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与开悟

发表时间:2023-09-14

浏览量:500

体会与开悟

问:禅师好,我在坐禅的时候,经常体会到空寂的境界,除了了了清楚的觉知,什么都没有,身心特别寂静,一座的时间过的也很快,也能感受到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但是,这种状态不能持续,有时时间长些,有时时间短些。平时生活中站着或发呆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特别清净的状态。请问禅师,当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是不是就是开悟和见性?是不是要一直保持那样的状态才对?

答:那不是开悟的状态,更与见性了无交涉。所有身心体会到的“清净”、“轻安”、“寂静”、“灵灵觉知”都不是开悟,而是识心境界,与妄想无二无别。

古人云:菩提无是处。但有所是,皆是妄想,与道全乖。

又云: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即说此病也。

又云:死水不藏龙,亦是说此。

你的这种体会和认知很多人都有,这是不了本心,不识真性,认假为真所致。

真正的开悟不是体悟到什么,而是从所有的体悟中出来。

真正的开悟是心无所住。心有少分住着,皆与道当面错过。

古人云:但有一境,一见,一法,一解,都不许。又云:切忌道着,道着则头角生。

开悟与体会的区别是,悟是不住,体会是住着。悟是出来,体会是进入。悟是解脱,体悟是束缚。悟无能悟所悟,体会则能所俱存。纵然悟空,空亦是法,非是真空。真空离一切心意识,离四句,绝百非,须是祖师门下手段方可少分相应。

可是,许多人都错把体会当成悟,把自己种种识心的经验和感受当成开悟,当成见性,却不知开悟原来与体会正好相反。

修行、觉悟和成就的关键是掌握修行的根本。什么是修行的根本?需自解做活计始得。如何是自解做活计?修行人要在真正的解脱烦恼上多下功夫,知道怎么出离妄念和烦恼,知道如何转身,如何不住,默契并亲证自性,那才是修行的核心。而不是被妄念和虚幻所骗,掉进是非,分别名相,或于一言一行、一境一相,百般知解注释,随意揣测,强生好坏,想得到一个答案。

此事须在自己心行,不在言说。若执言说,转加悬远。但知其非处,久久用功,时节因缘际会,忽然于无功用处,轻轻一转,方知祖佛得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