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禅杂志合集文本
发表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645
目录
第一期 祖师直指—————————————————1
第二期 传心法要中关于无心的开示—————————4
第三期 祖师关于无事人的开示———————————6
第四期 大休息——————————————————8
第五期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10
第六期 平常心是道————————————————12
第七期 六祖坛经关于禅定的开示——————————16
第八期 言下见性—————————————————18
第九期 最上乘论中关于我所心灭的开示———————20
第十期 牧牛———————————————————21
第十一期 识心达本,号为沙门———————————23
第十二期 善护念—————————————————28
第十三期 祖师临终示教——————————————30
第十四期 临济祖师关于直用直行的开示———————34
第十五期 学佛学祖,万劫无有出期—————————36
第十六期 维摩诘经开示实相————————————37
第十七期 如何是佛————————————————39
第十八期 寒山诗摘————————————————42
第十九期 入此门来,莫存知解———————————45
第二十期 诸法无修无证——————————————49
第二十一期 祖师关于绝诸思虑的开示————————53
第二十二期 诸佛求法事善知识——————————— 56
第二十三期 直须自看 ———————————————58
第二十四期 祖师开示临终要节——————————— 61
第二十五期 方寸论———————————————— 63
第二十六期 只汝自心,要识作么—————————— 64
第二十七期 初心————————————————— 65
第二十八期 正法眼藏———————————————66
第二十九期 公案—————————————————68
第一期
祖师直指
僧问道希:如何是正真之道?
道希曰:骑驴觅驴。
一日王常侍见临济,大众与临济坐于禅堂。王常侍问曰:
这一堂僧人读经吗?
临济曰:不读经。
王常侍又问:坐禅吗?
临济曰:不坐禅。
王常侍不解,问:既不读经,又不坐禅,那在禅堂里干什么呢?
临济曰:让他们成佛作祖。
香严智闲禅师云:去年贫,未是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
贫,始是贫,锥也无。
仰山闻之,对智闲禅师说:汝只会如来禅,未会祖师禅。更道一句。
香严云:吾有一机,扬目瞬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仰山云:恭喜师弟会得祖师禅。
僧问岩头:如何是佛?
岩头以手弹袖,曰:会吗?
曰:某甲不会。
岩头曰:我亦不会。
僧问沩山:如何是佛?
沩山良久,曰:会吗?
曰:不会。
沩山曰:会取不会的。
曰:如何是不会的?
沩山曰:只汝是,不是别人。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
汾州无业禅师参马祖,马祖睹其状貌瑰伟,语音如钟,乃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
业礼跪而问曰: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
祖曰: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
大珠慧海问马祖曰:阿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
僧问临济:如何是佛?
临济曰:只汝目前听法的是。
慧超问法眼文益:如何是佛?
文益云:汝是慧超。
学人问道齐:如何是佛?
道齐答曰:汝是阿谁?
僧问药山:如何是佛?
药山云:何不问自己?
龙潭崇信问天皇曰:如何保任?
天皇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僧问盐官:如何即成佛?
盐官答:佛是天真,切莫染污。
第二期
传心法要中关于无心的开示
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
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
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
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不可以心更求于心,不可以佛更求于佛,不可以法更求于法。故学道人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拟心即差。以心传心,此为正见,慎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
故祖师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本源清净佛上,更不着一物。
注:文中但能无心者,即是宗门见地与用功处。见地者:无心即真心也。用功者:居一切时,不更起心求佛修道,唯休息而已。
第三期
祖师关于无事人的开示
达摩祖师云: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
黄檗禅师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
人。实无许多般心,亦无道理可说。无事,散去。
临济祖师云:今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六道神光未曾间歇。若能如是见得,只是一生无事人。
又云: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
又云: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工夫,总是痴顽汉。
又云:山僧无一法与人,只是治病解缚。你取山僧口里的,不如无事休歇去。
又云:佛与祖师是无事人。
又云:你若有求皆苦,不如无事向丛林中床角头交脚坐。
又云:约山僧见处,无如许多般,只是平常著衣吃饭,无事过时。
又云: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
又云:道流!设解得百本经论,不如一个无事的阿师。
沩山灵祐云: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泊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
德山宣鉴云:若也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
又云:诸子莫狂,劝你不如休歇去,无事去。
又云:也只是教你无事去。教你莫造作,著衣吃饭,屙矢送尿,更无生死可怖,亦无涅槃可得,无菩提可证,只是寻常一个无事人。诸仁者,欲识得么?只是个虚空,尚无纤尘可得,处处清净,光明洞达,表里莹彻,无事无依,无栖泊处,有甚么事?
法眼禅师:但着衣吃饭,行住坐卧,晨参暮请,一切仍旧,便为无事人也。
第四期
大休息的开示
《涅槃经》: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
达摩祖师: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
又曰: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
又曰: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三祖僧璨: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又曰:诸缘顿息,一切不忆。
又曰:莫灭凡情,唯教息意。
六祖慧能: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
黄檗禅师: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虑后。
又曰: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
百丈怀海:汝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
汾州无业:大丈夫儿,如今直下便休歇去,顿息万缘,越生死流,迥出常格,灵光独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独步。
芙蓉道楷:夫出家者为厌尘劳,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
临济祖师:但能息念,更莫外求。
第五期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黄檗禅师: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
达摩祖师曰: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又曰: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又云:至道幽深,不可语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
又云: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
六祖慧能: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维摩诘经》: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宝志公云:佛本是自心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临济祖师:心法无形,通贯十方,目前现用,人信不及,便乃认名认句,向文字中求,意度佛法,天地悬殊。
又云:道流!莫向文字中求,心动疲劳,吸冷气无益。
石头希迁:自性清静,谓之戒体。诸佛无作,何有生也?不拘小节,不尚文字。
大珠慧海:经论是纸墨文字。纸墨文字者,俱是空设,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无非是空。
沩山灵祐: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龙牙居遁:若是言说,则没交涉。
《楞严经》: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楞伽经》:我说二种法,言教及如实,教法示凡夫,实为修行者。
又云: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说。言说者,假安立耳!
又云:证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名字相。
第六期
平常心是道
赵州问: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师云:还可趋向否?南泉云:拟则乖。师云: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是非?师于是顿领玄机,心如朗月,自尔随缘任性,周游烟水矣。
梵日问曰:如何即成佛?盐官答曰: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莫作佛见、菩萨见,平常心是道。梵日言下大悟,殷勤六年。
问:如何是平常心?长沙云:要眠则眠,要坐则坐。僧云:学人不会。师云:热则取凉,寒则向火。
马祖道一禅师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龙门清远:既识得驴了,骑了不肯下,此一病最难医。山僧向你道:不要骑,你便是驴。尽大地是个驴,你作么生骑?你若骑,管取病不去;若不骑,十方世界廓落地。此二病一时去,心下无事,名为道人,复有什么事?所以赵州问南泉和尚: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从此顿息驰求,识得祖病佛病,无不透得。后来遍到诸方,无有出其右者,盖缘他识病。
佛鉴慧懃:欲识平常道,天真任自然。行船宜举棹,走马即加鞭。若遇饥来饭,还应困即眠。盖从缘所得,所得亦非缘。
大慧宗杲:劝君平常心是道,枝蔓向上更生枝。贴肉汗衫如脱了,唤来眼上与安眉。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著一回新。
无见先睹:平常心是道,举步入荒草。要知端的意,一老一不老。
恕中无愠:平常心是道,到老无烦恼。夏热便乘凉,冬寒便著袄。
南石文秀上堂:吾宗此事,只贵痛快底。向未举以前,一肩担荷。若是思量测度,了无交涉。岂不见赵州问南泉云: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古人将心肝五脏,一时吐露了也。
长庆宗宝:次日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汝看南泉也不消什么机用,直如家里人,说家里事。
鼓山为霖:岂不见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大众,平常心是道,大好言语,会得者能有几人?所以云:百姓日用而不知。今时学道者,只在知不知上做活计。知者一向搬弄神识,博学多闻,向外打听。不知者一味遏捺妄想,摄念归空,向死水里坐。总出他妄觉无计窠臼不得,何曾梦见平常心来?诸人要识平常心是道么?听取一偈:渴饮饥餐无别事,禅床角坐思悠哉。一板打着真痛处,不觉连声叫出来。诸人若向这里荐得,方吃得山僧手中棒。如或不然,对面不相识,休云亲近来。
法云佛照:道在我,从他而不可问。佛即心,向外而不可求。从他而问道弥远,向外而求佛转疏。马大师曰:即心是佛。老赵州云:平常心是道。但只为见闻所不转,为声色所不惑,道本现前,佛自显露。所以放下诸缘,休息万事。
大觉禅师:如何是道?平常心是道。这个语话虽则寻常,未见道之人直须体取,忽然体得明时,方不谬为成道。
又云:十五年前鬓未斑,抛砂撒土不曾闲。而今老大浑无事,行看山来坐看山。
第七期
《六祖坛经》关于禅定的开示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师问志诚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
第八期
言下见性
达摩祖师:言下契会,教将何用?
五祖弘忍: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又云: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六祖慧能: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
又云: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临济祖师: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
药山惟俨:吾今为汝道一句亦不难,只宜汝于言下便见去,犹较些子。
洞山良价:祖意直教言下晓,玄微须透句中真。
马祖道一:若是上根众生,忽尔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于阶级、地位,顿悟本性。
珠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
马祖道一: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山者也。
夹山善会: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
第九期
五祖《最上乘论》中关于我所心灭的开示
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
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
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
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
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
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先识此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
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不假外求。
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万法不出自心。
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舍此身已,定得无生,不可思议。努力莫造次!
若知果体者,但对于万境起恒沙作用,巧辩若流,应病与药,而能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者,真是出世丈夫。
吾说此言者,至心劝汝,不生妄念,我所心灭,则是出世之士。
注:五祖大师所言我所心灭者,即一切所思所想之心灭,一切勿须想也。但有小想,即我所心现,即乖法体。与黄檗禅师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同一含义,即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又古人云:一心不生,万法无咎。若起修道心,此人不会道。同是此理。
第十期
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一日在厨作务次,祖问曰:作什么?
曰:牧牛。
祖曰:作么生牧?
曰: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
祖曰:子真牧牛。
长庆大安禅师,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
丈曰:大似骑牛觅牛。
师曰:识得后如何?
丈曰:如人骑牛至家。
师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
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
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
长庆大安上堂:汝诸人总来就安,求觅甚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担佛傍家走,如渴鹿趁阳焰相似,何时得相应去?汝欲作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釆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甚么物任持便得如是?且无丝发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珍重!
第十一期
识心达本,号为沙门
马祖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大梅法常上堂:汝等诸人,各自回心达本,莫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若欲识本,唯了自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根本,故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且不附一切善恶而生,万法本自如如。
沩山灵祐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又曰: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可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始得。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临济义玄:道流!诸方说有道可修,有法可证,你说证何法?修何道?你今用处欠少什么物?修补何处?后生小阿师不会,便即信这般野狐精魅,许他说事系缚人,言道:理行相应,护惜三业,始得成佛,如此说者,如春细雨。古人云:路逢达道人,第一莫向道。所以言:若人修道道不行,万般邪境竞头生。智剑出来无一物,明头未显暗头明。所以古人云:平常心是道。
你若欲得与祖佛不别,但如是见,不用疑误。你心心不异,名之活祖。心若有异,则性相别。
你诸方言:道有修有证。莫错!设有修得者,皆是生死业。你言六度万行齐修,我见皆是造业。求佛求法,即是造地狱业;求菩萨亦是造业;看经看教亦是造业,佛与祖师是无事人,所以有漏有为,无漏无为为清净业。有一般瞎秃子,饱吃饭了,便坐禅观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厌喧求静,是外道法。祖师云:你若住心看静,举心外照,摄心内澄,凝心入定,如是之流,皆是造作。
丹霞示众:今时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在在处处有恁么底。若识得释迦即老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夜里暗双陆,赛彩若为生?无事珍重!
归宗上堂: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亦无汝用心处,莫就他觅。从前只是依他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
马祖示众云: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只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圭峰宗密示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迷妄。如此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
大颠宝通:夫学道人须识自家本心,将心相示,方可见道。多见时辈只认扬眉瞬目,一语一默,蓦头印可,以为心要,此实未了。吾今为你诸人分明说出,各须听受。但除却一切妄运想念见量,即汝真心。此心与尘境,及守认静默时全无交涉。即心是佛,不待修治。何以故?应机随照,泠泠自用。穷其用处,了不可得。唤作妙用,乃是本心。大须护持,不可容易。
雪峰义存:我未有一时不苦口相劝,自己事若未明白,得向世谛流布,切忌近著。大须努力,莫辜负人好。若知有事,便承当去。若也实未会,深信此事不从唇嘴得,不从黄卷得,不从诸方老师处得。且合从什么处得?也须仔细好。如今若不了,百劫千生亦不了。欲知久远,只在如今。
仰山慧寂:我若说禅宗,身边要一人相伴亦无,岂况有五百七百众邪?我若东说西说,则争头向前采拾。如将空拳诳小儿,都无实处。我今分明向汝说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时后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
石霜楚圆:宗师者,夺贫子之衣珠,废达人之见处。若不如是,尽是和泥合水汉。
大珠和尚示众: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
第十二期
善护念
《金刚经》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
六祖问怀让:还可修证否?
怀让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祖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百丈告沩山曰: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
药山参马祖,言下契悟,便礼拜。祖曰:你见甚么道理便礼拜?师曰:某甲在石头处,如蚊子上铁牛。祖曰:汝既如是,善自护持。山便侍奉三年。
药山示众:祖师只教保护,若贪嗔痴起来,切须防禁,莫教掁触。
岩头参德山曰:岂不闻:智过于师,方堪传受;智与师齐,减师半德。德山曰:如是如是,当善护持。
大颠宝通:即心是佛,不待修治。何以故?应机随照,泠泠自用。穷其用处,了不可得。唤作妙用,乃是本心。大须护持,不可容易。
沩山告灵云志勤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洞山示众: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
丹霞示众:阿你浑家,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更说甚荐与不荐?吾往日见石头,亦祇教切须自保护,此事不是你谈话得。
夹山善会临终示众:吾与众僧话道累岁,佛法深旨,各应自知。吾今幻质,时尽即去。汝等善保护,如吾在日。勿得雷同世人,辄生惆怅。
第十三期
祖师临终示教
六祖大师入灭前,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 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师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
夹山善会禅师辞别德诚船子和尚,师遂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没藏身。吾二十年在药山只明此事。汝今既得,他后不得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镢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无令断绝。会乃辞行,频频回顾。师遂唤会:阇梨。会回首。师竖起桡曰:汝将谓别有。乃覆舟入水而逝。
南泉示疾,告门人曰:星翳灯幻亦久矣,勿谓吾有去来也。言讫而逝。
汾州无业禅师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跏趺而逝。
盘山宝积禅师入寂前示众曰:有人邈得吾真否?众为宝积画像,皆不契本意。普化禅师出众曰:某甲邈得。师云:何不呈似老僧?普化禅师于是打一个筋头出去了。师笑道:这汉向后掣风狂接人去在。师乃奄化。
道吾宗智禅师将顺世,垂语曰: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石霜庆诸禅师曰:心物俱非,除之益患。吾曰:贤哉!贤哉!
俱胝禅师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灭。
药山惟俨禅师,太和八年十一月六日临顺世,叫曰:法堂倒!法堂倒!众皆持拄撑之。师举手曰:子不会我意。乃告寂。
古灵神赞禅师临迁化,剃浴声钟告众曰:汝等诸人,还识无声三昧否?众曰:不识。师曰:汝等静听,莫别思惟。众皆侧聆。师俨然顺寂。
太原孚上座后归维扬,陈尚书留在宅供养。一日谓尚书曰:来日讲一遍大涅槃经,报答尚书。书致斋茶毕,师遂升座。良久,挥尺一下曰:如是我闻。乃召尚书,书应诺。师曰:一时佛在。便乃脱去。
庞蕴居士临终前,州牧于公问疾次,士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
白马昙照禅师,常曰:快活!快活!及临终时叫:苦!苦!又曰:阎罗王来取我也。院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师举枕子曰:汝道当时是?如今是?院主无对。师便入寂。
洞山入寂前,乃命剃发、澡身、披衣,声钟辞众,俨然坐化。时大众号恸,移晷不止。洞山忽开目谓众曰: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
复令主事办愚痴斋,众犹慕恋不已。延七日,食具方备, 洞山亦随众斋毕。乃曰: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遂归丈室,端坐长往。
第十四期
临济祖师关于直用直行的开示
如山僧指示人处,只要你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什么处?病在不自信处。你若自信不及,即便忙忙地,徇一切境转,被他万境回换,不得自由。
道流!约山僧见处,与释迦不别。今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六道神光未曾间歇。若能如是见得,只是一生无事人。大德!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此不是你久停住处。无常杀鬼,一刹那间,不拣贵贱老少。你要与祖佛不别,但莫外求。
道流!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心既无,随处解脱。
道流!取山僧见处,坐断报化佛头;十地满心,犹如客作儿;等妙二觉,担枷锁汉;罗汉辟支,犹如厕秽;菩提涅槃,如系驴橛。何以如此?只为道流不达三祇劫空,所以有此障碍。若是真正道人,终不如是。但能随缘消旧业,任运著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无一念心希求佛果。缘何如此?古人云:若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
道流!切要求取真正见解,向天下横行,免被这一般精魅惑乱。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
只拟求佛,佛是名句,你还识驰求的么?
心法无形,通贯十方,目前现用,人信不及,便乃认名认句,向文字中求,意度佛法。天地悬殊。
道流!把得便用,更不著名字,号之为玄旨。
外不取凡圣,内不住根本。见彻更不疑谬。
师示众云: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工夫,总是痴顽汉。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境来回换不得。纵有从来习气五无间业,自为解脱大海。
第十五期
学佛学祖,万劫无有出期
龙牙居遁禅师法语
上堂:夫参玄人,须透过祖佛始得。新丰和尚道,祖佛言教似生冤家,始有参学分。若透不得,即被祖佛谩去。
僧问:祖佛还有谩人之心也无?
师曰: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也无?
乃曰:江湖虽无碍人之心,为时人过不得,江湖成碍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碍人。祖佛虽无谩人之心,为时人透不得,祖佛成谩人去,不得道祖佛不谩人。若透得祖佛过,此人过却祖佛。若也如是,始体得佛祖意,方与向上人同。如未透得,但学佛学祖,则万劫无有出期。
问:如何是道?师曰:无异人心是。
乃曰:若人体得道无异人心,始是道人。若是言说,则没交涉。道者,汝知行底道人否?十二时中,除却著衣吃饭,无丝发异于人心,无诳人心,此个始是道人。若道我得我会,则没交涉,大不容易。
第十六期
《维摩诘经》开示实相
天女开示舍利弗如何是成佛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维摩诘开示弥勒菩萨一切法皆如
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第十七期
如何是佛
僧问洞山:如何是佛?
洞山曰:麻三斤。
僧问行思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庐陵米作么价?
僧问临济: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僧问云门: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春来草自青。
保福问布袋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
和尚放下布袋叉手。
保福曰:为只如此,还更有向上事?
师负之而去。
僧问石霜:如何是佛?
石霜云:有钱花钱。
僧问水潦: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乃拊掌呵呵大笑。
僧问夹山:如何是佛?
夹山云:此位无宾主。
僧问归宗:如何是佛?
归宗云:问葛藤作么?
僧问陈睦州尊者:如何是佛?
睦州云:老僧今日头疼。
僧问南泉:如何是佛?
南泉曰:今日三更失却牛。
僧问齐安国师:如何是本身佛?
齐安曰:与老僧拿净瓶来。
僧过净瓶至。
安曰:放回原处。
僧问赵州:如何是佛?
赵州云:这领布衫重七斤。
沩山问云岩:闻汝久在药山,是否?
岩曰:是。
沩山问:如何是药山大人相?
岩曰:涅槃后有。
仰山问:正恁么时如何?
沩山云:停囚长智。
第十八期
寒山诗摘
层层山水秀,烟霞锁翠微。岚拂纱巾湿,露沾蓑草衣。
足蹑游方履,手执古藤枝。更观尘世外,梦境复何为。
之子何惶惶,卜居须自审。南方瘴疠多,北地风霜甚。
荒陬不可居,毒川难可叹。魂兮归去来,食我家园葚。
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恒惧。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
有树先林生,计年逾一倍。根遭陵谷变,叶被风霜改。
咸笑外凋零,不怜内纹彩。皮肤脱落尽,唯有贞实在。
自从居寒山,曾经几万载。任运遁林泉,栖迟观自在。
寒岩人不到,白云常叆叇。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
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
世有多事人,广学诸知见。不识本真性,与道转悬远。
若能明实相,岂用陈虚愿。一念了自心,开佛之知见。
寒山有一宅,宅中无栏隔。六门左右通,堂中见天碧。
房房虚索索,东壁打西壁。其中一物无,免被人来惜。
寒到烧软火,饥来煮菜吃。不学田舍翁,广置牛庄宅。
尽作地狱业,一入何曾极。好好善思量,思量知轨则。
一自遁寒山,养命餐山果。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我见世间人,茫茫走路尘。不知此中事,将何为去津。
荣华能几日,眷属片时亲。纵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贫。
以我栖迟处,幽深难可论。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
报汝修道者,进求虚劳神。人有精灵物,无字复无文。
呼时历历应,隐处不居存。叮咛善保护,勿令有点痕。
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
久住寒山凡几秋,独吟歌曲绝无忧。
蓬扉不掩常幽寂,泉涌甘浆长自流。
石室地炉砂鼎沸,松黄柏茗乳香瓯。
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渣。
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
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磐石。
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沈。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第十九期
入此门来,莫存知解
平田普岸:入此门来,莫存知解。
达摩祖师:绝解绝知,名为诸佛境界。亦不可度量,是名佛心。
又曰:心若无觉无知,此人知法。
又曰:妙神非知所测,正觅绝于修行。
又曰: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
又曰: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法华经》:是法非是思量分别所能知之。
《圆觉经》: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又云: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
《六祖坛经》: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
又:一日,六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楞严经》: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黄檗禅师:我此禅宗从上相承以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是接引之词。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解,却成迷道。
德山宣鉴:你但外不著声色,内无能所知解,体无凡圣,更学甚么?设学得百千妙义,只是个吃疮疣鬼,总是精魅。
司空山本净:若作见闻觉知解会,与道悬殊,即是求见闻觉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百丈怀海: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地藏桂琛:不知最亲切。
三平义忠:若驰求知解义句,即万里望乡关去也。
庞居士:多知老翁,莫与相见。
黄檗禅师: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
又曰: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
招提慧朗参马祖。马祖问曰:汝来何求?
朗曰:求佛知见。
马祖曰:佛无知见,知见乃魔耳。
《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
三祖僧璨:心性不生,何须知见。
寒山:我见多知汉,终日用心神。歧路逞喽罗,欺谩一切人。
《息心铭》: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事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
梵琦禅师:禅师不假多知,饥餐渴饮随时。将心用心大错,在道修道堪悲。
天如惟则:所以参禅者,先将平生所学所记,所见所闻,所知所解,尽情扬在一壁。又将平生名闻利养之事、恩爱贪欲之心,尽情拈向一边。坐断千差,扫空万虑,单提正念,勇往直前。
第二十期
诸法无修无证
《维摩诘经》: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圆觉经》: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又: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又: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
又: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
《佛说净业障经》:一切烦恼同虚空性。以是义故,我观诸法无智无断,无证无修。
《六祖坛经》: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达摩祖师: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又: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
临济祖师:得者便得,不历时节,无修无证,无得无失,一切时中更无别法。
又:向你道,无佛无法,无修无证,只如此傍家拟求什么物?
司空山本净:道性如虚空,虚空何所修?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
又:道本无修,大德强修。道本无作,大德强作。道本无事,强生多事。道本无知,于中强知。
又: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会道。
马祖道一: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黄檗禅师: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
又: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
又: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
又:纵使三祇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
又: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
又:及证道时,只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
又: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宝志公和尚: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
寒山:天真元具足,修证转差回。
临济祖师:诸方说有道可修,有法可证。尔说证何法?修何道?尔今用处欠少什么物?修补何处?
又:尔诸方言道,有修有证,莫错!设有修得者,皆是生死业。尔言六度万行齐修,我见皆是造业。
黄檗禅师: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
荐福院思禅师:问:不假修证,如何得成?师曰:修证即不成。
梵琦禅师:古今得道贤圣,当念无修无证。烦恼菩提两亡,涅槃生死俱净。
第二十一期
祖师关于绝诸思虑的开示
五祖: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六祖: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
六祖: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黄檗:举心动念,即乖法体。
黄檗:不动妄念,便证菩提。
黄檗: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黄檗:沙门果者,息虑而成。
黄檗: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黄檗: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
黄檗:默契而已,绝诸思议。
黄檗禅师: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黄檗禅师:一念情生,即堕异趣。
黄檗禅师: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情量若尽,心无方所。
黄檗禅师:情存学解,却成迷道。
宛陵录:问:如何是出三界?师云:善恶都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宛陵录:如今但识自心,息却思惟,妄想尘劳自然不生。
药山法语:僧问:兀兀地思量甚么?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师曰:非思量。
药山:吾今为汝道一句亦不难,只宜汝于言下便见去,犹较些子。若更入思量,却成吾罪过。
云门:拟思量,何劫悟?
懒残和尚:我有一言,绝虑忘缘。
罗汉桂琛:不在低头,思量难得。
盐官: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兴善惟宽: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曰不可思议。
天皇道悟:见即直下便见,拟思则便差。
洛浦法语:师思,夹山便打。因兹服膺。
神照本如:本来现成事,何必待思量?
达摩:疑心瞥起,即被魔摄。
达摩:诸佛境界,非思量觉观所知。
三祖僧璨: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牛头法融:思维转昏,汩乱精魂。
神会:不思一物,即是自心。
永嘉: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南泉:真理一如,更无思想;才有思想,即被阴拘。
汾州无业:思念不亡,尽须沉坠。
汾州无业:临终之时,一毫凡圣情量不尽,纤尘思念未忘,随念受生。
岩头:百不思时,唤作正句,亦云居顶,亦云得住,亦云历历,亦云惺惺,亦云的的,亦云佛未生时,亦云得地,亦云与么时。
法华经: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圆觉经: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维摩诘经: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
大般涅槃经: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
圆觉经: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圆觉经: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楞严经: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第二十二期
诸佛祖师求法事善知识
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
六祖于五祖会下,腰石舂米。五祖见之,语之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南岳怀让禅师,一十五载,事奉六祖,朝夕不倦。
仰山于沩山处,前后持侍,一十五载,未离半步。
大珠慧海禅师,于马祖处,执事恭行,满足六载。
裴休丞相请黄檗于家中供养三年,朝夕侍奉,亲闻法要,得撰《传心法要》,留传后世,利益后人。
法达见六祖,以诵三千部《法华经》之故,心存骄慢,礼拜头不至地。六祖见之,善导开示,令其知过,发心忏悔,至诚礼拜,后听闻法要,心开悟解。
云门禅师三次见睦州尊者求法。尊者三次将其拒之门外,并损其一足。云门以重法故,心无旁骛,终于得法。
临济三次求法于黄檗,黄檗三次棒打临济。临济以重法故,未有退屈怨恨之心,终得法于黄檗。
浮山法远禅师同天衣义怀禅师参叶县归省禅师。几遭归省禅师打击、磨练、考验,道心坚固,不改初衷,终得归省禅师器重,法堂上付法于浮远禅师。
《法句经》中宝明菩萨,闻佛开示事善知识之重要,自念久远以来,未曾报恩方便亲近善知识,举声悲号,懊恼不已,槌胸痛哭,譬如父母过世,身心悲痛若斯。
《大般若经》中记载萨陀波伦菩萨,又名常啼菩萨,为求般若波罗蜜法,不惜身命,卖身、卖肉、卖血、出骨、出髓、割心,种种历练,遭受无比的折磨和考验,以此精神而求法,感人至深。
《法华经》中记载佛陀过去世,为求法故,事提婆达多为善知识,供给所需,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求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大般涅槃经》记载佛陀过去世中,为求半偈,闻佛法要,愿付身命,献于夜叉。经历种种考验,终于得法。
过去生中,佛陀为听法故,见路泥泞,自割头发,铺满道路,供然灯佛行走。以此至诚恭敬之心,事然灯佛。
《圆觉经》中记载:末世学法之人,若发大心,遇善知识,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第二十三期
直须自看
坦然禅师问老安国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老安曰:何不问自家意旨?问他意旨做什么?
二祖慧可求法于达摩:“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古人云:宁可永劫受沉沦,不向诸圣求解脱。
盘山宝积禅师云:直须自看,无人替代。
大珠初参马祖道一大师,祖问曰:“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
丹霞禅师: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在在处处有恁么底。若识得释迦即老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
六祖做行者时问五祖:如何是大道之源?五祖曰:汝是俗人,问我此事作什么?对曰:世谛即有僧俗。道岂碍人耶?五祖曰:汝若如此,莫从人觅。六祖曰:与么即不从外得。五祖曰:内亦非。
云门禅师云: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顾,佛祖为何人。
长庆慧棱禅师云:万象之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日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
洞山禅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逢得渠。
古人云: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志诚禅师问六祖: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
六祖大师开示志常云: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又慧明禅师问六祖:除却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否? 祖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边。
丹霞禅师云:丹霞有一宝,藏之岁月久。从来人不识,余则自防守。又云:见月休看指,归家罢问程。
长庆大安禅师示众云: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釆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甚么物任持便得如是?且无丝发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第二十四期
祖师开示临终要节
《血脉论》: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被魔摄。
《传心法要》:凡人临欲终时,但观五蕴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若见善相诸佛来迎及种种现前,亦无心随去;若见恶相种种现前,亦无心怖畏。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节也。
《宛陵录》:预前若打不彻,猎月三十夜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说做工夫,他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尔且思量看,却有个道理。哪得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有一般闲神野鬼,才见人有些少病,便与他人说:尔只放下着。及至他有病,又却理会不下,手忙脚乱,争奈尔肉如利刀碎割,做主宰不得。万般事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办,这场狼藉,如何回避?前路黑暗,信采胡钻乱撞,苦哉苦哉!
汾州无业禅师:学般若菩萨,不得自谩,如冰凌上行,似剑刃上走。临终之时,一毫凡圣情量不尽,纤尘思念未忘,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犁镬汤里煮炸一遍了。从前记持忆想、见解智慧,都卢一时失却,依前再为蝼蚁。
百丈禅师:临终之时,尽是胜境现前,随心所爱重处先受,只如今不作恶事,当此之时,亦无恶境。纵有恶境,亦变成好境。若怕临终之时狂不得自由,即须如今便自由始得。只如今于一一境法,都无爱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临终是果。果业已现,如何怕得。怕是古今,古若有今,今亦有古。古若有佛,今亦有佛。如今若得,直至未来际得。
百丈怀海禅师: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脚手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舆,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着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总未定。
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土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
第二十五期
《方寸论》
四祖开示牛头法融禅师心要
四祖告牛头法融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牛头法融问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法融问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第二十六期
只汝自心,要识作么
高丽普照禅师法语
问:汝言顿悟、渐修两门,千圣轨辙也。悟既顿悟,何假渐修?修若渐修,何言顿悟?顿、渐二义,更为宣说,令绝余疑。
答:顿悟者,凡夫迷时,四大为身,妄想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灵知是真佛也。心外觅佛,波波浪走,忽被善知识指尔入路,一念回光,见自本性。而此性地,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即与诸佛,分毫不殊,故云顿悟也。渐修者,顿悟本性,与佛无殊;无始习气,难卒顿除。故依悟而修,渐熏功成,长养圣胎,久久成圣,故云渐修也。比如孩子初生之日,诸根具足,与他无异,然其力未充,颇经岁月,方始成人。
问:作何方便,一念回机,便悟自性?
答:只汝自心,更作什么方便。若作方便,更求解会,比如有人,不见自眼,以谓无眼,更欲求见。既是自眼,如何更见,若知不失,即为见眼,更无求见之心,岂有不见之想。自己灵知,亦复如是。既是自心,何更求会。若欲求会,便会不得。但知不会,是即见性。
第二十七期
初心
达摩祖师:此人回志,便获菩提。初心菩萨,与佛功等。
沩山灵祐:汝欲作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
龙济绍修:初心不起,阿谁修道。
百丈怀海: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玄沙师备:初发心者,便与古佛齐肩。
第二十八期
正法眼藏
傅大士: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云门文偃: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顾,佛祖为何人。
六祖慧能: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寒山:任你千圣现,我有天真佛。
平田普岸:入此门来,莫存知解。
马祖道一:道不用修,切莫染污。
黄檗禅师: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又云: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天皇道悟: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夹山善会: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伸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庞蕴居士: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达摩祖师: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达摩祖师:三界混起,同归一心。
达摩祖师:佛不是佛,莫作佛解。
第二十九期
公案
坐禅岂能成佛
马祖居南岳传法院,独处一庵,唯习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顾。怀让禅师往看之,彼亦不顾。怀让观其神宇有异,遂忆六祖谶,乃多方而诱导之。
一日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顾。时既久,乃问曰:作什么?
怀让禅师云:磨作镜。
马祖云:磨砖岂得成镜?
怀让禅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马祖乃离座云:如何即是?
怀让禅师云:譬如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又云: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马祖闻斯示诲,豁然开悟。
石头路滑
邓隐峰辞马祖,马祖曰:甚么处去?
邓隐峰曰:石头去。
马祖曰:石头路滑。
邓隐峰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便去,才到石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问:是何宗旨?
石头曰:苍天,苍天。
峰无语,却回举似马祖。
祖曰: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两声。
峰又去依前问,石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回举似马祖。
马祖曰:向汝道石头路滑。
更莫别求
于頔相公问紫玉道通:如何是佛?
师召相公,公应诺。
师曰:更莫别求。
药山后闻此语,曰:噫!可惜于相公生埋向紫玉山下。
相公闻得,特访药山,乃问:如何是佛?
山召相公,公应诺。
山曰:更莫别求。
公于此大悟。
二子见解,过于鹫子
沩山睡次,仰山问讯,师便回面向壁。
仰曰:和尚何得如此!
沩山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原看。
仰取一盆水,与沩山洗面。
少顷,香严亦来问讯。
沩山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原了,汝更与我原看。
严乃点一碗茶来。
沩山曰:二子见解,过于鹙子。
只是汝不肯承当
子湖利踪禅师一夜于僧堂前叫曰:有贼!众皆惊动。有一僧在堂内出,师把住曰:维那,捉得也!捉得也!僧曰:不是某甲!师曰:是即是,只是汝不肯承当!
画蛇添足
闲禅师上堂:是汝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与蛇画足。
时有僧问:与蛇画足即不问,如何是本分事?
师曰:画足作么!
千圣亦不识
药山一日在石上坐次,石头问曰:汝在这里作么?
曰:一物不为。
头曰:恁么即闲坐也。
曰:若闲坐即为也。
头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
曰:千圣亦不识。
石头以偈赞曰: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与汝安心竟
一日慧可问达摩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祖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临济栽松
师栽松次,黄檗问:深山里栽许多松作什么?
师云:一与山门作境致,二与后人作标榜。
道了,将镢头打地三下。
黄檗云: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
师又以镢头打地三下,作嘘嘘声。
黄檗云:吾宗到汝,大兴于世。
仰山摔镜
仰山住东平时,沩山令僧送书并镜与师。
仰山上堂,提起示众曰:且道是沩山镜,东平镜?若道是东平镜,又是沩山送来。若道是沩山镜,又在东平手里。道得则留取,道不得则扑破去也。
众无语。
仰山遂扑破,便下座。
龙潭吹烛
一夕德山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
德山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
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
山于此大悟,便礼拜。
潭曰:子见个甚么?
山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大随弄龟
庵侧有一龟,僧问大随:一切众生皮裹骨,这个众生为甚骨裹皮?
大随拈草履龟背上。
僧无语。
我亦如舍利弗与么去
舍利弗尊者因入城,遥见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心口思惟:此姊见佛,不知得忍不得忍否?我当问之。才近便问:大姊往甚么处去?女曰:如舍利弗与么去。弗曰:我方入城,汝方出城,何言如我恁么去?女曰:诸佛弟子,当依何住?弗曰:诸佛弟子依大涅槃而住。女曰:诸佛弟子既依大涅槃而住,而我亦如舍利弗与么去。
宾头卢受请
宾头卢尊者赴阿育王请。王问:承闻尊者亲见佛来,是否?尊者以手策起眉,曰:会么?王曰:不会。
者曰:阿耨达池龙王曾请佛斋,吾是时亦预其数。
古佛过去久矣
僧问齐安国师:如何是本身卢舍那?
安曰:与老僧过净瓶来。
僧将净瓶至。
安曰:却安旧处著。
僧送至本处,复来诘问。
安曰:古佛过去久矣。
独超物外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侍祖玩月次。
祖曰:正恁么时如何?
西堂云:正好供养。
百丈云:正好修行。
南泉拂袖便去。
祖云: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百丈破瓮
马祖一日封三瓮酱,令僧驰书寄与百丈。百丈集众上堂,开书了,拈拄杖指瓮曰: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丈打破,归方丈。
慧藏斗西堂
石巩慧藏问西堂:汝还解捉得虚空么?
西堂曰:捉得。
石巩曰:作么生捉?
西堂以手撮虚空。
石巩曰:汝不解捉。
西堂却问:师兄作么生捉?
石巩把西堂鼻孔拽,堂作忍痛声曰:太煞!拽人鼻孔,直欲脱去。
石巩曰:直须恁么捉虚空始得。
梅子熟了
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祖,问:如何是佛?
祖云:即心是佛。
常即大悟,后居大梅山。
祖闻大梅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
常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
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
常云:作么生别?
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常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其僧回,举似祖。祖云:梅子熟也。
谢大众证明
洪州泐潭法会禅师,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祖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
法会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法会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
祖曰:且去!待老汉上堂出来问,与汝证明。
法会忽有省,遂曰:谢大众证明。
乃绕法堂一匝,便去。至此无有消息。
五百力士揭石义
陈睦州尊者问讲经座主:座主讲甚么经?
曰:讲涅槃经。
州曰:问一段义得么?
曰:得。
州以脚踢空,吹一吹,曰:是甚么义?
曰:经中无此义。
州曰:脱空谩语汉!五百力士揭石义,却道无。
吃茶去
曰:曾到。
州曰:吃茶去。
又问僧。
僧曰:不曾到。
州召院主,主应喏。
州曰:吃茶去。
通身是手眼
道吾问云岩:大悲千手眼,哪个是正眼?
岩曰: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
吾曰:我会也。
岩曰:作么生会?
吾曰:遍身是手眼。
岩曰:道也太煞道,只道得八成。
吾曰:师兄作么生?
岩曰:通身是手眼。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吾将顺世,垂语曰: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
石霜曰: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吾曰:贤哉!贤哉!
师霜后避世,混俗于长沙浏阳陶家坊。
从生到死,只是这个
五泄山灵默禅师初谒马祖,遂得披剃受具。后远谒石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头据坐,灵默便行。头随后召曰:阇黎!默回首。头曰:从生至死,只是这个,回头转脑作么?默言下大悟。
更多内容,请下载文档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