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本,莫愁末

发表时间:2019-09-20

浏览量:1619

但得本,莫愁末

    居士:师父好,我有很重的习气,比如嗔恨心很重,爱着急。还有一个最大的习气,平时爱饮酒,戒了很多次也戒不掉。佛说的五戒里面就有戒酒,又听说菩萨戒里面也要戒酒。但是我实在戒不掉,可是我又特别想学习佛法,还想受菩萨戒,想把酒戒掉,也想改掉那些习气和毛病。师父,我要从哪里下手,才能很快地改掉自己的习气。

    答:修行要有主次和顺序。我看到太多的人一学法就开始改自己,一修行就要除习气。改来改去,做了很多功夫,拜佛、忏悔、念佛、诵经、持咒,做善事,回向,还是老样子,除来除去,还是贪嗔痴慢。为什么修了这么久没有改变?因为用错了功夫,修行的顺序搞错了。

    又见有人学法执着梵行,一定要断淫欲,不能断之,而生懊悔,终日为断淫欲之事烦恼不已。又见有出家人执着持戒,以不能严持戒律的缘故,而生忧恼。如此之辈,都是修行的根本搞错了。

    又有人以饮酒的习气为过失,而欲除之。除之不得,复生懊悔罪恶之心,亦复如是。淫欲、饮酒、破戒本无罪过,欲除之而不得,心生懊恼,才是罪过。

    一切的修行先要抓住根本。所谓根本,就是认识真的。认识真的,假的自然没有力量。认识真的,就是要明见佛性。若见性,一切习气,不足为患。古人云:但得本,莫愁末!经云:理虽顿悟,事须渐除。都是一个意思。

    如人欲得金而造器,先要于矿中采金,复打造金器。若金未采出,于矿石百般用功,终不得器。采金如见性,打器如改习气。得金复打器则易也。若金未得,先打于器,则穷劫不成。若不见性,而欲除习气,穷劫不得。何以故?习气虚妄,非是实有。若除虚妄,复增虚妄,妄上生妄,何时能了。

    道吾禅师临终前对弟子们说: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石霜禅师说:心物俱非,除之益患。道吾闻之曰:贤哉!贤哉!石霜见心物俱非,即是识得本性。识得本性,不复见物与患,故不须除也。若除之,平添过患。

    若见性,自然通晓一切习气从妄想生,没有实体,但能如实观之,不除而自除,不破而自破。所以临济祖师说,若见性,五无间业自为解脱大海。

    又如种庄稼。芽刚出土,莫治莫扶,莫除周边之草。何以故?恐伤于苗。待长大后,方可除治周边杂物。芽之出土,犹如修道见性。除草犹如对治习气。待芽出土,后除杂草,则不伤芽。见性之后,随缘习气自灭,不执于除习气。所以达摩云,不论淫欲,只论见性。若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又云: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

    涅槃经云:于乘缓者,是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何意?修行先要悟得大乘宗旨,明见佛性,此事在先,不能延缓。若于乘延缓,是名为过,是为缓也。于戒可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戒者,改过除习,对治烦恼。但得乘本,后不持戒而自持戒,不除习气而自除习,不断烦恼而烦恼自断。

    是故修行,先要悟得根本,明见佛性,莫执着于对治习气。习气虚妄,不假断除,不破自灭。佛性本有,不假功用,识得为真。若见真,妄自破。若悟性,习自除。

    居士:如何得本?请师直示。

    答:有如何,即不得本。无如何,谁须得本。无须得本,是名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