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第十七讲

发表时间:2021-01-28

浏览量:2015
维摩诘所说经第十七讲
卷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
真不容易啊!终于找到一个敢去看望维摩诘的,不然的话世尊也挺没面子的,弄一帮弟子,看个病人都不敢去。
大家千万不要把维摩诘捧的多高,在经典里面记载维摩诘挺厉害,跟佛是齐平的境界。其实要到祖师这个境界,他就不算啥了,他就算执着了,他就算法执了。见了谁就开始的吧的吧的给人家讲,人家也没问他,就给人家长篇大论的讲。在祖师门下几乎没人这样讲,讲的太多了,把人都绕里去了。不过对初学的众生,对声闻乘人,对那些知见偏的人可以这么讲。维摩诘所说的法殊胜难得,那是对不了达实相的人,对二乘人。但在祖师门下,就啰嗦了。我们看,维摩诘是不是够执着的?人家刚从城外散步回来,问他干嘛去了?他来个从道场来,一张嘴就是法,整天把法挂在嘴边,脑子里全是法。我估计做梦都是法。但是呢?这是一个过程,对吧?不像你,做梦还数钱、数银子呢!做梦娶媳妇,做梦升官发财。你做梦要能修行就厉害了!人维摩诘梦着醒着都是法,都是道场。从这点也能看到维摩诘他是生活与修行水乳交融,已经分不开了。每个人的修行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都要把修行和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节。
世尊派了很多人,声闻弟子,包括很多菩萨,一个个的都跟世尊讲,不能去看望维摩诘。世尊,我们去不了,维摩诘太厉害了,我们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客气过,没有一次赞叹过我们,好歹我们也是您的大弟子,一点颜面都不给我们留,全都是呵斥,全都是说教。我们一点信心都没有,跟您学了这么多年佛法,在他面前整个都给我们否定了,好像我们都学错了似的。对,就是学错了。佛一看,这怎么办呢?我不能把这面儿丢了,我是三界导师,难道我就没教化出一个像样的弟子来吗?维摩诘人家没跟我出家,也没跟我学法,他居然辩才无碍了,这哪行呢!就派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是所有菩萨弟子中智慧第一,说法无碍,七佛之师,过去七佛的老师。佛跟文殊师利一说,文殊师利不能再推让了,不能再丢世尊的脸,对吧?世尊!彼上人者,难为詶对,这是对维摩诘的一种尊称,他可不是一般人,这家伙太聪明,太有智慧,难于应对。深达实相,难以对答,太有智慧。不像我们有的人,师父我已经明理了,但就是过不去。你这个明理不知道是明的哪家子理?是张三家的理,还是李四家的理?不要让人笑话,别动不动说我明理了。你明的是歪理。
善说法要,说法尽说重点,从根本上说。枝节末节都不讲,就是说法从根儿上说,这叫法要。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辩才无碍、智慧无碍。所有菩萨的法式,你说的东西他全都通、全都懂。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佛讲的大小乘经典,三藏十二部经都精通。
降伏众魔,游戏神通。能够降伏众魔,所有烦恼无明,皆已得度。这里的游戏神通,是示现智慧、善巧方便叫游戏神通。善于以智慧度诸烦恼。虽然他这么厉害,但我文殊师利也不是好惹的,也不是吃素的。当承佛圣旨,去看望他。文殊师利是很有自信的,对不对?先赞叹维摩诘,以表自己的大度。我们看文殊师利的气度,不像过去那打仗的,两人对阵,一上来先把对方骂一顿。虽然他这么厉害,我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我去看望看望他吧,病了,没有一个去看他,怪可怜的。
这人怪可怜的,得了病,没人看,还在那里讨要看病的,得了病还抱怨,怎么没人来看我?你看文殊师利,与二乘人就是不一样,通达实相的人,就毫无畏惧。
我们学维摩诘经,看到声闻人畏惧维摩诘。你看祖师灯录里,古代很多有名的大禅师,也是像维摩诘一样,非常厉害。大家一听他的名字,就吓得不敢去见,怕被喝,被呵斥,被棒打。比如陈睦州尊者、南泉禅师、岩头禅师等,都是特别厉害的主,大家闻名丧胆,因为人都有自尊心,只要没觉悟,都有我相,都要面子,所以都不敢去。
文殊师利一说去见维摩诘,大家心里终于有了底气。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一想到这个场面,心里都高兴了,就像足球比赛,巴西对阿根廷,或者巴西对法国一样,两个重量极的较量。师父你记错了吧?阿根廷淘汰了。有巴西就行,巴西跟哪个队踢都行,巴西踢球踢得多好!艺术足球,看着是一种享受。预测一下啊!这次我觉得又是巴西和法国,法国昨天还是前天踢赢了,小球速度很快,其他队好像没啥希望。像维摩诘和文殊师利两个啊,都是强者!这帮诸菩萨众大弟子们,还有释梵天人们心里开始想:哎呦,太好了!文殊师利答应去了,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今天我们可以听闻这两位大士说妙法,两个顶级人物,说法里面的精英,不分上下,看看他们俩到底谁厉害?
这部维摩诘经之所以这么有名,流通这么广,影响力这么大,尤其禅宗历史上,祖师们全都是信手拈来,就是因为经里面的故事、论述、对话精彩纷呈,一波儿来了又一波儿,一浪高过一浪。到了文殊师利问疾品,就到达一个高潮。其实前面已经达到高潮了,前面到弥勒菩萨,声闻弟子,各述自己和维摩诘的因缘,维摩诘所说妙法,已经非常精彩了。现在文殊师利又去看望维摩诘,两位大咖登场。前面先渲染,用一些声闻弟子和菩萨先衬托一下,对吧?前面维摩诘和声闻众菩萨对话,大多是维摩诘自己说。现在文殊师利出场了,一定会和维摩诘辩论。大家对维摩诘真正的辩才、智慧留个悬念,看他到底怎么样?有多厉害,我们看文殊师利和维摩诘之间的对话。
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
这时候,文殊师利带着这帮弟子们,一大帮人,进了毗耶离城,维摩诘住的地方。
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这时,长者维摩诘知道这帮人要来,来了要给他们表法,表什么法?表诸法空寂之法。用神力把他屋子内所有的装饰、所有的家具、所有的布置,全都空掉,空其所有,只剩下一张床,自己病歪歪地卧在床上。把所有的侍者也都打发掉了,唯置一床,留下一张床,寝疾而卧。这一情景,维摩诘以疾而卧的画面,曾被很多人绘画过。维摩诘靠着个茶几,侧卧在床上。就这么一幅画,瘦瘦的,有很多人专门画维摩诘寝疾而卧。空其所有,唯置一床。空其所有,比喻一切诸法皆是虚假。唯置一床,唯一真性显露出来,这是一种比喻。黄檗禅师说:纵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见解,总须舍却。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寝疾而卧。
其实维摩诘就是这意思,就想让大家看看,我屋子啥也没有,就一张床。跟涅槃经里面描写的雪山白牛一样,一般的草都不吃,只吃高原上独特的草,只吃忍辱草。吃忍辱草,养出来的白牛才出醍醐。都是比喻,其实世间并没有这样的白牛,也没有这样的草。牛是象征法身佛,毗卢遮那牛,草象征着六波罗蜜及一切助道因缘。这里的床也是有比喻的!法华经里,佛说,以诸法空为座。这里的床,喻唯一真性,唯一真心。不然的话为什么非得空其所有,留一张床?佛经里面,佛到处都在讲故事,以种种比喻,来引导众生悟入实相,开示众生入佛知见。有智慧的人一听就明白了,除其所有,唯置一床,寝疾而卧。一切诸法皆是无常,都是虚假,唯有佛性,常住不灭。古人云:若有一法不空,摩诃衍不能胜出。摩诃衍是大乘的意思,是实相的意思。石头问药山:你现在修行到了什么境界?药山禅师回答说:皮肤脱落尽,唯剩一贞实。永嘉大师说,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庞蕴居士临终时对于相公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见一切皆空,一切皆是虚妄,才能显出佛性真实。寝疾而卧,就是示现跟凡夫一样,以身演法。
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时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师利好不容易来看维摩诘,一上来不好好说话,张嘴就说佛话,善来,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先给文殊师利来个下马威,你看我来,没那么容易的。先接这一招!
过去古人之间,有智慧的人之间,包括禅师们,一见面就吵,一见面就争,现在没有那个风气了,现在祖师都藏起来了。过去多有意思啊?临济在河边洗袜子,袜子好几天没洗了,这时候赵州来了,跟维摩诘似的,一上来就说佛话。什么是佛?对着临济就问,什么是佛?临济拿一瓢水啪的就泼过去了,别打扰我洗袜子!赵州古佛啊,没想到碰到个更古怪的佛。临济虽然在赵州那里得了便宜,但是去平田普岸禅那里的时候,在山底下不认识路,碰着个大嫂在耕地,赶着个牛在田里耕地,问大嫂:请问平田禅师住哪?大嫂拿着个鞭子抽牛:吽,吽,畜生!连路都不认识。临济一听,脸有点红。可能是走路走累了,还没听出言外之意。又问:上山的路怎么走?大嫂又打牛:这畜生!都五岁了,还不会干活儿!临济有点明白了,这不是在说我吗?好吧,好男不跟女斗,让你说两句吧。就上山了。上山看到平田普岸禅师,还没说话呢,禅师就问了:可曾见到我山下种地的大嫂?临济说:看见了,早领略了,真厉害。学了这么多年佛,没见过这么厉害的。我们看,过去种地的大嫂禅法都学得这么厉害,一说话云里雾里的。一个大禅师,一代禅宗的大祖师,两次被人家一个种地的大嫂戏弄,居然还活下来了。真是祖师啊,脸皮太厚,活下来是硬道理。所以因果不爽啊!你拿勺泼赵州,所以被人家大嫂说你畜生不如,人话也听不懂。过去这些祖师们,其实对禅机,刀光剑影,并不是逞强好胜,抬扛矫情,不是,而是互相试探对佛法的领悟。大家斗智斗勇,当仁不让,绝对不会让你。你虽然是文殊师利,佛的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你一来,哎呦,先点头,哎呦,先合掌问讯,您好,久闻大名,吃了吗?没有这些客套!俗人才这样:哎呦,请坐请坐!哎呦,早就想拜访您去了,您的大名如雷贯耳啊。俗人就是这样。我们知道永嘉大师去看六祖,要是我们去看六祖,咣当,早就趴那儿顶礼了。永嘉大师,人家弄个禅杖,脖子歪着,奔地上一戳,那种自信和洒脱,让人见了,就知道是个有本事的人。对方如果没点本事,就这气势,就把你振住了。但面前的是六祖,这陈势吓不到六祖。一个出家人,哪儿来的自信,生这么大我慢?出家人,八万四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你那脖子还一扭,连正眼都不看我一眼,为什么这么傲慢?没那工夫?没时间给您礼拜。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没工夫给你顶礼!这就是达人!只有俗人一见面客客气气的,一见面先顶礼。你看古人,多潇洒。再看我们自己,活的多委屈。都是人,是吧?同样的人生,为什么有的这么光明,有的这么暗淡呢?同样是人!有的人这么得瑟呢!太闲了,太闲了!没事就剃脑袋,把脑袋剃那么亮,也不知道干嘛?剃那么亮,就是为了闪亮,为了晃人眼。说我自己呢啊!长的还快,代谢好,吃得饱,睡得早。师父赶紧讲吧!着嘛急了?反正也没事,是吧?着嘛急?我都不急,你急啥?您多讲点,我们爱听。
我们看过去祖师的风采!让人心生向往。文殊师利一进来,维摩诘就给他来一句: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全都是妙法。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维摩诘挺搞笑的,文殊师利更搞笑,我们看是怎么搞笑的啊。善来,其实就是不来、妙来,无所来的意思。所以叫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还会说人话吗?还会说老百姓听的懂的话吗?我们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呢?我们要是天天要这样说话,哎呦我的天呐!饭都吃不下去了!您来了,来了,就完了,多好啊!还不来相来,什么意思?来了没有来,来了而不来。不见相而见,看不到你而见了你,看见你而没看见你。不就是视而不见的意思,就是你跟本不入我眼的意思吗!就是你人虽然在这儿了,我跟本看不到你。我的天!要我讲他们俩,太搞笑了。
为什么说,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呢?你从哪里看到我来了?我又从哪里离去的?都没有啊。我来去,都是相啊。文殊师利是这个意思。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去。我没有从哪里来,也没去哪。大家别觉得这两句话简单,好像你也会说,你一辈子可能都说不出来。这是实相啊!一个来,就能把实相说出来,而且说得这么详细、透彻,所以说,觉悟的人就是不一样。所可见者,更不可见。你见的也是个影子,真实的见不到。
文殊师利说: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宁可忍不?疗治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问无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文殊师利一看,先别跟他论了,一上来别把气氛搞得这么紧张。我们先把怎么来的这件事情放下。且置是事,就是到底是从哪来?是来还是没来?是见还是没见?先把这事放下,歇会儿,对吧?居士您病了,还行吗?这不像有病啊,精气神这么足,病了还没这么能说。您病得厉害吗?还受得住吧?不行咱们输液去?来点葡萄糖?那时候还没葡萄糖。我估计要是文殊师利这样一说,维摩诘也乐了。维摩诘这人从来不乐的,假正经,在二乘人面前威风八面。到了明白人跟前,搞笑了、露怯了,是吧?来瓶葡萄糖吧。估计文殊师利这一句,维摩诘就败了。但文殊师利也没这智慧,得是我宗门祖师始得。
文殊师利很热心地问:这病治的怎么样了?病情有没有减退?有没有加重?世尊知道您病了,认真地嘱咐我,让我来慰问您。殷勤就是很认真的样子。让我们大伙儿来看你。致问无量,一直都在问,病的怎么样了?死了吗?棺材买好了吗?居士,您这病怎么引起的?何所因起?病多久了?怎么才能治好呢?其生久如?当云何灭?说着说着,又奔职业病上去了,法执又现前了,病就病呗!弄点开塞露点点不就好了吗?开塞露,治大肠干燥的。
文殊师利的问话非常有智慧,为了让维摩诘说妙法,故意这样问的:居士是病,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这都是让维摩诘说法啊。维摩诘正等着文殊师利问这些问题呢,刚开始都是客套,都是铺垫。现在,文殊师利这样一问,维摩诘开始说法了。
下面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是这部经的另一个高潮,对我们现代学人有非常大的警醒作用,对所有修行人,都是一种鞭策和提醒。
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讲到这里,就想到我的过去了。早期我在家也看维摩诘经,一看到这里面心里就法喜,原来自己体弱多病,是示现啊,像维摩诘一样,也会病。原来我身体不好,经常得病,看了维摩诘经,知道是有原因的,因为众生病,所以我病,一想到这就高兴,病就好了一半,这就是自心的加持力。其实当时,这都是一种妄想,是一种精神安慰,但它会起作用。相信维摩诘经里写的境界都是自己的境界。所以我们看经一定要吸收这些正能量,吸收这些积极的,能让我们解脱、开心、提升的东西。虽然我们可能一时还无法到达维摩诘的境界,但通过如法的修行,我们会和他一样,也会得自在神通游戏,也会以平常心对生老病死。这个是一定的,因为我们的佛性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
维摩诘说:从痴有爱。这个痴,就是无始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才有爱,才有病。好像在说他自己,其实在说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所以真我枉受幻病。觉者视一切众生犹如己子,孩子病了,自己能好好的吗?要示现同彼,以大悲心来救度世间。所以众生病,则我病,这是从世谛的角度讲。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众生,来到这个世间,不可能高高在上,要示现和凡夫一样。世间人就是这样,孩子病了,得白血病了,得癌症了。哎呦,师父,你这一病就给人往死处整。得病嘛!还不奔大处得点?对吧?感个冒,发个烧,父母不急。白血病,治不好的病,肝癌、肾癌,对吧?这么年轻,怎么得这病?现在时代变了,时代发达了,病情都变得特快,六岁都癌症,不错了。再过几千年,人一共才活五岁,你想六岁得病都是福报大的。以一切众生病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不得病者,则我病灭。若众生烦恼不生,诸病不起,就不劳诸佛觉者来此世间示现得病。众生病都是假的,我的病都是假的,都是示现。
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萨疾者,以大悲起。什么是病因?病是怎么起来的?菩萨是示现疾病,示现入生死,其实没病。他不像凡夫,带业而来,因贪爱无明而来投胎。菩萨是假诸贪欲而入生死,实无贪欲。所以示现众生相,示现疾病。如果众生能够得离病者,菩萨亦复得离病。就好比如说一个长者,就有一个孩子,病了,父母跟着着急,难过。孩子病好了,父母也就高兴了。菩萨也是这样,对众生有大悲心,爱之若子。众生有烦恼苦了,菩萨不会置之度外,不会站在一边看着,不会。用种种的方法来帮助众生。众生的病治好了,没有烦恼了,菩萨也就没有烦恼,也就没有病了。
文殊师利,你又问我,这个病到底是从哪起来的?菩萨病者,因大悲起。菩萨的病不是真的,他是因为不忍众生在六道里轮回,他悲悯众生,所以才示现疾病,以疾病来说法,让众生知道病因,远离无明病苦。也就是说,菩萨的病并不是真的,不仅菩萨的病不是真的,所有人的病都不是真的。因为无明不是真的,众生从无明投的胎,因为无明不是真的,所以投胎也不是真的。都是依幻而说,依俗而说。所以,我们不要把维摩诘、菩萨和众生分开。从表面上理解,浅的理解,菩萨是觉悟的,众生是迷的。从实相上看,没有一个实有的众生,也没有一个实有的菩萨。
菩萨疾者,从大悲起,从不舍众生起,从爱一切众生如爱己子起。从了达实相,众生性即佛性。
文殊师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文殊师利很聪明,一看他屋子里面啥也没有,就此问维摩诘,为什么此室空无所有?就是为了让维摩诘给大家开示。我们看这下面的开示,这是开示实相,非常精彩,非常重要。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不但我屋子里面一切皆空,诸佛国土,亦复皆空。十方世界,都是空空的。不是光我屋子里没有侍者,哪也找不到侍者。文殊师利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为什么空呢?你把什么叫空呢?维摩诘说:空就是空,本身就空,所以就空。这就是以空空。因为空,所以空。又问:空何用空?既然本来就空,那还用什么空?维摩诘说:以无分别空故空。我说空是假名,本身并没有分别,仁者自己分别,有个空,用了个空。我用的这个空,是假名,我并没有分别,也没有住著这个空。空就完了,一悟便了,不要再安一个空,不必去解释这个空。文殊师利问:空难道可分别吗?你说,以无分别空故空,你已经在分别了,还说没分别?这点很像永嘉大师和六祖对话的翻版,一模一样,词不一样而已。
文殊师利反问他。论法就是这样,你得抓住对方的要害,首先自己要特别通达。你说无分别空故空,难道空可以分别吗?你这样说,不是废话吗?文殊师利这一问,非常刁钻,非常毒。我们看维摩诘怎么回应?你文殊师利说我分别这个空。那好,我分别这个空了,我分别本身,还是空,你也找不到一个分别。分别就分别了,分别亦空。就算分别,也是空的,也不住。与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分别亦非意,是一个意思。就是并不是我在分别,也不是意识在分别,而是没有实有的法在分别,分别亦空。没有一个实有的空可分别,没有一个实有的法是分别。分别就是一个虚妄的作用而已。我们觉悟,了达诸法实相,就是靠这个分别。我们迷也是因为分别,觉也是因为分别。迷时有分别,而住于分别;觉时亦分别,而不住分别。
文殊师利又问:空当于何求?既然你维摩诘说空,以空故空,本来就空。这个空不是思惟、造作、修出来的,是本来空。那这个本来空,当于何求?怎么才能够领悟,才能够求证,才能够见到这个空?维摩诘通达实相,行于中道,不落一边。不是一说空,就着个空相。维摩诘回答:于一切法中求,于六十二见中求。六十二见就是于不空中求。文殊师利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你说从六十二见中求空,从一切有中,从一切法中求空。那这个一切法,六十二见又从何中求?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也就是从实相中求,从解脱性中求。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你问我为什么没有侍者,是你自己没有慧眼,看不到。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文殊师利咄咄逼人,维摩诘智慧无碍,两个人环环相扣,演说妙法。你说问我屋子里面为什么没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是我侍者。为什么说众魔及诸外道是我侍者呢?众魔者乐生死,我也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我也于生死而不舍。不对吧?师父,菩萨应该是厌恶生死!菩萨不厌恶生死,声闻乘厌恶生死、害怕生死,所以被生死所缚。你怕什么,你被什么缚。一个道人、大修行人,第一,不要畏惧生死,不畏惧生死,不是贪生死的意思,而是为了度众生,示现生死。魔就不舍生死,我也不舍生死,所以魔是我侍者。外道是我侍者,为什么?外道者乐诸见,我也有很多的见解。你看我说这么多,给这人指点,给那人指点,到处都是见,我就是个见人。见人怎么着?没有见,哪有贵呢。外道者乐诸见,菩萨者于诸见而不动。我也有很多的见,但是我见完了就完了,我不会执着,我不是一定要当个见人。所谓见人,是执著自己的见解,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全错了,当真了,执著自己的智慧、见地,乃至于着了佛见,都是见人。涅槃经云:不断我见,唯断取著。我见者,名为佛性。所以,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我这个见人,即非见人,是名见人。你看维摩诘他一讲法,整个的味道就不一样了。一般的学法人,一听,魔啊、外道啊,吓死了,维摩诘就往自己身上贴。一般人都是向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奔正面描述。维摩诘不是,他时常把自己跟魔啊、外道啊掺和在一起,净吓虎那些较真的人。这就是一个解脱人,于法无碍,于名相无碍,于一切都无碍。大家都害怕的,他不害怕。大家都忌讳的,他不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