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文档

善慧大士法语

发表时间:2019-10-24

浏览量:4376

善慧大士录


善慧大士录卷第一

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东阳郡乌伤县稽停里人。乌伤,即今义乌县也。父名宣慈,字广爱,母王氏,世为农。以齐建武四年丁丑岁五月八日生。端靖淳和,无所爱着,少不学问。时与里人渔,每得鱼,常以竹笼盛之,沉深水中。祝曰:欲去者去,止者留。时人以为愚。

梁天监十一年,年十六岁,娶留氏,名曰妙光。有子二人。曰:普建,普成。普通元年,年二十四,溯水取鱼于稽停塘下,遇一胡僧,号嵩头陀。语大士曰:我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愿度众生,汝今兜率宫中受用悉在,何时当还?大士瞪目而已。头陀曰: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从之,乃见圆光宝盖,便悟前因。乃曰:炉韛之所多钝铁,良医门下足病人。当度众生为急,何暇思天宫之乐乎?于是弃鱼具,携行归舍。因问修道之地,头陀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矣。即今双林寺是。

大士于此结庵,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种植蔬果,为人佣作,与妻妙光,昼作夜归,敷演佛法,苦行七年。一日,宴坐次,见释迦、金粟、定光三佛,来自东方,放光如日。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大士身。从是身常出妙香,每闻空中唱言:成道之日,当代释迦坐道场。既而四众常集,问讯作礼。

郡守王烋谓是妖妄,囚之数旬。大士唯不饮食,而众益叹异,遂释之。大士还山,愈加精进。远近愿师事者日众。每旦钟鸣,有仙人腾空而下,随喜行道。尝谓弟子曰:我得首楞严三昧。又曰:我得无漏智。弟子佥曰:首楞严三昧,唯住十地菩萨方能得之。故知大士是住十地菩萨,示迹同凡耳。

大同元年正月,帝幸华林园重云殿,请四部众,自讲三慧、般若经。于时公卿连席,貂绂满座,诏特为大士别设一榻,四人侍接。时有刘中亟至,问大士:何以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大士对曰:敬中无敬性,不敬无不敬心。讲众既集,帝升殿,唯大士不起。中亟又问其故。大士对曰:法地若动,一切法不安。

时诸王公送嚫,请大众诵经,唯大士默然。人问其故,对曰:语默皆佛事也。

三月十六日,帝于寿光殿共论真谛。大士曰:息而不灭。帝曰:若息而不灭,此则有色,故钝。大士曰:一切诸法,不有不无。帝曰:谨受旨矣。大士曰:一切色像,莫不归空。百川不过于大海,万法不出于真如。如来于三界、九十六道中,独超其最,普视众生有若自身、有若赤子。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帝默然,大士退。

  至十八日,大士作偈进帝,答息而不灭义。其辞曰:

   若息而灭 见苦断集 如趣涅槃 则有我所

亦无平等  不会大悲 既无大悲 犹有放逸

修学无住 不趣涅槃 若趣涅槃 障于悉达

为有相人 令趣涅槃 息而不灭 但息攀缘

不息本无 本无不生 今则不灭 不趣涅槃

不着世间 名大慈悲 乃无我所 亦无彼我

遍一切色 而无色性 名不放逸 何不放逸

一切众生 有若赤子 有若自身 常欲利安

云何能安 无过去有 无现在有 无未来有

三世清净 饶益一切 共同解脱 又观一乘

入一切乘 观一切乘 还入一乘 又观修行

无量道品  普济群生 而不取我 不缚不脱

尽于未来 乃名精进。

大士凡所有著述,不以文字为意,但契微妙至真之理,冀学者因此得识菩提之门耳。其所为众生说法,亦不过数句。所听者各随性分得解也。

初,大士每与弟子等说大乘道,未尝告倦。时比丘智云从容启大士曰:师主尝说六度及四等,未知云何是度?云何是等?大士答曰:虽行布施,而不毕竟住于喜舍;虽行持戒,而不毕竟住于调伏;虽行忍辱,而不毕竟住于无瞋;虽行精进,而不毕竟住于忘身证法;虽行禅定,而不毕竟住于无动;虽行智慧,而不毕竟住于空解;虽行无相。而不毕竟住于永寂;虽行无度。而不毕竟住于无得;虽行无起,而不毕竟住于无生。是为六度摩诃般若波罗蜜也。虽行慈心,而不毕竟住于常念;虽行悲心,而不毕竟住于忍苦与济;虽行喜心,而不毕竟住于欣悦正法;虽行舍心,而不毕竟住于无著。此四心并离于色相,怨亲等济,尽于未来,是为四等、四无量也。大士更说摩诃正法忍,无碍功德少分。以释上义。

曰:若能持受摩诃正法忍,能为摩尼珠,遍照十方,能为如意珠,充满诸行愿。能令行者如虚空,色相不能染。能使行者离足迹。犹如鸟飞空。当成无上道,疾证天中天。能绍诸佛法,普度诸群生。能为众妙药,疗治生死病。能令行者无所依,疾证离名字。能弘三菩提,安育无边际。能降诸结贼,疾证一无为。能为大日月,照了诸世界。能令行者利己永安宁,能令疾证不动地,澄寂无崖底。能成圣中王,名闻普世界。能为法宝藏,日用无穷尽。能令疾证大乘道,能载无限量。大士又说陀罗尼三昧法门少分偈。

是法法中明 犹如星日月 是法法中灯 能破无边暗  

是法法中地 荷载遍十方 是法法中母 出生诸佛种

尔时大士见众生虽有肉眼,不识罪福之由,因为徒众说三盲之义。曰:一、瞋恚盲。二、悭贪盲。三、憍慢嫉妒盲。瞋恚盲者,后堕地狱,出受毒蛇身,人见便打杀。问汝起此嗔心,定是损谁?为损己耶?损他耶?若不生瞋心,应得涅槃常乐。只由起瞋心,堕其身向三恶道中受如是大苦。不听受涅槃大乐,此非大盲耶。

悭贪盲者,只犹悭贪心,故堕大地狱。从地狱出,受饿鬼身。问汝起此悭贪心,定是损谁?为损己耶?损他耶?若不生悭贪心,应得大涅槃乐。只由起悭贪心,自堕其身,向三恶道中受如是大苦。不听受涅槃大乐,此非大盲耶?

憍慢嫉妒盲者,先堕大地狱。从地狱出,作粪坑中虫及猪犬等下贱之身。问汝起此憍慢嫉妒心,定是损谁?为损己耶?损他耶?若不生憍慢心,应得大涅槃乐。只由起憍慢嫉妒心,自堕其身向三恶道中受如是大苦。不听受涅槃大乐,岂非大盲耶?

大士常劝戒诸人,令菜食。说法开示曰:如我不欲得人加诸我,我亦不应加诸人。我不欲得人杀害于我,我亦不应杀害于他。我不杀彼,彼不杀我,是世正理。汝持不杀戒,法应如此。就佛何求?若犯杀戒,落刀剑林、镬汤炉炭地狱。不盗戒者,我不欲得人劫盗于我物,我亦不应劫盗于他物。我不盗彼,彼不盗我,是世正理。汝法应持不盗戒。就佛何求?若犯盗戒,死受地狱重罪,出堕饿鬼,后为牛马。又割肉偿其债主,百千万劫,无有休息。

初大士在世之日,常与弟子说无为大道、诸法因缘曰:无为大道者,离于言说。何谓离言说?说者无示,听者无闻,学者无得。何谓说无示、听无闻、学无得?答曰:说者无方故无示,听者无受故无闻,学者无取故无得。何以故?尔法无色,离形相故。法无受,离取舍故。法无行,离足迹故。法无名字,离分别故。如是道者,即是无为真一。真一之道,即无漏之道。何谓无漏?断绝攀缘,究竟无染。上不为结使所牵,漏落三界,流转生死。下不为结使所牵,漏落三涂地狱,受诸苦恼。故言无漏。无漏之道,即寂定无为,岿然常住。何谓为常?虽复俗去时移,常存不异。常住之道即是圣道。何谓圣道?圣者,正也。若论正,即是不动。若论不动,即是定。若论定,即是调直。若论调直,即是平。若论平,即是和。若论和,即是僧。僧者,复有三义:一者意业无所作,二者口业无所作,三者身业无所作,名之为僧。亦名法师。法师者,复有三义:一者履践如如,体一无相。二能弘宣正典,晓真不二。三能善巧方便,化彼群生,同归一源,名为法师。

  问曰:何不二法即真?而须方便。答曰:众生习气刚强,深爱诸有,不可卒除,要须方便。稍遣攀缘,缘累既尽,乃方悟道。理会无上,即真不二。是以诸佛菩萨,大悲怜愍,开方便法门,常劝出家。出家之法有二:一、形出家,二、心出家。形出家者,所谓剃除须发,同于法身。心出家者,出一切攀缘诸有结家。若就即世而论,形出家胜。何以故?不为公私所引,独脱无累,萧然自在。若就理而论,则无有二。

复有事、理出家。事出家者,出悭家、出贪家、出瞋家、出杀害家、出食啖众生家、出偷盗家、出邪淫家、出损他利己家、出绮言妄语家、出恶口两舌家、出嫉贤妒能家、出憎爱家、出怨亲家、出互争胜劣家、出相凌易家、出相斗打家、出贡高家、出我人家、出不慈孝家、出无惭无愧家、出违恩背义家、出不谦让家、出诽谤家、出毁呰家、出世间非道理家、出不恭敬家、出六尘家、出一切诸慢家、出我慢家、出邪慢家、出憍慢家、出高慢家、出不如慢家、出慢慢家、出增上慢家、出多闻广知家、出持戒慢家、出禅定慢家、出师慢家、出僧慢家、出贵慢家、出富慢家、出端正慢家、出丈夫慢家、出势力慢家、出妓能慢家、出火宅慢家、出三界家、出一切有为诸结家。是名事出家。此家此宅有何等过,应须出离?盖此家此宅中,有无量怨家债主,手把刀剑,常待我来,杀害于我身,应须出离。又有无量虎狼师子,常待我来,啖食我身,应须出离。又多诸恶蛇、蜈蚣等属,常待我来,恼害于我身,应须出离。又有无量三涂地狱种种诸苦,常待我来,考楚于我身,应须出离。又多诸郎主,常待我来,使役于我身。何谓郎主?悭心是郎主,贪心是郎主,瞋心是郎主,杀害心是郎主,食啖众生心是郎主,偷盗心是郎主,邪淫心是郎主,损他利己心是郎主,绮言妄语心是郎主,恶口两舌心是郎主,嫉贤妒能心是郎主,憎爱心是郎主,怨亲心是郎主,彼我心是郎主,互争胜负心是郎主,相凌易心是郎主,相斗打心是郎主,贡高心是郎主,我人心是郎主,不慈不孝心是郎主,无惭无愧心是郎主,违恩背义心是郎主,不谦让心是郎主,诽谤心是郎主,相毁呰心是郎主,世间非道理心是郎主,不恭敬心是郎主,六尘心是郎主,一切诸慢心是郎主,眼贪华艳之色是郎主,耳贪非法之声是郎主,鼻贪非法之香是郎主,舌贪非法之味是郎主,身贪细滑是郎主,意缘恶境是郎主,一切有为诸行悉皆是郎主。此诸郎主,能使役,能骂辱,能捶击,能系驻,能枷锁,能杀害,能煮炙,能啖食于我身。世间自有人属他使役,尚复称言辛苦,不可婴当,况系属如此郎主,备婴众苦,复可当乎?是故应须出离。

理出家者,出八圣道家、出十力四无所畏家、出十八不共法家、出五眼家、出六神通家、出三明家、出他心家、出宿命智家、出大悲大慈家、出平等家、出觉知悉达智家、出佛法僧家。是名理出家。

或曰:既有出家,复有入家不?今略说入家。入遍寂家、入不动家、入现色身家、入无住家。若如是者,即是大乘。何以故?若以无生妨生,是人远离无生。若无灭妨灭,是人远离无灭。是故经言,生死是涅槃,无退无生故。何故无退无生?为来无所从故。何为来无所从?为去无所至故。何为去无所至?为远离三世有故。何故远离三世有?为随顺诸法性故。何故随顺诸法性?为教化群生,等至涅槃故。是故虽得佛道,转于法轮,不舍菩提之道。何以故?不虚本愿故。

问曰:何为来无所从?谓不依一切诸行故。何谓去无所至?谓于一切法无所取故。何谓远离过去有?谓不住过去足迹,离于名字,无所分明故。何谓远离现在有?谓现在心不染有无二法故。何谓远离未来有?谓心不取未来,证法无为故。何谓远离三世有?为尽有为诸法,无所得故,随顺诸法性,为住无所住故。何谓住无所住?为兴无限大慈大悲故。何谓兴无限大慈大悲?为教化群生,等至涅槃故。何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离有为诸法,证寂无为故。何故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不住诸寂,为诸法故。何为得无所得?为不得有无二法,如虚空住无所住故。

问曰:如上所说,断绝攀缘,究竟无染,不为结使所牵,是即解脱者。何用坐禅系念数息耶?

答曰:坐禅数息者,乃是入道初门,正为众生习气刚强,深爱五欲,烦恼炽盛,折挫不调。是以诸佛菩萨方便,令系念数息,废其心虑,不缘世间粗恶之事。又令观身过患,厌离生死,精勤修习,累日经年,修习既久,攀缘稍静,心得调柔,乃能断悭贪瞋等有为一切诸行。诸行既尽,心会实相,证寂无为,是名得道。若人虽复坐禅,系念数息,不断瞋等有为诸行者,终不得道。何以故尔?道是无为法,诸行是有为因。今行有为因,希望无为果,不亦难乎。

又说三乘及外道魔业曰:第一、声闻乘者,不能广济,但观身患,厌离生死,断一切攀缘有为诸结,安心实相,证寂无为,是名声闻乘。第二、缘觉乘者,厌离生死,断一切攀缘有为诸结,修行四等六度,广济群生,安心实际,取证成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为缘觉乘。第三、大乘者,息一切攀缘有为诸结,修行四等六度,广济群生,怨亲平等,回向三菩提,不证三菩提,修行一切法,而离诸法相。是故非世间、非不世间,非涅槃、非不涅槃,不缚不脱,永为三界父母,广济群生,尽未来际,是名大乘。

何谓外道业?外道业者,修有漏善,厌下攀上,修诸苦行,亦修诸功德,望得高升自在,永受无为安乐,是为外道业。

  问曰:夫物生有死,事成有败,生心趣道,宁得久住常乐?何者是魔业?答曰:有为诸行。何谓诸行?悭心是行地,贪心是行地,杀害心是行地,食啖众生心是行地,偷盗心是行地,瞋心是行地,邪妒心是行地,损佗利己心是行地,调戏心是行地,歌舞心是行地,绮语妄言心是行地,恶口两舌心是行地,嫉能妒贤心是行地,爱憎心是行地,彼我心是行地,互争胜负心是行地,相凌灭心是行地,相斗打心是行地,一切诸慢心是行地,我人心是行地,不慈不孝心是行地,无惭无愧心是行地,违恩背义心是行地,不谦让心是行地,相诽谤心是行地,毁呰心是行地,世间非道理心是行地,不恭敬心是行地,眼贪华艳之色是行地,耳贪非法之声是行地,鼻贪非法之香是行地,舌贪非理之味是行地,身贪细滑是行地,意缘恶境是行地,一切有为诸行,若善若恶,皆是魔业也。此诸行流转生死,无有休息,常处闇宅,永劫长夜,无有光明,急须远离。

  又问曰:何谓魔?答曰:魔者,邪也。生心取外,即是为邪。生心取内,即是为邪。生心取中间,即是为邪。若心不生,即不动。若心不动,即为正也。

又问曰:夫人何故轮回生死,无有休息?答曰:轮回生死,不由于他,皆由自身口意业之所致也。是故应须控制诸根,不令放逸。有人说言:死去更复何知?夫死之与生无差异。何以故?夫有身者,皆谓四大所成,识神合体,遍在其中。今所以知寒知热,知苦知乐,悉是识神所知,非为四大知也。若言不然者,何故识神去后,死尸不知苦乐耶。以此推之,明死与生不异。是识神领于苦乐耳。今日若不能忍受饥渴、寒热、烧煮、割炙之痛,后入地狱,岂能受乎?若不肯调心为善,恣意杀害众生,造作诸恶者,死入三涂地狱、刀山剑树、镬汤炉炭、铜柱铁床、锯解磨磨、灰河沸屎、阿鼻地狱、寒冰种种诸苦。岂可当乎?

  又有人言,天下人民学道,不尽菜食,大士何独执菜食耶?答曰:何谓为圣道。夫圣道者,正也。一者理正,二者世正。学道之人,应修理正。理正者,心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一心澄寂,犹如虚空。若生心贪世间,非理之味,复何为正乎。第二、学道之人,应修世正。世正者,在贵不凌贱,在富不凌贫,在智不凌愚,在强不凌弱,是故非正不言,非道不行。欲损他利己,复何为正耶?且一切畜生之类,皆是罪人所作,自念无有力势,不能救护,今为贪口味,反助煎迫耶。一者乖慈,二者乖理,三者亦是罪业生死根本。一切人民何故轮回众苦,无有休息?由不自用道理,更相凌易,互相杀害,为此流转三涂地狱,受无量苦。是故执心菜食,毕命不移。

  又有问曰:菜食经久或致病,其事如何?答曰:夫人何故有病?但坐过去前身造作众恶,感今病苦。今若复造作众恶,又感未来病苦。譬如有人,故年铁壮刺身,今年痛恼,为痛恼故,又刺新壮,此宁得愈?应须挑故壮,不刺新壮,痛乃得愈耳。何谓挑故壮,不刺新壮?谓已作之罪,归命三宝,发露忏悔。未作之恶,誓不更作。此乃获生生世世无复苦恼也。

  又问言:非道觅财,供养三宝,其事如何?答曰:窃闻经言,非法财作佛,不听礼此佛。以此推之,故知佛不许人恼害众生,非道觅利,供养三宝。

  又有人说言:合家不杀,但常食已死之肉,此事如何?答曰:食者不止,杀亦不住。若食者住,杀亦自止。

  人问云:我为诸恶之事,我广能读诵众经。经云:能读诵一句一偈,能灭无边重罪,能增长无边功德。斯说如何?答曰:斯乃诸佛菩萨慈愍方便,故诱进在前,决断在后。若众生读经,心得悟道,远离诸恶,改心为善,即一句一偈,实能灭无边重罪,增长无边功德。今若广诵众经,心不断恶,亦不能灭罪生福。何以验之?窃闻善星二比丘,读诵十二部尊经,利如泻水,但为恶不住,生身陷阿鼻大地狱。以此推之,故知多闻读诵,心不断恶,终不能灭罪生福也。

  有人问曰:世间有人常讲经律,知恶不恶,知罪不罪,知犯不犯。又外能齐整威仪,内心不断诸恶之行。此理如何?能得解脱诸苦不?答曰:如有人内心具知有因果苦乐诸缘,外形又能齐整威仪。但不能自爱,仍以五百铁壮内于衣里。于意云何?此人为当得无苦痛耶?若今学道之人,外虽能齐整威仪,内心不断诸恶之行,其事亦尔,后为怨家所得,系身闇狱,受其众苦,无有边际。如此苦痛,岂可婴乎?仰愿诸仁德,更相勉劝,制心一处,断除诸行攀缘,究竟无染,使心虚寂,冥会实相,即得解脱众苦,超证无为常乐。是故经云: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也。

  又曰:今有人身患六欲之病,求师受戒。既受戒已,而不持戒,病得愈不?答曰:譬如有人身苦重病,寻觅良医,求觅良药。病人数读药方而不服药,此于诸人意云何?病为当愈不?今人受戒而不持戒,其事亦尔。若不除六欲之因,后必果六十诸行旃陀罗。此六十诸行牵之,流转生死,杀身无数。

  问:此诸行旃陀罗,并从何所而生?答曰:若贪色,即是受想行识。若贪声,即是受想行识。若贪香,即是受想行识。若贪味,即是受想行识。若贪触,即是受想行识。若意贪世法,即是受想行识。如有一中备五,五六合成三十旃陀罗也。若贪出世色,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声,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香,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味,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触,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法,即受想行识。如是一中备五,五六合成三十。并前总为六十旃陀罗也。何谓出世味触?谓贪涅槃,爱法生也。此六十诸行旃陀罗应远离。智者应须观察审谛思惟,使心不外、不内、亦不中间。犹如虚空,无所依止,即得解脱生死之苦,证真涅槃常乐。

  或难曰:常说为善感乐,何故世间有人修善,反贫穷困苦?答曰:多是大权菩萨慈愍广济,现身修善,婴罗众苦,愈困愈坚,不贪世乐,精勤忏悔,唯愿舍身,感见诸佛。何以故尔?正为众生初发道心,信根未立,多逢怨障。恐其道心退没,引之令坚固趣向佛道。是故经言,说悔先罪,不说过去解脱。以己之疾,愍于彼疾也。

  又难曰:常说为恶感苦,何故世间有人生来为恶,现身富贵安乐,子孙盈堂。答曰:夫人得富贵者,不由一生,由前身修行布施,广作功德,果报今生感受富贵安乐。今生虽复为恶,未即受苦。譬如有人杀害百人,百人恨心甚重,常欲报怨。但彼有千人守护,未能得便。意欲得千人去后,百人取而杀害,受苦无量也。

  又问曰:畜生之类,爱念眷属,何如于人?答曰:虽复形差体别,至于贪生畏死,情同狎爱,不异于人。今人自称有智慧之眼,见生死苦乐之路,而作五痛五烧之因,永劫长夜,受诸苦恼,无有休息,不知远离。复可得称为智慧乎?

 

善慧大士录卷第三

 

  四相诗

  生相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为迷真法性,还却受轮回。

  老相

  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咄哉今已老,趋拜礼还亏。身似临崖树,心同念水龟。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

  病相

  忽染沉痾疾,因成卧病人。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瞋。

  死相

  精魄辞生路,游魂入死关。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心王铭

观心空王 玄妙难测 无形无相 有大神力

能灭千灾  成就万德 体性虽空 能施法则

观之无形 呼之有声 为大法将 心戒传经

水中盐味 色里胶清 决定是有 不见其形

心王亦尔 身内居停 面门出入 应物随情

自在无碍 所作皆成 了本识心 识心见佛

是心是佛 是佛是心 念念佛心 佛心念佛

欲得早成 戒心自律 净律净心 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 更无别佛 欲求成佛 莫染一物

心性虽空 贪瞋体实 入此法门 端坐成佛

到彼岸已 得波罗蜜 慕道之士 自观自心

知佛在内 不向外寻 即心是佛 即佛即心

心明识佛 晓了识心  离心非佛 离佛非心

非佛莫测 无所堪任 执空滞寂 于此漂沈

诸佛菩萨 非此安心 明心大士 悟此玄音

身心性妙 用无更改 是故智者 放心自在

莫言心王 空无体性 能使色身 作邪作正

非有非无 隐显不定 心性虽空 能凡能圣

是故相劝 好自防慎 刹那造作 还复漂沈

清净心智 如世黄金 般若法藏 并在身心

无为法宝 非浅非深 诸佛菩萨 了此本心

有缘遇者 非去来今

  又颂曰:

遍瞻四大海,观寻五阴山。如来行道处,灵智甚清闲。宝殿明珠耀,华座美玉鲜。心王明教法,敷扬般若莲。

净地菩提子,盖得天中天。观此色身中,心王般若空。圣智安居处,凡夫路不同。出入无门户,观寻不见踪。

 

大体宽无际,小心尘不容。欲得登彼岸,高张智慧帆。

清净明珠戒,庄严佛道场。身作如来相,心为般若王。

愿早登莲座,口放大圆光。广照无边界,为物作桥梁。

开大毗尼藏,名传戒定香。观达无生智,空中谁往来。

永超三界狱,不染四魔胎。游戏莲华上,安居法性台。

天人悉瞻仰,冥空赞善哉。有缘逢广化,般若妙门开。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行住镇相随,坐卧同居止。

分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知佛何在,只这语声是。

 

寂是法王根,动是法王苗。涅槃既不远,常住亦非遥。

回心名净土,烦恼应时消。欲过三途海,勤修六度桥。

定当成正觉,喻若待来潮。伏藏不离体,珠在内身中。

但向心边会,莫远外于空。万类同真性,千般体一如。

若人解此法,何用苦寻渠。

 

四生同一体,六趣会归余。无明即是佛,烦恼不须除。


贪瞋痴

  不须贪,看取游鱼戏碧潭,只是爱他钩下饵,一条线向口中含。

  不须瞋,瞋则能招地狱因,但将定力降风火,便是端严紫磨身。

  不须痴,痴被无明六贼欺,恶业自身心所造,愚迷披却畜生皮。

 

颂二首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遂四时凋。


还源诗十二章

  还源去,生死涅槃齐。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般若无形相,教作若为观。

  还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槃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见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真解脱,端正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修。

  还源去,心性不沉浮。安住王三昧,万行悉圆收。

  还源去,生死本纷纶。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还源去,般若酒澄清。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浮沤歌

  君不见骤雨,近看庭际流。水上随生无数沤,一滴初成一滴破,几回销尽几回浮。浮沤聚散无穷已,大小殊形色相似。有时忽起名浮沤,销竟还同本来水。浮沤自有还自无,象空象色总名虚。究竟还同幻化影,愚人唤作半边珠。此时感叹闲居士,一见浮沤悟生死。皇皇人世总名虚,暂借浮沤以相比。念念人间多盛衰,逝水东注永无期。寄言世上荣豪者,岁月相看能几时。


独自诗二十章

  独自山,茅茨草屋安,熊罴撩人戏,飞鸟共来餐。

  独自居,何意此勤劬,翘心寻本性,志节服真如。

  独自眠,寂寞好思玄,休息攀缘境,不著有无边。

  独自坐,静思观无我,调直个身心,慈悲成萨埵。

  独自处,本誓如应与,示道在经中,扣破无明主。

  独自行,见色恰如盲,轻躯同类化,蠕动未曾惊。

  独自戏,问我心中有何为,若见无记在心中,急断令还般若义。

  独自往,触处随缘皆妄想,妄想心内逼驰求,即此驰求亦非往。

  独自归,登山度岭何所依,比至所依无定实,熟观此境竟何为。

  独自作,问我心中何所著,推捡四运并无生,千端万绪何能缚。

  独自语,问我心中何所取,照了巧说并皆空,咽喉唇舌谁为主。

  独自情,其实离声名,三观一心离万品,荆棘丛林皆自平。

  独自美,迢迢弃朝市,追昔本愿证无生,不得无生终不止。

  独自佳,禅味朝餐不用虾,弊此揣食如应与,假借五阴以为家。

  独自乐,且欲求无学,急断三界绳,得免泥犁恶。

  独自好,决求菩萨道,万行为众生,未取泥洹宝。

  独自观,试取世缘看,捉此无常境,一理向心观。

  独自奇,正是学无为,回思多许念,运向涅槃池。

  独自足,愿心无限局,怨亲法界语圆真,始得应身化群育。

  独自宿,意里心储蓄,为作良友系衣珠,历劫弥生根会熟。

尔时大士与诸弟子:昼夜思惟,观察行人,生而不生,灭而不灭。止息攀缘入法相,即是为解脱也。

乃作五章词曰:

  一更始,擎香佛龛里,敬礼无上尊,心心已无已。

  二更至,加趺静禅思,通达无彼我,真如一不二。

  三更中,观法空不空,无起无生灭,体一真如同。

  四更前,观法缘无缘,真如四句绝,百非宁复煎。

  五更初,稽首礼如如,归依无新故,不实亦不虚。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夫心性虚凝,量同法界,随如绝相,无作无缘。湛尔常存而无住,法流满世界而实理不迁,妙道归空而普同万有,法王御此而说金坚。故昔言:欲显其相,而复不为言之所诠。然触事该罗,而事之不摄。性非解脱,本无十缠。缘所不起,呼之为妙。言方不及,故号自然。常与世和,而世法不染。俗是其体,而亦不为俗之所牵。

尔乃虚玄绝妙,空号坦荡,心无状而现形,虽有形而无象。散合无方,而非还非往。由聚敛而不促,设开舒而不广。斯非物而有音,具大音而稀响。性寂虚冲,非一非两。广照分明,徒自明而自朗。未曾暂有,而全体现前。虽复现前,而难习难仿。细于毫末而不微,生遍三千而不长。理无决定,无听无闻,无而恍晃。生死坦然,非因育养,识类含生,同斯法纲。就悟名为涅槃,而不知者说为忆想。斯则真实无疑,能柔能强。广望则世界不容,息念则举体皆同。乃是无色之色,恬静渊洪。止之,即为无量无穷之体。合之,则非只非双。一起普周万国,无迟无疾,而容不容,非凡非圣,非智非愚。唯有无心质士,合此虚宗。会之者,豁冥昧。照之者,朗迷蒙。遮那湛然,无增无减。四生三有,闻尔还空。若乃幽微寂寞,难见难知。若立一名相,而不合不离,非断非常,而二边俱会,无明无暗,非慧非痴。此非世间智辨照之所能及,是无生慧者之所深思。斯乃自悟虚心,即长生而不灭。见而非见,无著无依。世有九十六种外道,亦所不及。唯是无上佛法,要切良基,余既瞥闻,不能默已。抱愚竭智,聊述拙辞。虽不会妙理,然其语意大指,终归自然。烦愦性迷,制斯遣虑,愿高明正士见者不嗤。

  第一章明非断非常

君不见自心非断亦非常。普在诸方不入方,亦复不依前后际,又复非圆非短长。湛然无生亦无灭,非白非黑,非青非黄。虽复念虑知诸法,而实不住念中央。众生入而无所入,虽取六境实无伤。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号曰法中王。自悟知此无知法,因尔智慧等金刚。不藉外缘资内府,戒定慧品自闲防。安住普超三昧顶,忆想颠倒永消亡。觉诸烦恼随如相,称此空名为道场。为众班宣演常教,如此妙义未曾彰。行路难,路难微妙甚难行。若以无知照知法,现前证得本无生。

  第二章明真照无照

君不见真照分明性无照。通鉴坦荡复无平,安住无明知明照,了达明照之无明,一心永断于诸行,始复勤行于不行。一心非心亦非一,无一无心行不生。识心即是无生法,非离生法有无生。若知诸缘性无起,随心颠倒任纵横。解了空心无隔碍,世间言论不劳争。若复苦欲争言论,方为贪痴之所盲。是故经言乐知见,五阴尘劳随复生。若能慧心持本际,自得正道坦然平。性正心平无有正,假设平正引群生。行路难,路难常居五阴山,涅槃虚玄不为寂,虽有生死独清闲。

  第三章明心相实相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虽复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复常应实无形。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正觉此是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宁,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于兹六情还念灭,即是真了涅槃城。行路难,路难无往复无还。贪瞋不在于内外,亦复的不在中间。

  第四章明无相虚融

  君不见决定法中无决定。虚妄颠倒是菩提,若心分别菩提法,分别菩提还复迷。若了此迷无分别,迷与分别即菩提。分别菩提非一异,恒同一体不相离。

  第五章明凡圣非一非二

君不见烦恼茫然非是一。虽复非一亦非多,若能照知其本际,即是真身卢遮那。入于微尘亦无碍,无碍体寂遍娑婆。凡圣两途非二处,生死涅槃常共和。虽复强立和名字,只个爱痴真佛陀。般若深空智非智,以无心意制众魔。余既诚心学此述,聊抽拙抱作斯歌。行路难,路难心性实奇宽,贪欲本来常寂灭,智者于此可盘桓。

  第六章明惩心性无染

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淫,爱欲贪淫从心起,我亦惩心于不心。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淫。贪淫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妙难寻。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余事贪淫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若求出离还沉没,分别出没还复沉。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虚妄不能任。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无心舍离于生死,涅槃无心亦不追。涅槃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般若明心无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复遣。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第八章明本际不可得

君不见本际之中无复本。无本真际无人知,若人无知了斯际,清净微妙不为奇。知与无知常自尔,苦乐等同于大悲。三界众生乃迷务,于其实录是无为。亦复无此无为法,强自生心是苦疲。苦疲皆空如炎响,生灭不住不分离。能知此心无隔碍,生死虚妄不能羁。而此一心皆悉具,八万四千诸律仪。亦复不堕过人法,险岩绝危而不危。一切法中无有法,世人遑遽欲何为。行路难,路难心中无可看。昔日谓言诸佛远,今知贪瞋是涅槃。

  第九章明无断烦恼

君不见文殊妙德非为远,三障三毒即三空。五分法身缠五阴,六入无知为六通。四倒四果何曾异,八邪八正体还同。七觉菩提性无别,七识流浪会真宗。一切烦恼皆空寂,诸佛法藏在心胸。恒将法忍相随逐,只自差升不相逢。诸佛如来住何所,并在贪淫爱欲中。今劝断贪淫爱欲,但是方便化童蒙。贪欲本相真清净,假说空名名亦空。行路难,路难心中非是心。寄语真修无念士,慎勿分别毁贪淫。

  第十章明寂灭无心常行精进

君不见寂灭性中无有灭,真实觉中无觉知,亦复无有无知觉。清虚寂寞离方规,法性自尔无因致。忆想颠倒性无为,正使飘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实不移。无去无来亦无住,善达无住亦无亏。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却寻缘心无所得,无缘心中缘复弥,若欲速求无上道,无知三毒性能资。三毒生于三解脱,七识还生七觉支。倒心去来无有实,去来无急亦无迟。觉诸烦恼观前境,但自惩心而却推。心本无根何有本,六尘五欲不能羁。行路难,路难微妙甚希奇。昔日殷勤勇精进,不知精进背无为。

  第十一章明法身得用自在

君不见大士自观身中法。身是如来净法身,虚空往还能迅速,独脱自在不由人。出入毛孔而无碍,爱取尘时不染尘。见处凡情等诸圣,离斯求道更无真。建立诸法而无法,即是真如无上真。亿劫本有而非故,于今见觉亦非新。成就大我而无我,具足大人无有人。圣体无明不可说,为复方便名心神。即此心是真常法,亦是涅槃之上珍。愿诸学人同此悟,各自守门而禁津。行路难,路难名异理无分。若能了于无生死,便得消除生死云。

  第十二章明金刚解脱

君不见金刚语句非真实。万象森罗同一无,而此空无为佛母。复是真如无上珠,世人不知求此宝,贫穷忽忽六趣奴。不事身中法身佛,穴穴向外礼浮图。乍看而欲似精进,捡责身中皆并粗。用个粗心逞言语,不了真源由是愚。随情忆想而分别,五阴六贼竞来诛。不肯寻求无上道,但知虚妄取名誉。口虽唱善还生恶,空言真实反成虚。余今反虚持作实,亦不证实入无余。行路难,路难举世皆虚妄,十缠五阴性无知,愚人于中自生障。

  第十三章明寂静无照无得

君不见诸法但假空施设。寂静无门为法门,一切法中心为主。余今不复得心源,究检心源既不得,岂知诸法并无根。用此无根心照境,照之分明弥复惛。即此惛心还自照,正照之理未曾存。照之与境俱差异,是故智士不能论。世人狂狂强分别,无中照见乱精魂。若能智照亡非照,分别智照复还奔。诸法本尔谁人作,寂静无静亦无喧。故知众生颠倒想,还是众生无上尊。行路难,路难舍痴而复痴,飞禽走兽我能伏,只个心贼独难治。

  第十四章明三空无性

  君不见诸佛圣人心无碍。为通道化说三无,虽说三无实非说。心于万境不由居,正使颠倒造五逆,随情所作并归如。抱朴澄神念无念,亦不分别灭无余。所以安心不择处,了知真俗体非殊。息虑心空不舍事,名理言行不相扶。不依六尘心动摇,随如无作顺空虚。无去无来常不住,心神竭尽亦非无。不坏于身随一相,不断贪淫而不拘。若谓无差还自缚,言其体异转伤体。犹如梦幻无真实,本来非有若为除。行路难,路难顿尔难料理,凡夫妄见有差殊,真实凝心无彼此。

  第十五章明空有不违

  君不见邪见非边不离边。颠倒分别亦非缘,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世人称誉涅槃妙,余道生死最深玄。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正士由心于是观,不为八风之所牵。天乐自在无心恋,小小财色岂能缠,随逢苦乐心无变,永别忆想忘忧煎。虚心无人无我所,任性浮沉如似颠,实照常法知无定,知法无性号为贤。行路难,路难非空亦非有,有无双遣两俱存,俱存无遣亦无受。

  第十六章明魔怨

  君不见大道寂寞叵思寻。通融万像尽皆深,一切恬然无起灭,颠倒分别并从心,智者求心无处所,茫然色相离贪淫。了了分明何所见,犹如病眼睹空针,若人体知颠倒想,不为妄苦所漂沈。世间诸法如阳焰,行者慎莫致怨嫌。恒以空心而反照,无上佛道亦能任。行路难,路难微妙实无双,若识六情空非有,众魔结贼自然降。

第十七章明法性用平等

  君不见法性无知不可说。有漏无漏并虚通,虽复乖差作诸地,寻其本际尽皆同,亦复无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空。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穷搜五阴丛。如实无来亦无去,亦不的在六情中。即是无原真法界,湛然常存无始终。行路难,路难苦乐何未央,时往西方无量寿,或复托化现东方。

  第十八章明不思议佛母

  君不见爱欲贪淫诸佛母。诸佛世尊贪欲儿,从来菩提为我匠,今使我为众匠师,昔日千端外求佛,佛在衣中今始知。无量痴心本是道,三毒四倒不思议,虚妄行慈慜众苦。不知诸苦是慈悲,瞋恚无明最微妙。昔日辛勤学知见,不知知见自无知。四趣三途悉非有,三障三脱不分离。行路难,路难无有俱并忘,了知烦恼无生想,即是如来坐道场。

  第十九章明无觉精进

  君不见正心诸佛子。以见非心故不忧,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设使住时终非住,走遍十方而不流。不见我时于无我,善哉适性任沉浮。世间妄想无真实,吾于此中何所求。只用非心觉非觉,亦复正修于不修。若人不知如此处,不应称名作比丘。为个痴心作奴仆,爱结缠之不自由。而此更增诸苦恼,永劫长涂三界囚。生死相连弥复甚,判不能得永长休。行路难,路难无令过诸念,无念之念乃为真,真念无真还自炎。

  第二十章明善微妙

  君不见无上菩提最为近。四大五阴皆深奥,其实清净妙难知。不悟此心真卒暴,和合性中无有实。是故称为诸法要,于中无妄亦无真,只用无为作微妙。寻其体寂不应言,假为众生立名号。若知名号即非名,解了众生知佛教。觉知无因之正因,当得无因无果报。善达贪爱得无生,无明去来无动摇。不见圣果异凡情,分别圣凡还复倒。若人无愿亦无修,必定当为世间导。行路难,路难非秽亦非净,是非双泯复还存。


行路易十五首

  佛空俱一体,空佛本来同。触目皆如此,无心自性中。行路易,路易不修行,有无心永息,只个是无生。

  众生是佛祖,佛是众生翁。三宝不相离,菩提皆共同。行路易,路易真无作,持经不动口,坐禅终日卧。

  无生无处所,无处是无生。若觅无生处,无生无处生。行路易,路易坦然平,无心真解脱,自性任纵横。

  菩提无处所,无处是菩提。若觅菩提处,终身累劫迷。行路易,路易真不虚,善恶无分别,此则是真如。

  有无皆解脱,累息在无生。菩提是颠倒,生死最为精。行路易,路易人莫疑,解吾如此语,修道不须师。

  东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阎浮,是真解脱处。行路易,路易人不识,半夜日头明,不悟真疲剧。

  猛风不动树,打鼓不闻声,日出树无影,牛从水上行。行路易,路易真可怜,修道解此意,长伸两脚眠。

  佛心与众生,是三终不移,虚空合真理,人我在无为。行路易,路易真难测,寄语行路人,大应须努力。

  人道行路难,我道行路易,入山十二年,长伸两脚睡。行路易,路易莫思量,刹那心不二,终日是天堂。

  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海坦平地,烧冰将煮茶。行路易,路易真冥寞,菩提心在中,世人元不觉。

  有无去来心永息,内外中间心总无,欲觅如来真佛处,但看石牛生象儿。行路易,路易须及早,不用学多闻,无言真是道。

  无用是无作,无作是无心,无见无心处,杨花水底沈。行路易,路易真无得,讲说千般论,不如少时默。

  无情正是道,木石尽真如,达时遍境是,不悟永乖疏。行路易,路易真可乐,刹那登正觉,不用披三教。

  无事真无事,无事少人知。无为无处所,无处是无为。行路易,路易人莫惊,无有无为事,空有无为名。

  无我无人真出家,何须剃发染袈裟。欲识逍遥真解脱,但看水牛生象牙。行路易,路易君谛听,无觉无菩提,无垢亦无净。


 

 

更多内容,请下载文档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