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过他人照见自己
发表时间:2024-03-27
浏览量:482
如何透过他人照见自己
师父,您一直讲要透过人际关系来认识自己,不让我们关注对境中的人。我不太明白,既然不去关注对方,又怎么透过对方看到自己呢?您能具体举例说明吗?看到自己,又是指什么?
答:当你和老公吵架,你要批评他懒惰或骂他愚蠢时,这时,就是你看到自己的下手处,或者,也可以说是你修行和觉悟的下手处。
所谓的创伤,不过是亲人对我们一次次的指责、攻击、否定所留下的匮乏感和伤害感。而疗愈则是不再相信那些攻击,看到自心的圆满、自足、喜乐,接纳和满足于自己,同时也接纳所有人,从此也不再攻击他人。
当我们要抱怨或指责他人时,首先,你要生起一个觉知。你要看到自己正要“批评”,正要行“伤害”之事。这时你要停下来反思,你要批评的并不是外在的一个人或事。你即将要产生的这个批评行为本身,事实上是你自己内在无明的运行,也即是内在本性或者说自我的分裂。因为你心里存有种种偏见,种种不圆满,种种分别,你是在用那些偏见和分别批评和戳伤你自己,而不是对方。
你看到这个心行的运作轨迹,而不再去行批评的事,你的自我就不会分裂,你就不会受伤和受苦,对方也不会因此受伤和受苦。这便是觉悟,也是疗愈,也是洞见,也是照见,也叫行深般若波罗蜜。
这一系列的思维和运行,只在你的心内完成,甚至在一瞬间就能完成,而它无关外境。但是,它却借由外在的一个相,一个境,一个人激发出来的。当这个人激发出你内在的分别和无明,那个人的意义和作用已经完成了。亲密关系的意义就在这一点。
而在这一刹那,如果作为修行主体的我们,没有把握和觉悟到这一点,就会被骗到那个虚幻的对境中去,错失了解脱和治愈自己的机会。
当我们看到自己要去批评、攻击、否定、对立、厌恶他人时,我们觉察到那是在攻伐自己,我们停止了那样的想法和行为,还有比这更深的智慧?更慈悲的行为?更妙的觉悟吗?
有了这样的觉知和洞见,不仅自己不再去伤害他人,而当面对他人批评、怨恨、指责时,我们也会具有更大的包容心,更多的理解力,更慈悲的接纳力,更柔和的共情力。
这是从指责和批评的角度认识自己的机会。
从正面来说,我们看到一个人真诚、善良、正直,我们去赞美他时,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深刻明白,我们赞美的不是心外的人,而是我们自己。赞美这个行为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上,运行在我们心上,滋润着我们的心,长养在我们心头。这种赞美是利他的,是趋近无我的,是滋养整体的,所以,它可以帮助我们觉悟。
当我们把赞美这件事放在自己这里,而不是放在对方身上。这样,对方的作用在那一刻就消失了,他成功地激发了我们内在美好、慈悲、良善的一面,而这些,都是我们本性所具备的妙用。不去激发那些无明和分别、批判和诋毁,多多地激发我们内在的慈悲喜舍,这便是透过人际关系识识和提升自己的绝好机会。
所以,透过人际关系看到自己,是指看到自己内在如何运行,如何伤害,如何爱,如何觉知,如何被蒙蔽,选择缠缚,还是解脱的心径。看到自己如何从分裂走向整体,如何从自我走向觉性,如何从无明转化为慈悲。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批评或赞美的行为发生前,需要一个觉知。这个觉知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听明白了道理就能掌握的。它需要大量有效的练习,也即进行实修的训练。
不通过实修,就算我上面所写的内容你完全明白,在对境时,你仍然会掉到对方这个人身上,随着根深蒂固的习气而陷入无明之中。
所以,疗愈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学习,它需要我们大量的练习,做很多辅助性的功课,比如止观,比如静虑,比如觉知。
这便是佛法的意义所在。
愿我们都能透过人际关系照见自己,愿我们不错过任何来到我们生命中的自己。