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行恭敬,妙解脱门
普行恭敬,妙解脱门六祖大师说: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普行恭敬,多么简单而易行的见性法门,然而却经常被我们忽略和忘失。当你能普行恭敬,你不用学习任何法门,可以直达解脱,直接收获最大的智慧,直接受用最大的乐趣,直接触碰到万物的根源。为何如此?能普行恭敬,说明你谦卑,没有傲慢心。能平等对待一切人一切事。能普行恭敬,说明你我执轻,心量广大,尊重一切。能普行恭敬,说明你不看重事物的表面,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内在的体验。能普行恭敬,并不是巴结讨好对方,也不是崇拜抬高对方,而是借助对方来熏练自己,提升自己,圆满自己。普行恭敬,能折服我慢,能训练定力,能增长智慧,能提升觉察力。在任何场合,接触任何人,多一分尊重和关怀,就少一分傲慢和自私。多一分恭敬和善意,就少一分懒散和冷漠。能普行恭敬,虽心不求,自然具大功德,获大福报。普者,普及一切人,非只限亲善于我者。正所谓冤亲平等。于亲人或陌生人,于有恩人或怨敌,都能心行恭敬,平等对待。有人能恭敬父母师长上级领导和自己喜欢的人,却对陌生人、子女、下属、身份低的人和怨仇不能心生恭敬。此等心有拣择的恭敬,非是普行恭敬,故非善法,亦无功德。恭敬别人,不是为了抬高别人,而是为了磨平自己。恭敬别人,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与别人同心同德,同步同享一体的快乐。恭敬别人,能泯除分裂和对立,建立沟通和桥梁。万善来自于诚,万美来自于敬。普行恭敬,不在口说,要在心行。普行恭敬,第一要克服爱面子和虚荣心的毛病。把自己放低,放在一边,突出别人,照顾好别人,服务好别人。不要分别人的身份高低,见到乞丐和君王,保持同样的恭敬和礼仪。第二,要克服懒惰的毛病。恭敬别人,需要付出很多的行动。比如见到别人主动问好,面带微笑,为别人端茶倒水,为同一饭桌用餐的人夹菜。而大多时候,我们练一声招呼都懒得打,连一个微笑都懒得布施。第三,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当我们只想自己,就无法去恭敬照顾到别人。而当我们能恭敬每一个人,对自我的执着就会减轻,因之而产生的烦恼自然减少。第四,普行恭敬,要多行,多练,多做。恭敬他人,既不能太随意,又不能太刻板。言语动作之中,保持一股中正和善之气,由内而发,由觉带领,以智为导,恰到好处,让人如沐春风。普行恭敬,虽然重在于行,但存心更要真诚,当心甘情愿,自然放松,尤为关键。若心不诚,而只是做做恭敬别人的样子,另有所图,如此恭敬别人,毫无意义。修行、觉悟和解脱,离我们并不遥远,触手可及,随处可施。修行、觉悟和解脱,也不是每天高谈玄妙之理,而就在平凡平常的小事中,尽藏真正妙义。常须下心,普行恭敬。此是诸佛教法,妙解脱门。祖师谆谆教导,第一甘露法雨。当为座右铭,勤而行之,持而久之,自然无我无缚,悠然快乐。愿你我都能下心柔软,普行恭敬,直接收获常乐我净,直接步入妙庄严域大解脱门。
2023-02-04
-
行善,幸福人生的开始
行善,幸福人生的开始人们都想得到。想得到什么,那一定是有限的。当你想要去付出,去送给别人什么,你会成为无限。因为只有无限,才会源源不断,愈送愈多。人们都想被帮助,就像一个杯子希望被倒满水,那你永远是匮乏的。当你去做那个帮助人的,去成为水,而不是杯子,你会成为无限。人们都想挣钱,拥有金钱,就算你拥有再多金钱,而不会使用,不懂得让金钱流通,你仍旧是匮乏的。当你变成金钱本身,把自己交托出去,任意流动,你变成了自由,变成了道的载体。人们都想得到佛的加持和菩萨护法善神的护佑。那样,你永远不能自给自足。当你自己成为佛陀或护法神。你不但能自我满足,还能成为加持和护佑别人的人。自我永远是狭小和有限的,去成为无我,你会成为广阔和无限。总是盯着自己,你的世界会越来越狭窄和无趣。关注他人,利益他人,照顾他人,你的世界就会丰富和有趣。你会与他人共享很多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善的魅力并不在于它让你获得了什么,而在于它使你经历了什么,成为了什么。存什么样的心,它的意义不是你对谁做了什么,不是别人因你获得了什么,那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存心使你获得的感受。那个感受,才是生命的实相和最有价值的东西。感官所带来的快乐转瞬即逝,内心感受的温暖、爱和互动,那才是永恒的。行善永远不晚,它就和见性是一样的,是言下的,言下即能行善。能言下行善,即能言下见性。早晨睁开眼睛时,内心对这个世界没有丝毫抱怨,全是感恩与明亮。晚上闭上眼睛时,内心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要求和不满,全是满足与喜悦。当你想到什么而让心中充满暖意,在最快的时间去行动,把那个想法展现出来。快速而有力的行动,那是你幸福人生的开始。为晚回家的人打开一盏走廊里的灯,把马桶盖上残留的水滴擦干净,进屋时把门带上,把你很喜欢而不是想丢掉的东西送给别人,对你看到的任何一个人说你今天的衣服很漂亮…永远不需要等到明天再去庄严你的心。随时随地,每一件小事中,都蕴藏着爱的生机。只是等着你用一份善意,带着觉知,从自我的牢笼里走出来,去发现它们,去实践它们。
2023-02-04
-
当你坐禅的时候
当你坐禅的时候当你坐禅的时候,你安住在呼吸上,那时的你,就像一棵树。微风吹过你,又从你的树干散发出新的空气,源源不断,无尽无穷。当你坐禅的时候,你随着自己的呼吸而心渐平静,那时的你,就像一杯水放在桌子上。你越来越澄清,而你中的妄念虽然也在涌现,但是觉察的力量使它们再也无法欺骗你。当你坐在那里,耳根安住在鸟声或风声或其他任何声音时,你就像一件乐器,一件纯粹的不需要演奏就能发音的乐器。所有的声音都从你心性的琴弦传送出来,而那,不管是什么,都美妙绝伦。当你坐在那里,安住在周身的触受时,身体的任何感受和觉知都让你无比安心。你成了一朵蒲公英。你发现自己越来越柔软和放松,乃至所有组成你的部分,被智风一吹,顿时散开,飘向空中。当你安静地坐在那里时,只要你未思善、未思恶、未思是非、未想人我,你就会变成一条河流。虽然有无数的念头流经你,但没有一个在你那里停流。你畅通无阻,生生不息。当你坐禅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是,唯独不再有我。你可以有念头,有思想,唯独没有实实在在的心。当你安静的坐在那里,不必一定跏趺而坐,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放松双肩,放松双腿,放松头脑。你发现,所有的故事都接近尾声,所有的幻像都逐渐褪去,所有的喧哗都逐渐远离。你就像一座山,能生长一切,却不为一切所动。当你安静地坐在禅凳、草垫或任何一把椅子上,当你的呼吸开始匀称、变细,并因此而安住。你变成了一个管道,所有的一切都通过你,又从你那里流走。当你微闭双目或者睁开眼睛,只要你足够安静,你就能发先自己变成了一片云,无依无家,无系无碍,无缘无缠,对一切不再向往,而只是随风飘逝。当你静静地坐在林下或溪边或任何地方,你能闻到周围空气中的味道。你发现,你和那气味融合为一。整个宇宙变成了香水海,整个虚空弥漫着戒、止、定、慧之香。你发现,胸中无物鼻孔开,心地清净是真香。当你坐禅坐得足够专注与纯熟,你从禅凳上下来,走路或者做事,无论在哪里,你身心同样被一股柔弱的力量包围,你能感受到自己如同空气,就像在禅凳上感受到的一样。只要你不抗拒,没有任何东西能伤害你。不管你以什么样的形式坐禅,当你的身心越来越安静,你可以是一切,你唯独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当你找不到真实的你,你看到了真实的你。修一切法门,诵经、打坐、行禅、行六度万行,都是为把你送到这里:坐禅。坐断妄想,彻见本性。坐除是非,得见无生。生命如此朴实,真理如此妙美。去坐禅吧,当你坐禅时,你才能发现一切的秘密。世界的面纱在你面前脱落,真实的世界在你面前呈现。
2023-02-04
-
我爱你,所以打击你
我爱你,所以打击你在一条前面有悬崖的路上奔驰着无数量汽车,那些因为汽车机器故障而不得不停下来的人很沮丧,很难过,甚至非常生气。因为他们可能因此无法顺利到达目的地,无法享受他们预期的快乐。但是,不久之后,当他们得知那些正常飞驰的汽车都掉入悬崖时,他们才醒过神来,庆幸自己是被上天眷顾的人。如果你现在身体不好,如果你现在事业失败,如果现在你失去亲人,如果你现在没办法像别人那样追逐快乐,疯狂奔跑,请不要伤心难过。那是老天爱你的方式,它提醒你,如果你继续按照以前的生活方式生活,前面就是悬崖,就是深渊,就是痛苦,就是不幸,你会堕入比现在痛苦万倍的境界。请立刻刹车。你不愿停下来,好,那我就打击你,让你停下来。朋友,当全世界的人都沉迷于物质和享乐时,你难道看不到他们已掉进空虚的深渊?朋友,当你身边所有的人都追逐金钱、名誉、财富时,你难道看不到他们已经迷失了自己,正奔赴疯狂吗?朋友,当所有的人都为了老婆、孩子、房子、车子而拼命赚钱时,你难道看不到,他们已经成为我所的奴隶,完全被卷进生灭的洪流。如果你看到这些,为什么不戛然而止?你难道被他们的洪流裹挟与他们一同奔赴恶道?你难道还在羡慕他们获得的成功和享受的快乐?功德天给你多少快乐,黑暗女就会成倍地给你多少痛苦,夺走你的身命财。要知道,这姐妹俩如影随形,从不分离。如果你现在的疾病还没有恢复,而身边的人全都恢复了,又去过以往的生活,请不要羡慕他们。要庆幸你自己还在休息,还有反思的机会,还有转变的可能,还有觉醒的时间。你可以坐禅,可以经行,可以聆听善知识的开示,可以阅读佛经,可以慢下来感知你身边早就存在的理想国。如果你现在还是一贫如洗,还是一事无成,还是孤身一人,请不要羡慕那些拥有一切的人,要庆幸自己:你不用担心失去任何东西,你不用因为抓住任何东西而紧张,你不用费力去维护任何关系。你已经站在了诸佛的山顶,因为诸佛也是一无所有的人。只是,你还没有认识到,原来,这才是真正富有。改变思想,转变认知,停下来反思人生,这才是你被上天打击和阻止的价值所在。上帝说:我爱你,所以打击你。不要辜负上天对我们的厚爱。不要再过以往的浑浑噩噩的生活,静下心来,安禅静虑,反思过往,誓改前非,去过清净安详,自在无忧的生活。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2023-02-04
-
初五迎财神
初五迎财神今天是大年初五,是财神爷降临人间的日子。人们以为这是迷信,事实则不然,财神确实经常会降临人间。但是你认不认识财神,那才是关键。佛是自心作,财神亦如是。若想接财神,须识得财神是什么。布施的心,欢喜的心,助人的心,和善的心,即是财神。拥有这样的心,财神不请自到;没有这些心,终日拜财神,终日求财神,终不见财神。世人总求遇到财神,不想自己去做财神,故永远与财神无缘。自己去做财神,才能见财神。去布施财富,布施快乐,布施和善,布施喜悦,那才是财神的真正含义。拥有这样的如是心,财神天天到,日日到,时时陪伴。没有这样的心,日日与财神相撞,日日相错过。佛亦如是。终日求佛,终日失佛。佛是大慈大悲,是平等觉悟,是无染无着。悟这样的心,成为这样的心,佛不求自来,不修自成。菩萨亦如是。观音是慈悲,文殊是智慧,地藏是大愿,普贤是大行,弥勒是大舍。拥有慈悲喜舍心,拥有利益众生的愿力,勤于实践佛法,诸大菩萨在你心地上大放光芒。人们终日求财,不知财非外来,乃是自心土壤常行布施、常益他人,种得而来。财非买乐,买乐之财,反生灾苦。财是济苦,济苦之财,能生悲心。生悲心者,乃是真财。会用财者,愈用愈富。不会用者,愈用愈贫。会用财者,散之于民,成为管道。不会用者,常聚不散,拥堵成滞,毫无利益。纵有金银成山,只是一堆死物。财非拥有,拥有之财,犹如死水,死水停滞,终会枯竭。财是流动,流动之法,普利万物,源源不断。能利物者,乃是真财。财非物质,物质资身,身可磨灭,财亦如是。资心润德,常施常有。如是之财,是真财也。财非生灭,诸行无常,须臾丧失。丧失之物,非是财也。财是常利。常利之法,从常住生,从无我来。常乐我净,不生不灭,乃是真财。若不识得如是财神,如是善财,如是真财,能离苦得乐者,无有是处。愿诸位以世间有形之财,换得常净法财。以物质有相之财,赢得常住无相法财,以苦乐参半之有漏之财,悟得无苦无乐之无漏真财,是真财神爷也。愿大家识得财神爷,自己做财神爷,与众生送智慧,施法财,常救度,与同事,共解脱。
2023-02-04
-
琉璃眼、琉璃心、琉璃世界
琉璃眼、琉璃心、琉璃世界好坏美丑,善良邪恶,优点缺点,智慧愚痴,罪恶无辜,这些都是人的意识分别出来的,是虚妄世界里的东西。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没有什么是善良或邪恶,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天真。在一朵花面前,没有什么好坏美丑,花朵只会随风摇摆,散发芬芳,它对美丑完全没有评判。在一只小鸟面前,没有什么智慧愚痴,小鸟只会觅食、鸣叫、栖息枝头,举翅飞翔。小鸟可能会饥饿,会恐惧,会疼痛,但是他不会去指责你愚笨,它不会轻视于你。在一个佛面前,没有什么是优点和缺点,佛视一切如梦如幻。佛虽然也会赞叹众生有什么样的优点,也会说众生的各种缺点,但那只是佛和众生的游戏,是一种哄骗和善意。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游戏。在佛的心里,实际上并没有那样的评判。在一个觉悟者面前,没有什么是罪恶与无辜。他们以无生的智慧看到一切都只发生在妄念和心识之中,而在真实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你能用孩子、花、小鸟、佛和觉悟者的眼睛视一切,你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如果你能用无分别智视一切,你看到的就是琉璃光的世界。如果你能用如幻的眼睛看一切,你看到的就是平等的世界。如果你能用无生的眼睛看一切,你看到的就是寂灭的世界。如果你能用离心意识的眼睛看一切,你看到的就是佛的世界。看到什么,与什么无关,与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有关。世界是什么样子,不取决于它是否高低不平,是否有垃圾和杂草,是否有犯罪和痛苦,是否有出生与死亡,而是取决于你内心是否有高低不平、有善恶美丑,有生灭的分别。拥有一颗琉璃眼,觉悟一颗琉璃心,你就会看到一个琉璃的世界,纯粹的世界,绝对美好的世界。学会用清净的眼睛看世界,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变得美好,你身边的每一个风景都曼妙,你身边的每一个性格都可爱,你身边的每一张面孔都迷人,你身边的每个故事都精彩。
2023-02-04
-
善境界者,善用其心
善境界者,善用其心我们身边总会出现一些让我们觉得不讲理的人或事。你会非常生气: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和事出现?你想到他们就不舒服。也经常会跟他们据理力争,但经常是越讲越讲不清,还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愤怒之中。仇恨之心不知不觉就在心中生起、扎根、增长,然后让自己很长时间生活在苦闷中。如果你这样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人,你永远无法摆脱这种恶运。事情的真相完全不是你看到的那样。这些人的出现是利益我们、成长我们、帮助我们的。我说的利益,不是金钱和财富上的利益,而是心性上的提高和成长。如果你生活中出现的都是顺境和顺着你的人,什么事都让你满意,让你欢喜,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温室里的花朵,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个脆弱和没办法面对无常的人。可能在某一天,一个很小的逆境就会让你精神崩溃,一个很小的打击就会让你绝望。当我们身边总是出现那些让我们不顺利的人,这时,你要反思,你要换一种思惟思考问题。我们非但不能心生厌恶,反而还要心存感激。他们是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看清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陷在错误的用心之中。他们是来助我们修行,给我们做陪练来的。通过这些人和事,我们来训练自己的心不被境转,训练自己的心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训练自己的心变得柔软和退让,提醒我们造成我们痛苦的并不是外境,而是自我的执着。我们终有一天会看到,外境的顺利、事情的顺畅和他人对你的顺从,那不是真正的顺遂和吉祥。它们是无常的,会消失的。这个世界不可能只发生让你高兴的事。你遇到一切境界,都能用喜乐的眼光,用顺遂的心态,用和美的心意去面对,用慈悲和包容的心量去接纳,那才是吉祥如意的根源。将你原来的用心转化为相反,将你原来的观念转化为积极,将你狭隘的视角转变得宽阔,那才是真正的转境,而不是一定要把境界和人事转变过来。当你的心真正的转了,你遇到的人与事慢慢地也会发生转变,而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远是你的心境,你怎么对待你自己的心,那才是你真正关注的。你生了一个心,它是否让你快乐,而不是相反,这才是智者的用心之处。因为一件事恨一个人或报复一个人是最愚蠢的。如果你恨的人,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样的人,那你完全没有必要恨他。如果他是一个恶人,自有因果等着他,你完全不必恨他甚至报复他。所以,不论我们遇到任何事,只是看好自己的心,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能被相所骗,不能让自己的心充满不善。善护念,那才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将自己迷失于外境的心时时找回来,那才是至善。所有的境界都是来提醒我们的用心。境无好丑,心错用之,顺逆境界立刻显现,善业恶业判然分明。善境界者,善用其心。不识境乃唯心所现,即被境转,失其善心。哀哉,是为大失。望诸仁者,善护于念,心莫染境,即是如来。
2023-01-24
-
吉祥经
吉祥经亲爱的家人,各位眷属,今天是春节,多么美好的节日。祝大家春节万福,全家万福,一切万福。在这美好的节日,我为大家心赋一首偈颂,送给大家一份吉祥。世人皆想获富贵,得长寿,相好庄严,所遇吉祥。须知获得这些的因,如何获得,怎么获得?您想一生平安,无灾无难,长有余庆,所遇皆祥。须知要做些什么,行些什么,才能获得如是果报,如是长乐。您想常居净土,常生净国。跟诸上善人为伍,与诸佛菩萨为伴。须知何因?所行为何?方能所愿圆满。您想事有所成,功德殊胜,常得天助,不成半途。须知成事的因,获得殊胜的方法。你想烦恼不生,忧虑远离。须知关键,须会方便。万事有法,万物有道。察其轨则,不过一心。心与物违,画地为牢。心不违逆,金石为开。心能通之,是名为神。行能践之,乃名为圣。若欲得吉祥,得之须有方。听我说偈:求福不如引福至,美丽哪如心无尘。花若芬芳蝶自来,人若良善众福湊。积善之家有余庆,予乐之人福无边。苦乐无门心自招,顺逆境界唯心画。长寿健康须悯物,一切顺成当护生。子孙满堂要戒杀,无灾无祸常摄念。福报来自于布施,相好来自于恭敬。智慧来自于息虑,坦荡来自于真诚。吉祥来自于善良,如意来自于退让。平安来自于少欲,无难来自于止足。豁达之人常谅恕,自在之人不操控。满眼不见世间过,佛国净土便现前。谦卑菩萨爱悦,不争诸佛来寻。常舍一切无亏,无求诸苦皆走。烦恼不生莫妄想,知幻即离心无住。反思心性常丰满。自大则因心不圆。静坐一切归零,行动莫染万境。卧则呼吸绵绵,身心不离神自宁。多赞叹,心自欢欣。常随喜,心无骄慢。慈悲无敌人,智慧无障碍。无我离嗔恨,天真近自然。若要得如意,听我吉祥偈。想得久平安,须在心上建。心安大地平,心清万法明。心生一切生,心净一切净。若欲得吉祥,听我吉祥经。欲得真功德,回心莫远行。
2023-01-24
-
祝福
新年祝福今天是除夕,也是新年。想送给大家一份祝福。我不仅祝您身体健康,更祝您慧命增长。我不仅祝您日进斗金,更祝您德馨慧香。我不仅祝您万事顺遂,更祝您心通神达。我不仅祝您福寿无边,更祝您法身无量。我不仅祝您六时吉祥,更祝您内心安详。祝您辞去旧的观念,迎来新的思想。祝您放下过去的怨恨,迎来满满的感恩。祝您告别以往的幻梦,迎来觉醒的曙光。祝您丢掉琐碎的执着,迎来更多的洒脱。祝您撤除所有的对立,迎来更多的拥抱。祝您接受变化,看破无常。祝您放慢脚步,活于觉知。祝您不再逐物,认出自己。祝您爱惜自己,不再逞强。我不祝您才高八斗,只祝您大智若愚。我不祝您文章盖世,只祝您心无尘劳。我不祝您飞黄腾达,只祝您安守平常。我不祝您鹏程万里,只祝您无忧无虑。过去的让它过去,我祝您活在今天,活于干净,活于明亮。未来的当然可期,但是它从当下累积。祝您一切善法从今日起,一切恶业从今日清。我不仅祝您阖家团圆,更祝您认出更多的家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不仅祝您梦想成真,更祝您梦中无梦,真不执真。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祝您七宝来聚,八德萦身,无苦无难,无诸盖缠。祝您无明远离,旧习迁散。慧花开放,定水湛然。祝您唱自在曲,入无诤群,结无染缘,聚般若餐。祝您食解脱食,喝四摄汤,走欢喜亲,拜大舍年。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送给您。祝您心如莲花,身似白云,沐于春风,游在红尘,悲智双运,福慧绵绵。
2023-01-22
-
祖师禅
祖师禅香严智闲禅师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仰曰: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仰见香严,曰: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师举前颂。仰曰: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师又成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师复有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香严前述两偈,皆被仰山视为心机意识,记持而成,只会得如来禅。因何又述一偈“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便被仰山祝贺,且喜闲师弟会得祖师禅也?香严最后一偈有何长处而能证明他会得祖师禅?此处正是我等起疑情而下手参禅处。达摩祖师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达摩祖师各弟子所呈心得,明明皆合有道理,因何只得达摩皮肉。二祖依位而立,却得其髓?此处正是我等参究下手处。一日,六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神会所答,与我等所学佛经义理本不相违,因何六祖却说他将来就算有了住山的道场,也只是个知解宗徒。六祖这样说,说明神会这样的回答,并未得到六祖的认可。这又是为何?六祖大师一日浣洗所授之衣。忽有一僧方辩来见六祖,欲见达摩所传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六祖问方辩:“汝试塑看。”竟是何义?复又对方辩说:“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又是何义?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石霜侍者。洎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九峰)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座曰:先师有甚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元来未会先师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座已脱去。师拊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为何首座一柱香内,坐脱立亡,来去自由,有如是等功夫,九峰禅师仍说他“先师意未梦见在”?云居道膺禅师曾令侍者送裤与一住庵道者。道者曰:自有娘生裤,竟不受。师再令侍者问:娘未生时著个甚么?道者无语。后迁化有舍利,持似于师。师曰:直饶得八斛四斗,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好。烧出舍利,总被人们视为有修行。可是为何却被云居禅说,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德山禅师听闻南方禅席颇盛,师(德山)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曰:这个是甚么文字?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师无语。德山禅师金刚经讲得可谓头头是道,著作成疏。可是竟然被一个卖点心的婆子问得语塞。最后自己不得不把青龙疏钞全部烧掉,这又是为什么?纸衣道者来参曹山,师(曹山)问:莫是纸衣道者否?者曰:不敢。师曰:如何是纸衣下事?者曰: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师曰:如何是纸衣下用?者近前应诺,便立脱。师曰:汝只解恁么去,何不解恁么来?者忽开眼,问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师曰:未是妙。者曰:如何是妙?师曰:不借借。者珍重便化。曹山所言“不借借”复是何义?云门禅师到江州,有陈尚书者请斋。才见便问:儒书中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作么生是衲僧行脚事?师(云门)曰:曾问几人来?书曰:即今问上座。师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书曰:黄卷赤轴。师曰:这个是文字语言,作么生是教意?书曰: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忘。师曰:口欲谈而辞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忘,为对妄想。作么生是教意?书无语。师曰: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书曰:是。师曰: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书无语。师曰:尚书且莫草草。三经五论,师僧抛却,特入丛林。十年二十年,尚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书礼拜曰:某甲罪过。陈操尚书如上回答,哪里不对?竟不被他云门认可?又云门云:非想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复是何义?使得一上来底气十足的陈尚书,后来竟然无语,最后不得不自认某甲罪过。上面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起疑情,参禅悟道的好机缘,我们不要轻易放过。不仅是我们,就连过去的祖师,被真正的过来人一问,全都一头雾水,以前所学的一切竟丝毫用不上。大家是否反思过这个问题。我们难道都学错了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一读到公案就全都迷糊,不知祖师在说什么?通过对上述几个公案的了解,我们也对祖师禅有了一些了解。大家读到这些地方,若不知其义,囫囵吞枣,扔到一边,以为不会这些,也不障碍解脱,即是自欺自瞒也。当择几则公案,紧紧咬住,日参夜参,行也参,坐也参,立也参,卧也参。不间断地做功夫,直到忽然明白祖师用意,心花怒方,才知道佛法原来是这般。
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