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山禅戒第二十讲

发表时间:2021-07-11

浏览量:1065

学山禅戒

第二十讲

    学山禅戒讲到上面那一讲,本来已经结束。最后这一讲,是最早整理学山禅戒时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心得。现在放在这个讲义后面,大家了解一下。

这二十八条禅戒,是我昨天晚上整理出来的。这些戒律关系到我们对修行整体的认识,以及如何解脱生死、如理如法地修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二十八条戒律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好好地持戒修行,也为自己的修行和解脱保驾护航,最近一段时间和大家共同学习这二十八条禅戒。

涅槃经里有句话:“于乘缓者,是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这句话对于修行的次第作了明确的开示。

这几年的修行经验,就是这样过来的。看了涅槃经之后,更加确定了修行方向和带众修行的方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于乘缓者,是名为缓。”是说学习正法、学习无上佛法,最根本的是先要明理,知道修行的方向,掌握正确的解脱知见。乘是大乘,是实相,是见地,是第一义谛,是实际理地。首先,要明白修行的见地和修行的方向,这个不能缓!不要一开始就执着于戒律、打坐、诵经、持咒、念佛、拜忏、回向等有为的方法,这些是佛陀为初学者所设的一时方便之说。对于修学大乘、最上乘、禅宗的学人,应当先悟佛理、先悟佛的知见,掌握宗门的见地,以这个为要。修行方向别弄错,才不会走弯路。

我们修学大乘,坐的是大法船,把实相、第一义谛搞清楚了,再做实修功夫。这叫于乘不能缓。

“于戒缓者,不名为缓。”就是对于戒律、坐禅、打坐这些修行方法,往后拖一下没关系,这不算破戒。但是如果于大乘的见地领悟迟缓了,没有先去明理,没有掌握正确的解脱知见,而是执着于持戒、做功课,这是破戒,是名为缓。大家注意,于戒缓者,是说可以把戒律往后缓一下,并不是说不持戒。就像盖大楼一样,要先设计图纸,把框架建起来,然后再去填充其他的细节。如果不填充细节,房子还是不能入住。也就是说,修行是两个步骤,第一是建立乘,建立正确的见地、解脱知见和方向,第二是实修。

前几年弘法,主要是讲禅宗的见地,讲经论比较多。最近一年来,我带大家实修,做五门功课,行脚、读论、独处、练一物不为,持楞严咒,最近又开始坐禅共修。现在,大家一起学习戒律,这就是于戒先缓,把学戒放在后面,虽然缓,虽然放在后面做,不代表不做。所以,在讲二十八条戒律之前,我把持戒的意义、次第、内容、方向、方法跟大家交代一下,使大家对受持二十八条戒律更加有信心,知道为什么要受戒。

也就是说,当我们着手持戒和实修的时候,修行要来真的了。要实干了,不是谈谈蓝图,谈谈理想,口说般若,而是要实际地去填充修行的细节,这样你才能够有解脱烦恼的能力,才能真正出离生死无明。就像你房子盖好了,根本不能住人,因为还没有装修,只是个土坏房,很多措施还没安置好。没有实修,你见地再好,也是纸上谈兵,讲一堆道理没有用。你不坐禅、不持咒、不去息虑忘缘、休息身心、不持戒,成就不了。所以这个时候学习二十八条戒律非常重要。

我们先建立宗乘的宗旨、义理、方向,理解佛法的实相,然后就要去实践佛法,就要强调持戒、坐禅、实修的重要性。这里的持戒和我们以前了解的佛陀所说的戒律不一样,是因为针对的根基和所求的结果不一样。最主要的是,时代和环境背景不一样,佛陀时代的戒律是针对那个时代、那个国度的人所设的,而这个时代社会背景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借鉴的是佛陀戒律的精神,而戒相方面,主要是起到保护我们的修行这个作用。甚至与历代祖师大德,比如百丈清规、伪山警策、禅林宝训等也不完全一样。持戒的精神一样,但戒相、戒条、具体的操作有区别。毕竟时代环境不一样了,众生的烦恼和障碍表现不一样了,需要的方便和手段就不一样。

不管你能受持多少,希望大家把二十八条戒律的精神、宗旨、意义全部掌握,明白持戒的真正用意。这样,才能持好戒律,才能保护好你的实修,才能善护念,才能长养、保任你的修行功夫。修行是非常现实的,非常有针对性,不是泛泛而谈。否则,说明你还没有入门、还不知道实修的重要性。

这二十八条戒律涉及修行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想受持这些戒律,你的见地、行持、方法、修行细节都要有一定的提升,这些戒律是基础。

比如吃什么?吃多少?几点钟睡觉?平时接触什么人?这些古人都能做到,不需要多说。现在外部的环境不一样了,我们面对各种诱惑、困境更多。有些人并不了解二十八条禅戒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为什么要制定某些戒律,跟我讨价还价,问我某某戒律怎么持?这两条我不持了行不行?你持戒是为自己了脱生死,不是跟我做买卖。比如,戒文发出来了,有几个人提出关于养宠物的问题。这说明大家平时心一直有所依、有所抓取、有依赖。你养宠物跟养一个人有啥区别?宠物是你一个特别大的依赖,它会分散你的精力,障碍你的修行。

有个老菩萨说她养的狗有病,放了又于心不忍。你这个不忍,那个不忍,所以才有生死轮回。狗不忍、人不忍,什么都不忍,你就变成了忍生死,忍无明,忍烦恼,忍轮回了。你的不忍造就了你的无明、造就了你的生死。你就永远不能无生法忍。

如果你自己能把握好,到时间给狗喂点食,它死了、病了,你不会起心动念,随缘照顾,这没什么问题。

还有工作的问题,包括经营商店企业等,如果你完全知道怎么在工作中保持觉知和正念,会在动中修行,你的工作影响不到你的修行,反而让你觉得是更好的厉练,那保持你的工作就可以。但是,如果你的工作让你得失心特别重,让你无法安住每个当下,让你特别的身心憔悴,你就要考虑是否减少工作时间或改变工作环境,甚至不去工作。

在家修行,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很重要,要创造专门的时间和环境深入修行,深入经论、深入佛法、深入观察实相。如果世间的事太多,你是没办法进行深入的实修。这也是为什么要制定这二十八条禅戒的原因,就是帮自己创造一个在家安静实修的环境。

我把这二十八条戒命名为在家出家戒,是因为现在很多人没有魄力、没有因缘出家。那只好把要求降低,让大家身在家里而不恋家,尽量去做出家人能够做到的功课,从心上践行出家的精神,不是一定要辞职,不去工作。如果已经没有工作了,又想深入修行,那先保持这样,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用功。有工作的,尽量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修行之中。

这二十八条戒律每条都是很有针对性的,都非常重要,要是再详细些,其实能整理出三十条,五十条。但是这二十八条是最重要的。这是目前这个时代学习禅宗的一个前方便,一个基础,进行实修的一个前提。它是一个框架,把这二十八条持好了,后面的实修就容易了。

受持这二十八条戒律有四个基本条件,条件具足,就能考虑全部受持。

第一要有大量的时间。不工作或者虽然工作但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家人不会障碍,这样的人可以考虑受持此戒。

你如果有工作,就很难受持,有工作就得应酬,就有各种来往,会分散你的精力和时间。比如说干销售行业的,你要担心业绩,要考虑营销方案。这些会分散你的精力,你不能一心一意地学法。有人说在世间修行也可以历事练心。你练啥心呀?都练到烦恼里、练到生死里去了。这是借口,这些借口只会长养你的无明。禅林宝训里说了,利和道不可兼行。如果能兼行,古代祖师大德何必出家呢?做买卖的,整天钻营世间法的,有成就的吗?几乎没有!就算做宰相、做大事业的,他真正明白了,世法肯定都放下了,不可能既顾这个又顾那个。

所以,受持此戒第一个条件就是有大量时间,最好不上班,这样后面的很多戒律你就能持了,每天可以打几坐、读经论、独处,不去挣钱、投资、高消费。这个戒律是在家出家戒。虽然我们放不下家人,没办法离开家庭,但我们尽量和他们保持距离,能够像出家人一样在家里开辟一个安静的环境认真修行,一边哄着自己的家里人,一边用功办道。

没有时间,就等待因缘。你说特别想持这个戒,就是工作太忙,你这不是开玩笑吗?工作太忙就先忙工作,就忙轮回,忙烦恼,忙生死!忙的苦受得差不多了,你自然就会考虑受戒了。明明自己在火坑里了,还一边想着买房,一边想着修行,想着开悟见性。修行是实打实的,轮刀上阵,不是开玩笑的。你没办法夹杂用心。第一条不具备,整个戒就不要受持了。

第二条是要知道禅宗是怎么回事,对禅宗要有信心。首先要明白,你如果学这二十八条戒,是为了学习禅宗所做的准备。我明确的告诉你,禅宗的修行难的超过你的想象。你觉得这二十八条禅戒难,那我告诉你,后面进入更严格的实修,比这二十八条禅戒要难一万倍。你还要不要学?禅宗是见性成佛的法门。什么概念?是要成佛的,你的智慧、见地和修行功夫,是和佛一样的。这个难不难?你自己想一想。

第三条非常重要,受持二十八条戒律就意味着学禅宗了,就不要再去学其他法门了,比如净土、密宗、天台、心中心、奇迹课程、各种灵修等。还有南传啊,阿含啊、奥修、克里希那穆提、儒家、道家、催眠、量子力学等,这些都不要再去学习。我并不是否定这些法门对其他人修行的作用,而是如果你想学习禅宗,这些法门不宜再继续学习。这是受持二十八条戒律的第三个条件。因为这些法门的解脱知见和修行方法与禅宗不一样。如果受持二十八条戒,这些法门统统要禁止。比如心中心法门,它的见地有问题,看起来和禅宗差不多,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大家祖师法语看得太少了,心中心的打坐和我们的打坐的目的就不一样,对见性的理解也不一样,怎么做保任的功夫也不一样。禅宗的保任,是不让你染污,不是让你保一个灵灵觉知,没有什么可以保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确。灵灵觉知、一念不生,不是佛性,那是你妄计出来的,把识神当成了佛性,那就变成有法可得了!

心中心重视坐禅,重视做功夫,这没问题。但是它见地上有明显的错误。这个错误对很多不了解禅宗的人,他看不出来。所以导致很多人以为心中心跟禅宗一样,甚至认为比禅宗还有殊胜,这都是无知的表现。

这是第三条。第一是全职,有大量的时间,不能有世间的应酬往来。第二对禅宗要有深入的了解,对禅宗有信心,而且要知道,禅宗是非常非常难修的,难的超过你的想象。第三不得学其他法门。

第四,身体要正常,脑子要正常,首先得会做人,要尊师重道。你不能神神道道的,不能神经病,不能总是疑心重重,对师父要具足信心。

这是受戒的四个基本条件,这还不是戒文,这是条件。

受持禅戒,就是改变大家不认真实修的劣习。如果大家都沉迷在知解、见地,口说般若,看文字上,不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那你在烦恼现前时,根本解脱不了。古代全职出家的修行人,成就都很难。我们在家人不动真格的,怎么能成就?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戒律不尽人情、太严了,不让我们接触任何人。尽人情,可以啊,轮回是尽人情,烦恼是尽人情,受苦里有人情,你去尽人情吧。

这二十八条戒律,只在同见同门中去实行,大家知道就行了,别到处向别人说,别人可能会因此诽谤。

这个戒里还要求不关心子女,有些人更接受不了。我写过一篇文章,儿子那不是你的儿子。孩子学习的事交给老师,你给他交学费、做饭、照顾生活就行了。他学成啥样,是他的因缘果报,跟你没关系。这是很难的,很难也得做,不做你解脱不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如果你执着,你就会焦头烂额,孩子也有压力。你的精力都放在他身上了,你哪有心思去打坐,就是打坐,你也坐不住。他考上哈佛,又能怎么样,不是照样轮回生死?他考得越好,你跟他轮回得越紧。

还有养宠物的事,你以为那是小事。你不知道,你的家亲眷属过去生都是猫、狗、老鼠,都是你喜欢的东西。不让你养,就别养。养了到时自己还债去。

这些戒律如果你已经自然而然地在做了,你早就没有烦恼了。你所有的烦恼、你不长进、你没成就、不开悟、修行没有功夫,就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在这些方面为自己的修行保驾护航,所以才导致自己的无明烦恼从来也没减少过。

你如果不贪心多买房子,就不会有这么多压力上班挣钱。你如果按照戒律做,少欲知足,少接触人,你就不会被人骗,生存就不会有压力,有饭吃就行了。

制定二十八条戒律,就是给大家减负,创造好的修行环境。至于你自己放不下工作、家人,就要调整。有条件的,自己在家里弄出一间小屋,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的,能够在里面读经、打坐、发呆。在家中给自己创造一个小伽蓝,过寺院的生活,身体出不了家,心出家。

今天我们先对整个受戒的精神、目的和意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我们再一起学习。大家有时间一定把二十八条戒律多看几遍。你为什么有疑惑?因为你根本没仔细看,你没看到制定这些戒律后面的用意。所以,想学戒、受戒,先把戒条看熟了,每天读一遍,不然就忘了。

这二十八条戒律都是填充修行的细节,保护我们没有烦恼,不受染污,增强道心、出离心、增强解脱生死的信心。烦恼断尽,自然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