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门品

    普门品    原文: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注: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苦恼众生,闻此观世音菩萨名号,知其是自心法身佛之异名,回心反照,一念相应,即得言下顿见佛性,成就法身,生证涅槃,应时解脱。原文: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注:若法性于你身上示现为释迦佛、然灯佛、阿弥陀佛,你就好好做你的释迦佛、然灯佛。虽做报身佛,而不自生做佛想。佛不是佛,你不是你。知身如幻,心亦不实,幻无定相,是名应以佛身得度者,法身为现佛身说自证圣智法。原文: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注:如果法性于你身上示现声闻、辟支佛身,你就好好外现声闻相,内行诸佛心,不改其身,亦不必更脱辟支佛行,但于佛心相应即得。虽行诸佛心,而不生做佛想。虽现辟支佛身,而不生独觉想。但为度化众生,而于报佛或无佛处示现辟支佛、声闻法。是名应以辟支佛、声闻身得度而法身示现辟支佛、声闻身而为说自性解脱法。原文: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注:如果法身于众生身上示现梵王、帝释、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大将军身等,你就好好地做你的梵王、帝释、大自在天、毗沙门、小王,但于自心佛性如实通达,于自证圣智勤加修习,心莫外驰,不必更修他法或成他身,言下即得现身成就法身。原文: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注:如果你现今已是年老长者,不必于年老生难过想,更不必自谓学法修道难。当知己身如幻,不迷己形,不被幻惑。悟此幻身是法性于汝形而做示现,非是真实。以自觉所行之法,于诸世间,心都息灭,不被幻身之所欺骗,见自心佛性,更无疑虑,亦无他想,是名应以年老长者身得度,法身而为示现老年身说法。原文: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注:你身若是居士,亦无出家因缘及其志愿,则甘于居士身,不更他想。悟己法身,与诸佛僧毕竟无二。见自心佛,于一切时中,着衣吃饭,不更起异心妄想,于家宅之中,无染无着,所行不背法性,更不必出家做沙门,是名法身佛为汝现居士身而为说自性虚通法。原文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注:若你现在身居官职要位,或为贵族,不必更离目前身份而去修行,但觉悟自心是佛,二六时中,觉知在前,安住当下,认真工作,将佛法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妄心不起,即成自在法身佛。不必更有其他修行,更别有佛可成,是名法佛于汝宰官贵族之身而为说法。原文: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注:若你已出家或受在家五戒及在家菩萨戒,当觉悟自心佛性,而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行于世间,为诸众生而现三宝,内行自觉之法,外成最胜福田,不必更成他身或学他法,即名法身佛于汝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自觉圣智所行之法。此法亦名大乘,亦名宗门,亦名为禅。原文: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注:如果你现身为年老女人、居士女、女官员、女贵族等,那么,安于自己的女人身,不生自卑想。身虽为女,而知佛性不二,不行烦恼行,不起男女见,于自心佛性如实通达,是名法身现于女人身而为说法。原文: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注:若你是孩童身、天龙八部身及护法身,而以此诸身份修行佛法,应自觉自心佛性,安于己身,心不外驰,不更别求法身。于此肉身,即得成佛。是名法身应以童男、童女、天龙、护法等身得度而为示现说自性实相法。原文: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注:无尽意,此法身佛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现种种相,度脱众生。众生不解,著于其形,枉为众生。若一念觉悟,知形虽异,法身不二,念念不生异想,即得成就真实功德,见性成佛。观士音普门品者,众生不改其面,个个是佛。但能自肯、自信,见自心佛性,不必外求,亦不必修造,顿悟顿修,即个个圆成,是故名为普门广大真实如意妙法莲华经。其所不成就者,只缘不见性,不肯做自己,执修执作,执成执悟,执涅槃执解脱,欲得自心外别成于佛,羡他慕他,学他做他,迷失自己,背道而驰。若能一念回心,方知不从外得。

    2020-11-05

  • 修行的密钥

    修行的密钥一旦你拿到修行的密钥,修行将变得非常的简单。一旦你掌握了正确的修行方法,修行就如同上路回家。人们一听到“密钥”、“秘方”、“密法”就会以为有一种最快捷的办法可以完成修行。就会立刻问:是什么密钥?什么方法?密钥和方法确实有。可是,在拿到这个密钥前,你可能要做很久的准备,你要为这把密钥付出很多的艰辛。就算有人把这把密钥交给你,有善知识直接指示给你正确的修行方法,不会使这把钥匙,你不去实践和练习那方法,你还是无法打开解脱之门。绝大多数人只想拿到密钥,而不愿意为熟练使用这把密钥付出时间和努力。人们都想一步登天。有太多的人每天想的都是不劳而获。现在还有一批自以为聪明的人奉行懒人的精神,想过“懒人”的生活,却没有懒人的智慧和真正“懒”的品质。他们只在学法精进上懒,而在贪嗔痴上不懒,在享受上精进。在你拿到修行和解脱的密钥前,你不可能坐享其成。在你真正知道自己是谁前,你不可能高枕无忧。在你没有为一幢大楼做好一切准备前,你不可能盖起大楼的框架,更不可能享受大楼带给你的舒适。修行的密钥无他,不再相信自己固有的观念和想法。不再确信自己曾经信过的一切。古人所谓“善护念”者,即是那把密钥。大安禅师所谓“牧牛”者,即是唯一的修行方法。解除所有的坚信和观念,你将不再被自己的想法捆绑。无念捆绑,是此密钥。于念无念,是解脱关键。此钥诸佛同握,万圣同行。所谓归元无二路。然而,就算十方佛将此密钥开示给众生,人们还是不会使用。人们沉浸在意识的海洋中不能自拔。这把密钥就算到了每个人手里,大家还是被烦恼贼捉获。因为你对你的观念信太执着了。因为你心中有太多的执着和挂碍。你很难一下子改变自己固有的想法。你很难不去关注你执着的人和事,就算你每天告诉自己一万遍,不要相信自己的想法,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贪着、纠结和烦恼。就算你把自己的念头看得再紧,你还是会被自己的念头骗。你没有为拿住这把离念的钥匙做准备。你没有减少世缘。你没有减少识心的造作。你没有真正休息身心的动荡。你不懂为自己创造一个练习活在当下的环境。你没有来到善知识前聆听他的教诲,向他学习如何掌握这把密钥的开启方法。你不肯布施六根的享受。你不愿息虑忘缘,心如木石。解脱的钥匙吸引着无数的修行人,然而只有那些肯十年磨一剑的人才能真正拿到这把钥匙。只有那些能够卧薪尝胆、深深海底行的人,才能真正稳坐归家。

    2020-10-31

  • 苦乐的麻醉

    苦乐的麻醉凡夫生活在情绪颠簸的世界里,受着苦乐的煎熬。苦乐就像一把锋利的锯子在割着每一个无明众生的心。如同一个人开车,开到一条干净畅通的大路上,心情很舒适。没过多久,车开到了一条拥挤的小路上,车只能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开车的人心情立刻不舒服。开心与不舒服如此快地转化,也无法警醒开车的人看到这两者的虚妄。又好比刚刚有人赞叹你,你心里非常高兴;没过多久,就被上级骂一顿,心情立刻跌倒谷底。又好比大家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气氛融洽,每个人都兴致勃勃,非常爽。喝过之后,酒精烧心,兴奋过后的空虚让每个人都心情低落,又回到无聊寂寞里。充实与兴奋如此快地被酒精调动起来并浇灭,然而人们没过多久,又去寻找那刺激,以为那充实能永远伴随着他。刚买了一块名牌手表,被同事们羡慕,心里美滋滋的。没过多久,自己的车被别人蹭到了,刚才的高兴立刻无影无踪。在同一天里,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全家都跟着高兴。晚上女儿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全家人都沮丧起来。女儿的病好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大家有说有笑,忽然间电话铃想了,父亲被查出患了绝症。家庭的温馨刹那消失,整个家中弥漫着让人绝望的气息。人们愚蠢到竟然无法发现,每个快乐的后面都隐藏着痛苦。人们依然故我地追逐着快乐。当你不停地追逐快乐时,只有慧眼才能看到你追逐的是黑暗和深渊。佛云:不知后世苦。众生的快乐建立在短暂的感官意识上,那快乐完全不真实,然而人们就被这虚幻的快乐带的团团转,在幻觉里欲罢不能,受尽折磨。生灭的识心与觉受欺骗着所有的人。就算是学法修道之人,仍旧迷在意识的境界里无法出离,或贪禅定,或迷说法,或着寂静,或乐涅槃。经云:以爱涅槃故,而著于生死。如何看清生灭有为快乐的虚幻,而从生死泥潭中抽身出来,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在修行中,不致心外求法,勿错用心,这是每个道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古人云: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以平常心过简单宁静的生活,满足于当下,那才是一个觉悟者的所为。  

    2020-10-29

  • 活着的瘾,你如何戒除

    活着的瘾,你如何戒除?问:师父好,我一直看师父的文章开示,也有打坐和练习觉知,但怎么觉得活着好无聊?答:因为你不肯真正休息造作和抓取的心,识的习气还没转所依。独处和无事的习惯,那需要多年的练习。众生总是想抓取感官上的快乐,被习惯牵着走,要做很多事,要见人,不停地说话,来满足意识的需要。但又抓不到什么,或者只是暂时抓取一些东西,感觉的享受一过,瞬间就又陷入到无聊中。所以大家都会觉得活着空虚无聊。一个人呆着,那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做的事。人们总是要和某个人、某件事待在一起,而且几乎一刻也不能停止。人们就是在这样忙碌的一生幻梦中度过,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活着,也很少有人能真正地独处。有些人也一个人生活,他需要不停地工作、做事、享乐、打妄想。那并不是我说的独处。我说的一个人呆着,并不是整天和电视、美食、游戏待在一起,和自己的工作、梦想、希望在一起,和自己的烟瘾、酒瘾、牌瘾、吃瘾等在一起,更不是和自己颠倒的知见、价值观和我执待在一起。而是减少对六尘境界的依赖,以最少的需要而简单地活着。这种简单的意义是不再带来苦。当一个人不停地依赖识心的快乐而活着,那种快乐消失时,他就会变得非常痛苦。所以,感官的快乐永远无法给心灵带来真正的安乐。一个人到湖边静坐,或在僻静的地方散步,做一些家务,干简单的工作,整理花草、庭院,这是一个淡泊明智的人所选择的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里没有情绪的起落和烦恼苦。即便在家人的陪伴下,自己依然能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满足于做自己的事,而无心关注和干涉别人的事。这种独处和无依的本领是需要透过修行、觉知和练习才能达成。带着觉知静坐、走路、喝水、吃饭、做事、生活,果断而冷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境遇,减少对外在事物的依赖,从容自如,自信自在,活在当下,那才是真正健康而智慧的生活。过那样的生活,才能真正摆脱无聊和空虚。一个人如果不能自觉地练习独处和无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就会经常升起无聊和空虚的感觉,不知道那是意识的欺骗,是无明和习气使然。想彻底摆脱无聊,就需要寻找善知识,向善知识请教修行心要,多在道场参加共修,练习觉知。约束自己放逸和抓取的习惯,养成独处无依的本领。如果不经训练,不管你有没有朋友,跟谁在一起,一闲下来,你就会无聊,而且是永远的。生活就像吸毒,不修行和觉悟,没人能幸免生活的毒品。尘世的乐趣就像毒品一样诱惑着所有的人。除了觉悟者,无人能在世间的乐趣面前保持冷静而不被侵蚀。一旦染上尘世感官快乐之瘾,就很难戒除。即便遇到善知识,时时提醒鞭策,想改变自己的习气,认真坚持修行,都很难。更何况因循旧习,顺生死流而行,必定轮回。独处的关键先从减少世缘,少与人来往开始,多一个人呆着,增加听经闻法、坐禅、觉知的时间。一个人早晚都要面对独处和无依。越早练习独立,越早结束无聊和孤独的恐慌感,结束多生多劫抓取的习气。大家都很懒,都想走捷径,喜欢在头脑里修行,如饥似渴地看修行的文章,羡慕别人的修行和解脱,一旦让自己放弃世乐,用功修行,就很难实行,更难坚持。道理容易懂,看开示也很享受,而实践和操作难。这是现前所有学法人的通病。而那些善根深厚的人,一旦领悟修行的关键,便开始认真对待实修。一旦有了开始,坚持下去,修行就不再困难。你别无选择,要么依旧轮回业识大海,要么息虑忘缘,舍诸世乐,潜心修道,誓出生死,得于常乐。六祖大师说:常念修行,是愿力法。立下大誓,自觉地去实践佛法,然后发心觉他。这才是我们来到世间唯一的任务和意义。不然空过一生,自赚无益。而且还要随业受报,无有出期。

    2020-10-29

  • 诸佛的摇蓝

    诸佛的摇蓝你遇到一张笑脸。你不是从今天遇到那张笑脸的。那张笑脸早就刻在你心里。你每天都在描摹它、创造它,直到它出现在你面前。你遇到一朵开放的花。那花不是此时开放在你面前的。那花早就在你心里绽放,而且从来没有枯萎过。你遇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你以为你今天才遇到它。那小溪早就在你清澈的心底流淌。你遇到一个快乐的人。你的心外哪有那样一个人!那快乐早就在你心底生根发芽。那快乐的人在你心里已经落户很久了。你遇到一尊佛。佛的眉宇、眼神、额头、发髻,它安详的身姿,静穆的轮廓,无比清晰地出现在你面前。你以为是第一次看到他。不,佛的庄严早就营养在了你心里。是你在心里诞生了佛陀。你才是真正的佛母。你才是诸佛的摇篮。你来到一座青山的脚下。古人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你的满目也是青山。青山在你心里屹立了多劫。它从未荒老。不老的青山,倒影着你天真的心。你看到水牛、白鹭在溪中闲立。那不过是你心中悠闲和自在的折射。你看到它们的刹那,看到了自己的心。那份悠闲、自得在你的心里一直盘旋。你抬头看到了清澈的天空。朵朵彩云飘荡,清风徐来。那浩瀚深远的虚空怎么可能在心外?它来自你的心。它是你的心。你的心才是真正的虚空。那清风怎么可能吹自他处。你的心才是那风的山谷。你遇到一颗纯净的心。那怎么可能是外在的一颗心。那份纯净一定早就印在了你心里。它早就和你心心相印。它只等着你的目光和它相遇。万法唯心,万法是心。只是你还未看到。万法早就在你心里。只是你还未醒来,还未看到。万法都是你自己。你时时遇到自己。只是你还不知道。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逢得渠。你遇到的不可能是别人,那一定是你自己。

    2020-10-26

  • 一双空手

    一双空手一个人来到市场上买了一根漂亮的丝线拿在手里。他很喜欢这根线,总怕它会从自己的手里滑落,所以一直紧紧地抓住它。他离开了市场,来到一片果园面前。他很想摘一个果子吃。但是因为手里有那根丝线,他不想放弃那根丝线,所以没办法摘到果子,只能叹口气离开了。他来到一条河边,看到一条小船停在河边,他很想在河里划船游玩一会儿,但是他不想失去手里的线,他不得不再次放弃自己很想做的事。路上,他碰到了一个老人。老人送给他一个漂亮的手杖,他很想接受这份礼物,但是他太爱惜手里的那根线,所以不得不再次拒绝那根手杖。凡夫众生贪爱六尘境界,而放弃涅槃常乐,就像一个人贪爱一根漂亮的丝线,而丧失了更多的自由和快乐。悟道的人就像一双空手,他随时可以拿起任何事物,又随时可以放弃对任何事物的执取。一双手,随时拿起和放下,才是真正的手。如果一直握着某件东西不放,所拿的东西就成了手的桎梏,而手也将变成一个死物,不再成为手。心亦如是。它什么都不占据、不拥有。它接触一切,却不粘着一切。它显现一切,却不被一切束缚。一个觉悟者,他会变成一只空手,成为一个空心。一切事物,在他那里,只是使用,而不拥有。包括他自己,都是用来悟道、解脱、自在的工具。他享受一切,却不被一切所迷。一切都为我们所用,而不为我们所有。当你想拥有什么,你错失了一切。我们作为法性而存在,不是作为我们而存在。我们作为空而存在,不是作为拥有而存在。觉悟之心,犹如一双空手。它任一切从手中穿梭,而什么都不保留。若有一物挂心,总不得自由。凡夫因为想拥有什么,所以错失了更多。因为抓取一端,而丧失了所有。诸法如线,但诳痴人。智者放手,取之自然。凡夫执取幻尘,迷弃实相,如人买椟还珠。修行人着法,不肯放舍法执,犹如金屑虽贵,在眼为翳。若有一法不空,摩诃衍不能胜出。若有一物在握,一双圆满之手被隔。学法修道之人,乃至若起一念修法成道之心,则覆盖真性,与道相乖。丝线虽美,总是障碍。空手虽寂,曼妙从生。

    2020-10-26

  • 你被什么卡住了

    你被什么卡住了师父好,打坐的时候,胸口上面的地方经常会感到有东西卡住。我反思了一下,好像每次都是想到不开心的事,然后那里就开始有点堵。我听说过,身体是心的表象。身体的不舒服是不是因为心里出了问题?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再卡。答:身体和心都是妄想的表象。我们相信了自己的念头,而创造出一个不真实的心和身。在这不真实的身心上继续创造出疾病、舒服和不舒服,创造出疼痛、卡住、通与不通等等错觉。你到底被什么卡住了?是某个东西,还是你的想法?如果你感到身体哪个部位被卡住了,你无法用任何办法驱赶它。因为并没有身体和某个部位有东西卡住。你无法驱赶不存在的东西。你越驱赶它,它越存在。并不是疼痛和卡的感觉存在,而是驱赶和对治的妄念使“卡”的感觉存在。是对治和敌对让我们不舒服的,而不是疾病或什么东西卡住了我们。你永远也无法找到真正卡住你的东西。甚至,你都无法找到一个真实的叫做身体的东西,更找不到一个叫做“我”的人。你可能会问,坐在这里的这个人难道不是我的身体吗?不是我吗?坐在这里的这个人真的是你吗?你是指你的脚、你的头、头发,还是你的鞋子和鞋子下面的土地,或是你身上穿的衣服?你无法确切地界定出从哪里到哪里是真正的你。“你”无法真正独立存在。你只是一些“妄想”的零件拼凑出来的。同理,你也无法指出哪个部位是你真正的胸部和痛的地方,你也无法描述到底什么是“卡”。身体、胸、痛、卡、心、不舒服、病,这一切,都并不存在,除非你相信它们。你想到什么并赋予它们真实的意义,什么便存在。当你没想到它们或者即使想到它们而没有相信它们,它们不是它们,只是假名它们。你问我怎么除去“卡”的感受?不要生“除去”想,以慧眼看到并无“卡”,去观察、陪伴、理解那“卡”。当你不生对治之心,一切将只是一切,而不再有苦。“疼痛”或“卡”的感受并不会带来苦,那只是一种单纯的觉受。当你不间断地觉知、感受、接受它,它会逐渐消失。带来苦的是不接受“疼痛”或“卡”的感受,是你自心的拒绝。当你拒绝,你创造了它。苦是指妄想创造出一个东西,并相信了它,然后在那里自我对抗。一切苦都是紧张、对立、抗拒造成的。就好比你被一根绳子捆住,你认为是绳子捆住的你。不是。只要你不紧张、对治和挣扎,没有绳子捆住你。当你挣扎,你创造了捆绑和束缚。去觉知那“卡”,一瞬间也不要离开。透过觉知,你会离开头脑对“卡”的编织和创造,你会发现,疼和卡模糊了,既而,消失了。

    2020-10-26

  • 不识真理,徒劳用功

    不识真理,徒劳用功师父,有一事不明想问您,关于性命双修的。我以前一直注重修性,对命功了解甚少,接触佛法五年了,最近两年毎天坐两小时,感觉很受用。但到底怎样融合性命,如何性命双修,我还不是很清楚。最近看到有些说法让我有点不安,说是必须要任脉督脉中脉通了才开始真正修道。是吗?您怎么看?答:性命双修,就像世间任何一种说法一样,只是一个说法和口号。如果执迷口号,而不了真实,于己无益。不达真性,如何修行?不了命幻,幻上用功,幻幻何穷?真性无性,如何用功?无功可用,真修性命。非但世人身命是假,性亦不可着。着命伤命,着性失性。世人修行,处处生着。说性着性,说命着命,说悟着悟,说修着修。说一着一,说双着双。不知万法自心妄计。心若不计,一切法离。关于坐禅,坐禅的关键之处不在身,更不在脉络,而在认识实相。实相非关坐卧,非关任督二脉。不见任督二脉,是名身通。不见身心相,是名心通。任脉通与不通,那都与修行毫不相关。修行要心通,心通则法通,心通一切通。心不通,则一切不通。若着于身体,身体本来幻,幻中何取幻?于幻上用功,去西奔向东。古人云: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不管是任脉,还是海底轮,那都是自心所生妄想,非实有也。于妄想幻法上做文章,是名愚痴,非是修行。修行不是去修什么,去通什么,而是去悟无法可修,去觉一切本通。能识本通,是名任督二脉通。能大休息,是名真正性命双修。修行只是通心。心本自通,因妄念故,塞却自心,故有种种不通。古人云:道须通流,何以却滞?滞因着假,识假不着。身心本幻,脉亦非有。性命是妄,知妄即离。能离于假,即是修真。不识真理,徒劳用功。

    2020-10-26

  • 诸法无生

    诸法无生师父好,看了您昨天的文章,心外无法。可是我们看见蛇,还是会害怕,蛇是客观存在的,难道蛇也是我们的妄念,是不存在的吗?还有,经典里说,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我认为相是存在的,客观世界是存在的,六道众生,地狱极乐,鬼魂和一些高维的众生,比如诸佛菩萨,都是存在的,我们不执着就可以了。不知这样理解是否和您所说的心外无法一样。答:即便是心外无法,亦是文字意识之说,非关实相。实相是诸佛觉者自证圣智境界。于自证所行真实解脱之理,方便开示引导众生,故有文字之法。心外无法,非实有心,亦无内外。只因众生妄计自心及内外境界,故佛祖云:心外无法。非但心外无法,心内及心,皆不可得。蛇并不是客观存在,客观世界不说蛇是蛇,而是自心妄计才有蛇。六道众生、高维能量,山河大地,诸佛菩萨,一切诸法,本自不有。皆是自心妄想,从妄计生。本来无蛇,无鬼。蛇与鬼,皆从心妄计而生。自心不计着,自心尚不实有,何有外在世界和蛇?如今世界种种新生事物,古时无有。今人思想,创造而有,故知诸法从心想生。古人云:色不自色,因心故色。心不自心,因色故心。蛇不自蛇,因心而蛇。故知蛇不在心外,亦不在心内,十方觅蛇,了不可得。蛇并不存在,草木不存在,孩子不存在,天空不存在,眼睛不存在、眼识不存在。若存在,即在妄想中,非在外也。意识妄想亦不存在,一切皆不存在,不存在亦不存在。心若不生,法即不有。故知,一切诸法,自心妄计。识若是妄,何者能存?你说蛇是客观存在,那只是对你的妄想来说存在。一个三岁的孩子,他看到草丛里有一个“曲线”能动的东西。我们把那个弯曲能动能咬人的东西叫做蛇。而在一个三岁的孩子的世界里,他还不知道曲线,不知道咬人,不知道蛇,他心里没有蛇的观念,没有关于蛇的种种可怕的想象。所以即便他看到“蛇”,也不会生“蛇”想,更不会害怕,甚至还会去伸手抓蛇。生死、生命、疾病、亲情,一切我们执着的东西都不在心外,都是自心妄计而有。心外无法。没有生死、癌症、临终、六道。若有,必是妄。诸佛觉者,说有说无,说真说妄,皆从世谛,因妄而说,实无其法。故知蛇不在心外,不是先有蛇而有蛇的概念。而是先起心,而见蛇,而见相。心若不起,何有其名?故祖师云:风也未动,幡也未动,仁者心动。不是先见风,见幡,见动,而不住风、幡、动。而是究竟觅风、幡、动了不可得。若不生心,即无有相。见法无相,故无所见。是名善于分别诸法相,而于第一义不动。蛇在哪里?蛇不在客观世界,不在心外,不在孩子那里,不在牛马羊的眼中,在人的意识里,在自心的妄想里。心外无法,不是否定客观世界,而是根本就不见实有客观世界。知世界从妄想生,实无世界。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不动,不是承认客观世界存在种种事物,再生一个不执着的心。而是知法从心生。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究竟无法亦无心。领悟心外无法,知心亦不可得,妄心不起,不于诸幻而取善恶好丑是非之相,那才是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古人云:眼睛定动,即无交涉。又云:拟心即错,动念即乖。又云:道着即头角生。学法修道,莫住诸法有无,着于分别。当观实相,出离妄念烦恼,方是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一切诸法,本来无有,妄计即有,妄息即无。鬼、蛇、虚空、世界,人,非是客观存在,也并无其相。相本不有,从妄念生,因人而说,实无其相。涅槃经云:三界六道,一切诸法,根本性离,断一切相,一无所有。非一切人能见鬼、见蛇。心中有鬼、有蛇的观念,才能见鬼见蛇。瞎子、孩子、牛、马不见蛇。佛、觉者不见鬼。只是依世俗谛,佛亦说“蛇”、说“鬼”、说“世界”,诸佛实不见鬼,亦不见一切法。故知,法从心生,非外而有。善于分别诸法相,非是确信有一切相,而不着一切相,而是究竟了达无相,知一切法自心妄计。若无妄计,毕竟空无。所以古人云:本来无一物。又云:一切法无生。

    2020-10-26

  • 心外无法

    心外无法问:师父好,我年轻时确实看到过鬼和无形众生,被鬼吓到过。我认识的很多人也都跟我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是听师父讲法,说万法从心生,一切法唯心所现。我不太明白。我想请问您,在现象界是否存在鬼魂和无形众生?答:现象界是你内心的影像。实无现象界,诸佛觉者,因众生妄想,随顺世间,说有现象界。现象界尚是影像,可知现象界的一切皆是影像,无一例外,皆无实法非但鬼魂是无,佛亦无,众生亦无,山河大地皆无。三界六道无,地狱西方亦无。一切皆从自心妄计而有。心生则种种法生。所以古人云:风也未动,幡也未动,仁者心动。心若不动,尚不见风幡,何见动与不动。经云: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你所看到的鬼,那不过是自心的妄计。自心计着鬼,即见鬼。自心计着人,即见人。自心计着圆,即见圆。自心计着方,即见方。自心计着什么,便见什么。方圆长短,人鬼畜牲,一切并是自心妄计。经云:妄计所执。又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彩色。鬼是你自己心里所画,外面无鬼。心中先存鬼相,方能见鬼。鬼才见鬼。自心生起什么,即见什么。什么实非外来。同样一男一女牵手走过路上。有的人看到的是一对情侣,有的人看到的是父女,有的人看到的是陌生人帮助盲人。有的人视而不见。心中有欲的见欲,有情的见情,有义的见义,什么都没有的什么也没见。有人见鬼,有人不见。何以故?心中无鬼形,无鬼影,无鬼法,无鬼相,无有关于鬼的种种观念,无有鬼的故事,无鬼的种种描摹,何物是鬼?于何处见鬼?故知,能见鬼者,必心中早存鬼相。心有鬼相,见树见人,见物见影,皆得见鬼。古人云: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古人所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实无青山,假名青山。但言青山不在心外而已。一切法,皆从心想生。心生,则见一切法,一切物,一切形象,一切鬼。佛亦说鬼,说鬼道众生,是说众生心内鬼,非说心外有鬼。佛说鬼者,即非鬼也,是名为鬼。心中若住一物,皆是住鬼。有一法可见,即见鬼也。何以故?实无有法可得,名阿耨菩提。心若不生,心尚不可得,何来鬼也?若能见之心,亦是心外之物,所见之法,必不真实。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心亦不可得。佛法大难,众生颠倒,以病眼见空中花,妄为实有,故生贪怕,而有生死轮回。若达一心,亦不着一心,自然光明。光明之中,光明尚不计,何来鬼也?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