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禅师您好!听您讲法提到一位出家的比丘尼师父有半年的时间都在没有身心觉受的空灵状态,您说这种状态与见性了无交涉。那么,我们每天练习做四门功课,最终要达到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还请禅师方便开示,谢谢!
答:
做四门功课的目的就是休息世事,达诸佛理,改变向外驰逐的习气,安于简单,一切复归平常。
问:
弟子顶礼师父!久闻法师智慧深远!今有疑问,请师赐教!经说“报化非真身,亦非说法者”。此句未能明了,愿师慈悯,化解玄疑。
答:
报佛、化佛,皆是有形有象佛,从众生妄想现,无常之法,有生灭来去,非是真佛。若以此为真佛,学此佛法,穷劫轮转生死。古人说,佛是生死大兆。正是此义。其所说法,只是文字之法,接引初机,非是实相。实相不可说,实相无人能说。所以佛说,我四十九年一字未说。不但诸佛不说法,一切贤圣亦不说法,十方诸佛亦不说法。真法无言,真法本有,不待言说。但悟自心,是真佛法,是真如佛。
问:
请师开示!云何众生自度,佛不能度?
答:
佛不可得,众生亦不可得。明了此义,是名自度。自度者,实无自己,假名自度。
问:
世间一切无意我只聚焦财富有钱花随便花内心很快乐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安然幸福满足自己所有心愿把自己宠成最幸福的人幸福开心的过完余生请问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有错吗
答:
花钱并不能给人带来永远的快乐,这只是你的妄想。一切靠外在的东西带来的快乐都不永久。能给人带来永远快乐地只有一件事,觉悟诸法实相。
问:
师父您好。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说众生念念修证,不可思议修证等语,是否指的是一个人不放逸不造作的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修行,根本不需要有我要去我执,我一定要开悟见性,世界和念头是真是假等想法,我们觉得没用心没修的时候反而是修,而无论怎么用力觉得如何清静反而适得其反,请您开示。
答:
佛法修行,要点在于出离妄念,不住妄念。没有这么多想法,只蓦行去!
问:
师父您好 今日做一物不为时候眼睛盯着一处不动一小会儿 忽然感觉内心很静 妄想虽然有但是很少 类似看着一物体真正在发呆 但是平时发呆没有觉照念头的能力而这样的发呆是有对念头的觉照力的。但是不知道这样是不是成了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某处成了一种练习观物入定的状态而不符合一物不为的核心。不太知道这样做功夫对不对 请师父给予指正 感恩师父
答:
做一物不为的功课,只是远离攀援六尘的习惯,但只做去,莫生妄想。
问:
禅师您好!有老师讲要断开时间的相续性,每一个当下都是独立的,这种观点对吗?请您给解释一下!
答:
此是妄想分别。要用便用,要行便行,是诸佛法。
问:
师父好!弟子有一事请问师父,所有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没有什么名相,可是我发现自己一个问题,我并没有执着外面的名相,而是执着自己内心的那种贪欲因外面的名相而得到满足,我在做四门功课时发现的。请师父开示。
答:
古人云: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忘境犹易,忘心才难。人能忘心,一切境不能为碍。
问:
请问师父无梦睡眠,无想定,灭尽定是无心吗?
答:
无心与有梦无梦无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无心。执著是有心,有求是有心,有所得是有心。求禅定是有心,求神通是有心,求智慧是有心。一切求是有心。诸法之性本无有心,于一切法应无所求,是名无心。
问:
师父好,请问师父,在做一物不为的功课时,经常打妄想怎么办?
答:
你现在莫打妄想就好了
禅修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