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和开悟的根本

发表时间:2025-02-25

浏览量:221
修行和开悟的根本
修行和开悟的根本是转念,是不住于心,是离执着,是走开,是从意识知解中出来,是恁么行去,是行门,而不是去见一个性,不是去求一个真,不是认定一个什么,不是知解概念,不是进入思维意识。
所有那些认定一个真,有一个性可见,有一个境界可得的,心有所住的,知解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开悟和见性。
大家在这个地方清晰明白了,并且能时常做到,你就真正开悟了。
请记住,当你听到有人说,见到那个空性的本体,见到那不生不灭的灵灵觉知,回光一瞥,就是见性时,或类似的描述,这不是真正的见性。这是在知解一个妄想中关于佛性的概念,而不是真正的见性,不是禅宗祖师们的见性。
真正的见性完全不是这样的,它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当你完全没见到什么或体验到什么时,当你开门时,当你坐下时,当你自然地地拿起茶杯,或正在做任何事,而没生什么想时,当你心无所住,无所思,无所评判、不分别自心境界时,你见性了。而这样的见性,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在浑然无觉中完成的,众生日用中几乎都是在这样的见性中,只是不知而已。虽不知,却整日于法性海中饮啄,从未失去。所以佛陀觉悟那一刻才会惊叹!奇哉!大地众生皆见佛性!它跟知解全然无关,跟理解了无交涉。
切记:任何体感、觉受、知见上的体验和认知,都不是开悟和见性。离开这些体认,于一切法心无所住,假名为开悟,实无有法名为开悟。
这是禅宗意义上的开悟和见性。禅宗学人,于此务必清楚了达,否则错认定盘星,不仅不能度人,自救不了。
古人所有开悟和见性都是在这个地方大悟,在这个地方掌握了修行和解脱的钥匙。这个地方会了,就能解脱生死轮回,就能言下顿见真如本性。
我们看下面几则祖师的公案法语开示,就知道古人悟处在哪里了。
伏牛和尚与马大师送书到慧忠国师处。国师问:马师说何法示人?对曰:即心即佛。国师曰:是什么语话!又问:更有什么言说?对曰:非心非佛,亦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国师笑曰:犹较些子。
祖师此说,彼说,总不给你指个定处。祖师说且置一边,你且作么生?
药山惟俨禅师初参石头,便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常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头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山罔措。头曰:子因缘不在此,且往马大师处去。山禀命,恭礼祖,仍伸前问。祖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子作么生?山于言下契悟。
我们看,石头和马祖是六祖的高足,药山去问法,两位大师就是不告诉药山一个确定的答案,这样,药山才会大悟。
于岫公问紫玉禅师:如何是佛?玉唤:相公!公应诺。玉曰:更莫别求。(这回答的就是)
药山闻曰:噫!可惜于家汉生埋向紫玉山中。公闻,乃谒见药山。山问曰:闻相公在紫玉山中大作佛事,是否?公曰:不敢。乃曰:承闻有语相救,今日特来。山曰:有疑但问。公曰:如何是佛?山召相公,公应诺。山曰:是甚么?公于此有省。
大慧宗杲禅师对昙懿禅师说:香严悟处不在击竹边,俱胝得处不在指头上。
此话道尽祖师悟道之玄机。从上以来也只恁么。但是,若也错会,又认东认西去了,百生千劫也不得。
我们看上面几则祖师公案,古人为学人开示,从来不下定论,不乱指示,前说后说,只教你放下那一求证之心,直行去,自然相应。
因为这个时代,大家被错误的开悟和见性观念所骗太久,见地错,不知道如何实修,导致不会解脱烦恼,不得佛法真实受用。在此,不得已才为大家指出来。虽指出不是的,怎么相应,怎样做功夫,怎样善护念,还要各位自己身体力行,不是别人为你说了,你就有了解脱的能力。饭得自己吃,衣得自己穿,功夫要自己做,方得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