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你一生的必修课

发表时间:2020-08-20

浏览量:878

觉知的训练,是一生的必修课

觉知并不是从头脑中生起的意识上的觉知,亦不是思维解释出来的觉知,而是本能本有的觉性的作用。不可做觉知即是觉性解,但觉性亦不离觉知可得。若将觉知做觉性解,认为实有觉知,“觉知”即流入知解,则成定法。     

觉知本有,须臾不可离,犹如呼吸、心跳、身体的所有活动,它同头脑和念头都是本性的作用,但区别是,头脑制造问题,念头能起贪着,令人沉迷。而觉知刹那即空,念念不住,了不可得。虽然刹那即空,又恒常起用,非是意识知解的断灭空。六祖大师说,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即是形容此“觉知”。又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亦是形容“觉知”。

故知觉知,非是知解思维、起心分别所生起的觉知,而是不可思议,超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本性”作用,此作用,亦是假说,不可执着,于此幻用而生分别。又见闻觉知不可作见闻觉知解,见闻觉知即是本性,若作见闻觉知解,即是妄念,非是见闻觉知也。如眼见物时,见只是见,不可于正见时生起“我在看”之心。听声嗅味触物时,亦只是听,只是嗅,只是触,此即“觉知”,不可于正听时生“我在听”之心。若生此心,即非听也,而是知解。如正喝茶时,不可生我在喝茶想。若生此想,非在喝茶,非是觉知,而是妄想。

觉知的训练遍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处。不论座上座下,都可以练习。坐禅时,如果头脑思维活跃,妄念纷飞,可以觉知呼吸或住于身念处,让自己的头脑逐渐休息下来,生起观察诸法实相的般若观智。此观智虽然亦离不开思维,却不住于思维,顿悟顿见,了不可得。

座下训练觉知最好的方法是经行。选择一小段安静的路,十米至五十米即可,来来回回地慢走。每抬起一次左右退,都要了了分明。每次脚步落地,都要觉知脚底和地面接触的刹那,及整个脚落在地面时的觉受。一旦念头离开脚下,即觉察到,拉回脚下。

如果你想出离妄念和轮回,安住脚下和手下,是你一生的必修课。

除了坐禅和经行,座下训练觉知的时间和机会更多。我们在家人不像出家人有很多空闲的世间专门练习坐禅和经行,还要做事和工作,所以,在做事中练习觉知是绝大多数人修行的下手处。   

尤其在走路和做事的时候,因为我们一天之中,这做两件事花的时间最多。走路或做任何事时,除非有特别着急的事,先从慢下来开始。在慢动作中,我们更能把握住觉知,提起正念,也能觉察到妄念和习气,然后拉回到当下。

于一切事上放慢速度,这是练习觉知的重要前提。动作速度越慢,觉知的时间和机会越多,觉知的越细腻,心安住的越久,妄念越无机可乘,烦恼越无法乘虚而入。觉知力增强了,无明和习气主宰我们的力量就越小,直到完全失去力量。

佛在临涅槃时,阿难问佛:佛灭度后,佛弟子依何而住?佛言:我之弟子,依四念处严身而住。“严身”者,缓缓行动,绵绵密密地觉知,安安静静地观察,不给妄念和烦恼任何侵袭的机会。

除了工作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处,比如待人接物、说话、散步、沏茶倒水,穿衣吃饭时,都要有意识地练习觉知。

除了日常生活中安住在动作和觉知中,把握所有的时机来练习觉知,每天还要专门练习觉知的时间不能少于两个小时。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是带着功利心、有所得心、执着心和分别心来做事,很难有质量地训练觉知,无法养成安住当下的习惯。

训练觉知,说其辛苦,是对未练习者而言。一旦养成觉知的习惯,觉知则如同走路、呼吸、吃饭、睡觉,自自然然,而那时,你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你会活在无限的悠闲之中,生活将变得惬意和享受,你会成为无依道人。

修行和解脱没有捷径,只有苦练。谁练的多,谁出离妄念的力量大,谁得力,谁先解脱。一个修行人,如果每天沉迷在头脑中知解佛法,口谈般若,那离道还尚远。什么时候觉悟到觉知的重要性,并开始认真、勤奋地加以练习,持之以恒,什么时候则近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