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发表时间:2020-11-05

浏览量:1923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问:师父好,禅宗的修行有没有次第

禅宗的用功是在悟后用功,悟后用功并无次第,亦无区别,只是善护念而已。

诸方觉悟之人,用功方法,唯休息身心,不妄起心,于法性海中着衣吃饭,同归一途,并无二径。

所有佛法中的次第,都是指未悟前而言。未悟前所修的一切法,有浅深,有前后,有差别。所谓方便有多门。戒定慧、六度、八正道、诵经持咒、忏悔发愿、一切善法福德资粮,皆归次第。悟后所修,唯保护一门,妄心不起,千圣同辙,诸觉一轨,故无差别与次第。所谓归元无二路。

又禅宗亦有次第。其次第不在修行方法,而在修行的理念和整体的观念上有所不同。

涅槃经云:于乘缓者,是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

此义云何?

乘者,大乘实相之理,诸佛心印,如来知见。修行于大乘之理,心地法性的领悟上,也即于修行见地和方向上,其所修习,不能迟缓,必居其先。若理有误,方向有偏,见地出错,则所用功,徒劳无益,南辕北辙,转修转远

故学法修道之人,于理于悟,不得滞后迟缓。于戒定慧次第方便之法,可得稍迟而行。犹如盖楼,必先盖框架与整体,复填充局部和细节。框架不成,先成局部,而能成楼者,无有是处。

修道亦复如是,先明佛性,复转所依识心,从性自觉而修,严戒定慧,保护圣心,方是学法修道之正路。

有人不明此理,开始修行,便执次第,勤修戒定慧,处处着相,不了佛性不悟大乘之理,所以不得成就。于乘迟缓,于戒不缓,纵经尘劫修道,只生死,熏习无明,不得成道。

遇大善知识,发明心要,顿见佛理,识自本心,复息虑忘缘,不染万境,严持净戒,心心不异,无错用心,直趣菩提

有人以为禅宗悟后起修,方法有所区别,是名方便有多门。此非真悟,若是真悟,则归元无二路,并无方便可言。所言方便者,诸佛诳小儿,为令入佛道,但有言说,皆无实义者也。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此之谓也。学道之人,不可以为悟后尚有方便可得,亦不可错认定盘星,以为悟后还有所修,还有佛可成,有性可见。悟后之修,但不修之谓也。

楞严经云:理虽顿悟,事须渐除。顿悟者,佛心妙理;渐除者,诸妄习气及有为心行。顿悟者,不得迟缓之大乘心渐除者,可得迟缓之戒定慧。顿悟者,经云一大事因缘;渐除者,众生无始以来贪嗔痴。顿悟者,宗门向上一路;渐除者,自解作活计、牧牛、于念无念,转所依不染污、但自怀中解垢衣

故禅宗修行,心先明见,了了见于佛性,复言修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好修行。悟后起修,于修行方法皆归一路,休息而已,并无次第差别。所言差别,但不见性,于门外做功夫者,则有差别。若见性,诸圣同一直心道场,同游涅槃路,同是法性施为,达者自知,更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