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第九讲上

发表时间:2023-03-30

浏览量:2995

六祖坛经讲记第九讲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慧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六祖为印宗法师开示什么是佛性不二之法。印宗听说之后非常欢喜地合掌,说自己讲法就像瓦砾一样,而六祖慧能大师论义犹如真金。那个时候六祖还没有出家剃度,于是印宗为慧能剃发,愿拜六祖为师。然后六祖就开始在这个地方弘法,开演东山法门。

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

“东山”指五祖弘忍所传的法,其实就是指禅宗。在禅宗语录里经常提到“东山”,就是五祖黄梅这个地方,也泛指禅宗这一法门。六祖在五祖那里得法,就像五祖大师曾经预言的一样,辛苦受尽,命似悬丝。

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

前面六祖自述得法缘由,包括早年的经历,现在又回到法会的现场,说自己今日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聚于此,一定是过去生中有深厚的因缘,才能有此法缘。

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六祖说,大家能在一起听闻顿教法门,一定是过去生中供养过诸佛,同种善根所得的善果。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禅宗顿教法门,是从古圣先贤那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不是我慧能自己独创的。想听闻并学习顿教法门的人,须各自净心,听闻之后,解除疑惑,依教奉行,则与先前圣人无别。大众听闻之后,欢喜作礼而退。

这里强调,如果想学习先圣传下来的顿教法门,需要各自净心。各自净心,有把自己以前学的种种的知见、种种的见解清理干净的意思。清空自己的知见,才能够学习禅宗顿教法门。

我们今天能得闻六祖坛经,也是因为一代一代祖师的付出和努力,还有自己多生所种善根、供养诸佛所致。

信受禅宗的最大障碍就是知见。因为我们先前都学习了太多的佛法理论,有些东西是佛经上讲的,与禅宗的解脱之见不一样。我们把佛陀所说的方便教执以为实,所以导致不能信受禅宗之法。所以,在学禅宗之前,一定要倒空诸法戏论之粪。

寒山大师云: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也是这个意思。想学无上正法,先须除却心中我慢与知见,正心澄意,方可受法。

六祖坛经第一品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一品主要讲述六祖出世和得法的事谊。主要内容有六祖到五祖那里求法,八个月舂米,作偈,半夜受法得法,离开五祖,为慧明讲法,避难猎人队中,出世到法性寺为印宗开示佛性不二之义。我们学坛经,每一品的主要内容要记得,这样整部坛经学过之后,我们就能把每一品串起来,了解这部经的主旨和大意。

 

般若品第二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六祖受邀为大众讲法,一会讲不完,所以第二天接着为大众开示。六祖大师升座之后,对所有人说:大家静下心来,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为什么要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学其他法门的有的念佛,有的念咒,为什么六祖让大众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禅宗以般若为修行的核心,诸佛皆以智慧自觉觉他。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此经是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指般若之智。般若智慧是如来所有教法中的核心教法,佛陀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宣讲般若。六祖让大众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为了让大家重视般若智慧的熏修和学习。

“般若”不是简单地拿嘴念,而是心体离念,默契般若。正那么时,无一切念,不起心动念,安住当下。

般若之智是通过息虑忘缘才能默契,所以大家要清净身心,才能相应。

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

六祖大师继续讲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每个人都有,谁也不少一点点。只是因为心迷于物,不能自悟本有之智,所以须借助大善知识,来为其开示,引导他见性。

“心迷”就是迷到境界里,迷到我、人、众生、寿者相里,迷到生灭的幻相里。自己不能够觉悟,须凭借大善知识,帮他指示,见到自心佛性。

这里六祖大师强调了一点,很重要。就是菩提般若之智,世间每个人都有。只是人们被一时的妄想尘劳遮避,本来是佛,枉作众生。每个众生都本有般若之智,只要修行,有善知识引导,都能见到自己本性。

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搞明白,把自己本有的般若之智显发出来,才是世间最重要的事!不要总在假的上边用心和经营,最后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一场空。唯有般若之智,会生生世世跟着我们。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当知,愚昧的人和智慧的人,他们的佛性是一样的,只是因为迷悟不同,所以才有愚智的区别。

这里的愚与智,与世间人心目中的愚与智不同。往往世间人认为的聪明,恰恰是愚痴的。而往往一些看上去愚笨的人,却是有智慧的人。

圆觉经云:智慧愚痴,通为般若。为什么?因为智慧愚痴都是相,是二法,非是实法。

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愚与智都是假象,有的人总是不能接受自己没有智慧、无知。其实没有智慧、无知未必就真的是无智慧。有时无知是一种大的智慧。老子说,大智若愚。对于幻境来说,无知是最深的一种智慧。地藏桂琛禅师说:不知最亲切。

所以世间法上愚与智都是不定的。

学佛去知见最难。知道越多,反成所知障。多知多见反成壅塞。知道的越多,烦恼越多,障碍越多,越会我慢。

古人都有大智慧。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被知见所障,都是直用本心,不被观念障碍。他们生活简单,少欲知足,心无挂碍。不是在水边,就是在树下坐着。不无事找事,这才是真智慧。能够耐得住寂寞,身心一如,就是智慧。

离开愚与智,悟到无差别的佛性,这个才叫真正的智慧。有时候我们也会说这个人有智慧,这个人愚痴,都是假说。是因为他暂时迷了,没有见性。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我现在为大家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为大家开示自己本有的佛性,让大众各得智慧。大家用心听,我现在就为你们说法。

本有的智慧不是头脑想的智慧。大家二六时中都在用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现在我给大家讲出来你就知道了:带着觉知做每一件事情,活在当下,直用直行,就叫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智慧。

虽然我们心里还有很多的挂碍、有烦恼,都有自己的执着,但是你要记住一点:想起来,心有住着,才有种种烦恼;心不住着,妄念不生,就没有烦恼。我们要多练习心无所住,多练习活在当下。

我们有一个错觉,认为现代人的根机不行,修不了禅宗。其实众生的根基不是定论,你无法说哪些人一定是禅宗根基,哪些人不是。这都要看各自的因缘和努力。你精进修行,放下一切,昨天还是凡夫,今天就变成祖师了。这很有可能。完全在自己的努力。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

善知识,世人只是口念般若、思惟般若,不识自性般若。其实就不懂得心行般若。嘴上讲的多,内在行的少。

就像说食物,不能解饱。得亲自去吃,才能解饱。形容有些人只是嘴上讲佛法,心上不行佛法,整个人内在一点都不变。

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如果只是执着于语言文字,天天拿嘴讲空,万劫不得见性,没有任何益处。世间说法者多如牛毛,真正修行的少之又少。拿嘴讲容易,说空谁都会说,但是真让他空掉一切妄想尘劳,就空不掉了,一做就难了。

文章一写出来,大家一看,异口同声:太好了!好像是他写的一样。但是真让他去做些什么,就做不到了。所以嘴说眼看容易,亲行亲证难。

嘴上说觉知,大家都爱听。一讲觉知,大家全凑过来了。真正练习觉知,没有几个人长期坚持的。如果不共修的话,很少有人能自觉去练习。建群共修还好些,不进群就不练习。所以嘴上讲容易,实修就很难。

以前我做事总是匆匆忙忙的,没有觉知,总是活在未来心里,人做着这个事,心里想的是做完之后干嘛。十分钟就把饭做完了,吃饭更快,五分钟。做完了干嘛呀?无聊,打妄想,寻思着再做些什么,恶性循环,总是不能无依,不能活在当下。虽然学佛多年,真正的功夫一点没养成。为什么?只是嘴上说,没有实修过。

以前没有发现这一点,后来发现了,做事不能那么快,慢了下来。上超市,以前急急忙忙去,急急忙忙回来,怎么去的,经过了哪里,一概不知道。说明心一直没在当下。现在去超市慢多了,半个小时走到超市,其实几分钟就能走到的。路上懂得停下来歇歇,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买菜的时候拿几个土豆又放下,再拿几个土豆又放下,故意放慢速度。买酱油去了,把所有的酱油品牌都看过一遍,最后再决定买。

有些人一听我讲这个都哭了,这样的生活太枯燥、太无聊了吧。修行就是这样,有事的时候做事,没事的时候,要学会打发时间,你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气。无事可做的时候,就到马路上去溜达,走累了,坐在公交车站的等车座位上,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我坐在那里并不是等车,就是坐那儿坐着而已。我过去曾经说过这件事,有人觉得我可怜“师父,看到你这样,我觉得你好可怜。”他不知道,这样活着是转无始以来攀缘六尘的习气,离解脱越来越近。而他沉迷在看似快乐的生活中,每天靠家庭、亲情、世间的乐趣来麻痹自己,而且毫不觉察,那才是更可怜。

我想起白居易去见鸟窠禅师,就问:您坐在树上,难道不危险吗?鸟窠禅师说:我不危险,你才危险呢!白居易说:我现在身居要职,过得好好的,有什么危险?鸟窠禅师说:你现在薪火相交,识性不停,无明覆盖,不危险吗?

世间人总是以自己的俗情看待修行人的生活,认为他们出家修道太可怜了,不知道自己执迷幻梦,长处轮回,那才是真正的可怜。

其实每个人最后都要修行,都得过这样生活,才能出离生死轮回。除非你不想出轮回。要想解脱,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寂寞的过程,习惯以寂灭为乐。

这是每一个人面临的必经之路。“了却今生须努力,谁能累劫受余殃。”你不努力,是因为苦还没受够,讲再多,说再多,都得最后回到实修上来,枯燥无味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贪著世乐的习气太深重了,你不通过这样一个高强度的训练是转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