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山禅戒第十三讲

发表时间:2021-07-10

浏览量:811

学山禅戒

第十三讲

同修们上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学山禅戒。

昨天我们讲到少参加世间的娱乐活动。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不是说绝对不能碰,这个娱乐活动不像前边的赌博、吸毒、嫖娼这些,那是绝对不能碰的。像看电视电影、体育活动、旅游、表演节目,偶尔为之可以,但是不要沉迷。我们都是在家人,家人肯定会看电视的,有时候我们跟他们在一起,为了缓和一下气氛,让家庭关系和谐,陪他们看会儿电视,偶尔看场电影,这个都不为过。但是不能以这个为消遣,沉迷于这些活动而忘失了修行。

第十五条:每日精读禅宗经论至少半个小时。第十六条:每日坐禅至少四十五分钟。

这两条在学山禅院的共修课里都有。不仅在寺院里要做这些功课,在家修行也要做这些功课。除了读经论、坐禅,道场还有读诵楞严咒和练习觉知的课程。另外的两种实修课,希望大家也能够自觉去做。

我们不做功课,就会抓取六尘。修行不是说让你天天发呆,一物不为,打坐,那样又修偏了。其实学法修行最重要的是获得智慧,领悟实相的智慧,把解脱的能力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自己不能领悟,我们就学习古人,学习佛陀经历过的修行经验,叫智慧,或者叫见地。也就是说如来的知见,正确的解脱知见,如实知,如实见,对实相有一种正确的认知。虽然不是我们自己证悟的,自己领悟的,我们通过学习把这些智慧和见地变成自己的。学习多了,可以把这种认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慢慢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

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时间不给大家定,你说十分钟、二十分钟,那就太少了,怎么也得半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就跟打一坐一样。时间到了才能起作用,你说你每天读个五分钟,十分钟,还没怎么看呢,心就散了,那不会起作用的。一定要沉下心来,去学习经论,让经论里的见解和思想能够影响你生活里的行为,起到指导你修行和生活的作用,这个是读经论。

第十六条就是每天要打坐。根据个人的情况,你的时间多少,自己选择坐禅多长时间。坐禅最主要的目的是休息六根,息虑忘缘,减少六根贪着六尘的习惯。

有的人可能工作比较忙,他换不了工作,他的工作一天十个小时,还要照顾孩子,照顾父母。有的人修行时间特别少,那你也要打一座。稍微多一点时间的打两座。工作时间短,自由职业,或者不上班的人,你可以增加三到四坐。但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要打坐,咱们刚才讲课之前也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关于“禅定是大妄想”的文章。一些学法的人,他不理解为什么禅定是大妄想。他认为见性,证法身必须得入定,入定才能突破肉身,才能够达到高维的境界。

我们刚才已经给大家开示了,肉身并不真实,肉身如影如幻,不需要突破,你不著就已经突破了。永嘉大师说“幻化空身即法身”。至于说高维境界,也不存在什么高维境界。有境界就是你从意识生的,多么神奇高超的境界,都不出识心。你如果不起心,哪有什么高维境界?你生心动念了,才有这个境界,那个境界。那一定是意识定义,意识定义的一定是虚妄的。

平常穿衣吃饭就是最高维的境界,不生心的刹那,直用直行的时候,就是最高维的神通境界。所以平常心是道。有人问:打坐不是为了修定,不是为了突破肉身,那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打坐就是休息。因为众生执著在事情上,要不停地做事,不停地去依于六尘,所以给他一个方便,让他通过坐禅来休息身心,而不是通过坐禅去进入一种妄想,进入一种幻觉,进入一种殊胜的境界。

我也教大家坐禅,我教大家坐禅其实就是没有什么禅可坐,无法可得,只是休息身心而已。只是不去抓取六尘,不缘世间的俗事,让自己能够转所依,转掉种种的习气,通过坐下来休息,来息虑忘缘而已。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坐禅,那你肯定会迷于坐禅,误入歧途。

如果你抱着一个目的、一个有所得心来坐禅,有境界可得,那你修行的方向就偏了。我们也给大家定功课,一物不为呀,坐禅呀,训练觉知啊,但是它都是在明理的前提下进行。你要知道为什么坐这两座?是因为你生活中,如果不打这两座,你会一直不停地去攀缘六尘境界,去做事,去跟别人聊天,去吃东西,去看电视,去玩,去打妄想。别说初学,就是你打坐很久的,修了多长时间的,每天没有一两个固定的时间来打坐,你的心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去抓东西,去散乱用心。这个大家都有经验,都有体会,所以我们这个坐禅一定坚持。

一旦你能够坐上坐下都身心一如,身去身来本三昧,你达到这个一行三昧,你自己清清楚楚,坐上坐下都一样,都没有烦恼,心都不散乱,那个时候你可以减少坐禅。所谓减少,就是不用再刻意地要求自己坐多久了,没事的时候就坐那休息,有事就做事。

其实这个做事也不是说世俗的那些事情,只是穿衣吃饭而已,就是简单地生活。关于为什么来坐禅,坐禅的目的、意义,我公众号里已经发了很多这样的文章,还有音频,大家可以去阅读和听音频。

其实《六祖坛经》、《维摩诘经》里边都有什么是真正坐禅的开示。什么是真正的坐禅?什么是真正的禅定?古人都讲得非常清楚。只是我们不深入学习,以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来盲修瞎练。坐禅不是其他人所说的那种四禅八定。佛经里边也讲过四禅八定,那都是方便说,都是针对不同根基的人,一时的权教而已。

我们看第十七条:勇于对任何人说“不”。自己对自己的一切作主并负责。

无论发生什么事,不抱怨别人和外境。前边打坐也好,读经论也好,它毕竟是形式上的东西偏多,就是你操作起来还是很容易把握的。第十七条其实是你修行的一个成果,是你对佛理的一个运用,是需要你的功夫,需要你有智慧才能够做到。

我们为什么修行呢?修行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通透、更自在、更无碍、更自立,更有智慧,就是我们的生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有个词叫“达人”,什么才是真正的达人?世间的那些成功的人不叫达人。真正明白实相,在世间得大自在,一切无碍,什么事情能看得破,看得透,也放得下,这才是真正的达人。这个达人表现在很多方面。我们总觉得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好像就应该做大事,其实他只是在一些小事的处理上,和别人不一样。

众人都认为他这样做太偏颇,不正常,但是有智慧的人他会非常果断地这样做,他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这一条:“勇于对任何人说不”,也就是要学会拒绝别人,是很多人最不擅长的。这个就跟我们前边讲的借钱一样,有人向你借钱了,关系不错,同学,甚至是哥们儿兄弟,亲戚,兄弟姐妹,向你张嘴了。你不好意思,那他的债就变成了你的债。就是因为不懂得说“我不借你”,也没那勇气。

我们现在都使用微信,大家都有不少朋友,有的人没事就骚扰你。他还很委婉的联系你,就是让你无法拒绝,总是给你发东西,然后约你或怎么着,你不好意思就会被他牵缠。有的人就是不敢拉黑别人。“师父,我从来没有拉黑过任何一个人,我不敢。”你不敢,所以才会被人欺负。你微信里随便哪个人都能让你不好意思拒绝。明明骚扰你了,还不懂得拒绝,还不敢把他删除拉黑。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有人求你帮助,有人向你借钱,有人骚扰你,有人拉着你跟他一块去做这个做那个,让你投资,你为什么不知道断然拒绝,甚至永不联系?他其实是把你奔火坑里拉。就是因为你不懂得拒绝,不懂得说不,你就一次一次地就范,一次一次地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还是好一点的,那些人毕竟不是家亲眷属,不是至亲,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你还是会和他断绝关系的。还有一种骚扰、控制,还有一种更可怕的联系,是打着爱的名义,对你进行没完没了的操控、要求,你根本无法拒绝,这就是我们的至亲,我们的家亲眷属,我们的父母、子女、还有伴侣。他希望你做很多事情,打着爱的名义,拿责任和道德来逼迫你做,你不得不做。很少有人能挣脱亲情、父母、至亲对我们的捆绑和控制,还有道德的约束,很少很少有人能挣脱这层层的捆绑。

如果你不能从精神、人格、思想、观念上独立,你根本就没有达到独立。只是经济上的独立,远远不够。因为你的思想和行为不自由,你还要受别人观念的操控,就像被强奸一样。他用他的思想和观念强迫你,强暴你。你本来不愿意,但是因为你依赖他,因为他强势,因为他用种种爱的借口来诱惑你,导致你总是说:行,好吧,可以。虽然你一百个不愿意,但最后还是答应了。

不懂得拒绝,不懂得说不,你会一直被欺负。工作、搞对象、成家、很多的大事、上什么学、学哪门功课、走哪个方向,你都会受家人的控制,受别人的干涉。包括学法修行,有多少人因为家人的阻碍、捆绑、阻止而不能够来到道场,不能够亲近善知识。

还有一种强迫,是社会道德的强迫,是一种非常粗野的干扰。比如一个人坐在路边喝水,水还没喝完,一个捡垃圾的大娘径直走过来,连话都不说,直接把那个人手里的水瓶拿过去了,把水倒掉,装到自己的袋子里。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呵斥,上去把瓶子抢过来。对方之所以能这样肆无忌惮地做出这样的事,就是因为有些人软弱,她们抓住了对方谦让的毛病,变本加厉地欺负你。对这样的毫无礼貌的强盗行为,坚决说不。绝不允许这样的行为,你不要管她是不是老人,更不要同情她,为不是一个矿泉水瓶子的小事。这是典型的道德绑架。是关系到你人身自由的大事。这样的小事你姑息了,你在其他的事上还是会软弱。还有在公共汽车上,有的老人逼着你给她让座儿,这样的行为,也要坚决说不。甚至可以公开呵斥教育他,让他先学会尊重别人。

还有工作上的约束、捆绑,受制于领导和权威,种种场合都不能说不,不懂得拒绝。你无法拒绝,其实就是不自在,不自由。“师父,我愿意像您说的这样独立。”你愿意有什么用?关键时就怂。你愿意受苦,你愿意被别人操控,你根本从来都没愿意过想解脱。

你问问你自己,你明明不想做这个事情,但是别人要挟你,控制你,你不得不做的时候,你舒服吗?但是你没有勇气,你不了解实相,你是被自己的无明吓到了,而不是被外人。

你越是独处,就越少依赖外境,少依赖家人,少依赖感情。你依赖越少,需要越少,你越自在,你越能够对任何人说不。

当你能够对世间任何一个人说不的时候,你已经趋近于解脱了。我们所谓的捆绑、不解脱,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要求,都是和我们关系密切的人对我们的捆绑。他就黏着你,他赖着你,其实你也黏着他,也赖着他,互相的。勇于对任何人说不的一个前提是,你要能够对自己做的一切负责。

你得自己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能够自己独立,你不给我零花钱,我要饭去,我自己挣去可以吧?我打个工,我少花点,手机人家用三千的,我用一千五的,我用一千的,甚至不用行吧?我用诺基亚,一百多块钱的手机这总行吧。如果我拉黑所有的朋友,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我要电话干嘛?我曾经没有朋友过了十几年,直到现在一个朋友都没有,我仍活得非常快乐。减少需要,钱就可以少挣一点,别人对你的控制就少了。其实别人的控制还是其次的,六尘境界、世间的享受对你的控制更加无形,是你自己的贪心一直控制着你,这一点你要明白。

对于一些成瘾的东西,吃喝玩乐的东西,已经形成习气的,要勇于说不,果断地把它切断。“切不断怎么办?师父。”你来道场参加共修,来道场就切断了。我的眼睛天天盯着你们,又有功课约束你,把你的注意力转移掉了,慢慢就切断了。修行需要有个过度,有个缘,为什么说修远离行呢?所谓的远离行,就是给自己改变习气转变思想一个过度。拒绝别人的时候真的特别潇洒,但是你能够坚持一直都拒绝别人么?你别刚拒绝完,人家就拿你要命的东西威胁你,你就傻眼了。光看前边这一小段挺威风的,后边一看又不行了。得自己能够对自己负责,能够独立,独立你就能够说不。

跟师父学完了,到领导那里小试一把。领导布置任务,“我不干。”想好了再说。辞了我,我也不干。得有这个本事再说不。你没这个本事,敢跟人家说不么?不敢。自己心里边就开始嘀咕了,我要在领导面前稍微有点不和颜悦色,估计他都得给我穿个小鞋,得扣我点奖金,让我加班。做不到拒绝,就从独立开始,从减少贪嗔痴开始,自己依赖的人事越来越少,你才能够说不。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但求诸己,向自己问,不要抱怨环境,抱怨外人。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你觉得是一个好事,你也不用高兴,都是你自己种的善因;在你身上发生了灾难也好,恶事也好,恶果也好,你不用抱怨外境和别人,也是你自己感召的,都是自作自受。

好事你也不用太开心,为什么?都是假的,瞬间就没了;坏事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有的坏事可以助你成道,有的坏事,你耿耿于怀,看不破的话,就如处地狱。坏事是因为你执著,你执著就会住,住就会苦。你要尝受一段时间,没那么容易就过去。所以因果不可思议。你说吧,快乐和痛苦,高兴和烦恼应该都是假的,它们给我们的感觉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快乐总是刹那间就过去,而痛苦总是绵绵不断,苦总是非常的漫长,难熬,要熬很久,也未必过的去。

你就知道了,要不要为了贪图瞬间的快乐而受这么长时间的痛苦?养成凡事不求人,不帮人的习惯,这样,你受的苦就会少很多。

这条能做到几分就做几分,减少需要。有砖盖房,就住砖房,没砖就住茅草房。五百块钱的工资就过五百块钱的日子,一千块钱就过一千块钱的日子,五千块钱就过五千块钱的日子。你别一千块钱总惦记过五千块钱的日子,总去找别人借钱过好日子。你要想过好日子,自己去挣。

这些都是细节,一般人想不了那么多,但是你要想到。想到了,再做什么,就会心安理得,理所当然。你内心也不会纠结,也不会受别人影响。你再做什么不尽人情的事,别人说一个什么,你也不会理他。你不会心里嘀咕:“哎呀,我这对么?人家都看不起我,人家都觉得我有病,我还是跟大家差不多一样得了。”这样,你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独立,尽量少去求人。你少求人,别人自然就不求你了。大家各自管好自己,把成长和独立的机会交给自己,把别人的生活交给别人,不要互相插手干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麻烦别人。因为你不求别人的时候,你是没有弱点的,你是没有缺点的,别人也抓不到你的任何弱点,他想抓也抓不到。其实所谓的黏着、关系、缠绕,都是互相的,你黏他,他就黏你,你需要他,他就需要你,都是互相的。你斩断了依赖,就没有人能黏得上你。可是这种独立,这种无依,你不通过学法修行能做到么?太难太难了。谁在世间活着不得抓点什么?不得依点什么?不得有点乐趣。

像我们整天除了打坐,就是在乡间没有人的地方每天这样溜来溜去,谁能做到?一天的生活极其简单。一个人没有对实相的领悟,没有一定的修行功夫,他是很难坚持的。时间长了他就该害怕了,该抑郁了。

我们看第十八条,不见他人过失,不与任何人发生争论,不评论世间俗事,大小诸事都不予以评论。

这个倒不是说我们清高、傲慢,只是跟我们学法,跟解脱没有关系。我们学的这个法门,是上从诸佛,下到达摩、六祖、黄檗、临济传下来的禅宗,是自行圣智法门,祖师以心传心,以心印心,单脉相传,悟后起修,自悟自修,自成佛道。所谓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学这个法门,这一条是最重要的一个准责,做不到这一点,你没办法学禅宗。禅宗就是向内看,不见他人过失。这个其实很难,这个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讲的。得明理才能做到这一点。明什么理?一切法都是自心投射。你见他人过失,就是自己心里有这些东西。分别外境,就是分别自心,分割你自己,是你自己难受、不舒服,是你着相,都回到你自己这里。

心外无法,一切法唯心所现。哪有心外的人事、对错、是非、善恶?都是自心在分别。外境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所有的善恶、好丑、是非都是从你内心的分别才有的,只是你看不见而已。你忘了你才是造一切善恶的根源,你老到相上去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奔这问,上那儿找。都错了。一切好的坏的都在你自己这里。一个会学法的人,会修行的人,不会去关心别人怎么想、干了些什么,他全部的注意力都会放在自己这里,看好自己的起心动念。

为什么有的人同样看到一个现象,人家能够淡定地走开,就算不走开,人家心里也不会动。而你却在这里说三道四,这个对了,那个错了的。为什么?你没有功夫,你没有活在实相里,你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投射。我们在道场院里坐着,或者在寮房里呆着,旁边邻居家装修,咔咔咔响,人家装修,白天装修很正常。住的地方周围有噪音,你能跟这个噪音去玩命么?天气连着阴了好几天,你能跟老天爷去讨理吗?你的心思别落在那个噪音上就行,别落在天气上就行,它就是个单纯的、客观的、纯粹的现象而已,你不要投射。

如果哪里有问题,问题永远出在你这里,而不是外境。

如果你甘心活在平常中,活在简单中,你为什么嫌那个噪音?你想求安静,你要干点什么事,你才不希望有噪音。你什么都不干,把自己的需要放到最低,就在这么呆着,心无所求,有噪音还好听呢。有噪音它还是一种伴奏呢。所以当你心无所求的时候,你就能接受一切,你就可以做到不见世间过。你能无为,无心,就什么都接受了。

你讨厌这个噪音,跟噪音较真,没了这个噪音,你就安心快乐了吗?就算你通过坐禅,心里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寂静,你跟它一如,就永远安静了么?还不是一下座又不静了?一会心里起了执著,还是享受不了平常生活里本有的寂静。所以说你的快乐、你的安心、你的安宁跟有没有噪音没有关系,跟你内心有没有执著有关系。

心里没有了挂碍和执著,它一天都在吵,天天打雷,天天下雨,你也没有关系。心里有执著有挂碍,这个才要命。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你心里有执著有挂碍,有分别心的时候,给你放在极乐世界你也不开心,你每天都住在清凉世界,你还是不满意。当然,这也不太可能,心里有执著有挂碍,也到不了那么好的地方去,就算有那样的地方,那儿也不收你。

我们想一想,就是给你造一个五星级、八星级的皇宫宫殿,所有的设施都给你弄得特别好,你没修行,住在那儿你也不满足。给你搁那个地方,就让你一个人,你是不是一样恐惧?是不是一样烦躁?

修行要抓住核心,别执著外境,也别见他人过失。这是一个基础,就是你自己能够达到无依、无为,能够习惯这种无事,你就不在乎谁谁怎么怎么样,一切都没问题,因为那都不重要。

你不会因为别人做了什么事情更开心,谁做了什么事而烦恼,因为你抓住了最根本的东西,你抓住了一颗摩尼宝珠:你自己。当你抓住了根本,就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和外境,你就不在乎吃什么,住哪,谁谁怎么怎么着了,这些你全都不在乎。因为你知道自己才是你唯一需要关注的人。这是“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不见世间过,就不会著世间相,不迷于世间。也不会去跟别人发生争论。诸法无争,争即失道义。争就有我相,有人相。不知不觉被自己的一念我执、法执、我慢给骗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这种习气,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在那矫情起来了。还不是为了大事,都是一些小事——这个活怎么干呀,那个应该那样啊,就会争执。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随时都考验我们的修行。你别觉得修行一定要有大事考验。在每件小事上都能考验你有没有修行。就是给人倒个水,有的人也是带着尊重和觉知去倒水,而有的人散心地去倒水。

我们在生活中尽量不与人发生争论,争论也得有智慧,也得看在什么事情上。偶尔争争也行,但是别因为一些小事在那矫情抬杠。

我们在微信上互相评论就能体现这一点,有时只要有一个人评论你的一条消息,你就受不了,一定要回他一句。你回他一句,他也不干,又给你回一句,你们俩来回来去,七八个来回都停不下来。有些人就这样,他总觉得要把话说清楚才行,要让对方无语才行。这里就有诤的心理。

还有一个,就是对世间的很多事情,我们也尽量不要去评论,因为我们是学法之人。少去自寻烦恼,明明帮不了这个世界,非要一副愤世疾俗的样子。或者看到一些善事,激动不已。“这个事情太好了,太让人感动了。”玩命地去吹捧,去宣扬。“这个事情太可恶了”,就开始攻击。善恶分明,特别较真,其实这个跟看世间过是一样的。

世间人没学法,没修行,会迷在善恶里边,他有这种行为、这种反应都很正常。我们学实相,要的是一颗平等心、平常心,是一种包容心,是一种大慈悲的心。什么都能包容,什么都能看得惯,没有看不惯的事情。看得惯,不代表支持恶,贬损善,而是不去执着。

要超越善恶。超越善恶并不代表你否定善而支持恶,只是不执著善恶而已。大家有一颗善心,这个善是自然而然的,从心里发出来的。恶也是自然而然回避的。但是都别太执著,你别见到世间有恶人,有恶事,就玩命地抨击,在那里谴责,生闷气。然后太过于推崇善举,天天迷在做善事上边,见不到实相。

这个世间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你去关注评判这些事情,那是没完没了。它也没有定论,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祸福善恶都不真实,互相为条件。这个事情在这个环境、这个时间段、这个人身上发生了,你看是个善事;它换一个地点,这个就不叫善事了,就变成了恶。我们对孩子的爱,对家人的关心,我们都觉得是善事。但是过度了,或者是用错了心,就会变成恶,变成一种溺爱,变成一种摧残、控制、捆绑。

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没有一个究竟的准则。这个事情只是以你自己一个暂时的、不定的角度来说。人家有人家的角度,而且事情往往还只是显现在一个表面上,事情真正的缘由,它相关的一些方面你看不到。你只是暂时看到了这么一个片段而已,那你凭什么去评论它?世间被人误解的事还少吗?

白隐禅师被人误解跟女人生了孩子。别说误解,就是真的跟女人生了孩子,关你什么事?谁说和尚就不能生孩子,谁规定的?有人说,是佛规定的。佛从来没有规定过任何行为准责,他只是建议大家做什么,不做什么,从来也没有说过必须做或不做什么。

你说和尚不能和女人生孩子,就有和尚生孩子的。不能?谁有那么大的能耐敢对任何人说能或不能。不能,那是你的妄想。能不能,人家做了,你能把人怎么样?你要想自寻烦恼,就去评判别人,你评判了一溜够,人家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有些人愚痴到什么程度?他认为他这个事情说了,别人就会听他的。谁听你的?这个世间所有人都是听自己的,没有人听别人的。听你的,那是他愿意,不是你让他听的。大家一定要用智慧生活,多关注自己的心灵状态,关注自己内心的安宁,不要去关注外境。外境发生再大的事情,一旦影响了你的安宁,立刻斩断。根本就不去看它,不去关注它,也不相信它,这就是智慧。

我们学佛就是为了获得智慧,有了智慧才能够解脱,才能够自在,才能够常乐我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