外境让我们恐惧与不安。事实是,没有安住在当下的觉知里,你才会恐惧、担忧、疑虑、慌乱。你晚上要去一间黑屋子里找东西,还没出发,就开始害怕。为什么?你离开了当下脚步的觉知,而活到了未来心的妄念里。如果你从安住脚下的第一步开始,步步带着觉知走向那黑屋子,你不会有恐惧。你听到了一些话,立刻琢磨那话的意思,投射出很多负面的信息,让自己恐慌起来。你离开了当下的觉知,进入到过去心的妄念中,所以才会生起难过的心。如果在你听过那话后,立刻带着觉知回到你当下正在做的事上来,你不会相信那话并难过。你明天要在一个公众场合发言。一想起这件事,你就紧张。为什么?你离开了当下的觉知,进入了未来心的妄想里。如果你立刻回到当下,你的紧张会消失。你的单位这个月效益特别不好。你感到恐慌。你想到还要还房款,还要养孩子和照顾父母,你展开了所有负面的想法。这些想法瞬间就让你浑身不舒服,你活在了对未来的担忧之中。没有活在当下的觉知里,提前进入担心的境遇,所以在幻境中遭受自己念头的恐吓和折磨。你离异了,找了多年伴侣也找不到。一想到未来很长的岁月都要一个人过,你立刻陷入恐慌。你离开了当下的觉知,活在了未来心的妄想中。如果你立刻回到当下的觉知中来,未来独自一个人生活的恐惧消失了。如果你能养成安住当下,活在觉知的习惯里,上面所有的问题都不复存在。我们所有的烦恼和不安都因为离开了当下的觉知,进入了妄想。妄念随时都可能把我们生擒抓获,只要我们没有活在觉知里。妄念侵袭我们的速度超过了人的想象。只要你平时没有强化练习,你一定随时都可能成为妄念、未来心、过去心的猎物和牺牲品。我们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妄念的受害者。我们甚至心甘情愿被它摧残,束手无策,毫无抵抗力之力,就像一只小虫被碾死在巨人的脚下。怎样彻底从妄念的伤害中解脱?训练觉知。觉知对于一个人的修行和解脱比你想象的要重要的多。觉知的练习需要的时间和密度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一开始,你只能在经行的半个小时带着觉知走路。而如果你想彻底地摆脱妄念的干扰,你需要在所有走路的时间全部带着觉知。你以为只要吃饭时带着觉知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想让自己绝对安全,你做饭、洗衣、买菜、刷碗、喝水全都要带着觉知。你以为共修坐禅时带着觉知,那远远不够。下坐、中间休息、上厕所时,你全部要带着觉知。你以为独处时带着觉知就可以了。不,独处时带着觉知容易。与人在一起,与人交谈,与人共事时更要带着觉知。谈话时带着觉知,与朋友、家人或者陌生人坐在一起保持觉知,那样,妄念和烦恼才无可乘之机。觉知需要遍及你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事中。就像渡海的浮囊,你不能让浮囊有一丝的泄露。一旦你没觉察那第一念妄想,被它带走,接下来就是无数个念,如潮水般,瞬间就把你淹灭。带着觉知生活,就像一个犯人被两个持刀的人监督,端着一碗油从东城走到西城,油一滴都不能洒。如果洒了一滴,就会被持刀人立刻杀掉。烦恼就像那时时监督我们的持刀人,只要我们一不小心,离开觉知,油滴一落,就会被妄念侵袭,丧身失命。掌握觉知的能力是养成活在自境界中,而不被他境界带走。自境界者,四念处;他境界者,诸烦恼魔。训练觉知,刻不容缓。训练觉知,怠慢不得。训练觉知,不能间断。训练觉知,不顾一切。

    2020-08-29

  • 你只需要安静下来,去觉知

    你只需要安静来来,去觉知师父好:我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感到无名的恐慌,也无法安下心来打坐,修行一点儿劲儿也使不上,也不愿意读经,什么事都不愿意做,生不如死,非常痛苦。晚上还经常失眠,恐惧的念头经常袭来,又始终没有好的办法让自己安下心来。请问师父,我这样的状况通过修行能不能解决?怎样修行来解决?答:修行不需要力量,只需要觉知。忘了修行的概念,只是单纯地尽量多地去觉知。当你感到恐慌或状态很不好的时候,只需要安静下来,和自己当下最近的身体、桌椅、沙发、床还有地面待在一起。提起觉知,让自己的心从头脑那里离开,回到身体的觉受上来。一旦那些不好的情绪和念头、恐慌或不安来临时,不要来回踱步或做事情,立刻坐下来或躺到床上,让自己安静下来,去觉知自己的手臂、大腿、身体或任何可以感知的部分,通过觉知把念头从头脑的思维那里引到身体的其他地方。通过觉知,远离一切妄想,不间断地去觉知,一刻也不停地觉知。一个人想彻底解脱,过真正无依的觉悟的生活,只有这一个办法,经过这段陌生的黑漫漫的路。这段路其实并不长,只不过我们从来没有去尝试并习惯它。凡夫众生每天活在意识的幻梦里,通过各种依来获得安全感。但是那种安全感是不牢固的,不真实的,是虚妄的。一旦因缘散尽,心识无有所依,再也抓不到任何东西,它就开始不适应,并为自己造出地狱三途的幻境,以妄念来恐吓并折磨自己。每天只靠觉知来度日,这是一个修行者早晚要面对的事。觉知的密度越强,越安心,越不会活在妄想和恐慌里。我们本来就应该活在觉知里,只是因为无明和习惯,一直活在妄念和轮回中。现在觉悟到这一点,就要开始改变并勤加练习。修行只是带着觉知生活,根本不需要任何力量,也不需要额外去做任何事,也不需要任何思维和方法,它简单到极点,只是借助觉知来离开妄念,离开故事,离开恐吓,离开幻境。只需要把眼下该做的事做慢,做稳,做好。只需要带着觉知走路、拿东西、坐下、起来、躺下、翻身…在每件细小的事中去除功利心和目的,过好每一个瞬间。一旦感到恐慌、孤独或了无生趣感来袭,那是又进入妄想和念头里,立刻去觉知身体上任何能觉知到的感受,或者直接躺到床上,去觉知自己的手臂、床、枕头、身体,让自己安静下来,别掉进妄念中。直到那种恐慌离开,再慢慢起来做事,带着觉知。别怕身体上的任何难受和情绪上的任何难过,那是提醒你休息下来,坐下来,去觉知并观察妄念不真实的最好时机。一次次地捕捉身体的不适,借助那不适去觉知,然后离开妄念,你就不会再对失眠和各种负面情绪感到恐惧了。只要方法得当,勤加练习,透过觉知,我们会活在正念和觉悟中。身心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好。在上床睡觉的时候,如果睡不着,那正是练习觉知的最好时机,带着正念和觉知而不是一定要睡着的妄念去上床,你就不会再害怕睡眠,而且是否睡着也不再重要。通过不停地觉知,你会在床上越来安心。觉知是恢复我们生命活力的一种训练,也是我们觉悟的唯一途径,它没有任何消耗和负面作用。上床睡觉时,一定时刻觉知身体和床的接触,尤其翻身时,要慢,带着觉知,不停地靠觉知来出离所有的妄念和不安…不要去想是否睡着。只是觉知、觉知。除了当下可以觉知到的,不要去想过去和将来的事,哪怕天大的事,都是妄想,正是那些被我们认为重要的事让我们陷入烦恼并失去正念的。透过觉知,过好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件事,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唯一的解脱之路。

    2020-08-29

  • 离开女人,乘愿再来

    离开女人,乘愿再来无论你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只是一个可笑的人。不论你多么勇敢、无畏,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无论你多么睿智聪明,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是一个傻瓜,一个愚痴者。无论你是一个怎样的修行者,你学习任何法门,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是一个迷惑颠倒的人,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行者。自古以来,除非大觉者,无人能过女人关。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女人,给多少人设置了一道天堑。女人,在多少人的路上布下了罗网和机关。多少人,被女人擒获,历恒沙劫,还未出离。多少人,因女人而赴汤蹈火,饮鸩喝毒,毫无悔怨,执迷不悟。多少人,因女人而抱火柱,砌火墙,蹈火海,在所不惜。佛说,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狱。女人,那是烦恼和无明的象征。女人,是贪欲和嫉妒的代名词。女人,深藏在所有人的心中。贪欲不息,男人亦是女人。无明不醒,丈夫亦是妇人。离不开女人,你就无法脱离轮回。看不破女人,你就无法自在超拔。自古觉者不与女人同行,从来悟道只因避欲如渊。女人给你带来再多的幸福和甜蜜,那后面都有无尽的痛苦等着你。女人给你再多的快乐,那快乐里都渗透着苦水。无论是你的母亲,还是你的妻子,还是你的女儿,她们不过是你来这个世间轮回的象征和阶梯。因为你眷恋着她们,所以一次次来这个世间受苦。无论你是流传千古的帝王将相,还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伟人,如果你离不开女人,你都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你根本毫无力量。你爱的女人就像毒液一样浸泡着你,直到把你带入地狱和深渊。就算你因她们动力十足,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那不过是俗人眼里的景象,刹那即灭的幻影。在觉者眼中,女人不过是泥里的腐花,酸臭的尸骨,永不知足的粘缚,喋喋不休的唠叨。十方诸佛,呵责女人。诸达道者,无女人相。芸芸众生中,看破女人者觉醒。茫茫人海中,独立无依的人离苦得乐。谁能不再执迷于女人,纵然他是残疾、瞎子、哑巴,为世人不齿。我说他是唯一健全、心明眼亮的人。谁能独立生活,纵然贫如乞丐,我说他富可敌国。修行者,你可以放弃一切法门的修习,一法不用学,只要离开女人。什么时候你离开女人,什么时候你真正得道。学道者,你根本不用拜师求道,忘记你家里的妻子、老公、儿女,你瞬间成熟,而成就大人相。你不悟道,只因烦恼。你有烦恼,只因亲爱。无亲无爱,无苦无债。离开女人,乘愿再来。

    2020-08-26

  • 享受这样的修行

    享受这样的修行佛法的目的是带给我们快乐,而不是执着和苦行。修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你可能会想,我对佛法生起了信心,也正在修行,也想解脱,但是,我并不觉得快乐。是的,如果你一直在那里打坐,在那里诵经,你一直在寺院里拜佛,在禅堂里念佛,但是心里却在想别的事情,你没有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你很难快乐。或者你执着于这些行为,把做这些事当做唯一的修行,而期望得到什么,你很难得到真正的快乐。我所说的修行并不仅限于这些行为,甚至与这些行为无关。我的修行没有固定的形式,它已经融入了我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不太关注修行的形式或者做什么事。我关注我做这些事时的心态和念头。我以专注为我的修行,我已安心为我的享受。当我做饭的时候,我会忘记一切,安心地做饭。我洗米的时候,会慢慢地洗米,我的心思只放在洗米上。当我切菜的时候,我每一刀下去,都没有妄想,我不会把菜切得乱七八糟,更不会切手。我的心专注地在切菜上,我享受切菜的每一个瞬间。当我炒菜的时候,我的世界里只有一件事:炒菜。我会把火调得正好,油倒的正好,盐放的正好,我知道我一定会把菜炒好,因为我在全神贯注的炒菜。就算炒出的味道不是我喜欢的,也无所谓。我享受炒菜的每一个瞬间,我享受那个过程,我很快乐。对我来说,不仅做饭,炒菜,刷锅,洗碗,是我的修行,走路,买东西,看电视,与人聊天,都是我的修行,我会专心地做这些事,享受做这些事。我离不开这些事,这才是我最现实的生活,其它的一切都是妄想。只有做好这些才是我真正的修行,才能过好我真正的生活,我才能快乐。这些日常的生活是我最在意的修行和享受。除此之外,我也坐禅,我也修道。我以心无挂碍为禅坐,以专注为坐禅;我以无所得为修道,以安心当下为修行。  我如何能享受这些对别人来说很枯燥不值一提的琐事?因为我心无旁骛,心中无事。因为我知道一切都如梦如幻。既然如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安心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个梦,而不去求取远处的梦,那不现实的梦。是的,虽然都是梦,安住当下的梦,能带给我们踏实快乐和平安喜悦,那已经不是梦,是一种觉醒和现实;驰逐于过去和未来的梦,那才是进入梦幻,它会让我们内在起伏、忧虑担心、烦恼重重。它会让我们求取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会把我们带入虚妄。  有僧人问大珠和尚:“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大珠说:“用功。”僧人问:“如何用功?”大珠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僧人说:“一切人都是这样,跟您有什么不同?”大珠说:“不同。”僧人问:“怎么不同?”大珠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妄想;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僧人无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心不外驰,不思过往,不念将来,知一切如幻无实,皆不可得,安心当下,专注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即是修行,是真修行,是不断修行。如此修行,一念胜他一年,一日胜他多劫。走路时安心走路,擦地时安心擦地,吃饭时安心吃饭,读经时安心读经。如是做事,如是修行,如是安心,如是无妄,如是平静,如是踏实。不离当下的事情,不离当下的修行。享受做这些事情,享受这样的修行。

    2020-08-26

  • 道,须臾不可离也

    道,须臾不可离也如果你会修行,一天之中,除了睡觉,你十几个小时都可以在修行。如果你不会修行,一天之中,你宁可坐在那里打妄想,生烦恼,你都不愿意修行。修行怎么可以与生活脱节?修行,怎么可能在生活之外?修行,怎么可能离开当下的分分秒秒?修行,怎么可能别有时间和方法?离开每个当下,你不可能在修行。离开举手投足,你无法找到另外的修行。修行,只是在你每一个瞬间的呼吸、动作、言语之中尽可能多地去觉知。修行,只是在你生命的刹那刹那活动中尽可能地远离妄想。带上觉知的生活,每一刻都是修行。没有觉知的修行,你可能一辈子都是假修行。觉知,就像你的身体,时刻跟随着你,你怎么可能离开?觉知,就像你的心跳,只要你活着,你怎么可能失去觉知,除非你休克或完全麻痹。只要你还在地面上,你必定有觉知。除非你的心把你带离大地,飞到远方。只要你还清醒,你必定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除非你神志不清,陷入混乱,坠入疯狂。就算你只是坐在那里,你一定知道你坐在那里,除非你不老实,除非你的心没在那里。就算你只是抬起手臂擦去额头上的汗水,你也应该知道你在擦汗,除非你心不在焉,魂不守舍。你无法离开觉知而活着,你不能没有觉知而觉悟。道,须臾不可离也。觉知,那不是你要重新引入的修行,而是从一开始就跟着你的唯一修行方法。觉知,不是你要带上它生活、修行,而是你根本无法离开它,你无法甩开它。古人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这首诗偈,是对“觉知”最好的注脚。    又云:日用无别事,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亦此之谓也。觉知,就像你的左右手,就像你的眼睛、鼻子、耳朵,就像你的双腿,从你一生下来就跟着你。只是,它太普通,太平凡,太无奇,以至于你从来没注意过它,从来没发现它。你一直被另外一件东西吸引,你被念头抓获,你整天与念头混在一起,而错失了觉知。你与念头在一起,它带你经历瞬间的天堂,却把你引入无间的地狱。它向你许诺极乐,却把你带入泥潭。觉知,那才是你真正的宝贝,是你的挚爱,是你的善友。从念头那里出来,回到觉知上来,回到雨声、花香、和风中来。从天上回来,回到大地上来,回到现实中来。如果你还憧憬着更好的生活,来,回到你的椅子上来,回到你的床上来,回到你的身体上来,除了与你的觉知在一起,不可能有比此更好的生活,不可能有比此更好的宁静。发现觉知,理解觉知,行于觉知,透过觉知而实现觉悟的生活。

    2020-08-26

  • 疼痛的意义

    疼痛的意义疼痛的意义是唤起觉知,觉知的意义是出离妄念。有一天,我发现,是我对疼痛的厌恶让我更痛苦,同时也加剧了那疼痛,而不是疼痛本身。是我对失眠的厌恶让我害怕失眠,而不是失眠本身。是我对某人的厌恶让我很痛苦,而不是那个人。是我对某件事的对立让我愤怒,而不是那件事。疼痛经常会来找我,而我,一直将它拒之门外。当我拒绝它时,它粘上了我。有一天,我冷静下来,仔细地观察疼痛,它并不是那么讨厌;当我和它在一起,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疼痛了。它之所以让我厌恶,是我误解了它。或者说,我根本不认识疼痛。失眠、身体的其他不适和各种情绪都是如此,它们本身没有任何负面和讨厌的地方,是我们的念头赋予了它们“可憎”的实质。它们本来是空心的影像,我们的妄念和投射,赋予了它们生命。是我们亲手培养并壮大了我们讨厌的东西。疼痛一次次地找到我。它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我。然而每一次我都没有听它倾述。我一次次地把疼痛推开,错失了那最重要的消息。直到有一天,疼痛再次来到我身上,这次它更强烈、持续地刺痛我。它逼迫我不得不去注意它,不得不和它待在一起。我看到了疼痛,我发现了它,我开始观察它。当我终于肯见疼痛,并与它相处时,我发现,它没那么可恶和讨厌。它不再那么疼痛难忍。我继续陪着疼痛,我对疼痛的心态,从讨厌变成观察,从观察变成理解,从理解变成接受。我愿意与疼痛在一起,我甚至想和它在一起。因为我听懂了它的语言,我明白了它要告诉我的重要消息:如果你陪着我,你所有的妄念和烦恼就会消失。我就是来告诉你这件事的。当我时刻觉知疼痛时,我不再胡思乱想,不再编织吓人的故事来恐吓自己,我不再去想是是非非。一切都不再重要,只要我的念头没离开疼痛。我确实明白了,我宁愿选择疼痛,而不愿选择烦恼、恐惧和忧虑。这就是疼痛带给我的重要消息。当我听懂了这个消息,我不再害怕任何病苦和疼痛。我知道,一次两次的疼痛,还不足以让我真正理解并习惯它。我不再害怕任何疼痛来到我身上,我需要它们来刺激我,来叫醒我,让我保持觉知,提醒我出离妄念,远离更大的烦恼。当我带着这样的信念欢迎疼痛时,每一次疼痛都神奇地减弱了,而我的觉知力增强了。我越是这样觉知疼痛,捕捉疼痛,陪伴疼痛,它留下来的时间就越短。它的作用达到了,我不再活在妄想中,或者说,我每时每刻都被疼痛逼迫着训练觉知,而不再相信头脑的编织和引诱。就像一个孩子被父母带逼迫着学走路、学骑车、学说话一样。我被“疼痛”逼迫着“觉醒”。疼痛的意义是觉知,觉知的意义是出离妄念。善知识,当任何疼痛来找你时,你做好准备了吗?你能在它来的刹那不将它赶走吗?你能借它而觉知并出离妄念和烦恼吗?你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它,直接关系到你是轮回还是解脱。带着理解、智慧和觉知去陪伴疼痛,你将听到它的声音,得到那个消息,你将增加觉知的能力,而削弱妄念的侵袭。在疼痛来临时,觉知疼痛,不是为了减少疼痛,而是为了出离妄念。当你真正通过觉知陪伴疼痛,而不是想着通过觉知疼痛来减少疼痛时,疼痛自然就减弱了。疼痛的减弱,是因为妄念的出离,而不是觉知疼痛。觉知疼痛不能间断,否则,就会给妄念可乘之机。只有不停地觉知疼痛,和它无间地在一起,不进入厌离和妄念,这时,疼痛才会减弱和消失。如果一边觉知疼痛,一边期望疼痛结束,那是在打妄想,而不是真正的觉知疼痛,没有真正和疼痛在一起。六祖大师说:善护念。人们不理解这句话,不知道如何善护念。善觉知,常觉知,与觉受在一起,就是善护念。你不可能通过任何念来转移念,那只是从一个念到另一个念,从一个坑进入另一个坑。你只能通过觉知,回到当下,来实现善护念,出离念,不住于念。疼痛是来叫醒你的。疼痛是来叫你出离妄念的。疼痛是来帮你训练觉知的。当你觉悟到这一点,你将不再害怕任何疾病和疼痛。疼痛不可怕,不认识疼痛,被它骗到妄想和对治中,那才可怕。疼痛并没有实质,它只需要你去觉知、消化、完成它。但是,你却一直在对治它,是你的对治的妄念存活了疼痛的觉受,使本来可以很快消失的病苦存留下来。理解病痛,觉知病苦,陪伴疼痛,借疼痛来觉知,来悟道。

    2020-08-26

  • 带着觉知念“那不是真的”

    带着觉知念“那不是真的”有时别人的一句话会忽然刺激到我们,让我们立刻变得非常难受。就算过去了很久,我们还会不停地想起那句话,被自己的妄念缠缚,无法出离。为什么我们会难受?我们相信了那句话,相信了自己对那句话的理解,相信了自己的念头和自己编织的故事。而说话的人可能并没有任何恶意,当然更不会有你种种联想到的吓唬自己的负面信息。“那不是真的”,这句话可以作为一句咒语来对治所有让你害怕和不舒服的念头。当你想到什么事而难过时,提起正念,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单单提起这一念,那不是真的,并不能让我们离开妄念,你还是会不停地起念,让自己活在痛苦中。这时,你要加入觉知来帮助自己离念。回到你当下的动作的觉知上来,不管是手,或是脚,或是身体的其他部位,把念头拉回到身体的觉受上来。当我们烦恼或不安时,你一定是想到了什么。不管你想到什么,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然后回到觉知上来。每天只是和觉知在一起,一旦进入头脑,立刻心念:那不是真的。要确信那不是真的,然后回到觉知上来,你的念头和想法才不会伤害到你。我们总是被自己想的事吓坏,我们所有的恐惧、不安并不是外境导致的,而是自己演绎的想法和念头不停地刺激我们。如果你相信了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觉知,你可能瞬间就为自己造出地狱,然后整个人便深陷自己的妄念中,被它宰割,不能自拔。不论你想到任何事,把“那不是真的”当成一句咒来念。然后回到当下的觉知上来。不回到觉知上来,只是转念或离念,你还会想到其他的事,然后念头辗转迂回,又把你带到那难过的事情上,继续惊吓你。所以,那不是真的,一定要有觉知同步跟进,这句咒语才能生效。或者说,只有回到觉知上来,给自己升起观智一个契机,你才能确信“那不是真的”。你才能相信你相信的事并不是真的。觉知给了我们正念和正思维的时机,它帮我们如实观察到一切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觉知之中,无能无所,无我无人,一切皆空。觉知的刹那不住,一切都消失在那里。当我们身体出现疼痛或不适时,一定要去觉知它们,和它们在一起。而不是生起厌离心。不生起厌离心,你就不会被疼痛带入头脑。这样,任何疼痛或不适就不会伤害到你。只要你不离开那觉受和觉知,念头和头脑就失去了作用。用两条腿走路:觉知和那不是真的。任何烦恼将与你绝缘。这两点是同步的,或者说是同一的。能念此一句“那不是真的”,正是因为有了觉知和正念。有了觉知和正念,“那不是真的”才能把你拉回到当下。当我们身体极度痛苦和虚弱,或有突发症状出现时,立刻平躺下来,保持对身体的觉知,而放弃一切的思想和对治。把心念放到腿和身体的任何部位上都可以。一旦进入对立和抗拒,你会被头脑掳获,你会进入一个远远超过身体疼痛的世界:妄念的世界、恐惧的世界、地狱。觉知的练习要连贯,持续,不能间断。一旦你体验到了觉知的安住力量,别得少为足,不能放松,要继续跟进,让觉知的力量渗透到你生活的全部。古人说: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 直得金星现,归家始到头。善觉知,齐努力,光阴短,勤练习,得至宝,无忧恼。

    2020-08-26

  • 肉眼见佛性

    肉眼见佛性当我说肉眼可以见佛性时,你开始想,哦,一切万法都是本性,所以肉眼可以见佛性。你错解了我说的肉眼可以见性。说你错解了,不如说你错过了我说的。肉眼见佛性,而你在做什么?当祖师说,言下见性。你开始想言下见性是什么意思。你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地蜂拥而至,开始住着于“言下见性”这个说法,并展开更多的想象。你错失了言下,一次次地错失。当有人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说,喝茶去。人们便对“喝茶去”展开无限地评论和解说。而没有一个人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默默地走开,真正地“喝茶去”。所以,千万人在谈论喝茶去,而少有人领悟喝茶。唯“正喝茶”者,知其意而不住于知。当古人说,切忌道着,道着则头脚生。人们都知道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亿万人中,少有一人能行于这一句。当我问,如何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们给了我无数的解释,而没有人觉知自己的腿正要离开地面。全世界的人都在讲金刚经,而少有人能行于金刚经。当马祖大师说,即心即佛时,僧众们全都在那里议论这句话,全都在赞叹这句话道出了实相,唯有大梅禅师去了大梅山,在那里煮松吃梅度日。所以,当马祖派人告诉大梅禅师,以前的教导错了,不是即心即佛,而是非心非佛时,大梅说,这老汉整天惑人,他非心非佛,我只是即心即佛。一切佛法,指归于行。佛法是自证所行境界,非是言语妄想境界所能企及。说理者铺天盖地,行道者万中少一。当我问,如何是“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莫停留”?人们全都驻足在那里,然后给我百种解释,千般说法。我身边的一只小猫正好走开,它到是个大禅师。涅槃经云,声闻人有天眼,不见佛性。凡夫有肉眼,可以见佛性。凡夫肉眼,见于佛性,你会了吗?古人云: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你会了吗?南泉禅师说,观此一株花,如梦相似。你会了吗?香严禅师说:吾有一机,扬目瞬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你会了吗?二祖顶礼达摩,达摩说,汝得吾髓。你会了吗?慧忠国师,三唤侍者。侍者只是应“喏”。国师说,我以为是我辜负了你,却没想是你辜负了我。国师的话,你听懂了吗?你知道训练觉知的意义了吗?你知道“不离当处常湛然”的意思了吗?你知道为何“金刚经是伪经”了吗?去!又向这里巴头探脑!和泥和水!

    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