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苦无乐,乃名大乐

发表时间:2022-05-27

浏览量:1314

无苦无乐,乃名大乐

今天我们这段开示选自《涅槃经》,是关于涅槃之乐的,非常的重要,大家认真听、仔细听。而且我建议大家以后这一段每天读一遍,每天都要读啊,这是你的座右铭。

这段经文是:

《大般涅槃经》:“复次善男子,譬如宝藏多诸珍异,百种具足,故名大藏。诸佛如来甚深奥藏亦复如是,多诸奇异,具足无缺,名大涅槃。复次善男子,无边之物乃名为大,涅槃无边,是故名大。复次善男子,有大乐故,名大涅槃。涅槃无乐,以四乐故名大涅槃。何等为四?一者断诸乐故。不断乐者则名为苦,若有苦者不名大乐,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槃名为大乐。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复次善男子,有三种受:一者苦受,二者乐受,三者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是亦为苦,涅槃虽同不苦不乐,然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故,名大涅槃。三者一切知故,名为大乐。非一切知,不名大乐。诸佛如来一切知故,名为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四者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名乐。如来之身金刚无坏,非烦恼身、无常之身,故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一段?因为佛法、佛道是一条长远之路。如果你对这一实相不清楚、经常忘记的话,这条路你走不远。走着走着,你就会退失道心,被过去的习气带走了。又开始去干嘛呀?追求快乐。意识的特点——无明,蒙蔽佛性。就是要追求快乐。追求什么快乐?六识、感官的快乐,有觉受的快乐,包括像禅定、四禅八定,那都是不出识心,都是无常之乐,生灭之乐。

我们看看诸佛之乐到底是什么乐,涅槃之乐。涅槃之乐是什么乐?以诸苦息灭,寂灭为乐。也就是说,修行这条路最后要达到的是以寂灭为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对此,你要时时铭记在心。诸佛所求的是一种什么乐?寂灭为乐。如果你要修行,你要对这一实相和这一目标非常明确。

其实这一实相、这一目标在每一个当下都能完成,只是你经常忘失,只是你经常被过去的习气带走,离开当下。我们对这一实相领悟得越深,你越能安住,你越不会再去造业,不会再去追逐六尘,不会让自己陷入烦恼,陷入一个悖论中,陷入一个迷宫里,陷入轮回。

我们先看《涅槃经》中的这一段经文:“复次善男子,譬如宝藏,多诸珍异,百种具足,故名大藏。诸佛如来甚深奥藏亦复如是,多诸奇异,具足无缺,名大涅槃。复次善男子,无边之物,乃名为大,涅槃无边,是故名大。复次善男子,有大乐故,名大涅槃。”这一段是佛陀回答迦叶菩萨什么是涅槃,什么是大涅槃。主要是讲诸佛大涅槃和声闻弟子所求涅槃的区别。很多修行者对涅槃有误解,导致修行方向出现了错误。什么是大涅槃?这里强调,一是“无边之物,乃名为大,涅槃无边,是故名大。复次善男子,有大乐故,名大涅槃。”我们看这个“大乐”到底是什么?“涅槃无乐,以四乐故,名大涅槃。”佛解释这个“大涅槃”,本来是没有乐的,这里的涅槃就是大涅槃,大涅槃本来是没有乐可言的。但是,为什么叫做“有大乐故,名大涅槃”呢?这里的涅槃无乐是从世谛的角度,诸佛涅槃是没有感官觉受上的乐趣可言,故无世乐。但它有法乐,所以说:以四乐故,名大涅槃。

这里讲到,涅槃有四乐。“何等为四?一者断诸乐故。”我们自己反观自己,包括所有来道场的,还有很多在家同修。我们想一想,自己过去的修行经历,大家想一想,我们没有功夫的时候,见地不清楚的时候,经常会被妄想带离了修行,就去追逐有缘,去逐世乐。你这个逐乐之心一起,完了,前面的修行就会停止。逐乐之心一起,烦恼已经粘上你了。要知道功德天、黑暗女如影随形,片刻不离。你一起逐乐之心,你等于是要找苦吃了。只是众生自己不清楚,经常地忘失这个实相,经常地忘掉这件最重要的事情,好了伤疤忘了痛。他逐乐逐到一定程度,受苦了,吃苦了,苦吃尽了,他又忘了,又继续去逐乐。

我们看什么是“以四乐故,名大涅槃。”“何等为四?一者断诸乐故。不断乐者,则名为苦。”如果你想实证涅槃之乐,第一先要断诸世乐。有的人可能就不理解了,为什么“不断乐”是苦啊?“不断乐”应该是乐啊,怎么是苦呢?这里的“乐”就是世间法里的二法,无常的二法,这里的“乐”也是无常的乐,它的本质就是苦、是空,是无常的、是不真实的,它只能诳惑无知之人,诳惑无明的众生,欺骗那些没有修行的人。菩萨、诸佛有了智慧,就不能欺骗他。他就会经常守护自己的六根、守护好自己这颗菩提心,就不会再去逐乐。逐乐就是逐苦!大家记住这一点,因为我们经常会忘失。

所以说这一段我希望大家每天都要读一遍,最好背下来。每天早晨起来读一遍,晚上睡觉之前读一遍,要不停地告诫自己。

“一者断诸乐故。不断乐者,则名为苦,若有苦者,不名大乐。”只要你还求世乐,就必定有苦,有苦就不是大乐,不是大乐就不得大涅槃。

“以断乐故,则无有苦。”你不再去追求快乐了,所有求乐之心寂灭了、熄灭了,苦自然远离你。诸苦灭尽,是名涅槃。随着修行的深入,你求乐的习气逐渐减弱。虽然你还会起念,但是没有起现行,就是没有去做那些逐乐的事,没有真正去付诸行为、行动,没有继续熏染过去的习气,慢慢这个逐乐的心、求乐的心就没有了,那就是断乐了。“以断乐故,则无有苦。”只要你这个心还不安住,还不安分,总想这玩玩儿去,那儿干点什么,再去吃点好吃的,再去买个房子,弄个车子,再去组织个家庭,再去生个孩子玩玩儿,这是给自己又挖了一个大深坑,那个苦是无有边际的。因为你这个心一起来就停不下来了,一旦你又去做这个事情,你就没办法停下来。

“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总结一下就是“无苦无乐,乃名大乐。”这是一句金句、座右铭,我们大家要时常地提醒自己“无苦无乐,乃名大乐。”

所有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得长久的,一定是能看到“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无苦无乐,是觉悟者的一个常态,他会安住在这个“无苦无乐”的状态。一个好的修行人,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会自己提醒自己,一旦他起心再去染污的时候,再起那个偷心、贼心的时候,他会想起这句话来“无苦无乐,乃名大乐。”只有这样,只有时常忆起这一个实相来,我们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直到圆满菩提。我们才能够彻法源底,才能够真正达到解脱,达到大涅槃。如果你忘失了这一点,等于这个伤疤还没好,你又继续去伤害它,那个无明之疤永远也好不了。这时你说什么烦恼即菩提,无明即佛性,完全没意义,是自欺欺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无苦无乐,乃名大乐。”

我们在道场安住,平时散步,出去行脚,坐禅、读经,在一起聊天,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过简单的生活,偶尔开个玩笑,甚至搞一些小的娱乐活动,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这些都不会染污,不会形成苦,它只是生活的一种放松状态。就算你吃到好吃的东西,也会觉得美味,听到好听的音乐,你也会觉得动听。虽然这些也是乐受,但你不住,过去就完了,这也是涅槃之乐。而你到世间,你建立家庭,你搞事业,你追逐五欲六尘,你会迷失在里边,愈演愈烈,没有自制,不能自拔。你没有时间修行,忘失修行,不识真理,就会堕落在世乐里。

没有诸佛菩萨、没有善知识、没有道场、没有同修们的加持,你很难出离生死轮回。在世间想要获得大解脱,是非常难的。我们在道场修行,很多人都觉得改习气,转变思想,放下各种观念和知见,都会非常难,经常按耐不住自己,经常想奔家跑,奔世间跑,奔外边跑,总是想去做些点什么来让自己安心,无法安住无为。所以这个习气的转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你跟它抗争到底,跟烦恼、跟自己的习气周旋到底。

修行首先得了解实相是一个什么状态,你得先认可这个状态。你自己反观自己这么多年的修行经历,是接近这个状态,还是远离这个状态?是趋向这个状态,还是背离这个状态?也就是无苦无乐的状态,首先反问自己,你认可这样的状态吗?通过你自己的实际经验,来验证佛说的是不是真实的?即便我们做不到,但我们从理性上先认知这一点,相信这一点,然后我们就可以付诸行为。付诸行为就是付诸实修,进行专门的训练。

“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槃,名为大乐。”这个“涅槃之性”是指实相,本体,真实。真实之中没有苦乐,所以说涅槃名为大乐。“以是义故,名大涅槃。”因为断了所有的苦与乐,所以叫大涅槃。

后边“复次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凡夫的乐,它是无常的,它不是恒常的,而且它会带来空虚,带来烦恼,带来苦,所以它不名为乐,“是故无乐”。凡夫认为的那个乐是一种假象。我没看到任何世间一个没有觉悟的人有永远的快乐,如果能在世间生死法中找到常乐,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世间的福报再大,人再聪明,有再大的才华和能力,如果不觉悟的话,他能找到常乐,那是不可能的。他一定会受苦,一定会有无量无边的烦恼。即使表面看上去他挺风光的,八面玲珑,人人称赞,但是他的苦、他的烦恼,一定会现前。你有多少烦恼,他就有多少烦恼。因为这都是人的根本无明造成的,根本无明不解除,人是无法离苦得常乐的。他所获得的快乐一定是感官觉受上的无常之乐,是识心的快乐,感官会坏掉的,识的快乐也会消失。所有依外物、外境建立起来的这种乐趣都会消失的,所以这种乐是虚幻的。它消失的时候你怎么办?就比如说男女、夫妻、恋人在一起好的时候,真的就像掉入蜜里一样,到了天堂一样,对方突然变心了,对方突然得病了,对方突然之间离你而去了,那时候你的苦是翻倍的。包括你对子女的爱,对父母的这种依恋,都会让我们受极大的痛苦。你越幸福,失去的时候就会越痛苦。所以世间之乐是无常败坏虚妄之乐, 并不是真正的乐,这是凡夫之乐。“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

“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这第二段主要写诸佛之乐,恒常不变。也就是深入讲解大涅槃之乐有什么特点,我们了解这个特点,才对涅槃之乐生起信心。“诸佛常乐,无有变异。”这是涅槃之乐,诸佛之乐最大的一个特点,和凡夫之乐是不一样的。凡夫的心会有起伏,他所得的快乐会有变化,会转变为痛苦。而“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此乐是恒常的,是不坏的。

“复次善男子,有三种受。”受有三种,这里其实都是在讲跟乐有关的,跟世间乐有关系的受“一者苦受,二者乐受,三者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是亦为苦。”佛在讲,一切的觉受,如果你贪着,你住的话,都是苦。包括不苦不乐受,也是一种苦。这个不苦不乐分两种:一个就是凡夫也会有不苦不乐的时候,但是因为有无明,他这个不苦不乐是无常的,是不稳定的,是非觉悟的,并不是恒常的,并不是他领悟了的、确定了的。他是恰巧赶上一个无记的那个状态,是暂时的无苦无乐;还有声闻缘觉的涅槃和解脱,它不究竟,他也认为自己证得了无苦无乐,但是那个还是无常的,所以叫苦。三种受里,一个是苦受,二是乐受,三是不苦不乐受,那不苦不乐受,是亦为苦。“涅槃虽同不苦不乐,然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涅槃也是不苦不乐,为什么它不是苦,它是大乐呢?而三种受里边的不苦不乐受叫苦呢?因为它是受,它没有出识心,它还是无明的状态,没有真正地觉悟。就比如我们有时候,发呆的时候,包括我们有时候打妄想的时候,没有觉悟的人,很多状态也是这样的,也是没有苦也没有乐,但是他会觉得无聊寂寞,并且衍生出各种细苦来。你要说它难受痛苦,也没有什么大的痛苦,反正就是难过,不知道怎么处置自己,这时候的不苦不乐是凡夫的一种识心的受,它不是大涅槃里的不苦不乐。大涅槃里的不苦不乐是没有受的。“涅槃虽同不苦不乐,然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第一是“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第二,“大寂静故,名为大乐。”所谓的“寂静”就是我们回到六根的直用直行上来,没有在意识里边去追逐、去思维、去分别,随用随空了。知上没有立知,知的当下不住,空掉了,又不是断灭,知不停地起,但不住于知,这个就是“寂静”。这个“寂静”不是那打坐入定的那种寂静,那种定还是没有出识心的觉受。或者说,有的人突然之间感觉到六根脱落了,山河大地都没了,然后感受到一个灵灵觉知”那个寂静,那也不是这里的寂静”。那个寂静让很多人都会修偏,那个还是识心的感受,还是识里边的虚妄法。是因为住了,是一种觉受,是无常的。而这里所说的“寂静”就是我一直在跟大家讲的回到当下,只是假名回到当下,又没有一个“当下”可得。从妄念和思维的住着里出来,假名回到“当下”。这个当下就是从妄念、从分别、从烦恼、从是非、从人我,从这些妄想里出来,是名回到当下。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正常地起心动念,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正常地思维,直用直行,当体即空,这都是寂静。只要你没有住,没有纠结,没有痛苦,那都是本性在起妙用,也即真正的“涅槃”相。涅槃不是在静中,也不是在动中完成,而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虽然你很清楚自己处在一种不迷的状态,但是你又没有住在一个觉上,没有分别和思维这个觉,你又不是无明,你又不是有觉可得。也没有所谓的灵灵觉知,也没有什么迷惑颠倒。

这里的“寂静”、“大寂静”,很多人都会错误地理解,他把动静二法里所体验到的那个静当成寂静了。它只是有那个特点,用世间的“寂静”只能形容涅槃的寂静,但涅槃的寂静并非世俗的寂静。并不是说房间里突然没有声音了,或者是突然感觉很清净,那个感受到的都不是大寂静。大寂静很平常,没有任何言辞可以描述。《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维摩诘经》云:“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我们平时穿衣、吃饭、喝茶、倒水,正用的时候没打妄想,很平常、很简单的生活,那一切时,都是大涅槃相。就算山崩地裂,也破坏不了涅槃之相。所以六祖大师说:劫火烧海底,涅槃相如是。会了就很简单,举手投足,无不是涅槃。而且会知道怎么保任,不会再去求一个寂静。那个求得的、体验到的,有所住的,都不是大寂静,不是涅槃相。也就是说,这里的大寂静就是无苦无乐,生灭心灭。你不逐乐了,就寂静了。你这个妄心歇下来了,妄心一歇,歇即菩提。你刚要想去造业,刚一起贪心,刚要生起嗔心,这时候你觉知到了,拉了回来,又回到平常的状态,这就叫大寂静,这就叫无苦无乐。所以,一切法即涅槃相,并不是让你去造业,去搞贪嗔痴,继续染着世间之乐,然后骗自己说,这都是涅槃相,都是寂静。这是妄想,是自欺欺人,又错误地理解了涅槃和寂静。乐心不除,苦即不灭。

有人跟你讲现在有个赚钱的买卖,你拿一万能赚五万,你本来有这一万还挺快乐的,没有任何苦恼,还能维持你好几年的生活。但是贪心一起,你为了赚五万,把这一万给他了。第二天人就没了,你这一万打水漂了,难过得要死。“我这一万块钱,我坑了多少人才骗这一万块钱,又让他给骗了……”哈哈,有点夸张,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你别认为修行人就没有贪的,就不会被骗。太多了,有太多因贪财被害得非常惨的人。大家一定看好自己的念,你一起逐乐的念,一起贪嗔痴的念,立刻回来,回到我们平时每天的这种生活,这种最简单、最平常的生活中来,让自己的心习惯平常,习惯无苦无乐,这就叫寂静,叫涅槃。当然这种生活的状态你不能去分别它,也不要去住着它,别刻意为之。既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碍板着自己不乐。也不要逢人就讲,我每天心态可好了,你们也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有这样过度的心,没办法平常。这是“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

“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所谓“愦闹法”,就是执着六尘、人我是非、我慢、我相、贪嗔痴慢疑等等。远离这一切愦闹法故,名大涅槃。“以大寂故,名大涅槃。”如果你对这个大涅槃的性、相、貌、状态不了解的话,你随时都可能掉入无明、掉入轮回里。涅槃就在眼前,轮回也在眼前,一念迷即轮回,一念觉即涅槃。你别老想我死了以后有没有轮回,那都是妄想。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进入轮回,你不是在轮回里就是在涅槃里。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一念觉即大涅槃。

前面讲到两点。一,“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我们看第三点。“三者一切知故”。这个“知”就是觉,并不是有东西可觉,也不是有东西可知,就是了解实相,领悟实相,不会再迷了,不会再犯愚痴了,不会再起无明了,这叫“一切知”。什么是起无明啊?你迷于自心境界,又去抓到空,这叫起无明。你知道是幻化的,你知道都不真实的,但是你没有功夫,你有习气,你又去追逐幻尘了,这叫不知。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你一念不知你就不会离,你就会染,你就会着,你就会住,你就会生烦恼,你就会在那里撕扯。

“三者一切知故,名为大乐。非一切知,不名大乐。”凡夫他没有一切觉,一切知。所谓正遍知,一切智,一切智智,就是这世间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能让你生起困惑,因为你抓住了根本。你不用去解释稻子几个月长起来的,你也不用去钻研雾霾是怎么形成的,这些东西都不用你去知。你知道这一切相都是从妄念起,从心生,没有实体,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不会忘失,这叫“一切知”。你知道一切法都是妄念、名相、识心所计,非有实法。这叫一切知。而不是说我具体地知道每一件东西怎么来的,并不是指那个,是指知道万法的根本,知道实相,觉悟诸法实相。这里既有见地,又有功夫。知解的不算,理上这么认识到了,但是我行为上还是做不到,这并不叫“一切知”。这叫知解和妄想,不叫“一切知”这里的“一切知”是解行相应,是知行合一。当然这个是需要我们训练,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修行,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做功课、听经闻法,是一个整体修行的结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成的。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目的,这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对这一点要确信。

只要你离开了这条路或者离开了这个方向,赶紧及时拉回来。甚至你一时退失道心都没问题,只要你及时觉察,再提起道心,勇猛精进,一样能成就。《涅槃经》里面讲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退失,只是暂时退了。退完之后,你有善根,还会遇到其他因缘,还会继续前行。这是第三:“三者,一切知故,名为大乐。非一切知,不名大乐。诸佛如来一切知故,名为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四者”,第四,“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这个大家千万不要理解错了。“师父,这身不坏我怎么也理解不了,人都会死啊。”什么意思?佛性不坏,法身不坏,这里是讲的是法身,不是指肉身。法身是指智慧,指真如佛性。智慧是不坏的,佛性是不坏的。你的心性、佛性是不会坏的,而凡夫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佛性,他把肉身当成自己。凡夫他不知道人身中有佛性,他认为人死了也就完了,他迷迷瞪瞪地又轮回去了。他不知道佛性常住,所以他会造业,他会迷惑颠倒。而诸佛都是法身常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名乐。”这个“可坏”其实是不了解佛性,不了解诸法常乐我净。声闻乘人认为佛涅槃了,认为佛是无常的,法是无常的,一切是无常的,他不知道佛性是常的。执着色身是自己的本身,身坏了,他就认为一切是无常法。他认为万法是无常的,是生灭的,认识不到不生不灭性,认识不到这个常住佛性才是真实的自己,才是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如来之身,金刚无坏,非烦恼身,非无常之身,故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这一段看上去好像并不难懂,但它的义理,它包含的东西很多,很深奥。大家每天都读一遍,最好能把它背下来,把这个理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不然这条路你是走不长久的。你走着走着业障一现前,过去习气一现前,你又贪着世间去了。尤其再有点世缘和业力,再牵你,再勾你,你很难安住,你很难不退心。退失了,也是白白地烦恼,白白地受苦,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你在路边走的好好的,正常的心智,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掉到那个泥沟里去,是不是?那你掉进去了,一定有原因。除了神经病,肯定有原因。要么你贪玩,要么你不小心,或者你看到底下有个东西非要捡,你掉进去了,把自己弄得浑身脏,然后你说:“唉,我这就是玩儿。”你本意不是想玩,你并不想掉进去,你是没管理好自己,不小心掉进去的。你本来是不想掉到沟里去的。你在上面走着多清净,多开心啊。你非得掉进去弄一身脏,还把自己磕伤了,然后还得洗,还得去治病,这叫自寻烦恼。咱们别自己欺骗自己!不好好觉醒,不好好警觉,不好好走路,不好好修行,就会被烦恼骗,被无明宰割。然后还说:“师父说了,可以退的。”我没说可以退啊,你自己非愿意退,你自己愿意受苦,那就受去吧。如果一退就退到底儿,不用前进了,省事了。你退完了还得走这条路,还得重新再走那一段,是不是?你何必重新再染那一遭呢?

我经常劝大家来道场修行,一定别急着回家,在这里多留一些时间,珍惜在道场修行的机会。我并不是说要把大家困在这个地方多少年。有些人刚来十天八天,听我一直劝大家留在道场,他就生起了恐怖心,他就说:“师父,您是要把我们关在这里一辈子吗?”我没有想把你关在这儿一辈子,我养不起你这么久。但是,人们刚开始来道场,就会觉得这里不自由,不如家里快乐,所以无法深入修行。他在这里住久了,感觉好像在监狱里一样,看到大门开了,他都心花怒放。是你自己要走进来的,没人逼你,是不是?但是你要知道,这里是一个戒无明之毒的戒毒所,戒轮回心、生死心的一个大戒毒所,戒贪嗔痴慢疑五毒的戒毒所。虽然这里并没有戒毒的医生,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戒毒师。我们利用这个道场,利用这个地方,就是戒我们的无明之毒,戒生死之毒,戒贪嗔痴之毒。真不能随便就把自己放回去,你这毒还没戒掉呢,放回去一碰到缘不是又犯毒瘾了吗?对不对?大家好好在这里戒毒。真的,我没有夸张,也没有开玩笑,这里就是“戒毒所”听上去像是笑话,其实真是这样。赤裸裸的,很真实的一个戒毒的地方。

就是你要知道诸佛之乐是无苦无乐,诸佛就是安住在这种我们凡夫认为太无聊太无趣的状态里,佛能在这里安住。而且他安住了,他见到实相就是这样,他会生起大乐。这个大乐就是常住,就是寂静,就是没有苦,一切妄想、躁动的熄灭,对一切都了如指掌,对实相完全了达,对一切无不了知。因为这几个因素,所以称为大乐,这个大乐跟世间人心里的乐,跟我们以前对乐的认知完全不一样。我们以前的乐一定是感官的,一定是识心的快乐。对这一点你不清楚,你就没法修行,你是没办法长住的。你根本就在道场待不久,你待着待着就要爆炸了,一定要跑。这两天陆续地有的人已经跑了,跑了好几个了。就是他无始以来追逐快乐的习气压不住了,他要爆炸了。他觉得必须得给我点快乐,不然快疯掉了。我在这里呆着,每天做重复的功课,吃同样的饭菜,生活那么枯燥无聊,也不能吃好吃的,也不能出去旅游,天天就在这么一个院子里,出来进去就这么几个人,就这么几个景物,太无聊了。虽然也有一些娱乐活动,但就是哄小孩儿玩的东西。除了投壶就是投壶,投得都不想再投了。真的,如果你没有坚定的出离生死的道心,你对诸佛无苦无乐的大乐没有深刻的领悟和实践,你很难在这里坚持修道的,你一定会离开这里。

要知道此消彼长啊,人的习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要么生死心增长,要么道心增长。自己的功夫做到一定程度,那个梗、那个分水岭你过去了,后面就特别轻松了,就一马平川了,就不那么艰难了。可是你没过去的时候,真的会不停地起伏,会有反复,真的会有很压抑的感觉。我最近几天也受你们影响,快要按捺不住了。我好几次要想上二楼,但是那个高度不够,如果摔不死,摔个残废更痛苦。

这就是我们过去生中无始以来的那种习气现前了,就是想找点快乐嘛,他就想奔外跑,他就想去吃个大餐啥的,看个电影啊,玩玩儿去,旅游旅游去。你看好多人,他虽然学法多年了,就停不下来,他一定要去旅游。他不能好好地牧牛,没有收摄五根,他忘了诸佛之乐是涅槃寂静之乐,不是你眼根捕捉的那个快乐。那个是烦恼大海,是空的沙漠,什么都没有,只会让你沉沦和迷失。凡夫他根本就没有触碰到烦恼的本质,它一直就是在烦恼里转。《涅槃经》云:“堕烦恼河,亦复如是,未尽其底。”他就是在烦恼河中间不停地迷惑颠倒,根本不能尽其底。“周回轮转二十五有。所言底者,名为空相,若有不修如是空相,当知是人不得出离二十五有。”他一直在里转,就跟做大梦一样,醒不来。“一切众生不能善修空无相故,常为烦恼驶河所漂。”我们学《涅槃经》,包括前期做的一些准备,我们今天能坐下来,安静下来,能够理解,甚至能够信受《涅槃经》里这些重要的义理,我们会越来越清楚修行的方向,我们会越来越有信心。对未来的道路越来越明确,你会走得越来越稳。你没有别的路可选。诸佛就是安住在这个寂静、无苦无乐的状态里。

你不上课的时候,平时自己独处时,没事可做的时候,最好就是三种状态:要么就是看书,要么就打坐,要么就躺床上闭目养神。再加上去散步经行,就这么几种。偶尔放松一下,听听轻音乐。别听那些情啊爱啊那种,情执一起来就要命了,本来就挺躁动的,一听那些歌更躁了。其实咱们道场有不少人离开,都是因为欲望压不住了,贪心起来了,淫欲心起来了,他在这里受不了了。因为大家还都是凡夫,业力现前,抵抗不住,有这些现象也很正常。但只要我们明白道理,好好修行,这些习气是可以转变的。当你的修行,你的智慧,你的定力超过了业力的时候,你就能降伏它。心虽然还会起,但是它影响不到你,你也就难过一段时间就过去了,自己能调整过来。如果你没有功夫,你没有修行的愿力,没有智慧,你就被它淹没了,就一下给带回去了。

咱们一定珍惜自己在道场每一天的每一节功课,包括你独处的时候,你要一直提醒自己,没有什么乐可追求了。无苦无乐才是大乐。每天过这种平平常常的生活,每天起来吃饭、做卫生,然后喝口水,休息一会儿,我们上课,诵经,讲经,打坐,然后休息,踢踢毽子,投投壶。不是那个投湖啊,不是投湖自尽的投湖,是做游戏的投壶。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但你记住了,这就是戒毒的生活,这就是离苦的生活,唯一的解脱之道,一切众生想要解脱,谁都没法绕开的一条路,没有二路。你越了解实相,越读《涅槃经》,就越会死心塌地地过这种日子。就是你回到家里,你离开道场,你也是过这种生活。你不会再去染污,再去造业,不会再去追逐快乐了。六根、十二入、十八界里什么都没有,叫空聚落。除了你的妄想,除了痛苦,什么都没有。

《涅槃经》云:“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摄五根,驰骋五尘。譬如牧牛,不善守护,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在诸有,多受苦恼。”这句话我们也要划下来,跟后面牧牛那段一块看。这是要获得涅槃常乐,无苦无乐,诸佛大乐的必修之课。只要你不善守护,犯人苗稼,你就常在诸有,多受苦恼。凡夫逐乐就是逐苦,有乐就有苦,要想无苦,必须断乐。断诸乐故,能够达到无苦。你要相信每天这样修行是趋向涅槃道的,是默契于涅槃道的,默契于实相的。首先要确定这样的信念,明确这样一种方向,然后再一点点去做,去实行它。最后你就很安心了,你甚至是享受这种生活了,就变成诸佛之乐了。

这段经文开示,已经写得非常清楚明了了。大家自己多看,多理解,再结合自己的实修,你会对解脱之道越来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