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很快乐

    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很快乐我不需要寻找什么刺激,就能快乐。只要我时时提醒自己当下没有烦恼。我不用一定要做些什么才会充实,只要我经常能够提醒自己,佛是无事人。我不用非得想到什么开心的事就能开心,只要我能时常提醒自己当下身无病苦。我不用和谁在一起才能感到安心,只要我经常提醒自己,我不用为任何人负责,也不依赖任何人。我不需吃的多么好,喝的多么好,身体多么健康,就能很满足,只要我能想起,我没有债务,没有纠纷,没有身陷困境。我不需要住多么好的房子就能睡好觉,只要我没有忘记,我心中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必须要做的事。我可以只是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就很幸福。只要我提醒自己,今天我没有做任何伤害别人的事,也没有伤害自己。我可以只是躺在床上睁着眼就很安心。只要我能立刻想起没有任何人会对我有任何约束和要求。我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很快乐,只要我能时时提醒自己,没有什么事能比什么都不做更快乐的了。我可以随便做什么都很知足,都不贪着,只要我能立刻想起我做什么都是一场空。我看着窗外的树,听着鸟叫,读着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就很快乐,只要我想起,诸佛过的都是这种生活。我根本不需要任何快乐的理由就能快乐,只要我满足于眼前的一切。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无比幸福,只要我眼前没有自寻烦恼。我根本不用寻找什么,就能立刻无比喜悦,只要我能立刻回到当下,安住寂寞。人们都以为要做什么才能快乐,事实上,什么都不做,就能无比快乐。人们以为做有意思的事才会快乐,事实是,没有意思,那才是最快乐的事。快乐如此简单,只要你不去寻找快乐。幸福近在咫尺,只要你不离开当下。人生如此圆满,只要你不紧盯着残缺。解脱如此容易,只要你松开自己。

    2022-11-05

  • 满足,那是你爱自己的唯一方式

    满足,那是爱自己的唯一方式我满足于还能躺在床上。我满足于能够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我满足于桌前有一杯茶,或者,仅仅是一杯白开水。我满足于自己的手和脚还在灵活地运动。我会不停地告诫自己,就算有一天,它们变得迟钝,我还是要满足。我满足于我的生命还在延续或者正在衰亡。我满足于眼前的饭桌上有一碗饭和一盘菜。甚至,仅有一碗饭,我也会让自己满足。我不想让自己受一点点苦。我深知那苦根本不来自饭桌上有没有可口的菜肴,而来自于我的不满。我满足于自己还有一间小屋我满足于孩子在我身边或不在身边。我知道,我的快乐与孩子在或不在没关系,而与我是否和我自己在一起有关。我满足于自己能吹到风,能嗅到香,能抬起头,能迈开脚步。这些都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我视它们为神奇。因为即便如此,有很多人都不能这样。我满足于这些最基本的快乐。我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满足。我所有的安心都来自于接受。我接受我现前拥有的一切和丧失的一切。我满足于每时每刻每个状态的我。满足,那是我爱自己的唯一方式。如果我想让自己难过,只要不满就可以了。我所有的烦恼来自于不满足。我所有的痛苦来自于不接受。当我不满足于我的身材,我会受苦。而那苦,跟我的身材有什么关系?它只跟我的不满有关。当我不满足于我的收入,我会难过。而那难过,跟我的收入有什么关系,它只跟我的贪欲有关。当我不满足于我的相貌,我会自卑。而那自卑,跟我的相貌有何关系?它只跟我的不接受有关。我满足于我还能感受这个世界。我深知,就连这个感受,可能下一秒就会被剥夺。被无常剥夺,被死亡带走。我满足于自己正受的背疼、头疼和任何病苦。如果我对它们不满,那会是雪上加霜,我只能更难受。我满足于自己正在变老,眼睛变花,皮肤变干,智力下降。我不需要记住任何事物,我只需要满足。就算我忘记了一切,我只要记住满足,我就可以超脱一切痛苦。让我痛苦的并不是生老病死,而是我对发生的一切的不满。啊,满足,一个多么美好的事实。满足,那是我与自己相处唯一的准则。满与足,是因为你从来都是圆满,都是具足。你不需要再增加任何一点点就能圆满,就能足够。你不需要再改变一点点就能完美。因为你的本质就是满足。除了满足,你无法是别的。因为它们从来如此,不增不减,无欠无余。

    2022-11-05

  • 诸佛才是一无所有的人

    诸佛才是真正一无所有的人居士:师父,我离了婚,孩子跟了父母,我的工作也刚刚丢掉。现在我已经一无所有,也不想上班,每天在家里躺平,成了孤家寡人。虽然每天也看您的文章,但是我还是非常恐慌,难以真正的安心。您一直在讲无依,在讲诸佛之乐,在讲什么都不拥有才会获得永恒的快乐。请问您,为什么我现在一无所有,却无法感受到您所说的诸佛之乐?为什么我的心会这么难受?答:悟道者并不割舍任何东西,他们只是割舍对一切的执着。诸佛不放弃任何事物,他们只是小心自己会不会被事物缠缚。觉悟的人什么也不用丢掉,他们只是丢掉对一些事物的依赖。你现在只是暂时没有了亲情和物质基础,而内心对这一切还存有向往,所以当你失去它们,心里才会恐慌。可见,你所谓的一无所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无所有。只有从内心深处斩断对一切事物的错误认知,才会自然失去对它们的执着。那才是无依,才是真的一无所有。而那样的无依,并不代表你不拥有什么或被什么围绕。古人云:若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对所有的东西不再把控,亦不占为己有,那才是诸佛的无依。诸佛和所有证道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无所有。诸佛不仅不拥有物质、财产,诸佛也不拥有贪嗔痴慢疑。诸佛不仅不再拥有对任何个体的执迷,也不对整体产生执着。诸佛不仅不把控自己的身体,也不拥有任何固有的观念和无明。诸佛虽然不拥有这一切,但他们对众生拥有慈悲,拥有觉悟的智慧,拥有无我的精神,拥有无量的善巧方便,拥有无限的耐心,拥有生生世世来此世间救度众生的勇气。诸佛虽拥有这一切,却并不做拥有想。因为他们是在了达无我的基础上行这一切善法。而诸佛所拥有的慈悲和智慧,恰恰是我们没有的。我们之所以不能拥有诸佛的智慧,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虚妄和烦恼。我们拥有的一切,只是无明、妄想和颠倒。我们失去了,不觉得庆幸,反而还难过。就是因为我们长久以来认幻为真,不务修行,被妄想控制,不得解脱。如果你想体会诸佛之乐,那重点不在于你是否没有了亲人和工作,而在于你内心是否还有执着。如果你内心还有贪爱和无明,就算你穷如乞丐,你仍是自我的奴隶。没有了贪爱和执着,就算你拥有整个国家,你仍然能体会诸佛的快乐。维摩诘居士并不贫穷,但是他对一切并不执着。所以,他才是真正一无所有的人。永嘉大师云: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存无价珍。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虽一无所有,却又能将自己的智慧布施一切,才是诸佛的一无所有。所以,居士,让你恐惧和难过的,并不是失去了家人和工作,而是你内心对这个世界的依恋和对自我的执着。你当然可以选择新的工作和重组新的家庭,重新拥有一些东西。但是,拥有佛法的智慧更重要。以般若智照破一切的虚妄,放下对这一切的抓取,将自己彻底交给因缘,积极生活,随缘度日,才能迎来诸佛的一无所有。

    2022-11-05

  •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六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第六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佛性之中,圆通着一切众生性。一法性之中,遍含着一切法性。一一法性,皆出自同一真性。六祖大师云: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法句经云:森罗之万象,一法之所印。三祖大师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若识得一真性,则一真一切真。故法法皆圆,性性皆真,唯是一性,更无别性。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天上一真月普现在一切水中,一切水中的月影都是天上一真月所现。万法的实性亦复如是,都是一真性所现。因有一真性,故能现于一切法性中。六祖大师云: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若见一真性,则见一切法之实性。若见一法之实性,则见一真性。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诸佛法身即是我之本性,我之本性即是诸佛之法身。我性与佛性无二无别,我身与佛身更无两样。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一心地上,具足一切心地。一心性中,具足一切心法。悟得心性时,我说不思议。何以故,一心一切心,无相无形,非色非空,非心非行,不可思议。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悟得一心地,则不见有少法可得。方知万法,皆从一性建立,本不实有。故刹那间圆成八万四千方便法门,一瞬间灭却三大阿僧劫修道时间。楞严经云:销我忆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一切数句、文字、名相,皆从妄想生,乃诸佛方便安立,非实有法。金刚经云: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是一切名相、概念,皆虚妄不实,本无其法,与吾灵觉性,了无交涉。永嘉大师指示学人,不要迷在研究理解名相、概念这些虚妄有为功用上。这些名言数句,与见吾本性了无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佛性犹如虚空,无一切相,无边无际,无能无所,求其实性,了不可得。故云毁不得,赞不得。其体如空,故无边表,无涯岸。三祖云: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若欲见性,言下即见,拟思悬远,转寻转失。不离当下,性自湛然。动念即乖,寻思即差。古人云:直下犹难会,寻言转更赊。若论佛与祖,特与天地隔。洞山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学道之人,千千万万之所以不成就,都是无端寻他言语,随逐心意识,离开言下,转寻转远。五祖大师云:思量即不中用。无上菩提,须言下即见。关于言下见性,也是禅宗之所以难以信受和悟入的原因。因为用心意识是众生无量劫来的无始无明,根深难拔。只有通过大量的方便助道法,才能彻底根除。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一切法,性自空寂,了不可得。故于一空真性中,但恁么自然作用去,相应去。但只管用,莫作取舍。三祖大师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拣择者,取舍也。于不取不舍之本性中,六根常用的当下,恁么直用直行,方得默契。只么,即恁么。洞山云: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亦不得执恁么。若执恁么,即不恁么。石头禅师示药山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若问恁么是何物,恁么!恁么!问什么物!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沉默时,却正说法;说法时,却无法可说。以如是神通智慧,方便善巧,布施一切有缘人,而无任何阻碍。如何是默时说?维摩诘默然,祖师良久,木柱说法。如何是说时默?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一字未说。维摩会上诸大菩萨各述不二法门,皆一字未说着。邓隐峰去见沩山,见沩山出来,便卧倒,沩山便归方丈。邓隐峰便离去。少间,沩山问侍者:师叔在否?曰:已去。沩曰:去时有甚么语?曰:无语。沩曰:莫道无语,其声如雷。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有人问我学的是什么法门,修的是哪一个宗派。我答到,我不学任何宗派,只以摩诃般若波罗蜜为师,承般若力,行一切法。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对别人问的问题,有时答是。同样的问题,有时答非。有时这样行,有时那样行。有时顺行,有时逆行。天人鬼神都不知道我心所想。三祖云:究竟穷极,不存轨则。永嘉云: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维摩诘云:不于三界现身意。慧忠国师两度被大耳三藏知去处,第三次,大耳三藏觅国师心不得。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我之所以能这样于法自在,鬼神不知,是因为多生多劫熏修所至,并不是凡夫等闲之人侥幸所至。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法幢者,正法标志,指禅宗顿教法门。宗旨者,诸佛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禅宗从印度传到中国,到六祖那里大兴,一花开五叶。代代相传,佛佛相授,以心印心。又以衣钵为信,故云明明佛敕曹溪是。曹溪者,地名,六祖弘法所在之地。后以曹溪特指六祖,亦指宗门。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禅宗第一祖为大迦叶。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故迦叶为禅宗初祖,以下代代相传,至达摩为西天二十八代祖师。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达摩是印度最后一位禅宗祖师,他的师父般若多罗曾经告诉他,东土中国有大乘气象,将来禅宗会在中国大行。于是达摩来到中国传法,将衣钵传于二祖慧可。达摩祖师虽为印度人,因为在中国弘扬禅宗,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无穷数。达摩传衣钵于二祖慧可,慧可传法于三祖僧璨,僧璨传法于四祖道信,道信传法于五祖弘忍,弘忍传法于六祖慧能。到了六祖慧能那里,天下尽知六祖是最后一位祖师。从此不再传法,虽不再单独传法,但是得道者无穷无数。禅宗从六祖这里出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支法系。从这两支又出禅宗五家法脉,禅宗从此大行天下。故云后人得道无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真者,是诸佛悟道之人对自证的实相解脱之法的形容,并非有一法名真。所证实相,本来自有,非待名而成立,非修造之所证所成,非法非非法。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圣贤,虽皆自证解脱之道,然非实可证,可解脱,但依世谛,假名觉悟,假名为道。以对治众生幻妄,故立真名。妄者,亦非实有法名妄,以不了根本,逐幻受苦,虚妄颠倒,假名为妄。真妄都是依幻立名,因人而有,并无其实。离此二者,是名真性,非有非无,非空非不空。古人言: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又云:云何一法中,而有法非法?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菩萨不但因见三昧而见空也,般若波罗蜜亦空,禅波罗蜜亦空,毗梨耶波罗蜜亦空,羼提波罗蜜亦空,尸波罗蜜亦空,檀波罗蜜亦空,色亦空,眼亦空,识亦空,如来亦空,大般涅槃亦空,是故菩萨见一切法皆悉是空。一切法者,六般罗蜜、十八界,乃至如来及如来所得法,皆是空。如是空法,亦是空,皆不可得。故云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者,一空性,一真性,一佛性,此性离一切法,究竟无少法可得。十方如来,皆悟此一空性,得无所得,故名如来。金刚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这里的“心”是指心意识,指八识。八识心是众生无明之本,造罪的根,是能造之心。法是幻尘,虚妄境界,是众生所贪之境,所造之业。众生失性取心,迷本逐末,以妄为真,故造种种业。不知身心皆是幻妄,故云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能所俱幻,心法双忘,转识成智,不再贪着自心境界,痕垢尽除,自性光明才得显现。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感叹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被恶业缠缚,善根浅薄,刚强难化,很难信受顿教法门。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现在离佛陀出世的时代越来越遥远,邪见盛行,根深难拔,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魔王势力强大,正法力量示微。就算有弘扬正法的人,也被人诽谤、伤害。如六祖被人追杀,达摩被投毒等。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外道邪见之辈,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获得名闻利养,听到有人宣讲如来顿教法门,担心抢走自己的信众和利养,所以怀恨在心,想尽种种办法欲灭除之。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众生无明主宰,心作命令,身为走使。心识主宰身体造种种业,最后受苦的是自己。自己造业,自感恶果,不用去怨别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谤佛正法的恶果非常深,会堕无间地狱。禅宗顿教法门义理高深,行持独特,不拘小节,又没有定法,了无轨则,经常会被一些学法者诽谤。这些人不知道自己诽谤正法,宣传邪法,会把修道者引向邪路,感召的果报是非常可怕。所以,若想不招无间地狱之苦,不要诽谤禅宗顿教法门。就算自己不能理解禅宗,不能信受禅宗,也不要诽谤禅宗。因为禅宗是佛陀的正法眼藏,众生修行通向究竟解脱的唯一大路。 

    2022-11-05

  •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五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五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既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所作俱息。唯遇缘即施,缘息即寂。终日无事,坐于江头,月光洒在江上,松树的风声簌簌作响,一整夜心头无事,寂静安闲。现代人,因为太过依赖六尘世界和感官享受,很难有一刻静下心来享受古人这种清闲自在的时光。更别提每天晚上都这样度过,更是无比的奢侈难得。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因为心中无事,所以心地无非,自性戒定慧,自然显发。自然而然具足六波罗蜜,所做一切,皆是佛法。一心之所证,一法之所印。故名心地法印。以悟得一切法皆从一心性而出,故知山河大地,世间百态,人情世故,皆是此心珠之衣衫,佛性之所印。任其变化,随顺世间,不与世诤,了无挂碍。看待世间万象,就像观看雾露和云霞一样,变化多端,无住无执。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道人行脚,有两样常用法器,一是吃饭用的钵,一是走路除障用的锡杖。莫以为这两样法器是平常之物,此一钵饭,清淡简单,乞食而得,能断骄慢,能除贪欲,又为一切众生种福田,是道人之标榜,故称降龙钵。此一锡杖,上有两个金环,振地时,历历作响,能振摄野兽猛虎,能警醒天龙鬼神。又能提醒自己道心坚故,决不退转,故名解虎锡。布袋禅师云: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此诗形容道人,以千家饭裹腹,以天地为家园,与山水为伴,与白云为侣,自由自在,少欲知足,无牵无挂。所以,钵和锡杖,是道人行持的标志,是道心坚固的体现,是超凡脱俗的象征,故名法器。此外还有僧人穿的袈裟,也有很多作用,能为众生作福田,能振摄鬼神和恶魔,又能提醒修行人代表三宝,是世间学法之人的榜样。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这些法器,并不仅仅是虚妄的形象,对于道人和世人都有切实的警示作用,是诸佛如来亲自用的随身法器。这些法器在世间显现,象征着佛法在世间传播流行。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这部诗偈中,有好几次提到“不求真,不断妄。”开头:“不除妄想不求真。”后面有:“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皆同此义。为何不求真,不断妄?以了达真妄都是佛陀祖师为众生开示实相方便设立的虚幻假名,了无实义。实义者,实无有法名为实义,但不被一切虚妄概念所缚,即名实义。若达实义,真妄俱幻,皆不可得。张拙悟道偈: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又古人云:拟心断妄妄犹多。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实相无相。无相者,非相非非相,无相无不相。佛性者,诸法皆空。诸法皆空者,非空非不空,无空无不空。非相非非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性,即是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众生但无妄念覆盖,觉性本来照天照天,没有丝毫障碍。只因众生不觉此性,以虚妄识心为真,故被幻遮蔽。若见本性,一切自明。就像一大圆镜一样,彻照恒河沙诸佛世界,无不明了。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法句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万象森罗,一切境象,世间万物,皆是一圆光之映射,但有其相,并无其质。如同一颗摩尼珠上映出的五光十色,皆是幻相,非为实有。众生所见一切世界亦复如是,本为影像,乃心珠之映射,无内无外,无能无所,无有体性。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修道之人,只是悟达万法本空,而不见不空佛性,则会拨无因果,为所欲为,从心而作,还从心受。涅槃经云:虽无作者,亦无受者,果报不亡。故知一切业果,作从心起,还从心受。达摩大师云: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百丈野狐公案:百丈下有一老人听法,他因过去为学人下错一转语,而堕野狐身五百世。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堕不堕因果?他回答:不堕。他问百丈该如何下转语,才能脱野狐身?百丈言:不昧因果。老人听后,言下大悟。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凡夫着有,二乘住空。弃有住空,皆是病,不得见性。若着空,空亦成有,皆是识心所计,以此妄想边见修行,不能真正解脱生死。弃有着空的人,虽然避开了有的束缚,又被空而困住。就像有人躲避了水坑,而又投奔火坑一样,无法解脱。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妄从真有,真对幻说。真妄同源,皆无自体性,无自体性,假名实性。所以弃舍妄心,而取真相,如此之心,反成巧伪,仍未离妄。实无有法,名真名妄。妄之本源,即是佛性。非离妄外,别有佛性。一切不真,即是真实。非离不真,别有真实。学人不能了达真妄俱是假名,而执着有个真法,则是认贼为子。金刚经云: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长沙景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学人但不见本性,认灵灵觉知或六根门头见闻觉知为佛性,是认贼为子。皆盲修瞎练,执着种种修行,终不成就。一旦了了见于佛性,则不再执着修法。若不了本性,而作一切功夫,皆是徒劳无益。我们大多数人过去都经历过这样的盲修瞎练,学佛几年,甚至十几年,也没学明白,烦恼还是一大堆,习气丝毫也没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了本心,不见自性,以妄想生灭心来求不生不灭,认贼为子,所以不能成就。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众生只要不见性,就会认心意识为自己。之所以轮回受苦,也是认心意识为自己。不知自己本来觉性,离我我所,不住二边,亦不住中。一切修行人,心有所住,不离心意识,修一切法,都毫无利益。只有心不住法,离心意识,一念回心,即得菩提。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所以禅宗法门,唯论见性,不论次第、禅定而得解脱。学道之人但能识得真心,不被心意识所缚,便能顿悟无生般若,顿入如来之见。寒山大师云:邪路不用行,行之枉辛苦。不要求佛果,识取心王主。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般若智慧如大火炬,一切皆烧,万法触碰不得。唯有以般若智慧,才能彻见本性。言见本性,但不被一切幻妄所惑,而实无所见。永嘉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大丈夫儿,行事当直用直行,心常正念,不染万境,不被一切名相概念识心妄计所骗,任性自然,直取菩提。以般若智慧观照一切,念念无愚,常行一直心,即是道人行处。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佛法中的般若智慧不仅能摧灭外道的种种邪见理论,也让天魔波旬闻风丧胆。这两句比喻正法的威力,世间任何的邪见都没办法超越。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悟道之人,善神护持,诸佛加持。因缘成熟,龙天推出,一定能在这个世间大做佛事,大开甘露之门,广宣说如来实相之法,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不仅上乘根机的法门龙象闻说如来顿教见性法门,能够心生欢喜,广得利益,菩提果自成。大小三乘根基的学法之人,闻说如来实相法门,也都能随类得解,从六道中醒来,熏修正法,直至解脱。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此诗出自《大般涅槃经》:雪山有草,名曰肥腻,牛若食者,纯得醍醐,佛性亦尔。善男子,众生薄福,不见是草。佛性亦尔,烦恼覆故,众生不见。譬如大海,虽同一咸,其中亦有上妙之水,味同于乳。喻如雪山,虽复成就种种功德,多生诸药,亦有毒草。诸众生身,亦复如是,虽有四大毒蛇之种,其中亦有妙药大王,所谓佛性,非是作法,但为烦恼客尘所覆。若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能断除者,即见佛性,成无上道。雪山肥腻,比喻般若智慧,不夹烦恼无明之毒草。雪山肥腻之草,不夹杂草,所以牛若食之,能出醍醐。纯出醍醐我常纳,比喻道人纯以实相智慧观照,直了见性,不被种种烦恼所惑,故名纯出醍醐我常纳。 

    2022-11-05

  • 如何读诵楞严咒

    如何读诵楞严咒同修们好,今天我们准备进行一天的共修楞严咒,上午已经结束了,中午诵三遍也结束了,利用这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学习读诵楞严咒的一点经验和心得。也给初学楞严咒的人一些建议和鼓励。我相信咱们每一个人,就是在座的,包括看直播的很多人,学楞严咒都有这样的一个经验、感受。就是我们一开始学楞严咒都觉得很难,没有一个人不觉得难的。大家都可以回忆回忆,我们上小学一年级,上幼儿园,我们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刚开始学习二十六个字母、拼音的时候,刚开始学习英文发音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很难?除非是那种极个别的,很有天赋的。其实读楞严咒的人也有有天赋的,据说像慧律法师,他学习楞严咒,三天还是七天人家就读熟,就会背了。我的一个师兄也是,他一个星期就背下来了。这个都是极少的。大部分人学习楞严咒都是很难的,尤其以前从来没看过楞严咒的人,哇,拿过来这么老长!一个字一个字读一遍下来,一个半小时,这是一般的速度。快一点的一个小时,再快一点的四十分钟,没有再快的了。因为好多字都不认得。它这字都是很拗口,很难念的,而且很多字咱们平时根本都不用,是不是?你又不查字典。你查字典都查不到,我们就得上网搜,听人家会诵的去诵,我们跟着他读,跟着他诵。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学的,没有一上来就念得特别熟的。但是为什么说其实学习楞严咒又不难呢?难有难的角度,不难有不难的角度。之所以认为学习楞严咒难,第一个,其实就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很陌生,所以会觉得它难。还有一个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读这个我们意识认为没意思的东西。小心,记住,意识经常欺骗我们,它觉得这个不好玩,它觉得这个枯燥,它觉得这个无聊,它就不让你诵。它不停地在你心里面告诉你:“不要诵,不要诵,这个东西没意义,这个东西占用了我快乐的时间,这个东西占据了我大好的青春、大好的年华,我这么好的时间我干嘛读这些东西呢?毫无意义,啰里啰嗦的,也不知道啥玩意儿。”所以说意识就骗我们不让我们去修行。我们无量劫来就是这样染成的生死的习气、分别的习气、八识的习气。想要开始撼动它,转变它就非常非常难。那佛为了鼓励我们,为了让大家学习楞严咒,佛在《楞严经》里面讲了很多关于读诵楞严咒的意义、作用、功德。说是鼓励我们,其实并不是欺骗我们,它这个作用是真实的。只是因为我们刚接触它,我们根本就读不下去,我们就觉得佛讲的这些作用是不存在的。你没读当然不存在了!我们刚接触楞严咒,就好比如我们在晚上突然进了一个黑乎乎的屋子里,或者是进入一个特别黑暗的山洞里边,一点光都没有,或者进了很偏僻的一个树林里面,非常黑暗,一点光没有。我们进到里边之后,一开始是伸手不见五指,对不对?那么我们进到这个黑暗之中,我们坐下来,我们坐五分钟,你再伸手看,就有一个模糊的像了。你坐十分钟,坐二十分钟,坐一个小时,你闭目坐,再睁开眼睛,再黑暗的地方,你都能看清楚身边的一些东西了。这就是熏修的力量。我们一开始接触楞严咒的时候,都会觉得特别难,但是你就每天读一点,每天念一遍,哪怕你花一个半小时念一遍,你一天念三遍,三天一定能念熟,七天就能念得很快,但是你必须得每天都要完成三遍。如果你每天都能读两、三遍,你坚持读三个月,基本上一般人都会背。如果你每天读一遍,那你半年一般都会背。所以说背诵楞严咒有一种说法,叫楞半年。一般的人在寺院跟着做早课,他只要在寺院呆半年,他都会背楞严咒,当然前提是这半年每天的早课都要上。这就是每天熏修的作用。我再打个比方,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一个人,哇,这个人好怪啊,好陌生啊,一点也不想接近他。但是没有办法,咱们说句难听的,冤家路窄,他就是你上班的同事,而且就分到你的对面,俩人天天必须得见。哇,你看他这别扭,看他不愿意接受啊,好陌生啊。在一起呆时间长了,慢慢慢慢也接受了,是不是?你再不愿意接受的东西,时间长了,你就会接受,你就不觉得他那么难看了。我们对楞严咒的恐惧,对楞严咒的畏惧,觉得它难,也是一种错觉。如果说我们每天都有很大的一个说话的任务,就是说你每天都要给人讲一个故事,比楞严咒还长,而且是很拗口的,你习惯了那个东西,你再读楞严咒那不是小菜一碟吗?太容易了。是因为它针对于我们平时从来没有读过类似这样的东西,突然间遇到这样一篇长长的咒语,就觉得很难,很长。所以说只要我们习惯了,只要我们每天用心读几遍,它一点也不难。我相信任何一个人,每天读两到三遍,一个星期一定能读熟。尤其像我们这样集中时间,快速地、大幅度地一天读几十遍,那就算你一开始一个字也不会,你就听,你也会熟。你这样跟着修一、两天,你的楞严咒就会很熟了,当然也是你要非常地投入,非常地专注和认真,要给自己信心,要认真对待,不能见这个难就退缩。很多不愿意学楞严咒的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我刚才前面也讲到了,其实就是懒,就是放逸,就是懒散。当然也有一个原因,可能福报也差一点,没有福报,业障重一点,就是自己不愿意读,很多的障碍、阻碍。其实学习读诵楞严咒真的需要善根、福报。好多修行人学了十年佛了,大悲咒会读,但是楞严咒就不会去读。当然也有一些大悲咒也不愿意诵的,会诵什么?会念南无阿弥佗佛,这六个字会念,但也只是念几遍而已。众生各有各的懒,懒的程度不一样。一沾学习,一沾学佛,一沾读诵,读经、读咒,就不愿意了。他宁可在那无聊得要死,宁可在那烦恼,胡思乱想,自己折磨自己,他也不愿意静下来。所以这个佛经、佛语、咒语,它真的是需要福报、善根、因缘。当然也需要有人带领,如果有这样共修的氛围,大家学习就能有力量,一个人确实很难学。那讲到这个背诵,有些人读楞严咒时间长了会背诵。在背诵过程中,我自己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就是说在楞严咒这五会当中,会有两、三处或者三、四处背不下来。每个人的地方不一样。可能我们在读的时候,那个地方没有认真,或者是思维了,或者是分别了,导致那个地方就一直卡在那,就是说我们不用想的时候总是会忘。咒语的大部分地方我们都不用想,它自己就出来了。甚至我们可以一边干着事一边都能诵咒,就说明我们根本就不用想。这部楞严咒大多数都是可以这样的。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讲,会有一部分、两部分,甚至说有一些部分我们就会忘。那这时候怎么办呢?我们没有办法,只能靠私底下把那一块拿出来你反复地去背,这个时候你要用记忆,你记忆的话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说你没有脱口而出的时候,你记忆的话,这时候是需要你专注的。如果说你整个咒语全背下来一点都不用脑子,你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情,有时候你会打妄想。你比如说今天上午,我一边拍着照,录着相,我这还一边背着呢,这个就是多用了。但是有的地方我一边拍照一边背的时候就停住了,因为那个地方我忘了,但是到了熟的地方又能跟上了。这时候如果你想背诵的话,因为背诵有一个好处,背诵的好处就是你随时随地都能够受持楞严咒。比如说你早晨起来在外面溜达溜达,你站住了,就可以开始读,甚至你走着也可以读,你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你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你没事在那一坐的时候,打妄想的时候,可以自动地受持。包括我们打坐的时候,昏沉了,打妄想了,这时候你都可以提起楞严咒来加持自己,让自己赶紧专注起来,赶紧安静下来。所以说楞严咒咱们读到一定程度,读到一定时间,大家最好能把它背下来。你要觉得你差不多了,已经读了三五个月,半年了,而且大多数都很熟了,你大胆地、勇敢地把这个卡放下,你就背。你自己观察你看看哪几个地方你总忘,然后你找一张楞严咒的卡或者纸,你把那些地方划下来。划下来私底下就像我们背证道歌一样,就去背。其实我就是这样练习的,以前我背楞严咒,总是在那几个地方忘,可能读一段时间,读个十多天二十天也能跟上,但是只要不读就忘。那如果我想彻底把它记下来,我就把经常忘的地方反复地背,把它背熟了,然后再大量地念,最后虽然到那个地方还是靠记忆背出来的,但是能背出来,也就是说我能随时持诵楞严咒。这是我的一个经验和方法。可能每个人不一样,如果你也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你就按你那个方法背就可以。如果你一直想背楞严咒,但是一直没背,你可以尝试一下。但是这是在读诵的基础上,就是读得非常熟,至少读几个月这样的一个基础上,你就可以把纸脱掉,靠背诵了。这是关于背诵楞严咒。还有关于楞严咒跟我们学习禅宗的一个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总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直用其心,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那么读诵楞严咒的时候是最好最好的一个体现。息虑忘缘,直用其心,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什么是分别一切法啊?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个字,要读得出来,要能够诵,这就叫分别啊。但这个分别是本性的分别,是本性本有的见闻觉知,也就是知上没有立知的那第一个知,这就是佛性,这就是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那我们读楞严咒的时候,其实全都跟直了成佛,跟言下顿悟,跟默契,跟本来在悟中是合在一起的,只是你自己不明白这个理。或者是读的时候你又打妄想:“哎呀,师父讲这个怎么就直了成佛了呢?”你没好好读。其实做一切事情的时候都是这样,你喝茶就喝茶,吃饭就吃饭,都跟读诵楞严咒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这样直用直行,不染,不分别。那我们就靠做这些功课养成这种习惯,再把它扩充到生活中。这样的话,我们的功夫就成片了,就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读诵楞严咒的作用真的是非常非常多,而且很明显,它能够消除我们无量劫来的恶业,五无间业,重业。《楞严经》里面讲了,如果你造多少重的恶业,你读诵楞严咒,就像大风吹尘一样,一下子就吹没了。就算你饮酒,吃五辛,吃肉,杀生,淫欲,你一读诵楞严咒,这些业顿时消灭,十方诸佛的功德全都给你。就是你读诵楞严咒的时候,十方诸佛的功德全都在加持你。佛还讲如果我们能够每天持楞严咒,对自己所住的地方,对自己的身体能够消除灾难。其实我们不管他是比喻义还是现实义,这些作用都是真实的,至少读诵的人能够体会,能够感受到。你不要觉得:“哇,师父,您老说楞严咒的这个文字是没有意义的,那没有意义,我就读3.1415926……读这个π,读后面多少多少位,那一样吗?”不一样。咒语的文字是正遍知讲出来的,它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一个加持,它能清净我们的口齿,它还能够清理我们的身体,能够净化我们的意根,能够转我们的八识成四智,能够转所依,有很多很多的作用。为什么说我弘扬禅宗以来一直都在坚持让大家诵楞严咒?其实禅宗你看,古时候祖师他不太提这个念佛和持咒。但是也有很多祖师是持咒的,只是他不讲而已。念佛就很少,但是持咒是有的。因为咒语、持咒它属于密法的一部分,一般自己都会持的。当然你能够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地方,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专注,都能一心,那也是持咒,那是更高级别的持咒。但是没有人能够直接达到那样,我们都是需要一些功课。先从读诵开始,然后靠读诵楞严咒来息虑忘缘,来消除旧业,不再造新业,来转变我们的业力,转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逐渐地用本心,用本有的智慧来看待事物,来生活,来修行。这是关于读诵楞严咒跟我们学习禅宗的一个关系,它是非常密切的。在这方面我也写了一些文章,以前也写过,有一篇就是《佛语中最耀眼的一颗钻石》,还有几篇。今天也写了一篇,我刚才给大家讲的其实就是我已经写好的一篇文章,还没发到公众号,我中午可能就会发,大家可以再温习一下,再看一下,对这些作用、义理,对读诵楞严咒的方法,一定要深入了解。你只有深入了解,才能会产生信心。了解是理上的了解,因为要说服你,它必须得有理有据,你得知道跟你修行的经验是相应的。只要是学法的人,有过一段修行经历,你都能够通过这个读诵来验证。但是如果你不读,你就搁在那里老想,是想不出一个结果来的,必须得实践,实践才能验证真理,是不是?所以我们不实践我们有时候就会七想八想,有时候就会觉得难,“佛法是真的吗?”“会不会是迷信啊?”你不去修,你怎么知道它迷信不迷信?你可以怀疑,但是你要自己去验证。你不能光在那怀疑,你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你盲信也是没有根据的。盲信和怀疑是一样的,我们必须亲自去实行来验证它。这是关于读诵楞严咒,今天中午跟大家讲一些,其实讲再多都不如我们自己去读,去学习。

    2022-10-29

  •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四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四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悟道之人,心如虚空,于一切都无执无碍,独超物外,无我无人。所以行事难免被学其他法门的人诽谤,或遭误解,或被否定。这一切诽谤指责,可以完全不顾,因为悟道者不再执着于自我。那些诽谤者就像拿着火烧天一样,天无心被烧,故无怒恨。悟道者亦复如是,不会和诽谤的人诤论计较。所以,诽谤者只是自己在那里生闷气,疲劳而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那些诽谤之言,对一个真正的道人来说,正是锻炼,可以帮其去除我执,考验修行,修行无我。所以好的修行人,听到自己被人诽谤辱骂时,非但不会生气,还会心里庆幸,助其成道,就像饮用甘露一样。立刻将其音声,化入空无之中,不以为是。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一个好的修行人,对于辱骂和诽谤,会把这些恶言当成逆增上缘,助己行道。把骂自己的人视为善知识,来砥砺自己修行。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不会因为有人诽谤自己、诋毁自己,就怨恨他们,也不会对那些说自己好话的人,像对待亲人一样。若是诽谤自己就怨恨,夸赞自己就亲近,这又怎么能表现自己所证的无生正理和忍辱般罗密呢?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宗,指宗门,又指如实法;说,指教下,又指言说法。宗门和教下,是如来的二种教法。楞伽经云: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谓言说法及如实法。言说法者,谓随众生心为说种种诸方便教。如实法者,谓修行者超度一切心意意识,于自觉圣智所行境界,离诸因缘相应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是名如实法。六祖大师云: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这里的心通,就是永嘉大师的宗亦通。只有宗亦通,经亦通,才能像太阳在虚空中光明照耀,利益万物。为什么一定要有说通,说通,是指通达佛陀所说的经论。世间也有很多外道,灵修者,到处宣扬自己开悟,但是没有经教的印证和基础,没有善巧方便,不能引导众生见到诸法实相。所以,说通对一个学习正法的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悟道者,不仅宗说俱通,而且定慧等持,不偏不倚,不离中道,圆融无碍。不住于无为和空法。《维摩诘经》云:不住无为,不尽有为,随缘说法,利益众生。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不但我现在如是通达此二种法,得见佛性,恒沙如来,皆通达此二种法,了达诸佛本性。禅宗祖师,亦复如是,皆是了了见于佛性,故名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如来所说法,皆为一佛乘故,种种言说方便,皆为引导众生入于实相,故名狮子吼,又名无畏说。种种外道听闻,皆心惊胆颤,失却威风。何以故?以外道所说所修之法,皆不了义故,非实相故。又师子吼,名决定说,究竟说,是名第一义。《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如师子王自知身力,牙爪锋芒,四足踞地,安住岩穴,振尾出声。若有能具如是诸相,当知是则能师子吼,真师子王。晨朝出穴,频申欠呿,四向顾望,发声震吼,为十一事。何等十一?一为欲坏实非师子诈作师子故,二为欲试自身力故,三为欲令住处净故,四为诸子知处所故,五为群辈无怖心故,六为眠者得觉寤故,七为一切放逸诸兽不放逸故,八为诸兽来依附故,九为欲调大香象故,十为教告诸子息故,十一为欲庄严自眷属故。一切禽兽闻师子吼,水性之属潜没深渊,陆行之类藏伏窟穴,飞者堕落,诸大香象怖走失粪。诸善男子,如彼野干,虽逐师子至于百年,终不能作师子吼也。若师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善男子,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四禅清净窟宅,为诸众生而师子吼。摧破魔军,示众十力,开佛行处。为诸邪见作归依所,安抚生死怖畏之众,觉寤无明睡眠众生,行恶法者为作悔心,开示邪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吼故。破富兰那等骄慢心故,为令二乘生悔心故,为教五住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为令正见四部之众,于彼邪见四部徒众不生怖畏故,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频申而出。为欲令彼诸众生等破骄慢故欠呿,为令诸众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顾望,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四足踞地,为令众生具足安住尸波罗蜜故,故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如来世尊无量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师子吼。十住菩萨若能修行是三行处,当知是则能师子吼。诸善男子,是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今欲如是大师子吼,是故汝等应当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又祖师说法,句句不离自性,处处指示众生真心佛性,种种手段,皆名狮子吼。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就像狮子一吼,百兽散去,大象听到,也会吓得到处乱窜,失去原来的威风。比喻世间各种外道的智慧和说法,没办法与佛陀所说法相比。《涅槃经》云:一切禽兽闻师子吼,水性之属潜没深渊,陆行之类藏伏窟穴,飞者堕落,诸大香象怖走失粪。天龙者,天龙八部,一切护法善神,天人、阿修罗众等,他们听到诸佛宣说第一义谛,心生欢喜。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我曾经游走江海,翻山跃岭,长途跋涉,为了寻找善知识,参禅学道,受尽辛苦。以不了本心故,心向外驰。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自从见过曹溪六祖大师,经他印证,悟得心法,识得本性,才知一切有为功用,生灭之法,与道了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悟道之后,外不取相,内不动心。行也是禅,坐也是禅。说话或者沉默,做事或者无事,内心安然自在,没有任何挂碍。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因为了悟无生之理,故知生死皆幻,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于一切无所畏惧。就算遇到锋利的刀剑架在脖子上,也坦然无畏。即使被人投毒相害,心中也一片悠闲,毫无恐惧与挂碍。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我师释迦牟尼佛遇到燃灯佛之前,未悟本性,所以多劫修行,未得然灯佛授记。以悟得本性,于法无所得,所以得燃灯佛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佛。我本师释迦佛自从见到燃灯佛后,于法实无所得,故能于多生多世,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行忍辱波罗蜜,生生世世不失本智。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我未见性前,无量生世在生死中虚出虚没,出没六道,没有定止,枉受辛苦。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自从顿悟无生之理,于世间一切荣辱顺逆境界,不再有任何贪着和抗拒,不生忧喜之情,随顺世缘,无欲无求,全然接纳。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对世间财色名利全然看破,到深山里去居住,在阿兰若去修行,在僻静的山谷或幽静的松树下经行、坐禅。我无忧无虑,在山水之间自在游荡。有时去拜访深山的高僧,随便找一个安静无人的地方就能居住。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修行但能顿悟自心,一念相应,不假施功,即能成就无上菩提。若不能言下顿见真如本性,而执着一切有为生灭之法,则成歧路,穷劫修行,不能成就。就像世间执着各种法门和修行的人,因为不能悟得本心,着相修行,与道总不相关。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着相布施,人我不除,虽然能获福生天,然而终是无常。就像对着天空射箭,到了最后,没了力量,箭还是会坠落下来。着相布施也是一样的,虽然获福,然而只是暂时的。福满势尽,到了来生,还会堕落到三恶道受苦。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怎能像禅宗无为实相法门,一悟即超越菩萨阶位,至于佛地。六祖大师云: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得本者,明见佛性,末者,一切智慧神通妙用。五祖大师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为佛。识得根本,方为修行。识得根本,才知一切修行,皆是自性自用,自然而起,不用安排,亦非造作,故不费心力。就像琉璃宝珠上面所映的月光一样,自然而然,不需施功。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如意珠,比喻真心本性。既能了了见于自心,不再逐物为己,一切智慧方便自然而生,可以利生益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022-10-26

  • 佛语中最美的诗句楞严咒

    佛语中最美的诗偈    在佛所说的经典之中,有一部咒语,被称为佛顶光聚,无上神咒,咒中之王。这部咒语是所有佛语中最美的一首诗偈,完全超心意识,是人类诗歌作品中最绝妙的一部作品,无有其上。学习楞严咒,读诵楞严咒,是每一个修行者很难避开的一门功课,除非他善根因缘不具足。读诵楞严咒,可以转识成智、消除重业、断除淫欲、戒除种种恶习,能够转所依识,摧灭心识分别外境的习气。对于禅宗实修和做功夫者,更是一门无比殊胜的功课,是息虑忘缘效果最好的一部经咒。学习禅宗,最重视的是出离心意识,直用本心做事和修行,不分别自心境界。而读诵楞严咒,正好贯彻了这几个最重要的修行宗旨。同时读诵楞严咒,也能作为牧牛最好的功课,靠持诵楞严咒来长养圣胎,保任功夫,不染六尘。在读诵楞严咒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专注,安住声音、文字中,楞严咒的文字本身就会发挥它不可思议的作用,可以清净我们的口齿,清理我们的身体,净化我们的意根,削弱识的分别,长养定力,提升觉知,增强不思善、不思恶、直用直行的习惯和能力。读诵楞严咒有无量的功德和利益,佛在楞严经中具说。希望大家一定要对学习并读诵楞严咒生起信心。读诵此咒需要很深的因缘和极大的福报,能够发心学习读诵楞严咒,也需要我们放下很多世间的享乐,需要刻苦的精神和坚定的毅力,需要长期不懈的学习和反反复复地读诵。有太多的学法者,看到楞严咒,因为咒语较长,读起来又难念拗口,所以望而生畏,不愿意去学习和读诵,不肯牺牲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来潜心修行。楞严咒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读难学。大家之所以认为楞严咒难读,是心没有安静下来,心浮气躁,被感官和心意识所蒙蔽。一旦发心学习读诵楞严咒,每个字跟着范本的音频读,多听多念,一个星期就能读熟。如果每天能读一到两遍,一般情况下,半年就能背诵下来,所以背诵楞严咒又称为“楞半年”。此咒又称佛心,又称无见顶相,又称佛顶光,又称秘密伽陀。佛言,十方诸佛,皆乘此咒,直了成佛。又云:读诵此咒,无量劫来五无间业,瞬间消除。纵饮酒、食肉、淫欲,读诵此咒,所做罪业,顿时除灭。读诵此咒,所有烦恼业障,如风吹尘,瞬间消失。读诵此咒,十方诸佛所有功德,全都给予此人。对每一个修行者来说,能够学习和读诵楞严咒,读时不做读想,不做咒想,不做修行想,不做一切想,只是恁么读去,则读诵本身,即是最上乘修行,顿超一切阶位,不历诸地,直了成佛。长期读诵楞严咒,对每个人的整体修行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如果你错过了读诵楞严咒,你错过了最快的成佛的法门。如果你还没读诵楞严咒,你错过了最快的消业方法。如果你还没读诵楞严咒,你很难享受那种专注一境的寂灭之乐。诸同修,佛语诚谛,真实不虚。楞严咒是佛语中最美的诗篇,完全超心意识,读诵起来有它自己的节奏和美感,能让我们瞬间回归本然的清净世界。 

    2022-10-26

  • 爱出者必返

    爱出者必返你可能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在各个人物事件中寻求本来在童年时应由父母给你而却由于父母的疏忽而缺失的那部分爱。因此,作为父母,理解、鼓励、接纳孩子,而不是指责、抱怨和提出各种要求,给孩子造成各种无形的压力,那才是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永远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精神和心理上的理解与接待,包括身体上的亲近和爱抚,都是必须的。身心都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和亲近,那非常重要,那是将来形成孩子健康人格最最重要的部分。不要因为你的父母在童年没有给你那份爱,也冷漠和无知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果那样的话,你的生命和世界将一直在恶性和冷漠中轮回。受苦的最终是你自己。一个未缺失爱的童年,可以温暖你一生。而缺失爱的童年,那份匮乏会一直存在你的潜意识和记忆里,它会影响你一生,使你在长大之后,变得越来越自私,不停地索取、抱怨,不知满足,没有感恩心,爱指责和批评别人,对别人有过多的要求。因为那是你父母曾经用他们的行为和身体力行灌输在你心灵上的,你认为那是对的,你也应该如此。即便在你长大后获取再多的关爱,仍无法代替在你孩童时父母所给你的爱。因为那份给予和付出的爱,才是你完整灵魂的真实面目。如果它被忽略,你需要用一生来补足仍旧远远不够。如果你是一个父母,不论你的孩子还在襁褓中,或者他们已界中年,请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到孩子真正的理解、鼓励和接纳,有没有经常拥抱或亲吻他们。如果没有,请改变自己,重新在心灵和肉体上拥抱他们。请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来,有没有用无形的教条和各种说教给他们压力,有没有对他们有过多的期望和要求,有没有把你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果有,请立刻撤销那些愚蠢的期待和要求,他们会如释重负,而你们也将重新得到孩子的爱。如果你恰好没有孩子,那么,对待你的伴侣和身边人,也多一分理解、包容和友爱,你一样能收获甜蜜的幸福。爱,哪有什么区别。在付出的过程中,你会弥补曾经缺失的爱。因为,它们从来都在你这里环绕和流淌,从未有一刻停止。爱出者必返。付出并不是一味地照顾别人,而是享受那份来自心中满溢的爱。

    2022-10-22

  • 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诵经容易,把一句经文用在生活中难。持咒容易,用持咒时的专注力做好每一件事难。坐禅容易,做一切事,都心无挂碍难。说一句佛法容易,去贪嗔痴难。看别人过失容易,见自己过失难。自以为有理容易,每日三省吾身难。求胜之心易生,认输之心难起。诤论容易,无诤难。劝别人放下容易,自己放下难。说教容易,心行难。坐在众人之中高谈阔论容易,面对每一个人能谦卑柔和难。慈爱自己的父母容易,关爱陌生的老人难。疼爱自己的子女容易,视别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难。原谅自己容易,包容他人难。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一切佛法在你内心中运行,内心发生了转变,而不关你做了什么,不做什么。心行佛法,在家中,在庙堂,都是真修行。心不行佛法,在家中,在寺庙,都是假修行。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以无所得心,行诸佛行,见贤思齐,即是修行,而不关你学了什么,不学什么。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常自见己过,不见他人非,在哪里,做什么,都是修行。只见他人不是,看不到自己不足,学一切佛法,与道相乖。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常能利他,诵不诵经,坐不坐禅,都是真修行。心唯念己,持咒吃斋,持戒行禅,都是假修行。佛法是心法。心与道通,纵现贪嗔痴慢,亦是修行。心与道违,勤修戒定慧,亦成增上慢。佛法是利他。心能无我,杀盗淫妄,尽是妙法。心存自我,五戒十善,尽是邪行。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但自问心,心不欺人。心中常生满足喜乐,做一切事都是修行。心中常起抱怨忧虑,做一切事又有何益。欲得真修行,须识得真性。识得真性,不被幻瞒,一切都是修行。不识真性,在幻中捞摸,纵经尘劫,历诸地位,皆是徒劳,不是修行。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但用此心,无染无着,无住无碍,无非修行,无非道场。在一切事上行一直心,无二无分别,泯除对立和人我,即是真修行。

    2022-10-22

154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29303132333435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