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典法要合集第一

发表时间:2022-12-14

浏览量:2058

大乘经典法要合集

卷一

涅槃经法要第一

如来已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无有食身、烦恼之身,无后边身。常身法身,金刚之身。

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槃义,净者是法义。

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

汝等当知,先所修习无常苦想,非是真实。

汝等应当善学方便,在在处处,常修我想、常乐净想。

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于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

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如来亦尔,为众生故,说诸法中真实有我。

迦叶,诸善男子、善女人,常当系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迦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此二字,当知是人随我所行,至我至处。

善男子,涅槃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

汝今不应思量如来何处住?何处行?何处见?何处乐?

诸佛法身,种种方便,不可思议。

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

迦叶,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是金刚身。

言护法者,谓具正见,能广宣说大乘经典。

善男子,譬如农夫,春月下种,常有希望,既收果实,众望都息。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修学余经,常希滋味,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希望诸经所有滋味,悉皆永断。

是大涅槃能令众生度诸有流。

若有修学是经典者,得正法眼,能为良医;若未学者,当知是人盲无慧眼,无明所覆。

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则能示现种种无量神通变化,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我虽在此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于涅槃,然我实不毕竟涅槃,而诸众生皆谓如来真实灭尽。而如来性实不永灭。是故当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

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诸佛如来法界。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出于世间,众生皆谓我始成佛,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所作已办,随顺世法,故复示现于阎浮提初出成佛。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不持禁戒,犯四重罪,众人皆见,谓我实犯,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坚持禁戒,无有漏缺。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护持正法,众人皆谓我是护法,悉生惊怪。诸佛法尔,不应惊怪。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为魔波旬,众人皆谓我是波旬,然我久于无量劫中离于魔事,清净无染,犹如莲花。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女身成佛,众人皆言:甚奇,女人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毕竟不受女身,为欲调伏无量众生,故现女像。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而复示现种种色像。

若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般涅槃,能示如是神通变化而无所畏。

如来亦尔,烦恼虽灭,法身常存。

又解脱者,名不空空。空空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即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计解脱。而是尼犍实无解脱,故名空空。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故不空空。不空空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空不空,如水酒酪酥蜜等瓶,虽无水酒酪酥蜜时,犹故得名为水等瓶,而是瓶等不可说空及以不空。

若言空者,则不得有色香味触;若言不空,而复无有水酒等实。解脱亦尔,不可说色及以非色,不可说空及以不空。

若言空者,则不得有常乐我净;若言不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说空及以不空。

空者,谓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者,谓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犹如彼瓶,色香味触,故名不空。

是故解脱,喻如彼瓶,彼瓶遇缘,则有破坏。解脱不尔,不可破坏。不可破坏,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涅槃者,即是无尽,无尽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决定,决定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亦尔,毕竟远离二十五有,永得涅槃安乐之处,不可动转,无有尽灭,断一切受,名无受乐,如是无受,名为常乐。若言如来有受乐者,无有是处,是故毕竟乐者即是涅槃。

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

是大乘经,名为佛乘,而此佛乘,最上最胜。

复次善男子,声闻缘觉于诸烦恼而生怖畏,学大乘者,都无恐惧。

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

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若有能听如是经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悉得成就,如我今日所可宣说。

汝等比丘,应善受持。若有众生,不能听闻如是经典,当知是人甚可怜愍。

 

善男子,若有众生发心始学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书持读诵,亦复如是,虽未具足位阶十住,则已堕于十住数中。

或有众生是佛弟子或非弟子,若因贪怖,或因利养,听受是经乃至一偈,闻已不谤,当知是人,则为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菩萨摩诃萨于此大乘心不懈慢,是名本戒。为护正法,以大乘水,而自澡浴,是故菩萨虽现破戒,不名为缓。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

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

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

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

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

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来说涅槃亦烧。一切无常者,涅槃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

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

善男子,若人不闻如来甚深秘密藏者,云何当知有佛性耶?

何等名为秘密之藏?所谓方等大乘经典。

善男子,有诸外道或说我常,或说我断。如来不尔,亦说有我,亦说无我,是名中道。

若有说言:佛说中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知不见,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若有能作如是说者,当知是人不犯四重。

虽有佛性,以未修习诸善方便,是故未见。以未见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言苦是苦圣谛者,一切牛羊驴马及地狱众生应有圣谛。

善男子,若复有人不知如来甚深境界,常住不变,微密法身,谓是食身,非是法身,不知如来道德威力,是名为苦。

何以故?以不知故,法见非法,非法见法,当知是人必堕恶趣,轮转生死,增长诸结,多受苦恼。

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遍无穷,始于今日,乃得真智。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若不知者,虽复勤修,无所利益。是名知苦,名苦圣谛。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苦,非苦圣谛。

苦灭谛者。若有多修习学空法,是为不善。何以故?灭一切法故,坏于如来真法藏故。作是修学,是名修空。

修苦灭者,逆于一切诸外道等。若言修空是灭谛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应有灭谛。

若有说言有如来藏,虽不可见,若能灭除一切烦恼,尔乃得入。若发此心,一念因缘,于诸法中而得自在。

若有修习如来密藏,无我空寂,如是之人,于无量世在生死中流转受苦。

若有不作如是修者,虽有烦恼,疾能灭除。何以故?因知如来秘密藏故。是名苦灭圣谛。

若能如是修习灭者,是我弟子。若有不能作如是修,是名修空,非灭圣谛。

道圣谛者。所谓佛法僧宝及正解脱。有诸众生颠倒心言,无佛法僧及正解脱,生死流转犹如幻化,修习是见,以此因缘,轮转三有,久受大苦。

若能发心见于如来常住无变,法僧解脱亦复如是,乘此一念,于无量世,自在果报随意而得。何以故?我于往昔以四倒故,非法计法,受于无量恶业果报。我今已灭如是见故,成佛正觉,是名道圣谛。

世间之人亦说有我,佛法之中亦说有我。世间之人虽说有我,无有佛性,是则名为于无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颠倒。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间之人,说佛法无我,是名我中生无我想。若言佛法必定无我,是故如来敕诸弟子修习无我,名为颠倒,是名第三颠倒。

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

善男子,如来亦尔,为度一切,教诸众生,修无我法,如是修已,永断我心,入于涅槃。为除世间诸妄见故,示现出过世间法故,复示世间计我虚妄,非真实故,修无我法,清净身故。喻如女人,为其子故,以苦味涂乳。如来亦尔,为修空故,说言诸法悉无有我。如彼女人,净洗乳已,而唤其子,欲令还服。我今亦尔,说如来藏。是故比丘,不应生怖,如彼小儿,闻母唤已,渐还饮乳。比丘亦尔,应自分别,如来秘藏不得不有。

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为贪淫、嗔恚、愚痴之所覆蔽,故堕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旃陀罗、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生如是等种种家中。

如彼力士,宝珠在体,谓呼失去。众生亦尔,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不识如来微密宝藏,修学无我,喻如非圣,虽说有我,亦复不知我之真性。我诸弟子,亦复如是,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修学无我,亦复不知无我之处。尚自不知无我真性,况复能知有我真性?

善男子,如来如是说诸众生皆有佛性,喻如良医,示彼力士金刚宝珠。是诸众生为诸无量亿烦恼等之所覆蔽,不识佛性。若尽烦恼,尔时乃得证知了了,如彼力士,于明镜中,见其宝珠。善男子,如来秘藏,如是无量不可思议。

善男子,如来秘藏,其味亦尔,为诸烦恼丛林所覆,无明众生不能得见。一味者,喻如佛性,以烦恼故,出种种味,所谓地狱、畜生、饿鬼、天人、男女、非男非女、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佛性雄猛,难可沮坏,是故无有能杀害者。若有杀者,则断佛性。如是佛性,终不可断。性若可断,无有是处。如我性者,即是如来秘密之藏。如是秘藏,一切无能沮坏烧灭。虽不可坏,然不可见。若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乃证知。以是因缘,无能杀者。

若我住者,即是常法,不离于苦;若无我者,修行净行,无所利益。若言诸法,皆无有我,是即断见;若言我住,即是常见。若言一切行无常者,即是断见;诸行常者,复是常见。若言苦者,即是断见;若言乐者,复是常见。修一切法常者,堕于断见;修一切法断者,堕于常见。如步屈虫,要因前脚,得移后足。修常断者,亦复如是,要因断常。以是义故,修余法苦者,皆名不善;修余法乐者,则名为善。修余法无我者,是诸烦恼分;修余法常者,是则名曰如来秘藏。

有智之人,应当分别,不应尽言一切无常。何以故?我身即有佛性种子。若说无我,凡夫当谓一切佛法悉无有我。智者应当分别无我,假名不实。

若言如来秘藏空寂,凡夫闻之,生断灭见。有智之人,应当分别如来是常,无有变易。若言解脱喻如幻化,凡夫当谓得解脱者即是磨灭。有智之人应当分别,人中师子,虽有去来,常住无变。

若言无明因缘诸行,凡夫之人,闻已分别,生二法想。明与无明,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言诸行因缘识者,凡夫谓二。行之与识,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若言应修一切法苦,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言一切行无常者,如来秘藏亦是无常。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言一切法无我,如来秘藏亦无有我。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我与无我,性无有二。如来秘藏其义如是,不可称计,无量无边,诸佛所赞。我今于是一切功德成就经中,皆悉说已。善男子,我与无我,性相无二,汝应如是,受持顶戴。

一切诸法善不善等,亦复如是,无有二相。

善男子,明与无明,亦复如是。若与烦恼诸结俱者,名为无明。若与一切善法俱者,名之为明。是故我言无有二相。

所谓佛性,非是作法,但为烦恼客尘所覆。若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能断除者,即见佛性,成无上道。

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常为一切烦恼所覆,不可得见,是故我说众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则见佛性。

闻是经已,即知一切如来所说秘藏佛性。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能习学是大涅槃微妙经典,当知是人能报佛恩,真佛弟子。

善男子,如是菩萨,位阶十地,尚不了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

我库藏中,无如是刀。善男子,今日如来所说真我,名曰佛性。如是佛性,我佛法中,喻如净刀。

如是善男子,虽修一切契经诸定,未闻如是大涅槃时,咸言一切悉是无常。闻是经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晓了自身有佛性故,是名为常。

若放逸者,名有为法,是有为法,为第一苦。

不放逸者,则名涅槃,彼涅槃者,名为甘露第一最乐。

若趣诸行,是名死处,受第一苦。若至涅槃,则名不死,受最妙乐。

若不放逸,虽集诸行,是亦名为常乐不死,不破坏身。

善男子,众生亦尔,无有天眼,在烦恼中,而不自见有如来性,是故我说无我密教。所以者何?无天眼者,不知真我,横计我故。因诸烦恼,所造有为,即是无常。

如来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方便之身,随顺于世,示现无量本业因缘。在在处处,示现有生,犹如彼月。以是义故,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唯佛睹佛,其寿无量。

若有众生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虽有烦恼,终不为此烦恼所污。何以故?以知如来性相力故。

是大经典有丈夫相,所谓佛性。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丈夫相。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

是故善男子、善女人,若欲速知如来密藏,应当方便勤修此经。

迦叶,我今言病,亦复如是,亦是如来秘密之教。

菩萨摩诃萨以苦乐性不相舍离,是故说言一切皆苦。善男子,生死之中实无有乐,但诸佛菩萨随顺世间,说言有乐。

善男子,道者,能断烦恼,亦常无常,是可修法,是名实谛。如来非道,能断烦恼,非常无常,非可修法,常住不变,是故为实。

善男子,佛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因所作,非无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无相,非有名非无名,非名非色,非长非短,非阴界入之所摄持,是故名常。

善男子,佛性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法,法即是常。善男子,常者即是如来,如来即是僧,僧即是常。以是义故,从因生法,不名为常。

善男子,一切有为,皆是无常,虚空无为,是故为常。佛性无为,是故为常。虚空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无为,无为者即是常,常者即是法,法者即是僧,僧即无为,无为者即是常。

善男子,如来实是常住不变,不般涅槃。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人中尊卑?善男子,人有二种:一者信,二者不信。菩萨当知,信者是善,其不信者,不名为善。复次信有二种:一者常往僧坊,二者不往。菩萨当知,其往者善,其不往者,不名为善。往僧坊者,复有二种:一者礼拜,二不礼拜。菩萨当知,礼拜者善,不礼拜者,不名为善。其礼拜者,复有二种:一者听法,二者不听法。菩萨当知,听法者善,不听法者,不名为善。其听法者,复有二种:一至心听,二不至心。菩萨当知,至心听者,是则名善,不至心者,不名为善。至心听法,复有二种:一者思义,二不思义。菩萨当知,思义者善,不思义者,不名为善。其思义者,复有二种:一如说行,二不如说行。如说行者,是则为善,不如说行,不名为善。如说行者,复有二种:一求声闻,不能利安饶益一切苦恼众生;二者回向无上大乘,利益多人,令得安乐。菩萨应知,能利多人得安乐者,最上最善。

诸佛如来,虽处众恶,无所染污,犹如莲花。

云何名为真实思惟?谓能断除诸烦恼故。

善男子,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

善男子,以是义故,慈是真实,非虚妄也。

若有人问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当言慈是。以是义故,慈是真实,非虚妄也。

善男子,能为善根者,名实思惟,实思惟者即名为慈,慈即如来,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若取著者,不名菩萨。

声闻之人无有三种善巧方便。何等为三?一者,必须软语,然后受法;二者,必须粗语,然后受化;三者,不软不粗,然后受化。

菩萨永断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善男子,如来普为诸众生故,虽知诸法,说言不知;虽见诸法,说言不见;有相之法,说言无相;无相之法,说言有相;实有无常,说言有常;实有有常,说言无常。我乐净等,亦复如是。三乘之法,说言一乘,一乘之法,随宜说三;略相说广,广相说略;四重之法,说偷兰遮,偷兰遮法,说言四重;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何以故?如来明见众生根故。善男子,如来虽作是说,终无虚妄。何以故?虚妄之语,即是罪过,如来悉断一切罪过,云何当有虚妄语耶?

善男子,如来虽无虚妄之言,若知众生因虚妄说得法利者,随宜方便,则为说之。

善男子,道与菩提及以涅槃亦复如是,亦有亦常。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以其有故,一切菩萨了了见知。

云何名为声闻缘觉邪曲见耶?见于菩萨从兜率下,化乘白象,降神母胎,父名净饭,母曰摩耶,迦毗罗城处胎满足十月而生。生未至地,帝释捧接,难陀龙王及婆难陀吐水而浴,摩尼跋陀大鬼神王执持宝盖,随后侍立,地神化花,以承其足,四方各行,满足七步。到于天庙,令诸天像,悉起承迎。阿私陀仙,抱持占相,既占相已,生大悲苦,自伤当终,不睹佛兴。诣师学书、算计、射御、图谶、伎艺。处在深宫,六万婇女,娱乐受乐。出城游观,至迦毗罗园,道见老人,乃至沙门法服而行,还至宫中,见诸婇女形体状貌,犹如枯骨,所有宫殿,冢墓无异,厌恶出家。夜半踰城,至郁陀伽、阿罗逻等大仙人所,闻说识处及非有想非无想处,既闻是已,谛观是处,是非常、苦、不净、无我。舍至树下,具修苦行,满足六年,知是苦行,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复到阿利跋提河中洗浴,受牧牛女所奉乳糜,受已转至菩提树下,破魔波旬,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波罗柰为五比丘初转法轮,乃至于此拘尸那城入般涅槃。如是等见,是名声闻缘觉曲见。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经,谛知菩萨无量劫来不从兜率降神母胎,乃至拘尸那城入般涅槃,是名菩萨摩诃萨正直之见。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甚深之义?虽知众生实无有我,而于未来不失业果;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槃,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

善男子,大涅槃者不从作因而有,唯有了因。了因者,所谓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善男子,布施者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檀波罗蜜乃得名为大涅槃因。三十七品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无量阿僧祇助菩提法,乃得名为大涅槃因。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方等大般涅槃,不闻布施,不见布施,不闻檀波罗蜜,不见檀波罗蜜,乃至不闻般若,不见般若,不闻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不闻涅槃,不见涅槃,不闻大涅槃,不见大涅槃;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知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无有和合觉知之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热时炎相、乾闼婆城虚空之相。菩萨尔时得如是相,无贪恚痴,不闻不见,是名菩萨摩诃萨真实之相,安住实相。

善男子,善根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以是义故,佛性不断。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

凡夫不能善摄五根,则有三漏,为恶所牵,至不善处。

凡夫之人,不摄五根,驰骋五尘。譬如牧牛,不善守护,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在诸有,多受苦恼。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圣行时,常能善调守摄五根,怖畏贪欲、嗔恚、愚痴、骄慢、嫉妒,为得一切诸善法故。

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譬如有人,拥护于王,则护国土,护国土者,则护于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得闻是大涅槃经,则得智慧。得智慧故,则得专念。五根若散,念则能止。何以故?是念慧故。善男子,如善牧者,设牛东西啖他苗稼,则便遮止,不令犯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念慧因缘故,守摄五根,不令驰散。

善男子,是大涅槃悉能成就如是无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议无边功德。善男子,汝今应当信受我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我者,欲恭敬我,欲同法性而见于我,欲得空定,欲见实相,欲得修习首楞严定、师子王定,欲破八魔——八魔者,所谓四魔、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欲得人中天上乐者,见有受持大涅槃经,书写读诵、为他解说、思惟义者,当往亲近,依附咨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洗手足,布置床席,四事供给,令无所乏。若从远来,应十由延,路次奉迎,为是经故。所重之物,应以奉献。如其无者,应自卖身。何以故?是经难遇,过优昙花。

复次善男子,有大乐故,名大涅槃。涅槃无乐,以四乐故,名大涅槃。何等为四?一者断诸乐故。不断乐者则名为苦,若有苦者,不名大乐,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槃,名为大乐。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有三种受:一者苦受,二者乐受,三者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是亦为苦,涅槃虽同不苦不乐,然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故,名大涅槃。三者一切知故,名为大乐。非一切知,不名大乐。诸佛如来一切知故,名为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四者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名乐。如来之身,金刚无坏,非烦恼身、无常之身,故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人闻我说大涅槃一字一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汝于是义,犹未了了。汝当谛听,吾当为汝更分别之。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大涅槃一字一句,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佛相、不作说相,如是义者,名无相相,以无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云何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真实。

善男子,断烦恼者,不名涅槃;不生烦恼,乃名涅槃。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不起,是名涅槃。

所有智慧,于法无碍,是为如来。如来非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是名佛性。如来身心智慧遍满无量无边阿僧祇土,无所障碍,是名虚空。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名曰实相。以是义故,如来实不毕竟涅槃。

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因中有果,因中无果,及有无果,非有非无果。若言因中先定有果,及定无果,定有无果,定非有非无果,当知是等皆魔伴党,系属于魔,即是爱人。如是爱人,不能永断生死系缚,不知心相及以贪相。善男子,诸佛菩萨,显示中道。何以故?虽说诸法非有非无,而不决定。

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识则得生。是识决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亦非中间,非有非无,从缘生故,名之为有;无自性故,名之为无。是故如来说言诸法非有非无。

善男子,譬如国王,安住己界,身心安乐,若至他界,则得众苦。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能自住于己境界,则得安乐,若至他界,则遇恶魔,受诸苦恼。自境界者,谓四念处。他境界者,谓五欲也。

云何为佛?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善男子,譬如有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菩萨摩诃萨能觉一切无量烦恼,既觉了已,令诸烦恼无所能为,是故名佛。以是觉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故名佛。

云何根深难可倾拔?所言根者,名不放逸。不放逸者,为是何根?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善男子,一切诸佛诸善根本,皆不放逸。不放逸故,诸余善根,转转增长,以能增长诸善根故,于诸善中最为殊胜。

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