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精进:与自己在一起

发表时间:2022-05-21

浏览量:782

一日精进:与自己在一起

今天晚上主要给大家开示明天一日精进的事宜,群里边都发通知了,我先把这个一日精进的主题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这次精进要突出一个主题呢?其实我们前期关于这个主题都做了很多很多的功课,当然在禅七的时候、精进的时候也经常给大家开示我们做这些功课的目的。现在我总结出来这样一个主题——与自己在一起,是为了让大家在做功课时更有针对性,能更专注,让功课更有效果。

这个主题细说起来是非常大的,它贯穿了整个佛法所有的修行环节。所有的修行,最后都汇归到与自己在一起。古人牧牛、善护念、保任,无不是与自己在一起。如果说用祖师的话来讲,就是:唯是一心,更无别法。又云:心心不异,名之活祖。心若有异,则性相别。一心不异,就是与自己在一起。理是如此,怎么通过训练来达到与自己在一起?这就是实修的意义和作用。与自己在一起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怎么实施,怎么训练,我们就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修学了,它不是简单的、泛泛的一个概念。

明天一日精进的时间表是这样的,将来有缘听到这个开示的同修也可以借鉴这个时间表,自己在家里,或者是选择一个地方来进行这个训练。虽然是一日精进,你也可以把它扩展为二日、三日、五日、七日,甚至十日的精进。

我们这个一日精进的课程跟很多道场、很多寺院的课程相比并不是太多太难,是蛮轻松的。我也看到过许多禅宗道场的禅七作息排得相当满,包括我以前的寺院,修行功课也蛮多的,都比这个多。

明天一天的实修,它有几个条件。一是我们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这是时间,要求全程止语。咱们有那个止语的牌子,大家可以带上一个。以前我不强调让大家带这个牌子,因为我觉得这个要靠自觉。但这次是强化训练,带上会好一些。二是手机关机,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不允许看手机。我本来是准备把手机收上来,但是好像没必要。你要做到自己约束自己,在这个时间内不要看手机。最好关机!不关机,你有时候很多习惯动作,并没想看,但是一下就拿起来了。唉,一个消息,家里人出事了!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告诉你发错了。你要在这段时间内没看,你就不会担心和难过。如果你看到那个发错的消息,你当时可能一下子就脑溢血,血压高上来了。所以说有些事不知道就没事,知道了自寻烦恼。比如说有人给你发个消息,特别急的事,你当时要看了,你会跟他一起着急,尤其是家人;但是过了一天、两天你才看到消息,那事也解决完了,你也没跟着担惊受怕。这就是不看手机的好处。

这是明天精进最主要的两点:一是全程止语,这个全程止语也不是说绝对一句话不能说,特殊的必须要交流的事,可以跟别人讲一声,急的事情你讲几句话。那些是是非非没用的话就不要讲。

我们这个禅七的作息是这样的:

上午:

八点到八点二十 练习觉知(慢速行禅)

八点二十到九点 坐禅

九点十分到九点半 觉知

九点半到十点十分 坐禅

十点二十到十点五时 练习一物不为(立禅或发呆)

上午八点到八点二十练觉知,这是我们以前经常训练的,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们每天都练觉知。就是在院子里很慢地经行,经行的范围越小越好。一平米的方圆面积,或者是五米的直线距离。这个经行面积越小越好,越简单越好。别从这一会儿逛到那,而且很快,那样你很多的细节就把握不到,觉知不到。练习觉知主要是觉知身体的动作。这是二十分钟觉知,觉知完了,大家就进禅堂直接去打坐。

咱们这次禅七的打坐是四十分钟,下坐之后休息十分钟,大家上个厕所,喝个水,然后稍微休息一下,我们继续行禅。这一天,就是上厕所、喝水、行禅、坐禅、立禅,其实都是在修行的过程中,都是在觉知的过程中,这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看你自己能有多少的自觉性提起这个觉知来,这个没办法别人要求,只有自己要求自己。

然后九点十分到九点半继续练觉知。九点半到十点十分坐禅,又是四十分钟。然后十点十分下坐之后,休息十分钟。十点二十到十点五十是半个小时的一物不为。

我具体讲这个一物不为。

一物不为,它的一个宗旨就是形式上,不具体做什么。但是它跟坐禅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你也可以在踱步,你觉得我这半个小时还是经行,我就慢走,这个也可以叫一物不为;你说我在那立禅,立禅也是一物不为;你说我刚才走了,我想就坐这发呆,我想听听雨声,我想观察观察身边的树木、树叶、花草,我摆弄摆弄什么。可以有简单的动作,只要你没有做什么,没干一个具体的事儿,只是在那发呆,歇着,这就叫一物不为,这是一个方便法门。你听鸟叫,听雨声,享受半个小时真正地不做事情。当然这是相对于世间法的一物不为,什么事都不做,也包括不打妄想。如果打妄想了,想什么事了,赶紧拉回来。就是完全用六根直接来生活。你用六根生活,用六根修行。知上没有立知,这个就是涅槃,就是解脱,就是开悟。我们就是训练这样。自己在院子里边,或者是走廊下边,或者是禅堂里,甚至说累了到寮房躺一会儿也勉强可以。但是我们这一日的精进尽量在行、坐和立的情况下进行,除非你身体不舒服了,特别累了,回房间躺一会,也不要去干什么,这个勉强可以。就是说可以在院子里找一个角落站那,或者找个板凳坐那都可以,这个是随意的,你也可以有一些小动作,这个小动作就是简单的动作,你玩玩树枝,或活动一下筋骨。

一物不为的这半个小时,要求你是一个独处的状态,觉知的状态,你所有的心行是缓慢的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休息六根,才能静下心来,才能真正达到与自己在一起。

我们这一日精进的功课主要是三个形式:一个是觉知,一个是坐禅,一个是一物不为。这三种形式都有一个修行方法,就是牧牛。你一打妄想,一起念,起那些分别的,起那些过去心、未来心的念,就要回到当下,通过觉知来回到当下。回到当下,就是和自己在一起。如果你与自己在一起的功夫做好了,你的修行就成就了。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无依的情况下,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安心、自在、解脱。我们之所以不解脱,是附着在外境上,附着在六尘。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叫:情不附物,即是如来。所以你的心如果没有粘着在一个外境上边,那就是解脱的状态。你不用考虑有我、无我,你没有粘着,这个能所就化掉了。它虽然还是会不间断地起用,能所的用,但是你没有住在一个点上,这就是与自己在一起。

并不是让你执着自己。它虽然听起来好像是自己怎么怎么回事,其实是一种解脱的状态,通过训练达到解脱,达到无依。

你们有时可能会想,将来道场解散怎么办,师父跑了怎么办,没有师父怎么办。那个时候你真正成就了,天塌了你都不会难过。因为你有正念,你有觉知,你和自己当下的见闻觉知在一起,就不会被发生的事情影响,不会被头脑里边的未来心、妄念、恐惧骗,你能够最快的时间回到当下,然后正念现前、般若智慧现前、实相的见地现前,你就没有恐惧了。到哪儿你都能安住,到哪儿你都安心,你能随所住处恒安乐。当然它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不是很快就能达到的。不过我们这个方向一定要明确,我们修这个法门,就是要这样去做,要对这一门的方法有信心,有信心就要不停地去练习,不停地积累,不停地去尝试、去温习、去复习。这是上午的功课。

下午跟上午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这一天实际上等于是四次坐禅、四次觉知、两次一物不为。

关于与自己在一起这个理和我们怎么修行我再多讲一些。

与自己在一起就是无依。“师父,与自己在一起不是还有个自己吗?”自己是佛性,就是自心啊,就是觉啊,自己是见闻觉知啊,自己是纯粹的心识流动啊,不断不灭啊。意识本身没关系,只要你不染就行了。自己是心呐,自己是我啊,是常乐我净的我,它没有染、没有着。所以这个与自己在一起跟实相之理并不违背。与自己在一起,就是无依。能够无依,就能自在。

与自己在一起主要是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禅宗专业的禅修。专业的禅修最主要的我们今天训练的三种课:觉知、坐禅和一物不为。当然还有我们每天基本上都会做的诵经、持咒,卧禅,包括听经闻法,都是与自己在一起。这些行为是专业修行的。另一方面,在世间生活里也有很多是与自己在一起的很好的训练方式。这些行为的核心思想就是专注,就是觉知,也是牧牛,回到当下。它同样通过出离妄念和头脑,来让自己清净自在。那我们就把它用一个很好懂的词讲叫专注。

如果从在道场实修做功课的角度,我们前面说的几节功课其实也有五、六种。我们建的群也正是围绕这几节功课来建的,有诵楞严咒群,有诵经群,有觉知群,有立禅群,有坐禅群。那我们在道场还有很多时间不在做功课,你做别的事情时怎么把它变成修行。在家人,没在道场又想进行实修的人,也有很多方式可以训练。比如说我们在道场,你帮助斋堂做饭,你剥笋,择豆子,择菜,扫院子,晾衣服,洗衣服,打扫房间。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训练专注,而且这些事情本身也都是非常简单,这里边没有利益得失,没有人我是非。从世俗的意义讲,它并不叫事儿,它叫生活所须。因为所谓的事儿,其实里边是有各种所得心,有心才叫事,没心就没事。做过了就忘记的,那不叫事。做时和做过,都在心里记挂的,那才叫事。

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很单纯的,你能很专注地做这些事情其实是最好的修行。不过,在世间做事的情况下,在动中去训练这种专注力,其实是很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到道场来进行专业的、专门的实修的原因。

比如说你在家里面正洗着衣服呢,你挺享受的,师父让我们洗衣服就练觉知挺好。这时候孩子过来了:“我要买东西,你给我两千块钱”。你工资总共才一千六,这时候一件事情就把你的修行和觉知打乱了,你那个洗衣服的快乐就没了。这时就需要你对实相有高度的认知,你得能自主,你家里发生什么事情都影响不了你。你都不会抬眼看他一眼,你得有这个气势,在家里边能做得了主,这时候你禅修就不会受影响。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禅修吗?可以与自己在一起吗?当然可以。这就需要一个高强度的训练。

我想很多人禅修的效果好,禅修的作用发挥得大,都曾经在道场参加过禅七的训练,他不会一上来就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我们刚生下来时,婴儿、孩子其实都是很专注的。但是,通过后天在世间的学习和影响,一些习惯逐渐就养成了,养成了三心二意的习惯。贪心也出来了,爱憎之心也出来了,所得心也出来了,就会导致我们经常不能够与自己在一起,不能活在当下。一个玩具再也不能满足我们了,非得就弄更多的东西才能满足自己,导致我们养成了很多与修行,与专注相违背的习惯。

我们通过实修、通过训练就是再把这个习惯扭转回来,再扭转成做简单的事情,然后能够清净,没有烦恼。

咱们这个一日精进,包括我们前面举办的快诵金刚经精进,都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专注的方法。不是说我光理解了这个与自己在一起,不去训练,毫无意认,你永远无法和自己在一起。你说,我会给别人讲,那没用。就好比你数别人的钱,自己分文也没有,还是穷人。你会给别人讲没用,你还会给别人讲书法呢,你还会给别人讲游泳呢。你讲蛙泳只要把胳膊伸好了就能漂起来,那漂得了吗?讲的不行,你得自己会。光讲不行,要去练习。

在世间呢,其实有很多与自己在一起的训练。“师父,我工作特别忙,来不了道场,而且您定的这个时间表,我在家也履行不了,因为我一周七天全都上班。”你全都上班,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进行禅修。世间有很多工作,比如车间工人、汽车司机、画家、作家、舞蹈家、歌唱家……这个舞蹈家、歌唱家也包括刚开始练习唱歌,刚开始练习舞蹈的人。“师父,我不是舞蹈家。”你不是舞蹈家也没关系,你练着练着不就成舞蹈家了吗?数学家、种地的农民、建筑工人、扫马路的清道夫…世间很多的工作,都是禅修很好的方式。我以前在银行数钱,数了十六年钱,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专注的能力。你必须得非常专注,不专注数错了钱自己要赔的。但它也是一种专注啊,你无意中就养成了一种修行的素质。虽然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一种修行,但是现在知道了它有这个作用,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很谨慎,很认真,细节也能注意得到。就怕出错嘛!虽然当时只是怕赔钱,但是怕出错这个心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就养成了。

类似这样的工作,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大家仔细想一想,尤其是在家修行的人,记账,会计,出纳,理货,包括推销。你就是跟人打交道,你带着觉知,你很专注,很用心,你用恭敬的态度去推销,肯定也比别人推销得多。人家可能对你的产品不太感兴趣,但是对你的人,哇!这个人一来,一张嘴,一说话,满面春风。本来是不想买的,买一套吧,买两套,煎饼果子。所以专注地做事,真正能与自己在一起,一定是需要训练的。你这种功夫、习惯养成了,才是真本领。当然,养成这种习惯的人,都有一个特质:淡泊无欲,生活简单。有贪心的人,会被自己的无明遮蔽,他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这抓个东西,那取个东子,生活毫地规律。

真正能简单化、少欲知足的人,你让他在田里散步半天,他都能漫不经心地、非常享受地在那里散步半天,甚至一天。你随便给他个东西,他就能自己和自己玩儿很久。你给他个手机,他就拍照拍一天。很简单的事,他就能够快乐,就能够满足。写一首诗,四句偈,一句四个字,一共十六个字,可以写一天,改了五十多遍,没关系呀,玩嘛,也不是想出名。改来改去,不行我再改,实在不行,我抄。抄师父的,抄古人的,我多看点书,别人也不知道我抄来的,还以为我文采特别好。所以多读点书,随便用几句,人家就以为你很厉害了。这都是与你自己在一起呀。你要找到能让自己安心的事情,越简单越好。

复杂也可以。但是你要看这个复杂是人我是非?是那种算计,是那种得失,还是是那种让你消耗的复杂。还是摆弄魔方。魔方也很复杂,弄了一天也没弄对,你放那儿,这事儿就过去了。它不会产生问题。你也可以捡豆子。把红豆子、绿豆子放在一起,弄一个五立方米的大桶,弄了几亿个豆子来捡。这个也很复杂,但是这个没烦恼。我捡到吃饭的点,我吃饭。吃完饭不困,继续捡。捡困了,躺豆子上就睡了。所以要看你做的事情里有没有得失心?合不合道?如果是简单的事情,就是见闻觉知,就是一种享受、这个时候你做什么都没有问题,这是与自己在一起。

与自己在一起,它的意义是很宽阔的,很丰富的。所以为什么说觉悟的人并不是厌世的人。觉悟的人并不是郁郁寡欢或者是闷闷不乐或者说很严肃的人。他一定有自己的小乐趣,养养花儿,写写字,画画画,读个诗,这些都没有问题。有块地,种种地,就算长不出庄稼来,也能锻练身体。像船子和尚,不是为了钓鱼而钓鱼,只是闲来无事做,在江上漂来漂去。本来是想种西瓜的,撒了土豆种子,最后长出西瓜来,额外的收获。

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根据自己的现实环境、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习惯,找到自己的乐趣,来训练与自己在一起。我不相信你就找不到一件真正让你快乐的事。有些事,你特别想做,暂时做不了。你可以发展一些其它的兴趣,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你要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

有些人就会问:“师父,如果能把衣服缝好了,能把家里的地扫好了,扫得特别专注,也没有烦恼,那这就能开悟吗?这就是修行吗?”能专注地做事,并不代表一定就会修行,但是大修行人一定不是三心二意的人,他一定具备专注的能力。画家不一定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一定能做好他正做的事,即使是缝补一件衣服。

为什么说如果只是专注,并不能完全地觉悟和解脱?因为解脱还需要理论的熏修,对实相的领悟,对诸法实相的认识,这就需要一些其它的学习。而专注能够辅助我们解决在修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通过专注地扫地,专注地擦桌子,专注地给花浇水,我们会增加觉知。

为什么要觉知?没有觉知,临终或者平时突然发生什么事,你一下子随妄念走了。没有觉知,走平道都会摔跤。觉知又称正念和定力。没有觉知,在很多时候,你连升起正念的时间都没有,连停顿一下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停顿一下,就能把很复杂的事情解决好。这个停顿就需要觉知。比如你每天抬腿走路都是很匆忙的,但是如果你平时在练习经行的时候,总是很习惯地一抬腿就能感知一下,那么,有一天,你在一个很危险的境地,你爬山的时候刚要抬腿,下面那个土松了,那块石头是松的,你如果不停顿这一下,你就摔下去了。没有觉知,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会非常危险。比如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如果你不带着觉知,你会开过出口,你会出车祸。有了觉知,你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不会出差错,在关键的时候,你能够解脱,能够不轮回、不随妄念流转。

一念没有觉知,你可能就着了一个相,着了一个境。可能你就投资去了,本来自己就那么点钱,就被骗了,这就是一念没有觉知导致的结果。觉知能增强我们的信念,能在动中修定,能让我们的心逐渐沉下来,有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做,就满足了。我不需要抄着佛经,还得听着音乐,嘴里再嚼点儿小吃。有了觉知,你会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你会享受这件事。

学法并不意味着不能享受一些娱乐活动。但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收到的效果和果报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听音乐这件事情。早期我也不会听音乐,我以为听音乐很简单,其实听音乐很难。为什么?因为你在听音乐的时候经常不专注,导致很多旋律其实你没有听到。这首曲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你根本就捕捉不到,是因为你没有静下心来去听这个音乐。你在听音乐的时候开小差了,打妄想了,不知道想啥了。

好多人跑步时听音乐,走路时听音乐,做饭时听音乐,一心二用,甚至多用,哪件事也不能尽情享受。就是说其实好多人不知道专心做事的重要性,他同时做两件事,他觉得同时做两件事有效率,提高了生命的效率。他不知道生命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做多少事的。一个时间段里做了这么多事情,他认为这样利用时间,生命就有意义。其实这是没有修行。有修行的人,一次就做一件事情,不管这件事都么平常。听音乐好好听音乐,看电影专注地看电影,不要一边吃米花一边看。你不专注,重要的细节就会错过,人家都看懂的,你看不懂。哇!大家都笑了,而你不知道哪里搞笑。并不是你智商有问题,而是你不专心。不专注,就没有智慧。因为就一个心,你用了好几个地方,好多东西就想不明白。

觉知的练习可以增加动中定。少欲知足,就容易专注。专注就合道。减少对外尘的依赖和贪着,你就会自由。先能够简单地做一件事情,才能够坐禅,才能练习一物不为。你知道为什么好多人没办法坐禅,他坐不了这么久?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比我大四岁的邻居,他跟别人学习坐禅,每次只坐十分钟。那时他让我也练习坐。我就坐不住。因为那时我心里想的全是怎么去玩儿,心根本无法静下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坐不住,是因为他舍不得他的那些乐子。不能布施六根的快乐,就无法坐禅。人们心中妄念贪心太多,导致吃饭的时候想去旅游,旅游的时候想工作。所以说你让他真正歇下来坐禅,什么都不依,就更难了。想进行实修,需要很多的条件:少欲知足,生活简单,最好能够和一切人事物保持距离。

我们通过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就包括很小的事情,再去坐禅,你就会很快的安静下来。我们为什么要坐禅?坐禅为了让心更加清净,能够理解诸法实相,能够理解甚深的佛理,为了更深的修行才去训练坐禅。我们不是为了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一走路很慢,像鹅一样走路的人。不是为了这样走路而活着,是为了使心能够沉淀下来,沉淀下来能够认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凡夫动荡的、波动的心,是没有办法理解甚深的不二的佛理。诸法实相是不可思议的,你就是理解了那还都不是呢,更何况那个不能理解的,你怎么去理解?

为什么说很多人你给他讲因果,讲一些粗浅的道理,他听得懂。你讲怎么坐禅,他能听懂,但是你给他讲不二佛性,他就听不懂了。“师父,这不是矛盾吗?”不矛盾。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训练与自己在一起,为什么要精进。就是为了觉悟诸法实相。

我们不打七的时候,每天也有坐禅的定课,每天两座。除了坐禅时,我也经常会提醒大家,沏茶倒水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要带觉知。咱们道场大部分人走路的时候、做事的时候都很稳,基本上没出什么错,到现在没丢过一个人,都能找回家来。

这个训练我们以后会隔一段时间举行个一天两天。好多人不这样练习,他自己慢慢就松懈了,就散了。“师父也不带我们练,师父天天也不怎么练,我们也不练。”你不能跟我比。你刚到道场,你看我那样,你也那样。十年前,我就在河边经行、打坐,到处找树林,找那些偏僻的、没人的地方练习坐禅,晚上也去。

你不要跟别人比,就跟你自己比。你看你禅修多久了?你看你练习坐禅,练一物不为,练了多久?累计加一块儿有多少个小时?这是你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如果你确实有一些简单的事情可做,你也确实没烦恼,那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训练觉知“师父,我觉得我摆弄个小东西,我做一个小模型,跟一物不为没什么区别。”如果你对修行理解的特别通透,你也确实在按自己的方式践行,那很好“师父,我就比较相信六祖那句话: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你真能卧那儿,真没有烦恼,你卧一年、十年都不会起伏。你也不会觉得:唉,我这行吗?我这是不是没做功课?你没这些妄念、疑惑,你随便!

我估计你能那样,就不用在道场长伸两脚卧了。你随便找个地方都能长伸两脚卧。既然到道场来,肯定还是有很多不足的、薄弱的地方,我们就好好练习和巩固,利用好在道场的这个资源。

等你修成了!哇!那就甭提多自在,多安心了!矿变成金,就不复为矿了!现在我相信有很多同修没事的时候,下雨的时候或者晚上自己找个地方往那一坐,都会特别安心,特别清净。

当然并不是这一天你就得练俩小时、三小时的一物不为。你每天哪怕有那么二十分钟、半个小时的发呆和独处,就会有很明显的效果。你会越来越爱与自己在一起,完全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就能安心。这个能力一旦养成了,这一天你不用老坐那儿发呆,你干啥都是和自己在一起,都不会迷了。

你能够无依地活在这个世间,这个是最难最难的,而且这个是最珍贵的。如果你总是抓着一个东西才能安心,这个太可怕了!这个东西一没你就还得抓另外的东西,你永远在抓,你永远不能安心,你永远不能安乐。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功夫养成了!养成了,这个世界你随便去哪里!你都是解脱的!

说起来大家都信心满满,不练习行吗?谁不练也没有用!因为现在全世界导师都在讲这个,光讲没用,还得真练。谁练谁得!公修公得,婆修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