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第二十八讲

发表时间:2021-02-18

浏览量:1937

维摩诘经第二十八讲

前边文殊师利讲到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维摩诘替大众发问,为什么说六十二见是如来种?文殊师利开示:因为二乘人得少为足,本来没有解脱,自认为解脱。将来他发现还有个我,那个时候会起大烦恼。声闻乘人他所证的是有余涅槃。因为一切法都是不定的,它不会定在那儿。而他执著着一个定法,将来发现那个是无常的,他会升起大恐怖心、大烦恼心。还得重新发无上道意,还要去求究竟解脱。所以文殊师利讲,宁起我见如须弥山,都能发菩提心,都能够了达实相。就怕你堕入一个无为正位里,一个虚妄的境界里出不来。

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一看这个话,我们都如释重负。我跟大家一样,最早看维摩诘经这段话,哎呦!觉得太好了!我烦恼多,原来我如来种大。烦恼越大,种性越大。好像我的烦恼多了去了,虚空法界你随便看,都写着我的烦恼。原来烦恼越多,佛种越大。大家一听这个都兴奋了!哎呦!师父在说我。对,就是说你。就给你解脱了,无所谓了。你烦恼再多,你都不如我多,不如我的烦恼多。所以啊,看维摩诘经特别爽。全都是写着我们不好的地方,但是最后都给我们翻牌了,都给我们正过来了。所有我们认为不好的东西全都是好东西,颠覆我们以前对自己的判断。我们可千万别迷,一这样说,你又美啦!烦恼不是好东西。这就是实在看你苦得不行了,给你安慰几句,给你放松一下。

大家可不要认为这里讲到烦恼是如来种,要入烦恼大海,你就自寻烦恼去啊。佛法就怕缺心眼的人学,缺心眼的人学着就跑一边去了。这句话不能成为我们生烦恼的理由。你没办法了,你已经生了烦恼了,已经有了大烦恼了,但是你不要灰心,你离解脱很快。你知道苦了,就再也不会去造作了,你就能安于现状、安于平常简单了。当我们生起烦恼的时候,正是你成道的时候,正是你觉悟的时候。没有苦你是不会求解脱的,没有烦恼你也不知道清凉的滋味。没有烦恼你也不会去想,到底烦恼是什么,它来自哪里。所以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你会怎么着?你一定会求解脱,你一定会观察烦恼。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因地倒者,还因地起。摔倒了是因为地,起来也是因为地。没有地你也摔不着,没有地你也起不来。让我们烦恼的是烦恼,让我们解脱的还是烦恼。大家学法都知道烦恼即菩提,但是我们一定不要错解了这句话。认为烦恼和菩提是两个实有的东西,然后它们相等。错了啊!烦恼也不可得,菩提也不可得,是名烦恼即菩提。菩提是对待烦恼而设的一个假名,就像真心是对虚妄设的一个假名。而真实性,它是离于名相,离于二法,离于两边,离于对待,离于思维心意识的。

这里讲一切烦恼为如来种,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虚幻的烦恼而看到真实性。你别一说,一切烦恼为如来种,你生烦恼了,你理直气壮地说,我生烦恼是对的,维摩诘经里面都说了,一切烦恼是如来种。达摩祖师也讲过,不要认为烦恼即是如来。如来没有烦恼。烦恼能促使你觉悟,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烦恼即菩提。你要看破烦恼不可得,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烦恼,不住烦恼,烦恼即成菩提。而二乘人呢,他只断了一个事上的烦恼、事障,所知障没有断除,还有恒河沙的微细烦恼、法执没有断。所以他看上去也没有烦恼。他不是彻底地没有烦恼,他是避开了自己真正的执着,用一种强制地、有为地、有条件的修行,给自己营造出来一个没有烦恼的境界。所以他失去了究竟解脱,失去了这个基础,他没有如来种。

他的佛性如来种被有为的、刻意的、造作的东西给限制住了,给覆蔽了。而一个好的修行人,他不会强迫、强制、限制自己的本性。所以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其实任何一个修行人,他都是在烦恼逆境、在自心所现的境界里执取,然后生了苦、生了烦恼,然后去观察苦因,这样反复地去历练去锻炼,而得解脱。比喻修行只有在烦恼的大海中才能得无价的智宝,一切智宝。最后他发现一切都不可得,一切都空。这就是无价的智宝,连智慧都不可得。他一定是一次次地锻炼历练,经验过来的,而不是在头脑里面、在思维里面想出一个如来种、想出一个佛性、想出一个解脱。你想是想不出解脱的,一定是在生活中历练,在境界中、在唯心所现的万法中实现自在解脱。一开始肯定是取着,最后发现怎么取也没有、怎么取都是烦恼,最后不想烦恼了,不取着了,解脱了。最后你发现烦恼根本不住,烦恼性空,了不可得,就彻底解脱了。如果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这里这样讲,我就自寻烦恼,然后还执著于烦恼,还认为烦恼是对的。你的烦恼让你解脱这个才对,而你越来越烦恼,你也不想求解脱,你还执迷不悟、还继续沉迷,那是自找苦吃,谁也帮不了你。

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

大迦叶一听这个,兴奋了,感慨万千。为什么?其实他一直以为,他潜意识里觉得文殊师利和维摩诘刚才讲得是对的,但是没人给他证明。他就一直觉得我的这个解脱,感觉不老对劲呢?对,迦叶他是有根基的,一听到维摩诘和文殊师利这样讲,大乘人的境界,究竟的境界,他来劲了。他怎么来劲了?啊,太好了!文殊师利!善哉善哉!赶紧你再多说几句吧,讲得太好了。我特别渴望你开示的法语的滋养。我也有这方面的认识,但是我没有信心,你赶紧多说几句。快说此语,诚如所言。你说得太对了。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我的烦恼这么多,原来都是好事。就跟我们似的,一听师父讲维摩诘经:哎呀太对了,我就这样。师父你赶紧多讲点,多讲点邪法。我这人就邪,就喜欢听邪法。你多讲点行于非道,是名通达佛道。咱们是一丘之貉啊,我也愿意看这一段,讲这些的时候把时间都忘了。人家维摩诘经里面是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咱是示入邪济,而依然执著邪济也没有度众生,最后落在邪济里面了、出不来了。迦叶很可爱,大迦叶很可爱啊。一听说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很兴奋啊,热血沸腾,其实自己有很多这样的想法而又不敢。自己已经在涅槃灭尽定里,在禅定里呆不住了,太枯燥了,如处地狱一样。但是又没有人给他讲是吧,佛也没有给他讲。他一听这个,快说此语。尘劳之俦,为如来种。尘劳之俦就是一切烦恼尘劳,俦是种类,一种概说,一切的尘劳都为如来种。

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

配着后面的背景音乐,这法讲得波澜起伏,节奏啊!能把佛法讲得这么自如的人,也是太少了。罕见的,未曾有也。指挥上来了噢!这一段我们好好欣赏欣赏,比维摩诘经要精彩。

大迦叶一听到文殊师利和维摩诘讲什么是如来种的时候,自己那个感慨万分哪,他说,我们这些声闻弟子,已经再也不能够发无上菩提心了,已经老了,错过了修行大乘的时机。甚至就连犯五逆罪的人都还可以再发菩提心,再修大乘。造再多的业的人都比我们强,为啥?他没定啊,他没把自己定在一个地方。他是可以变化的,他是可以发菩提心的。他可以长养佛种、他有种子,他的种子没有坏掉。而我们死在了禅定的觉受里,我等永不能发无上道心。我们已经成了定性声闻,我们定在有余解脱里面了。当然这是迦叶的一种示现。他能这样讲,他肯定不会定在那里面的。不过这就是一种表法,对那些个还执著声闻解脱的人的一种激励、一种斥责。

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

根败之士,根儿都坏了的人,不能再利益众生。他畏惧五欲六尘,害怕世间这个生死,不愿意接触大众,他再也不能利益世间了。这个声闻乘的人一听到这个时候都哭了,知道吗?好像流血一样很悲哀。法华经里面是舍利弗一听世尊讲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讲你们这不是解脱,还有一个更大的解脱。全都哭了。哎,世尊你怎么不早点儿讲呢?我们现在都老了,快入涅槃了,你把实相才告诉我们。可是我们已经没有那个心力了。哭得老泪纵横。要的我,我也哭。这么大的宝贝自己不去求取,只执著那个瓦砾,执著那个破瓦片。所以你这一生啊,你不学禅,不学大乘法,真是太可惜了啊!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世间一切都是可怜悯者啊。这个得看直播,听音频的人是看不到这一幕的啊,这么奇妙美妙的一幕。能看这一眼也能开悟。这个夏天好火热,这个夏天好清凉。你说怎么这么巧呢?这个小配乐配得忒好。

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

声闻乘人他断了诸结,他认为有贪嗔痴慢疑,他断掉了。他不知道那些都是如来种,都是从佛性起用,本来是空。不知道贪嗔痴性即是佛性。他把诸结当成一个实法去断除,强压不起,通过外在的环境和自身的修行断除了这些东西。他要求自己永远不能起这个结使,结使就是能把自己捆住的东西。不能起这些东西,不就成一个死人了吗?这些东西本身又没有障碍,这些东西本身又不是固定不变的。他畏惧贪嗔痴,畏惧堕地狱,畏惧堕三途,畏惧投胎受生,不愿意片刻地在生死之中,急急求涅槃,取证禅定。不知无生死可得,生死即涅槃。所以他于佛法中不能再去利益众生,而且不想再去进一步求解脱,永无志愿。

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虽然凡夫他不像二乘人那么精进修行,但是凡夫的根基是不定的,是可以转变的。只要他因缘到了,能够信受大乘,比声闻人成就的还要早。为什么这样讲呢?凡夫的种性、他的特点是活的,能变化,能反复,也能这样,也能那样。而声闻乘人他就定在一个地方,定在一种错误的解脱知见里,就算他一生都在闻佛法,他对见性成佛都没有兴趣,没有信心,不能重发无上道意。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普现色身菩萨很有智慧,知道维摩诘有大智慧,能为众生开示无相妙法,所以就问他:既然您居家修行,示现有父母妻子、奴婢僮仆,那他们都是谁?给我们介绍一下。其实是想让他给大众讲无上佛法,给他个契机说法:你又示现家亲眷属、妻子、奴婢、踩女、车马,这么富有,你对这些东西是怎么认识的?你给我们讲讲。

我们看到这里,就知道佛经里面处处引用的名相,都有更深的寓意。比如父母有世谛的意义,有出世谛的意义。包括妻子、儿女、象马、车乘、奴婢、头目、脑髓,这些都是有寓意的。什么忍辱仙人、什么断臂、燃身等等,都有第一谛的喻意的,有法义的。所以凡夫看不懂,凡夫着相。达摩祖师在破相论说,花呀、灯呀、塔呀,其实它都是在表法,不是让你执著供养灯、供养花、绕塔去转。可是凡夫看不懂,凡夫执着于相,执着于有为的修行。正是因为大家都执著于相,所以维摩诘抓住这个机会给大家开示什么叫法喜、什么叫法乐、什么叫法味。

维摩诘以偈答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觉悟的人都是把智慧和方便看作修行中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智慧和方便,你无法自利利他,没办法觉行圆满。以智慧为母,以方便为父。当我们看到文殊师利这个名字的时候,不要错以为这是个人,文殊师利就是表智慧。所以说文殊师利是七佛之师,你也不要认为某个人是七佛之师。智慧是一切诸佛的老师,所以这里讲,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无不由智慧和方便生,无不乘般若而生。谁才是你真正的父母?智慧和方便。你还会执著世间的父母吗?有时候佛法也会把无明贪爱比喻为父母,那是从另一面讲。作为一个修行人,要把智慧、方便看成自己的父母,当作法身父母。

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

这就回答了善现色身菩萨,你问我什么是父母?什么是妻子?什么是儿女?我告诉你:智慧是母,方便是父,法喜是妻子,慈悲心是女儿,善心诚实是儿子。毕竟空为房子。以对智慧的了达,佛法的通达,对修行的喜爱,把这种法喜,当作妻子来陪伴自己左右,时刻都不离。与世间人找一个有形有相的人作妻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世间人以人作为妻子,作为伴侣,一定会有烦恼、会有冲突、会有矛盾。而以法喜为妻子,不会有任何的烦恼、不快、矛盾、冲突,而且这个是真正的形影不离。每天总是充满了法喜。慈悲心为女,也不会执著世间谁是自己的女儿,是以慈悲心作为自己的女儿,而这个慈悲心是舍不掉、一刻都不会舍离的。把正直、诚实、善心作为自己的儿子,以拥有这样的心为子。以毕竟空为自己的舍宅。所以维摩诘这间屋子就是空的一个象征,他的家庭就是法的比喻。

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

以弟子众生,在尘世中不辞劳苦,以此为修行的土壤,以度化众生作为成佛的一个工具。但是又不执著众生。随意之所转,度化众生如举手抬足一样,非常简单。因为不执著,所以能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以三十七道品作为善知识,由此成正觉。以法为善知识,以智慧为善知识,而不是执著于某个人。这里全都是在讲法而不是让你着相。这段偈子,其实就是一部破相论。可是我们再看看自己,每天老执著于一个外在的善知识、师父、法师、老师,天天执著、天天去求、去找,而不以自己真正的修行,不以身心的觉知作善知识。三十七道品主要是通过四念处、正念、觉知等安住身心,这样的修行才是自己真正的善知识。自己不深入佛法,老希望让别人带着你修,自己不会用功。师父带着打坐就打坐,师父带着学习经典就学习经典,带着读咒就读咒,一不带就自己就玩儿、就放逸、懒惰。

诸度法等侣,四摄众妓女,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

什么是诸度法?就是六度万行。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师、智慧作为自己的伙伴、伴侣、朋友。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他为仆女、为妓女,以自娱乐。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以什么为音乐呢?以诵经、读经、读论、诵咒、讲说佛法,以这些为音乐来娱乐自己。所以修行人他有自己的乐趣与爱好。他的乐趣和爱好都不离于法,其实有很多的事情能做。

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

哎呀多美啊!以这个总持门作为花园,园苑就是花园。所谓的总持就是不离自性,不离实相,心不外驰,包括实修,怎样牧牛,修行的关键。能抓住修行的根本,它的精髓。所有的佛法都能抓到它的最根本的地方、它的心要,以佛法的心要作为自己的花园。常游于这样的花园,游于佛法的总持。以无漏法为园林中的树木,沐浴在清凉的微风中。不让自己生烦恼,起烦恼,以清净法作为园林,每天欣赏自己花园里面的风景。这个无漏不是二乘所修的无漏,它是智慧的无漏,是了达实相的究竟无漏。觉意净妙华,花园里也会有花,以觉知,以微妙意根作为净妙之花。觉意就是清净智慧,就是妙观察智。以此为花朵,悦愉自己的心智。以解脱智慧为花果,为果实,为自己园林里面的果实。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浴此无垢人。

以八解脱作为浴池,以禅定为池水。这里的禅定是外不取相,内不动心,不离自性,所以叫定水湛然满,是圆满的自性定,无动无静,自然解脱。池子上边布以七净华。七净就是净法,转识成智,七识变成七净之法。以这些妙法来浴此本来无垢之人。

象马五通驰,大乘以为车。

你问我什么是象马?什么是车乘?我告诉你啊:五通是我的象马,大乘是我乘之车。调御以一心,游于八正路。调御就是驾御,以一心为驾驭者。佛法修行理事皆不离一心。这是一种比喻,以一心为调御,游于八正路。这个驾御并不是控制的意思,是调伏自心烦,降服自己种种习气和不善的用心。

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鬘。

以相好庄严为自己的容颜,具足了慈悲喜舍,让众生喜而乐见。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来摄受众生。相好庄严是指修行人由内而外显露的气质,一种亲和的力量,不是说单纯的长相,它是一种气质、涵养、内涵。有很大的感染力。以惭愧为衣服,经常会生起惭愧之心。不会无惭无愧,不会胡作非为,不会放逸。以深心为华鬘,道心坚固,永不退失。

富有七财宝,教授以滋息,如所说修行,回向为大利。

七财宝是法财,以法财为财富,随缘给众生开示,长养自己的智慧功德,好像生利息一样。不仅能说佛法,最重要的是如说修行。如果天天给人家这样讲,自己不去做,这叫骗人。你长养不了法身功德。如说修行本身就是回向,不用再起一个心回向。你自己好好修行,就能够依报随着正报转,已经就把修行的利益回向给身边的众生。

四禅为床座,从于净命生,多闻增智慧,以为自觉音。

以四禅为床座,长养于法身慧命。以广学多闻来增长智慧,为自己法身的营养。

甘露法之食,解脱味为浆,净心以澡浴,戒品为涂香。

以法食为甘露。以解脱为浆水,为饮料。以净心来洗澡。以持戒作为涂香,让自己散发一种清净解脱的气质。

摧灭烦恼贼,勇健无能踰,降伏四种魔,胜幡建道场。

以烦恼为贼,绵绵密密做功夫,善护念,不给烦恼可乘之机。其勇猛精进无人能比。能够降服自心的种种妄想、执著,高举胜幡,建正法道场,护持正法,宣扬正法,自觉觉他。

虽知无起灭,示彼故有生。

虽然知道本来没有生灭,但是为了利益众生,示现生死。

悉现诸国土,如日无不见。

随处都能看到他的形迹,就像太阳一样,清清楚楚,没有照耀不到的地方。一个觉悟解脱的人,他的行为光明磊落。他不会藏着掖着,不会掩盖着。举足下足都是道场,都能利益众生而大有作为。

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虽然也知道诸佛国土一切法皆空不可得,也没有一个实有的佛菩萨,但是还是会随缘去供养、去表法,为众生表法,而不起分别想。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

虽然知道诸佛国土不实有,但还是不知疲倦地自利利他,而圆满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功德,教化众生。

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尽现。

以智慧力,能一时示现种种的形色,示现声闻、示现缘觉、示现菩萨、示现佛。应以何身得度者,示现何身而为说法。是一时能尽现。如千江之水,有千江之月,都是一月之所现。并不是指外在的声闻形象,而是一心包含着无量的智慧力、功德力、解脱力,能现无量的妙法。以这样的智慧去度众生,以各种方便手段度根基不一样的众生。

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

知道什么是魔的心行,但是又不会畏惧他、逃避他,能够示现与其同事。跟他去同时做一样的事情,以善巧方便智慧而随机度化,都能够随意示现而没有障碍。

或示老病死,成就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

示现生老病死,也会患病,以老病死来警醒成就众生,来随缘为众生开示什么是病、什么是病本;什么是身、有没有身体,有没有五蕴。比如维摩诘,这部经就是以他示现疾病来为众生讲法。这是示老病死,而成就诸群生。虽示现老病死,但是对老病死没有畏惧,没有烦恼。以身演法,了知这一切都如幻化而没有障碍。

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众人有常想,照令知无常。

示现劫火烧尽,而没有畏惧,这是这部经里不可思议解脱神通法门。这里面讲到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就是讲法身会现种种无常之相,来警醒世人,令其觉知无常,好好修行。凡夫,他认为一切法都是实有的,是常久的,家亲眷属,自己的所有物,这一切都是存在的,但是法身会现无常相,警告世人一切无常。

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来请菩萨给他讲法,他能够一念到所有的众生前,这是神通和智慧。如果你认为众生是实有的,那你肯定到不了他面前。有人说意生身可以到。意生身是法身的别名,也是智慧、空性的别名,如芥子纳须弥。莫作芥子须弥大小想。没有一个法叫意生身。这一切在一念之间完成,是不可思议的。知一切法无生,这叫一时俱现。宛陵录一开始,就有人问黄檗禅师,和尚开示法要,山里有几个人得度?你讲这么半天,有几个人听明白了?黄檗禅师说:得者不测其数。如果有人,有众生、有学道的人,那是有数的,那是从世谛上讲。比如说马祖下边出八十四员大善知识,说六祖下边有十个得真传的,这都是从世俗谛上讲,不究竟,不是实相。实相不测其数。为什么不测其数?没有人,没有数量,没有人得度。

所以这里面无数亿众生,都能现到他面前,这就知道没有众生,没有心去现,这叫一时到其舍,化令向佛道。比如我们现在听法对吧?表面上有个师父在讲法,大家在听法,其实这一切都是幻化、虚幻的。这叫一时现其前,化令向佛道。

经书禁咒术,工巧诸技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

不管世间的经书,甚至说咒术等,菩萨也会研究这些有为的东西,包括工巧明,诸技艺。比如去拉小提琴,吹笛子,研究足球,对不对?也去马路边上给人修自行车是吧。他不是去贪这些。如果做一些事能够度化众生,他都会去做,而且会做的很好。给你讲球,告诉你怎么踢怎么看比赛,你一听有可能就开悟了。哪儿哪儿都有佛法,踢球要有悟性的都能踢开悟。我们看巴乔,意大利的明星,球踢得很有艺术性。罗纳尔多,什么梅西、齐达内,法国的齐达内,那球踢得!非常具有欣赏性。虽然一时冲动,用头给别人撞了一下。但撞了一下也无法遮掩他踢球时的那种智慧、技巧和想象力。不妨大雅。我们看郭德纲的相声,那临场发挥的智力,那口才,太像禅师了。包括齐达那踢球的动作,太美了。郭德纲讲相声,单口的、双口的,都讲得那么好,让人在开心快乐的时候就突然有所觉悟。哦,原来佛法就是这样开心快乐的。工巧诸技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在世间,很多人身上的才艺出众,都是大菩萨示现,才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快乐。当然你别执著这个快乐,你要因为他示现的快乐,要悟到点什么。他才没白忙乎。世间的明星、影星、各种艺术家啊,很多有成就的人,他们也不是凡夫,都是给我们做示现的。人家有那个本事、有那个能力、有那个悟性,才能够在台上熠熠生辉,让我们在劳苦、烦恼之余解脱。虽然不究竟,但是如果我们有智慧,看到他们那样的示现,自己也能一下子悟到点什么。觉悟的人,任何人都一样,他绝不会生一个我要度化人的心,都是我们自己去领悟。太阳没有照人之心,我们会被别人照耀。

世间众道法,悉于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堕邪见。

世间所有的法门,他都可以去示现,随其学法,随其出家,所以你不要认为修行人都是在佛教里面,在佛法里面。好多觉悟的人都在各个道上。道家有大修行人,基督教里面有大修行人,有大菩萨,艺术家、哲学家中有大修行人,就连修表的、修自行车的人中都有大修行人。外道里边,种地的,卖东西的,哪个道里都有觉悟的人。往往打着修行旗帜的人,反而不一定有修行。都是我哥们兄弟。大家下来的时候都商量好了,你去这道,你去那道,你去下水道。你们脸皮厚的,到畜牲道去;有修行的,你去给家人做陪练,去人道。我没有修行,我去佛道。都安排好了,都分配好了。所以道家有大成就者,基督教有大成就者,学庄子、老子的也有大成就者。印度教、伊斯兰教,个个教派里都有大修行人,世间算卦的、周易的、烧小房子的、占星的、催眠的,都有。各个道上都有再来人示现。所以我们谁也不排挤,谁也不诽谤,因为都是法身示现的嘛。没有一个真实的邪法、邪人,你还在那里抨击,还做佛法的裁判、警察、道德法官。说这不对、说那不对,就你对。你是当真了。我们有时也会说说别人,那只是稍稍说说,不会把你当成仇人,不会认为你真坏。所以世间众道法,悉于中出家。

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

这个就更玄了。这里讲到了无情说法。

我这天天对着一个手机说法,面前其实真的一个人都没有。讲得还这么有来道去的,这么生龙活虎,真不容易。一是不容易,二是也很了不起。只有你们这些人、虚拟世界里的,从来没见过面的听众,陪着我学习这部经。也无比的感恩大家。

整理这一讲的文字稿时,正值新春佳节,祝大家时时观自在,处处常安乐。年年开心花,日日结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