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宗顿悟法门的比喻
发表时间:2020-04-02
浏览量:1276
关于禅宗顿悟法门的比喻
修行就好像一个人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在这过程中,还要找到一些带有标记的特殊东西,并带着这些东西到达那个地方。
完成这个任务有两种途径:一是绕一大圈,在途中找到那些有标记的东西(比喻修行的各种成果,如神通、三昧、证阿罗汉、辟支佛果等),带它们来到目的地。但是,当最后到达目的地时,发现那是原来出发的地方,而需要在路上找到的那些东西,原地全部都有。选择这种途径的人事先并不知道这个真相,或者有人告诉了他们这个真相,他们不相信这个真相。
二是只要呆在原地不动就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而且要找的那些带有标记的东西,原地全部具足。选择这种途径的人,在执行这个任务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实相。或者,他们之后知道并相信了这个实相,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修其他法门的人,就像不知道这个实相的人,他会在修行的路上绕一大圈,走很长的时间,为了寻找那些带有标记的东西,他们会迷失在途中,甚至以为自己到达了目的地。在行走的过程中,他们会停滞不前,会疲惫不堪,甚至会退失初心,放弃任务。他们有可能会碰到那些了解实相的人,但很少有人相信。他们会继续他的行程,继续他的有为修行,继续寻找那些东西,并试图带着它们一同前行,直到最后。
当他们带着所修成的果实走到终点,他们发现那终点竟然是原来的起点,而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那里全都有,而且都是空洞无用的东西。
佛陀示现成佛所走的修行之路就是这条道路。
佛陀走过这条路后,他把走过这条路的经历和最后发现的实相告诉了他的弟子。他的弟子中有的相信了佛陀走的路,有的相信佛陀最后发现的实相。
学禅宗的人,就像那些从一开始就了解这个实相的人,他对佛陀走过的路并不感兴趣,他不会去费力绕圈行走。他只是站在原地,直接认领本来现成的解脱道果。他甚至连回头都不用,他知道所站的起点就是终点。他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站在原地不动。
他们之所以不去经历佛陀所走过的修证道路,是因为,他们领悟了那并不是佛陀真正希望他们做的。他们知道,佛陀希望所有人都直接达到解脱。
但是,并不是每个修行人都关注并相信佛陀所发现的实相,而是都迷失在佛陀发现真相的过程里,迷在那些有为和因果里。
佛陀虽然通达世间一切道理,但是,几乎所有的道理与实相都没有关系,那都是幻相里的因果,那是引导众生去恶从善,步入修行,觉悟实相的故事,而众生却执以为真,迷在了那些因因果果枝枝叉叉的道路上。众生相信了佛陀的故事,却忽略了悟佛陀最后领悟的真理。
虽然最后他们也会觉悟佛陀的本意,了解到实相,走回到原点,但他们发现在这之间所做的一切全属徒劳。
如果他们早就明白这一点,就不用费那么多周折了。
黄檗禅师说: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
又说:纵使三祇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
又云: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及证道时,只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
佛陀证悟实相后说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又说,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即便佛陀如此清楚地表达了这个实相,还是有无数人相信佛陀所走过的路,相信那些有为和因果,相信三昧和神通,相信佛陀为了引导众生修行而讲的故事,愿意按照佛陀所讲的法去一一探究,去实证每一个幻相里的故事,认为只有那样,才能真正的成佛。
然而,那不是佛陀真正想告诉大家的。佛陀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我走过的路,你可以不必再走,除非你误解了我。
佛陀说,你们不用去成佛,不用任何修证和寻找,但能歇下狂心,佛心自现。
佛陀说:一切众生皆证圆觉。
佛陀说:但无妄念,即如如佛。
佛说: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佛说此心,犹如圆觉。圆觉者,圆觉普照,无始无终,无修无证。
这两种途径,正是佛所说法和禅宗示法的不同特点。
佛称这两种修行的方法叫做言说法和如实法。
佛陀说法,诱导初学而入圆觉,祖师开示,直指人心,不历地位,顿悟本心,直成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