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七

发表时间:2022-11-09

浏览量:2833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七

 

栴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沉师子住。

狮子住在旃檀林中。此林无杂树,树林浓密,异兽远离。狮子独居旃檀林,比喻大乘法要中,容不得外道和二乘人的邪见夹杂。

法华经会上,五千人因不能信受大乘佛法,而退席。佛言:退亦佳矣。此众无枝叶,纯是一贞实。比喻大乘根基的众生,信心坚固,纯一真实。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狮子总是独自一个在安静地林间游走,走兽飞禽看到狮子出没,都吓得跑开。比喻外道二乘之人,听到有人宣讲佛陀正法,都害怕并远离,不敢与之面对。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大般涅槃经》云:如彼野干,虽逐师子至于百年,终不能作师子吼也。若师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

师子子,即是狮子儿,比喻大乘种性的众生,一旦顿悟如来知见,见地透彻,就算功夫未成就,烦恼未除尽,仍可以替佛宣法,作狮子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而声闻和外道种性的众生,如彼野干,就算跟随佛陀无量阿僧祗劫,以发心不正,与道不相应,终不能宣说如来正法。

《大般涅槃经》云: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如来世尊无量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师子吼。

 

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达摩见梁武帝梁武帝问达摩我造寺度僧有无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达摩并没有因为是皇帝问他就照顾他的自尊心卖人情给他说好话说有功德而是如实而讲并无功德因为造寺度僧都是有为功行若不见性心存吾我做再多的有为事业都并没有功德六祖说功德在法身中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若觅功德须是见性

我们看到祖师接引学人也是如此并不会因为怕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就不批评他如果对方见地有误或修行方向偏差祖师一定毫不留情地予以指出

如来最上乘圆顿之顿,不讲世俗人情。有疑便可与之辩论。不能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明明看到对方修行见解有误,而不予指出如果那样的话反而是害了对方。修行之人,以道为则,唯道是命,一切以真相为准则。不会因为人情亲疏而有所忌讳,一味地随顺对方。对于解脱知见和修行的见地,该论则论,该斥则斥,该争则争,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退让。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并不是山僧我逞强,故意抬高自己,而是为了不让学人落入断常邪见。所以在特定的时候,为了震慑外道邪见之辈,祖师不怕担有诤论的恶名,也要和对方一争到底。

过去有很多禅师都会和法师或一些修行人论法,把他们呵斥得心服口服。既障显了禅师的辩才无碍,又让对方能够看到自己的不是,从而回归正路。这正是祖师的智慧和慈悲之处。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修行的见地非常重要,差一点点,就会犯很大的过失。三祖大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学法的见地是错的,还是没错。是对的,还是不对。这对每一个修行人都很重要。不怕千年不开悟,只怕一时走错路。

 

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如果见地对了,那么就可以像《法华经》中的龙女一样,须臾之间,他方世界成佛去了。如果见地错了,就会像善星比丘一样,生身陷入地狱。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吾过去用很多年在经典文字上用功,积累了很多佛法知识,也曾经看很多注释佛经的书籍,一直在末节上用功。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研究名相概念,理解佛法知见,不知休止。就像到大海里数沙子一样,被困在名相概念中无法出离。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如是学法,早就被佛呵斥为错用功夫。看的都是别人的语言文字,未曾有一点智慧从自心中流露。就像数别人的钱财一样,于自己半分利益都没有。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生灭有为中虚度光阴,徒受尘劳,如今既自觉悟,方悔前非。本来是佛,枉为众生。众生学法,总嫌过早。一切丧灭,方知是空。

法眼文益禅师云:何必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种性邪,是指非如来种性,亦特指外道及声闻种性。二乘及外道种性的众生,不能领悟佛陀正法的真实含义,或执断灭为涅槃,或执自我为真如,故云错知解。

以见解偏颇错误的缘故,不能修学并了达如来教法,所以自不得解脱,亦令众生不得解脱。

 

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二乘修行人虽多劫勤苦修道,尽名有为,不能得道。以不发菩提心,不度众生,故虽然精进,不名道心。道心者,无上菩提之心,利益众生之心,自觉觉他之心。二乘无此心,故与道不相应。外道虽然聪明,但无智慧。以其不能如实了达诸法实相,只在心意识中做活计,自缚缚人。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二乘和外道的精进和聪明和真正的大乘智慧相比,只能算是愚痴小智。不仅二乘和外道如此,世间修道之人,亦多有无智小根之人,在文字意识上生实解。这里的空拳比喻文字及一切心意识,并无实法。即便是佛所说法,亦皆是假名,修道之人不可执为真实。若执以为实,则为空拳指上生实解。何以故?如来以种种文字之指,引导众生了达实相,非文字语言即是实相也。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若执着经论和文字为真实,则会落入法执。比如认为佛陀所说三大阿僧祗劫修成佛道是真实的,就算用尽功夫,也是白白修道,永不成道。三僧祗劫修成佛道,是如来秘密说,方便说,非为真实。真实者,唯见性成佛,自性是真佛,离此性外无别有佛。

六祖大师云: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若执文字和如来所说法为真实,是为执指为实,永不见所指之物。金刚经云:若谓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此之谓也。

文字语言,皆从心意识中出,虚妄不实,故云根境法中虚捏怪。楞伽经云: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小儿观指,不观于物。愚痴凡夫,亦复如是,随言说指,而生执著,乃至尽命终,不能舍文字之指,取第一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有人不解成熟方便,而食生者,则发狂乱。不生不灭,亦复如是,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宜应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观指端。

大慧,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与妄想合,流转生死。大慧,实义者,从多闻得。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恶见,身自不随,亦令他不随,是则名曰于义多闻。欲求义者,应当亲近。与此相违,著文字者,宜速舍离。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不见一法为实有,即见如来。黄檗禅师云:若有一法不空,摩诃衍不能胜出。《大般涅槃经》云: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萨永断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云:一切菩萨住九地者,见法有性,以是见故,不见佛性。若见佛性,则不复见一切法性。以修如是空三昧故,不见法性。以不见故,则见佛性。

复云:善男子,汝言见空,空是无法,为何所见者?善男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即一切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于一切法,悉无所见。若有见者,不见佛性,不能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入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见一切法性无所有。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若能于此佛性真实了达,无有丝毫遮障疑惑,无我无人,能所俱泯,则能断除无量劫来一切业障。若未了达真实本性,则过去所造之业,遇缘即发,以不了真实性故,取妄为有,堕于因果,故云受报,亦名还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众生以业障重故,虽遇无上佛法,不能生信。犹如饥饿之人,虽遇国王设宴,以畏惧故,不能食之。又好像重病之人,病入高肓,纵遇到大医王,亦不得治愈。

涅槃经云:善男子,如我先说若遇不遇,俱不瘥者。是义云何?有人命尽,若遇不遇,悉不可瘥。何以故?以命尽故。

如我先说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若不值遇,俱不能发。是义云何?善男子,一阐提辈,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及以不遇,俱不得离一阐提心。何以故?断善法故。

法华经引穷子譬喻,以明其理。穷子走失,在外伶俜辛苦五十年。虽遇其父,以不信故,不得受用本有家财,二十年除粪,待业尽情空,方得信受自己是大富长者之子。众生修道亦复如是,虽然本有佛性,以烦恼障故,不得见之。待烦恼断尽,方见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