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山箴言六

发表时间:2023-02-23

浏览量:481

学山箴言六

你可能会非常羡慕那些在哪里都能安住解脱的修行人。你不知道的是,他们都是曾经做过大量修行功课的人。或念佛号数十万,或持咒几万遍,或大礼拜上万个,或诵经千部,或坐禅千座。不见法达诵法华经千部,大安禅师坐破七个蒲团,岩头终生读涅槃经,云居晓舜禅师口诵金刚经不辍。古人尚如是用功做功课,我们怎么可能终日懒散,倚仗小聪小智,就能转无始以来的习气,侥幸解脱生死烦恼,成就无上佛道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人。羡慕别人,不如自己耕耘,自己收获。

进行实修,永远不晚。就怕懒惰,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现代在家居士学法有一个普遍的错误的认知,就是禅宗非常简单,而且不需要受五戒,不需要持戒,也不用布施,不需要打坐,不用修定,不用诵经,不立文字,一切都不用学。只要对一切都不执着就可以。

你真的能不通过任何学习和修行对一切都不执着吗?别人骂你一句,你能不生心,再说不执着。

有一个宰相向国师问法,他说:真有地狱存在吗?国师说:狗奴才,这不是你能问的。宰相脸色顿时变得非常愤怒。国师说:可不是地狱?

故知一切众生,口说容易,真能行者,万中少一。

 

一切本来清净,唯有心生分别,而有万法善恶好丑。庞蕴居士云: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

“丘山”如此清净,绝一切思维概念,乃至你看不到有一法为丘山,而只是直呼为丘山。

 

感恩,知足,谦卑,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知恩感恩,自我和冷漠才不会膨胀。

少欲知足,我执与贪念才不会增强。

谦卑忍辱,我慢和僵硬才得以调伏。

 

师父好,最近看您一直在发实修和做功课的文章。请问您,如果我能在生活中带着觉知处理好很多事,也没有什么烦恼,是不是就不需要掌握那么多功课,再去练习坐禅、诵经和持咒了?

答:没有烦恼,处理好自己的生活,那只是佛法和修行的一部分结果。而且,你确信你能没有烦恼,仅仅通过觉知就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吗?没有人比阿罗汉烦恼更少。但是阿罗汉被佛呵斥为焦芽败种。为什么?阿罗汉只是断了粗重的烦恼障,恒河沙所知障和微细惑烦恼还没有断除。

修行如果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没有了烦恼,就停滞不前,那么佛法就会断灭。这样自己也不能真正圆满。当我们烦恼逐渐消失时,自身有了智慧和能力,要想办法利益身边的有缘人。

佛法和世间各种外道灵修的最大区别是有各种方便和助道之法能使修行者真正达到解脱。所修的因,能达到解脱的果。比如不杀生,持戒,布施,坐禅、诵经、持咒,有了这些助道法,才能使修行人真正获益。修习这些助道法不仅是为了自己。当你能做这些功课时,你知道做这些功课的作用和意义,你才能教别人做,并让别人也受益,就像你自己曾经受益于某些善知识和佛法僧三宝的加持一样。

 

不要因为急急求悟,而偏离修行正路,每日只想被人印证是否开悟,而不注重自身德行功夫的长养,不向内看自己的烦恼执着减少多少,一味通过坐禅或其他功课在意识知解境界中求玄求妙,求证求解。若内在心性上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和提高,纵然证得百千神通妙用,见光见佛,能解经论,见极乐,皆是岐路,非是正法。正法只是心法,无关外境变化,亦不在身体上做文章。但能识自本心,转无始以来识心计度,不向境界中求玄求妙,即是正路也。


祖师因为不会末后一句,下不了一句转语,终日寝食难安,如丧考妣。纵然下得转语,尚需要多年保任功夫,亦有走失,更何况不会者,修行如在黑暗中行也。今人有不知何为如来禅何为祖师禅,末后一句,更不知何物者,终日昏昏度日,不知出离,亦不修行,不自思忖,大事未办,本来面目未明,一息不来,即依业驴胎马腹轮回去也。如是之人,千千万万,竟无丝毫恐惧之心,待恶业现前,无常来时,入恶道如箭射。此乃诸佛祖师一再叮咛,非恐吓人也,六道之苦,实可怖畏!!!

 

自利只是佛法的初级目的。

利他才是佛法的终极目标。

自觉只能解脱粗重的烦恼。

觉他才能解脱微细的烦恼。

为自己修行,能改善自己的人生。

为众生修道,能圆满自己的人性。

 

自觉与自利,就像在一条长远路上的驿站,有些人走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自觉与自利的修行,就像驿站和化城,只是众生修道暂时的休息和歇脚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地。

但是声闻乘人却把这个驿站和化城当成了最终的目的地,不知道圆满究竟之处,还在前方。而那一段路,只能通过觉他,才能完成。

 

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菩提心,也不知该如何发菩提心,不知道自己的发心是不是菩提心。

发菩提心不是抽象的在头脑中发菩提心,而是有切实的愿望和行动。当你的菩提心愿能带动你从自我的执迷中走出哪怕半步,比如对别人说一句爱语,为别人牺牲自我的利益,放下自我的观念,体谅别人,谦让别人,那都是实实在在的菩提心。佛的无上菩提心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无我利他的精神汇聚而成,从一滴水,到一条河,最后,变成慈悲喜舍的海洋。而不是在意识和知解中思量菩提心。

 

问:佛法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为什么世界和人性一直没有发生改变?

答:是你自己没有发生改变,不是人性和世界没发生改变。

不存在别人的人性,不存在别人的世界。一切都指向你。所有的人性、世界,都是你自己内在的人性和世界。

你自己变了,人性就变了,世界就变了。


利他不是改造别人,而是觉悟一心。

 

读诵本身可以成为最好的修行,变成安心法门,就是在开悟和解脱中,不要在读诵之上再加任何目的和所求心。大家在读诵经论时,一定不要迷到经文中去,不要被文字所骗,不要本来无缚,反求解脱。

经文只是工具,借助它远离烦恼,安住当下,以平常心来读经,这样,读经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就像穿衣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对读经没有太多的目的和所求,这时就会放松,心也越来越安静。在不经意间,经文的意思就会跃然纸上,而那,并不是苦思死想明白的。那时,明白的道理,就会对我们的修行变成一种印证,除此之外,别无真理。——诵经群开示

 

如果你清醒的时候都不能放下对生命的执着,那么,临终神智不清时,又如何能放下呢?

如果活着的时候都不能看破生命的虚妄,死后在幽冥之中,又如何看破?

 

一只猫和一头牛在某些状态中也是圣人,小虫和猛虎在很多时候也是觉者,一个罪犯休息的时候,一个老人打盹的时候,一个小偷吃饭的时刻,他们都是天真佛,是本性佛。当他们恢复自己的习惯,又去贪着、造作并自寻烦恼时,他们又变成了众生。但不管他们做天真佛,还是变成众生,那都不是真的,他们的佛性也不会因此而丢失。

认出这一点,让自己更多的活在自然、无着、无住的状态中,那便是修行和觉悟。让自己更多地活于天真本性,而不是后天学习的法则和评判中,那便是自在和解脱。

不去执着自己是谁,拥有什么,是什么状态,在任何时候都不被观念和想法束缚,那便是涅槃。

 

一次次把心从意识编织的各种未来的绚丽梦境中收回来,回到眼前的见闻觉知中来,回到空无故事中来,回到寂静中来,那才是你的道场和成道处。

 

有美好,就有灾难。连美好也要放下,不然,灾难就会紧紧跟随。因为美好与灾难是同体异形,愚人只见其异,智者知其是一。

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是恶魔向你伸出的诱人的广告牌,一旦你相信了它,地狱之门便向你敞开。

除了了无意趣的当下,没有别的美好。除了没滋没味的寂静,没有天国。

 

理事双修偈

道理成千上万

功夫一念之转

纵说道理千般

触事也须不缠

有缠必是心住

不住要悟本空

无始习气力大

理悟很难胜它

所以勤加保护

切忌放逸疏忽

摘叶寻枝徒劳

不如釜底抽薪

心中一物不挂

何劳求佛修法

但能时时护念

不必别做功夫

若有一物淹滞

觅道终是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