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山箴言七

发表时间:2023-02-23

浏览量:432

学山箴言七

接受,它与接受什么或拒绝什么无关,而只关乎心的自由和解脱。

我接受火热,那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扑向火或一定要逃离火,而是我有面对火时的自由选择。

我接受你,不代表一定要接受你的好意,我也有拒绝它的自由。

对家庭,对一切人和一切事,都是如此。接受,是指我们面对这些事物时的自由。

 

受苦之人必有执着之处;

恐惧之人必有贪爱之处;

拧巴之人必有计较之处;

但有丝毫苦恼,不必责人,不必怨天,但向自己内心深处挖寻,必有所求,必有不满。一个人受多大的痛苦,一定会有多大的执着。

有求皆苦,知足常乐。

 

不论你外在显现为什么样子,你内在如何运行,才是导致你苦乐的真实原因。

上天不会因为你的才能和身份而饶过你错误的用心,因缘也不会因为你的弱小和无能而不奖赏你的善良。一切唯心造,心是最准秤。祸福但问心,离心无外境。

 

有人说,你的安乐,是多少人的付出和牺牲换来的结果。是这样吗?或许你的温饱,你的生存,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人的付出。但是,真正的安乐,却不是别人所给予。别人能给你安全,也能给你危险;别人能给你温饱,也能给你饥饿;别人能给你快乐,也能给你痛苦。真正的安乐,那必须是你独立之后才能获得,必须是你内在的充盈和满足才能达到,是你内心的安住与觉悟才能掌握,是你自己源源不断地供给才能流经。

 

每一次远离金钱的诱惑,你都会更加自由和清醒。相反,每一次对金钱的贪婪,都会使你更加愚痴和恐惧。

真正能驾驭金钱的人,一定是利他的,他会把流经自己这里的钱再散出去。金钱在他那里流通,不住,服务于他人。

如果你没有慈悲利他的大愿,千万不要再追求金钱,那只能把你带到深渊。而服务他人的人,则完全不需要追求金钱,金钱会自动流到他那里,再从他那里流走,流到需要它的地方。

 

顶礼师父。恳请师父给弟子开示一下在家人吃素与吃肉的问题,我本不想吃,现在也是吃素一段时间了,可有朋友是中医说长期吃素脾胃会很虚的,本身现在我就是气血虚、焦虑,有时候心脏还不好,体力跟不上,很纠结,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感恩师父。

答:先好好学法,弄明白实相是什么,应该如何用心才与实相相应。心行于道,那才是根本,心得自在,那才是修行。而这与吃素吃肉没有绝对的关系。心里三毒不除,吃得再有营养,每天喝鸡汤鱼汤,身体还是会出毛病。心里三毒不生,少欲知足,不与世诤,纵然日中一食,粗茶淡饭,身体照样不会有大问题。

所以,你的问题,包括你的身体,以及绝大多数人的身体疾病,跟吃不吃素没关系。只跟人们是否能时常反观自心,不错用心有关。身体是心的表象,有什么样的用心,就会有什么样的身体和疾病。

要想明白这其中深妙的道理,需要你放下很多世俗享受,减少欲望和需要,当然,在大多数时候也包括要发心吃素,增长慈悲心,深入佛法,认真实修。你自己好好反思自己是否每天认真修行,用心合道了吗?这才是根本。

 

什么是昏迷?遇到事情,总是看别人不是,看外境有问题,这就是迷。什么是觉悟?遇到事情,知道反思自己的不是,看自己内在出了什么问题,这即是觉悟。

 

声闻人选择了自了,以为自己走了捷径,占了便宜,不用管任何人,轻装上阵,轻轻松松地修行就能实现觉悟和解脱。但是他们忘了一点,他们还执着清净和解脱,还有法我执没破。这个束缚使他们永远无法触碰到实相和真正的解脱。

诸佛菩萨才是最聪明的人,他们看上去是在度众生,实际上是在自度。他们看上去辛苦劳累,但内心中充满喜乐。他们选择与众生同步,因为众生本是一体,一心所现,只有借助于度自心众生,方能度尽自己妄想尘劳。这才是寻求觉悟和解脱的唯一正修行路。他们深知,只有在利他过程中,在与众生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去除无始无明和俱生我执,才能转所依识成无所依智,实现的真实圆满的解脱。他们看上去在绕远,花了很多时间,而实际上,他们走的才是真正的捷径。

 

师父好,您今天发文,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吗?是劝别人先管好自己,再去助人。又发短文,写声闻人自了,不管别人,所以不能获得真实解脱。这两篇文章看上去有些矛盾。请师父答疑。

答:声闻人自了,是停在了自了那里,不再发心助人,也没有智慧助人,因为他们的自了不是真正的了达和解脱。

管好自己,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代表不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用心和境界。

声闻人自了,也不代表他们从来不去帮助别人,而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

诸佛菩萨度人,也不是见人就帮就度,而是善于观察众生因缘和根基,有缘才度,无缘不度。

 

一个人再来这个世间,如果是已经成就的人再来,已经无缘可了,无债可还,无道可修,如果不为利益世间,来有何意义?如果是还没有成就的业力身再来,不去利益世人,不在服务大众中去除我执,又如何能完成这一世的修行而实现圆满?所以,不管你是谁再来,你都不可能住于无为,浑浑噩噩、空度一生。

 

凡夫无法度人,因为他们自身还在烦恼中,自救不了,如何度人?

声闻人无法度人,因为他们根基弱小,心智狭劣,无力度人。

唯诸佛菩萨能度人,而不做度想。何以故?有无始大愿做根基,有般若大智慧,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故。

虽然如此,凡夫、声闻、菩萨非是定论。凡夫发心修行,觉了实相,一念即成诸佛菩萨。

声闻回小向大,发菩提心,一样成佛度人。

菩萨生生世世不忘本愿,故无时不为利他,直至成佛,亦不终止。

 

大家都想过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会对未来有种莫名的担忧。

无忧无虑的生活来自自己一颗无所求的心,而不是来自物质生活的保障和富足。

无忧无虑不是为自己准备好未来的一切,不愁吃,不愁穿,什么都计划的圆圆满满,那不是无忧无虑。安心的活在当下,满足于现实,接受因缘发生的一切。以一颗少欲知足的心活好每分每秒,那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

 

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认真本身就是道,而不是认真所获得的结果。

道不是在某个点上,它遍布一切处。

没有一个三心二意,做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人会感受到做事认真带来的安心和快乐。

也没有一个心神不定,恍恍惚惚的得道之人。道人行处,在处一般,心神安定,身心一如。

那些认真工作,专心做事,做好当下任何一件事的人,都在收获着他们的快乐。就算他并没有感受到特定的快乐,至少,在那段时间里,他的身心并没有分裂。

这就是禅定的意义。

禅定并不仅仅是坐在那里打坐才能获得。所有身心专注的行为都是禅定,所有身心没有分开的状态都是禅定,所有没有离开当下进入意识分别的时刻,都是禅定的时刻。

所以,禅定不仅仅是静态的,它也是动态的,是遍于生活中的一切时,一切处。


秋五首

落叶飘玄旨

水音荡清波

觅它终不得

悠然听鸟歌

 

心自无绳索

世人自缠多

金屋元是梦

独坐破爱河

 

远山有轮廓

近水无心得

鱼忽跃水上

不知身在何

 

野情须放旷

闲心靠无托

一树红叶落

静美离言说

 

正看此山是佛头

侧视又是一小丑

端来审去知无物

心生便是物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