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第三十讲

发表时间:2021-02-23

浏览量:1439

维摩诘经

第三十讲

大家有读过《涅槃经》和《华严经》的人都知道,佛在讲第一义谛,讲深入实相的法时候,一开始会说很多,做很长的铺垫,包括讲《大般若经》,六百卷大般若经,一直在重复一句话,一个义理。佛陀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一上来就给大家开示实相?先要做这么长的铺垫?因为这个甚深的佛理需要安静下来才能听得明白。需要止息一切妄想,你才能听得懂。佛先用这一大段冗长的看似枯燥的、无聊的、寂静的时间来考验你,你能过得了这段时间,就能看到后面的精彩部分。所以,有的人读《华严经》,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太无聊了,太没意思了。读到第一百页,二百页还在讲名相,还在讲哪个世界,哪个佛土,根本就没入正文,这场球的热身时间太长了,热了半天也没有正式开始比赛,大部分观众已经离开了赛场。所以你想听法,你想真正的深入修行,是需要有一个相应的心,需要一个止息的、安静的心才能够入真正的实相法门。佛在讲《法华经》的时候也是一样,在讲《法华经》之前,一直在卖关子,绕弯,然后,说一些他方世界佛与佛之间的关系,听众听起来也不知道佛要讲什么。最后有五千比丘、比丘尼、优婆赛、优婆夷退席了。他们听不下去了,他们听佛陀在讲成佛的事,完全不理解,以前没听说过。也不知道佛在那干嘛,说啥,不是已经成阿罗汉了吗?怎么又成佛了,这个那个。讲成佛你倒是讲啊,也不直接讲,吞吞吐吐,急人,欲言又止。成心要赶走一些人似的。舍利弗三次问佛陀,世尊都不直接回答。世尊说,我若直说,一切天人,一切众生都会惊讶,会恐惧,就是不说。最后逼的五千人退席了,才开始讲《法华经》。《华严经》里更厉害了,讲了很多特别无聊的东西,一般人根本不愿意看。《大般若经》,一句话重复七八遍。《涅槃经》,一开始讲与会的大众,和序幕,就讲了将近两卷,那个啰嗦。如果你只想听佛陀开示诸法要义,你会非常着急,一直在讲这个神,那个神,这个眷属,那个眷属,都来看佛,没完没了。看着你那个着急呀,就是让你着急。能过了这一关,你才能够进入修行,你才能听到干货。你想听法,哪那么容易?你以这么轻慢的心,这么易得的心,想听无上佛法,那是不可能的。

好,我这关子也卖的差不多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维摩诘经,这一品是不二法门品第九。刚才我们说到,佛在开示实相,开示第一义谛,讲大乘方等经典之前,一般都会做一个铺垫,一个很长的铺垫,当然有些经典,简短精要的经典,像《金刚经》、《圆觉经》,就没有做太多铺垫,这是对上上根基的人讲的。在讲一些大部头的,内容比较详实,比较充实的一些经典的时候,会做很长的铺垫,这个也是世尊的一个方便,先让听众把心沉甸下来。一般过去祖师、禅师们在上堂之前也是,不是一上来就讲,而是坐在那里,一坐就坐很久,把很多人坐急了,离开法堂,再讲。这个也是一种智慧和方便。这里边有一段,中国的韩愈,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唐宋时期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去参大颠禅师的时候。好几次他都对佛法升不起信心来,有一次他就请问大颠宝通禅师,弟子军中事繁,佛法省要处乞师一语。大颠禅师太慈悲了,接待了他。他来一个弟子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学法,希望师父给我来一句简单的法要,让我一听就明白。你想什么美事了!不过,大颠禅师也不是吃素的,很厉害,怎么个厉害?我发现我现在也会倒茶,会沏茶了,以前沏茶的时候总是打妄想,沏茶的时候想着吃啥,吃饭的时候想着玩啥。现在沏茶的时候能沏茶了。你沏个试试,能专心把茶沏好的,不容易。看得见吗?你别小看这个沏茶,很厉害。那些表演茶道的茶艺师们都是修行人,是给咱们示现的,不仅沏茶不简单,煮个面条,你不安下心来,你会把面条煮驼了。要不就是煮太生了,要不就煮太熟了,快烂了。煮面条,沏茶,削土豆,都一样。不好好削土豆,削手了,就连煎个鸡蛋包,如果你不专注的话,都会崩你眼,要不就是煎嫩了,要不就是煎老了。有时间你就学习倒茶,练练茶道,倒回来又倒回去,反反复复这样倒,再练习拿起杯子喝茶,反反复复地练习,就知道什么是当下了。韩愈向大颠禅师请问一句省要处,说他军事繁忙,您讲一句简单的。大颠禅师怎么回复的他,(师父沉吟很久),师父,你这个关子卖的也宇宙第一了,又是背景音乐,又是茶,又是大颠禅师,您忘了您是干嘛来的?没忘。怎么可能忘了呢?就是先要把你搞懵。咱们在讲大颠和韩愈之间的一段轶事,音乐播放,响起拉德斯基进行曲。感觉这曲子一响起来,婚礼就来了。大颠禅师怎么回复的韩愈,师良久。这个师良久,太难表演了,我看了一些野史,也记载过,也不是野史,禅宗的野史,禅宗的一些后人搜集到的,说大颠禅师有个爱好,爱逗蛐蛐,正好赶上韩愈问他这个问题,大颠禅师沉吟良久之后,就把他那蛐蛐罐拿出来,开始巴拉,巴拉半天,两蛐蛐也不咬。大颠禅师把罐咣倒下来了,拿他那拂子梆梆两下敲死了,嘴里叨叨着,这两废物,白养你们这么多天了。这个不是刻意的,这个绝对不是刻意的,这是智慧。灯录里记载的。师父,哪个灯录?我们怎么没看到这段?你要看到了,还要我干嘛?师良久,哇塞,当时大颠禅师一句话也没讲。良久,就是在那沉默了半天,其实是看死蛐蛐了,玩蛐蛐半天,也没理他。公罔测,韩愈在那不知道大颠是什么意思。罔测是什么呢?罔是不的意,罔测就是莫测,不知道他什么意思,纳闷。这时候三平为侍者,大颠的侍者,叫三平,也是挺有名一个禅师,敲禅床三下。当当当,师曰:作么?大颠就问侍者:你想干嘛?敲我禅床?我这禅床刚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好几万呢,你没事敲我禅床干嘛?三平曰: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这个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这个出自涅槃经。刚才我们讲到,听音乐,卖关子,铺垫,好家伙,这个铺垫米饭都快焖熟了。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打个比方,刚开春,要种地,地太硬,一上来就种,种不了,所以先要拿铁撬,先要拿四齿把地翻一翻,然后把杂草除除,再拔那些草就好拔了。拔了之后,再撒种子。当然,三平禅师,他的本意,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我们也罔测。但是韩愈听到这个回答,愰然大悟。韩愈就感慨的说道,和尚门风高峻,弟子于侍者边得个入处。大家会了吗?韩愈听到了什么,在三平侍者那里得了个入处。

我们今天讲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就要给大家渲染一个这样的气氛,虽然说不是刻意的,但是这种氛围恰到好处。又来了,又来了,你说这东西也巧了是吧,打昨天,是昨天吗?对,昨天下午,讲着讲着,突然讲到不二法门品,突然就有装修的音乐,不想讲了。这不是我存心的,真不是我存心的,一直向后拖,一直拖,本来说是晚上讲,晚上吧,又有事,其实也没啥事,不知道啥事,又忘了讲。说今天上午讲的,本来我惦记今天上午讲的,一睡又睡过多了,十点半才醒。下午了,好不容易熬到讲到入不二法门品了,这还铺垫,这铺垫,铺垫一天了都,还没入正文呢。你说这事能预测出来吗?谁有这么大的先知先觉对吧?谁会这么刻意地讲一部经,去拖延,去卖关子。包括我选的这些曲子,这些背景音乐,都是随机的啊,就是好听,听着听着,就不愿讲法了,听音乐多美啊。我不是刻意选的,你看这些曲子随机选的多好。如果你有智慧,听这些音乐,你已经听完入不二法门品了。对吗,我这些铺垫这才是主角,才是正文。我们要讲的那是副文,是不是,读过维摩诘经的就知道了,什么是真正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默然。什么是维摩诘默然?音乐响起。好几十个菩萨讲一大堆,好像都在讲入不二法门品,讲了一大堆,最后全都不及格啊。最后维摩诘默然,才把真正的入不二法门品讲出来。所以我们现在才是在讲入不二法门,不然的话,真的就没有咱们禅宗了。

如果这一品入不二法门品,我们正正当当的把它讲出来,就太二了。当然正常情况下也是随缘,可是一到正文,就被打断,这也没办法啊。到了昨天下午,他自然就断了,我没有刻意,自然就断了,这就给了你一个启发。佛法就是这样的,不定,不可思议的,他是随缘而示现的,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你主载不了,你想讲也不让你讲。那天讲着讲着邻居开始装修,就是为了让你拖延,恰到好处。小根小叶的一听就急了。打个叉,做个铺垫,把别人搞懵了,这是给大根大叶的讲,看你听得明白听不明白。如果我们讲法一直都是照本宣科,一句一句的解释,就没有我们禅宗了,没有禅宗这一支了。禅宗教外别传,讲维摩诘经已经是大堕落了。一句一句地按经文这样讲,已经是千古笑话了。但没办法,末法时期,我们只能这么学佛。大家看不懂维摩诘经,连如来禅都看不明白,祖师禅更别提了。

禅宗不立文字,它不是你能事先预测,能准备出来的。真正的佛法不住在文字里边,这东西你想你永远想不到。你怎么把这品讲好了?你一想,就背道而驰了,所以只能随机,随缘。你想准备,准备不出来,彻底的放松。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这时维摩诘对众菩萨说道,诸位仁者,各位大菩萨,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你们不要有顾虑,把自己对入不二法门的领悟表达一下。这时候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第一个出场,一直跃跃欲试,早就在家里背好了答案,就等着维摩诘问这个入不二法门。在家里把这话背的滚瓜烂熟的,这个人叫法自在。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我们在会的很多人,一问他死的时候怎么办?往往就会随着死这个名相而生种种妄想。但是,学了经典之后,我们都知道实相中,没有生,也没有死。你问他,什么是如来?他也会告诉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如来者,诸法如义,不生不灭,是为入不二法门。说得特别漂亮,乐了吧,对,每个人都这样,都知道本来没有生,没有灭。师父,这是你的功劳啊,你天天给我们讲的,你说这话说得最多,最溜。对,大家背得都不错,学得都不错,到时候一感冒就坏了,一感冒买,五斤康泰克,买一口袋水果,每天买一堆大补的东西,住院观察,大夫都撵了,回家去吧,好了。不行,还得输,再输五瓶液,这还没好利索呢。这就是讲理的时候,讲得头头是道,遇到事的时候,哎呀,怂,胆小,怕死。说的时候,都不生不灭。到时候生死一来,傻眼了,大夫都不让住院了,还不走,我有钱,你别赶我,我有钱。郭德刚相声听多了。所以祖师的东西,佛经你看多了,你比他们还厉害,你比佛比祖师还厉害,最起码你嘴上说得比他们好听。哎呀,实际功夫,谁看你实际功夫,大家都看你怎么说。你背地里,你怎么做,谁看得见呀,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在人前显摆,对吧。人前显摆,人后自己烦恼去,这就是大修行。太搞笑了,我们可千万不能这样。人前显摆,人后烦恼,自己赚自己玩儿,太搞笑了。最后你谁也骗不了,只能骗自己,自己吃苦。比如有些人出不了家,到他那儿,出家人算啥,小根小叶的,在家人,隐居于家庭里边,在家庭里边磨炼,才是大修行呢。话说的真跟维摩诘似的,可是烦恼多的,跟提婆达多似的。提婆达多也是佛啊,又来了。你总是抬不过他。自已出不了家,只能给自己找这么个借口。佛陀、祖师为了给在家人自信,说在家修行一样成就,不是给你贪恋尘世理由和借口,更不是给你生烦恼的理由。你出家人,你是出世俗,我们在家人,是出第一义谛。能出第一义谛,那才是真出离。若论口说,这样的话,谁谁一学就会。但事实可不是那么回事,一块钱的菜钱还和卖菜的大娘争来争去,讨价还价。别人说一句,脸色立刻就变了。别人说自己家孩子怎么怎么着,立刻就不高兴了。这样的人,先从烦恼里出来再说吧。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不二法门。我们学这个入不二法门,你看这些菩萨们讲得都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在现实生活里边不会用,你不懂得应用,你这理和事就脱节了,那你最终只落一个佛学,学了一大堆佛学知识,佛学理论,你不得受用,你不得解脱。但是这个理,并不是没有意义,没有用。我们首先要明这个理,相信实相就是这样的道理,然后我们慢慢的去做,这个也是可以的。所以说,佛经还是要学,我们学的是义理,把这个理吃透,思惟透,再去熟练地用这个义理,用这个理论,以实相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德守菩萨,第二个菩萨又说了,我和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在本性上也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本性不知不觉升起一个作用,然后执着了这个作用,把这个作用当成我,立了一个我,然后我所就有了。一切法都如迦陵提鸟,做着伴来的,所以我和我所就是二法,二法就是不实之法,对待之法,对立之法,虚妄之法。如果你能了达没有我,自然也就没有我所,这是为入不二法门。无我无我所,这是实相的理论,我们先要去了解、去领悟,再去观察,去验证,是不是真的没有我,没有我所。到底有没有我和我所?你找这个我在哪?你去观察我所是否是常的?我在意识在头脑里,我所也是一样。我们直接用本性生活的时候,没有起一个定论,一个定义,思维没有住着的时候,其实这时候就没有我了,没有我所了。我、我所一定是升起了一个心意识,一个分别心。比如说我们正在听一段非常优美的、非常震憾人心的一段音乐的时候,你很专注在听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浑然无我无我所,无知无觉,那就是解脱、清净的状态,不住的状态。虽然看上去住在一个音乐里,其实是不住的,是念念不住的。因为念念没有执着,念念没有心意识升起,他是在用本性,在用直觉在听。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这个不眴菩萨非常有意思,这个名字,他的名字,根基好的人一看这个菩萨的名字就开悟了。什么叫不眴啊?我瞟了你一眼,这就叫不眴。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什么你都不屑一顾,不入你法眼,一切都入不了你眼,你就成了。总是邪着眼看人,不屑一顾的那种姿态,那种表情,不是说对某些人啊,对所有的事物,对所有的人,你都是这样,你都不理不睬,这叫不眴。不眴菩萨,就是不关注世间外在的一切。可是这个不眴菩萨在这里讲的,还是知见,与他的名字还是不般配。不如他的名字更有穿透力。示现嘛,对吗?如果他真正不眴的时候,你也看不懂,你还以为他轻视你。所以当我们领会了不眴菩萨这种神态,当你喜欢了他这种神态,甚至不知不觉也能演示出这种神态,谁还听他讲什么不二法门呢。讲的再好,早就是二了。你讲出来的,早就二了。可是谁让咱小根小叶呢,就喜欢二,喜欢听二法。这个很有魅力的不眴菩萨,就喜欢斜着眼看人。他说道:受不受为二。所有这些菩萨讲不二法门时,先是讲二法,讲什么是生灭,有为,然后再讲不二,再讲不可得,再讲空,再讲不可思议性。而且他不是光讲理,如果他光讲理就没意义了。所以,这些菩萨所讲的法,都是包含实际修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有的人,自己坐禅的时候会感觉到轻安,会忽然觉得上半身好象没了,或者觉得腿没了,要么觉得自己的身体拉长了,是什么?这是受,一种觉受。甚至觉得整个身体都没了,都融入了虚空,象空气一样,根本找不到一个身体,这就是受蕴的觉知。但这里的受是什么?是意识里边的,还是你的思想,是意识,是你觉知到一个无,是你觉知觉受到一个空,并没有离开妄想。所以这里讲的受,与不受为二,声闻、罗汉,他们境界就是证五受蕴空,而不再受一切法。正好落到受与不受二法中。所以你有受或无受都是受,是为二法,所以受不受为二,为二就是为生灭,为有为,为无常,为不定,为虚妄。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你要了达真性是离于受与不受的,也不可得的。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所以你就不会去取着一个空,或者一个有,或者一个轻安,或者一个禅定,或者一个散乱。既不会取禅定,也不会舍散乱。因为你知道受与不受,禅定、散乱都是二法。本性是无受无不受,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什么是垢净?人们认为西方是净,娑婆是垢;菩提是净,烦恼是垢。如果你认为西方实有,娑婆也实有,菩提实有,烦恼实有,这叫二法,你就落入了幻相,落入了生灭,落入有为了。如果你见到垢和净的实性是空性,是不可得性,垢也不实,净也不实,是名真净。那就不会取一个有为的净相了啊。真净,则无净相。如果你见了垢的实性不可得,那净的实性也不可得,这是真净。就不会执着有一个净相,所以说,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这个灭就是寂灭相,真净相,无所有相,空相,也是第一义相,无为相,清净相,解脱相,极乐相,心地相,能如此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我们想想自己的起心动念,自己平时的发心,自己的心行、思想意识,愿望是什么?平时我们一张口,就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着了一个什么相?净相。你发心往生西方,一定是认为那里清净,那里美好。认为娑婆世界不好,娑婆世界烦恼重,娑婆世界造业,你一定有一个垢相,一个净相的分别,所以你才要发愿往生西方。你没有通达垢净实性,皆不可得。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西方净土。真正的西方,没有垢相,没有净相,顺于寂灭相,默契于无为相,就是在哪儿都是寂灭相,在哪都是实相,在哪都清净。这时候你就不会再发一个往生的愿,而是随所住处恒安乐。这是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入于实相,不二就是代表实相的意思。

所以我们学维摩诘经学入于不二法门品,不要光在理上去解释一些东西,一定要和我们的修行对照好,纠正平时错误的观念和修行。看我们用心是不是用错了,是不是入到二法里边了,入到生灭里去了,你这个能明白了,其实也就不需要善知识,不需要老师了。这一品入不二法门品学明白了,能纠正我们许多错误的行为,错误的知见,错误的发心,错误的起心动念。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是动是念,就是你起心动念,心生则种种法生。起心动念,是起妄念,起执着心,生分别心,是这样的一个心行。其实是一种有所得的心,造作攀缘的心。不知道本性不立能所,起了一个妄想心、执取心,这个能执取的心就是二法,只要你在本性上立一个东西,就是二法,就成对待。本性绝妙不待,一尚不可得,何况二?你立一个出来,就是二,相对的就出来了。有一就有二。所以不二就是一亦不立,连不立也不立,你就永远找不到一个定法,找不到一个实有的法。当我们这样讲的时候,其实我们还是在意识的法里边,不过这已经是没办法的办法,是一种方便。所以你起个心,动个念,只要有执着在里边,就成二法。这个起心动念,不是说不知不觉起了一个念,不是指这个,是指起了一个执着心,你要找一个什么东西,这叫是动是念,是则为二。不动则无念,不动是不起心的意思。若不起心,则无念无不念,无法无非法。所以一切法都从心想生,从念头起。你了达了,起心动念也是不无住的。所以这里的不动,一是不起妄心的意思,还有就是真如自性起念,而不住于念,不念上生念,不生烦恼念。这也是不动。并不是死物不动。就是你了达无法可得,不会让自己的心去妄动,去妄为造作,去执着一个什么东西,去想一个什么东西。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无分别是不在本有的见闻觉知上不再去找一个实有的东西,能够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不动则无念,也是《圆觉经》里面讲的居一切时不起妄念的意思。但是不起妄念,不要错解,后边还有一个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不是断灭,会一直有作用,只是不妄起作用。这叫不起心不动念,也是禅宗里面讲的拟心即错,动念即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