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懿行三则白话文
一成都世奇禅师任寺院首座,所以大家都叫他奇首座。他早年在安徽龙门打坐,打瞌睡的时候,群蛙鸣叫,误以为是寺院的打板声。急着奔回跑,有人告诉他:是蛙叫,不是打板声。世奇禅师恍然间若有所悟。便到方丈室,向佛眼方丈禀告自己的所悟。佛眼禅师说:岂不见罗睺罗…佛眼禅师话还没说完,世奇禅师急忙制止,说:和尚不必说,等我自己去悟。没过多久,世奇禅师又有所悟。乃说偈曰:梦中闻板响,觉后虾蟆啼。虾蟆与版响,山岳一时齐。从这之后,他参究更加用功深入,日臻玄奥。佛眼好几次让他为众说法,世奇禅师都极力推辞。他说:世奇是个粗浅鄙陋的人,怎么敢胡乱为人说法。更何况是为人解粘去缚。好比如用金针为人刮眼膜治眼疾,稍有偏差,就会刺破眼睛。佛眼听了世奇的陈述,写偈赞美他说:有道只因频退步,谦和原自惯回光。不知已在青云上。犹更将身入众藏。偈子的意思是,一个有道之人,是因为能够频频退让;一个人谦和有修行,只因能常常回光返照。世奇禅师的修行已经很高了,自己却不知道,还将自己藏于众人之中,继续韬光养晦。世奇禅师谦卑自制的风范,从佛眼禅师写的偈子中就能领略一斑。而现在那些浮躁炫露,好为人师的人,听闻世奇禅师的高风亮节,难道不觉得羞惭吗。二潭州东明寺仁迁禅师,是大沩真如哲公之法嗣。他天资聪明,志向雅淡,知见甚高。晚年隐居在沩山真如庵。有志于修道的人,都去亲近他。一日,仁迁禅师阅楞严经,至如我按指,海印发光处,有僧人正在旁边侍奉。僧人也看到了这一句,便指着经书问:此处佛意如何?仁迁禅师说:释迦老子,应该打他三十棒才好。僧曰:为什么?迁曰:用按指作什么?多此一举。仁迁嘲笑佛陀按指,做模做样的,只能骗骗傻子。僧又曰:那下一句,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又是什么意思?迁曰:尘劳起处,才是真正的海印发光。僧当下欣然有悟,说:读了这么久楞严经,一直都没有真正领会这一句。今天才明白,才知道佛法是这般,才真受用也。仁迁禅师在世时,慕道者多去亲近,大家相处的非常愉悦。然距今没过多久,丛林里几乎听不到仁迁禅师的名字。观察他曾经的开示和言论,就能看出他意气高闲之美韵了。三湖州上方齐岳禅师,年轻时曾与雪窦重显禅师结伴游淮山。他们听闻五祖师戒禅师喜欢勘验学人。重显不想去戒禅师那里。齐岳禅师就一个人先去了那里。他到了那里,直接来到师戒禅师的方丈室。戒曰:上人名什么?对曰:齐岳。泰山在古代,叫岳。戒禅师就说:哪里像泰山?岳无语。师戒禅师就把他赶走了。齐岳禅师不甘心,第二日又来见师戒禅师。戒曰:汝又来干什么?齐岳回头,用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圆相,然后呈给师戒禅师。戒曰:是什么?齐岳抓住机会说:老大不小,连胡饼也不认识了。师戒禅师说:何不趁炉灶热,再烤一个。齐岳禅师正要思维,师戒禅师拿起拄杖,把他赶出门外。及数日后,齐岳禅师再诣师戒禅师,一上来就提起出家人用的坐具,就是一块布,说:这块布,展开,则遍及大千沙界;不展,则毫发不存。展开即是,还是不展即是?这次齐岳禅师的问题非常刁钻,一般的禅师可能被这句话一问,就哑口无言了,没有点修行的人,也会于此懵懵懂懂。师戒禅师立即下床,抓住齐岳禅师说:既是熟人,何须如此?齐岳被师戒禅师这样一反问,又是无语。师戒禅师又把他打出去。从这段故事来看蕲州五祖师戒禅师,真是一代法门龙象啊。齐岳禅师三次亲近求法,三次遭师戒禅师打击,将其赶出。张无尽认为雪窦重显禅师虽然机锋颖脱,一听到师戒禅师,也是望崖而退,师戒禅师的厉害,可想而知。那些自己脚跟不稳的人,听了也会胆战心惊吧。
2021-01-12
禅门懿行二则
禅门懿行二则,出自《罗湖野录》:成都府世奇首座。初于舒州龙门燕坐瞌睡间。群蛙忽鸣。误听为净发版响。亟趋往。有晓之者曰。蛙鸣非版也。奇恍然。诣方丈剖露。佛眼禅师曰。岂不见罗睺罗。奇遽止曰。和尚不必举。待去自看。未几有省。乃占偈曰。梦中闻版响。觉后虾蟆啼。虾蟆与版响。山岳一时齐。由是益加参究。洞臻玄奥。佛眼屡举分座。且力辞曰。世奇浅陋。岂敢妄作模范。况为人解粘去缚。如金篦刮膜。脱有差。则破睛矣。佛眼美似偈曰。有道只因频退步。谦和元自惯回光。不知已在青云上。犹更将身入众藏。其谦抑自守见于佛眼之偈。而浮躁炫露好为人师者。闻奇之高风。得不羞哉。潭州东明迁禅师乃真如喆公之嗣。天资雅淡。知见甚高。晚年逸居沩山真如庵。有志于道者。多往亲炙之。一日。阅楞严经。至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有僧侍傍。指以问曰。此处佛意如何。迁曰。释迦老子好与三十棒。僧曰。何故。迁曰。用按指作什么。僧又曰。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又作么生。迁曰。亦是海印发光。僧当下欣然曰。许多时蹉过。今日方得受用也。忠道者住山时。迁尚无恙。相得欢甚。然距今未久。丛林几不闻名矣。观其言论若此。则意气高闲之韵可想见也。
2021-01-12
廓庵禅师十牛图颂
宋代廓庵禅师《十牛图颂》 其一:《寻牛》颂诗:茫茫拔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俄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其二:《见迹》颂诗: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辨,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其三:《见牛》颂诗: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著语: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其四:《得牛》颂诗: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著语: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其五:《牧牛》颂诗: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有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其六:《骑牛回家》颂诗: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其七:《忘牛存人》颂诗:骑牛已得到山家,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离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其八:《人牛俱忘》颂诗: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著语:凡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佛眼难窥。百鸟衔花,一场口口。其九:《返本还源》颂诗: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冶?水绿山青,坐观成败。其十:《入廛垂手》颂诗: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圣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2020-11-06
德山法语开示节选
德山法语开示节选若也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我要问你实底,莫错。仁者,波波地傍家走,道我解禅解道,点胸点肋,称杨称郑,到这里须尽吐却,始得无事。你但外不著声色,内无能所知解,体无凡圣,更学甚么?莫取次用心,万劫千生,轮回三界,皆为有心。何以故?心生则种种法生。若能一念不生,则永脱生死,不被生死缠缚。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更有甚么事?诸子,老汉此间,无一法与你诸人作解会,自己亦不会禅。老汉亦不是善知识,百无所解,只是屙矢放尿,乞食乞衣,更有甚么事?德山老汉劝你,不如本分去,早休歇去!诸子,莫向别处求觅,乃至达磨小碧眼胡僧到此来,也只是教你无事去。教你莫造作,著衣吃饭,屙矢送尿,更无生死可怖,亦无涅槃可得,无菩提可证,只是寻常一个无事人。仁者,问取学取,以为知解,老汉不能,入拔舌地狱。若有一尘一法示诸人说,言有佛有法,有三界可出者,皆是野狐精魅。诸仁者,欲识得么?只是个虚空,尚无纤尘可得,处处清净,光明洞达,表里莹彻,无事无依,无栖泊处,有甚么事?老汉从生至死,只是个老比丘。虽在三界生,而无垢染。欲得出离,何处去?设有去处,亦是笼槛,魔得其便。仁者,莫用身心,无可得,只要一切时中,莫用他声色,应是从前行履处,一时放却,顿脱羁锁,永离盖缠。一念不生,即前后际断,无思无念,无一法可当情。仁者,作么生拟下口嘴?你多知解,还曾识渠面孔么?出家儿,乃至十地满心菩萨,觅他踪迹不著。所以诸天欢喜,地神捧足,十方诸佛赞叹,魔王啼哭。何以故?缘此虚空活泼泼地,无根株,无住处。若到这里,眼光定动,即没交涉。
2020-10-06
历代女禅师法语开示
历代女禅师悟道的故事 一、刘铁磨 刘铁磨到沩山,山云:老牛孛牛,汝来也。磨云: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沩山放身卧,磨便出去。刘铁磨,尼也。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拟议则丧身失命。禅道若到紧要处,那里有许多事。他作家相见,如隔墙见角便知是牛,隔山见烟便知是火,拽着使动,捺着便转。沩山道: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左肋下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且正当恁么时,唤作沩山僧即是,唤作水牯牛即是。如今人问着,管取分疏不下。刘铁磨久参,机锋峭峻,人号为刘铁磨,去沩山十里卓庵。一日去访沩山,山见来便云:老牛孛牛,汝来也。磨云: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沩山放身便卧,磨便出去。尔看他一如说话相似,且不是禅又不是道,唤作无事会得么。沩山去台山,自隔数千里,刘铁磨因什么却令沩山去斋?且道意旨如何?这老婆会他沩山说话,丝来线去,一放一收,互相酬唱,如两镜相照,无影像可观,机机相副,句句相投。如今人三搭不回头,这者婆一点也瞒他不得。这个却不是世谛情见,如明镜当台,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见,是他知有向上事,所以如此,如今只管做无事会。刘铁磨参子湖踪利禅师。子湖曰:汝莫是刘铁磨否?曰:不敢。子湖曰:左转右转?曰:和尚莫颠倒。子湖便打。 二、无际禅尼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是杭州天龙和尚之法嗣。他刚开始住庵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尼,名叫实际,前来参礼。她戴着斗笠,手执锡杖,围着俱胝和尚绕了三匝,说:“道得即摘下笠子。”如是问了三遍,俱胝和尚均无言以对。于是,无际尼师拔腿便走。俱胝和尚道:“日势稍晚,何不且住?”尼师道:“道得即住。”俱胝和尚又无言以对。无际禅尼走后,俱胝和尚慨叹道:“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当天晚止,山神告诉他说:“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逾旬,果天龙和尚到庵,俱胝迎礼,具陈前事。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学者参问,俱胝唯举一指,无别提唱。盖俱胝受无际禅尼提示,由天龙和尚发明,此二者,是其真善知识也。如灌溪和尚在临济那得半勺,在末山了然娘娘那得半勺,有相似旨趣。 三、烧庵婆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当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四、米胡寺下住庵婆昔有一僧参米胡,路逢一婆住庵。僧问:婆有眷属否?曰:有。僧曰:在甚么处?曰: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属。僧曰:婆莫作师姑来否?曰:汝见我是甚么?僧曰:俗人。婆曰:汝不可是僧?僧曰:婆莫混滥佛法好!婆曰:我不混滥佛法。僧曰:汝恁么,岂不是混滥佛法?婆曰:你是男子,我是女人。岂曾混滥? 五、启发黄檗的禅婆黄檗禅师早年曾经乞食于河南京城的街道上。一边走一边敲打着自己的饭钵,发出声音。一个老妇开门对黄檗禅师说:怎么恁么不知足呢!黄檗说:你还没施舍,为什么责怪我不知足?老妇人笑了,然后关上了门。黄檗禅师非常惊异,去敲门。他和老妇人交谈起来,受到很多启发。临走时,老妇人说:可往南昌见马祖道一大师。黄檗至江西,而大师已化去。遇百丈禅师结庐,留在百丈门下。老妇人当时说:怎么恁么不知足?分明作家手段。黄檗于此处若领老婆意旨,何必去他马大师那里参寻。 六、香山尼佛通禅师在遂宁府香山,有位比丘尼师父,法号佛通禅师。出家后,她一直持诵《妙法莲华经》,有一天恍然有省。于是便前往襄州参石门元易禅师。初礼石门和尚,佛通禅师便道:“成都吃不得也,遂宁吃不得也。”石门和尚一听,也不答话,拈起拄杖就将她打出门外。佛通禅师说偈道:“荣者自荣,谢者自谢。秋露春风,好不著便。”石门和尚一听,便佛袖归方丈。佛通禅师连看也不看一眼,就出来了。从此以后,佛通禅师声名大播,道俗景从,得法者众。 七、温州陈道婆温州陈道婆,尝遍扣诸方名宿,后于长老山净和尚语下发明。有偈曰: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此偈与天台德韶禅师“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共唱旨趣。 八、无名女施主昔有施主妇人入院,行众僧随年钱。僧曰:圣僧前著一分。妇人曰:圣僧年多少?僧无对。法眼代云:心期满处即知。 九、台山婆子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僧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后有僧举似赵州,州曰:待我去勘过。明日,州便去问: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州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州归院,谓僧曰:台山婆子为汝勘破了也。琅琊觉禅师云:大小赵州,去这婆子手里丧身失命,虽然如此,错会者多!黄龙慧南未悟道时去见石霜楚圆禅师,石霜以台山婆子公案试之。几经考问,黄龙慧南献偈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有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张无尽居士偈曰:五台山路入嵯峨,蓦直饶声指似他。更有赵州多事汉,归来道我勘婆婆。妙慧禅尼偈曰:赵州舌头连天,老婆眉毛覆地。分明勘破归来,无限平人瞌睡。憨山大师偈曰:荡荡一条古路,娘未生时走过。无端老子话堕,刚被阿婆勘破。 十、转经婆子有一婆子令人送钱,请转藏经,赵州受施利了,却下禅床转一匝,乃曰:传语婆,转藏经已竟。其人回举似婆,婆曰:比来请转全藏,如何只为转半藏? 十一、平田嫂牧牛临济访平田普岸禅师,到路口先逢一嫂在田使牛。济问嫂:平田路向甚么处去?嫂打牛一棒曰:这畜生到处走,到此路也不识。济又曰:我问你平田路向甚么处去?嫂曰:这畜生!五岁尚使不得。济心语曰:欲观前人,先观所使。便有抽钉拔楔之意。及见平田普岸,平田问曰:你还曾见我嫂也未?济曰:已收下了也。 十二、文照禅师文照慈鉴禅师,温陵人,十七岁出家。遍历诸禅耆宿,后在甘露仲宣门下得法。仲宣一日开堂说法:建立宗乘,使群魔屏迹。播扬大事,让三藏忘言。何况阿逸多未离开兜率,黄面老已灭于拘尸。大唐国里无禅师,天下衲僧味糟粕。大众中莫有英灵的衲子,变成如豹的作家,出来掀倒禅床,喝散大众,岂不快哉!文照听到仲宣禅师这段开示后,身心大为震摄,从前很多知解,一时消散。从那以后,她机锋迅捷,出语不往日不同。文照禅师接法之后,一日上堂示众:灵源不动,妙体何依?历历孤明,是谁光彩?若道真如实际,大似好肉剜疮。更去当作祖意商量,正是迷头认影。老胡四十九年说梦立即且止,僧堂里乔陈如上座,举起觉底,还记得么?良久曰:惜取眉毛好。 十三、觉庵禅尼觉庵禅师,年幼时即决定要过单身生活,志不出嫁,而专心修行禅法。后来到圆悟克勤会下参禅修行。有一次在听了圆悟克勤禅师的开示后,心中有所悟。她将悟境告诉圆悟克勤。圆悟克勤考她:你更须扬却所见的境界,然后方始能得到自由。后来觉庵呈偈曰:露柱抽横骨,虚空弄爪牙;直饶玄会得,犹是眼中沙。 十四、金陵俞道婆金陵俞道婆,琅邪永起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金陵人。俞道婆以专卖油饼为生。平时,她常随信众入寺向琅邪永起禅师参学。琅邪永起禅师是白云守端禅师之法嗣。琅邪教她参究临济禅师“无位真人”的话头。俞道婆于是谨遵师旨,一心参究。一日,俞道婆正在街上卖油饼。忽然一个乞丐在唱《莲华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庭湖?”俞道婆一听,便当下大悟,兴奋得将手中装油饼的盘子扔在地上。她丈夫站在一旁,呵斥道:“你疯了呀?”俞道婆打了他一巴掌,说道:“非汝境界!”说完,便飞快地跑到山寺,礼拜琅邪禅师。琅邪禅师远远地看到她来了,知道她已经契悟, 便问:“哪个是无位真人?”俞道婆应声答道:“有一无位人,六臂三头努力嗔。一擘华山分两路,万年流水不知春。”琅邪禅师遂予印可。从此以后,俞道婆便声名大著。俞道婆曾见圆悟克勤,当场作怪。圆悟知是法器,遂去拜访。圆悟敲门,俞道婆不开门,在门里厉声骂道:似你这般黄口小儿,还敢出来开堂说法?圆悟说:你这婆子,少再卖弄,我已识破你了。俞道婆便大笑。俞道婆悟道后,经常与各地禅客进行机锋竞辩。凡有僧至其门口,她便道:“儿,儿。”如果来僧拟议,俞道婆便立即掩门不出。此事后来传到佛灯守珣禅师的耳朵里,于是守珣禅师便前来勘验。俞道婆见守珣禅师来了,一如从前所作。守珣禅师反问道:“娘,爹在甚么处?”俞道婆便转身拜露柱。守珣禅师于是一脚将她踏倒在地,说道:“将谓有多少奇特!”说完,便走出门外。俞道婆快捷地从地上爬起来,喊道:“儿!儿!来,惜你则个!”守珣禅师便径直往前走,竟不回顾。后来,安首座亦来到俞道婆的门口。俞道婆问:“甚处来?”安首座道:“德山。”俞道婆道:“德山泰乃老婆儿子。”安首座道:“婆是甚人儿子?”俞道婆道:“被上座一问,直得立地放尿。”俞道婆曾经就“马祖不安”之公案作颂曰:“日面月面,虚空闪电。虽然截断天下衲僧舌头, 分明只道得一半。”宣政间,江淮为禅衲渊薮。婆于是时吹无孔笛,韵出青霄。遂致和者旁乎而至。机缘偈句,流布于世。 十五、扔孩子的禅婆岩头禅师住鄂州岩头,值沙汰,于湖边作渡子,两岸各挂一板,有人过渡,打板一下,曰:阿谁?或曰:要过那边去!便舞棹迎之。一日,因一婆抱一孩儿来,乃曰:呈桡舞棹即不问,且道婆手中儿甚处得来?岩头便打。婆曰: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便抛向水中。 十六、真如夫人真如夫人,早年曾入宫中。因颇有才能,被选为内夫人,隶属于乔贵妃阁。圆悟克勤曾对乔贵妃开示:当人脚跟下的一段事,本来圆湛,不曾动摇。从威音佛前,直到如今,都是廓彻灵明,如如平等的,只因为起见生心,而分别执著,所以便有了情尘烦恼,来扰攘我们的心念。如果以利根勇猛的身心,直下顿休,到达一念不生之处,就是本来面目了。古人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大慧宗杲禅师也曾对她开示道:三界火宅尘劳烦恼,何时才是了时呢?安乐得到一日,便是千万日的样子。在一日之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攀缘各种境界,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但却不执著融和相会,自然打成一片。大慧宗杲又说:正当这时,不是如来禅,不是祖师禅,不是心性禅,不是默照禅,不是棒喝禅,不是寂灭禅,不是过头禅,不是教外别传的禅,不是五家宗派禅,不是妙喜老汉杜撰的禅。即非如上所说的禅,毕竟是个什么?到这里,莫道别人理会不得。妙喜老汉也自理会不得,真如道人,请你自行看取。真如经过圆悟克勤和大慧宗杲的多年开示,日夜精进禅修。有一天,她终于心花发明,写了一首偈子,呈给大慧宗杲:平地偶然着颠,起来都无可说。若人更问如何,笑指清风明月。大慧见真如的偈颂,心中欣然。在小参时,以偈赞叹真如道人:今日如师姑,昔时王师父。身居罗绮业,只着粗麻布。开口便高谈,嫌佛不肯做。跳出是非坑,截断生死路。入虎穴魔宫,心中无怕怖。杜撰八阳经,自有三千部。爱吟落韵时,偏不执字数。行脚走天下,参禅无所悟。近日到云门,一时都败露。错认确嘴头,唤作冬瓜瓠。如此作师姑,劝君少吃醋。更有一处乖,且道那一处。嘉州大象吃炙麸,陕府铁牛撑破肚。 十七、计法真夫人计法真,四川绵竹人。三十岁守寡,有二子。平日诵经礼佛,默默修行。常供养圆悟克勤禅师。大慧宗杲禅师曾说:闻先师归蜀,受计法真供养不少。只是未知参禅,徽猷与相公却于先师处各有发明。向谦禅在他家,徽猷与相公亲向谦道:老母修行四十年,只欠这一着。公久侍大慧宗杲禅师,多所闻见且留公早晚相伴说话。盖某兄弟子母分上,难为开口。见说每日与谦相聚,只一味激扬此事。谦禅是大慧宗杲的弟子。张徽猷与张浚是计法真的两个儿子,是圆悟克勤的弟子,已发明心要。两人从小被母亲严加管教。老母只是诵经礼佛,还不知道参禅。所以两人劝谦禅来劝老母参禅。有一次,计法真问谦禅:径山和尚寻常时候,如何为人呢?谦禅说:我的师父平常只是教人看狗子无佛性或竹篦子等话头。只是要你不得下断语,不得思量,不得向举起处体会,也不得去向开口处承担。只是一味地参究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计法真听过之后,按照大慧所教,每天日夜体究狗子有佛性也无。但她还是爱看经礼佛。谦禅知道后,告诉她:和尚寻常道:要究办参禅之事,须要辍止看经、礼佛、诵咒之类。息心参究,不可夹杂,不能使功夫间断。如果一向执著看经礼佛,希求功德,便是障道。等到一念相应时,依旧可以看经礼佛,乃至于用一香一笔,一瞻一礼等种种作用,都不会有虚弃的情形,都是佛的全体妙用,也是把握了修行的根本。你只要听信,决不会相误。计法真听后,果真把以前做的功课全放下了,只是一味地坐禅,参究狗子无佛性的话头。忽然有一年冬天的夜晚,计法真在睡中惊醒了。她乘兴便起来坐禅,并举起话头参看。蓦然之间,竟然有个欢喜之处,于是写了数首偈颂,其中一首是:逐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勿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大慧看到计法真的偈子,说:山僧常常为参禅的兄弟们说,参得了禅之后,凡是读看经中的文字,如同去到自己家的屋里行走一遭相似,又如同与旧时相识的人相见一般。现在秦国夫人此颂,乃是暗合孙吴。你看她是个女流,宛然有丈夫之作,能了达大丈夫之事。大慧宗杲曾就此事写信给计法真:谦禅归来,将你事告知与我。起初还怀疑你是否彻悟,后见你偈颂,旷劫之事,豁尔现前,且不从人得,始知法喜禅悦之乐,非世间之乐可比。山僧为国太夫人欢喜累日,而寝食俱忘。儿子作宰相,身作国夫人,并不足为贵。但是在粪堆里头,收得了无价之宝,百劫千生受用不尽,方始为真正的珍贵。但是切切不得执著这珍贵。如果执著,就堕在尊贵中,不会再兴起悲心,不会生出智慧来怜悯有情众生了。你要千万记取!计法真的儿子张浚常说:今日做官,都是老母平常教导所致。所得薪俸资粮,除了供给逐日家常,老母尽都将之布施斋僧,用来献祝吾君之寿。张浚曾问法于圆悟克勤禅师。圆悟克勤开示道:岩头禅师说:离却万物为上,随逐万物为下。如果能在万物之上转得疾速的话,那么一切都随将立在下风了。又说偈曰:收光摄彩信天真,事事圆成物物新。内若有心还有物,何能移步出通津。张浚以偈回应:教外单传佛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浮云散去有天在,日出东方夜落西。计法真老年参禅得悟,大慧宗杲禅师做偈曰:女流中有大丈夫,示现其身化其类。以戒定慧解脱法,摄彼贪欲嗔恚痴。虽处于中作佛事,如风行空无所依。过去未来及现在,尘沙诸佛及菩萨。异口同音发是言,善哉奇特世稀有!心源清净无忧喜,不作无喜无忧想。逢场作戏随世缘,而于世缘无所著。六月火云烧碧空,雷声忽震三千界。消除热恼获清凉,是彼丈夫诞时节。我说此偈助光明,普施法界诸女人。 十八、觉真禅师觉真禅师,早年离家,于道观圣地委羽山参田绝耕禅师。有所悟入,结庵自居,名为觉真,号竺心。伏虎逢禅师曾驻锡于杭州理安寺。理安寺又称涌泉禅院。明法雨禅师曾在此挂瓢于山岩之中,与蛇虎共处,饮泉食栗,独居八年,重建理安寺。觉真禅师曾到理安寺参古愚禅师。古愚禅师一见觉真便道:良家女子,东走西走作么?觉真回答道:我特来见和尚。古愚说:我这里无你容身之处。觉真拍手叫道:三十年用处,今朝被捉败。古愚转身休去。后觉真来雁荡山春雨庵参无际禅师。她一入门,便以庵名作文章,说道:春雨如膏,行人恶其泥泞。无际禅师说:不是,不是。觉真正要张口,无际便把觉真赶出门外。觉真晚年在黄岩县中的明因寺做知客,接待众人,随缘度日。有一天,一位僧人提着包袱跑进寺院,直接进了寮房。觉问这个僧人:你是什么样的僧人?僧人愣了半天,说道:我是行脚僧啊!觉真睁大眼睛,上下打量僧人。这僧人被觉真看得不知所措。觉真继续问道:既然是一位行脚僧,为什么你脚下草鞋的鞋线断了,你却不知道呢?这位僧人被问得一句话也答不上来。觉真看他愣在那里,随所将他的包袱扔到了门外,并把他赶了出去,说道:这里没有你借足的地方。僧人听后,只得乖乖地走了。有一天明因寺的尼师奎长老来看望觉真。两人一见面,觉真就打起禅机。觉真问奎长老尼:听闻奎长老夜来生了儿子,是吗?奎禅尼说:你且说生的是男是女?觉真说:鸡衔灯盏走,鳖咬钓鱼竿。 十九、智悟禅尼智悟禅尼,字了庵,福州人,俗姓王。幼年丧父,十一岁时有出家之愿。读《维摩诘经》至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见“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豁然有省。为求印证,去参福州雪峰北山信禅师。北山信见她来得奇特,就问:上座住在什么地方?智悟回答:不住在南台江边。说到南台江边,有一个郑十三娘的公案。唐代女禅师郑十三娘十二岁时,随同师姑去参谒沩山灵佑禅师。一到沩山那里,沩山便问师姑:你住在什么地方?师姑回答:住在南台江边。沩山大喝一声,把师姑赶了出去。沩山接着问身后的郑十三娘:背后那位女子,你住在什么地方?十三娘走上前去,叉手而立。沩山问:你到底住在什么地方?十三娘说:早呈给和尚了。智悟禅师所说的“不住在南台边上”就是这个公案里师姑的转语。北山信禅师见智悟如是回答,又问:你到底住在哪里?智悟转身就走掉了。这时北山信大声斥责到:哪来的没礼貌的尼师。要走做什么?该吃山僧手里一棒。智悟第二天见北山信禅师请益。她问北山信禅师:我昨日那样与和尚对话,到底有何过失?北山信禅师说:你怎么还来这里觅对觅错呢?智悟忽然大悟,说到:月明照见夜行人。北山听她如是说,对旁人说:我看她的根器不错。北山信禅师是何山慧清禅师的弟子,曾就佛陀目睹明星悟道而作偈曰:六年冻得眼无光,一见明星雪后霜。担水出山频唤卖,不知江海白茫茫。智悟禅师于北山信禅师处开悟后,前往绍兴的大庆庵开法。一天,她上堂后,拈起拄杖说偈曰:天乘十二阑干角,风满三千世界中。热恼变成清净境,禅心顿觉悟真空。说完,靠着拄杖子说:有什么要说的话快说。见大众无语,她扭身便走了。一日智悟禅尼上堂:太阳门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时时九夏。古人这么道,未免是坐在这里。大庆即不然,山转疑无路,溪回别有村。又说偈曰:柳絮飘风,杏花沐雨。好个生机,快须荐取。说偈之后,以拂子击禅床说:咄!三十年后,不得错举。 二十、行刚禅师行刚禅师,俗姓胡,浙江嘉兴人。从小好静,又喜禅法。晨夕礼佛,经年不止。十八岁时迫于父母所命,结婚成家。不到一年,丈夫去世,她从此茹素参禅,逝出生死。早年在嘉兴金栗寺附近的小庵参禅。用功至深,至呕血。参密云圆悟禅师。她问圆悟:哪里是我安身立命之处?圆悟回答:念你远来,免你三十棒。行刚于是退下,参究哪里是我安身立命之处。但是久参也没有悟处,终日闷闷不乐。三十五岁时,行刚决定剃发出家。并往圆悟处受具足戒。继续参究哪个是我安身立命处,未有入手之处。后来又参二宫慈庵禅师。慈庵让她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但还是没有入处。慈庵对她说:你的因缘恐怕不在我这里。你再去金栗去参石车和尚。石车通乘是圆悟的弟子,即她的同门师兄,得法于圆悟。行刚想,在师父那里都没开悟,现在要去参自己的师兄,她有些疑惑。最后,行刚还是听从了慈庵的忠告,来到石车通乘那里。石车一见面就问她:你一向作什么呢?行刚回答到:参究万法归一。通乘问:那么一归何处?行刚面有难色地说:不会,祈求和尚开示。通乘拿起杖子就打,一边打一边说:你死了、烧了,又向何处安身立命呢?一心求悟的行刚,这时竟跪在通乘身前,坚持要讨一个安身落命之处。而通乘不管三七二十一,继续用杖子打行刚,边打边说:今日毕竟要你还我一个落处。如此二人,一个被逼着讨安身处,一个逼迫另一个。即便如此,行刚还是不得领悟。通乘只得让她继续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行刚如此又参了一年,再来见通乘,被通乘一问,还是哑口无言。通乘这时脸色大变,十分不悦地指责行刚说:你过了一年,原来还是这般模样。接着又说:你从今此去,如果没有大悟,就不用来见我了。行刚被师兄赶走,只得痛苦地回自己住的庵里。有一天,行刚因为用功太深,又一次呕血。又过了很久,有一天中午,当她下座时,脚跟刚接触地面,豁然有省。于是写了一个偈子:父母未生前,虚凝湛然圆。本来无欠少,云散露青天。然后复写一偈:直下承当事不差,息机忘见始堪夸;心如杲日当空照,烁破乾坤无物遮。她又去见通乘。通乘见她这次不同以往,机锋迅捷,没有滞谬之处,就给予印可。行刚接法后,述偈曰:如意拈来一脉通,无今无古耀虚空;若还识得真如意,不动如如在手中。清顺治四年,大众迎请行刚前往梅溪伏狮禅院开法。有学徒问:这柱杖要怎么用呢?行刚抓起柱杖便打。行刚打完之后,说偈:贫僧一条柱杖,应用纵横无量;魔佛当头普施,定作人天模样。一日,大众为行刚过生日。行刚说偈:衲僧不与世人同,无灭无生任运中。若是庆生应有死,个中窥破寿无穷。行刚在给她表嫂的信中说:如果论及此事,就是佛未出世,祖未西来,即照天照地,无欠无余,不管是僧是俗,都可成佛作祖。她后来又对她表嫂开示说:现在只要在一天二六时中,四威仪内,无时间断,看定“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细细绵绵的提斯,心念不为世间的事所夺去。当尘缘快乐生起时,自己应猛然省悟,不可以放逸。这样愈久愈空,久久之后纯熟,最后豁然通脱,你这时才方信我的话。这是在世间火宅中的真正方便。行刚继续开示:这时只有参究的功夫最重要了,更无别事可为。倘若得到心地开通,彻见本来面目,得到大自在,那么任他波浪掀天,也能湛然自处,如如不动。有门人送来行刚禅师的写真像,行刚禅师看了笑着在画像上写了一些话:祗园不会禅,饥吃饭,倦打眠。人来问道无他说,劈脊粗拳绝玄妙。晚年行刚示现病苦。大家纷纷送来药物,行刚全部拒绝。她说:老僧的世缘已尽,在秋残之时要去了。 二十一、总持禅尼尼总持,法名道迹,又名明练,曾求法于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将回天竺时,问身边的四位弟子: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门人道副说: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达摩说:汝得吾皮。尼总持说: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处佛,一见不复更见。达摩说:汝得吾肉。道育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达摩说:汝得吾骨。最后慧可大师出,顶礼三拜,依位而立。达摩说:汝得吾髓。尼总持后来遁居湖州弁岭峰,昼夜持诵法华经,共读诵万部。二十年中不曾下山。当她读诵法华经时,感召到白孔雀来听法。后来她所住的弁岭峰改为白雀峰。尼总持圆寂数年后,她的舍利塔中忽然生出了一朵白莲花。大家开塔发现,莲花是从尼总持的舌根上长出来的。后来大众于此处建法华寺,接引无数学人。 二十二、末山了然娘娘了然禅师住在瑞州末山,被称为末山娘娘。她曾嗣法高安大愚,在法脉上与临济也算得上是同门师兄。末山了然禅师悟道后,在末山开法上堂,教化徒众。当时许多宗师法匠纷纷来拜访了然,向她求教。有一天,灌溪志闲禅师来见了然。志闲禅师幼年出家,曾参临济义玄禅师。一到临济那里,临济就抓住他的衣领说:速道!速道!志闲禅师完全不知所措,站在那里无言以对。临济见他呆在那里,便松开手,把他推开,说:放汝一顿。志闲在临济那里参学了一段时间,觉得还不稳妥,便到末山了然禅师那里参学。他想:若相当即住,不然即推倒禅床。志闲直接进了禅堂。了然禅师见了他,也不搭理他。却让侍者上前问他:上座为游山来,为佛法来。志闲说:为佛法来。了然让他走上前来。然后开口问道:上座今日离何处?志闲说:路口。了然说:何不盖却?志闲被问得无言以对,只得向了然礼拜。礼拜之后,整衣又问:如何是末山?了然说:不露顶。志闲问:如何是末山顶?了然说:非男非女。志闲说:何不变去?了然说:不是神,不是鬼,变个什么?志闲终于心服于末山了然,在那里做了菜头,跟随了然禅师学法三年。他每天种菜干活,为大众服务,不忘保任功夫。志闲在了然那里悟道后,来到湖南长沙灌溪住山。世称灌溪禅师。一天,上堂说: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勺,末山娘娘处得半勺。共成一勺。吃了,直到如今饱不饥。有僧来参末山了然。了然说:太褴褛生。僧人抗声说:虽然如此,且是狮子儿。了然说:既是狮子儿,为什么被文殊骑?僧人无对。复问:如何是古佛心?了然说:世界倾坏。僧曰:世界为甚么倾坏?了然曰:宁无我身。高安大愚禅师,一生行迹罕见于人世。但他门下出了临济和末山了然二位大禅师,可谓因弟子而扬名。 二十三、无际禅尼俱胝禅师住庵时,无际禅师来拜访他。无际禅师直入庵中,也不脱笠,也不行礼,手执锡杖,绕着俱胝禅师走了三圈,然后站在门口。见俱胝禅师犹豫的样子,无际禅师说:道得出,即拈下笠子。如是三问,俱胝禅师皆无对,无际便要离去。俱胝禅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无际曰:道得即住。俱胝又无对。无际转身离去。俱胝禅师感叹曰: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过了十天,果然杭州天龙和尚到庵。天龙和尚乃大梅法常禅师的得法弟子,曾上堂说法:大众莫待老僧上来便上来,下去便去。各有华藏性,具足功德,无碍光明。各各参取,珍重!有僧问天龙:如何出得三界?天龙禅师对曰:汝即今在什么处?俱胝禅师见天龙和尚来,乃迎礼,具陈与无际禅师会面之事。天龙说,你是尼,对我说。俱胝便说:道得即住。天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学者参问,俱胝唯举一指,无别提唱。 二十四、玄机禅尼玄机禅尼据《嘉泰普灯录》记载,是永嘉大师的徒弟。而在《佛祖纲目》中又记载,玄觉有一位妹妹,是净居寺的玄机比丘尼。但考证他们的出生年代,似乎这两者都很难与当时的年代吻和,未必是真。不管玄机比丘尼其人到底是谁,从各个灯录和古人留下的资料来看,确实有这样一个实修实参的禅师。玄机禅尼曾在大日山中修行。有一天,忽然念言:法性湛然清净,本来就没有去住的现相。如果厌喧趣静,那怎能通达法性呢?于是决定去参访善知识,决了心中所疑。她先是前往雪峰禅师那里。雪峰一见玄机来,就问:从哪里来?玄机回答:大日山来。雪峰说:太阳出来了吗?玄机说:若出来,即融化雪峰。雪峰问:你叫什么名字?玄机说:玄机。雪峰问:日织多少?玄机说:寸丝不挂。雪峰不再说话。玄机向雪峰作礼而退。她才走三五步。雪峰说:你的袈裟角拖在地上了。玄机回头看自己的袈裟。雪峰说:好个寸丝不挂。 二十五、庞行婆庞行婆是庞蕴的妻子。他们一家四口,都是很历害的禅师。有一年,庞蕴与庞行婆、女儿灵照和儿子四人,把家里所有的钱财投入洞庭湖,来到襄阳鹿门山下躬耕,过起了农夫的自食其力的生活。他们曾经在凤岭、鹿门的闾巷、街市行脚。先后居住过岩洞,搭过茅棚,又在村里的小舍住过。他们自制竹篱贩卖来讨生活。庞行婆的禅机功夫不比她丈夫差。有一则很有名的公案。庞行婆有一次入鹿寺中设斋供养三宝。寺中的维那请她登记自己的名字和供养的钱数,好给她做回向。庞行婆顺手拈起自己的梳子,插向发髻,然后说:回向了也。说完之后,就走了。后代很多禅师就庞行婆的这一举动做了评价。慈受怀深禅师作偈曰:庞婆移转髻边梳,一段风流举世无。万世便将公道断,维那不用笔头书。呆定禅师作偈曰:维那对众要宣扬,反被婆婆笑一场。契转牙梳重结脚,相逢犹更错商量。庞蕴一家还有一儿一女。庞蕴留下的诗偈中有一句话: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庞蕴独自一人曾在茅屋里修行,他忽然有所领悟,说道: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后来庞行婆听到,回应说:易,易,易。百草头边祖师意。灵照听了之后,也随声附和:也不难,也不易,饿来吃饭困来眠。大慧宗杲就他们三人的说法评论到:此三人同行不同步,同得不同失。若以心意识思量卜度,非独不见三人落着处,十二时中亦自昧却自己本地风光,未免被难易、不难易牵挽,不得自在。欲得自在,请将此三人道的作一句看。妙喜已是拖泥带水,下注脚了也。懒庵枢禅师说:口子喃喃各不休,却把笊篱作伙游。有个女儿不肯嫁,他年定作老丫头。梦庵禅师说:三个驮儿共过桥,一伸一屈一弯腰。水中倒影分长短,笑杀旁观嘴欲哨。后来,庞蕴一家除了庞行婆外都自在离世。庞行婆消声匿迹,不知所往。 二十六、灵照元和中,庞蕴一家北游襄汉,随处而居,有女名灵照,常鬻竹漉篱以供朝夕。庞居士坐次,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士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士乃笑。士因卖漉篱,下桥吃扑,灵照见,亦去爷边倒。士曰:你作甚么?照曰:见爷倒地,某甲相扶。士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遽报: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士出户观次,灵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士笑曰:我女锋捷矣。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问疾次,士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丹霞禅师访庞居士,见女子灵照洗菜次,霞曰: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篮,敛手而立。霞又问:居士在否?女子提篮便行。霞遂回。须臾居士归,灵照乃举前话。士曰:丹霞在么?女曰:去也。士曰:赤土涂牛你。 二十七、张商英之妻向氏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年十九,应举入京,道由向氏家,向预梦神人报曰:明日接相公。凌晨公至,向异之,劳问勤腆。乃曰:秀才未娶,当以女奉洒扫。公谦辞再三,向曰:此行若不了当,吾亦不爽前约。后果及第,乃娶之。初任主簿,因入僧寺,见藏经梵夹,金字齐整,乃怫然曰:吾孔圣之书,不如胡人之教人所仰重。夜坐书院中,研墨吮笔,凭纸长吟,中夜不眠。向氏呼曰:官人,夜深何不睡去?公以前意白之:正此著无佛论。向应声曰:既是无佛,何论之有?当须著有佛论始得。公疑其言,遂已之。后访一同列,见佛龛前经卷,乃问曰:此何书也?同列曰:维摩诘所说经。公信手开卷,阅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处,叹曰:胡人之语,亦能尔耶?问:此经几卷?曰:三卷。乃借归阅次,向氏问:看何书?公曰:维摩诘所说经。向曰:可熟读此经,然后著无佛论。公悚然异其言。由是深信佛乘,留心祖道。 二十八、点心婆德山宣鉴禅师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曰:这个是甚么文字?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师无语。天童悟禅师就此公案评论说:我若作德山,当时便说:山僧肚饥,拣大者快搬来。栖霞成禅师则说:我若作周金刚,待道未审上座点哪个心?但回道:山僧今日劳倦。当时管教这婆子手忙脚乱。 二十九、煎茶婆婆麻谷宝彻禅师同南泉二三人去参谒径山道钦禅师,路逢一婆。乃问:径山路向甚处去?婆曰:蓦直去。麻谷曰:前头水深过得否?婆曰:不湿脚。麻谷又问:上岸稻得与么好,下岸稻得与么怯。婆曰:被螃蟹吃却也。麻谷曰:禾好香。婆曰:没气息。麻谷问:婆住在甚处?婆曰:只在这里。三人至店,婆煎茶一瓶,携盏三只至,谓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吃茶。三人相顾间,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去也。于是拈盏倾茶便行。 三十、李行婆长髭旷禅师于曹溪礼祖塔回,参石头。头问:甚么处来?曰:岭南来。头曰:大庾岭头一铺功德成就也未?曰:成就久矣,只欠点眼在。头曰:莫要点眼么?曰:便请。头乃垂下一足。长髭便礼拜,头曰:汝见个甚么道理便礼拜?旷曰:据某甲所见,如红炉上一点雪。李行婆来,旷乃问:忆得在绛州时事么?婆曰:非师不委。旷曰:多虚少实在。婆曰:有甚讳处?旷曰:念你是女人,放你拄杖。婆曰:某甲终不见尊宿过。旷曰:老僧过在甚么处?婆曰:和尚无过,婆岂有过?旷曰:无过底人作么生?婆乃竖拳曰:与么,总成颠倒。旷曰:实无讳处。方庵禅师对李行婆和长髭旷的这段公案写偈评论到:长髭解接无根树,婆子能挑水底灯。灯烂树生真可笑,佳声千古播,乾坤讳得么?大圆智禅师评论到:长髭李行婆,相见打破锅。彼此两无失,是非转更多。大圆若见伊,扫荡葛藤窠。奉劝参学者,休哆哆啰啰。 三十一、凌行婆凌行婆来礼拜浮杯禅师,师与坐吃茶。婆乃问:尽力道不得底句分付阿谁?师曰:浮杯无剩语。婆曰:未到浮杯,不妨疑著。师曰:别有长处,不妨拈出。婆敛手哭曰:苍天!中更添冤苦。师无语。婆曰:语不知偏正,理不识倒邪,为人即祸生。后有僧举似南泉,泉曰:苦哉浮杯,被这老婆摧折一上。婆后闻笑曰:王老师犹少机关在。澄一禅客逢见行婆,便问:怎生是南泉犹少机关在?婆乃哭曰:可悲可痛!一罔措。婆曰:会么?一合掌而立。婆曰:伎死禅和,如麻似粟。一举似赵州,州曰:我若见这臭老婆,问教口哑。一曰:未审和尚怎生问他?州便打。一曰:为甚么却打某甲?州曰:似这伎死汉不打,更待几时?连打数棒。婆闻,却曰:赵州合吃婆手里棒。后僧举似赵州,州哭曰:可悲可痛!婆闻此语,合掌叹曰: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州令僧问:如何是赵州眼?婆乃竖起拳头。僧回,举似赵州。州作偈曰: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报汝凌行婆,哭声何得矢。婆以偈答曰:哭声师已晓,已晓复谁知。当时摩竭国,几丧目前机。高峰原妙禅师见凌行婆与浮杯的公案,评论说:山僧始初一看,将谓总是白拈贼,及乎再辨端倪,却是浮杯较些子。何故?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浮山訚禅师评论说:凌行婆具超方作略,虽赵州、南泉亦让一等。不如浮杯老人,不用干戈,善能捉败。且道:何人为证?乃以捶胸说:苍天。 大慧宗杲偈曰:掌内摩尼曾不顾,谁能获惜娘生裤?浮杯不会老婆禅,直至如今遭点污。 三十二、甘贽的妻子和女儿甘贽行者是南泉的在家得法弟子。他的妻子和女儿也都是参禅之人。有一次,甘贽见岩头全豁禅师在补衣服,甘贽故意站到岩头身边看着他。岩头见甘贽站在身边,就拈起了补衣针,朝甘贽的身上做扎针的姿势。甘贽大笑着回到了房间。女儿听到爸爸的笑声,问:你笑个什么?甘贽说:你不要问了。甘贽的妻子听到了,也跑过来问:她事让大家都知道。甘贽看瞒不过,就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妻子。没有想他妻子更是伶俐人。她说道:三十年后,一回饮水一回嘻。女儿在旁边说道:谁知尽大地人性命,被豁上座扎将去也。长灵卓禅师就此事以偈论曰:针头扎去几人知?妇儿女子莫猜疑。圣凡命脉果何在。以拂子击禅床,复说:问此须明上上机。甘贽入寺设粥,仍请南泉念诵。泉乃白椎曰:请大众为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甘拂袖便出。泉粥后问典座:行者在甚处?座曰:当时便去也。泉便打破锅子。甘贽常接待往来,有僧问曰:行者接待不易。甘曰:譬如喂驴喂马。僧休去。有住庵僧缘化什物,甘曰:有一问,若道得即施。乃书心字,问:是甚么字?曰:心字。又问妻:甚么字?妻曰:心字。甘曰:某甲山妻合住庵。其僧无语,甘亦无施。 三十三、慧光禅尼慧光字净智,生于成都,俗姓范。初参净法成禅师,在法成禅师那里开悟。政和三年,宋徽宗在宫中举办法会,召来各路禅德耆宿。与会的大德次第说法,慧光是最后一位发言者。她与徽宗问答之后,顾视大众说:若论说禅说道,则诸大禅师已说了也。教山僧到这里说个什么即得?岂不见先德道: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虽然如是,毕竟如何?说到这里,她以法衣覆盖头顶,过了良久之后才说:衲帔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当时缁素大众,在座听法者无不叹服。慧光禅师的师父法成禅师有一天上堂开示说:灯笼忽尔笑哈哈,如何露柱亦怀胎。天明生得白头女,至今游荡不归来。这冤家,好归来。黄花与翠竹,早晚为谁栽?有一次,慧光禅师上堂,举赵州勘验五台山婆子的公案。台山勘婆子的公案在禅门非常有名,很多参禅者对这个公案都有自己的见解。慧光禅师对此事拈颂道:赵州舌头,连天老婆,眉毛覆地,分明勘破归来,无限增人瞌睡。 三十四、郑十三娘郑十三娘是唐朝时代的一位女禅师。十二岁时跟着一位师姑去参谒沩山禅师。她们来到沩山面前,师姑站在前面,郑十三娘站在师姑的身后。沩山问师姑:你住在什么地方?师姑回答:住在南台边上。沩山大喝一声说:出去!就把师姑赶了出去。但郑十三娘却没有被沩山的喝吓到,而是站在原地。沩山又问郑十三娘:后面那位女子,你住哪里?郑十三娘放身近前,叉手而立。沩山又问:你没听见吗?我问你住在哪里?郑十三娘说:你没听见吗?我早就告诉你了。沩山说:去!十三娘回到法堂,师姑抱怨她说:十三娘,平时你总说自己会禅,今日被大师一问,也是哑口无言。十三娘叹气到:苦哉!苦哉!你竟然作这个眼目,也敢自道:我在行脚。你赶快脱掉僧衣下来,给我十三娘穿吧。后来,十三娘将此公案说给罗山道闲禅师听。罗山道闲是岩头全豁的弟子。十三娘问他:我参见沩山时,恁么样相对,是不是还算平稳呢?罗山正色地对郑十三娘说:不得无过。郑十三娘问:过在什么地方?罗山就叱之。十三娘说:锦上添花。十三娘的名声越来越大。引得很多老宿禅师也来向她参学。一日保福从展禅师与甘长老二人来见郑十三娘。三人分主宾坐好之后,保福便问:承闻十三娘,曾参见沩山是不是?十三娘答:是!保福问:沩山灭度迁化之后,向什么处去!只见十三娘缓缓地起身,站在禅床边上。甘长老不肯十三娘,就说:闲时说禅,口似悬河,何不道取?十三娘说:鼓这两片皮,堪作什么。甘长老说:不鼓这两片皮,又堪作什么?十三娘说:合取狗口! 三十五、空室智通道人智通禅师,又名空窒道人。一天参研华严法界观的时候,有所省悟。便作偈曰:物我原无异,森罗镜像同。明明超主伴,了了彻真空。一体含多法,交参帝网中。重重无尽处,动静悉圆通。智通后来到了黄龙悟新死心禅师那里参学。死心禅师是晦堂祖心禅师的徒弟,晦堂祖心又是黄龙慧南的徒弟。此师徒孙三人,世皆称为黄龙。他第一次来见祖心禅师时。晦堂祖心禅师竖起拳头问他: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汝唤作什么?悟新禅师茫然不知如何作答。二年之后,有所领悟。但是每每与祖心禅师机锋相对时,祖心禅师会遽然说道:住!住!说食岂能饱人?悟新禅师非常窘迫。说:某到此弓折箭尽,望和尚慈悲,指个安乐处。晦堂说: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安乐处正忌上座许多骨董。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全心乃可耳。有一天,悟新禅师听闻寺里的知事拳打行者,这时忽然大悟。他急忙去见晦堂,连鞋都忘了穿。他到晦堂那里,发现忘了穿鞋,就说:天下人总是参得的禅,我是悟得的。晦堂这时笑着说:选佛得甲科,何可当也。自此悟新禅师号死心叟。死心禅师见智通禅尼,知道她心中还有知见,便勘验她。问:常啼菩萨卖却心肝,教谁学般若?智通禅师不疾不慢地说:你若无心我也休。死心禅师说:一雨所滋,根苗有异。无阴阳地上生个什么?智通禅师说:一花五叶。死心继续勘验她:十二时中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智通禅师说:和尚惜取眉毛好。悟新几番勘验,最后说:这妇女乱作次第。智通空窒道人居于金陵,曾设澡堂于保宁。她在澡堂门口,贴了一个榜子,上面写道:一物也无,洗个什么?纤尘若有,起自何来?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古灵只解揩背,开士何曾明心?欲证离垢地时,须是通身汗出。尽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智通禅师后来出家,法名惟久,在苏州西竺寺常住。 三十六、慧温禅尼慧温禅尼是龙门清远的弟子。在说慧温之前,我们先说龙门清远禅师。他是杨歧派的弟子。读《法华经》读到“是法非是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时,不知其义。去问法师,无人能为其讲说。清远叹息道:义学名相,不能了生死大事。于是就收拾衣物,到安徽舒州参五祖法演禅师。一日,他在庐州乞食,因下雨难行,跌倒在地,心中十分烦闷。这时,他听到二人在交相恶骂。旁边有人劝说:你犹自烦恼在。这句话让他忽然有省。回到法演禅师那里,他凡是有所持问,法演即说:我不如你,你自会得好。或说:我不会,我不如你。法演禅师这样说,让清远心中更加疑惑。于是他去咨问元礼首座。元礼并没有告诉他什么,只是用手拉着清远的耳朵,绕着炉子数圈,一面走,一面说:你自会得好。清远很生气,他说:有翼开发,乃尔相戏?元礼回答道:你他后悟去,方知今日曲折耳。后来五祖法演迁至海会寺,清远感慨道:吾持钵方归,复参随住一荒院,安能究决己事耶?就作了一首偈告辞,前往蒋山坐夏安居,在那里遇到了灵源惟涛禅师。灵源禅师是黄龙祖心的弟子。他与清远二人经常在一起论法。清远说:比见都下一尊宿语句,似有缘。我想去见过去一位同修,去找他参学。于是,他离开了灵源禅师。一天,寒夜孤坐,他拨了下火炉,见到了豆粒大小的火苗,恍然自喜说: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有如此。就起身阅读《传灯录》,看到了破灶堕禅师悟道的因缘,忽然大悟。于是就作了一首悟道偈:刀刀林鸟啼,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清远禅师悟道后,开始接引学众。慧温禅师就是在清远禅师门下参学开悟的,后来也出世开堂说法。有一天,慧温禅尼举法眼文益禅师的一段因缘说:法眼示众曰:三通鼓罢,簇簇上来。佛法人事,一时周毕。慧温举毕说:山僧道,三通鼓罢,簇簇上来,拄杖不在,苕帚柄聊与三十。天童禅师听说慧温上堂的说法后,说道:法眼用钓,慧温用锥。山僧也不钩你,也不锥你,用放教冷来看。乃云:通鼓罢,簇簇上来,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三十七、妙道禅师妙道禅师号定光大师,俗姓黄。幼年时就弃绝一般的嗜好,每夜静坐忘身。她的父亲喜欢禅宗,长时间观察她后,发现她真心向佛。后来允许她出家,遍参诸方名宿。妙道禅师早年先在福建雪峰各处参禅,后来到了大慧宗杲禅师那里参学。大慧每天为僧众夜参时开示佛法大要。有一次,妙道在室外听闻大慧与光藏座主谈法,十分欢喜,有了入处,就向大慧说:适闻和尚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已理会得当是。大慧便问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你如何理会?妙道说:妙道只恁么会。妙道的声音未落,大慧就截住说:轰个只恁么会。这时妙道在大慧迅如电光石火的禅机之下,顿悟玄旨。妙道从此住锡温州净居寺。妙道禅师有一天上堂说法:问话且止,直饶有倾湫亡辩、倒岳之机,衲僧门下一点也用不着。接着,她又说道:且佛未出世时,一事全无,我祖西来,便有许多建立。列刹相望,星分派列,以至今日,累及儿孙,遂使山僧于人天大众前无风起浪,向第二义门通个消息,语默该不尽的,弥亘大方。言诠说不及处,遍周沙界。又一日上堂开示:通身是眼,睹面当机。电卷星驰,如何凑泊?有时一喝,生杀全威;有时一喝,佛祖莫辩;有时一喝,八面受敌;有时一喝,自救不了。且道哪一喝,是生杀全威?哪一喝,是佛祖莫辩?哪一喝,是八面受敌?哪一喝,是自救不了?复云:若向这里荐得,堪报不报之恩。脱或未然,山僧无梦说梦去也。复拈起拂尘说:还见么?若见,被见刺所障。又敲击禅床出声说:还闻么?若闻,被闻声所惑。直饶离见绝闻,也是二乘小果。一日,一位尼师问妙道禅师:如何是佛?妙道说:非佛。又问:如何是佛法大义?妙道说:骨的古董。有人问妙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时如何?妙道回答说:未屙以前,堕坑落堑。僧问米胡:自古上贤,还达真理也无?米胡说:达。僧又问:只如真理作么生达?米胡说:霍光卖假银城与单于,契书是什么人做?僧云:某甲进得杜口无言。米胡说:平地教人作保。妙道听说这件事后,说:妙道当时若见,只对他说,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有僧问:古人道:楞严经中有五十种阴魔。如今尽大地人参禅,更高也,出他魔界不得,和尚还出得也未?妙道答:不入这保社。 三十八、成都范县君成都府范县君。县君,古代妇女之封号。圆悟克勤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生平不详。范县君很早就寡居,一心向佛,坚持习禅,常坐不卧。后闻圆悟克勤禅师住持成都昭觉寺,于是便前往礼拜,请求圆悟禅师为她开示入道因缘。圆悟禅师于是教她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范县君于是依教参究,可是久无所契,心里非常着急。一日,范县君又来到昭觉寺,哭着央告圆悟禅师道:“和尚有何方便,令某易会。”圆悟禅师道:“却有个方便。”于是便教她只看“是个甚么?”范县君回家后,依教奉行,在日常起居处、举手投足处,专看“是个甚么?”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豁然有省。她惊喜地说道:“原来恁么地近那!” 三十九、妙总禅尼资寿尼妙总禅师,字无著,宋平江府人。她是宋朝大慧宗杲门下一位机锋迅捷,不让诸方的女禅师。俗姓苏,名门之后。祖父官拜丞相。相传妙总年十五时,有一天,忽然自念:吾生身何来,死复何去?对自己的生死起了极大的疑情。良久之后,释然而有所得,只是当时不以为意。长大后嫁给毗陵的许氏,但是她对世事并不胶执,而心慕佛法,所以一心进修禅寂之道。三十岁之后,世缘放下,咨参诸山长老,来到大慧门下参学。时大慧在径山。一天,大慧升堂说法,举药山参石头复参马祖的因缘,妙总闻后豁然有省。药山的公案是这样的。他初参石头,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有了,伏望和尚慈悲指示。石头说: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药山茫然不知如何回答。石头说:子因缘不在这里,且往马大师处去。药山来到马祖那里,再申前问。马祖说: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子作么生?药山言下大悟。大慧禅师举过此则公案后,便下座。当时不动居士冯楫也在堂上。就跟着大慧进了方丈室。他向大慧说:恁么也不得,苏鲁娑婆呵。不恁么也不得,悉里娑婆呵。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苏鲁悉里娑婆呵。大慧就举冯辑的说法问妙总。妙总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曰:却是庄子注郭象。大慧见妙总的说法不一般,再举岩头的公案勘验她。岩头全豁禅师值沙汰僧尼,被逼还俗,只好在湖边做渡船人。两岸有人上船,就各打一板,问:阿谁?或问:要过那边去?渡客回答后,他就舞棹来迎之。一天,一位女子抱着一个小孩儿前来渡船。随即问岩头说:呈桡舞棹即不问,且道婆子手中儿,什么处得来?岩头听了之后上去就打。这位女子又说: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便将孩儿抛下水中。妙总听过公案后,她说: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云山海月都抛弃,赢得庄周蝶梦长。妙总出家后,随众在径山大慧宗杲门下结夏安居。大慧为了考验她,故意对她言辞回避,不对她说破。有一天,她正在危坐时,忽然大悟,不觉抚掌厉声叫道:这老贼!这老贼!于是就呈偈给大慧:蓦然触著鼻孔,伎俩冰消瓦解。达摩何必西来,二祖枉施三拜。更向如何若何,一队草贼大败。大慧见妙总的偈颂后,回复她说:汝既悟活祖师意,一刀两段直下了。临机一一任天真,世出世间无剩少。我作此偈为证明,四圣六凡尽惊扰。休惊扰,碧眼胡儿犹未晓。妙总被大慧印可后,冯辑居士却怀疑妙总没有真正彻悟。有一次他乘船过无锡时,就请妙总来到船上,并问她: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便弃水中。大慧老师言:妙道人理会得。且如何会?妙总回答:已上供通,并是诣实。冯辑一听大惊,知道她果然悟了。一次,妙总参谒大慧。大慧问:古人不出方丈,为什么却去庄上吃油糍?妙总说:和尚放过妙总,妙总方敢通个消息。大慧说:我放过你,你试道看。妙总说:妙总亦放过和尚。大慧不肯罢了,问:油糍的事到底怎么说?妙总喝了一喝,就出去了。于是她的境界,声闻四方。后来,妙总禅师在资寿院开法。有一次,她上堂示众:云门示众云:十五日以前则不问,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大众无语,良久,云门自代云:日日是好日。妙总评说:日日是好日,佛法世法尽周毕。不须特地觅幽玄,只管钵盂两度湿。一日上堂:黄面老人瞿昙佛陀,横说竖说,权说实说,法说喻说,建法幢,立宗旨,与后人作榜样。为什么却道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于是二中间,未曾说一字?点检将来,大似抱赃叫屈。山僧今日人事忙冗,且放过一著。便下座。
2020-08-12
圆悟克勤禅师示众
示华藏明首座 祖师直示岂有如许蹊径?只贵向上人聊闻举着,剔起便行,明眼觑来,早是钝置。古者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吾不与也。个个须是举一明三,目机铢两。转辘辘地,疏通俊快,始称提持。岂不见良遂见麻谷,第一番见,谷便入方丈闭却门,渠疑着。及至第二次,谷骤步去菜园里,渠便瞥地,乃谓谷曰:和尚莫谩良遂,若不来见和尚,洎被十二本经论赚过一生。看渠恁地,不妨省力。既归,谓徒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信知渠知处,有不通风。诸人卒未荐得,可谓真师子儿,要作他家种草,直须更出他一头地始得。 达磨游梁入魏,落草寻人。向少林冷坐九年,深雪之中觅得一个。及至最后问得个什么,却只礼三拜,依位而立,遂有得髓之言。至令守株待兔之流,竞以无言礼拜依位为得髓深致。殊不知剑去久矣,尔方刻舟。岂会梦见祖师?若是本色真正道流,要须超情离见,别有生涯,终不向死水里作活计,方承绍得他家基业,到个里直须知有从上来事。所谓善学柳下惠,终不师其迹。是故古人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诚哉!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将知所说皆为方便,只为破执破疑,破解路我见。若无许多恶觉恶见,佛亦不必出现,况说种种法耶?古人得旨之后,向深山茆茨石室,折脚铛子煮饭吃。十年二十年,大忘人世,永谢尘寰。今时不敢望如此,但只韬名晦迹,守本分,作个骨律锥老衲,以自所契所证,随己力量受用,消遣旧业,融通宿习。或有余力,推以及人,结般若缘,炼磨自己,脚跟纯熟。譬如闲荒草里,拨剔一个半个,同知有共脱生死,转益未来,以报佛祖深恩。抑不得已,霜露果熟,推将出世,应缘顺适,开拓人天。终不操心于有求,何况依倚贵势,作流俗阿师举止,欺凡罔圣,苟利图名,作无间业。纵无机缘,只恁度世,亦无业果,真出尘罗汉也。 僧问天皇:如何是戒定慧?皇云:我这里无恁闲家具。又问德山:如何是佛?山云:佛是西天老比丘。又问石头:如何是道?答云:木头。如何是禅?云:碌砖。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答云:糊饼。又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云:庭前柏树子。又问清平:如何是有漏?答云:笊篱。又问无漏,答云:木杓。问三角:如何是三宝?答云:禾粟豆。是皆前世本分宗师,脚踏实地,本分垂慈之语。若随他语,即成辜负。若不随他语,又且如何领略?除非具金刚正眼,即知落处耳。此门瞥脱契证,即是素来未曾经人,怀持拍盲百不知。一旦以利根种性,孟八郎便透,直下承当。要用便用,要行即行,无如许般。心行纯熟,顿放着所在,便得休歇安乐。终日饱齁齁地,不妨真正。最难整理是半前落后,认得瞻视光影,听闻不随声,守寂湛之性,便为至宝,怀在胸中,终日昭昭灵灵,杂知杂解,自担负我,亦有见处,曾得宗师印证,惟只增长我见,便雌黄古今,印证佛经,轻毁一切,问着即作伎俩,粘作一堆。殊不知末上便错认定盘星子也。及至与渠作方便,解粘去缚,便谓移换人,捩转人,作恁么心行,似此有甚救处?除是蓦地自解知非,却将来须放得下,为善知识遇着此等,须是大手脚与烹炼。救得一个半个得彻,不妨翻邪成正,却是个没量大人,何故?只为病多谙药性?得底人,心机泯绝,照体已忘,浑无领览。只守闲闲地,而诸天捧花无路,魔外潜觑不见,深深海底行,漏尽意解,所作平常,似三家村里无以异,直下放怀,养到恁么处,亦未肯住在。才有纤毫,便觉如泰山,似碍塞人,便即摆拨,虽淳是理地,亦无可取,若取着即是见刺。所以道,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岂肯自炫我是得底人?原他深不欲人知,唤作绝学无为,与古为俦,真道人也。德山一日斋晚,老子持钵自方丈下来,雪峰云: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什么处去?山低头遂回。岩头闻云: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德山谓:汝不肯老僧邪!岩头遂密启其意。山次日升座,与寻常迥殊,岩头拊掌谓大众云:且喜老汉会末后句,虽然如是,只得三年。此个公案,丛林解会极多,然少有的确透得者。有以谓真有此句;有以谓父子唱和,实无此句;有以谓此句须密传授。不免只是话会,增长机路,去本分甚远。所以道,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此等人,翻成毒药。 他参活句,不参死句。活句下荐得,永劫不忘。死句下荐得,自救不了。若要与祖佛为师,须明取活句。韶阳出一句,如利刀剪却。临济亦云:吹毛用了急还磨。此岂阴界中事,亦非世智辩聪所及。直是深彻渊源,打落从前依他作解,明昧逆顺,以金刚正印印定。麾金刚王宝剑,用本分手段。所以道,杀人须是杀人刀,活人须是活人剑。既杀得人,须活得人,既活得人,须杀得人。若只孤单,则偏堕也。垂手之际,却看方便。勿使伤锋犯手,着着有出身之路。八面玲珑,照破他方与下刃,亦须紧密始得,稍宽缓即落七落八也。只自己等闲尚不留毫发许,设有亦斩作三段,何况此宗门从上牙爪,遇其中人才拈出?若投机则共用,不投机则铲却。以是为要,无不了底事,切在力行之。
2020-07-22
圆悟克勤禅师法语
示圆首座得道之士,立处既孤危峭绝,不与一法作对。行时不动纤尘,岂止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盖中已虚寂,外绝照功,翛然自得,彻证无心。虽万机顿赴,岂能挠其神,干其虑哉?平时只守闲闲地,如痴似兀,及至临事物,初不作伎俩,准拟剚割,风旋电转,靡不当机。岂非素有所守也?是故古德道:如人学射,久久方中。悟则刹那,履践功夫须资长远。如鹁鸠儿出生下来,赤骨骨地,养来餧去,日久时深,羽毛既就,便解高飞远举。所以悟明透彻,正要调伏,只如诸尘境界,常流于中窒碍,到得底人分上,无不虚通,全是自家大解脱门。终日作为,未曾作为,了无欣厌,亦无倦怠。度尽一切,而无能所,况生厌堕耶!苟性质偏枯,尤当增益所不能。放教圆通,以讴和摄化,开权俯仰应接,使高低远迩,略无差误。行常不轻行,学忍辱仙人,遵先佛轨仪,成就三十七品助道法,坚固四摄行。到大用现前,喧寂一致,如下水船,不劳篙棹,混融含摄,圆证普贤行愿,乃出世世间大善知识也。古德云:三家村里须自个,丛林盖无丛林处。虽有志之士,亦喜自便,到恁么尤宜执守,唯在勉强以不倦终之。至于喧静,亦复尔喧处,周旋应变,于中虚寂,静处能不被静缚,则随所至处,皆我活业。唯中虚外顺,有根本者能然。大凡为善知识,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诤自处。彼以恶来,及以恶声名色加我,非理相干,讪谤毁辱,但退步自照,于已无歉。一切勿与较量,亦不动念嗔恨,只与直下坐断,如初不闻不见,久久魔孽自消尔。若与之较,则恶声相反,岂有了期?又不表显自己力量,与常流何以异?切力行之,自然无思不服。椎拂之下,开发人天,使透脱生死,岂小因缘?应恬和词色,当机接引勘对,辨其由来,验其存坐,攻其所偏坠,夺其所执着;直截指示,令见佛性,到大休大歇安乐之场。所谓抽钉拔楔,解粘去缚,切不可将实法系缀人,令如是住,如是执,勿受别人移倒,此毒药也。令渠吃着一生担板赚误,岂有利益耶? 佛祖出兴,特唱此段大因缘,谓之单传心印,不立文字语句,接最上机。只贵一闻千悟,直下承当了。修行不求名闻利养,唯务透脱生死。今既作其儿孙,须存它种草。看他古来大有道之士,动是降龙伏虎,神明授戒,攻苦食淡,大忘人世,永谢尘寰。三二十年折脚铛儿煮饭吃,遁迹埋名,往往坐脱立亡。于中一个半个诸圣推出,建立宗风,无不秉高行,务报佛恩,流通大法。始出一言半句,出于抑不得已,明知是接引入理之门,敲门瓦子。其体裁力用,不妨为后昆模范。当宜师法之,转相勉励,追复古风,切忌希名苟利,兹深祝也。马祖昔归乡,以簸箕之讥,畏难行道,因再出峡,缘会江西。大隋昔归乡,先于龙怀路口,三载茶汤结众缘,遂隐于木庵,道行于蜀。香林昔归乡,潜神隐照于水晶宫,成四十年一片事,拨正智门老祚,寻出雪窦大云门正宗。或留再出,皆以缘断。今既万里西归,但存行脚本志,亦不必拘去留也。慈明昔辞汾阳,祝云:修造自有人,且与佛法为主。自尔五据大刹,不动一椽,唯提振临济正宗,遂得杨歧、黄龙、翠岩三大士,而子孙遍寰海,果不辜所付授。盖古人择可以荷担之士,不轻如此。信严饰壮丽梵苑,未足以奇佛法也。佛道悬旷,久受勤苦,乃可得成祖师门下。断臂立雪、腰石舂碓、担麦推车、事园作饭、开田畴、施汤茶、搬土拽磨,皆抗志绝俗,自强不息图成功业者乃能之。所谓未有一法从懒堕懈怠中生。既以洞达渊源,至难至险,人所不能达者,尚能。而于涉世应酬,屈节俯仰,而谓不能。此不为,非不能也。当稍按下云头,自警自策,庶几方便门宽旷,不亦善乎?
2020-07-22
高峰原妙禅师法语及悟道因缘
高峰原妙禅师法语若论此一段奇特之事,人人本具,个个圆成。如握拳展掌,浑不犯纤毫之力。只为心猿扰扰,意马喧喧,恣纵三毒无明,妄执人我等相。如水浇冰,愈加浓厚,障却自己灵光,决定无由得现。 若是生铁铸就底汉,的实要明,亦非造次。直须发大志、立大愿,杀却心猿意马,断除妄想尘劳。如在急水滩头泊舟相似,不顾危亡得失、人我是非,忘寝忘餐,绝思绝虑,昼三夜三,心心相次,念念相续,札定脚头,咬定牙关。牢牢把定绳头,更不容丝毫走作。假使有人取你头,除你手足,剜你心肝,乃至命终,诚不可舍。到这里方有少分做工夫气味。嗟乎!末法去圣时遥,多有一等泛泛之流,竟不信有悟门。但只向这边穿凿,那边计较。直饶计较得成,穿凿得就,眼光落地时,还用得著也无?若用得著,世尊雪山六年,达磨少林九载,长庆坐破七个蒲团,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赵州三十年不杂用心,何须讨许多时苦吃?更有一等人,成十年二十年用工,不曾有个入处者,只为他宿无灵骨,志不坚固,半信半疑。或起或倒,弄来弄去,世情转转纯熟,道念渐渐生疏。十二时中,难有一个时辰把捉得定,打成一片。似这般底,直饶弄到弥勒下生,也有甚么交涉。若是真正本色行脚高士,不肯胡乱,打头便要寻个作家。才闻举著一言半句,更不拟议,直下便恁么信得及,作得主,把得定。孤迥迥,峭巍巍,净裸裸,赤洒洒,更不问危亡得失,只恁么捱将去。蓦然绳断吃颠,绝后再苏,看他本地风光,何处更觅佛矣。 又有一偈,举似大众: 急水滩头泊小舟。 切须牢把遮绳头。 蓦然绳断难迥避。 直到通身血迸流。 高峰原妙禅师悟道因缘高峰原妙(1238~1295),南宋临济宗杨岐派破庵派僧,苏州吴江人;俗姓徐,字高峰。十五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修学天台教义。 咸淳二年(1266),隐龙须寺,后再迁武康双髻寺。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登杭州天目西峰入张公洞,闭死关,不越户达十五年之久,后学徒云集,参请不绝,僧俗随其受戒者数万人, 谥号“普明广济禅师”,门下有中峰明本、断崖了义、大觉祖雍、空中以假等人,世称高峰和尚,有《高峰妙禅师语录》一卷、《高峰和尚禅要》一卷行世。高峰原妙禅师(1238-1295),是临济宗雪岩祖钦禅师最著名的弟子。苏州吴江人,十五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先学天台教义,二十岁到杭州净慈寺拜谒断桥妙伦禅师,立死限三年,勤苦修道。[5]后参叩雪岩祖钦,终获法意。元十六年(1279),高峰禅师来到天目山西峰,初于师子岩修葺茅棚居住,元十八年入张公洞闭死关,直到去世的十五年时间中,足不出关,被世人尊称为“高峰古佛”。在天目山期间,创立师子院和大觉禅寺,参请者络绎不绝,僧俗随其受戒者数以万计。元贞元年(1295)十二月一日,焚香说偈坐化而逝,世寿五十八,法腊四十三,谥号“普明广济禅师”,为南岳第二十二世、临济宗第十八世[1] 。出家杭州天目高峰原妙禅师,袁州仰山雪岩祖钦禅师之法嗣,俗姓徐,苏州吴江人。其母生他之前,曾梦见一僧人乘舟前来投宿,因而生师。原妙禅师刚离开襁褓,就喜欢结跏趺坐,每遇见僧人入门化缘,便爱恋不舍,想跟对方走。原妙禅师十五岁从嘉禾密印寺出家,十六岁落发,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学习天台教法,二十岁投净慈寺,立三年之死限,学习参禅。二十二岁依断桥妙伦禅师请益。妙伦禅师是径山无准师范禅师之法嗣。在妙伦禅师座下,原妙禅师谨遵师教,一心参究“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之话头,以至于胁不至席,口体俱忘。但是,却未有发明。当时,雪岩祖钦禅师住在北涧塔。原妙禅师于是怀香,以示求法之诚,前往礼谒。刚问讯毕,祖钦禅师便拈拄杖将原妙禅师打出丈室,然后闭门不出。如此者再三,原妙禅师终于得以入室请益。祖钦禅师于是教他看“无”字公案, 此后,原妙禅师便精勤参究,无有虚日。后来,每次入室请益,祖钦禅师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原妙禅师刚要开口,祖钦禅师便一拄杖打过来。如是情形,发生过好多次。后来,祖钦禅师赴处州南明传法,原妙禅师便上双径坐夏。在参堂里,原妙禅师刚用了半个月的功夫,一天晚上,梦中偶然忆起断桥妙伦禅师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话头,忽然疑情大发。精进参究三昼夜,目不交睫。后逢少林忌时,原妙禅师随众到三塔诵经,抬头看见五祖和尚的真赞(画像题赞),“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元(原)来是这汉”,蓦然打破“拖死尸的是谁”这一疑情。当时,原妙禅师二十五岁。拜师坐夏结束后,原妙禅师便前往南明,拜见祖钦禅师。祖钦禅师一见他,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者(这)里?”原妙禅师于是大喝一声。祖钦禅师便拈拄杖要打。原妙禅师遂接住拄杖云:“今日打某甲不得。”祖钦禅师便问:“为甚打不得?”原妙禅师一听,便拂袖而出。第二天,祖钦禅师见了原妙禅师,便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原妙禅师道:“狗舔热油铛。”祖钦禅师道:“你那里学者(这)虚头来?”原妙禅师道:“正要和尚疑着。” 祖钦禅师于是便走开。从此以后,原妙禅师机锋竞辩,不让于师。第二年,原妙禅师前往江心度夏。其间,他礼谒了雪窦希叟绍昙禅师。绍昙禅师问:“那(哪)里来?”原妙禅师没有正面答话,却拖出蒲团。绍昙禅师又问:“狗子无佛性,上座作么生?”原妙禅师道:“拖出大家看。”绍昙禅师于是站起来,亲自送他回堂中歇息。祖钦禅师后来移住道场和天宁,原妙禅师亦皆随而前往,殷勤执侍。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浩浩(纷纷扰扰)时还作得主么?”原妙禅师道:“作得主。”祖钦禅师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原妙禅师道:“作得主。”祖钦禅师再问:“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什么处?”原妙禅师便默然无语。祖钦禅师于是嘱咐道:“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什么处安身立命?”原妙禅师于是谨遵师旨,奋志入临安龙须隐修。他暗自发誓道:“拌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者(这)一着子明白!”就这样,原妙禅师默默地修行了五载。悟道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同室道友睡着了,将枕头推到地上,“咚”的一声,原妙禅师终于豁然大彻。他欣喜地自言自语道:“如往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原妙禅师悟道后,便留在龙须住山。在这九年期间,其生活极为艰苦。“缚柴为翕,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南宋咸淳十年(1274),原妙禅师迁浙江武康双髻山,开法接众,一时学徒云集。景炎元年(1276),元军南下,为避兵乱,衲子四散,唯原妙禅师独掩关危坐自若。兵乱之后,信众又纷至沓来,原妙禅师每天都应接不暇。不久,原妙禅师便遁于西天目师子岩隐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原妙禅师于中经营了一洞室,进退丈余许,名曰“死关”。他将侍者打发走了,以破瓮为铛,日中一食。要进入他隐修的洞室,必须借助梯子。所以一般人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难得见他一面。在洞室中,原妙禅师曾设“六则垂问”,以验学人——“一曰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三曰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四曰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五曰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着?六曰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凡此六问,来参者倘若下语不契,原妙禅师即闭关不出。因此,自非通关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后来,原妙禅师的弟子发动信众,就在他隐居地附近,创建了师子禅院,请他出来开堂说法。当时恰好祖钦禅师迁住仰山,给原妙禅师寄来了表示得法之信物——竹篦和拂子。这样,原妙禅师才肯出来拈香说法。曾有上堂法语云:“尽十方世界是个钵盂。汝等诸人,吃粥吃饭也在里许,屙屎放尿也在里许,行住坐卧,乃至一动一静,总在里许。若也识得,达摩大师,只与你做得个洗脚奴子。若也不识,二时粥饭,将什么吃?参!”关于如何参禅,原妙禅师曾作一段较为精彩的开示——“此事只要当人的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来疑去,不疑自疑,从朝至暮,粘头缀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动,趁亦不去,昭昭灵灵,常现在前。此便是得力时也。更须确其正念,慎无二心。至于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寒热饥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现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构,也撮得着,只待时刻而已。却不得见恁么说,起一念精进心求之,又不得将心待之,又不得纵之弃之。但自坚凝正念,以悟为则。当此之时,有八万四千魔军,在汝六根门头伺候,一切奇异善恶等事,随汝心现。汝若瞥起毫厘着心,便堕他圈缋(huì),被他作主,受他指挥,口说魔话,身行魔事。般若正因,从兹永绝;菩提种子,不复生芽。但莫起心,如个守尸鬼子,守来守去,疑团子欻(xū)然(忽然)爆地一声,管取惊天动地。”
2020-07-18
云门文偃禅师法语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禅师名文偃,姑苏嘉兴人也。少依兜率院得度。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博通大小乘。弃之游方,初至睦州。闻有老宿饱参。古寺掩门,织蒲屦养母。往谒之,方扣门。老宿揕之曰:道道。偃惊不暇答。乃推出曰:秦时[车+度]轹钻。随掩其扉,损偃右足。老宿名道踪,嗣黄檗断际禅师。住高安米山寺。以母老东归。丛林号陈尊宿。 偃得旨辞去,谒雪峰存。存方堆桅坐,为众说法。偃犯众出,熟视曰:项上三百斤铁枷,何不脱却。存曰因甚到与么。偃以手自拭其目趋去。存心异之。明日升座曰:南山有氅鼻蛇。诸人出入好看。偃以拄杖撺出,又自惊栗。自是辈流改观。 又访干峰。峰示众曰: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须是一一透得。更有照用同时,向上一窍。偃乃出众曰:庵内人为什么不见庵外事。于是干峰大笑曰:犹是学人疑处在。干峰曰:子是什么心行。曰也要和尚相委。干峰曰:直须恁么,始得稳坐。偃应喏喏。 又访曹山章公问。如何是沙门行。章曰:吃常住苗稼者。曰便与么去时如何。章曰汝还畜得么。曰学人畜得。章曰汝作么畜。曰著衣吃饭,有什么难。章曰何不道,披毛戴角。偃即礼谢。 又访疏山仁。仁问,得力处道将一句来。曰请高声问。仁即高声问。偃笑曰:今早吃粥么。仁曰吃粥。曰乱叫唤作么。仁公骇之。 又过九江,有陈尚书。饭偃而问曰:儒书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讲师。如何是衲僧行脚事。曰曾问几人来。曰即今问上座。偃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曰黄卷赤轴。偃曰此是文字语言。作么生是教意。曰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忘。偃曰:口欲谈而辞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忘,为对妄想。作么生是教意。尚书无以酬之。偃曰:闻公常看法华经,是否。曰不敢。曰经曰: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又无以酬之。偃呵讥之而去。 造曹溪礼塔。访灵树敏公,为第一座。先是敏不请第一座。有劝请者,敏曰:吾首座已出家久之。又请,敏曰:吾首座已行脚,悟道久之。又请,敏曰:吾首座已度岭矣,姑待之。少日偃至。敏迎笑曰:奉迟甚久,何来暮耶。即命之,偃不辞而就职。俄广王刘王,将兴兵。就敏决可否。敏前知之。手封奁子,语侍者曰:王来,出以似之。于是怡然坐而殁。王果至,闻敏已化,大惊问。何时有疾,而遽亡如是耶。侍者乃出奁子。如敏所诫呈之。王发奁得简曰:人天眼目,堂中上座。刘王命州牧何承范,请偃继其法席。 又迎至府开法。俄迁止云门光泰寺。天下学者,望风而至。示众曰:江西即说君臣父子。湖南即说他不与么。我此间即不如此。良久曰:汝还见壁么。又曰:从上来且是个什么事。如今抑不得已,且向诸人道。尽大地有什么物,与汝为缘为对。若有针锋许,与汝为隔为碍。与我拈将来。唤什么作佛,唤什么作祖。唤什么作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将什么为四大五蕴。我与么道,唤作三家村里老婆说话。忽然遇著本色行脚汉。闻与么道,把脚拽向阶下,有什么罪过。虽然如是,据个什么道理,便与么。莫趁口快,向这里乱道。须是个汉始得。忽然被老汉脚跟下寻著,没去处,打脚折。有什么罪过,即与么。如今还有问宗乘中话者么。待老汉答一转了,东行西行。 又曰:尽乾坤一时将来,著汝眼睫上。汝诸人闻恁么道。不敢望汝出来,性燥把老僧打一掴。且缓缓,子细看。是有是无,是个什么道理。直饶汝向这里明得。若遇衲僧门下,好槌脚折。又曰:三乘十二分教,横说竖说。天下老和尚,纵横十字说。与我拈针锋许,说底道理来看。与么道,早是作死马医。虽然如此,且有几个到此境界。不敢望汝言中有响,句里藏锋。瞬目千差,风恬浪静。又曰:我事不获已,向汝道。直下无事,早是相埋没也。更欲踏步向前。寻言逐句,求觅解会。千差万别,广设问难。嬴得一场口滑。去道转远,有什么歇时。此个事,若在言语上。三乘十二分教,岂是无言。因什么道,教外别传。若从学解机智得。只如十地圣人,说法如云如雨。犹被佛呵,谓见性如隔罗纱。以此故知。一切有心,天地悬殊。虽然如是,若是得底人。道火何曾烧口。终日说事,何曾挂著牙齿。何曾道著一字。终日著衣吃饭。何曾触一粒米,挂一缕丝。然犹是门庭之说。须是实得与么,始得。若约衲僧门下。句里呈机,徒劳□思。直饶一句下,承当得,犹是瞌睡汉。 偃以足跛,尝把拄杖行见众。方普请举拄杖曰:看看北郁单越人。见汝般柴不易。在中庭里,相扑供养汝。更为汝念般若经曰: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众环拥之,久不散。乃曰:汝诸人。无端走来,这里觅什么。老僧只管吃饭屙屎,别解作什么。汝诸方行脚,参禅问道。我且问汝,诸方参得底事。作么生,试举看。于是不得已。自诵三平偈曰:即此见闻非见闻。回视僧曰:唤什么作见闻。又曰:无余声色可呈君。谓僧曰:有什么口头声色。又曰:个中若了全无事。谓僧曰:有什么事。又曰:体用无妨分不分。乃曰:语是体,体是语。举拄杖曰:拄杖是体,灯笼是用。是分不分。不见道,一切智智清净。 又至僧堂中,僧争起迎。偃立而语曰:石头道,回互不回互。僧便问,作么生是不回互。偃以手指曰:这个是板头。又问作么生是回互。曰汝唤什么作板头。永嘉云,如我身空法亦空。千品万类悉皆同。汝立不见立,行不见行。四大五蕴,不可得。何处见有山河大地来。是汝每日把钵盂吃饭。唤什么作饭。何处更有粒米来。僧问,生法师曰:敲空作响,击木无声如何。偃以拄杖空中敲曰:阿耶阿耶。 又击板头曰:作声么。僧曰:作声。曰这俗汉。又击板头曰:唤什么作声。 偃以乾祐元年七月十五日。赴广主诏,至府留止供养。九月甲子,乃还山。谓众曰:我离山得六十七日。且问汝,六十七日事作么生。众莫能对。偃曰:何不道,和尚京中吃面多。闻击斋鼓曰:鼓声咬破我七条。乃指僧曰:抱取猫儿来。良久曰:且道鼓因甚置得。众无对者。乃曰:因皮置得。我寻常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尽大地是个法身。枉作个佛法知见。如今拄杖,但唤作拄杖。见屋但唤作屋。又曰:诸法不异者。不可续凫截鹤,夷岳盈壑。然后为无异者哉。但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举拄杖曰:拄杖子不是常住。忽起立,以拄杖系绳床曰:适来许多葛藤,贬向什么处去也。灵利底见,不灵利底著我热谩。 偃契悟广大,其游戏三昧,乃如此。而作为偈句,尤不能测。如其纲宗偈曰:康氏圆形滞不明。魔深虚丧击寒冰。凤羽展时超碧汉。晋锋八博拟何凭。又曰:是机是对对机迷。辟机尘远远尘栖。久日日中谁有挂。因底底事隔尘迷。又曰:丧时光,藤林荒。徒人意,滞肌佨。又曰:咄咄咄,力[囗@力]希。禅子讶,中眉垂。又曰: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塞却咽喉,何处出气。笑我者多,哂我者少。每顾见僧即曰:鉴咦。而录之者,曰顾鉴咦。德山密禅师,删去顾字,但曰鉴咦。丛林目以为抽顾颂。北塔祚禅师作偈曰: 云门顾鉴笑嘻嘻,拟议遭渠顾鉴咦。任是张良多智巧,到头于是也难施。 偃以南汉乾和七年四月十日。坐化而示。即大汉乾祐二年也。以全体葬之。本朝太祖乾德元年。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梦偃以拂子招曰: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我在塔久,可开塔乎。托时奉使韶州,监修营诸寺院。因得绍庄之语,奏闻奉圣旨。同韶州牧梁延鄂至云门山。启塔见偃颜貌如昔。髭发犹生。具表以闻。有旨李托迎至京师。供养月余,送还山。仍改为大觉禅寺。谥大慈云匡真弘明大师。 赞曰:余读云门语句。惊其辩慧涡旋波险。如河汉之无极也。想见其人,奇伟杰茂,如慈恩大达辈。及见其像,颓然伛坐胡床。广颡平顶,类宣律师。奇智盛德,果不可以相貌得耶。公之全机大用,如月临众水。波波顿见,而月不分。如春行万国。处处同至,而春无迹。盖其妙处,不可得而名状。所可知而言者,春容月影耳。呜呼,岂所谓命世亚圣大人者乎。
2020-07-14
曹山本寂禅师法语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禅师讳耽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余年。价以为类已,堪任大法。于是名冠丛林。将辞去,价曰:三更当来,授汝曲折。时矮师叔者知之。蒲伏绳床下,价不知也。中夜授章,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矮师叔引颈呼曰:洞山禅入我手矣。价大惊曰:盗法倒屙无及矣。后皆如所言。 宝镜三昧,其词曰: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必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儿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五位君臣偈。其词曰: 正中偏。 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 偏中正, 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 正中来, 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偏中至, 两刃交锋要回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气。 兼中到, 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终归炭里坐。 三种渗漏,其词曰: 一见渗漏。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二情渗漏,谓智常向背,见处偏枯。 三语渗漏。谓体妙失宗,机昧终始。 学者浊智流转,不出此三种。 纲要偈三首。 其一名敲倡俱行。偈曰:金针双锁备,挟路隐全该。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 其二名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寻进退,金锁网鞔鞔。 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事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 黎明章出山。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止临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示众曰:僧家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已背后,方得自由。若也转不得。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说什么大话。若转得自已,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假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中,还有祖意也无。答曰有。曰既有,达磨又来作么。答曰:只为有,所以来。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已乎。如经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劫者滞也。谓之十成,亦曰断渗漏也。只是十道头绝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耽著。名为取次承当,不分贵贱。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还能成立得事么。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汝不见南泉曰:饶汝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子细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还成滞著。若脱得,拣什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轮迥。汝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爱说向去事,此病最难治。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净洁病为重。只如佛味祖味,尽为滞著。先师曰:拟心是犯戒。若也得味是破斋。且唤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是犯戒。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即今三羯磨时,早破了也。若是粗重贪嗔痴。虽难断却是轻。若也无为无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亦不独为汝。今时莫作等闲。黧奴白牯修行却快。不是有禅有道。如汝种种驰求。觅佛觅祖,乃至菩提涅槃。几时休歇成辨乎。皆是生灭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辨。不见道计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牵犁拽耒,得此便宜,始较些子。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亦曰变易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须子细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么体会修行,莫趁快利。欲知此事,饶今成佛成祖去,也只这是。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虽然没用处,要且离他不得。须与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不见永嘉云,莽莽荡荡招殃祸。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曰只这个总是。问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菩提涅槃。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乃至世间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变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祸,为不小。因什么如此,只为变易。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香严闲禅师会中有僧。问如何是道。闲曰枯木里龙吟。又问如何是道中人。闲曰髑髅里眼睛。其僧不领,辞至石霜。问诸禅师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诸曰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诸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章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章曰血脉不断。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章曰干不尽。又问有得闻者否。章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又问未审是何章句。章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乃作偈曰: 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有僧以纸为衣,号为纸衣道者。自洞山来。章问如何是纸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又问如何是纸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诺即脱去。章笑曰:汝但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章作偈曰: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若向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僧问五位君臣旨诀。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偏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审详辨明。君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问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问如何是臣。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问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问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不无偏。问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 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又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问曰:披毛戴角是什么堕。章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什么堕。曰是尊贵堕。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类堕。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维摩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觉闻知。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章读杜顺傅大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与么道。门弟子请别作之。既作偈,又注释之。其词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我无渠即余,不别有。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直须吐却。)何假假传书(不通信)。我说横身唱(为信唱)。君看背上毛,不与你相似。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犹恐是巴歌。南州帅南平钟王。雅闻章有道,尽礼致之不赴。但书偈付使者曰: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 天复辛酉夏夜,问知事。今日是几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门弟子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圆。 赞曰:宝镜三昧其词要妙。云岩以受洞山,疑药山所作也。先德惧属流布,多珍秘之。但五位偈,三种渗漏之语,见于禅书。大观二年冬。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赴官钱塘。过信州白华岩,得于老僧。明年持其先公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当为发扬之。因疏其沟封,以付同学。使法中龙象,神而明之。尽微细法执,兴洞上之宗。亦世英护法之志也。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