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灯集第三部分六代祖师
发表时间:2019-11-30
浏览量:3163
第三部分六代祖师
达摩祖师
廓然无圣
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
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后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断臂求法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
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祖仍与慧可说法,告之曰: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与汝安心竟
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五灯会元》)惠可言下大悟。惠可白和尚:今日乃知一切诸法本来空寂;今日乃知菩提不远。是故菩萨不动念而至萨般若海;不动念而登涅槃岸。师曰:如是,如是。惠可进曰:和尚此法有文字记录不?达摩曰: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祖堂集》)
各呈所得
越九年,祖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
尼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
袈裟表信
祖又曰: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祖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
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慧可种种说心性,曾未契理。祖只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可忽曰:我已息诸缘。祖曰:莫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祖曰: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安心法门
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问:云何自心现量?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轨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施为,皆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
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以不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说法既空,阿谁修道?答:有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阿谁者亦我也。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是名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人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一切处无心,即作处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见鬼;取相故,堕地狱;观法故,得解脱。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现见生死相。若见法界性,即涅槃性。无忆相分别,即是法界性。
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著述
有《血脉论》、《悟性论》、《绝观论》、《四行观》、《无心论》、《破相论》等论著留通于世。
二祖慧可
二祖慧可大师者,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未有子时,尝自念言:我家崇善,岂令无子?祷之既久,一夕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长,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即抵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受具于永穆寺。浮游讲肆,遍学大小乘义。年三十二,却返香山,终日宴坐。又经八载,于寂默中倏见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遥,汝其南矣!祖知神助,因改名神光。
翌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祖遂以见神事白于师,师视其顶骨,即如五峰秀出矣。乃曰:汝相吉祥,当有所证。神令汝南者,斯则少林达磨大士必汝之师也。祖受教,造于少室。
其得法传衣事迹,达磨章具之矣。自少林托化西归,大师继阐玄风,博求法嗣。
将罪来,与汝忏
至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踰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不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祖深器之,即为剃发,云: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我自调心,关汝何事
祖付嘱已,即往邺都,随宜说法。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积三十四载,遂韬光混迹,变易仪相。
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人问之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祖曰:我自调心,何关汝事?又于筦城县匡救寺三门下,谈无上道,听者林会。时有辩和法师者,于寺中讲涅槃经,学徒闻师阐法,稍稍引去。辩和不胜其愤,与谤于邑宰翟仲侃。翟惑其邪说,加祖以非法,祖怡然委顺,识真者谓之偿债。
法语开示
一切众生清净之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若妄念不生,默然静坐,大涅槃日,自然明净。
故学人依文字语言为道者,如风中灯,不能破暗,焰焰谢灭。若静坐无事,如密室中灯,则能破暗,照物分明。若了心源清净,一切愿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得此法身者,恒沙众生莫过有一人。亿亿劫中,时有一人与此相应耳。
若精诚不内发,三世中纵值恒沙诸佛,无所为。是知众生识心自度,佛不度众生。佛若能度众生,过去逢无量恒沙诸佛,何故我等不成佛?只是精诚不内发,口说得,心不得,终不免逐业受形。故佛性犹如天下有日月,木中有火,人中有佛性,亦名佛性灯,亦名涅槃镜。是故大涅槃镜,明于日月,内外圆净,无边无际。犹如炼金,金质灭尽,金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亦如泥团坏,地性不坏;亦如波浪灭,水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
坐禅有功,身中自证故。尽日饼尚未堪餐,说食焉能使饱?虽欲去其前塞,翻令后榍弥坚。《华严经》云: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一钱分,多闻亦如是。又读者暂看,急须并却。若不舍还,同文字学,则何异煎流水以求冰,煮沸汤而觅雪!是故诸佛说说,或说于不说。诸法实相中,无说无不说。
著述
有《略说修道明心法要》留通于世。
三祖僧璨
三祖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
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后遇可大师,得付心法。大集群品,普雨正法。会中有一沙弥,年始十四,名道信,来礼师而问师曰:如何是佛心?师答曰:汝今是什么心?对曰:我今无心。师曰:汝既无心,佛岂有心耶?又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师云:谁人缚汝?对曰:无人缚。师云: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道信言下大悟,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奉尤谨。
著述
师有《信心铭》留通于世。
四祖道信
其性空故
四祖得璨大师心印之后,忽于黄梅路上见一小儿,年七岁,所出言异。师乃问子何姓,子答曰:姓非常姓。师曰:是何姓?子答:是佛性。师曰:汝勿姓也。子答曰:其姓空故。师顾左右曰:此子非凡,吾灭度二十年中,大作佛事。
犹有这个纹彩在
问曰:诸圣从何而证?师云:廓然,廓然。子曰:与么则无圣去也。师曰:犹有这个纹彩在。
屡召不赴
后贞观癸卯岁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彩,诏赴京。祖上表逊谢,前后三返,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曰:如果不起,即取首来。
使至山谕旨,祖乃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异之,回以状闻。帝弥加钦慕,就赐珍缯,以遂其志。
一切诸法,悉皆解脱
迄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
访牛头法融禅师
有牛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
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哪个不是道人?祖曰:阿哪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甚么?师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这个是甚么?师无语。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
四祖开示法融禅师心要
祖示牛头法融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
著述
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留通于世。
五祖弘忍
内亦非
弘忍和尚,即唐土五祖也。姓周氏,本居汝南,迁止蕲州。黄梅诞生,七岁出家,事信大师。幼而聪敏,事不再问。母怀之时,发光通宵,每闻异香,身体安泰,后乃生育。形貌端严,哲者观之,云:此子阙七种大人之相,不及佛也。
时有卢行者,年三十二,从岭南来,礼觐大师。大师问:汝从何方而来?有何所求?行者对曰:从新州来,来求作佛。师云:汝岭南人,无佛性也。行者云:人则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师云:汝作何功德?行者对曰:愿竭力抱石,舂米供养师僧。师便许之。于一日一夜舂得一十二石米,首末亲事,经八个余月。行者又问曰:如何是大道之源?师曰:汝是俗人,问我此事作什么?对曰:世谛即有僧俗,道岂碍人耶?师曰:汝若如此,莫从人觅。进曰:与么即不从外得。师曰:内亦非。
大厦之奇,本出幽谷
问:学道何故不向城邑聚落,要在山居?答曰: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
著述
师有《最上乘论》流通于世。
六祖慧能
悟人顿修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
不见一切人过患,是性不动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
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此法门中,无障无碍
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我不会佛法
有僧问师:黄梅意旨何人得?师云:会佛法者得。僧曰:和尚还得也无?师云:我不得。僧曰:和尚为什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
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现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
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代云:师先下第一斧)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祖将衣钵掷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祖隐草莽中。慧明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祖遂出,坐盘石上。
慧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祖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言下大悟。
密在汝边
慧明复问祖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祖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仁者心动
师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师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印宗延师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六祖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祖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
尼乃执卷问字。祖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知解宗徒
一日,六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住心观静,是病非禅
祖曰:汝师若为示众?诚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祖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随方解缚,假名三昧
祖对志诚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六祖复曰: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祖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慧能没伎俩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祖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慧能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真功德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公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师有《六祖法宝坛经》流通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