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铭连读

2025.07.22

楞严咒5遍

2025.07.22

信心铭读诵

2025.07.22

僧宝传黄龙与杨歧

2025.07.11

僧宝传黄龙

2025.07.11

当你不再评判,真爱才会发生

当你不再评判,真爱才会发生评判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所以,无形的屠杀和宰割随处在发生。看得到的争斗终有停止的时候,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指责和杀害却隐蔽难见,根深难拔,帛帛长存。你真的了解你看到的那个人吗?你真的知道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吗?你真的了解你看到的事情的全貌和前因后果吗?你看到一个男人在破口大骂一个女人,你立刻评判:这个男人真没素质。你看到一个人整天游手好闲,什么活儿都不干,你立刻在心里给他贴上标签:这个人太懒惰了!你看到一个孩子顶撞父母,你立刻评判:这个孩子大逆不道!你看到一个人说了谎,你在心里就认定:他是一个骗子。人们很少真正去尊重、理解和关爱别人。在与人交往时,人们总是巧妙的把自己的世界植入对方的行为中,在对方身上演绎自己的内心故事。人们随时随地都在被自己头脑中那把衡量一切的尺子所骗。人们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当成法官。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人们总是认为是别人出了问题,而很少想到是自己出了问题。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却从未想过自己是一个傻瓜。评判、轻视、指责、抱怨、嫌弃随处发生,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明主宰着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无明,没有足够的觉知和理解,你就会活在评判里。我们可以谅解自己的无明,但那不能成为我们一直不去改变自己的理由。在管控和支使自己的孩子前,请先爱他。在给你身边的人建议之前,请先了解他。在评价一个人之前,请先让自己伏在地上。在你没有清空自己的观念前,你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人。你看到的和理解的都是你自己狭隘的观念而已。所以,在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之前,先停下来,低下自己高傲的头,把自己的我见倒空。当你看到别人做了什么,想去评判他时,请带着一颗空心、谦和心、平等心,去倾听和真正弄懂对方为什么那样做。当你不再评判,那时真爱才会发生。当你能够真正理解,慈悲才会注入你心里。你希望别人做什么之前,你先去做。在你评判别人之前,先审视你自己。如果你一次次地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当你尊重一切的发生,你才能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一切都没有发生。请不要留给这个世界那么多评判,请把爱留在人间。

查看全文
谁病了?谁需要治疗?

谁病了?谁需要治疗?师父好,我女儿得了一种怪病,跟脑瘫很接近。现在已经十岁了,连话都说不清楚,智力比平常的孩子低很多,吃饭和走路也都不利索。我求医问药很多年了,现在还在坚持治疗,孩子的病一直也没有明显的好转。我和先生为此都很痛苦。如果孩子一生都是这样,孩子该多么痛苦!那我们该怎么办啊?不知道这样的病能不能通过佛法中的法事,或者拜忏、诵经回向等得到改善,是否有必要继续寻求治疗。请师父给弟子指出一条明路。答:在我看来,你女儿完好无损,她并没有得什么怪病。恰恰相反,是你的头脑得了各种各样的怪病,还把这些怪病投射到女儿身上。人们老是认为别人有问题,从来不去想是自己出了问题。认为别人有问题,是颠倒错乱;看到自己有问题,立地成佛。佛法从来不解决任何事情,佛法让我们看到一切事虚妄不实,一切病从意识生,从妄想生,从无明生,而与外境无关。从来没有一个外在的人得病。凡所有病,皆是自心得病。自心无病,十方觅病,了不可得。什么是病?种种的好坏分别是病,种种的贪爱取舍是病,种种观念评判是病,种种嫌弃和抗拒是病,种种要求和所得是病。世间的一切呈现都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永远是我们的分别心,是我们的评判,是我们的拣择,是我们的抓取。孩子只是我们内在无明的一种呈现。无明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孩子也并未受苦,除非你一直向她投射她是不好的,她是有病的,她是怪的,她是痛苦的。她接受到你的投射,并相信了这点,她开始怀疑自己,她开始顺从你,她开始变得不正常,她开始受苦。有很多病人,他们的痛苦并不是缘于疾病本身,而是缘于内疚——他的家人不停地向他投射他是一个病人的被厌弃心理。所以,所有的苦都是我们传达出去的,是我们投射出去的,是我们宣扬出去的。世界上并没有谁真正在受苦,除非他坚信了什么,除非他不接纳自己,不接纳现实,与现实相抗争。当事情无法改变,接受,那是最根本的治疗,最快的医治。陪伴孩子,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要向她投射她是有病的。她只是和别人不一样,她是独一无二的宝贝,她是来度化我们的天使,训练用这样的心智重新看待孩子,你将不再受苦。真正的治愈是接纳,是爱,是不评判。先治自己的病,自己的病没了,一切病都消失了。这么多年,让你痛苦的不是你的孩子,是你认为孩子出了毛病,你想要治愈她,是这个执念让你和你先生受的苦。你的余生如果不放下这个执念,那才是最可怕的事。只有一种离苦的方式,那就离一切相,回到自己这里来。如果你的心一直关注在孩子身上,你就掉到了轮回的迷梦中,完全迷失了自己。如果透过孩子,返回来看到自己,你的孩子则是你的佛陀,是你的观音,你的救命恩人。你可以带着孩子去看病,如果你无法什么都不做。但是,带着爱去做这件事,而不是带着一定要改变她的目的。就像带她去公园玩,去看电影,去散步一样,把它当成是你们的约会。当你有一天真正接纳你的女儿没有病,你的病也就全愈了。去爱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呈现,接纳来到你面前的所有发生,那才是真正的光明大路,才是生命唯一的解脱之道。

查看全文
慢下来,慢下来

慢下来,慢下来走路时,心中默念,慢下来,慢下来。心回到脚下,知道自己在走路,知道自己慢了下来。吃饭时,心中默念,慢下来,慢下来。心回到嘴上,每一口饭都嚼到,知道自己比以前慢了下来。说话时,告诉自己,慢一点,慢一点,每个字说清楚,每句话表达准确,想好了再说,不要急着表达。话语之间可以停顿和沉默,学会思考之后再表达。看到自己说话时有没有情绪,把心安住在每句话上。洗脸时,提醒自己,慢下来,慢下来。手能感知水的温度,水从手中流下时,知道水从手中流下。把心安住在洗脸的动作上。扫地时,告诉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犄角旮旯,都要扫到。笤帚在哪儿,心就在哪儿。手握住扫帚,不要太紧,不要太松,扫帚不要脱落。整理衣服时,提醒自己,慢一点,慢一点。衣服叠整齐,放整齐,叠好一件,再叠另一件,不要急着把衣服叠好,享受叠衣服这件事。把心安住在手的动作上。穿衣服时,告诉自己,别急,别急,慢一点,穿衣服是件很重要的事。让自己在慢下来时,心变得舒缓、松弛、惬意。看书时,别急着想看下一页或下一章,慢一点,慢一点,书要一字一句地看,看书是为了修身养性,不是为了把书看完。看书是为了让心安静,让文字陪着自己,让自己在文字中休闲。听音乐时,告诉自己,不要急着听下一曲,就好好听这一曲。让心安静下来,跟音符和旋律在一起,沉浸其中,心安住下来。跟朋友聚会时,坐下来,让心慢下来,不要急着说话,或做什么,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就好。如果坐不住了,告诉自己,别急,别急,再坐一会儿,除了坐在这儿,没什么更重要的事。把心沉下来,享受安静,享受无事。喝茶时,端起杯子要知道端起杯子。茶喝到嘴里,知道是温是热,是涩是甜。放下杯子知道放下杯子。每个动作,了了清楚。将一秒钟的动作延伸为三秒钟。将一个动作分解为五个或更多的动作。让心安住在这些动作上。常念:慢下来,慢下来,让你的生活变慢,让你的生活拉长,让你的日子变缓。像想念一个神奇的口令一样,常想念这三个字:慢下来。像一个羸弱的病人那样走路,像一个孕妇那样轻柔、缓慢、小心谨慎,像一个老人那样慢悠悠地做事。当你慢下来,让心回到当下正做的事上来,不安就会消失;当你慢下来,把心从目的收到过程上来,对未来的忧虑就不翼而飞。守护好自己当下的心,就像守护孕妇胎中的婴儿。照顾好自己当下的念头,就像照顾好重病中的身体。让心专注在当下,就像妈妈在烛光下缝补衣服。慢下来,简单的生活有了诗意;平凡的日子有了仪式感。慢下来,你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你才真正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慢下来,你才会妄念不生,烦恼不起。慢下来,你才会身心一如,轻安自在。

查看全文
爱与觉醒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爱与觉醒,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问:师父好,请师父开示一下教育孩子之道,如何教育孩子?答: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的。父母只需要爱孩子,不需要教育孩子。爱才是最好的教育。而父母们所谓的教育,就先留给我们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去学习爱,去提升爱的能力和智慧。自己真正长成大人,孩子自然就被影响和教化。问:您说最好的教育是爱,那么怎么才是爱孩子呢?真正的爱又是什么?答:你对幸福和快乐的认知决定了你的学习方向和自我教育,也决定了你的孩子的成长方向。教育有不同的维度,有知识层面的,有生存技能方面的,有社会应用上的,有生命觉醒方面的。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只是上好学校,有好工作,事业有成,生活美满,那么,你在教育上的学习和引导也只能是围绕着这些短暂的、有为的、虚妄的意义进行。这些成就都是无常的,甚至是与痛苦是形影相随的。可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只停留在获得肤浅的快乐,而没有想到更深层的意义。如果父母们能认识到真正和永恒的快乐是了解世界的真相,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才会引导孩子也向这个方向学习和提升。人不是动物,也不是世间的机器,不能稀里糊涂过一辈子,更不能一直活在冷漠和教条中。我所说的爱,不仅仅是提供给孩子物质条件和获得世俗的快乐生活,而是与孩子建立深厚的精神连接,鼓励孩子独立,认同和赞许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多以他们的视角而不是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行为。让孩子自由地体会生命的流动性和真实性,不要用各种成见限制孩子的思惟和创造力。让自己和孩子体会到一体的爱,拓宽彼此的眼界,在爱和付出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对孩子绝不打压、批评、控制,在言语上不能居高临下,在态度上柔和尊重,多与孩子共同做事,一起玩游戏,陪伴孩子。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为了启发我们,引领我们,叫醒我们的,而不是相反。但是无数的父母都是迷失和颠倒的,认为孩子有种种缺点和毛病,需要教育和改正。而事实是,我们自己才有无数的缺点和毛病,才是那个需要教育改造的人。把所有你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收回到自己这里,自己先去完成这些改造的功课。当你完成这些功课,你的孩子才有可能被你感染,自动去完成这些功课。如果你的认知提高了、拓宽了,你就会反思和向内看,你就不再执着于如何教育孩子,也不会再执迷如何获得世间的快乐和享受。你会反观自己,你整个的人生方向就会一百八十度掉头,你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内观,了解实相,活出你自己内在的喜悦和圆满上来。你自己真正觉醒,自然就懂得用平等、慈悲、尊重、理解来接纳和面对孩子,而这,才是爱和教育的精髓。这时,你不仅看孩子是完美的,你会视世间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提升和觉悟自己是本,获得美满生活是末。但得本,莫愁末。依报随着正报转。你是正报,你的孩子和你的生活是依报。你转了,你的世界才会跟着转变。而当你觉醒了,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你曾经追求的一切和对孩子所有美好的期望,也就唾手可得。

查看全文
夫妻关系相处之道

夫妻关系相处之道婚姻关系的问题几乎是现代社会人们最难处理的问题,也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无数人深陷在亲密关系的矛盾中找不到解脱之道。不仅婚姻关系,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甚至人与物,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本质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在任何亲密关系中,对自我清醒的认知和反思,提升自己的修养,借助于对方完成自我的觉悟,那才是亲密关系的终极意义。夫妻相处之道的秘诀就是认输,后退,让步。而这,正是所有修行的关键,也是修行中最难的地方。后退、让步,意味着自我的退席,而对自我的执着是人类一切痛苦产生的根源。当你在一段关系中看到自己的执着和偏见,看到自己的自负和傲慢,看到自己的冷漠和封闭,开始反思,开始打开你的心,愿意和对方进行深入并流,你的亲密关系才能维系和改善。当你真正开始反思,当你认识到因缘对于修行的重要性,你开始珍惜你们的关系,愿意为此做出改变。即便你认为自己在某件事上绝对正确,如果你抓住了夫妻之道的核心,你仍能带着真诚和爱意跟对方说:对不起,是我错了。夫妻相处之道的核心和要领就是:反思,退步,不争,道歉。最忌讳的就是争吵,辩解,指责、打压。在言语上进行攻击,在感情上施行冷暴力,夫妻关系会迅速瓦解。除此之外,尊重,信任,不越界,也非常重要。给对方足够的空间,相信对方可以处理好个人的私事,不操控对方,不绑架对方,不粘着对方。在亲密关系中要经常使用爱语和昵称,向对方表达欣赏、尊重和爱意。与对方进行深度沟通和交流,了解对方的性情,接纳对方的习气和个性,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保持对伴侣的赞美、欣赏和关爱,有切实的行动和真诚的付出,长时间的陪伴,精神上的紧密链接,这些都是维护夫妻关系和谐美好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保持清醒和觉知。每天进行必要的禅修和正念训练,当自己的习气和执念出现时,要能看到,并能时常做转念的功课。维持亲密关系不仅仅是为了过好世俗生活,追求情感和物质上的享受,而是一场深入持久的修行,是自我的修炼和觉醒之路。其实,所有的人际关系相处之道都是如此:看到自我的执着,放下自我的执着,与对方不即不离,相互滋养,共同进步。在认知上产生矛盾时,主动放下自己的想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对方感到优越,让对方心里舒服,让对方觉得尊贵,这是智慧和慈悲真正的表现。因为对方并不是外人,他们是我们的至亲,是我们自己的影子,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托举你的爱人,就是托举你自己。让对方在前面,你就会在前面。让对方在高处,你就不会低劣。让对方绽放他自己,我们跟着一起愉悦。让对方尊贵,我们才能尊贵。让对方重要,我们也会同样光荣。你和你的爱人是一体的,你们一同升降,一同尊卑,一同前行,一同修行,一同觉悟。夫妻和伴侣是共命鸟,是迦陵提鸟,是不二法门,是十二因缘法,是佛性的显现,是道的象征。珍惜夫妻的因缘,珍惜在亲密关系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把它们化成道行,回心向自己,砥砺自己,考验自己,圆满自己。

查看全文
佛法是爱,不是教条

佛法是爱,不是教条我们都曾经执迷过佛法和各种各样的教条,把学习知识和理念当成非常重要的修行和重要的工作,却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无法生起同情心,无法用爱来解决问题。当你没办法放弃自己的观念,就被傲慢和自负所蒙蔽,就会一味地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操控别人,评判别人,轻视别人,而无法与人事物建立真正的沟通和链接,无法在内心中生起爱和智慧。佛陀的教法是慈悲和智慧的教法,是活的、充满人性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自他一体的心行实践。而不是高傲的、冰冷的、纯粹理性的知识教导。并不是你熟读了多少经论,研读了多少法门,了解了多少名相,能思惟甚深法义,你就是一个修行者。也并不是你有多少定力,能静坐多久,能置身事外,在一切境面前能如如不动,就是大修行。在很多时候,一份感动,一份谢意,一份认同,胜过所有的教理;一个理解的笑容,一个欣赏的目光,一个善意的拥抱,一次惭愧的悔过,胜过所有的三昧和哲思。当你没有真正学明白佛法前,你会执着佛法,把佛法当成一种坚固的教条,深深地执迷其中而不自知。不仅用那些戒律和教条牢牢地捆绑自己,还到处去约束别人,捆绑别人,甚至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子去伤害别人,操控别人,指导别人。而根本不了解佛法是因缘法,是活的智慧,是帮助别人解粘去缚,是了解众生的根基和因缘而给予不同的方法引导,不是一概而论,用死法去禁锢别人的生命。佛法的本质和核心是尊重众生的因缘,是随顺世间,是能站在众生的角度去体谅他人,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向别人灌输所谓的真理。如果真理没有温度,没有了爱,没有了理解,就不是真理,而只是害人的毒药。愿所有的修行者都活在有温度的爱里,而不是活在佛法的教条里。就算是佛陀的教导,一旦它变成教条,也会扭曲人性,摧残人心,伤害众生,非但不能帮助任何人解脱,还把人埋葬在冰冷的知识和观念中。所谓修行和觉悟,不是研究义理,讨论有无,争辩是非,把佛法当成定理去驾驭别人,而是看到自己的执着和偏见,察觉到自己的傲慢和自负,反思自己的过错,放弃自己的执着,告别过去的自以为是,让自己活在平等、爱和理解之中。愿所有的修行者都不要被冰冷的佛法所禁锢,打开自己的心,摒弃所有的知见,直接用行动,用爱来修行,用爱来觉悟,在爱中解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