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三

发表时间:2022-10-22

浏览量:3611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三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摩尼珠者,众生佛性,人人本具,天生即有,埋在五蕴身中,藏在八识里头。时时用之,从来未失。只是众生不能识得此性,迷己为真,妄中奔波,故流转六道,枉受诸苦。若悟此性,即知万法虚妄,一切不执,即得菩提。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六般神用者,六识也。六根与六尘和合,生于六识。此六识终日于六根门头出入,放光动地,皆从一真性自然而出。此性无形无相,非色不色,非法非非法。悟此一真性,则转见闻觉知为成所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不悟此一真性,则造贪嗔痴慢疑,成三途之因,轮回六道。不论悟与不悟,离此六根八识,无别佛性。悟即是佛,不悟即是众生。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五根者,有二义。一者,信根,信佛教法;精进根,勤修佛法,不懈怠放逸;念根,常念愿力,不失正念;定根,心不散乱,心常在定;慧根,常生智慧,没有邪见。
二者,指眼、耳、鼻、舌、身。
这里指前一种信等五根。此五根者,指有了信、精进、念、定、慧的根基和愿望。
相对于信等五根的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力是指拥有了信等五法的真实力量。此五根、五力,是修行的基础,成就解脱的必要条件。唯亲证者得知,唯实修者可证,唯心行者晓了。故云“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并不难,能透过镜中的影子见到镜外的真人却很难。在水中看到月影很容易,在水中捉得真月却不可能。此两句比喻修行见一切法虚幻不难,若觅其实性,了不可得。诸修行人只见空,不见不空佛性,故落断灭。万法虽无自体性,非无法性,虽有法性,却找不到。故真性无性,真法无法,难测难知。
古人云: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水中可以尝得到盐的味道,油漆里也可以看得到青的颜色,肯定有使水变咸的盐,也肯定有使漆变色的颜色,但是因为化在水中,融在漆里,盐味和青色就找不到了。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悟道之人,了无牵挂,心无所依,如狮子,常独行,无伴侣。虽无伴侣,因生灭心已灭,故能同游寂灭涅槃之乐。看似无伴,却以万物为伴,无处不邻。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修道之人,以内在的道德修养为重,不重外在形象,大多瘦骨嶙峋,看上去颜色憔悴。却个个神清气爽,风格高迈,超凡脱俗。世人看到却以为是病态,没有人注意,看到了也像没看到一样。
我们想一想永嘉大师、寒山大师、石屋禅师、懒残和尚、船子和尚这些禅宗祖师,他们在生活中,一定都是调古神清,风格高迈,行事不拘小节,天真自然,任运不拘,没有那么多礼节俗套。得道之人,只重道德修养和内心智慧的熏陶,不注重外在形象的装饰。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丰衣足食,有些修行人吃得满面红光,看上去精神饱满,实则诸病藏身。有人看到这样的修行人,认为他们的身体很健康,就会以为他们修得好。而事实未必如此。那些真正有修行的人,因为生活简单,饮食清淡,又不注重养生和修饰,看上去反而像不健康一样,很消瘦,又不修边幅,脸上也没什么光泽。所以我们观察一个人有没有修行,不能只从外表去看,主要看他内心是否安乐,生活是否快乐无忧。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作为出家人,虽然没有任何财产,甚至还要乞食。被人称为穷和尚,而内在的精神世界却非常富有,是真正的大富长子。
众生颠倒,认物质色身为实有,执身心世界为真实,故爱憎取舍不断,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种种颠倒。而修道之人,身无一物,悠然自在,反被人认为愚蠢疯颠。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物质生活虽然贫乏,只有三衣一钵,所穿的袈裟也是粗布所做。甚至还要破了再补,补了再穿,所以俗称百衲衣。但是内心却藏有无价的珍宝、解脱的智慧,以及洞察实相的见地。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因为一切俱舍,所以心如虚空。一切都不拥有,反而可以用而无尽。就像一只空拳,什么也没有握住,反而随意可以去握一切。若执着于某样东西,紧紧握住不放,这只手就被这一样东西束缚住,再也无法去握其他东西。众生只认自己为我,不知佛性真我,广大无边,无我我所,故不得利生益物,被自我所困。
悟道之人,识得自心无价珍宝,离我我所,不执任何东西为自己所有。外可布施财物,内可布施慈悲喜舍,以种种善巧方便,度生利物,接引各种根机的学人,毫无吝啬。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三身者,法身,报身,化身。四智者,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八解者,八正道,又八解脱。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
六通者,眼不着色尘,名为天眼通;耳不分别善恶是非音声,名天耳通;知足常乐,快乐无忧,名神足通;知无过去,亦无未来,现在不住,名宿命通;知心非心,无自无他,名他心通;烦恼不生,妄念不起,名漏尽通。
若悟得本性,一念具足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真正从性起用,非是有为造作而得。故黄檗禅师说,三僧祇劫修成佛道,皆属声闻道,谓之声闻佛。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
临济祖师云:据经论家,取三种身为极则,约山僧见处不然,此三种身是名言,亦是三种依。古人云:身依义立,土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明知是光影。大德!你且识取弄光影的人,是诸佛之本源。一切处是道流归舍处。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此法门唯接引最上根基人,所以上上根基人,一闻便悟,不用多言。中下根基者,孤疑不信,转求转远。三祖云: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夹山善会禅师云: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
金刚经云:信心清净,能生实相。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修行之人,最忌向外求玄求妙,见是见非,看他人过失。六祖大师云:各自观察,莫错用心。又云: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修行人,不悟道故,皆分别外境,看他人不是,而错失改变自己的机会。
黄檗禅师云:尔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
解垢衣者,解除自心烦恼、障碍、三毒,非有外法可修可证。纵二六时中,精进行道,内心三毒不去,人我是非不除,只是徒劳,不是修行。有人终日用功,开眼便见他人不是,说别人是非,不省自己过失,此非真修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