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第三十一讲

发表时间:2021-02-23

浏览量:1189

维摩诘经

第三十一讲

我们刚才学习到起心动念,有所执着,不知不觉,妄立一个我,妄认为有个我,求什么,修什么,证什么,这都是二法。都是不了达本性无少法可得,如果通达无法可得,一切法都是自心妄计出来的。不起心,不动念,没有一个执念,没有一个所求,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善眼菩萨说,一相和无相是为二。有不少修禅定的人,他认为身心与外界合到一块了,一合相,感觉虚空就是自己,整个法界就是一个自己,在意识中感知到一如,不知道一如也是意识中的妄念,认为这一灵灵觉知之如相是自性。这是真正的自己吗?不是,还有个一相,有个一合相,还有个一如相,有个合到一起了的相。这个一相本身是自心妄计出来的,会有一个虚空是自己吗?没有,这都是妄心,是妄想分别出来的,所以说一相也是分别出来的。包括无相,无相本身是对离相的一种形容,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无相。如果执着有个无相,思惟无相,知解出来的无相,那不是真正的无相,那还同有相,还是相。真正的无相,不言有相,不言无相,超越一相无相,是名无相。佛所讲的无相,是离于一相、无相,离有无相,是名无相。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也就是说,一相的当相就是无相,就是空相,就是无所有相、不可得相、不思议相,是为入不二法门。亦不取无相,这个取本身就变成有相了,就不是无相了,所以亦不取无相,不取无相也不取,是真无相。能够入于平等,最后也是无所入,是名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所以这个有相啊,无相啊,一合相啊,虚空法界,一如啊,如相啊等等,佛陀所用的这些名相本来都是表不可思议性,表不二性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于言说,离于分别,离于心意识的。当你讲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一个名相了。所以我们要离,不取,连这个如相,连这个无相,连实相都不要生意识心去取着,去对待,去想象,这是假名真如相。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如果你还分别有个菩萨法,有个声闻法,还有菩萨心,还有声闻心,你认为舍利弗、须菩提他们是声闻,观音、普贤、地藏他们是菩萨,如果你还有这样的分别,这是二法。观心相空,一切诸心,皆为非心,没有一个实有的阿罗汉心,也没有一个实有的菩萨心,阿罗汉心,菩萨心,皆是空。也没有一个实有的佛心,也没有一个实有的众生心,地狱心,畜牲心,饿鬼心,都不实有。如果能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无辟支佛心,无佛心,无凡夫心,无外道心,无一切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世间人总是执着一个善和不善,就善避恶,是凡夫的一种习惯。一般人都喜欢好人、好事,不喜欢坏人、坏事。执着善恶法为实有,迷在善恶二法里面,迷在生死里面,迷在幻化相里面。实相里没有善与不善,善与不善,是我们妄心分别出来的。本觉性不会执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不会起一个执着心。有的人会讲,那作用呢?作用都是虚妄的,不实的,人会执迷于作用,所以才有善恶是非好坏。所以正是因为作用是不实的,是虚妄的,所以才说善不善为二。若不取善,不取不善,是为入不二法门。入无相际,就是通达善不善等,等于虚空,等于梦幻,等于幻化,等于空无。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去执着一个善法,或者是憎恶一个不善法。修人天福报,或者执迷世间法,在世间法里面,确实有善恶,有福报,有善恶业,但是那个都不真实,是梦里,颠倒妄想,分别才有的。你想大解脱,契入实相,了达实相,一定要超越对善与不善的执着。超越并不是说违背他,去刻意的破坏善不善,去坏世间相,不是。而是不被它迷惑,不被它障碍,不被它束缚。也不是断灭空,完全的没有善与不善,而是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随缘示现,如六祖大师说: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不会认为实有一个善与不善,这是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这个罪、福,就是业障和福报。没有罪,也没有福报,通达此者,以此空性智慧,自在无碍,是名入不二法门。大家学佛初期,都会执着有个罪,有个福报,我修功德。师父我诵一部金刚经有多少功德?我求文殊师利菩萨加持,是不是我孩子就能考上大学了?我多给他诵几部金刚经,回向给他。和那没关系啊。你孩子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和你诵了多少部金刚经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们会认为有关系,大家都这么传,都认为会有作用。你认为有关系,你就去做好了。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打妄想,没有任何关系。没有关系,并不是说你不用去做,你愿意去做就去做,你认为有就有,你做了安心,你就去做。有没有关系,不在你孩子是否考上了大学,而在于你做这件事时的用心,作用在你身上,而不是在你孩子身上。这就是佛法不可思议的地方。虽然你是迷信,但它对你仍然会起解脱的作用。因为这个东西谁也看不到,因为这个是无相的,是不可思议的,它不在有无,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你的心意识。你觉得你做了这个有功德,你就去做,虽然这是自欺欺人而已,但你读经就会读经的作用,也没有错。你认为有你就去做,反正你最后都要醒来,最后你发现这些都是没有关系的。所以福是空的,罪也是空的。师父真的没有罪吗?心生即是罪生时。住着即是罪。你住了,就有罪。不住,即无罪。你认为有就有,你认为有罪你就烦恼。通达罪福性不可得,就解脱。别人跟你怎么讲,那没有关系。别人再怎么给你讲,诸法无自性,不实,空的,罪福皆不可得的,皆不住,这是实相,谁也改变不了。你放不下,放不下就先端着,先烦恼着,烦恼到一定程度,你想解脱了,就知道这个东西并不实有,就放下了。罪、福为二,为二的意思就是不可得、空的意思,虚妄的、无常的、生灭的,是幻化出来的。

若达罪性则与福性无异,罪、福都不可得,以金刚慧,这个金刚慧就是波若的智慧,实相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不取不舍的智慧,了达实相的智慧。以此智慧,决了此相,觉了罪性福性都不可得,自然不再有任何的业障束缚你,也不会有一个功德让你解脱。不会,因为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我们分别出来的。所以能以金刚智慧觉了罪与福无异,是为入不二法门。

在《法华经》里边,龙女有一个偈子: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其实龙女这个偈子也是开悟的一个偈子,她深达罪福相不可得,性空,所以遍照于十方。解脱其实就是解脱于对虚妄的善恶,罪福二法的执着、因惑。不再被它束缚,不被它障碍。心里没有挂碍着罪与福,心无挂碍。所以五祖会下很多人学法,五祖劝他们,你们不去领悟实相,执着修福慧,怎么能出离生死轮回呢?在佛门里面,出家修福报修得快,所以五祖就喝斥他们,不要执着修福报,生死是大,福报救不了你们,努力的领会实相,只有实相能让我们真正的解脱。生死烦恼,福不可救,一切都是无常的。执着修福,这个对很多人是一种束缚,觉得自己业障重,过去做了很多错事,犯了很多的戒,造了无量无边的业,不孝敬父母,杀盗淫妄,伤害别人,把这些都当成真的,然后放在心里边,成为了一种负担,想起来就觉得肯定得堕三恶道,造这么多业,多修福吧,多消业吧,不知道业性本来空。不去领悟实相,在有为里修,只会更造新业,消不了旧业。不知道并没有一个我,更没有我去造的业,也没有自己去修的福,所以才会迷在一个虚妄的罪和业里边,这就是没有深达罪福相。如果深达罪福相,一定是遍照于十方。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前面是师子菩萨,这个是师子意菩萨,哥俩,一个老大,一个老二。今天晚上有足球,八强,法国对乌拉圭是吧?两个队都很强。心里老想着晚上的足球,所以不二法门真不愿意讲,都是废话。你讲得再好,其实都不相关,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有执着,有烦恼,知解的再好,有什么用啊?让音乐歇会儿,太吵人了。啥玩意儿,乱七八糟的。这就是我,刚才还赞美这音乐,真好听。现在突然间就嫌吵了,变的真快。是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用着音乐的时候,音乐真好听。听腻了,真吵,把它关掉。生活就得这样,过河就拆桥,用铁就砸锅,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需要他时,挺好挺好。不需要了,扔掉,及时的扔掉,扔了再买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在你这根树上吊死?需要的时候再拿过来。师父,你这个样子,容易让人寒心。这个不好,这个你别学,你也学不来。除非你谁也不依赖了,除非你谁的账都不买,谁都绑架不了你。否则,你还是老老实实地还你的人情。如果你心无挂碍,你就可以卸磨杀驴,过河就拆桥,用的时候尽情用,用过就扔掉,这都是大成就者才能做的。在世间有大作为的人,才有这样的魄力。咱们不听音乐了啊,音乐你先歇会儿,咱们开始入正文。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在佛法里,有漏是指在凡夫地,还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无漏是指证到阿罗汉,三毒已断,烦恼已尽,诸漏不生,是名无漏。但是实相中,有漏也不可得,无漏也不可得。提起有漏无漏,我想起过去祖师们之间有段公案。僧问:什么是有漏?师云:笊篱。笊篱你不知道?笊篱就是吃饺子捞饺子、捞面条的那个,全是眼儿的,那个就叫笊篱。什么是无漏,勺子,勺要是漏了就不叫勺了。勺要漏了就叫笊篱,笊篱不漏就叫勺。什么叫有漏无漏?大家会了吗?所以你别一讲有漏无漏,你就奔道上会,如果只会奔道上会,那就叫外道。你执着道,反而成了外道。有人认为男人是七宝男,女人是五漏之身,这都是偏见。有的人认为有欲望,就有漏。无欲望,就是无漏。这也不是正见。

所以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漏,什么是无漏。妄心一起,是名有漏;心无妄想,是名无漏。不管是有漏,还是无漏,皆为二法,都不真实。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起男相,也不起女相,不起欲想及无欲想,不起凡圣想,那才是真无漏,才是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学法的人都执着于一个无为,当然也都执着一个有为。不了达实相的时候去修功德,去供养,诵经、念佛、打坐,这是一种有为。最后明白原来无法可得,又执着无为,什么也不做,住于无为。有为无为,都不是定法。如果你分别有为无为,那都是有为。如果离一切数,离于有为无为想,既不执着有为,也不执着无为,这是清净慧,是般若。则于一切法,没有障碍。于有为也没有障碍,于无为也不住着,这是真无为,也是真作为。这里的真无为真作为都是菩萨行,都是解脱行,不会住于有为无为上,他是随缘示现,法性施为,是为入不二法门。所以有的人没有完全通达法性,看到别人做了什么,就觉得这不对那不对,就开始分别。众生一定在自己的状态境界层次里边去修道,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对与不对。他的因缘没到,他一定会执着什么。到了自然就不再执着。所以有为无为都是我们分别出来的,不要有一个定论。离有为无为想,离于分别,是为真入不二法门。

菩萨的修行是以自觉觉他作为基础,他不会入断灭,既不贪着世间,亦不执着无为。不落生死,不住涅槃,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那罗延,梵语的意思是个大力士,有很强大的力量。那罗延菩萨说,世间和出世间为二。我们都知道世间法,出世间法,是相对的。尤其学佛的人,一张嘴就是出世间法,就是佛法,就是修行。好像多厉害似的,一张口就是世间人怎么怎么样,我也爱这样说,好像咱自己是出世间人似的,习惯了,不知不觉就当真了,把自己当成出世间圣人,高高在上,俯视芸芸众生。错了吗?没错。别当真就行,方便说。谁让你不解脱的,谁让你有烦恼呢?你有烦恼,我就说你是世间人。这样好说话,不然怎么说?你烦恼一大堆,我还说,这些佛们,烦恼一大堆。这说不过去。你有没有烦恼,自己最清楚。有没有恐惧,有没有挂碍,自己清楚,对吧。你真清净,真解脱了,大家就会仰视你,会尊重你,会跟你学。虽然我们都知道,确实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是谁有烦恼自己知道。我们还需不需要认真的努力的去修行去觉悟?去长养去熏修?当然需要。这是依幻说幻,说于世间,出世间。你学法了,迷悟了,出生死了,假名出世间。你轮回,烦恼,执着,假名世间。

解脱是自己解脱,轮回是自己轮回。所以这个讲世间、出世间很容易,好像出离世间很容易似的。但是,真正有一个出离心,有一个不染世间的心,就很难了。我们看看自己每天的心思,你的精神,你的精力,你的脑子,每天在想什么?都用在什么地方?你是每天想着修行解脱出离烦恼,看到实相如梦如幻,真正有出离的心?还是每天都在五欲六尘中去迎求,水中捞月?自己去观察,观察自己,不要观察别人,看看这个世间,是不是还有任何一个法,任何一个人,一个事物能触动你。如果有,那就是你修行的地方。所以不二法门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别说不二法门,就一个出世间,都很难做到。再去圆融,就更难了。

真正通达世间法如梦如幻不可得,这就是出世间法,而不是说我离开了世间,我去别处找一个出世间法。不是。通达世间性空,而真正不去执着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出世间人,你就在行出世间法。你真正觉悟了,你的样子,你的行为,你做的事情,都没有变化,只是用心不一样了。你心里清清楚楚不再执着任何事物,你每天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会越来越通达无碍,越来越豁达,而且对事物的观察会越来越清楚,不会落在什么上面,不会执着于什么。不溢不散,就是不会每天失了慌神的,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心念散乱,收摄不住心神。不会。你为什么会散乱呀?心里面挂碍的太多,心里边想的事情太多,身体也放不下,家庭也放不下,子女也放不下,领导说一句话,心里挂碍好几天。工作也做不好,走个路都不能踏踏实实地走,想七想八,这就是又溢又散。溢就是内心散漫,向外流溢,心向外驰。为什么散漫?心不能安住于实相。随着自己的习气妄想分别,又去追逐于世间,吃的呀,喝的呀,穿的呀,住的呀,孩子呀,父母呀,等等。所以真正能够看破世间也不容易,我们不要嘴上讲的都象入道似的,自己的行为,却处处招致烦恼,这不是不二,是二,太二了。

修行功夫养成了,觉悟了,可以很好地圆融世出世间法,不再对立。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会再执着一个离于世间而求解脱,像二乘人那样。不会。而是在世间而实现解脱。这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门。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二乘人会把生死、涅槃当成两个法,实有的法,妄见生死,妄取涅槃。不知生死涅槃,皆不可得。于生死生怖畏心,出离于这样的生死,躲避这样的生死,所以他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去修行,不与人接触,也不去营求世间的种种,彻底地远离世间,去求取一个涅槃,去求取一个寂静解脱。这就是他没有通达实相,没有通达一切生灭生死相本身就是涅槃相。关键是你看破没看破,执着没执着,你执着,假名叫生死。不执着,看破了,当下即是涅槃。首先理上有这样一个正知见,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不即不离,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不要再去染,也不避畏惧。不染世间,不离世间,这就是生死相即涅槃相。生死和涅槃都不实有,生死和涅槃是二法,我们不要执着于二法,既不要畏惧生死,也不要贪恋涅槃。也不要贪恋解脱,也不要畏惧一个虚妄的生死,求取虚妄的涅槃。二俱虚妄,二俱不可得,是名不二性。通达二法都不真实,这就叫不二,就叫佛性,就叫解脱性,就叫清净性。那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实相,是实际,也没有缚,也不用求解脱。如是领悟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尽不尽为二,不着尽不尽,入不二法门,也是针对二乘声闻乘的修行,破除他们的知见。尽就是前面我们学到的,取无为入正位,证果,他认为修行有个尽头,有个终结,有个果报,法有个尽相,有个灭尽相,所以叫灭尽定。虽然他取了一个灭尽相,反而不真实,不究竟。是有余的涅槃,反而是不尽。二乘人容易执着尽相,而凡夫执着轮回,执着于生死,他妄见一个我,妄见生死。都最后一口气了,还在想,哎呀,我还有好几万存款呢,谁都不知道,给谁呢?算了,谁都不给了,带身上吧,万一到了那个世界还要用呢。不想死,真不想死,还执着一个无尽相。最后一口气了,还贪生怕死,还留恋生死。所以凡夫执着有,二乘执着无。尽就是一种断灭,不尽就是一种轮回。常与无常,尽与不尽,都不真实,都是我们分别出来的。诸法实相,超越心性意识,离于分别。这个尽与不尽,是虚妄的,不究竟。法若究竟,尽就若不尽,尽本身就是不尽。为什么?因为尽与不尽皆不可得,皆是空。所以尽即是不尽。尽若不尽,若是等于的意思,犹如的意思。皆是无尽相,这个无尽相,不是尽与不尽的无尽相,而是远离二法的真无尽相,是真如相,是不可思议无尽相。离于尽与不尽,叫真无尽,真正的无我佛性。离于我与无我,叫我无真性。真正的无为也是,离于有为无为的分别是真无为,真性无为,法性施为。真正的空也是一样,也是离于有,离于空,是真性空,本性空。这个空不是你分别思想出来的,不是你对待出来的,不是二法的空,是本来空,是超越语言名相的空,是实相如此。所以这个无尽,无为,空啊,所有这一切,都是超越了对待分别,都是不二法,都是真性。后面的无尽相就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都是指回归到真如性,回归到真实性,不二性。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手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的。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刚才我也讲了,我和无我都是方便讲,当然也有实义上的我和无我,但是二乘人错会,他会执着一个无我,凡夫会执着一个实有的我。所以佛会讲无我,讲真我,都是破除二乘人和凡夫及外道的邪见。佛讲我与无我,都是方便讲。一个觉了实相的人,他不会错解我和无我,我就是佛性,无我也是佛性。但一般人会错解佛说的我与无我。所以离于我与无我的分别,离于二乘的无我,离于凡夫的有我,是真性的无我,也是解脱的无我,又是真性的常我。这个无我,并不是说把这个我去掉了,断灭了,没有我之真性,只是不执着有我的作用。我的当下就是无我,凡夫的我与二乘的无我,都不可得,都不实有,皆离于心意识,皆不可取,也无法厌离,不即不离,这就是解脱心,是为入不二法门。见到了我和无我的真实性都是不可得性,空性,不可分别性,法而如是性,实相性,真如性,清净性,离性,解脱性,这就是入不二法门。

晚上有足球,法国和乌拉圭的,都是两强,唯一可惜的是,法国如果胜了,巴西如果胜了,他们两个队会在四强里相遇,最后得淘汰一个。没办法,早晚要碰上。大家看球,看球和学法一样,我们学法的时候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看球时是于诸妄想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两条腿走路,你别天天的只会诵经,心里只想着学法坐禅,不会休息,不懂得将修行带入生活,享受生活,那样越学越傻,委曲了自己的真如本性。你就跑一边去了,就执着了,学法修行就变成了负担,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