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2-01

问:

顶礼师父!我听到有师父说在家人不能听出家人的戒律。无意听到也不可以。要堕地狱,我有疑惑。请师父告知.谢谢

答:

不去听即可。如果不小心听到,心不住即无罪。罪从心有所住而起。心若不住,罪从何生?

28
2021-12

问:

阿弥陀佛!请师父开示,我们在生活中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事或环境时,是应该勉强改变自己的习气,或是破除我执的那个点,还是说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回避某些事情来生活呢?

答:

每有什么是一定的。你所做的每个选择的刹那,就已经结束了。人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做了什么选择,而是在选择时分别好坏对错,迟迟不能做出选择,被选择所烦恼。

22
2021-12

问:

请教师父:平时结缘的有些法宝(用坏的)还有带有佛字的背包,以及平时学习佛法笔记,该怎样如法处理?感恩!

答: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处理,你会带着这个疑惑吃饭、睡觉、做事,甚至死去吗?怎么处理才是最好的呢?你好好地想一想?有最好的处理方法吗?如果你以任何一种你以为好的方式处理了,这时别人提出了一种说法,与你认为的不同,你又会如何看待?你是否又会觉得你先前处理的方式不太好?又会生起同样的问题和烦恼?到底该如何处理呢?可见,你所有的烦恼和疑惑其实并不来自于如何处理佛经、带佛字的背包与佛法笔记,而是来自你的知见,来自你对虚妄事物的执着,来自你的无明。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去执着和分别对待,除非我想让自己烦恼。不管是佛经、还是与佛法有关的一切,都只是一种工具,提醒我们去除执着。如果我们对这些工具产生执着,那么,放下它,是唯一的解脱之道。放下对“佛”、“佛像”、“佛法”、等名相和概念的执着,直接把那些东西扔掉,或像保有任何旧衣物、旧物品一样,把它们放在箱子里,存放起来,如果将来需要它们,还可以继续用。当你不再执着它们,无论你怎样对待它们,它们都不再给你带来困惑和烦恼。

16
2021-12

问:

请师傅开示如何顿有山河大地?

答:

向如何有你此一念上会

11
2021-12

问:

顶礼师父!请问佛教是唯心论吗?佛教的心是指意识心吗?

答:

佛教不是一种理论,不是哲学或宗教,更不是唯心或唯物论,它是自行圣智所行境界,是需要亲自观察、实行和实证的。通过学习和验证,达到所有觉悟者所达到的解脱。

07
2021-12

问:

顶礼师父!释迦族人因口腹之欲捕杀鱼,而小时的释迦牟尼佛,当时也报以了一个微笑,我想那些族人当时在捕杀时根本就不懂因果,也没有考虑到因果,不是说心若不生,万法无咎吗?既然这样,为什么他们杀鱼时没做杀想,甚至连幼儿一个好奇的笑容,都还仍会受因果报呢?请师父开示。

答:

杀鱼之心,本就是无明,虽未做杀生心想,但生害彼益我之心,损伤物命之心,无明贪欲之心,种种不善用心,皆是颠倒心,非不生心也,故感召如是果报。乃至佛陀所用之心与众不同,故报亦不同。所言果报,皆自己所用之心所感,非从外来。

03
2021-11

问:

顶礼师父,寺院做的超度普佛,消灾普佛与实相不相应。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了普佛之后清净了,之前是很烦躁的状态,祈请师父开示

答:

清净也只是暂时的,不能断除根本无明,不能出离生死轮回,清净有何意义?那种清净,只是意识的错觉,并非真正的了达实相后的清净。就像我们遇到开心事,忽然觉得一切都很美好一样,但是逆境一来,生死一来,那美好就忽然消失了。修福报,做超度所得的清净也是一样,是无常的,生灭的,是妄想,并非真正的清净。真正的清净需要听经闻法,如实修行,了达实相。与做超度没有关系。

25
2021-10

问:

师父,您好,不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吗,为什么您却说禅宗是最上乘法呢?请您开示,谢谢!

答:

所谓最上乘法者,就是通达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言最上乘法者,即非最上乘法,是名最上乘法。莫着文字言说,若着言说,即是非法。所言非法者,亦名无实。

18
2021-10

问:

顶礼师父!达摩祖师说“即心即佛,又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望师父慈悲开示!

答:

正问者是汝心汝佛,离此问外,无别心别佛,故言心即是佛。只是你一再睹面不相识而已。

18
2021-10

问:

顶礼师父!翻阅经典,看古人开示,总觉得有那么个地方不够印心,就是对于心和自性的描述。我明白心和性是在《六祖坛经》里心是地,性是王……那段理解的。而自己找寻您开示关于心性的区别,还是可以印证自己所感。问:“那是祖师混淆了心和性吗?还是您是方便说,而我自己了悟不透彻?”

答:

印心不能执于文字和语言。诸法实相,文字语言,所不能到。还是要领会祖师说法之外的用心,真正要告诉我们去怎么做。去做那些事,才能印心。不是到文字里去印心。

311 篇文章

上一页 12

...

11121314151617

...

3132

禅修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