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那体会扔掉
把那体会扔掉 心的特点是体会。 心总是要体会什么,才觉得有意义。体会本身没有问题,那是心的作用。但是迷于体会,把捉体会,执着于体会,就会被体会束缚,不得自在。 不停地捕捉感觉,不停地抓取什么,是心的特性。一旦不让心去感受什么,它就不自在。感受而不探寻,体会而不琢磨,心即不迷。 人们活在各种各样的体会中,并执迷于这样的体会。体会来自于意识、妄念和分别。所有的体会都不是真的。 凡夫活在对色声香味触的体会中,道人活在对法的体会中,诸佛觉者不迷于体会。你对体会有丝毫的执着,都无法见道。你活在体会中,就有能所。有能有所,不离妄觉。 抽掉你对所有体会的执着。只是经历,莫去捕捉。只是体会,莫住着于体会。自然体会,莫寻体会。经云: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学法之人,皆欲见性。性不可见,存见性想,不得见性。修道之人,皆欲体会道,道不可体会,心存体会想,永不见道。第一义离于一切觉想,离于体会。存于觉想,不得第一义。有觉有观,菩萨过患。 古人云: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回趣者,即体会也。心存一念体会,永不得会道。无心体会,自合道也。 又云:情存一念有,即与道隔矣。情存一念有者,即体会也。莫生体会心,体自会也。若生一念体会心,头上安头,知上立知,即无明本。 永嘉大师见六祖。并不礼拜。六祖说,大德是出家人,为何不礼拜?永嘉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暇礼拜。六祖云: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永嘉云:体即无生,了本无速。何须更体更了?六祖云:如是,如是。祖又言:汝甚得无生之意。永嘉云:无生可有意也?祖云:无意谁当分别?永嘉云:分别亦非意。 永嘉因见得真性,所以于性中不更体会,不生觉想。亦不住于不生觉想,任运自在,于法无碍。 无数学人不得悟道,皆因住于体会,寻于体会,迷于体会,总起一念体会,执于觉想。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诸同修,拿掉那体会,即本体自会。莫起那念觉心,即本觉自现。于一切时,但用汝心,莫做用想。但使见闻觉知,莫做见闻觉知想。体会一切,莫住体会。经历一切,莫滞莫忆。于一切法,不更分别。在所有的体会中,放掉那体会。在本觉性中,不更起觉,是修行关键,入道之门。
2019-12-05
-
请停下来
请停下来不停地做事是所有人的习惯。做事不仅是指做特定的事、具体的事、大事。吃瓜子,听音乐,与人说话,看电视,想事情,做这些琐碎的小事,都是在做事。只要头脑没有休息,都是在做事。当你不停地做事,你会产生一个错觉: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有一个我需要做事。然而实相是,没有这样一个我存在,没有什么事需要去做。不停地做事,这仅仅是心的一种习惯,一种无明。这种习惯和无明不知不觉地会把我们带入劳累和痛苦中。虚妄的我执依赖于做事而存在。所以凡夫永远不会在做事时自觉地停下来。他也会停下来,当他累了的时候。他也会不再做事,当做事的因缘破灭时,他不得不停下来。但是一个觉悟者,一个自觉地修行者,他会在任何时候自觉地停下他手里正做的事。他会随时放下他正在做的事。他会随时随地休息自己的头脑。他能随时站在实相中看清没有什么需要去做。他不需要任何人提醒,就能自觉地停下来,自觉地休息。他不需要任何的修行,自觉地休息,是他唯一的修行。他深知,每一次停止正做的事,就是一次有力的修行。每一次自觉地停下来,就是一次觉悟。停止做事,未必是指停止做大事,而是停止看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吃零食、看风景、聊天、听音乐、看小说等很细小的事。停止做事不是停止穿衣吃饭、上班工作,而是停止妄想、烦恼、忧虑。停止做事的特点是不再关心外在世界发生什么,不关心别人做什么,不再于自心中构建任何幻想。停止做事的关键是停止思考、分别、抓取六尘境界。当你无法停止做事时,你在不停地长养无明和依赖的习惯。当你一定要依赖做什么才能安心,你不做事或要做的事消失时,你就会不安。从减少做事处开始修行,从随时停下手里的一切事开始觉悟。请停下来,放下手里的一切。只是坐在那里安静地呆着。自觉一次,就是一次地觉醒。自觉一次,就是一次的修行。停下来一次,心就安一次。当你心不安了,你一定是在做什么,请停下来,坐下来,什么都不做。不安很快就会消失。每一次,哪怕只有五分钟,哪怕只有一分钟,哪怕只有十秒中,请停下来。看到自己的心一直在抓取,然后停下来。看到虚妄的我还在幻境中打捞,请停下来。不要轻视这几分钟,几秒钟,那是你觉悟的起点,那是你解脱的关键,那是你安心的法门。熟练这个法门,练习停下来,习惯停下来,享受停下来的世界。那才是真实的世界,是诸佛的国度。
2019-12-05
-
无依的生活
无依的生活当我的心休息下来时,我很少选择与某个人在一起。即便我有很多同修可以选择与他们去喝茶、聊天,或到湖边散步,我还是更喜欢一个人坐在屋里或院子里,看着一片树叶,晒着太阳,听着城市里各种各样的声音,没有任何事需要去想、去做。对我来说,一把椅子,一块石头,一片树林,这简单的几样东西足够让我充实,让我感到快乐和安宁。当我内心没有需求的时候,大街上的汽车声,都变得动听悦耳。当我没有什么事要去做的时候,连书桌上的台灯都是温馨的。当我安静地独处时,就连屋子里最平淡无奇的窗帘都显得那么高雅好看。如果我没什么事可做,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同婴儿。我可能会坐在那里睡着了,但是那里没有苦。我慢慢地习惯于安静地坐在哪里,或者站在哪里,或者躺在哪里,或者走在哪里,不依赖手机和饮食,不依赖音乐或交谈,不依赖友谊或思想。我深知,只有不依赖什么所得的安宁才是永久的。我越能无依地活着,我越不会感觉到苦。也不会再有人能触动我、影响我,让我为他担心和恐惧。相反,如果我依赖什么,我会受制于我依赖的。我爱什么,就会因什么而不安。我已经越来越习惯什么都不做地走着、站着、坐着、躺着。我甚至可以在任何时候平躺在床上,就那样一动不动地躺着,睁着眼睛,像一个植物人,像一具尸体。当我站在树林或草地上,我更像一个稻草人。我很清楚在那样一具幻壳中除了偶尔闪过的念头,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我存在。我享受于那无事的清闲,我满足于那无作的轻松,我受用于那无为的寂静。我越来越习惯于把一切都交给因缘,而自己独享寂寞。这个世界上不再有我的躁动、控制和行为,就不再有烦恼和不安。不被任何人想念,也不去挂念任何人,就不再有恐惧。忘世容易,被世所忘难。不被世人所忘,是因为还不能彻底忘记这个世间。但能真正忘世,自然被世人遗忘。明明活着,明明没有我在活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一种习惯。心习惯于攀缘、抓取,就会经常担忧、恐惧,那就是凡夫的生活。心习惯于无依、无求,就会安宁自在,那就是觉悟的生活。过无依的生活,过觉悟的生活。无依的生活,是真正的归依。觉悟的生活,是唯一的生活。
2019-12-05
-
活在实相中,一切不再重要
活在实相中,一切不再重要活在幻相里,每件事都很重要,每件事都会牵动你的心。活在实相中,没有什么是重要的,所有的事都不再影响你。 若以为有我,即活在幻相里。若悟无我,即活在实相中。执着于我,即活在幻相中。不执着于我,即活在实相中。有所依,即活在幻相里。无所依,即活在实相里。 活在幻相中,则健康重要,工作重要,房子重要,父母重要,丈夫重要,妻子重要,儿女重要,教育重要,身份重要,学历重要,收入重要,体重、身高、皮肤、年纪、姓名、胖瘦、饮食、娱乐、生活方方面面与自己有关的一切都很重要。活在幻相中,一个停车位很重要;活在幻相中,用什么材料装修很重要;活在幻相中,去哪家餐厅吃饭很重要。活在幻相里,某个人对你说的一句话都很重要。任何事情对你都有可能变得重要。为什么这一切都很重要?因为以为有我,以为有我存在。以为有我,即活在幻相中。活在幻相中,生活中一切的变化随时都能影响你,让你不得安宁。你受制于你以为重要的一切,你担忧于你在乎的一切。活在实相中,则健康不再重要,工作不再重要,收入不再重要,居住条件不再重要,父母妻子儿女友谊一切感情不再重要。活在实相中,身份不再重要,地位不再重要,面貌不再重要,收入不再重要。性别、身高、体重、年龄、学历、聪明愚笨等等一切都不再重要。活在实相中,生死不再重要;活在实相中,婚姻、爱情、理想、信念都不再重要。活在实相里,修行、解脱、开悟不再重要。为什么这一切不再重要?因为这一切都与真实之我无关。这一切都只与妄想、虚荣、无明有关。这一切只与幻我、我执、我欲有关。觉悟无我,一切不再重要。我悟无我,一切不再触动于我。 活于重要之中,即活在假相中。活于不重要中,即活于实相中。活于依赖中,即是无明。活于无依赖中,即无无明。活在假相中,处处担忧恐惧。活在实相中,处处自在安宁。认识实相,看破幻相,不迷于一切相。觉悟那无依的真实,活在那不动的真实中,不再被任何事所动,不再被任何变化所扰。觉悟你生命中没有重要的事、重要的人,不再让任何事搅动你的心,让你的生活充满了安宁,那才是唯一重要的。
2019-12-05
-
三衣一钵
三衣一钵凡夫被物所累,所以流转六道;道人无求无须,所以解脱三界。三界者,外逐之心。不向外逐,三界即空。依物而活者,被物所牵。不依物活,自由自在。 须则转转不够,止则立地富足。求则背道而驰;足则顿然圆满。有所需,即名穷子外逃。有所求,即名哥利王游猎。诸同修,一切法皆不用学,但能减少需求,即合道也。佛陀时代,佛陀要求他的弟子唯蓄三衣一钵。此三衣一钵非唯要求出家弟子,一切佛弟子都当持此三衣一钵。三衣者,少欲,知足,无为。一钵者,一心、寂静、安乐。又三衣者,无相衣,无作衣,无着衣。一钵者,空钵、无所有钵,无所得钵。持此三衣一钵,是名佛弟子;蓄此三衣一钵,是名出家僧。非持五条、七条、九条袈裟,托饭食钵器者为三衣一钵也。披此寂静、少欲、知足三解脱衣,持一心、无为、无求之安乐钵,方名道人。今学道人,皆当少欲少求,少需少得,无依无执,以寂静为安乐,以无为为家屋。家中四壁,不囤六根,不挂六尘,不藏六识,不养贪嗔痴,不供我慢疑。以此为家,居此空家,方名道人。诸同修,看到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的需求,看破那需求背后只是识心的妄习,觉悟那需求背后空空无物,求心即弱,需心即减。心不逐物,即得解脱。心无所须,即是如来。故法本无法,莫贪即是。修无所修,不得即是。得无所得,莫着即是。从减少自己琐碎的需要开始修行,从停止自己八万四千需要处开始觉悟。减少需要,立刻变成富人。看破需要,须臾成为智者。减少需要,立刻清净悠闲。不再需要,立刻松开捆绑。需要因为有我,觉悟无我,谁须谁要?需要因为被妄想所骗,看到妄想,需要即断。本心无依倚,实相无所需。道人少需求,凡夫被物役。梦中求索者,醒来归空寂。于此勿失念,处处无拘系。诸善知识,每天醒来第一件事,见此三衣,着此三衣:少欲、知足、寂静;捉此一钵,食此一钵:空心无物清净宝钵。着此三衣,过无为生活;托此宝钵,享寂灭安乐。
2019-12-05
-
祖佛无法与人
祖佛无法与人 佛与祖师从不教人任何实法。佛祖只是把你叫回到未生心动念之前。把你叫回来即是法,除此之外无别法也。如果你已经生心动念,佛祖会用一些善巧方便把你引回那念心未生起前,或者,让你看到你那念心没有任何实质。当你没有察觉自己所生之心并随之生起更多的心念时,佛祖就会喊你,会打断你,会抛出一个东西转移你的注意力,让你停下来。如果你停不下来,他会换一个方式继续让你停下来。他的一切教法都围绕着这一点:引你回到那念心未生时。佛祖从来不向学人灌输一个能用头脑和意识描摹出的圆满之法,也不向学人许诺一个心识能认定并住着的究竟处。所有那些告诉你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到达的解脱、圆满与究竟,都是妄想。真正的圆满只在你未生心处,真正的涅槃在你未住着念头处,真正的开悟在你未生妄想处。而未生心处、不住著处、不妄想处实不可得。你才起一念不生心,你已经生心。你才起一念不住著心,你已经住著。你才起一念开悟之心,已经远离开悟。你才起一念欲证涅槃心,你已在生灭中。所以文殊才起佛见,即被贬至二铁围山。才起法见,被贬至二铁围山。古人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一次次地看到自己所起的任何有所得、有所求、有所执的妄念,从那起心处觉悟,没有别的觉悟。从那起心处休息,是最根本的休息。从那起心处修行,是最有力的修行。从那起心处回来,是唯一的彼岸。从那起心处离开,是最直接的解脱。从那第一念起处看清念性不实,妄念即无力迷惑于你,即是不动足即登涅槃山也。那些教给你任何方法的人,都和你一样,迷在了自己的妄念中,迷在了生灭和有为中,迷在了法里。觉悟之人不被任何法迷,觉悟之人觉悟无法,觉悟之人于法不生法相。觉悟之人只是帮你解粘去缚,随你执著处让你放松,并无任何法可教。若有法与人,必是诳汝。若有法与人,必是方便法,非是真法。真法无法,真法不可示,不可传,不可教。所以佛祖从不教人法,只是让学人看到自己的执著,帮他解开。但无一切烦恼枷锁,即是无上菩提。莫被自心妄念所骗,莫被法骗,莫寻念而至幻渊。幻中生幻,幻幻无穷,于念无念,幻而无幻。于念离念,解脱关键。
2019-11-30
-
交给你,我放心
交给你,我放心事情交给你,我放心。我放心,不是放心你会把事做好或做不好,而是我把某件事交给你,我放下了那件事,我放下了那份心。那件事不再与我有关。把事情交给你,我放心。你说,如果做不好怎么办?不,你误解了我的意思?当我说,把事情交给你我放心时,那件事,不再与我有关。我对它的结果不再有任何关注。如果你接了那件事,你愿意为它负责,那是你的事。那件事只与你有关,那结果只属于你。谁执着,谁做事。无人逼你,无人害你。你放不下,所以你接手。当有一天你累了,你觉悟了,你也会把它交托出去。交给谁?不交给谁。我不干了,我不管了,而已。你管,老天爷就不管。你不管,老天爷管。老天爷不是谁,老天爷没有谁。你但无心,即是老天爷也。你但不管,爱谁谁管。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众生心生者,操控、主宰、管理。佛法者,一切因缘幻梦诸事行法。你操控、管理,则徒劳干涉因缘,丝毫不能改变什么。何以故?因缘如梦,诸事是幻。你不管,因缘梦幻管、虚妄业识管、生死无明管。因缘梦幻者,本无其事,随众生心而说之。一切交给因缘,我自安住当下。一切交给法性,我自安享无生。一切尽属他人,我自无所事事。一切交给天意,我自受用和风细雨。天意者,天实无意,我无意而已,是名天意。我若有意,即非天意,我实无意,天亦无意。天若有意,即非天意,我之意也。交给天意者,交托出去,交给虚空,交给无生,交给虚无。不管者,非是消极悲观,亦非逃避放弃,而是觉了实相,无有能管者,亦无所管事。管即诸事生,管即诸心生。心生则种种法生。不管即解脱,不管即心灭。心灭则种种法灭。愚人担心,智者放心。愚人管事,智者交托。愚人控制,智者放手。愚人干预,智者无为。愚人劳心费劲,智者坐享其成。天使们飞来飞去,穿针引线,上帝们躺在床上睡觉。诸菩萨们六度万行,救度众生,诸佛们无事看花赏月。众生终日忙碌造作,觉悟者生灭心灭,无作无为。三界众生,以无明为郎主,被恩爱策使,劳累于诸行,忧虑于万事。诸佛圣人觉悟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以寂灭为乐。你能真不管,必悟无生。你能真交出,必得自在。你不管,老天管。老天才不管,只要你不管,只要你不管。
2019-11-30
-
不再做主,获得自由
不再做主,获得自由你不是主角,我不是主角。佛不是主角,耶稣不是主角。上帝不是主角,神不是主角。天主不是主角,度母不是主角。源头不是主角,能量不是主角。佛性不是主角,玄妙不是主角。太极不是主角,因缘不是主角。经常有人说:我的事情我做主。不,没有你的事情,更不存在你做主。你做不了任何人任何事的主。你若想做主,你立刻变成奴隶。你所有的痛苦皆因想做主,你所有的烦恼都来自把控。亦有人说:我是不幸的,我是幸运儿,我被上帝眷顾,该轮到我走运了,我是生命的主角。不,没有你。若有你,不幸来临。若有你,轮到你受苦了。若有你,你永远都是配角。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主角。所有主角的概念都指向“有我”。妄以为有我,所以立无数“主”的观念来愚控自我。佛是幻,神是妄。天主是概念,上帝是名字。源头是意识,能量是妄念。凡是你能想到的,一定是妄想,没有那样的事物存在。凡是你能形容的,一定离不开你的思想,没有那样的事物存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者,从心想生。凡从心想,皆是虚妄。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真实存在。包括你认为产生一切的道、因缘、实相、真如。“道”、“因缘”、“佛性”仍是你的妄想,你妄想中的道只能形容“道”,道不是道。你意测的法只能形容法,法不是法。你不可能测度真实,真实不测度真实。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无是处,亦无是者。菩提者,即非菩提,是名菩提。莫生有主想。十方诸佛、一切诸主,皆是妄。莫做主,若做主,即被幻主所缚。莫有我,若有我,即被幻我所控。莫寻主,若寻主,被寻所捉。莫执己,若执己,被幻己所牵。宇宙中无我无主,无佛无神,无命无寿,无法非法。宇宙中但有什么,不出妄念。但有所是,无非幻名。没有主,即是实相。若有主,必是无明。若有主,必是妄想。若有主,即是业识。若有主,即是生死。觉悟无主,则不再做主。觉悟无主,亦不再做奴。觉悟无主,不再操控。觉悟无主,不再被操控。觉悟无主,不再干预。觉悟无主,不再被干预。觉悟无主,不再管理。觉悟无主,不再被捆绑。这个世界没有主人,没有主角。莫再执迷要做主人,莫再幻想登台演出。舞台是幻,所有的角色都是配角。甘于配角,牢狱门开。不再做主,获得自由。
2019-11-30
-
投降是甘露,认输是法宝
投降是甘露,认输是法宝 如果你求胜,胜利只能给你一时的快乐,那快乐转瞬即逝,只能愚弄愚痴的心智。你经历更多的是烦恼、紧张与纠结。你收获的其实并不是快乐,而是坚固的我执。 如果你甘于失败,失败不会带给你任何损失,除了抵抗与烦恼。你收获的是无我,是安宁。 凡夫以失败投降为耻,以有我故,所以受种种苦。觉悟之人以悟无我故,以投降失败为平常,处处无争,处处不辩,故超脱一切烦恼。 真正道人,学会投降,在一切事上认输。投降合道,认输得法。投降者,非有人有事可投降,投降者降于实相,伏于无我。当你投降,你失去的是撕扯与抗拒,收获的是放松与安乐。 如果你事事都想占上风,你会被那念求胜之心奴役。你只是胜于自己的妄想,上风于自己的疯狂。 如果你甘败下风,你甘败于真实,下风于自在。何乐不为? 如果你总是想突出自己,真实之中并无自己。你越突出自己,你越突出虚妄。除了苦与累,你别无所得。 如果你总想说服某人,不如说服自己。如果你与人争论,你在和虚空争论。 如果你在每一件事上想证明自己,如同你在空中建立城池,如同和自己的影子搏斗。 如果你因为什么事而烦恼,你一定是在求胜,求成。莫求胜,莫求成。胜即我,成即有所得。诸法实相实无我也,亦无所得。 智者求败,愚人求胜。智者无作,凡夫求成。求成还败,无作无失。求胜燃烧,失败火熄。 诸同修,急回头,莫逞强。快放手,莫争胜。诸同修,学认输,爱投降。投降是甘露,认输是法宝。得此两粒丸,胜修一切法。愿做投降者,无我解脱海。于一切无诤,是真实三昧。匍匐于万法,安稳如大地。任物得解脱,执己是痴狂。缴械投降者,是名大法王。
2019-11-30
-
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
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我不可能有烦恼。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我很安静。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世界并不存在。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我不是谁,也没有任何意义。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没有生,没有死。没有人,没有法。没有烦恼,没有解脱。我一进入想法和知见,五蕴生,三界起,法界现,六道出,一切烦恼挂碍随之而有。当我离开那些想法和知见,没有什么是五蕴、三界、六道、菩提、涅槃。一旦我有丝毫烦恼,我一定是想到了什么,或者,我相信了什么。没去想什么时,我不可能有烦恼。想到什么而不信以为真,我不可能有烦恼。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不需要修行。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一切都不复存在。即便我想到了什么,我并没有相信它,我还是不会有烦恼。即便当我生起了一些想法,我看到了它的虚无,没有任它继续编织更多的想法,我仍是安静的。即便当我想到了什么,我没有评判我所想到的事情,我仍然是安宁的。即便我有了想法和妄念,我清楚地看到它们不真实,我仍然无比安宁。当我什么都没想,或者即使想到什么,我看到了我在想什么,但没有被它骗,我会安好无损。当我什么都没想的时候,没有什么能让我不安。当我想到什么,而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它,我清清楚楚地知道那想法里没有任何实际的事物存在,我不可能会不安。这就是我的修行和修行的结果:没有想法,就没有不安。不相信想法,就不会有烦恼。我不是一开始就明白这些道理并拥有出离自己妄想的能力。通过一次次地止观修行,通过远离外缘而观照自心,通过行住坐卧的辅助观察,我发现了烦恼从何而起,解脱是如何发生的。当我没有生起任何想法时,我不需要任何观照和修行。当我生起了想法,开始妄想分别,并因此而不舒服时,我只需要看到它并离开它。我不可能没有念头,但是,我可以做到不被念头骗。我不会不停地对治念头,我已经完全认清念头的实质:念头什么都不是,念头里什么都没有。我认清念头,就不会被它欺骗。我与我的念头和想法相安无事。当我不进入想法,我不需要任何法;当我有了想法,不被它骗是唯一的法。
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