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诸法,唯断取著

发表时间:2019-09-04

浏览量:2777
不断诸法,唯断取着
修行一切不须断除,唯断取着。一切相无碍,以有性故,故相无尽,不可断。以无我故,相无实性,不可贪着。故欲解脱,不断诸相,唯断取着。何以故?诸相即是佛性,若生取着,即是我,佛性即堕众生中。若不取着,众生即是佛。
经云:不断我见,唯断取着。何以故?我见者名为佛性。
有人贪心炽盛,而欲断之。欲断欲烈,而生愁恼。贪欲不可断,唯断取着,欲性不可断。何以故?贪欲性即是佛性。佛性不断,故欲性不可断。佛性无我,故贪欲性不可着。若生取着,即是有我。欲性是空,实无有我,亦无有住,于无所有法而生取着,故生忧苦。以生忧苦故,佛说贪欲为过为患。只因贪着,或取或断,而有过患,实无有法为贪欲也。
有人嗔心炽盛,而欲断之。断之不得,而生愁恼。嗔恚不可断,唯断过度,嗔性不可断。嗔性即是佛性。佛性不断,故嗔性不可断。佛性无我,故于嗔不可着,亦不可着于断嗔。若着于嗔,即是有我,有我故有苦。若着于断嗔,亦是有我。嗔实无我,亦无有住,于空无所有法而生嗔恚,或欲断除,是名烦恼。以生烦恼故,佛说嗔恚过患。只因迷于嗔心及断除之,而有过患。但见嗔无实性,嗔无有我,不取不断,不为所害。
有人愚痴无智,而欲增长智慧,断除无明。断之不得,故生烦恼。痴性不可断,唯断见痴实有,于智慧生贪着。无明不可断,无明实性即佛性。智慧无明,总是二法。若见二性无异,是名见佛性。佛性不可断,故痴不可断。所以古人云:向异类中行。若见愚痴为碍,见智慧则喜,是人不得真智慧,不善学于空法门。若见无明实有,而欲除之。除之不尽,是名无明。见于二法,而生取着,不了不二之性,是名无明,非实有无明可得。
有人持戒不得,屡屡破戒,而生烦恼。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戒性不可破,戒性是佛性。无人能破于戒,何以故?戒是空故,戒无所有故。但无执着,是名严持戒律。不见是非,是名究竟戒律。不见持者、戒律及与破戒,是名究竟毗尼。若言我持戒,此是增上慢者。若言我破戒,此是颠倒人。若见他持戒破戒,尽为邪见,被贬至二铁围山。
有人久修禅定而不得,故生愁恼。得于禅定,复失禅定,亦生烦恼。有得有失,非是禅定。禅定者,心不乱为禅,相无惑为定。不取法为禅,不断法为定。无生禅想为禅,不见定相为定。顿见本心为禅,用而不住为定。如是禅定,不可得,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失,不可断。何以故?禅性即是佛性,不可于佛更觅于佛,不可于禅更修于禅。若见散乱及禅定,此是散乱,非禅定也。不见二相,是如来禅定,是祖师所修禅定。
有人厌于生死,而于涅槃生着。既不能出离生死,又证不得涅槃,故生烦恼。生死不可灭,涅槃不可得,生死性即涅槃性。只可言生死不真实,不可着于断生死。不可离生死别觅不生不灭。若见生死可厌而别爱涅槃,此是生死法。若也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唯断生死之心,不断世间生灭之相。何以故?世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生死是常,不可断故。以众生妄见生死,着于生死,贪生畏死,佛说生死无常,生死过患。实无生死,亦不可离于生死别见无生。但断取着,不断生死。
从上以来,诸佛祖师无实法与人,但随方解缚,解粘去著,将虚妄药,治虚妄病,故名修行,亦名佛法。若无病,即不须药。若于佛法生著,此是大病。故百丈云:佛病最难医。
修行唯断取着,不断我性。若于我性生于执着,当离执着,见无我性。若于无我而生取着,当见佛性真实。但离执着,即名中道,即解脱法。本心不立不破,若执于立,即为破除。本心亦立亦破,立即方便立,破即无所破,是名佛法,是名佛教,实无有法名为佛法也。
六祖大师云: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是知修行,唯断取着,不断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